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新聞學論文提綱

新聞學論文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29 19:38:04

① 寫一篇新聞學碩士論文,具體的提綱內容

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

[摘要]:隨著傳播學的發展,新聞學與傳播學以及相應的新聞教育與傳播教育之間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緊張,先後產生了不同乃至對立的看法:或主張新聞學吸取傳播學來完善自身,或倡導用傳播學來取代新聞學,或批評傳播學統治了新聞教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分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異同缺乏深入的體認。本文在回顧有關討論演進軌跡的基礎上,從研究對象或研究領域、研究層面或學理層面、學術立場或學術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聞學與傳播學(主要是大眾傳播學)的異質性與關聯性。由於新聞學與傳播學之間的異質性與關聯性相互交織,我們應當更加理性地審視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促進彼此間的互動與吸取,使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從而使新聞學與傳播學獲得更大的發展,不必人為軒輊,製造「你死我活」的無謂爭論。
[關鍵詞]:新聞學 傳播學 學科關系

一、討論新聞學與傳播學之關系的歷史回顧

自1978年開始引進、介紹西方傳播學以來,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就逐漸呈現在國人的學術視域中。這是因為,要闡述什麼是傳播學,就牽涉到與新聞學的關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斷言:「傳播學重視理論研究,而新聞學重視業務研究;傳播學以『學理』為重點,新聞學以『術』為重點。」[1] 顯然,這樣的比較已涉及到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問題。

進入90年代,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成為學界關注和討論的學科建設問題。1992年,王澤華在《新聞學和傳播學之比較》一文中比較了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異同,提出「新聞學是大眾傳播學的不同層次和分支,但傳播學又不能代替新聞學。」 [2] 從此,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特別是傳播學能否取代新聞學,就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1996年,喻權域《關於新聞學與傳播學的調研隨記》寫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期間,作者利用會議空隙「與來自各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和報社、電台、電視台的學者專家,就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問題,交換了意見。」結果,「接觸過的所有學者專家,幾乎一致認為:不能用傳播學取代新聞學。」[3] 作者就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開展調研,且強調「不能用傳播學取代新聞學」,顯然包含了一個前提性問題,那就是學界已經出現了「用傳播學取代新聞學」的觀點。

檢索有關文獻,不難發現90年代中期確有一些學者提出了這樣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聞學向傳播學的歷史性發展》一文中寫道,隨著傳播媒介的迅猛發展,「『新聞學』這一傳統概念和術語同其所研究的眾多媒介對象、龐雜的傳播實踐相比,就像恐龍蛋同其破殼而出迅速為龐然大物的恐龍一樣,極不相襯、極不適應。」因此,「當前世界上新聞學正在向傳播學發展」,這是一種「歷史性趨勢」。而「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已確定無疑進入了大眾傳播階段。為了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我國新聞學研究及時轉入到以傳播學、大眾傳播學為主的研究,已經勢在必行。」[4] 盡管明安香沒用「取代」一詞,但文章內容特別是結論確乎有「以傳播學取代新聞學」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聞傳播學》一書中則明確提出:傳統新聞學「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將成為『一門絕望的學問』」,「給新聞學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進新的方法,是新聞學獲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聞傳播學取代新聞學,再以傳播學替換新聞傳播學,這實在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趨勢,歷史的必然,並不以那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左右它、阻擋它。」[6] 其後,邵培仁在一篇論文中又重申:「用『新聞傳播』取代『新聞報道』、用新聞傳播學取代新聞學乃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7] 邵培仁的說法是「用新聞傳播學取代新聞學」,不過他又說「再以傳播學替換新聞傳播學」,將其觀點概括為「用傳播學取代新聞學」,似乎不成問題。與邵培仁的主觀設想不同,裘正義則從事實上判定傳播學已開始取代新聞學。他在一次研討會上說:「學科的發展即意味著否定。傳播學通過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聞學。」[8]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② 請問新聞系畢業論文提綱該怎麼寫

人們都說,廣告是一門獨具魅力的學科,它的魅力來自哪裡呢?盡管這一問題雖很難回答,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廣告一定是依據消費者心理規律策劃出來的。如今的廣告人可以說,對此已沒有什麼爭議。
現代心理學認為:成功的廣告對消費者一般具有六種影響力,它們是:

一、吸引注意力

廣告以新穎獨特的方式給消費者以一定 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二、傳播信息

廣告向消費者傳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對商品特別是品牌的認知和印象。

三、情感訴求

廣告以情感方式打動消費者的心理,引起情緒與情感方面的共鳴,在好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產生信賴感。

四、進行說服

廣告在傳播商品信息、引起情緒共鳴的時候,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態度,並說服消費者改變原來的態度,促使消費者逐漸喜歡商品並購買商品。

五、指導購買

廣告中宣傳模式化的消費與購買行為,大力渲染消費或購買商品之後的美妙效果,給消費者明顯的示範作用,指導人們的消費與購買行為。

六、創造流行

廣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費者多次重復同樣的內容和訴求,利用大眾流行的社會心理機制創造轟動效應,激發更多的消費者參與購買。

