月亮主題的手抄報
❶ 關於月亮的手抄報,有圖片,中學生的,急
http://ke..com/view/2383.html?wtp=tt
以上是素材,製作方法:
怎樣進行手抄報的設計與製作,大體上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美化與設計的步驟;
二、報頭、插圖與尾花的表現;
三、編輯抄寫描繪製作過程。
一、美化與設計
手抄報的美化與設計涉及的范圍主要有:版面設計與報頭、題花、插圖、尾花和花邊設計等。
1、版面設計是出好手抄報的重要環節
要設計好版面,須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本期手抄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選用有一定意義的報頭(即報名)。一般報頭應設計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讀所編輯或撰寫的文章並計算其字數,根據文章內容及篇幅的長短進行編輯(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顯要位置(即頭版);
(3)要注意長短文章穿插和橫排豎排相結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動活潑;
(4)排版還須注意:字的排列以橫為主以豎為輔,行距要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要有空隙,篇與邊之間要有空隙,且與紙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邊。另外,報面始終要保持干凈、整潔。
2、手抄報報頭
報頭起著開門見山的作用,必須緊密配合主題內容,形象生動地反映手抄報的主要思想。報名要取得有積極、健康、富有意義的名字。
報頭一般由主題圖形,報頭文字和幾何形體色塊或花邊而定,或嚴肅或活潑、或方形或圓形、或素雅或重彩。
報頭設計應注意:
(1)構圖要穩定,畫面結構要緊湊,報頭在設計與表現手法上力求簡煉,要反映手抄報的主題,起「一目瞭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體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幾種設計方案:一是排版設計為兩個版面的,應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設計為整版的,則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設計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題頭
題頭(即題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與文章題圖結合在一起。設計題頭要注意以題目文字為主,字略大。裝飾圖形須根據文章內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標題字要書寫得小於報題的文字,要大於正文的文字。總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圖與尾花
插圖是根據內容及版面裝飾的需要進行設計,好的插圖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插圖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顯得空且亂。尾花大都是出於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設計的,多以花草或幾何形圖案為主。插圖和尾花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並非多多益善,應得「畫龍點睛」之效。
5、花邊
花邊是手抄報中不可少的。有的報頭、題頭設計可用花邊;重要文章用花邊作外框;文章之間也可用花邊分隔;有的整個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邊隔開。在花邊的運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線或波狀線等。
二、報頭畫、插圖與尾花的表現手法
報頭畫、插圖與尾花的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線描畫法和色塊畫法兩種。
1、線描畫法
要求形象簡煉、概括,用線准確,主次分明。
2、色塊畫法
除要求造型准確外,還須善於處理色塊的搭配和變化關系,而這些關系的處理要從對象的需要出發,使版面色彩豐富。
三、手抄報的編繪製作的步驟
編繪製作是落實由設想到具體著手完成的重要步驟。
其步驟有二:一是准備階段,另一是編制階段。
1、准備階段。
主要是各種材料、工具的准備。具體包括:擬定本期手抄報的報名;准備好一張白棒紙(大小視需要而定,有半開,四開,八開等,本次政教處舉辦的手抄報比賽是要求為《日報》大小,即半開);編輯、撰寫有關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備些);書寫、繪圖工具等。
2、編制階段。
這個階段是手抄報製作的主要過程。 大致為:版面設計、抄寫過程、美化過程。
❷ 以「月亮」為主題的手抄報,擬主題
裡面只要包含月亮這個字就好了
❸ 關於月亮的手抄報,要是手抄報!!!
月球具有幾乎沒有大氣層,沒有磁場,弱重力場和穩定的地質構造等特徵,
月球表面土壤中蘊藏著幾百萬噸的氦—3,氦—3是一種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燃料,1噸的氦—3所產生的電量足以供全人類使用1年;月球上豐富的硅、鋁、鈦、鐵等同樣是未來地球礦產資源的巨大儲存庫.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9%D8%D3%DA%D4%C2%C1%C1%B5%C4%CA%D6%B3%AD%B1%A8#
❹ 以「月亮」為主題的手抄報
你可以寫一些月亮的資料啊,古詩啊,什麼的都可以.
