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偏見的議論文

偏見的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30 06:12:27

『壹』 以偏見為話題的作文

科學家的偏見

文/劉加民

幾年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因為反對氣功而暴得大名,成為明星科學家和反偽科學的「鬥士」,雖然歲數很大了,但是身體好,精神好,上鏡率相當高。這些日子,又因為反對中醫引起關注。他的名言是:「陳曉旭是中醫害死的。」前一陣一些人鼓噪廢除中醫,終於出現了「最權威」的支持者。藉助於明星人物發表自己的「科學觀點」是一個不錯的大眾傳播學技巧,但是若要深究,我覺得這觀點破綻重重。

何先生認為,陳曉旭死於乳腺癌,是因為她自己相信中醫,保守治療,不肯做手術,所以耽誤了,終於不治而歿。因為在何先生眼裡,中醫不過就是草根樹皮、針灸火罐煎湯熬水的,不可能治好陳女士的乳腺腫瘤。而西醫,可以手到病除,十分簡單。

中醫排斥手術,陳曉旭相信中醫,所以不手術,所以就死了,所以是中醫害死了陳曉旭,所以要廢除中醫——這是何祚庥的邏輯。

可是常識告訴我,中醫並不排斥外科手術。最早的外科手術來自中醫。西漢末年的醫生華佗擅長外科手術,還最早把麻醉劑用在外科手術上,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的質量和成功率。切除腫瘤是他的拿手好戲,不管腫瘤長在四肢上,還是在肚腹里,甚至是顱腦里。他甚至可以在那個時候做開顱手術。不過遇上了昏庸的病人,這病人是曹操,以為開顱手術就是要殺自己,就提前把華佗殺死了。五臟六腑的手術,華佗先生都不在話下。他的師傅張仲景,提倡辯證施治,把中醫理論一統化。還有更早的扁鵲,兄弟三人都是名傳千古的神醫。但是他們有個原則,就是不到萬不得已,不隨便傷筋動骨,破壞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破壞天然的人體自我修復能力。中醫的「元氣」,就是人體的自我修復和完善的能力,手術固然可以手到病除比較直觀,但並發症的概率也很高。中醫是把人體作為一個世界來對付的,辯證施治,整體把握。

不僅如此,扁鵲的哥哥還是預防醫學的鼻祖呢,他在沒有發病之前就可以進行治療,所以名氣不大,他的二哥,擅長在疾病剛剛發作的時候治病。只有扁鵲喜歡治大病,所以名氣最大,老百姓喜歡好大喜功。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實施麻醉術的也是中醫,比西方要早六百年。華佗炮製的「麻沸散」就是一例。有了這東西,手術才可以順利進行。

更絕的是中醫在西醫之前一千多年,就可以成功對付尚未被發現的細菌了。在發現細菌之前,西醫的外科手術感染率極高,死亡率高得嚇人。身體有外傷感染,一般就束手無策了。聰明的中國人創造性地發明了「火療」——把傷口燙傷,把那些不知名的細菌燙死,然後按照燙傷處理。中醫用獾油治療燙傷效果很好。西醫不會相信動物獾身上的油脂可以解決這么大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很多草根出身的人都有過這經歷:被火燒了、開水燙了,就弄點獾油抹上,好了連傷疤都不留。

如果讓華佗來給陳女士做乳腺腫瘤切除手術,小菜一碟,西醫倒未必。可問題根本不是中醫能不能手術,中醫的能力厲害不厲害,而是陳女士願不願意配合治療,接受不接受這么大的肢體損害。不負責任地武斷地歸罪於中醫,從而得出中醫無用論,不是科學家的作風。

