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論文
1. 關於白色污染和霧霾的論文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建築粉塵、秸稈燒燃、垃圾都能夠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這些是都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
(2)水污染會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體的健康,破壞生態平衡等;
(3)要解決白色污染,要盡可能減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廢舊塑料,而焚燒廢舊塑料袋會造成環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
故能解決「白色污染的措施:①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製品;②重復使用某些塑料製品;③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故答案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2)大量水生物死亡;
(3)減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廢舊塑料.
2. 霧霾與環境保護的論文500字
最近的天空經常變成了灰色,青田的建築物、樹木都灰濛蒙的,出門一看,很多人帶上了口罩。就說昨天吧,我上網查了一下,PM2.5的濃度達到了280。
我觀察了工業造成的空氣污染。在青田鋼鐵廠、化工廠等地方,煙囪都冒起了煙,有黃色的,也有黑色的,而且排放速度特別快,看著就讓人難受。到了陰天,周圍的建築物都被煙籠罩著,能見度很低,周圍都快看不清了。
再是生活污染。家家戶戶都有燒煤氣、熱水器。大家天天都用煤氣和熱水器,積少成多,空氣污染就越發嚴重。
3. 關於霧霾空氣污染的小論文350字
閑時,望一眼窗外,突然發現看不到藍天、白雲,天地間一片灰色的景象,連對面的樓房也只有朦朧的輪廓。這樣的天氣越來越頻繁,霧霾正無聲無息地籠罩著我們的城市。
霧霾是霧中懸浮著大量的煙、灰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據環保部遙感衛星監測:1月29日中國范圍內有13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被霧霾籠罩,空氣質量嚴重污染。
那霧霾天氣是怎樣來的呢?很多家庭都擁有小汽車,我們的出行更便捷了,但汽車的尾氣排放污染空氣;電廠、煉油廠、化工廠在我們的城市裡「大顯身手」,但夜以繼日地不斷排放出煤煙和灰塵;絢麗的煙花爆竹讓人目不暇接,但空氣中煙霧騰騰,變得非常混濁,空氣質量急劇下降,PM2.5、PM10指數直線上升,這些都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它們在帶給我們快捷方便、賞心悅目的同時,也悄悄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霧霾的天氣,我們呼吸的是混濁的氣體。空氣中的霾會引起肺炎、咽喉炎、氣管炎、心臟衰落等疾病。1952年,英國倫敦的那場大霧似無形的殺手,在短短五天內就奪取了4000人的生命,在之後兩個月內有奪去了8000人的生命,可見大霧的威力,也該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我們要的是清新的空氣,要的是健康的體魄。請不要以犧牲健康為代價,而換來所謂的美好生活。少開車,綠色出行,多種樹,保護森林。治霾,從我做起!
4. 2017社會熱點問題霧霾的論文1500
霧霾的責任關繫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值得研究。因為字數不多,所以研究起來選擇一個點進行論述就行了,不要說明都涉及,結果泛泛而談,沒有中心。
5. 關於霧霾的論文背景應該怎樣寫
兩百年前,英國開始成為世界工廠,而首都倫敦也被冠名「霧都」。今天中國也成為世界工廠,而恍然間,北京也成為了新的「霧都」。1月13日北京發布了第一個「霾」橙色預警,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灰色的陰沉之中,不管是天安門還是央視「大褲衩」都完全消失在視野之中,無法辨識,只有獨有的「北京咳」不斷響起,提醒你身在何處。事實上,不僅僅是北京,整個華北都陷入一片霧霾之中。現代化的發展所帶來的環境之殤,清楚明白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究竟世界工廠和環境危機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富起來的中國又應該怎麼處理環境問題?本報和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中心特召開薊門決策專題論壇就此問題展開相關研討。