廣告實踐表明,要實現廣告對消費者這六種影響力,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廣告 。 其他回答按時間排序 按投票數排序 0 油條的愛 2009-4-2 10:39:28 218.75.26.* 舉報 網路搜久好了啊 0 x81678152 2009-4-2 10:49:13 125.37.161.* 舉報 您好
一般而言,市場營銷管理遵奉著兩個最基本的依據,一是消費需要實際,二是市場營銷理論。然而,如果對此加以認真檢視,就不難發現已有的認識和知識都顯示出某種局限性和狹隘性,需要深化和拓展。市場營銷管理不能只孤立地研究消費需要本身,還必須選擇市場主體消費者作為視角,去研究影響消費需要的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內外因素,並去追蹤消費需要產生的前導和滿足後的延續過程。同時,不能只固守既有的市場營銷理論,要用新的知識和理論特別是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理論武裝管理者頭腦,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免要敗下陣來。為此本文提出——也僅僅是從一個新側面提出,要掌握和運用消費者行為理論這門新學科、新學問,全面、深刻地研究消費者及其行為,並以此指導市場營銷。

一、「消費者行為」不同於「消費」,它具有更深厚的內容和特點

消費者行為是個人在評估、獲取、使用和處置產品和服務時所作出的決策過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有形活動。為了更好地加深對這一范疇的理解,我們把它與「消費」作一比較分析。

1、從時間推進序列看,消費者行為是一系列階段的前後繼起, 而消費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

消費和消費者行為都是一個動態范疇,是過程。消費是消費主體為滿足需要而使用的商品和服務。在貨幣經濟條件下,人們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須有市場交易行為發生,即到市場上購買商品和服務。因而,我們可以說,消費是「使用」和「購買」。

而消費者行為的「過程」的涵義比這要寬泛得多。如消費者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他的需要是怎樣產生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即消費者先要認知需要,之後他就要為滿足需要去搜集相關信息,並在此基礎上作出購買決策——購買什麼、何時購買、購買多少、到哪裡購買、用什麼方式購買等。決策過程付諸實施後,商品隨消費者退出了流通領域,進入消費使用過程。但問題並未終結,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會對自己的購買決策和商品質量等進行評價,分析其中的得失,形成滿意或不滿意結果。為此可以總結出,一個完整的消費者行為要經歷這樣的幾個階段:問題認知——信息收集與評估——購買決策——購買後評價。從中可以看出,通常所說的消費只是其中的二個環節。而且,即使是消費中的「購買」也與消費者行為中的「購買」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流通過程中的g—w,強調的是貨幣與商品的互換,而後者主要指心理決策過程,強調的是消費者的精神過程。

2、從橫截面所涵蓋的內容看, 消費者行為由許多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構成,而消費只是外顯行為中的部分內容。

消費側重的是看得見的活動,是身體的動作。如消費者為滿足需要而准備消費品、享受消費品。稍廣一點,還包括選擇、購買等活動。總之,消費是一種外顯行為。而消費者行為除此之外,還包括許多看不見的心理、思維活動,它們屬於內隱行為。消費者行為是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的復合整體,而且更偏重於後者。

內隱行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及影響決策過程的個人特徵內部要素。後者又包括需要、動機、態度、個性和學習。需要是人體或情感上的一種渴求和欠缺狀態。動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動力源,使得人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為滿足需要所做出的行動提供理由。個性是導致人與人差異的特質,人們滿足需要的方式緣此而不同。態度是人們對產品和行為等的基本定向,強烈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反應,它還受到營銷人員勸說宣傳的影響。學習不僅指消費者記住產品的品牌,還包括學習判斷產品優劣的標准、選擇購買的地點、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行為模式和形成偏好等。

3、從對消費者的設定來看, 消費者行為的分析把消費者當成「復合人」來研究,而消費的分析把消費者當成「經濟人」。

把人當成「經濟人」是建立在消費完全是收入的函數和滿足程度最大化基礎上的。它強調的是,人對消費客體(產品和服務)的利用。關心的是消費品的「人化」,即通過使用消費品使人的體力得到恢復和發展,使智力得到提升。同時,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也是完全地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性的、功能性的需要為導向,去生產和銷售產品和服務。這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消費者的。

而如果把人(即消費者)當成「復合人」來研究,情況就復雜得多。首先,消費者的需要體系會更加龐雜,除了物質性的、功能性的需要外,還有社會的、心理的和生態的需要。其次,消費者的行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會更加多樣,收入、文化、亞文化、心理、社會階層、群體、家庭、人際關系等。最後,運用的研究手段和學科也會更加多樣。這至少包括關於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的經濟學;研究個人精神過程的心理學;研究個人怎樣影響群體及其被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和研究人類與文化關系的文化人類學等。

4、從所提出的背景看, 消費者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環節。

消費是作為社會再生產的內在環節而提出來的。

而消費者行為是在人類行為這個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是與市場相聯系的人類行為。作為一般人類行為反映到消費領域,其主要特點有:

(1)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消費者利用盡可能少的花費購買盡可能多的消費品,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需要,達到消費的均衡。

(2)偏好和能力的多樣性。由於地理、人口、 心理和行為的差異,人們的偏好是多樣的,消費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盡管經濟學家對人的偏好能否得到顯示以及如何顯示存在爭議,但對偏好和能力的多樣性是基本肯定的。