我想起另一個歷史故事。二戰時期,一批追隨希特勒的科學家,配合當時的政治需要,一定要找出猶太人是劣等民族的證據,他們挖古墓,查資料,解剖屍體,分析比對,殫精竭慮,相當敬業。終於「發現」猶太人的顱骨比較小一點——當然這是荒唐的,成了科學界的笑柄。顱骨的大小證明不了人種的優劣,即使真的有大有小。科學也是可以被主觀干擾和扭曲的。這樣的反面例子比正面例子多得多。我看網上有人說,何先生年輕時候被中醫耽誤過——那個時代的庸醫比較多,連魯迅都不喜歡中醫呢——庸醫和中醫是不是一個同義詞,就不說了,反正從此何先生所以就一直「懷恨」在心。這是不是事實,以後細查。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中醫的確是可以治病的,但不是包治百病。西醫也是可以治病的,但同樣不能包治百病。我們很多人,包括科學家,大科學家如何祚庥先生的,也往往犯這樣的邏輯錯誤:取己所需,妄下斷言。凡是支持我的證據,就留下,我是不支持我的,就剔除。

這就是科學家的偏見。

《辭海》拒絕「超女」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王石川 轉貼自:《中國經濟時報》

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從今年開始將展開2009版修訂工作。昨天,記者從《辭海》的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了解到,新版辭海將增加近萬條新詞,「巴金」這一詞條將被收錄其中。而如「超女」等新時代詞彙不會納入《辭海》。(10月18日《北京晨報》)

「巴金」可以被收錄《辭海》,「超女」只能靠邊站,想必編纂者自有充足的理由。問題是,拒絕「超女」的理由能否讓人信服?而且,收錄不收錄「超女」這一詞條,到底由編纂者自說自話,還是應納入更寬泛的視野,這也是值得追問的。

余秋雨在參與推廣《辭海》正版的活動時,曾如此說道:「辭書是民族文化的度量衡,當這個衡量標准也被假冒時,話語權就徹底亂套了。」誠然,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考量著一個國家的學術能力,惟其如此,才更需謹慎,也更需要具有包容性、前瞻性和客觀性,而不能一味政治掛帥和惟意識形態化。新版《辭海》的編纂者稱,「將增補收錄一些對社會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詞條」,「巴金」作為文壇巨擘,影響巨大,被收錄其中合乎情理。「超女」的影響自然也不容小覷,這一新時代詞彙為何就不能收錄呢?

按照自設的標准,想收錄誰就收錄誰,想拒絕誰就拒絕誰,這是一種怎樣的傲慢與偏見?這種傲慢與偏見的底氣在於,《辭海》的編撰者具有官方身份。1954年夏,一代歷史學家顧頡剛被抽調主持整理《資治通鑒》時,不無受寵若驚,甚至擔心會「聲名太盛」。顧頡剛是清醒而內斂的,但是未必所有的編撰者都能謙抑。如果任憑一己之好惡,來收錄新鮮詞彙,顯然是不可取的。

眾所周知,「清史纂修工程」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對於這一浩大的國家文化工程,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說:「要修清史,官修是必須的,但應該允許編纂者有研究撰寫的自由,而不能因為官修就只能定於一尊。」同樣,編撰《辭海》也應如此,編者應該更寬泛些,不能由少數學者說了算;視野應該更高屋建瓴些,不能太狹隘太封閉。

其實,《辭海》展示出的傲慢與偏見並非始自拒錄「超女」。有「中國第一字痴」之稱的李延良老人,嘔心瀝血地從1989年版本的《辭海》中找出了2000多處錯,但是令人遺憾的是,「1999年的版本只更正了一部分,出錯處仍有近2000處。」還比如,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定價3980元,並且一度不降價,如此高價有多少人能消費得了?試問,如果不是背後的官修身份,價格能會定得如此畸高嗎?