環境治理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宏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現在的環境問題,都可以歸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那麼現代化進程是一個什麼含義?一般而言我們說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經濟、社會、環保。但是可持續發展並不等於現代化。
實際上經濟發展是現代化過程中的前端,是輸入端;而環境問題是後端,輸出端。現代化的核心是發展,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是人的生活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發展需要消耗資源,我們現在的穿衣、吃飯、出行問題,都要工業來生產。中國能源人均消費大約為2.7噸標准煤。美國人均11 .8噸標准煤,美國人生活水平要比我們高,這是有能源消耗為基礎的。
有生產,有能源消耗,就有排放,就有污染。現代化經常直觀解釋成工業化、城市化,工業化是提供我們生產,城市化是滿足我們需求的。法國曾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不要讓任何人離高速公路超過一公里。」這就是把人口集中到城市,因為這樣可以共享資源,另外污染排放也集中化了。
北京霧霾天氣,讓大家想起1952年12月的倫敦霧霾事件,確實有相同的地方。很多專家說北京發展是「攤大餅模式」。其實倫敦是「攤大餅」模式的老祖宗,從一個小碼頭到一個超大城市,倫敦就是「攤大餅」發展起來的。為什麼要「攤大餅」?因為從經濟學上最劃算。分享的基礎設施的人越多,投入產出效果最好,相應的環境問題就集中。
從現代化發展歷史來看,人類對污染問題的認識有五個階段:第一,將污染看成是增長的負面影響,資源轉化成產品有副作用的,這是客觀事實。環境保護作為部門採取的必要措施。第二,將環境污染的治理看成是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第三,將環境看成決策考慮的因素。在生產設計時考慮環境問題。第四,把環境污染作為優化經濟活動的直接依據。國內現在已經提出:環境優化發展。第五,把環境作為發展的目標。前幾天北京霧霾彌漫,《環球時報》的主編發微博說環境問題就是環境問題,不是政治問題。我不知道他說的政治問題是什麼,民生問題是一個天大的問題,不是政治問題是什麼問題?如果關心大家的事情,不被政治家當做是重要問題,一定是不合格的政治家。
所以我們要形成共識,要有短期見效措施,不要為長期治理留下隱患,容不得敷衍。環境是公共產品。而好的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建設出來的。所以在環境產品生產過程中,政府是怎樣制定標准、制定規劃、制定政策、制定法律,如何監督,這些基本原則是關鍵,而不是製造新的概念。2006年環境部大力推動搞環評,現在搞環境評優、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原來是拿大棒,現在是拿胡蘿卜,從國外經驗來看,環保主要是拿大棒,這是環保的主要功能。這個功能要強化,不能弱化。P M2 .5治理要納入強制性指標,政府做好它該做的,全社會一起努力,推動這個問題的解決。
環保立法要加強對政府的監管
胡靜(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我國對環境問題的法律對策起步,在發展中國家中其實是比較早的,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是1969年,而我們國家在1973年就出現了環境保護法的雛形,中國入聯合國後首次參加聯合國的重大活動,就是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的聯合國的人權環境會議,可以說我們國家環保法的起步比西方國家只慢半個身位。就立法體系而言我們的法律也是基本完備的,大氣、水、海洋各個層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
同時我們的制度也是嚴格的,一是環評制度。環評制度在我國屬於審批體制,必須要有環保部門的蓋章,是一票否決權的。二是我國是世界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在環境新權領域統一的實現無過錯規則的國家,不區分排放污染物是公民還是企業,不區分污染侵犯的客體是個人還是財產權,也不區分排放物是有毒有害的還是其他的,日本是有限的無過錯,我們國家是整個的無過錯。所以制度是嚴格的,體系是完備的,但為何還會出現水、空氣的告急?既然立法是相對完善的,那就是執法問題、司法問題。
