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喜怒哀樂論文

喜怒哀樂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30 07:57:10

A. 描寫喜怒哀樂的議論文

http://public.bdfzgz.net/teacher/oblog_bdfz/team/5315/archives/2007/5510.html

B. 求人生的喜怒哀樂 議論文

童年,沒有生活的壓力,經濟的負擔,感情的糾葛,好象念好書就可以了,所以童年是「喜」。
青年,無邊無盡的煩惱摩肩接踵而來,象無頭蒼蠅一樣找尋自己的職業道路。面對愛情,情竇初開可能愛的轟轟烈烈,但敗的也是那樣傷痕累累。有時會疑問人生到底是什麼玩意?在不斷的失敗、打擊、挫折中怒斥自己的人生有那麼多磨難。所以,我認為青年是「怒」。
中年,經過歲月的蹉跎幾乎摸平了身上的所有個性,鋒芒被時光沖洗而逝。那時開始不再懷疑人生、不再幻想將來、不再追求夢想,認命般的接受老天對自己安排的一切生活。沒有了懷疑、破滅了幻想、放棄了追求人生如同死水一般充滿著灰色的哀愁。所以沒到中年的我感覺,中年是「哀」,希望人到中年的時候能有那麼一點點的活力!
老年,人生的最後一站,輪回了一圈人生,經歷世間百態以後,我想那時會對人生有新的定義。真希望能象看穿了紅塵的得道高僧一樣清新寡慾享受安詳、和睦的晚年。所以我想像中的老年是「樂」。
等待!等待時間慢慢翻過每一天,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煩惱、矛盾。大概每個人都應有輪回,也許正輪回的過著自己完美或是不完美的一生。但願命運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的,讓每個人都在失望後獲取,在滿足時悵然若失,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富有還是貧窮,美麗還是醜陋,要讓人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中學會忍耐和等待,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或做事,學會在坎坷、曲折中獲取經驗,接受考驗,給人們以希望,希望人們把期待寄予輪回,讓人們知道自己一定會圓滿的,只是在經受暫時的困難磨礪而已!不必羨慕別人,今生或許是順利成功的,也只是沒到經受坎坷的那一刻而已,也一定會在輪回中經受你曾經受的一切的,沒有哪個人生來都是成功的,也沒有哪個人生來就是失敗的!
也許每一個生日都是一個小小的輪回,每一個小小輪回中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遺憾和無奈,也總有些人和事時時的揪著我們的心,無法放下,無法超脫。
但願在下一個小小輪回中不要再耿耿於懷,不再抱怨!也許我們會不堪重負,不能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們沉淪,萎靡不振。但我們又何必把自己那麼快的置入無法回頭的境地呢?何必一味的抱怨人生的諸多不如意呢?不要就此放棄自信!

C. 大家幫我弄兩篇 以喜怒哀樂為話題的論文 和以挫折為話題的論文 謝謝了

喜怒哀樂是生命進化的結果。

生物都有一個本質特性:應激性。
應激性是一切生物對外界各種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化學物質、機械運動、地心引力等)所發生的反應。

而我認為,喜怒哀樂就是應激性的進化版本。

有人拿著刀要殺你,出於自我保護,你會攻擊他或者逃跑等等。這就是應激性的進化版,那麼應激性會怎麼處理這種威脅,很簡單,當你感到刀刺痛你的皮膚,你開始向後縮動,甚至不會閃躲。
那這種進化的應激性有沒有必要條件?當然有,首先,你看見他拿著刀追你,你就會認為這會傷害到你。而這種意識是怎麼產生的,是人類經驗,這種經驗是人類的固有經驗,不管你之前有沒有被刀傷害過,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都是驚弓之鳥。
我曾看過一個試驗,就是在兩塊高地之間搭一塊玻璃板,讓一個嬰兒從一頭往另一頭爬,結果那嬰兒是不敢的,這種恐懼就是來自人類經驗。

如果你在深淵邊緣行走,你也會有這種恐懼。試想一下,歷史上第一個在這種邊緣行走的生物(不一定是人類),它會有這種恐懼嗎,我想不會有。當它第一次掉下去,它就產生了這種恐懼,從此有了對於高度的個體經驗。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也就固化在了物種的經驗里,從而產生這種進化版應激性.

