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背景素材
我也需要這個,就下載了幾個。郵箱給我。發給你。
2. 謝霆鋒 素材
謝霆鋒 用一千倍的努力證明自己
口述\謝霆鋒整理\田野
有一次,我實在不願再面對這樣的打擊,就在演出前爬上高高的貨櫃躲了起來。後來,我的經紀人霍汶希不得不請來吊車將我拖下來,逼著我去唱歌。
她大聲吼叫著說:「別人都以為你是頂著父母的光環來混的,你必須用一千倍的努力來證明你自己!」
我默默地流著眼淚,硬著頭皮走上舞台,認真地完成我的表演,盡管全場的噓聲淹沒了我唱的每一句歌詞。這樣的辛酸故事,在我初出道的三年時光里總在頻繁上演。
●小時候我是個麻煩的小孩
1980年8月29日,我出生在香港的一個明星家庭——父親謝賢是著名演員,母親狄波拉則是港姐冠軍。剛出生還沒睜開眼睛的我,就被香港一家雜志拍了封面。這或許已經註定了我這一生中都將比普通人面臨更多的關注。
小時候,親人們都說我繼承了父親的英俊和母親的聰慧,但實際上,我是一個很麻煩的小孩,一直都是事情不斷。
小學三年級時,父母把我送到加拿大,但不久我就因為打架被迫轉了學。後來,我又回到香港,進入香港國際學校繼續學習。不久,一家周刊爆出了我的多起打架事件,我不得不被再次勸退。
退學後,整天無所事事的我花了99美元在二手樂器店買了一套架子鼓,將心底無數郁悶全部發泄在架子鼓上。等鼓被敲爛後,我發現我愛上了音樂。於是,為了追逐心中的夢想,我徵得父親的同意,到日本去學習音樂。
當時,我的父母由於感情不和已經離婚,家裡的經濟也一度出現危機。由於囊中羞澀,身處異國他鄉的我只能身穿爛T恤、一條牛仔褲、一雙舊皮鞋,背著吉他,吃著飯團,過著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生活。有時,為了節省花銷,我乾脆就在街頭鋪一張報紙,枕著吉他盒睡覺。
人們總習慣看到別人表面的光鮮,而對其背後的艱辛卻永遠忽視。就像有誰能想到,我曾經在日本過著這樣的生活呢?那段經歷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因為它使我懂得,只有寵辱不驚、咬牙堅持,才能走完最艱難的旅程。
●我懂得了堅持的可貴
1996年12月27日,16歲的我以一名歌手的身份,加盟英皇娛樂旗下的飛圖唱片公司。第二年,我正式登上舞台,開始了我的演藝生涯。
本以為,憑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多年努力,我的輝煌人生會就此拉開序幕,可沒想到,冷冰冰的現實卻給了我殘酷一擊!我的演出不但沒有掌聲,而且迎接我的竟全是喝倒彩的聲音!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好長一段時間,只要輪到我上台,沒等主持人報完我的全名,全場就噓聲一片。
那段時間,我的一些師長和朋友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在我家裡有一根鐵絲,上面掛著很多前輩寫給我的話,劉德華寫的是「人善天不欺」,陳木勝導演寫的是「堅守信念」,黃秋生寫的是「做個好孩子」……每次回到家,我都要在這根鐵絲前停留好長時間,默默地咀嚼每一句話,然後告訴自己堅持下去。
1998年,這種情況慢慢地開始有所轉變。觀眾從毫不留情噓我到不出聲看我唱,再到熱烈鼓掌和歡呼。最後,唱完還要求加場。我的執著逐漸贏得了觀眾
的肯定。
1999年,我在香港紅館舉行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同年推出首張普通話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引起極大轟動,並贏得了當年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這是我個人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高峰。
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很感謝那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因為在我明星家庭的背景面前,剛出道沒有人會看到我的努力,但也正是那些曾經給予我噓聲的觀眾,讓我懂得了堅持的可貴。
到2000年時,我的唱片銷量已經超過了700萬張,全球華人最高銷量歌手獎、金曲獎等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與此同時,我擔任主演的多部電影上映,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我成為亞洲地區最受關注的演藝新人。
●我的第一部電影
我深深地記得,我拍的第一部電影是《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因為它差點讓我喪命。
當時,我們要拍一個三百多人在一起打架的場面,中間休息的時候,導演忽然發現我的鞋子變成了紅色。我脫掉一看,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誤傷到腳,整個骨頭都突出來了。在場的醫生怕我染上破傷風,建議導演馬上送我去醫院。
我跟導演說:「不,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我必須堅持拍完!」導演猶豫了,可是看到我斬釘截鐵的表情,他只好同意了我的請求。我把純酒精倒在腳上,為了防止失血過多,又在小腿上綁上綳帶,然後忍著疼痛繼續開打……
戲拍完後,我被送到了醫院。當時我的整條腿都已經被血染紅,人也失去了知覺。一個醫生告訴我,如果真的有麻煩,可能會把我的腿鋸掉給我保命。另一個醫生說,你可能活不了四天。他們還拿了生死狀給我簽。
縫針時,我要求醫生不要打麻葯,甚至還自己縫了最後一針。第二天,我不顧醫生的勸阻,綁著腳跑到劇組繼續拍戲。最終,這部電影為我贏得了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此後,我又陸續接拍了《我的野蠻同學》、《龍虎門》、《新警察故事》等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