(3)有限理性。西蒙把它描述為「有達到理性的意識, 但又是有限的」。人們在消費活動中總是力爭做到有理性,但由於環境因素和自身能力的制約,他們不可能知道關於未來活動的全部備選方案,不可能將所有的價值考慮到統一的、單一的綜合性效用函數中,也無力計算出所有備選方案的實施後果。

(4)機會主義傾向。 指人們藉助不正當手段謀取自我利益的行為傾向,如對未來消費的低估和沖動購買等。

二、消費者行為學與市場營銷學是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大差異的兩門學科

1.產生:歷史與邏輯

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要比市場營銷晚得多。一般認為,市場營銷學初創於本世紀初至20年代,戰後進入一個重大變革的新時期。而這時,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二戰期間,參戰各國為了生產武器裝備,新技術、新工廠應運而生。戰後它們被迫轉向消費品和工業製品的生產,使得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擴大市場,增加銷售,客觀上要求加強對消費者及其行為的研究。恰逢此時,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分析心理學家開創了動機研究,加上新產品設計研究和調查研究等為消費者及其行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初步的理論、方法和技巧。進入60年代,在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費伯(ferbor)的《動機與營銷研究》(1985),卡陶納(katona)的《有力量的消費者》(1960),霍華德(howard)的《營銷管理分析與計劃》(1963)的帶領與影響下,消費者行為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領域和學科。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如盲人摸象一般。改變這種分散局面,進行有效整合工作的是霍爾布魯克(holbrook),其代表作是《什麼是消費者研究》。

70年代後,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進入了成熟階段。消費者行為學在西方國家商業院校普遍得到開設,如今還設有博士學位。研究隊伍從原來的少數人而不斷發展壯大。1969年美國成立了「消費者研究協會」,會員逾四千。該協會每年舉行一次學術大會,並以《消費者研究新進展》匯集大會成果。研究消費者及其行為的論文也日益增多,出版的主要刊物有《消費者研究》雜志、《消費者事務研究》雜志。

從邏輯上看,消費者行為學應該是市場營銷學的前導。因為只有充分了解消費者及其行為,把握他們的需要、動機、個性、態度和學習等內在心理因素,掌握他們的購買決策過程以及分析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外在因素,才能使市場營銷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事實卻相反,這種邏輯與歷史發展的錯位,其實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在本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產品供應緊缺,企業奉行的是生產觀念和銷售觀念,「不管顧客需要什麼樣的汽車,我只有一種黑色的」,「我們賣什麼,人們就買什麼」。企業只要擴大規模,提高效率,加強銷售就行,不必也不會去研究消費者及其行為。二戰結束後,這種狀況就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另外這種錯位也是符合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人類對某一問題的認識總是不斷深化、細化和完整化的。消費者行為學也正可以看成是對市場營銷學的補充和深化。關於這一觀點,稍後論述。

2.切入:消費者與企業

消費者行為學屬於微觀學科,它的切入點是消費者。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消費者行為學里所涉及的消費者,與經濟學或一般文獻中所提到的消費者的內涵與外延是不一樣的。很多學者認為接受免費產品和服務,甚至某種理念、思想的人都算是消費者。這就使得消費者行為研究的意義更加廣泛,對政府決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立法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並提升消費者在評價產品和服務上的能力等方面都得益於對消費者的研究。

有了這種拓寬,對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也賦予了新的意義。70年代前,人們只強調市場營銷要以顧客為導向,以顧客滿意為最高宗旨,因而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70年代後,人們開始關注市場營銷的社會、倫理和生態等宏觀層面的問題。並認為,企業通過市場營銷除了滿足消費需要,實現企業利潤以外,除了被動地適應宏觀環境以外,還必須主動地遵守社會倫理,維護法律和保護環境。拓寬消費者含義與這種觀念和理念的轉變是相適應的,並有助於企業實踐這種轉變,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消費者含義的拓寬,即消費者在整個消費行為中的不同角色。如當他決定哪些需要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並決定改變這一狀態時,就成為「發起者」。當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通過言辭、行為去影響購買決策,實現購買行為和對產品、服務的使用時,就成為「影響者」。當他實際執行選擇、采購行為時,就成為「購買者」,當他直接捲入消費或使用產品、服務過程中,就成為「使用者」。研究消費者行為時,如果只顧及其中一種角色,那是不完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提及消費者都必須涵蓋上述所有的角色,也並不意味著研究消費者行為時,不可以只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來進行。事實上,「購買者」就是消費者中最主要的含義。

市場營銷學也屬於微觀學科,但它的切入點是企業,研究的是企業營銷管理,因而,與市場的關系可以表述為市場→企業營銷管理。即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而消費行為學研究的是消費者行為→市場。即消費者及其各種行為的構成的復合整體會影響市場的運行,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它構成(消費)市場本身。這樣,從聯系的觀點看,這二者的關系可以表述為:消費者及其行為→市場→企業營銷管理。市場自然成了聯系消費者與企業的中介與紐帶。