曾任《辭海》主編夏征農說:「一切學問、文化是有繼承性的,同時它又受到歷史局限的限制,所以它一定會有缺點,因此《辭海》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修正提高,豐富充實。」如何修正、如何豐富《辭海》是當務之急,問題是,不保持謙抑的姿態,不敞開寬廣的胸懷,不真正展現應有的包容,不破除挾官方以自重的潛意識,類似「超女」的新詞就不會被收錄。

我們是自己偏見的俘虜

一個聽來的故事。

說有一位鄉下老頭,去看病,看完了自己的病,忽然想到最近跟老太婆說話,老太婆常聽不到,就請保健站的赤腳醫生配點治耳聾的葯。赤腳醫生說,這葯怎麼配呢?除非請你老太婆自己來看。老頭說他老太婆固執得很,死活不肯看醫生。醫生想了想,對老頭說,你回去後,在距老太婆10米、8米、5米、3米和1米的地方試試,看他多遠才聽得見你說話,完了你再來配葯。老頭說好的,就配了自己的葯回家了。

老頭回到家裡,見老太婆正在廚房張羅著午飯,就出門離廚房大約10米的地方,大聲問她:老太婆,今天燒什麼菜啊?老太婆最近特煩老頭的嘮嘮叨叨,就沒去理他。老頭便在8米和3米處問:老太婆,今天燒什麼菜啊?老太婆還是沒理他。當老頭在1米處問老太婆時,老太婆想你發什麼神經啊,就吼道:你個死老頭,問什麼問,我都告訴你四遍了!老頭一扳手指,剛才他正好問了四次,頓時傻了眼,莫非是我的耳朵聾了?

我聽的時候,是當作笑話聽的,而且毫不在意;但時過多日,這個笑話時不時地回響在我的耳邊,並越來越感到這不只是一個笑話。難道這老頭不正應了馬爾克斯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我們自己偏見的俘虜。在我並不長的社會經歷中,遇到老頭式的人物卻不少,明明他自己是灰色的,卻非要把別人說成灰色的不可,而且道理還是他足,簡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好在如我輩者,都有一顆平常心,凡事就很阿Q似地來個自我安慰,心寬寬氣長長,心裡只想說我耳聾的人,其實是他耳聾了,甚至心「聾」了。

雜文報 1999年5月11日

從假牙和鞋子做起

若水

2006年12月,英國成了整個歐洲嘲笑的國家。

在歐洲社會黨會議上,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在發表演講的時候,竟然噴出了自己的假牙。

他當時驚慌的紅著臉說了句「我的牙」,然後惶然不知如何圓場。英國媒體在報紙上寫道:「一副假牙,狠狠地給了英國一記耳光。」

參加會議前一周,普雷斯科特在自己的牙醫那裡鑲了假牙。有人質問,難道普雷斯科特不知道假牙需要時間來適應和穩固?

這個被冠以「愚蠢」頭銜的副首相,不得不為自己的政治生涯擔憂。

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了另外的故事。

40多年前,蘇聯政府要挑選宇航員去完成第一次太空遨遊,加加林當時比不是那個所有人選中條件最好的一個。他參加挑選的時候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被選中。

當幸運之神降臨到他頭上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加加林甚至一位那是個愚人節的玩笑。

一直到他登上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後,總設計師羅廖夫才揭開了他入選的謎底。

羅廖夫發現,在所有來參加選拔的人當中,只有加加林一人脫下了皮鞋。

一副假牙,讓一個國家成了笑柄。

脫掉皮鞋,給了加加林一個聞名世界的機會。

我們在埋怨別人看待自己總戴著有色眼鏡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又沒有從假牙和鞋子做起。

朽 眼 不 可 雕

鄭淵潔

(轉清秋 http://blog.sina.com.cn/m6616)

我們通過眼鏡能夠矯正視力,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醫生能夠通過任何方法治療「看走眼」。令我們沮喪的是,我們的眼睛經常看走眼,給我們製造一系列的遺憾,或者錯失良機,或者貽誤他人。

我的弟弟鄭毅潔的兄弟鴿舍有一隻瘸腿信鴿。此鴿除了血統欠佳,外加一隻腿殘疾。因不能將瘸腿收回,它飛行時無法保持身體平衡,只能側身飛行。朋友對我們說,你們的兄弟鴿舍如此宏偉,有這樣一隻瘸鴿,影響形象,放棄它吧。我們認為朋友言之有理,決定淘汰瘸鴿。養鴿子的人自然不忍心殺鴿吃肉,我們拋棄瘸鴿的方式是送它參加了一次遠程信鴿競翔比賽。我們一共送了20隻信鴿參賽,除了瘸鴿,其餘19隻都是血統精良、身強力壯的精英。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瘸鴿獲得了這次信鴿遠程競翔大賽的冠軍。現在,這只瘸鴿被我們寵愛得無以復加,它還出現在央視的節目中,聲名大振。

