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發憤說論文

發憤說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9 21:28:16

㈠ 發奮旗米拉論文網圖強 發憤圖強 發憤忘餐 發憤忘食 發號施令 發聾振聵 發人深思 發人深省 發揚光大

你寫的這些都是發開頭的成語把 馬年到了 祝你馬上有錢

㈡ 發奮還是發憤/

兩個都正確。二者之間的意思、基本解釋、引證解釋都有區別,具體如下:

一、意思不同

1、發奮

意思為振作起來,奮發。

2、發憤

指下決心,立志,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

二、基本解釋不同

1、發奮

①、振作起來,奮發。

②、決定努力,發憤 。

2、發憤

①、決心努力。

②、發泄憤怒。

三、引證解釋不同

1、發奮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正是我們年青人發奮有為的時候了。

2、發憤

①、丁玲《過年》:「 小菡要發憤讀書,要爭氣。

②、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蓋秦滅六國,四方怨恨,而楚尤發憤,誓雖三戶必亡 秦 。

㈢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作文

夜深人靜,寒風刺骨,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刺割著臉龐。

這個夜晚,司馬遷在牢房中寫著《史記》,他穿著單薄的衣裳,身上冷得直發抖,雙腳早已凍得沒有了知覺,手也發紫在微弱的油燈下,司馬遷在竹簡上寫下了一行行隸字。他眼睛累了就揉一揉,腰酸了就伸伸腰,要是打瞌睡了,司馬遷就使勁地掐著自己一把。牢房外,幾只烏鴉悲涼地叫著。值班的侍衛嘲笑著對司馬遷說:」哈哈!我們牢房中還有個這么蠢的人,妄想寫什麼《史記》,真是異想天開呀!哈哈。「司馬遷生氣地說:」我寫《史記》不僅是為了父親的囑托,還是為了造福於後代呀!「侍衛不服氣,拿到一盆冷水往司馬遷剛剛寫好的竹簡上一灑,司馬遷憤怒至極,一個小小的侍衛就……毀了他今天的心血,司馬遷憤怒交加,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此時又想到父親臨終時囑托,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又拿起筆來,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認真地寫了起來。

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地寫作,終於完成了這部前無古人的輝煌巨著,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㈣ 以發憤進取為題寫一篇論文

換一句話說,不知足也是一種積極進取。如果古人對寫在竹條上的字知足了,又怎麼會有人去進取,去研究而造出現在的紙呢;如果人們對飛鴿傳信知足了,又怎麼會有人去進取,去研究而造出郵件,電子郵件呢;如果人們對馬車而知足的話,又怎麼會有人去進取,去研究而造出汽車,火車和飛機呢……正是有了這些不安於現狀,敢於去進去的人,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看了這么多,也許你也知道積極進取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嗎?正是積極進取這種精神,使我們在成績面前用不滿足,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斷前進。我們雖然還笑,但是也應該制定一個星期,一天,一小時,甚至一分鍾的學習計劃。比如我們今天在8點做完作業,今天就可以以在8點以前做好作業為目標;這次考試考了90分,這段時間里就可以以下次考試考95分,98分為目標;這次成績的了良,可以以下次得優為目標。也許你以為這只是學習期間的事,到了暑假就可以休息了,其實卻不然。我們在過暑假的時候也可以制定好目標,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去遊玩,什麼時候去找些資料……這些都可以做為一天要完成的目標。

㈤ 讀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有感篇400字的作文應該怎麼寫

讀完了這篇課文,「自強不息,發憤圖強」這八個字便在我的腦海中涌現出來。司馬遷為了自己兒時的志願,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棄,堅持寫完了這部前無古人的《史記》,他的舉動是多麼令人震驚啊!
想到這里,無數偉大形象又浮現在我眼前:屈原為了國家的利益,盡管遭到了放逐,但還是頑強地寫完了《離騷》這部巨著;左丘雖然瞎了眼,失去了光明,但仍越過重重障礙,寫出了《左傳》;越王勾踐每日卧薪嘗膽,忍辱負重,終於東山再起,復興了自己的國家……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干出了一番大事業!
可我們平時遇到了困難,還沒有嘗試,就選擇了逃避;學習上碰到了難題,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去找父母求教……這些行為是多麼無知,多麼膽怯啊!要知道,只有在遇到生活上、學習上的各種難題時,能堅強面對,堅持不懈,並努力克服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開啟成功的大門!

㈥ 發奮讀書,發憤讀書

你可以看到兩個場合和特定的含義。
「發奮」,「嫉妒」的發音相同,意思是類似的。正確使用這兩個詞是有必要了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

看「點」和「憤怒」。

好玩的,復雜的人物鴿子是聲音的話,短尾鳥的形狀,和鳥類的一種形式。本義是鳥之雙翼擴大。奮飛。後來,當時的想法是發生攪拌。如:奮斗,興奮,勤奮工作,無私奉獻。

憤怒是一個形聲字,旁邊的心形,與人的情緒。表達他們的不滿。生氣,生氣。

再次,「發奮」,「嫉妒」。

含義是不同的。發奮指振作起來:加強,發奮未來的。能源是努力的決心。如:嫉妒忘了吃飯,並已成為誰。極力強調和精神;嫉妒突出的精神刺激動力。

范圍是不同的。 「發奮」的使用范圍比「離騷」發奮「可以是個人,團體或國家可以和」遺憾「,一般是指個人

功能是不同的。」發奮「可以說, 「努力工作」,如:「艱苦的努力」,可以說是「努力工作」和「努力工作」,可以說是「努力工作。」嫉妒「,表達了憤慨,也不能說。

後,需要區分兩個成語的含義的艱苦努力,已成為一個「尋求自力更生的意義,」前者是指振作精神,奮力以自強不息;尋求繁榮的決定。 「拉了一個焦點上的」決心「,重點是不同的。

因此,可以說」取經「(振作起來,努力在校學生),它可以堅定的努力,研究(決心,有良好的閱讀)。
希望能幫助你。

㈦ 古代文論視野下發憤著書說的影響

「發憤著書」說亦稱孤憤說。屈原《惜誦》有「發憤以抒情」;《淮南子·訓齊俗》也有「憤於中而形於外」。司馬遷繼承了這些說法,並根據自己的切身遭遇,提出了發憤說。司馬遷認為,歷史上的優秀作品,都是由於作者在社會生活中遭遇到重大不幸,「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發憤之所為作」(《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少卿書》)。這一觀點,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很大。東漢桓譚所說「賈誼不左遷失志,則文采不發」;唐代韓愈所說「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詞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宋代歐陽修所說,詩窮而後工;陳師道所說,「惟其窮愈甚,故其詩愈多」;一直到清代王國維所說「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言易巧」,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和發揮。宋、元以後,小說創作日趨繁榮,很多人又認為優秀小說也都是發憤之作。如李贄說《水滸傳》的作者「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發憤之所作」;金聖嘆說《水滸傳》作者「發憤作書」、「怒毒著書」,是「天下無道」所激起的「庶人之議」;陳忱說他的《水滸後傳》是「泄憤之書」;張竹坡說《金瓶梅》作者「乃一腔憤懣而作此書」;蒲松齡說他的《聊齋志異》是「孤憤之書」,等等。可見,在封建社會中,發憤著書確實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發憤說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概括。所謂「發憤」,雖然是與作家個人的不幸遭遇直接聯系的,但實際上卻是對於當時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一種義憤和批判。這就使得發憤說有了更明確、更深廣的社會內容。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