起初我們沒有意識,被有益條件刺激時,我們的身體本能地靠近它;之後我們產生了意識,再受到這種刺激時,使我們的意識產生了快感,從這里開始,這種刺激有了雙重效果:我們身體靠近,意識有快感。
我們對這樣的感覺有了意識上的經驗和記憶,下一次在刺激來臨前我們就會做出反應,刺激過後反應還會持續。

喜怒哀樂就是這種時空上的應激,我們想到一件事,於是這件事在我們的意識里刺激我們,我們的意識做出各種各樣反應,若干種反應一起出現可能就是喜,或者其他,喜怒哀樂,絕不是單純的。

挫折,所謂挫折是指挫敗、阻撓、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消極的情緒反應。

內容提要:安全問題現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但現在的孩子自我防護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應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不足,所以經常出現自暴自棄,自殺等現象,我們應如何認識這一問題,如何因對這一現象?

隨著現代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從嚴師到摯友,從嚴格到賞識。如今,表揚成為激勵式教育的又一方式。表揚在激勵學生方面確有重要作用,但有些人過於誇大表揚的作用,於是出現了細微之處見真諦,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挖掘不明顯的優點加以贊揚。甚至還要在最少期望時贊揚學生。伴隨而生了種種表揚法:登榜表彰、上報表彰、大拇指稱贊、微笑稱贊法等。還有人提出:一句表揚頂得上一百句批評,對學生只能表揚不能批評。我認為這種觀點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要接受教育的學生呢?犯錯誤是學生的權利,每個人都是在錯誤與失敗的鍛造中成長起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試問有多少人能夠一帆風順呢。現在的孩子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如何面對慘淡的人生。我認為應讓學生享受挫折,在挫折中逐漸地成長起來。

山西的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後,安全問題逐漸被提到日程上來。注意交通安全、飲食衛生、人身安全等等問題雖然可以避免大規模的人員傷亡,但自殺、離家出走卻屢禁不止。自殺已成為15-40歲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發現,在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自殺出現長期嚴重的心理創傷,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負擔。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標准,每年自殺發生率超過10萬分之20以上,為高自殺率國家,我國已經成為高自殺率國家。①最近有媒體隨機采訪了一所大學的部分學生,竟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承認曾經有自殺的想法或沖動,多麼嚴重的狀況!被家長責備,遭老師批評,失戀,與同學發生矛盾,學習成績不能提高,遭到別人的指責,甚至減肥不成功都可以成為自殺的理由。他們一旦身處逆境便悲觀絕望,常常沖動地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完全不顧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方面的報道更可稱得上是連篇累櫝。人們不僅要問:如今的學生怎麼了?何以變得如此脆弱?自殺率可以統計,但那些因為一點失意就喪失學習工作的信心,從此萎靡不振的人又有多少,這個數字該如何統計呢?種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顯然學生們的所作所為只是現象,本質則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和社會形態一定有了某些疏漏。如果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覺現行教育制度日益突出的弊端: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甚至可以說是唯有智育。雖仍有一些只做表面文章的德育,但在學校普遍瘋狂斂財,只一味注重升學率的情勢下,誰還肯信?是故早已為家長和學生共同嗤之以鼻了。社會形態則是競爭的加劇和獨生子女這一代人難以避免的承受能力顯著降低。即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愛護,使之成了溫室里的花朵,見不得一些兒風雨。矛盾的焦點或許在於,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與青少年心理的日益脆弱的矛盾已經日益顯現並且加重,現在的孩子很少經厲挫折和失敗的洗禮,自理能力太差,襪子都要父母洗的高中生如何面對生活,如何承擔責任,如何與人相處。每一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應該是核心,是這個家庭的百分之百,他們也確實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走進教室他只是四十幾分之一,走進學校他只是千分之一,走進社會只是十幾億分之一,這種反差他如何適應?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夫,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歷史上哪一位名人不是在挫折和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呢?西漢的司馬遷,因為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獲罪被處以腐刑,他承受了在當時士大夫階層看來比死都還難受的奇恥大辱,秉筆直書,寫下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千古名句。司馬遷笑傲生死,以頑強的意志拼搏,獲得了生命的升華。「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②。可以說,挫折教育的思想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不僅人是如此,動物也一樣。美國阿拉斯加自然保護區,這里的管理人員為了保護野鹿,將狼消滅了。從此,鹿再也不必為逃避天敵而奔跑,於是病弱殘疾者與日俱增,最後竟至瀕臨絕種的境地。這時,管理人員醒悟了,將幾只兇殘的狼引回鹿苑。有了天敵的威脅,鹿群頻於奔命,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由此可見,挫折不僅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需要,更是我們生存的需要。試想,一個從小到大從沒經歷過哪怕最小挫折和些輕微風浪的人,如果在他以後的生活中突遇稍大些的風浪,他能不驚慌失措,胡亂作為嗎!挫折教育的實質就象是給學生打的免疫預防針,用小的感染來激發其自身免疫功能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那些經常生點感冒發燒之類小病的人,壽命往往不見得短;倒是那些平時看起來壯得像頭牛,從來都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常常是惡性腫瘤之類的惡疾。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已有解釋:腫瘤的發生,是機體免疫監控系統障礙導致細胞增生無度的結果。不時生點小病的人,其免疫系統經常被啟動,保持相當的警惕性,一有風吹草動,立刻投入戰斗。而後者由於抵抗力較強,免疫監控系統處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狀態,遭遇細胞惡性增生時來不及反應,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人的生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挫折,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逃避的事件。一個人對抗挫折的能力,與年齡的增長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經應對挫折的經歷。遇小挫而勝之,可以為受挫者留下寶貴的經驗,增強其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經常應對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堅韌不拔,而那些毫無挫折經歷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D. 以做情緒的主人寫一篇1500字論文寫作