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朽木,朽的是我們的眼睛。

到了糾正「朽木不可雕」的時候了,我將其改為「朽眼不可雕」。

鄭淵潔:童話作家。一個人寫一本月刊24年世界紀錄保持者。創刊24年總印數逾億冊。其作品字數達兩千萬字。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是他筆下塑造的形象。在我看來,最成功的不是他的文學作品,而是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孩子從學校接到家裡自己教育並且教育得很成功.對此,我無權評論,更不敢輕易嘗試,畢竟,天下只有一個鄭淵潔.但是,我比較欣賞王志采訪他時他說的這段話.他說:"什麼是品德教育?就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無條件地愛和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為你考試不好我就不愛你了,不因為你長得不好,不因為你有什麼缺陷,你性格上有什麼問題,你不合群,你愛走神,不因為這個,而是無條件地讓每一個孩子活得堂堂正正有尊嚴,每天老師乾的事就是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尊嚴、自尊和自信."每次看到這段話,我都會覺得很慚愧.回想起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紀律不自覺而大光其火厲聲呵斥時,何曾想過要保護他們的尊嚴?何曾考慮過他們也有自尊?再調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再愚鈍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長處,睜大我們的眼睛去發掘吧,別讓我們的眼也成為」朽眼」!

『貳』 求一篇關於偏見的800字議論文作文

一個人團聚的日子 平安夜平安地回來 滿足自己的食慾 碧海雲天思考著 遭遇思考的痛苦內 他知道了生命的玩樂容 不是打麻將玩撲克紙牌 而在與一片片散文里 登載著瞬間的閃光靈羽 那就是他的收獲 教學只是他的生存手段 一個愛的物質是對象 共同哺育屬於自己的娃娃

『叄』 求關於偏見的作文素材

偏見之於看風景,是大有差異的。風景沒變,但倘若看風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鏡,景緻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見的人當然全是有心的,並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為榜樣,主張「心外無物」,看東西想問題時不免給自己的心加裝一副有色眼鏡,然後再將頭縮於腹內,如同刑天之民,視聽蒙蔽,如此一來,偏見就形成了。

我們每個人在環境一樣,心境不一樣時,一個個偏見便會從心靈的墨鏡後「倏」地鑽
出來,同樣一個晚上,「歡愉嫌夜短,沉悶嫌夜長」便是這個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語中的「喜樂」(bonheur)便是由「好」和「鍾點」兩個片語成,而德語中的「沉悶」(langweile)據字面上解釋卻是「長時間」,個把鍾頭說不上長,也談不上短,但正由於心靈的偏見,愉悅和沉悶也便應運而生了。

「偏見」和「偏愛」如同孿生兄弟,是分不開的,「偏愛」必產生「偏見」,而「偏見」又偏愛所偏愛的。雪萊的《贈珍妮———一個回憶》中對啄木鳥的描寫中道:「鳥鳴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觀與前面二位大相徑庭,寫道:「一鳥不鳴山更幽。」後人譏為拙筆,可見針對鳥叫,王安石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鴉鳴鵲噪」,而雪萊和王籍則推為「鶯啼燕語」了。

我們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於是無端地懷疑自己,但更多的卻是懷疑別人,又常常摸著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鏡,常常按住心靈的縫隙,以防「偏愛」乘虛而入,「偏見」乘虛而出。但長久這樣折騰下去,不免身心俱困。於是又產生一個偏見:「我公正得很!沒有偏見!」