3.內容:補充與深化

市場營銷學包括兩大板塊,即市場機會的分析、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市場營銷組合。市場營銷學關於組合策略中的許多問題並沒有解決。如產品策略中,產品的規格、形狀和特點、包裝方式,對消費者而言哪方面服務最重要,應該向消費者提供什麼服務保證和計劃,提供哪些類型的附屬或相關產品等問題。定價策略中,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價格是怎樣認識的,對不同品牌之間價格差異的敏感度如何,在產品推介和促銷中,多大的減價幅度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給付現的消費者以多大的折扣等問題。在渠道策略中,零售商應該經營企業的哪些產品,在哪些地區設立零售商,數目是多少,為了分銷產品,應與零售商做何種安排,企業在何種程度下必須擁有自己的分銷渠道或對分銷渠道嚴加掌握,零售商應樹立什麼樣的企業形象等問題。在促銷策略中,在不同的特殊情形下,運用何種促銷手段,為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什麼措施最為有效,什麼方法能最有效地傳遞預設信息,已播放的廣告應多長時間重播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市場營銷學顯然是難以回答的。而只有運用消費者行為學,研究消費者行為,才能作出成功的回答。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市場營銷學與消費者行為學是關於市場營銷管理的聯系最為密切、內容最為根本的兩門學科,其它都是從中派生衍化出來的。

三、研究消費者行為學,對搞好市場營銷管理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進入80—90年代以來,消費者行為學研究重心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注重理論系統的構建和完善,到注重發揮對市場營銷管理的指導作用。有的著作明確地以「對市場營銷管理的啟示」為副題,幾乎在論及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指出這一點。為了說明這種趨勢,也為了論證本文觀點,這里擇其一端——以文化價值觀為例,

③ 論文提綱怎麼寫啊

一、序論
二、本論
(一)……
(二)……
(三)……
三、結論

——詳細提綱

一、序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三)……
1.
2.
3.
4.
5,
三、結論
1,概述……
2.呼應開頭的序言。

學術論文寫作的謀篇構思
(一)謀篇構思的思路與要求
1.構思要圍繞主題展開
若要使論文寫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必須要使全文有一條貫穿線,這就是論文的主題。主題是一篇學術論文的精髓,它是體現作者的學術觀點學術見解的。論文影響讀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題來實現的。因此,下筆寫論文前,謀篇構思就要圍繞主題,構思要為主題服務。正如法國的畫家米勒(Millet)所說:「所謂構思,是指把一個人的思想傳遞給別人的藝術」。可見這一條十分重要。
2.構思論文布局,要力求結構完整統一
在對一篇論文構思時,有時會發現需要按時間順序編寫,有時又會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間)順序編寫,但更多的還是需要按邏輯關系編寫,即要求符合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符合科學研究和認識事物的邏輯。但不管屬於何種情形,都應保持合乎情理、連貫完整。有時,構思出現幾種寫作方案,這就需要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化,寫作思路又會經歷一個由龐雜到單純,由千頭萬緒到形成一條明確線索的過程,此時,應適時抓住頓悟之機,按照古人之去「應機立斷,須定一途」的精神,確定一種較好方案。
3.要作讀者分析
撰寫並發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終目的是讓別人讀的,因此,構思時要求做「心中裝著讀者」,多作讀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讀者對象,才能有效地展開構思,也才能順利地確定立意、選材以及表達的角度。一般說來,讀者可分為專業讀者、非專業讀者、主管領導或科技工作主管機構負責人等,人們對科技文章的要求與評估標准各異。對於學術論文來說,其讀者對象為同行專業讀者,因此,構思要從滿足專業需要與發展的角度去思考,確定取捨材料與表達深度與廣度,明確論文的重點。如果一篇論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幾個論題,作者應分清主次,考慮如何由次要論題向主要論題的過渡,以能引起專業讀者的興趣。
(二)如何提高構思能力
很難想像,一個思維不清晰的作者會寫出條理清晰、脈絡分明的論文來。因此,重要的問題在於通過寫作實踐訓練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構思論文的能力將隨之提高。
在正式撰寫學術論文之前,先擬制定作提綱,可以極大地幫助作者鍛煉思想,提高構思能力,這一辦法是被長期實踐證明了是有效的辦法之一。據資料報導,世界上先擬制定作提綱,然後按提綱進行寫作的科技人員,約占總數的95%。

寫作提綱的作用,具體說,有以下幾點:
1.寫作提綱,類似一張建設藍圖,可以幫助作者自己勾劃出全篇論文的框架或輪廓,體現自己經過對材料的消化與進行邏輯思維後形成的初步設想,可計劃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前後如何表述一致,重點又放在哪裡,哪裡需要進行一些注釋或解說。按此計劃寫作,可使論文層次清晰,前後照應,內容連貫,表達嚴密。

2.擬制寫作提綱,只需要運用一些簡單的句子甚至是詞與片語加以提示,把材料單元與相應的論點有機組織編成順序號,工作量並不大,也容易辦到。當提綱寫成後,再從總體上來。這很象是轉動萬花筒,只要稍稍轉動一個角度,便會出現新的圖案。提綱的調整也是如此。應該說,高速提綱要比無提綱寫好人文後再調整要輕松得多。