●我要給兒子做個榜樣
在拍攝電影《老夫子》時,我和張柏芝相識了,當時我們倆都只有19歲。2006年,我們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上舉行了婚禮,2007年8月2日,張柏芝為我生下了一個體重6.8磅的兒子。
巧合的是,還沒睜開眼睛的他也上了香港一家雜志的封面。以我自小的經歷,我深知一個出身明星家庭小孩的不易,所以我對兒子非常擔心。
我不會支持或者阻止他長大後進入娛樂圈,一切都要看他自己的選擇。但是他的出身無法改變,無論他做什麼,勢必會被當做焦點。
其實,早在小傢伙在他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我就常常叮囑他:你知道嗎?你要比我強,超越我的歷史,這是我的心願。你爺爺是謝賢,你奶奶是狄波拉,你媽媽是張柏芝,你爸爸是謝霆鋒。這個小孩,你一定要站得很穩!
如今,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整日忙個不停。我現在拍戲,也像成龍一樣不用替身,因為我要給我的兒子做個榜樣。
我想,等孩子長大後,我一定會帶他去香港會展中心看。我會告訴他,你知道嗎?這是會展中心,只有兩個演員在這上面站過,一個叫成龍,一個叫謝霆鋒。我希望他能記住這樣一句話:要成功,就必須靠自己!
3. 哪裡可以找到軍事、警察、通訊相關題材的圖片素材
幫你認真的搜索過
嚴格的標准來判定網上能找到的圖片素材不難判定沒有專門的軍警題材的圖庫
有個不錯的方法是去找些軍警題材的電影或者紀錄片去截圖。。如果能買到或者下載到高清晰的版本用些工具來影片截圖,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僅供參考
4. 求一些背景的純音樂(類型:凄慘;電閃雷鳴;幽怨)
仙劍4主題曲---夢回仙游恩雅---唯有時間、野孩子、o come o come神秘園--you raise me up閆月---她、哀歌無間道插曲---再見警察馬克西姆---克羅埃西亞狂想曲、出印度記神思者---Aphrodite wedding special version梅德溫---Farewell To The Darkness 班得瑞---寂靜之聲、無垠的地平線、紫蝴蝶、突圍、永恆之戒、迷霧水珠、抒情小調、隱喻、童年、、、、、都不錯的,如果樓主需要,留個QQ郵箱,我可以把13個專輯跟曲目發給你。我喜歡班得瑞很多年了~~呵呵
5. 高中作文用的人物素材
例子關鍵要看怎麼用,分析深刻,熟例子一樣出好文章。量固然重要,質才是核心。要多讀,更要有選擇地精讀。認真理解,反復琢磨,細致消化,最後實現轉化生成。下面都是與高中課本相關的素材,仔細研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為「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
◆海子一生短暫卻成就卓著,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 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 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後蘊蓄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 ;「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託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辟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一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一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為,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 使得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一個孤獨的吟唱者,一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著詩歌大廈,獨自品享著寂寞的美麗,他又是一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沉湎於自己想像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一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著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志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
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