叔本華在《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寫道「思想家應該是聾子」,此話大有道理,否則耳根不清凈身心受玷污,必產生偏見,繼而產生假道學。但這只是被迫防範偏見。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長心了。錢鍾書說人人都有偏見,因為人人的心都是長在左邊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產生偏見,偏見侵蝕我們的頭腦,於是思想也有所偏,這便是為什麼但丁在《神曲》中寫「地獄里連太陽也是冷清清,靜悄悄」的和「魔鬼偏愛牛,所以常現牛形」的緣故了。

心是長不回正中間的了,所以,我們想東西時不妨少用心而多用點尚未偏倚的大腦,便可杜絕偏見。當然,心上的有色眼鏡是一定要取掉的,據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談話中所述,歌德最討厭戴眼鏡的人。

點評:本文思想深邃,文筆犀利,古今中外,侃侃而談。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豐富的積淀,睿智的思考、縝密的思維和優秀的語言素質。

『肆』 作文《我看偏見》議論文

我看偏見
偏見之於看風景,是大有差異的。風景沒變,但倘若看風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鏡,景緻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見的人當然全是有心的,並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為榜樣,主張「心外無物」,看東西想問題時不免給自己的心加裝一副有色眼鏡,然後再將頭縮於腹內,如同刑天之民,視聽蒙蔽,如此一來,偏見就形成了。
我們每個人在環境一樣,心境不一樣時,一個個偏見便會從心靈的墨鏡後「倏」地鑽出來,同樣一個晚上,「歡愉嫌夜短,沉悶嫌夜長」便是這個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語中的「喜樂」便是由「好」和「鍾點」兩個片語成,而德語中的「沉悶」據字面上解釋卻是「長時間」,個把鍾頭說不上長,也談不上短,但正由於心靈的偏見,愉悅和沉悶也便應運而生了。
「偏見」和「偏愛」如同孿生兄弟,是分不開的,「偏愛」必產生「偏見」,而「偏見」又偏愛所偏愛的。雪萊的《贈珍妮——一個回憶》中對啄木鳥的描寫中道:「鳥鳴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觀與前面二位大相徑庭,寫道:「一鳥不鳴山更幽。」後人譏為拙筆,可見針對鳥叫,王安石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鴉鳴鵲噪」,而雪萊和王籍則推為「鶯啼燕語」了。
我們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於是無端地懷疑自己,但更多的卻是懷疑別人,又常常摸著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鏡,常常按住心靈的縫隙,以防「偏愛」乘虛而入,「偏見」乘虛而出。但長久這樣折騰下去,不免身心俱困。

『伍』 急!急!急!以「偏見」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科學家的偏見

文/劉加民

幾年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因為反對氣功而暴得大名,成為明星科學家和反偽科學的「鬥士」,雖然歲數很大了,但是身體好,精神好,上鏡率相當高。這些日子,又因為反對中醫引起關注。他的名言是:「陳曉旭是中醫害死的。」前一陣一些人鼓噪廢除中醫,終於出現了「最權威」的支持者。藉助於明星人物發表自己的「科學觀點」是一個不錯的大眾傳播學技巧,但是若要深究,我覺得這觀點破綻重重。

何先生認為,陳曉旭死於乳腺癌,是因為她自己相信中醫,保守治療,不肯做手術,所以耽誤了,終於不治而歿。因為在何先生眼裡,中醫不過就是草根樹皮、針灸火罐煎湯熬水的,不可能治好陳女士的乳腺腫瘤。而西醫,可以手到病除,十分簡單。

中醫排斥手術,陳曉旭相信中醫,所以不手術,所以就死了,所以是中醫害死了陳曉旭,所以要廢除中醫——這是何祚庥的邏輯。

可是常識告訴我,中醫並不排斥外科手術。最早的外科手術來自中醫。西漢末年的醫生華佗擅長外科手術,還最早把麻醉劑用在外科手術上,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的質量和成功率。切除腫瘤是他的拿手好戲,不管腫瘤長在四肢上,還是在肚腹里,甚至是顱腦里。他甚至可以在那個時候做開顱手術。不過遇上了昏庸的病人,這病人是曹操,以為開顱手術就是要殺自己,就提前把華佗殺死了。五臟六腑的手術,華佗先生都不在話下。他的師傅張仲景,提倡辯證施治,把中醫理論一統化。還有更早的扁鵲,兄弟三人都是名傳千古的神醫。但是他們有個原則,就是不到萬不得已,不隨便傷筋動骨,破壞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破壞天然的人體自我修復能力。中醫的「元氣」,就是人體的自我修復和完善的能力,手術固然可以手到病除比較直觀,但並發症的概率也很高。中醫是把人體作為一個世界來對付的,辯證施治,整體把握。