❺ 一般主題為月亮的手抄報會寫什麼
一、月亮傳說
嫦娥,中國上古時期漢族神話中的人物,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後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又有稱其姓純狐,名嫄娥。[1]
神話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宮之中。
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系,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據說嫦娥與大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漢族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在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呂氏春秋·勿躬》有句雲「尚儀作占月」,清人畢沅作注說:「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為'何』,後世遂有嫦娥之鄙言。」
另有觀點認為:「姮娥」原先寫成「恆娥」,即《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二、關於月亮的詩詞
1、《採桑子》
宋·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2、《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月》
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9、《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
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
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漫興》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8、《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
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
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2、《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3、《生查子》
唐·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
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裡。
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24、《調笑令》
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25、《菩薩蠻》
唐·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行雲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關山人未還。
聲隨幽怨絕,雲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
26、《相見歡》
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27、《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8、《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春夜》
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30、《天仙子》
宋·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
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
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3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三、關於月亮的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1-2]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
四、科普月亮的知識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9萬千米)。
1969年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最先登陸月球的人類。1969年9月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至阿波羅17號結束。
月球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已有46億年。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1] 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攝氏度,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4.8公里,大約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大概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差不多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遠都是一面朝向我們,這一面習慣上被我們稱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每27.321666天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從月球看地球
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3/4處)。由於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順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順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順時針繞日公轉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對於太陽來說擁有相同的角動量,即「從一開始就是以這個方向轉動」。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 -12.7等(見)。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餘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9%。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隨月相變化而
月球的背面地圖
變化,滿月時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這些數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溫度。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於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從月震波的傳播了解到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佔了月球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據推測大概是由Fe-Ni-S和榴輝岩物質構成。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思密達~~!請採納哦!
❻ 關於月亮的手抄報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4萬公里,是距離最近的自然天體。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見的月光是它所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八分之一,面積有亞洲面積差不多,質量約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密度為地球的五分之三。所以月球遠不如地球結實。
❼ 關於月亮的手抄報圖片。急用、
編輯本段誕生之謎
分裂說
這是最早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後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這一觀點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無法將那樣大的一塊東西拋出去的。再說,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麼二者的物質成分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俘獲說
這種假設認為,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有一次,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還有一種接近俘獲說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斷把進入自己軌道的物質吸積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這樣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將它俘獲。 月球