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里,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裡?/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回歸。史鐵生眼裡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史鐵生能夠領悟生命的內涵,首先,在於他戰勝了自己的殘疾。前面說過,史鐵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爾?劉易斯,但他們見面的時候,史鐵生卻沒有絲毫卑怯的陰影。因為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爾?劉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後卡爾?劉易斯輸給了約翰遜。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說,「後來知道,跑進9秒79的約翰遜戰勝卡爾?劉易斯是服用了興奮劑,對此,我們該說什麼呢?約翰遜的故鄉牙買加的人們這樣說,『約翰遜什麼時候願意回來,我們都會歡迎他,不管他做錯了什麼事,他都是牙買加的兒子。』這幾句話讓我感動至深。難道我們不該對靈魂有了殘疾的人給予更多的同情和愛嗎?」在這里,史鐵生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而且還有比肉體殘疾更嚴重的靈魂殘疾的人,他們更需要同情和撫慰。因此,史鐵生終於從殘疾的陰影里走出來。記得原野在《人生》一詩中這樣寫道: 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人活著, 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 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 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詩人用了朴實的言辭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或長或短,自有論道。而貫穿其中的生命的意義卻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史鐵生在這里也給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題,人應該怎樣戰勝自己的苦難,開始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那段授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
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由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的電影《邊走邊唱》,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貫穿始終:「千弦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弦能帶來光明。盲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殘疾了雙腿的人對於行走的渴望,從來不會停止,在史鐵的作品裡,我們始終能夠讀到這樣的渴望,他從來沒有掩飾過。
3、《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且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畢業後相信,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後,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其思想對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政府確定從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金的誕辰為1月15日)為全國紀念日。從1987年起金的誕辰亦為聯合國的紀念日之一。
◆夢想是生命的織錦;人到了沒有夢想的時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時候。沒有夢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貧乏的、空虛的生活。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勇敢追求和執著信念,作為青春的遺產留在心中。所以,人一定要有夢想,並且要為之不斷努力。從美國追求平等權利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到我國古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以天下為己任」都告訴我們,成功背後都有夢想的支撐。
◆國家的興衰安危,牽動著每個愛國者的心。國難當頭,觸龍挺身而出——說趙太後。觸龍針對趙太後的心理狀態採用了一整套「迂迴戰術」,動之以情,喻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趙太後。很多人贊嘆觸龍高超的勸說藝術,若止於此,僅得皮毛耳!透過那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還應看到觸龍那種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國排憂解難的精神。憑著這種精神,他讓太後懂得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道理。這才是最終打動太後的原因,也才是我們學習此文的最大收獲。 因「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才有了屈原的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才有了蘇武牧羊的動人故事;才有了班超的投筆從戎,岳飛的精忠報國;才有了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月干膽兩昆侖」…… 懂得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我們才能教育我們的子女、學生,當個人利益和祖國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要舍私利而全大局,聽從祖國的召喚。