提綱中用以提示寫作的句子,有時即可用來做論文段落的標題。由此可見,通過寫作提綱的擬制,可以確定論文的結構,使論文全篇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理論體系。
3.提綱的擬制,有昨於繁忙的作者與進行合作撰寫的多作者。前者,由於工作忙,時而中斷寫作過程,可藉提綱提示,幫助你在重新寫作時立即恢復原來的思路;後者,可幫助合作撰稿人按照提綱進行分工與協調,避免由於各寫各引起的重復與疏漏。
[示例]
論文:地基剛度對拱壩壩體應力的影響(研究對象:二灘拱壩地基)
一、引言
1.介紹拱壩地理位置與形貌
2.介紹壩址地質地貌
3.提示壩基存在的局部缺陷 (1 壩基剛度左右岸不對稱;2右岸壩基中部存在玄武岩軟弱帶;)
引出四種不同的均質變模地基,分別計算壩體應力的問題。
二、地基剛度對梁、拱分荷的影響
就三種地基情況對梁、拱分載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均勻地基λ值的影響
1.給出λ的表示式。
2.繪制「不同變模均勻地基對梁、拱分荷的影響」曲線圖。
3.提供「『86型』拱壩主要幾何參數表」。
論點:λ變化對拱端分荷的影響遠小於拱冠部位。
(二)兩岸不對稱地基剛度的影響
1.繪制「左右兩岸不對稱的地基剛度對梁、拱分荷的影響」曲線圖(對或、右端與拱冠分別繪制三張)。
2.分析圖示結果。
(三)局部低變模的影響
1.分別就左、右端及拱冠繪制三張曲線圖。
2.分析圖示結果。
對以上三部分進行歸納說明[針對(一)、(二)、(三)一一對應說明影響程度]。
三、地基剛度對壩體復位的影響
1.均勻地基(圖)。
2.兩岸不對稱地基(圖、表)。
3.局部地基剛度降低的影響(圖)。
四、地基剛度對壩體應力的影響
1.均勻地基情況下,λ值的變化對壩本應力的影響(圖、表)。
2.兩岸不對稱(圖)。
3.地基局部變模降低的影響(圖)。
五、結論(總歸納)
1.針對λ值變化的影響的分析,指出在拱壩設計時需在底部考慮一定的倒懸度,以藉助壩本的自重來減小底部由水壓造成的應力。
2.針對剛度,指出用結構上的不對稱補償地基剛度的不對稱。
3.雖存在有岩石軟弱帶,但只局限在邊界附近,並不改變整個拱壩的應力分布。
重點說明地基變模對壩體應力的影響顯著,其取值須引起重視。

作文提綱的形式一般有兩種。
1.標題式提綱
這種提綱比較簡單,只寫出行文各段的標題。
這是一個標題式的作文提綱,勇簡潔的文字標出了各段的寫作要點。它的特點是文字簡潔、速度較快,適合於對寫作內容較熟悉或時間較緊的情況。但對初學寫作的人來說,很難起到指導作文的作用。
2.要點式提綱
這種提綱比較詳細,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寫出作文的大致內容;同時,還要交代出文章的詳略。
(三)編寫提綱的要求
1.要審清題目,確定中心,選擇材料
作文提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編寫作文提綱要按照寫作文的三個順序:審清題目、確立中心,選擇材料來進行。
作文題目一般給我們規定了寫作范圍(記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寫作問題(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所以,審清題目,才能明確寫什麼、怎麼寫,才能避免文不對題、偏離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在編寫作文提綱式時,只有確立了中心,才能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等等。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2.要簡潔明了
作文提綱只是作文的一個思路,一個框架。因此作文提綱既要完整,又不能過於繁瑣;既要簡潔,又要達到寫作目的
參考答案:http://www..com/s?tn=adv&q1=%B7%A8%C2%C9%C2%DB%CE%C4%CC%E1%B8%D9&ft=all
這里都是關於法律的論文提綱看看吧

④ 急求一篇關於新聞學的論文題目和提綱。 寫的好的追加200

新聞娛樂化

⑤ 論文提綱怎麼寫

主要寫法如下:

1.先擬標題;

2.寫出總論點;

3.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麼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4.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後,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5.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准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6.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可以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⑥ 論文提綱

新世紀伊始,人類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和劇烈變動之中。在這一系列的發展變動之中,克隆技術備受關注,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名詞。一方面,由於克隆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前景,人們對它寄予了無限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又由於其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不確定的抑或是災難性的後果,不少人視之為洪水猛獸而強烈反對。2004年11月19日聯合國一次會議放棄了制定一項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國際條約的努力。在這次大會上,由於爭論陷入僵局,由哥斯大黎加等60國提出的要求全面禁止克隆人試驗的提議,和由比利時提出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許治療性克隆研究的提議均未通過。克隆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克隆人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克隆技術產生了哪些倫理問題?克隆技術可以禁止嗎?倫理學不能接納這項新技術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克隆技術的發展?本文擬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討論。