不僅如此,扁鵲的哥哥還是預防醫學的鼻祖呢,他在沒有發病之前就可以進行治療,所以名氣不大,他的二哥,擅長在疾病剛剛發作的時候治病。只有扁鵲喜歡治大病,所以名氣最大,老百姓喜歡好大喜功。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實施麻醉術的也是中醫,比西方要早六百年。華佗炮製的「麻沸散」就是一例。有了這東西,手術才可以順利進行。

更絕的是中醫在西醫之前一千多年,就可以成功對付尚未被發現的細菌了。在發現細菌之前,西醫的外科手術感染率極高,死亡率高得嚇人。身體有外傷感染,一般就束手無策了。聰明的中國人創造性地發明了「火療」——把傷口燙傷,把那些不知名的細菌燙死,然後按照燙傷處理。中醫用獾油治療燙傷效果很好。西醫不會相信動物獾身上的油脂可以解決這么大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很多草根出身的人都有過這經歷:被火燒了、開水燙了,就弄點獾油抹上,好了連傷疤都不留。

如果讓華佗來給陳女士做乳腺腫瘤切除手術,小菜一碟,西醫倒未必。可問題根本不是中醫能不能手術,中醫的能力厲害不厲害,而是陳女士願不願意配合治療,接受不接受這么大的肢體損害。不負責任地武斷地歸罪於中醫,從而得出中醫無用論,不是科學家的作風。

我想起另一個歷史故事。二戰時期,一批追隨希特勒的科學家,配合當時的政治需要,一定要找出猶太人是劣等民族的證據,他們挖古墓,查資料,解剖屍體,分析比對,殫精竭慮,相當敬業。終於「發現」猶太人的顱骨比較小一點——當然這是荒唐的,成了科學界的笑柄。顱骨的大小證明不了人種的優劣,即使真的有大有小。科學也是可以被主觀干擾和扭曲的。這樣的反面例子比正面例子多得多。我看網上有人說,何先生年輕時候被中醫耽誤過——那個時代的庸醫比較多,連魯迅都不喜歡中醫呢——庸醫和中醫是不是一個同義詞,就不說了,反正從此何先生所以就一直「懷恨」在心。這是不是事實,以後細查。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中醫的確是可以治病的,但不是包治百病。西醫也是可以治病的,但同樣不能包治百病。我們很多人,包括科學家,大科學家如何祚庥先生的,也往往犯這樣的邏輯錯誤:取己所需,妄下斷言。凡是支持我的證據,就留下,我是不支持我的,就剔除。

這就是科學家的偏見。

『陸』 以偏見為題的800字議論文兩篇非常急!

以偏見為題,有3個分論點議論文我這里有自己的,原創的.