3、《勸學》(荀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這都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環境的影響與習俗的熏陶。荀子認為,人所處的環境與風俗對人性也有巨大的影響,他舉例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勸學》)因此,荀子十分強調社會風氣與習俗的重要性,他說「習俗移志,安久移質」《儒效》),即認為社會習俗與風氣不但可以改變人們的思想,甚至由於人們安於所習而可能變化其本性,即所謂的「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儒效》)
◆他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入,學思精通則知之明, "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認為思是學與行之間的關鍵,學不思者則不明。因此,他認為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學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斷能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的過程是漸進的過程,因為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斷培養與提高的過程。荀子認為用心專一, "鍥而不舍"是進學修德的有效方法。學習是積累過程,需要有恆心。所謂"善假於物,即善於學會利用前人己經積累的知識和工具,才能學有成效、學有創新的意思。
4、魯迅的作品 在生命里與魯迅相遇
(一) 以前曾經有意識疏遠魯迅,以為他遙不可及,不食人間煙火。自從閱讀蕭紅的《魯迅: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之後,對魯迅油然而生沖動。其實魯迅也是一個平凡人,他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一個丈夫,一個兒子,一個父親。 緣於他的平和,緣於他對劉和珍的描寫,他不再是一個神,而是我心目中的朋友。從相遇魯迅,在生命里與魯迅相遇,在心靈里永駐「始終微笑著,態度很和藹」——這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知人論世。不想探究他悲傷的內心世界,也不想捕捉他靈魂深處的叛逆,只想平和地觸摸他的心靈,感知他豐厚的感情世界。 他可以大手筆,手拿銳利的匕首直逼敵人的心臟;也可以風花雪月般地給許廣平寫纏綿悱惻的情書;也可以風情萬種、柔情蜜意地享受家庭的溫馨與浪漫;也可以深情地與兒子海嬰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還可以如慈父般諄諄教誨他的女弟子蕭紅,誨人不倦地指導她完成《生死場》……我靜靜地聆聽他喘息,直到1936年他因肺病離開了人世。 如果我能有幸與魯迅成為朋友,我一定做他的諍友:忠告他少吸煙,多保重身體,精心呵護他的心靈;如果有幸在生命里與她再次相遇,我一定拜他為恩師……
(二) 尊敬的魯迅先生:您好! 我是您忠實的讀者,已經拜讀過您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以及書信,對您由衷地敬佩。請允許我冒昧地尊稱您為恩師,可以嗎? 也許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頭發長見識短;女人要遵從「三從四德」;學做一個淑女……其實殊不知這世界變化快。女人已經可以支撐半個天!當今的社會「誰說女子不如男」!因為世易時移嘛! 傾聽您的諄諄教誨,在您作品中徜徉,如沐春風,您的忠言好似春風化雨:還是做一條小溪吧!它清澈見底;倘若是爛泥潭,誰知道他有多深呢!您平易近人的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心懷感恩之心。學會與人為善,深明事理。您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青年必勝於老年。您親自上街替青年人縫補靴子:這讓您有親和力,真是古道柔腸啊!您的人格魅力浸染了我的思想,凈化了我的心靈。與您在生命里相遇,您既是良師,同時又是益友。亦師亦友。多年師生成朋友! 傾注了我全部身心投入地愛一次,閱讀你的著作,讓我飽覽人生百態,讓我綻放智慧之光。大師,魯迅! 大師級作家,就應該具備恢宏的氣概,著作等身,作品經過大浪淘沙,能夠讓人心靈受到震撼。為人師,就應該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因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腹有詩書氣自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深深地景仰魯迅。在生命的長河裡,有幸與魯迅相遇,您給我的生命注入了鮮活和智慧,讓我飽蘸深情,喚醒沉睡中的國人,砸碎那間鐵屋,掙脫枷鎖,走出禁錮。 我為您吶喊!
5、《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法國思想家帕斯爾說「人只是一隻蘆葦,是宇宙間最脆弱的東西。但人是一隻會思想的蘆葦」。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間任何一件東西都能置人於死地,然而人卻成了萬物的主宰,這正是因為人有一顆會思想的靈魂,人因為思想而高貴。然而當人的思想被關在一個籠子里而失去了飛翔的自由時,人還是「人」嗎?