一、克隆技術的發展使克隆人成為可能

上世紀初,韋伯(H. J. Webber)創造了「克隆」這一詞,其含義指由單個祖先個體經過無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個體。由於該詞構詞簡短,容易發音,能清晰表達出准確的意思,因此這一術語很快得到學術界的認同並加以廣泛使用[1](P.160)。1952年,科學家開始用青蛙進行克隆實驗。從此以後,動物克隆的試驗結果不斷涌現。1970年克隆青蛙實驗取得突破,青蛙卵發育成了蝌蚪。1984年第一隻胚胎克隆羊誕生。1997年2月24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用取自一隻6歲成年羊的乳腺細胞培育成功一隻克隆羊。1998年7月,日本科學家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頭牛犢誕生。2000年1月,美國科學家宣布克隆猴成功。2000年3月14日,曾參與克隆小羊「多莉」的英國PPL公司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5頭克隆豬。
隨著一系列克隆技術突破的完成,克隆人從技術上來講已成為可能。有的科學家認為,從技術上說克隆人並不比克隆其他哺乳動物更困難。克隆人即將出世的消息也不斷傳來。義大利著名的「克隆狂」安蒂諾里曾宣布,克隆胎兒將於2003年1 月問世。2003年第一期《發現》雜志也把2002年「命名」為「克隆年」,理由是克隆技術在當時已經進入了克隆人的階段。該雜志斷言:「雖然世界不想要克隆人,但克隆人卻將要出現。」
但是至今我們沒有見到克隆人的問世,原因是盡管克隆技術出現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目前尚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理論上,分化的體細胞克隆對遺傳物質重編(細胞核內所有或大部分基因關閉,細胞重新恢復全能性的過程)的機理還不清楚;克隆動物是否會記住供體細胞的年齡,克隆動物的連續後代是否會累積突變基因,以及在克隆過程中胞質線粒體所起的遺傳作用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在實踐中,存在著低著床率、高流產率的問題,維爾穆特研究組在培育「多莉」的實驗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細胞,僅獲得了「多莉」這一隻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時進行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克隆實驗的成功率也分別只有1.7%和1.1%。此外,生出的許多個體表現出生理缺陷或畸形。以克隆牛為例,日本、法國等國培育的許多克隆牛在降生後兩個月內死去[2]。觀察結果表明,部分牛犢胎盤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長因子的濃度都低於正常水平;有些牛犢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發育;克隆動物胎兒普遍存在比一般動物發育快的傾向,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幾年來克隆技術的發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國都不甘落後,誰也沒有放棄克隆技術研究。同時,克隆人的出現越來越成為可能,人們對其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表現出了空前的擔心。

二、克隆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

人們對克隆人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的擔心由來已久。1978年科幻小說家D ·羅維克寫了一本書《克隆人》。書中描述了一位67歲的富商,獨身而沒有子女。他對遺傳工程非常感興趣,並且了解了科學界沒有對外公開的可能引起爭議的一系列試驗。他願意花費巨資製造一個他自己的復製品。他找到了願意為他做克隆人的醫生和生物學家,並最終在1976年成功地克隆了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這本書引起了整個西方社會的轟動。這以後人們對克隆人所可能產生的後果更加憂慮。諾貝爾獎獲得者喬舒亞·雷德貝格博士認為「在哺乳類或人類中完成這項工作絕不會有特殊困難」,但是「它把人類推到了一場進化上的大騷亂的邊緣」[1](P.170)。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在1997年6月5日通過決議,認為「克隆體必將構成對人類尊嚴的侵犯,他將不再被視為一種目的而成為一種手段,我們不再稱其為人,而將其視為一種可供操作的物件,它還與以多樣性為依託的生物法則格格不入,正是這一多樣性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綜合起來考慮,我們認為克隆人可能帶來如下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1.用人體來做實驗時產生的倫理問題
克隆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一個體細胞的細胞核取出與一個去掉細胞核的卵子結合,然後將這個卵子植入母體發育。這里首先有一個人的胚胎實驗問題。國外某些倫理學家認為這侵犯了人的胚胎的權利,特別是當這種研究用於非治療性目的時更是如此。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早期胚胎根本不是人的個體,不存在什麼利益需要保護,不存在什麼尊嚴需要尊重[3](P.137)。筆者認為即便這里不存在個人胚胎的權利尊嚴利益問題,也存在一個全人類的尊嚴的問題。這里的尊嚴不僅僅是對人類的尊重,還涉及到人類的生存問題,規避重大災難的問題。人類繁衍至今,還從來沒有自己通過技術製造自己,那隻是傳說中的女媧和聖經中的上帝干過的事情。這樣做產生的後果是什麼?我們怎樣去把握它?這些都需要倫理學做出深入的研究,規避技術可能帶來的重大災難也正是現代倫理學的任務之所在。
進而當把這個進行無性生殖的卵子或胚胎植入母體讓他成長發育時,其他一系列的倫理問題就又產生了,這主要涉及婦女兒童的權益與尊嚴問題。在用動物做實驗時,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和一些倫理學家甚至認為存在著倫理問題,認為這給動物帶來了痛苦,傷害了它們的感情。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2000年10月21日制定的動物實驗倫理學章程中規定:動物是具有感受性的生命體,並具有認知能力與情感。它們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從事動物實驗者有義務保障它們的身體和待遇狀況不受無謂的威脅。避免使它們遭受無價值的痛苦應是實驗者思考問題的前提。對人來講,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如果用人體來做實驗,可能伴隨著大量的流產問題,這將給這些婦女帶來痛苦和傷害;也可能克隆出比例很高的不正常人,比如怪胎、生理上有遺傳缺陷的人,這些不幸的事情事先難以預測和阻止。而這些都會給當代或下代人以及社會帶來痛苦和負擔。這和生物醫學倫理中的不傷害原則發生了沖突。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的大幅度提高和完善。