所以,當前改善環境保護的對策其實重在加強執法。其一,鑒於環保部門是污染環境防治領域統一實施的監督部門,所以其執法意願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法律施行的效果。現在地方環保部門執法的人員,執法都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約,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地方環保部門可能不是按章辦事,而是按長(縣長、市長)辦事。環保部一位副部長在幾年說到重金屬污染時說過一句話,這個事件表面上看是企業的問題,實際根子在地方政府。問題在於,不是個別的地方政府對於環保法的執法採取抵制態度,而是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地方環保部門都採用這樣一種抵制態度。這種情況下,恐怕就不能單純地歸結為地方政府問題,而是中央和地方在這個問題上關系方面的配置出現問題。污染是企業造成的,地方政府為什麼要保護?因為地方政府出現了公司化的傾向,地方政府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行政管理者,而是作為一個大公司在經營,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經濟實體。既然是一個經濟實體,就應該在環境法的法律框架中把它作為一個被規制的對象對待。所以在環境法當中規制的不應該只是企業,而應該規制地方政府,恰恰在我們的制度設計中對企業的制度設計比較完善,而對於地方政府規制這一塊是缺失的。
對地方政府單純的管理恐怕也是有問題的,在這個地方恐怕不僅僅要大棒,也得有胡蘿卜,不是大棒胡蘿卜化,這是誘導地方政府,承認地方政府追求經濟的發展有正當性,地方政府的決策是雙重的,第一,在一個單一制的國家,地方政府一定是中央利益或者是國家利益的重要部分。第二,地方政府一定是地方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的代表。決策為雙重時,面臨決策會扮演是中央在地方的利益代表,還是地方利益代表,看的是是否正當。所以我覺得應該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中減少從上到下的命令,無條件地服從,而應該選擇在政策出台時,中央給予地方一個博弈的空間。也就是說在中央和地方關系中,更多注重一種契約因素。如果一個地方的環境保護做得好,可以通過財政的方式撥給你一些項目、資金,我們可以引入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在執法方面的經驗,給地方政府一些誘導。這樣的話使得地方政府不至於被逼成老鼠。現在環保法修改議論很多,我以為應該加入對地方政府進行規制,環境保護基本法或者環保法的修改定位應該作為管地方政府或者主要管地方政府的法。這也是未來重要的政策著力點。
短期行動和長期治理應對環境危機
戴亦欣(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霧霾天氣的產生,其實是環境危機事件的發生。所謂危機都是快速緊急地發生,不在我們意料之中事情,需要我們來分析其產生原因。
首先剖析這次空氣危機的誘因,一種是外部的,一種是內部的。外部誘因是人力無法控制的自然環境,發生霧霾天氣的重要外因,有大氣的逆溫現象,冷空氣在下、熱空氣在上,空氣流動非常少的情況,這是不受人類控制。除此之外,我們更需要認知的是內部誘因有哪些。比如汽車,目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統計是520萬輛,一般私家車每年有1.5萬公里的行程,一公里會產生20微克的PM值,那麼北京一年約有1500多噸汽車尾氣微塵排放,這是相當大的數字。比如城市供暖,去年12月北京氣溫平均30年來最低,加強供暖勢必就會導致PM值排放增加。
除此之外,公眾對於環保認知的提升也使眾多環境事件成為環境危機的重要原因。以前也會有黃沙天氣、大霧天氣,但那時公眾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危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公眾對於環境需求和認知不可避免地要提升。環境政策里有個非常重要的倒U形庫茲涅茨曲線,曲線的橫軸是經濟發展,可以理解為收入,人均收入、人均G D P。縱軸是人類對環境的一種破壞,或者環境危害的程度。這個曲線講的是一個大家相信的道理,經濟發展初級階段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不可避免。我們走過了工業化的進程,現在已經意識到工業化進程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但如果大家到江西等欠發達地區去看,當地依然把工業發展、污染置於環境之上。現在非洲,數據顯示也是同樣的趨勢。但這個曲線有一個轉折點,基本是在人均G D P達到12000美元左右時,北京現在處在這樣的階段,會產生這樣一個轉折,換句話說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對環境的認知會達到一個新高。這時科技的提升,會有更為嚴格的環境立法。以發達國家為例,比如美國、歐盟大部分國家、日本已經過了這樣一個曲線,他們的環境在改善。現在的公眾正在聚集在最黑轉折點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所以我們會更多認識到同周圍環境相關的事件,希望把環境和經濟發展做一個更好的平衡。
對於這樣一個危機怎麼應對?應對可分為兩部分:短期和長期。短期的應對我們叫做危機處理或者危機管理,有許多必要要素,比如說卓越的領導力,這是在危機狀況中我們是否能夠體現政府鎮定處理問題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危機處理中政府對於信息的釋放和對於信息源提供的重要作用,我們知道在危機出來的過程中信息是最重要的一個資源,誰掌握信息?誰發布信息?這樣的信息發布是否及時,是否能夠解釋大家的一些困惑?