◆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別里科夫的可悲之處在於,他千方百計地想要隱藏自己,用一層一層的套子,而卻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些隱藏,反而將他醒目地暴露在了眾人的面前,當他已經被異化成套子的時候,這件套子卻又彷彿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別人眼中成了一個異類,被身邊的人所擠壓所排斥,直到期最終走向墳墓——一個永遠的套子。
◆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里走回家,並從此走上人生的不歸之路的,事實上,華連卡的笑沒有一點敵意,就象一個小孩子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情不自禁地發出笑聲一樣。而在別里科夫看來,那些人所久久期盼的喜劇的高潮終於出現了,很快地,他的從樓梯上滾下來的尷尬場面就將完全地曝露在眾人的眼光里,淹沒在無窮無盡的嘲笑中,這正是別里科夫想要逃避的一切,而他現在的確已無路可逃。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被異化成甲殼蟲的格利高爾在生命的最後依然充滿溫情的回想著人間的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死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解脫,他對拋棄自己的親人仍然有著無盡的眷戀,可是別里科夫的世界的盡頭彌漫的全是恐懼和絕望。我們以前看到的只是別里科夫作為沙皇的一名忠實的走狗,對他身邊人的思想進行鉗制,卻忽略了身邊的這些人對別里科夫的敵意和冷嘲熱諷也是造成別里科夫的死因,正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幫對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終將其推向死亡的悲慘境地一樣。
6.《米諾斯的維納斯》
◆「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當你覺得自己是殘缺的,而有一個不殘缺的比照著的時候,神就存在了。(史鐵生)
◆余秋雨在《廢墟》中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種事物過於完美,就給人不真實,就脫離了大眾的實際,與人們意念中的感覺不切合。而殘缺美是一種幻想美,一種彌補美,一種在心靈里重塑的藝術。」
◆讓人產生同情的事物是否就是美的事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山之美,美在其高峻;河之美,美在其秀麗;海之美,美在其壯闊……所有這些事物能夠引發人類的情感,有崇敬,有仰慕,有依戀……是下位對上位、低位對高位的須仰視之情感,同情則相反,是上位對下位、高位對低位的惻隱和憐憫之情,說得過分一點,同情意味著施捨。
◆孟子曾說「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維納斯沒有身體各部位驚人的協調,沒有豐腴、溫暖的肌膚,沒有優美的曲線,就不可能成為美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她無意識間丟失的雙臂,激起了所有觀賞者的無窮的遐想,完成了「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就是「空靈」。 藝術是「充實」與「空靈」的完美結合。維納斯之所以成為世界十大雕像,就在於此。
◆美是一種發現, 美在心靈, 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可怕的不是軀體的殘缺,而是靈魂的醜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庄》(動人之處在於留下的遺憾和懸念)
◆清岡卓行並不是殘缺美的首創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的論述,老子雲「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環肥燕瘦西子病,可她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為什麼呢? 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能夠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唱。為什麼呢? 英國王妃黛安娜如流星般逝去曾令多少人為之悲痛惋惜,可是也有人說,王妃的早逝也是一種美。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缺憾也是一種美。
◆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曾經創作了一個被稱為最短的科幻小說的作品,只有一句話:「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例文◆ 《殘缺之美》
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殘缺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我看著斷樹殘樁,枯枝敗葉;看著舊寺的斑鍾頹牆;我看著深深庭院里的一蓑積草;看著一個沉默 老人走街串巷拾破爛;看著一個有缺口的酒瓶,或一隻被踩扁了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滾動又停止。每當我看到這一切,我總是很專注地凝視他們,直到把他們望到很遠很遠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這些為什麼,但我確確實實地相信,這一切更為真實,更為深刻,雖然是那樣的平常、那麼落魄,甚至有些狼狽。 他們或許是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顛峰,驟然落地,或是慢慢落下,慢慢沉澱,慢慢變形,然後走進我的視野,走到輝煌不再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們曾經怎樣的美麗過,所以我無法說出他們的美麗。也因此,我沉沉地沉醉於這種不可捉摸、不可溯源的美麗之中,挖掘著他們絢麗的往昔。將這兩種狀態拉至眼前,不禁黯然淚下。這不可解釋的一切蘊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滄桑,世事中永恆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啊! 殘缺的事物就這樣印滿了重重疊疊的生命的影跡,那麼沉厚,卻又那麼美麗。 我看著單戀者在心愛人的新婚之夜執花立在雨中,看著喜悅滿足的人忽然沮喪失落,失寵明星凄然一笑,官場失意者獨品清茶,韶華已逝者對鏡愁思;我聽著蒼顏白發的老人憶起發黃的青春,冷峻孤傲者懺悔錯過的愛情,英雄暮年時痛訴孤獨落寞。哪怕我對眼前的人一無所知,我也一定會相信:「這些曾經美好,現在依然美好的靈魂,在經歷辛酸與苦難以及難以觸懷的人事和情緒後,將會在生命中刻下最深的記憶。」 真正經歷傷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過。黛玉的美在於她沒沒能實現的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美在於她歷盡滄桑後即一剎那的明徹與超脫,梵高的美在於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貝多芬的美則是在失聰後用黑白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文章。如果說生活中的殘缺讓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點,那麼這些優秀的靈魄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讓人雀躍與敬仰。 