俘獲月球的四種力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後,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衛星軌道上繞行。俘獲月球主要有四種力,即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氣的阻力。 一般來說,飛進地球引力圈的小天體,包括月球在內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僅有地球引力,俘獲後的小天體軌道未呈橢圓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陽引力之後,使小天體軌道有了改變。在地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進入地球引力圈內的小天體的軌道也不完全是橢圓形的,而且飛行若干周之後必然脫離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衛星軌道上。 但是,月球並未脫離地球引力圈跑掉,這是由於原始大氣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內的原始大氣阻力對飛來的月球起了急劇的制動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軌道半徑變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說來,月球因受大氣阻力作用軌道半徑越來越小,豈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來,與地球相撞嗎?不必擔心,當月球飛進地球引力圈時,原始大氣已開始逐漸飄散,月球所受的大氣阻力越來越小,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所受阻力也隨之消失,因而軌道半徑沒有變小,也沒有與地球相撞。 大氣阻力消失後,還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離心作用強化,軌道反而向外推移。通過觀測得知,目前月球軌道半徑事實上每年大約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種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後既未掉到地球上來,也沒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終在衛星軌道上運行,與地球長期相伴。 月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人們在不斷探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行星演化理論的飛躍發展以及現代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出現了一種月球起源的新學說,叫做新俘獲說。但在這之前,還有外星人一說。 經過一些科學家的調查,發現月球中心是空的,也就是說,月球有可能是外星人建造、駕駛的聚集地或飛船。
同源說
這一假設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浮動的星雲,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星體。在吸積過程中,地球比月球相應要快一點,成為「哥哥」。這一假設也受到了客觀存在的挑戰。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人們發現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認為,月球年齡至少應在70億年左右,而地球的年齡只有46億年。
碰撞說
該理論認為,約45億年前,一個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名叫塞亞,以每小時4000公里的飛行速度猛然撞擊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這個行星的鐵質核一直撞到了我們地球的中心。碰撞結果是產生巨大爆炸,伴隨有6000℃以上的高溫。地球在爆炸的沖擊下變了形,這個採取「自殺行為」的巨大天體的大部分與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為熾熱的蒸汽與其他碎片一道洶涌地噴射入外層空間,後來這些蒸汽冷卻下來並凝固成塵埃,塵埃與其他碎片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核,這個核後來凝聚成團,我們的鄰居--灰色的月球從此誕生了。 原始行星與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雜志上公布了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過程的成果。據他們的模型,月球是在46億年前太陽誕生後不到1億年時,由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 這個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運行中和地球相遇,從側面給了地球一擊,使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起來,撞擊的沖擊力從地球的外層和這個無名撞擊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質,其中大約一半最後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來的物質被加熱到不可想像的程度,蒸發後膨脹。
月球說
這是近年來關於月球成因的新假設。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頓約翰遜空間中心召開的月亮和行星討論會上,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本茲、斯萊特里和哈佛大學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的卡梅倫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設。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並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於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硅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劇烈的碰撞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運動狀態,使地軸傾斜,而且還使那個小的天體被撞擊破裂,硅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比例大致為0.85:0.15。在撞擊體破裂時與幔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飛離的氣體所阻而減速,大約在4小時內被吸積到地球上。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他們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幾個分離的小月球,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其他
❽ 關於 月亮的手抄報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
月球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你知道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
●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關於月球的來源有哪些說法?
月球被俘獲說;地月同圓說;地球分裂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
土壤,岩石,硬金屬,放射性物質,磁場
●人造月亮是怎麼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點,在地球製造出很大的鏡子,反射光線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麼現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我們從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們,,這時月球完全看不見,叫做「朔」。
當地球在中間,也就是月球亮面整個朝向地球,我們就會看到滿月,這時叫「望」
朔發生在初一,望發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嗎?最大的「月海」叫什麼?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廣闊的平原。
風暴洋,面積越五百萬平方公里。
●月球與地球的年齡哪個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徑是多少?
1738公里
●為什麼會發生「月食」現象?
當太陽與地球與月亮成一直線時,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在月球上成一陰影,即為月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麼回事?
隕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為什麼變得那麼輕?
因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為什麼會發生圓缺變化?
是由於日、地、月三者的運行造成的一種自然現象。
●為什麼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於月球自轉周期恰好與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向著地球。 (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轉速度已經變得與公轉速度相等,月球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麼建築?
什麼都看不到
●月球是行星嗎?
不是,它是地球的衛星。
●月球引起大海變化的現象叫什麼?它是如何發生的?
潮汐
海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使它們有離開旋轉中心的傾向,這就好象旋轉張開的雨傘,雨傘上水珠將要被甩出去一樣。同時海水還受到月球、太陽和其它天體的吸引力,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較大。這樣海水在這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變化,這就使潮汐現象周期性地發生。
●你能說出哪些天文儀器?
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 經緯儀及赤道儀
●天文台為什麼總是建在山上?
天文觀測與大氣透明度和大氣寧靜度密切相關 地勢高、視線好、便於觀察
●天文台為什麼是圓的?
可以做360°的旋轉, 觀察面廣,便於確定位置
●人類歷史上是誰第一個開始月球的科學觀察?
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有哪些?他們各有什麼突出的貢獻?
張衡(78~139),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
張衡,別號平子,南陽西鄂人,(就是現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縣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漢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於漢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學術思想是多方面的,從他的著作中來看,有哲學、有政治、有歷史、有地理、有數學、有訓詁,還有文學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兩篇天文著作,一是「渾儀」,一是「靈憲」。而成為我國古代千餘年中「宇宙觀」的正宗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