做情緒的主人可以先寫一下情緒的利弊,如何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最後該如何做情緒的主人。

正文:

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當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誇獎時,會感到非常高興;當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時,會感到憂傷;面臨危急情況時,會表現得恐懼;而遇到令人氣憤的事情時,會憤怒…我們有豐富多樣的情緒感受。

情緒就像「神奇果」,它有時會使人精神煥發,干勁倍增;有時它會使人無精打采,萎糜不振。情緒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情緒猶如「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個人的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促使我們健康成長。這是情緒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情緒也會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令人做出一些後悔莫及的事情。這是情緒對人產生的消極影響。

看來,情緒與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積極健康的情緒表現。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時時在追尋快樂,卻不一定能發現快樂的真諦。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地把握自己,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了陽光與快樂。

表面上,情緒似乎是個人情感,其實不然。例如,當別人遭遇不幸,難過得失聲痛哭的時候,你能因為自己有高興的事情而在別人的面前欣喜若狂嗎?實際上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周圍的人。

我們應該學會在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法發泄自己的情緒。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花季,我們在擁有五彩繽紛生活的同時,也經歷了豐富的情緒變化。情緒會帶給我們信心、勇氣和力量,也會使我們沖動、消極、無所事事,甚至做出一些違背道德與法律規范的事情。所以,情緒需要調控。這一點對任何人都一樣,對於我們情緒多變的青少年來說,則更應如此。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處於不同的環境,自然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多樣的情緒就構成了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情緒的奴隸,永遠由它來支配。如果把情緒比做奔騰的「洪水」,那麼,理智就是一道堅固的「閘門」。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學會在生活中給予別人更多的關照,嘗試去分享別人的快樂,時刻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永遠能主宰情緒的人。