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直接觸動了我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或沉默——那是一種多麼讓人心悸的快感啊!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殘缺之美是種怎樣別致的幸福和快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殘缺的美是如何細細密密地布滿我們門前的田野和草場,如同今夜細細密密的月光。 是誰說過,一朵花的美麗在於她的綻放,而綻放的花正是花心的殘破啊! 簡評:本文用細膩、優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真正的生活並不完美,而正視它,勇敢地去面對他,努力尋找生活的美,才是健康的生活態度。這樣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才是自助而不是自欺。我們要面地現實,而不應逃避。我們知道一切事情的改變都是正常的,而許許多多是人力不能改變的,那麼就找一點最優最美的東西吧,努力把他們挑出來,寫下來,留到記憶里。這樣就算是世間的事物都改變了,那些東西無法精確地描繪出來,但也會留下一種永遠的美麗、永遠的希望。
6. 這些人是誰叫什麼名字有沒有這樣大圖片我想做空間素材
很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當保姆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經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因為樓下沒有電視(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否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當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後一個請求。
她問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因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姆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姆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姆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貼子,這個小丑在凌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了,這就是惡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原因 贊同
7. 求森林公安法制宣傳展、卡通警察、防火標語、圖片。。。最好是PSD格式
站長素材 psd欄目 應該有一些 你可以去找找看哦
8. 警察和贊美詩簡介
歐·亨利(1862~1910)十九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優秀短篇小說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於美國南部北卡羅來納州一個鄉鎮醫師家裡,家境貧寒,3歲喪母,後寄人籬下。小時受教育很少,當過牧童、學徒,以後又做過辦事員、制圖員、會計、出納等各種工作,飽受歧視。1891年在休斯頓創辦了《反對傳統者》等雜志,兼任編輯,還當過記者和專欄作家。1898年,他在銀行做職員,因銀行錢被盜,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獄中表現良好,擔任葯劑師,有機會接觸各類犯人,聽到各種古怪的故事,這為他進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獄中就以歐·亨利為筆名開始創作短篇小說。1901年提前獲釋,後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歐·亨利是一位多產作家。他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有長篇小說《白菜與國王》(1904)、短篇小說《四萬年》(1906)、《西部之聲》(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代表作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一片葉子》等。歐·亨利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印度的泰戈爾並稱為「世界短篇小說四大家」。
他的作品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特別是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最為著名,他善於運用誇張、雙關等幽默手段,常常以「含淚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的心靈的創傷,常寫失意落魄的小人物,把他們的心酸揉進逗趣的笑料,不僅給作品帶來「含淚的笑」的效果,也加深了作品的現實意義。他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的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
《警察和贊美詩》
故事梗概
《警察和贊美詩》是他優秀短篇小說之一,作品寫到流浪漢蘇比在冬天來臨之際,想方設法到監獄過冬,他六次犯事,為非作歹,可是都沒有如願,正當他聽到教堂贊美詩,決定重新做人時,卻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說的矛頭直指當時美國社會,真實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顛倒黑白的社會的現實。
寫作背景
西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開始衰落的時候,美國現實社會的深刻變化(南北戰爭之後)引起文學的變化,這就是現實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它出現在美國資本主義日趨腐朽的階段,即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的時代。當時社會貧富對立,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這時期一些出身於中小資產階級的作家,從自身的階層出發,一方面,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描寫人民的悲慘生活,反映人民對資產階級統治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他們又對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種種改良措施。可是當帝國主義的濁流來到時,他們又懷著悲觀絕望的情緒探索個人的命運和歸宿。然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也引起較大震動,使美國作家群體分化,一些來自下層而又傾向進步的作家,受到工人運動的影響,經歷了思想探索的過程,為社會主義理想所吸引,參加了工人運動,開始創作一些較先進的文學作品。作品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壟斷資產階級殘酷的本性,控訴了統治者對人民的迫害。內容豐富,揭露深刻,手法多樣,是美國文壇上不可少的一支生力軍,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