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論文
㈠ 急! ! ! 求一篇關於武當山傳說的文章,八百字以上
黑虎巡山 傳說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時,先於太子岩棲隱,常有黑虎為他護岩,還常常為他叼來食物充飢。真武得道以後,為報黑虎之情,就奉黑虎為武當山巡山大將軍。明朝修建武當山宮觀,還特地供奉著黑虎將軍神像
㈡ 關於十堰文化的論文
太多了
遠古人類文化(恐龍文化,白龍洞人)
古城文化(均州,鄖陽府,上津古城)
流放文化(房縣流放文化)
道教文化(武當山)
移民文化(當初東風公司大多是外地人過來的 移民城市)
汽車文化(東風)
漢江文化(鄖陽文化)
革命老區文化(多位元帥在十堰戰斗過)
個人認為已經比較全面了
㈢ 大學選修 世界文化遺產的論文 (急需)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為研究對象,對其特色旅遊資源的構成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利於今後本地旅遊資
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保護。
關鍵詞 武當山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旅遊資源道教
1 引言
旅遊資源是—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旅遊業要想獲得更大發展,往往還取決於當地旅遊資源的特色。特色旅遊資源是產生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遊業獲得發展的重要保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武當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豐富,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迄今為止,海內外學者已從多角度對武當山進行過研究:如王光德、楊立志(1993)對武當道教淵源及發展的研究;劉守華(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對武當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強(1993,2001)對武當道教音樂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學者對武當建築、歷史等方面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從特色旅遊資源角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冀群風(2001)、廖兆光(2002)在對武當山旅遊發展研究,李程(2002)對武當山人文旅遊資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遊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凡壟斷性、典型性、特異性、區域性等特徵突出,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各種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據上述特性,嘗試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進行分析和歸納。
2 獨樹一幟的道教文化——武當山最重要的特色旅遊資源
2.1武當山道教——中國道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1918),它在中國文明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武當山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時達到鼎盛:先後被皇帝封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於五嶽,被尊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雄鎮打岳而祀超百代」。武當山成為專為朝廷祈福禳災的「皇室家廟」、「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領域中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和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影響深遠,在中國道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2武當山道教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奇跡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道教古建築群,是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特色突出;
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當,北修故宮」大興土木,先後動用了30萬工匠,歷時12年來修建武當宮觀,建成9宮,9觀,36庵堂、73岩廟的大規模的道教建築群,成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統治的
重要場所。經過後來的不斷擴展,武當山共達到2萬多間廟宇,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宏偉場面。
選址獨特,布局巧妙。武當山建築選址融合「陰陽典術」的道家思想、中國古代「風水術」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話,並嚴格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意圖營建。布局方面,武當山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處處結
合自然環境,巧妙利用峰巒岩澗和奇峭幽壑,建設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體的原始風貌。
武當建築群的中心位於天柱峰頂的金殿,處於全山各懸崖絕壁的八大宮為主體,眾多的庵堂神祠自成體系分布在主體建築的周圍,龐大建築群與群山和諧地融為一體,完美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總體規劃嚴密,建築技藝高超,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武當建築群採取了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總體規劃十分嚴密,在建築技藝和建築美學上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體現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這里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被喻為「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明珠」,其焊接和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轉身殿」等也都
體現出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武當道教建築被喻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環宇所無」(見明代張開東《大岳賦並序》)。1982年國務院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
2.3名揚四海、自成一派的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當山著名的道士張三豐創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武當武術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它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是以柔克剛,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內家功」。武當武術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提倡心性修養、武德修養,注重內涵與修身養性。武當功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如今武當拳、太極拳、太極劍已是聞名天下,深受民眾的喜愛。
㈣ 為世界文化遺產「號脈」——武當山金頂防雷害紀事
郝用威
(湖北省地質礦產局)
被譽為「大岳」、「玄岳」之稱的武當山,是我國道教名山,高偉壯麗、美如仙境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稱,更是一座地質寶庫,早年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繼而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乃國之瑰寶,世界級遺產。本人有幸自1956年直到2009年間,不計其數進行登頂,有進行地質構造、礦產地質、地震地質和考古地質調查;有「參政議政」與文物管理部門和道教界朋友求教;有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考察交流;有文學藝術工作者和大、中學師生交遊;更有各類賓客、親朋好友純旅遊性陪同,諸如此類不同目的登武當山,歷覽山色風光,遠山浮翠,四季無塵,每每收獲頗豐,感天地之寬廣,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地球科學奧秘,帶來許多難以磨滅的樂趣,為應地學科普需求,心如潮湧,興之所至。這里沒有假如,只有真實,信筆錄下印象較深的武當山旅痕,留下人生的細節。
一、去武當山解決問題
1979年10月,當時我還沒有獲「改正」,只是駐在丹江口市湖北省第五地質大隊綜合研究組的成員,承擔一個科研項目。
一天下午,副大隊長張法賢推開辦公室的門對我說,有項緊急任務,要我在明天隨省里來的人前去武當山解決問題。什麼任務和問題?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後來見到省文化廳和丹江口市文化局來人,得知中央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因武當山天柱峰金殿時遭雷擊,深恐擊毀武當山的精華——金殿,特下令要省文化廳組織調查組前往現場調查,並採取避雷設施。為此根據防雷專家的建議請一位地質專家前往,解決發生雷暴原因。
文物、古建築與地質學的關系,對我來說是個新問題,恐怕對地質學界也是一個沒有涉及的新課題,來為武當山古跡「號脈」吧!