E. 以情緒為話題的議論文

情緒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好的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使我們健康。當然,情緒也有壞的一方面,可以使人難受,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甚至違法的事情,這就是情緒對人消極的影響。
我們在生活中有喜﹑怒﹑哀﹑懼四種情緒,在這四種情緒的基礎上,可以組合成很多種復雜情緒。
不同的事物或環境都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比如在空氣新鮮﹑遍地鮮花的環境,我們會發自內心地高興﹑歡喜,如果在又臭又臟的環境則會抱怨自己的命運,使自己的脾氣變得暴躁。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當然,生活是由豐富多樣的情緒構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缺少不了情緒的。
情緒好比萬花筒,前一秒鍾說不定還是嬉皮笑臉,後一秒鍾就滿臉恨意,像要殺人似的。
其實對於我們人的情緒適當的發泄一下,可能沒什麼事,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使自己開心,心情就會變好,情緒也會變好。
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吧:有位老奶奶成天發愁,鄰居問他為什麼,她說天晴的時候怕賣傘的大兒子生意不好,下雨的時候怕小兒子洗染店的衣服幹不了。樂觀的鄰居勸道:「你天晴的時候為小兒子高興,下雨的時候為大兒子高興就是呀!」老奶奶換了一種態度對待,整天樂呵呵的。
其實,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想些愉快的事,你可以聽音樂或者看電視啊!只要是好的事情都可以做,這樣就可以分散自己不滿的情緒。
自己發泄情緒時,有沒有考慮下別人的心情和感受。
當自己生氣時,想發泄出來,正巧別人走過來,你不分青紅皂白把別人罵一頓,事後有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
只顧發泄自己的情緒,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我們應該學會在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法表達情緒。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控制情緒,例如,注意力轉移,合理發泄法﹑理智控製法等我們只要稍微的調整一下,情緒就會一另一種心情對待生活,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

F. 關於「喜怒哀樂」的文章語段

人物描寫的手法 ——肖像描寫(就是外貌描寫,這是別稱,一樣的意思)

什麼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 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歷歷在目"、"維妙維肖"。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寫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幾點:

描寫技巧

(1)、仔細觀察,抓與眾不同的方面,突出特點。
(2)、抓住「五官」特點,寫出人物面部特徵。
(3)、注意身材體型、服飾打扮,體現人物個性。
(4)、區分性別和年齡差異,用詞准確。
(5)、注意生活經歷,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經常習慣的動作神態。
(7)、表現喜怒哀樂,和神情變化。
(8)、抓重點,不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誇張,聯想等修辭手法。
(10)、要有順序。
我們在描寫外貌時應遵循哪些規則呢?

描寫要求

一、有序。描寫時應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都行。如果寫了眼睛,接著寫頭發,又寫嘴巴,再寫眉毛,爾後寫鼻子——這種描寫不管寫得多好,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

二、和諧。這要求所寫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別、國別、職業。比如一位考生在寫其中一個小姑娘的眼睛時,這樣寫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顧盼生輝。望你一眼,便有萬千情種。可以說,這個眼睛寫得很美,但是如果這樣來寫一個小姑娘這是不合適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題,首先要仔細研讀材料,從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第一位好動任性,看問題簡單片面;第二位文靜懂規矩,能全面地看問題。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徵,描寫外貌時就顯現這些性格特徵。

四、抓住關鍵、特徵鮮明。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反映時代特點或者能區別與其他人物的獨有的外貌特徵。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淪為乞丐:「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祥林嫂初到魯家:「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再到魯家:「順著眼,眼角上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後的希望破滅後:「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濟了。」這幾處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關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細節突出。(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 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 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詞准確、修辭恰當。可以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

總而言之,外貌描寫要為刻畫性格、塑造形象服務。以形寫神是外貌描寫的關鍵,同時我們也要使筆下的人物和諧有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描寫。那麼,有哪些人物描寫的手法呢?

描寫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所謂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

1、簡筆勾勒特徵、運用修辭手法;

3、寄託作者愛憎;

4、藉助他人眼睛;

5、相關人物對比;

6、一人幾幅肖像;

7、結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寫要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 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並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不是"臉譜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嚴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實。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常常以外形美來反襯人物的心靈丑,如《毀滅》中的反面人物美諦克,他風度翩翩,卻動搖變節。《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 卻心毒手狠