2.有關人類價值的問題
即使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使人的基因得以重組優化而能夠復制出一些社會精英來,可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然能復制出正面人物,也同樣能復制出反面人物。也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復制出大批他可以加以利用的人來,這樣他就充當了造物主的角色,克隆出來的人成了他的工具,從而人的價值和尊嚴也將盪然無存。從倫理學來看,這種克隆人導致的人自身不被看作是目的,而淪落為一種工具,無疑是對人的尊嚴的一種挑戰,康德認為人「要這樣行動,以便將人類,包括你自己及其他所有的人,永遠只當作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手段」[4](P.372)。而這種目的的克隆正是把人當作工具和手段,是不符合倫理學原理的。從技術價值的角度來看,科學技術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用來為全人類謀求福祉的,它的價值也在於此。現在用克隆技術產生出個別人要加以利用的人來,這樣的話,人性即將被改變,科學技術對全人類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的價值的思想,正是從批判把人工具化、手段化,把人降格為物的角度提出的。馬克思抨擊私有制(尤其是資本主義)貶低人的價值和尊嚴時寫道:「對我來說,你是生產那在我看來是目的的物品的手段和工具,而你對我的物品也具有同樣的關系。……我們每個人實際上把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心目中的東西;你為了佔有我的物品實際上把自己變成了手段、工具、你的物品的生產者」[5](vol 42, P.36)。顯然,馬克思反對把人工具化、手段化。馬克思主義主張人的尊嚴應當受到尊重,認為它是歷史的產物並且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馬恩強烈批判資本主義的工業社會將人異化為機器的奴隸,成為少數人謀取利益的工具,而認為人類本身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應該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或人的本質。馬克思說「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的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5](vol 42, P.96)。他主張建立一個與「人類本性」相一致的、將人當作真正目的的未來社會。他寫道: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5](vol 25, P.927)。當克隆技術成熟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正確使用它來為人類服務,從人出發而復歸為人,以人為本,這將是對我們的考驗。
3.當代人的選擇和克隆人的社會定位問題
從理論角度講,我們可以使用基因重組技術把我們認為是決定好的性狀的基因組合起來,從而產生出我們認為最優秀的人。在這里一個倫理問題又產生了,所謂的「好」是我們當代的理解,是我們自己現時的標准。下一代人和我們具有同樣的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著名哲學家伽達默爾闡述了視界的不同和變化的問題。有無數不同的視界,造成不同的理解和判斷。而又絕不會有封閉的視界。在他看來,「人類生活的歷史運動在於這個事實,即它決不會完全束縛於任何一種觀點,因此,絕不可能有真正封閉的視界。倒不如說,視界是我們悠遊於其中,隨我們而移動的東西」[6](P.768)。所以我們認為是「好」的特徵他們可能不接受。舉一個例子來說,唐代婦女以胖為美。如果以這種審美觀點克隆胖美人,當她長大後發現不被人認為很美,她樂意嗎?既然克隆人與我們具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有什麼權利將我們上一代人的價值標准,我們的善惡觀念和審美觀念,通過技術的方法強加給他們呢?克隆技術為我們提供了選擇的可能,但是這種選擇的權利我們怎樣去使用?我們能做好造物主嗎?准確的答案和方法目前還沒有。在人類進化的若干年中,正是由於遺傳具有不確定性,才構成了對人類的重要保障,以防止任何可能發生的出於他人意願或目的、對個人命運進行預定的行為。如果早就能對個人命運進行控制,人類社會現在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出於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我們使用克隆技術要慎之又慎。
克隆人如果真的產生出來了,如何處理各種社會倫理關系將顯得十分尷尬。假定一對夫婦使用丈夫的遺傳物質克隆了一個小男孩,那妻子是這個小男孩的生身母親嗎?如果說是,小男孩並不帶有她的遺傳物質。而說不是,他確由她所生。而對於丈夫來講呢?小男孩是他兒子呢?還是另一個他自己?這樣,世代的秩序和個人身份的確立被打亂了。而這種秩序和定位是構成人和社會的最基本的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歷練於其中,如果這種秩序和定位產生了混亂,人和社會的意義將發生偏移。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對這些問題,還沒有一套社會認同和接受的倫理規范。

總之,克隆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倫理問題,許多問題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的,甚至有些是根本性的問題。和對待其他事情一樣,對待這些問題有兩種極端的態度,一種是恐懼,一提到克隆人,想到它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便談虎色變,避而遠之,堅決禁止;另一種是對新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不懼怕後果,不顧各種阻撓,大力發展。這兩種做法都不足取。後者遭到了社會有識之士包括許多科學家在內的反對,而前一種態度則貌似一種理性的負責的態度,實則不然。技術是能禁止的了的嗎?倫理原則必須要固守以前的框架嗎?

