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義利觀議論文
① 孔子認為君子的義利應該是怎樣的這種義利觀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指導意義
我也想知道,有誰能help me的?
我找到了!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版觀與"富民"思想權。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繫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①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②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可以區別"君子"與"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義"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養的"小人",則只知道"利"而不知道"義"。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② 孔子認為君子的「義利觀 是怎樣的
關於義利觀,傳統儒家大師都曾有過相關的言論。
例如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孟子也曾說:不義之利「不苟得」;大義面前連死都不怕,更不會貪利避禍。(《孟子·告子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傳統儒家有其固有的階級局限性,所以其思想也會帶有一定的階級色彩。
③ 孔子的義利觀對現代人有什麼指導意義
我找到了!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繫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①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②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可以區別"君子"與"小人".有道德的"君子",
④ 孔子的義利觀是什麼
義:"義者,宜也"(《中庸》),便是"適宜"的意思,後來則代指人類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中應當尊循的最高原則和應當追求的最高道德。
利:是指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
一、孔子提出了"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孔子一方面繼承了春秋中期晉國大夫丕鄭、里克的觀點,也認為"義以生利",所不同的是孔子強調行義要符合禮的規定,孔子說:"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認識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國安民不能忽視利益的取得。就社會而言,孔子並不否認功利是其發展的重要基礎。《論語·子路》里,孔子在進入衛國時,曾和冉有說過一段在"庶"(人口興旺)、"富"(生活富裕)、之後進行"教"(教育)。由此可見,孔子肯定了實際功利對於社會發展是不可缺少的。
二、另一方面,在義利關繫上,孔子又明顯表現出以義制利,先義後利的思想,孔子說"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符合道義,取之無妨,這叫做「義然後取』(《論語·憲問》。在孔子在與子貢談論食、兵、信、三者孰為重時,孔子以信為第一,認為「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足食和足兵體現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則屬於道德追求的范圍,這段話是子貢以非此即彼的極端形式,要求孔子在義利之間做出選擇。在這種對立下,孔子將道德追求置於優先於利的地位。
三、舉一些論語中的例子,簡要說明一下孔子思想中的義及義與利之間的關系。
1、《里仁篇》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一定的主張非要怎樣不可,也沒有一定反對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於義。
這章直接說明了義是君子對於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標准,而且這個標准不是固定的,而是會改變的。
2、《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聞義不能徒…是吾憂也。知道義了之後,還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於義,是我害怕憂慮的啊。
3、《顏淵篇》子張問崇德辨惑…徒義…知道義了之後便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於義。
4、《憲問篇》子路問成人….見利思義…利益當前必須要想到義。(亦即義然後取)
5、《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見得思義。見有所得必須要想到義(亦即義然後取)
6、《憲問篇》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公叔文子對於合於義的東西才拿取,所以別人不覺得他真的有拿取。孔子說:這樣嗎?真是這樣嗎?言下之意為孔子不太相信公叔文子已經真的做到此一境界了。
⑤ 孟子的利益觀議論文
《生之道》――作者:老螃蟹
杜言修是一個三流大學歷史系的學生,成績一般,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朋友。可是杜言修也是一個修真者,有朝一日霞舉飛升是他畢生的追求。而他那個漂亮的女朋友是和他有著三世姻緣的女孩。張治國是杜言修的朋友,是一名獸魂戰士,為了恢復暴走後的身體,被杜言修當成試驗品,練了無數奇奇怪怪的武功,卻也被他練出了一流的身手。章嵐,一個有著人類小男孩外型的恐怖生物,實力無法用地球上目前的標准來衡量。這樣的幾個人湊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都在這本書里了,各位自己去看吧。
⑥ 寫孟子義利觀的作文
孟子的義利觀 道德和利益的矛盾,是道德現象中的根本矛盾,也是社會生活中的重矛盾。如何認識、處理具體的利益要求和具體的道德要求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古往今來人們現實生活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道德和利益的關系,用傳統的學術術語,可歸結為義和利的關系。作為道德現象中的根本矛盾和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義利關系應如何認識和處理早已為我們的先哲們所著重思考和論述。試就先秦儒家學派的思想大師——孟子的義利學說作一番考察,以期釐清孟子的義利觀,並尋找這一思想資源予以我們的現代啟示。 孟子認為,物利和道德是相關相聯的、相生相長的孟子肯定了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有賴於物質利益的增長和充裕,但他並沒有認為物質利益增長和充裕了,則人們的道德水平就一定能自然地提高。所以,孟子指出,在盡量使物質享受達到一定水平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的同時,務必加強教育,加強人倫道德觀念的培養,使得「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所以孟子又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民事不可緩也
⑦ 孔子認為君子的義利觀是怎樣的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繫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見利思義"。①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②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可以區別"君子"與"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義"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養的"小人",則只知道"利"而不知道"義"。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⑧ 孔子的「義利觀」是什麼意思
義:"義者,宜也"(《中庸》),便是"適宜"的意思,後來則代指人類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中應當尊循的最高原則和應當追求的最高道德。
利:是指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