『柒』 議論文 800字 我看偏見

有很多理論用來解釋偏見的形成。如:最常見的社會學習理論,它認為偏見的習得途徑與其他態度和價值觀的習得相同。人們從他們的家庭、夥伴、大眾媒體以及他們身處的社會中學會了偏見。動機理論用來解釋偏見是如何滿足個體需要的,如有一種動機理論認為,偏見起源於群體間的競爭,是「群體資源或權力必然的結果」,另一種則認為偏見是一種人格障礙。認知理論則認為,基於社會知覺的特點,即使沒有經歷引發偏見的社會化過程,沒有群體間資源競爭或人格障礙的情況下,看似無害的認知偏差會導致偏見的產生。
1. 從側面看到。《漢書·杜鄴傳》:「疏賤獨偏見,疑內亦有此類。」 顏師古 注鄴 自謂傍觀而見之也。」《漢書·匈奴傳贊》:「縉紳之儒則守和親,介胄之士則言征伐,皆偏見一時之利害,而未究 匈奴 之終始也。」
2. 片面的見解;成見。《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不亦悲乎」晉郭象註:「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 南朝 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吾雖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執偏見,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 宋司馬光《辭樞密副使第六札子》:「未嘗有四海之內,卿士大夫、農商工賈,異口同辭,咸以為非,獨信二三人之偏見,而能成功緻治者也。」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岳忠武於忠肅》:「文人立論,往往好逞偏見,如 魏叔子 謂 岳忠武 不當班師。」徐遲《地質之光》:「凡是胸無偏見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學家,畢竟是有正義感的。」
3.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是這樣界定偏見的:「人們依據有錯誤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來的、針對某個特定群體的敵對的或者負向的態度。」

『捌』 關於偏見的議論文素材

博格斯160cm,在NBA小蟲博格斯如螞蟻一般,但他速度奇快,個子小威力大,博格斯雖是個矮腳虎,卻是個籃球天才,以1.60米的身高馳騁NBA,他的籃球智商非比常人。 他用努力在長人如林的NBA爭得了一席之地。在長人如林的NBA中,矮小的博格斯絕對是一個異類,他身高只有1.60米,是NBA有史以來創紀錄的矮子,但他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確,甚至在長人陣中帶球上籃也毫無所懼。他憑借自己超人的籃球才闖出了一片天空,他的經歷由此也成為了聯盟中的一個傳奇。(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阿里納斯 阿里納斯直到第二輪第31順位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將自己每天關在球館里,不停的投籃。幾年後,奇才開出了六年6400萬美元大合同釣上了這條大魚。在他來到中國的日子裡,他對的那句「堅持不懈地努力,堅持不懈地訓練,你們已經有了姚明,你們將會有更多機會。充滿自信地去打球,相信自己。有的時候更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成功需要時間,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努力。」更多的也是他成長經歷的一個小結。前幾個賽季,阿里納斯首度入選全明星陣容,為此他興奮異常,見人就說:「兄弟,我可是第二輪選秀才被選中的,總共第31位!」這也是他不斷努力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實力與自信的自然流露,這是一個從勇士到奇才的陳述,正如他說:「現在沒什麼喬丹時代,更衣室裡面也沒有喬丹的聲音了。這是一支全新的球隊,但隊中也不乏老兵。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現在奇才隊走著一條正確的道路。」阿里納斯11歲開始接觸籃球,上高一時他的教練就對他下了定義:「你永遠不可能進入大學籃球隊。」一句話傷透了阿里納斯的心,但也激發了他對世俗偏見發起挑戰的慾望。面對種種猜疑蔑視,阿里納斯負氣挑選了「0號」作為球衣號碼。這代表從0開始。「我喜歡人們懷疑和低視我,」Arenas回憶道,「因為這樣我可以把這些懷疑爽快的扔回他們臉上。」 一受到刺激決定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偉大球星的那個夏天,父親做UPS快遞的夜班,每天凌晨兩點半要起身去工作,年幼的Arenas就會偷偷的緊跟著父親的腳步出門,跑到附近中學的籃球場開始一整天的練習。「我看到父親,給我唯一的印象就是不停的工作工作工作。所以我那時候就已經知道,在我這一生裡面,如果我想要得到什麼東西,我就必須,不停止的工作,工作,工作……我為何一直堅持凌晨去球隊的球館練習?因為我不想睡在家裡而冒著別人會偷偷去訓練而超過我的這個危險。」這,就是Arenas隱藏最深的競爭心和勤奮意識。(努力終有回報、自信、在遭到打擊後要振作、不理會別人的嘲諷、專心做好自己、永不服輸、追求完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韋德韋德帶著自己的突破技術上了高中。為了讓韋德的技術更全面,韋德的高中教練在隊內比賽中制定了一條規則:韋德上籃得分,不算!高中時代的韋德,與科比和詹姆斯相比,星光黯淡,他根本入選不了「麥當勞全美高中籃球最佳陣容」,也沒有機會參加各家球鞋品牌贊助的青年訓練營。高中畢業之後,成績糟糕的韋德僅僅收到了三所大學的通知書。韋德最終選擇了馬奎特大學,但由於成績達不到要求,第一年韋德在板凳上度過了一年。從韋德後來的發展來看,正是這一年的板凳生涯成就了韋德全面的技術。訓練時,韋德在球隊中的角色就是陪練,「我今天在訓練中扮演對方球隊的球星,明天就扮演對方球隊的核心後衛,後天還可能扮演對方的內線球員,大後天還可能當對方的三分投手。」到了比賽的時候,穿著西裝的韋德不僅負責做記錄,還要畫出戰術路線圖。中場休息的時候,韋德還要和教練站在一起,幫助教練訓話。這一年,韋德在場下掌握了全面的技術,從而形成了他現在既不是組織後衛,也不是得分後衛,就像傑里·韋斯特一樣的游擊隊員的打法。〔韋德三年成巨星 閃電俠信「神」更像「神」〕在全世界的注視下,韋德將總冠軍獎杯和總決賽MVP獎杯高高的舉過了頭頂。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始,還是一顆星星的偶爾閃光,誰也不能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今年六月的NBA屬於韋德。如同,中國的古語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在勝利的種子孕育成功前,韋德同樣經歷過黎明前的黑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將逆境當做一種磨練,發展自己的有點讓它成為特長)