還有一個信息政府也應該提供給大家,即每一個公民可以為解決問題貢獻怎樣的力量。這次霧霾天氣覆蓋范圍非常大,北京市有相關舉措,其他地方有其他舉措,比如濟南市就硬性規定所有車都應該單雙號限行,基本減少了一半的量,這是行政強制。也可以倡議,請大家減少出行,出行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還有一些其他辦法,如果自調室溫,可以調到21度左右,比較低一點的溫度。在危機管理應對的措施里,政府作為信息源的方式里有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關於長期環境的治理。實際是把危機推前,不是等到事情出了後才去應對,而是把危機轉化成風險,風險管理。胡老師提到的環境立法,包括中央和地方、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博弈,都很重要。我補充一小點,在整個環保的執行過程中,要有廣義上的政治的支持,不僅是政府重視,媒體認為它是重要的,公眾認為它是重要的,學者認為它是重要的,都是有利的政治支持。還要有一個合理的、明細解決方案。從公共理論來講,需要有一個多元化的解決方式,立法非常重要。從上到下強制執行,包括設計的指標,包括有各種各樣的規制,這是我們解決方案的一種,實際上是政府更為強制參與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建議和推廣的是其他方案,比如更為市場化的方案,或者是基於市場信息化的方案。比如每天發布PM 2.5數據,定期將這種數據做詳細解讀,提供大量的研究信息說明。比如到底因為霧霾有多少人的生命受到威脅,可以從去年同樣日期階段的死亡人數做比較,也可以和前幾年類似情況下的天氣死亡人數做比較,如此可以清楚說明天氣造成多大的危害,形成示警教育。
6. 急需一篇霧霾治理的論文2000字
上網路
7. 關於霧霾天氣為話題的論文,不少於800字兒
1、霧霾天氣極易使哮喘復發。包括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和變異性咳嗽等,多與近期氣溫下降、霧霾天氣有關。霧霾天氣時,空氣中漂浮著粉塵、煙塵,塵蟎也可能懸浮在霧氣中,支氣管哮喘患者吸入這些過敏原,就會刺激呼吸道,出現咳嗽、悶氣、呼吸不暢等哮喘症狀。人們每次呼吸,往肺部深處吸入大約50萬個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氣中,吸入的微粒比這多100倍。
2、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殺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病情,甚至心臟病發作,引起生命危險。專家指出,之所以說霧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天」,是因為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同時,霧中的一些病原體會導致頭痛,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
3、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質量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近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後,國內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遭遇類似的情況,當中雖有一定的氣象因素,但最主要還是粗放式無序發展帶來的惡果。應該看到,霧霾並非一般空氣污染,它可能對公眾生活和健康造成極大威脅,1952年倫敦大霧中,據官方統計就有逾4000人喪生,有環保專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煙成為肺癌頭號致病「殺手」。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信息來源於網路轉載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准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並保證最終解釋權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 美國進口 醫用口罩普衛伺服器欣,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於飛沫)過濾效率達99.9%。採用SecureFit專利技術,通過調節來適應不同臉型,達到很高的貼合性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出門戴上口罩,在J不俗的風格東
。
8. 求一篇關於霧霾的議論文 急需
看看近幾天的報紙,我發現,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了,杭州的空氣質量指數不斷的下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都是霧霾搞的鬼。
到底什麼是霧霾呢?它有多大的危害?霧霾天氣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又能為敢走霧霾天氣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通過資料的收集和自己的了解,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霧霾天氣現象並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霧霾的危害可大了!由於霧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致使能見度很差,開車時,由於能見度差,就可能會引起車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後對人體有害,長期吸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所以呢,在霧霾天氣到來時,我們應該少在戶外活動,一定要出去的話,一定要戴上口罩。少開窗,多補充維生素。這些都是預防霧霾的好方法哦!
這樣害人的霧霾是怎樣形成的呢?一大部分還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形成的原因有五個:
一、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時主要因素。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二、地麵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三、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四、工廠製造出的二次污染。
五、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其中,第二三四五條都是我們人類造成的,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這些行為,為治理空氣污染做出貢獻呢?
現在,城市裡的汽車太多了,尾氣排放造成了空氣污染。我們要倡導綠色出行,出門盡量用公共交通工具,最好能騎自行車,這樣就能有效的減少空氣污染的程度。
祖國是我們的家,我們應該保護她。讓我們綠色出行,減少尾氣排放。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