三、克隆技術的發展與科技倫理的開放性

對於克隆技術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倫理問題,許多組織和國家都作出了強烈的反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7年11月11日的全體會議中通過《關於人類染色體的一致宣言》,在其正文第11條中規定「那些損害人類尊嚴的行為,諸如以生殖為目的的克隆技術,應當予以禁止」。美國倫理咨詢委員會在1997年6 月呈交給美國總統的一份報告中闡明了他們的立場:「不論是在公共范疇還是私人領域,試圖以克隆方式,即通過移植體細胞核的方法製造一個嬰兒,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從精神上不能接受的。」

來自不同層面的許多聲音要求禁止人類克隆,然而,事實上幾年來克隆技術的發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國誰也沒有終止克隆技術研究。這一點上英國政府的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對「多莉」研究小組投資後不到1個月,英國科技委員會就對克隆技術發表專題報告,表明英國政府將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他們認為盲目禁止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是明智之舉,關鍵在於建立一定的規范讓它為人類造福。這表明了克隆技術還是要發展,不能因為可能產生的倫理學問題而禁止它的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發展。這就涉及到技術發展規律和倫理學的開放性問題。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對人類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可能產生不利的一面。克隆技術也是如此,它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這構成了它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但它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這是人們對其產生憂慮並限制其發展的原因。由於利益的存在,全面絕對的禁止無從談起。上述英國政府的態度和開篇提到的聯合國大會關於禁止克隆人決議未獲通過的事實說明了這一點。而目前採取的限制手段也不可能阻擋住克隆技術的發展。

首先,科學和技術一經產生,它的發展就具有了內在的動力和一定的規律,就不是我們可以通過強制而隨意控制和消滅得了的。技術的發展本身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它具有在積累的前提下自我創新的能力,在一定規模上自我增長的能力,通過調整自身的狀態和趨勢適應環境的能力,自我擴大應用層面和范圍的能力等[7](PP.48—51)。技術的運動是積極和開放的,即使人類介入並加以控制,其自身的規律和作用仍然存在。科學史上的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譬如避孕套剛發明的時候,許多人反對使用,但是很快就普及開來。

其次,科學技術的創造和發明主體——科學家對未知的事情具有強烈的探索慾望。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人、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在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學術報告時說過一段話:「科學很大一個作用是滿足人的好奇心,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出於好奇而進行研究是科學家的本性,甚至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對克隆人有強烈的興趣。政府不讓搞,他們偷偷摸摸也要搞。這也是克隆技術不易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目前的一些倫理學原則來講,也並沒有要求我們全面停止這項技術的研究。現代功利主義對待這些問題採用的是「冒險—獲利」原則,它要求對研究和應用技術進行詳盡的分析,作出綜合性評價,估算研究或試驗所帶來的利益是否超過了可能受傷害的危險,冒險相對於利益及獲得知識的重要性來說是否合理。獲利大於傷害即是可行的。康德反復強調的是要充分考慮「人的尊嚴」、「人的自主權」、「個人的自決權」。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了協商倫理學的原則,它通過社會各方的對話和反思,建立起相應的倫理道德原則,並使各方在其中實現自己的預期利益。在這里反復強調了對人的利益和需求的理解,提出以理性應對科學研究對人類帶來的風險和分擔社會責任的思想。協商倫理不再認為道德具有絕對的特性,它可以隨社會環境而改變。「道德是為人創造的,而不是人為了道德」。由於和現時的倫理學不符而禁止克隆技術研究,與以上倫理學精神相悖。所以,與其要嚴格禁止克隆技術的發展,不如遵循因時而異的態度加以控制並引導其發展。

社會倫理觀念具有一定的傳統性和保守性,但是,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會帶來新鮮事物,產生新的情況,必然對已有的觀念提出挑戰。思想史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適應新的思想,增加對那些存有疑慮的技術的信任。時間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揮直接的作用,而是新事物的不斷涌現促使產生了新的觀念,新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近些年來,倫理學家對新的生物倫理學理論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對他們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公眾也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供了契機。倫理學應該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提出新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去對待新事物的發展。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整個世界都在為之發生改變,它也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沒有一成不變的倫理學,它應該具有開放的框架,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而改進。這里有關克隆技術的倫理原則也應該是因時而異的原則。我們也應當接受每一代人對我們今天的文明准則有不同的闡釋,應當看到,如果因為我們現時的見解而用禁止的辦法來避免克隆人的出現,早晚必然要被修正,因為人們能夠逐漸正確對待和處理克隆人的相關事情。2004年1月,我國《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由科技部、衛生部聯合印發全國各相關單位。禁止生殖性克隆研究,允許人胚胎幹細胞和治療性克隆研究,提出了相關行為規范。這是對克隆技術發展的規范,是對待克隆技術的一種理性做法,它既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也符合倫理學開放的原則。但是我們不能為此而產生絲毫鬆懈,以為克隆人不會出現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從技術上講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前者的發展同時也意味著後者的進步。這種做法的著眼點是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克隆技術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又要嚴格控制可能造成混亂的克隆人的出現,但同時必須抓緊做好社會各方麵包括倫理學方面的工作,准備應對克隆人的出現。

巨大的利益誘惑和興趣推動,構成了克隆人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它可能給人類帶來的不可預見的倫理和社會災難又使人類望而卻步。這便形成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況。技術向前發展的趨勢是難以逆轉的,而倫理學的框架也是開放的。為此不能採取全面絕對禁止或大力支持的做法,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控制好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大力做好倫理等各方面的相關准備工作,為克隆技術發揮好導向和協調的作用,有控制地發展克隆技術。

⑦ 說新聞,一種新型的傳播方式的論文提綱

傳統抄的新聞報道形式;
說新聞出襲現的背景,原因,怎樣定義說新聞;
說新聞的理論分析;
說新聞與傳統新聞的區別;說新聞的長處;
說新聞在實際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最好用實例說明;
說新聞的發展前景;

呵呵,你看行不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