『玖』 求一篇關於對偏見的看法的作文,800~1000字

偏見之於看風景,是大有差異的。風景沒變,但倘若看風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鏡,景緻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見的人當然全是有心的,並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為榜樣,主張「心外無物」,看東西想問題時不免給自己的心加裝一副有色眼鏡,然後再將頭縮於腹內,如同刑天之民,視聽蒙蔽,如此一來,偏見就形成了。

我們每個人在環境一樣,心境不一樣時,一個個偏見便會從心靈的墨鏡後「倏」地鑽
出來,同樣一個晚上,「歡愉嫌夜短,沉悶嫌夜長」便是這個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語中的「喜樂」(bonheur)便是由「好」和「鍾點」兩個片語成,而德語中的「沉悶」(langweile)據字面上解釋卻是「長時間」,個把鍾頭說不上長,也談不上短,但正由於心靈的偏見,愉悅和沉悶也便應運而生了。

「偏見」和「偏愛」如同孿生兄弟,是分不開的,「偏愛」必產生「偏見」,而「偏見」又偏愛所偏愛的。雪萊的《贈珍妮———一個回憶》中對啄木鳥的描寫中道:「鳥鳴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觀與前面二位大相徑庭,寫道:「一鳥不鳴山更幽。」後人譏為拙筆,可見針對鳥叫,王安石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鴉鳴鵲噪」,而雪萊和王籍則推為「鶯啼燕語」了。

我們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於是無端地懷疑自己,但更多的卻是懷疑別人,又常常摸著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鏡,常常按住心靈的縫隙,以防「偏愛」乘虛而入,「偏見」乘虛而出。但長久這樣折騰下去,不免身心俱困。於是又產生一個偏見:「我公正得很!沒有偏見!」

叔本華在《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寫道「思想家應該是聾子」,此話大有道理,否則耳根不清凈身心受玷污,必產生偏見,繼而產生假道學。但這只是被迫防範偏見。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長心了。錢鍾書說人人都有偏見,因為人人的心都是長在左邊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產生偏見,偏見侵蝕我們的頭腦,於是思想也有所偏,這便是為什麼但丁在《神曲》中寫「地獄里連太陽也是冷清清,靜悄悄」的和「魔鬼偏愛牛,所以常現牛形」的緣故了。

心是長不回正中間的了,所以,我們想東西時不妨少用心而多用點尚未偏倚的大腦,便可杜絕偏見。當然,心上的有色眼鏡是一定要取掉的,據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談話中所述,歌德最討厭戴眼鏡的人。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