G. 情緒心理學論文

1情感傾向和情緒智力的內涵
1.1情感傾向及其內涵
情感傾向相似於人格個性特徵的部分內容,但又不等同於人格個性特徵,它是個性構成中某些成分和特質的組合或集合體。Berry和Han—sen等人將情感反應分為積極情感(trait—positive affect,PA)和消極情感(trait—negative affect,NA)兩個大的緯度,並指出這兩個緯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相互獨立的關系,因此對一個特定的個體來說,這兩者可以同時以較高或較低的程度存在,也可以是一個緯度程度較高而另一個緯度表現極不明顯。盡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了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獨立性和兩極性的特性,但一個具有積極情感的個體表現得更為自信、熱情、向上而富有激情,相反一個具有消極情感的個體表現為懶散、冷漠和情緒低落,消極情感程度高的個體更容易產生擔憂焦慮、害怕緊張和憤怒等情緒,而消極情感程度低的個體通常表現為平靜和滿足。
1.2工作場景中的情感傾向
在工作場景中,情感傾向影響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Spector等人認為,由於人際沖突是職業活動中的主要壓力源,態度和行為研究中人際關系是主要的考慮因素,而態度的形成特別是態度的情感層次與個體的情感傾向密切關聯。積極情感的個體顯示出較好的社會支持,更滿意於人際關系,因而可能會積極的面對引發事件,成功地處理壓力環境,通常會具有較高的工作和組織認可度。Levin等人研究了情感傾向和工作態度之間的關系,發現消極情感和工作滿意度之間呈現反向關系,Cropanzano等人發現消極情感反應以情感傾向為基礎,不僅與工作滿意度負相關,而且與組織承諾負相關,但與流動意向及流動率正相關。George解釋為工作態度是個體對工作環境的情感反應,這一過程受到個體情感傾向的影響,所以積極情感的個體對工作環境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進而反映在工作態度上。另一方面,情感傾向與工作壓力的關系也是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Burke和Watson等人研究發現,高消極情感的個體容易產生壓力感和不滿意,他(們)總是盯著自己的不足和失敗,傾向於思考環境中的負面的、消極的特徵,因而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概念,而情緒智力通過情緒過程和情緒狀態同樣對這一過程發生作用(通過影響判斷結果)。因此,高消極情感的個體面對困難時,會作出相對悲觀的判斷結果,並感覺到壓抑和較低的心理幸福感。
1.3情緒智力及其內涵
情緒智力的概念最早出現在Gardner的著作里,盡管沒有用到情緒智力這個詞彙,但其含義與今天的情緒智力的定義十分相近:即知曉並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意圖,在此基礎上指導自己的行為。Salovey和Mayer在 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緒智力概念並將其定義為「正確、有效處理情緒信息(包括自我和他人的情緒信息)的能力,這些信息與情緒識別、情緒構建、情緒調節控制相關」,Salovey和Mayer指出情緒智力體現於情緒的感知、吸收同化、理解和管理過程,其結構包括四個要素:情緒的語言和非語言方式的表達和評價;自我和他人情緒的調節規制;有助於成長的情緒知識;產生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情緒的能力等。Goleman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情緒智力的「五勝任力模型」,即:自我感知、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社會感知(移情思考)和社會技能(關系管理)。可見,情緒智力是關於個體感知並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緒及意圖的能力。

1.4情緒智力與績效的關系
在情緒智力與個體成功的關系的研究中,Goleman認為情緒智力在個人成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認為個人成功的80%應該歸功於情商,而智商只有20%的貢獻。Salovey和Mayer認為如果從學術成就和職業地位兩方面評價個人成功,情緒智力可以解釋個人成功的10%到20%,盡管後來的研究表明智商(IQ)與個人成功存在相關(r=0.45,Mayer、Salovey和Caruso,2000。他們同時指出,單一個性因素只能解釋個體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關於情商與個人成功的關系的結論仍然缺乏實證支持。Jordan和Ashkanasy研究了團隊情緒智力水平與團隊效能的關系,發現高情緒智力水平的團隊在研究期間一直保持高績效水平,低情緒智力水平的小組初始績效不高。Lennox和wolfe認為,在管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中,自我表現的調整修正能力和對他人敏感性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有效促進自我地位的改善,獲取相關資源的支持,從而提高任務效率。
2情感傾向和情緒智力在工作行為選擇中的緩沖效應
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互動過程是多維且復雜的。Wallbott和Scherer的情緒經歷五步驟模型對這一過程的解釋為:個體隨時監控並評估著環境,不尋常的事件導致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隨著生理應激水平的提高,一定的身體動作和臉部表情就會出現,個體因刺激而產生特定的行動傾向,對環境事件的認知和解讀是情緒經歷的基礎,如果感知到環境事件能增進自我福利,則會產生積極情緒,反之產生消極情緒。情緒所激發的行動會降低先前的消極的、負面的感覺,這些行動要麼意在直接改變環境,要麼迴避擺脫環境。在工作場景中,有些行動可能對組織是有利的,有些行動則是有害的。在工作場所,比較典型的員工行為可以分為兩類: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和反工作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