隊長問我有什麼困難和要求,作為一個地球科學工作者來說,為了認識地球,面對千萬個困難,經過實地調查研究,能夠一個個地迎刃而解。這次解決武當山雷害,顯然心中沒底,也得在現場調查之後來解決。要了一位助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王青華同行。
到了山上,會到省文化廳文物處高宏達處長、市文化局傅忠全局長、鄖陽地區博物館胡昌福館長、湖北工業建築設計院防雷專家李聲宏,還有省博物館、市水電公司前設計武當山避雷針的俞漢生,以及武當山文物管理所劉鵬軒所長等近20人的調查組,由高處長任組長。
10月18日到了武當山上,當天在紫宵宮過夜,文管所的同志為接待此行准備充足,豐盛的酒菜,頻頻舉杯,對於我這個滴酒不沾的人來說,遇此景況,如坐針氈。19日凌晨開始登頂,中午到了天柱峰的太和殿,在皇經堂藏經樓西鄰一座兩層木樓,我們被安置住在樓上。午餐又是勸酒,我只推脫不會飲酒,下午還要工作等托詞婉拒之。
可能上山的人有點疲勞,加上飲酒,一直到下午三時多方開會,聽取文管所劉鵬軒所長的情況介紹,這時方才對武當山金頂雷暴有了點了解。
二、武當山金頂的雷暴與雷害
武當山的雷暴頻仍。雷暴活動季節在3月22日~9月25日,也有出現在1月、12月份發生。年雷暴日數為30天,6~8月為多發月,佔全年雷暴的80%。夏季各月雷暴日概率均為12%~35%之間,7月最多,平均達11天,8月次之。
武當山的雷暴,既是武當山的兩大勝景,又是雷害。氣流沿低山谷地順山坡爬升的積雲發展到積雨雲的時候,微妙的物理作用使雲中電場極化,負電集中雲層的上部,正電荷集中在雲層的中下部,於是雲中、雲地間的電位差極大,雷雨前空氣濕度加大,雲中為懸浮的細水珠,導電性增強,容易被擊穿,產生電閃雷鳴,金殿位於天柱峰之巔,與積雨雲中、低部相若,於是雲中、雲地發生雷電,千山萬壑埋沒雲海中,遍地閃光,雷鳴震天,回響經久不絕,似乎為「平地驚雷」狀,此為一大勝景也。
積雨雲籠罩天柱峰銅鑄金殿,頻頻閃電,發光,火球滾動,雷鳴震耳,膽大者大飽眼福,形成球狀閃電火團,順氣流而運行,有時數個成串,單列或多列滾動漂移,遇金殿兩側磚瓦結構的簽房和印房,以及金殿後的父母殿,當球狀火團遇牆阻攔時,前行者即穿牆成洞而自行消失,洞口殘留高溫熔蝕狀,這一現象並未為人們注意到。後繼者則順利穿洞而過,繼續前行在空氣中逐漸消逝之,這景色叫「雷火煉殿」,為武當山又一大勝景。20世紀50年代,一次登山尚未到天柱峰時,突遇雷暴雨,傾盆而下,這時只見遠處,天柱峰巔的「雷火煉殿」極為壯觀,時間也只有數秒鍾而已,平生一大奇遇也。
1961年國務院將武當山天柱峰上的金殿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多次請有關專家對金殿進行考察,發現金殿的上脊瓦面有無數雷擊在高溫燒灼留有細小斑點小坑。1962年遭雷害,西北台階受損,請當地專家首次安裝避雷針。1976年又因避雷針導線銹蝕斷路,金殿石質台基東南角和周圍附屬建築物被擊壞多處。1978年10月,又被當地專家檢修金殿避雷裝置,還設兩組引接地體。1979年7~8月間,金殿及附屬建築物又接連遭受雷擊,仍在東南角留有印記,為此,於當年10月出現了我被邀參加調查活動。
三、命懸紫禁城
在會議上防雷專家李聲宏要求找出雷害發生原因,即既已安裝防雷設施,為什麼還有頻頻發生雷害。會上人等盯著我,是期望?是懷疑?兩天來,我很少言談,開了一個下午的會議也沒出聲過。這時,我不得不說了幾句:明天(20日)我要登天柱峰作現場調查。這時,文管所的人大為驚訝,天柱峰沒法攀登,因為太陡峭了。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定要調查之後,才能發現問題所在。經過商量,只有緣紫禁城(又叫紅城,皇城)城牆脊爬行,此城因金殿而名之,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建成。城高數米到數十米不等,南城門城牆基厚2.4m,頂厚1.26m,上覆中高兩斜坡脊頂便於流水,城牆中脊周長344.43m。環繞天柱峰巔,由每塊重達千斤條石,依山岩形式砌成,採用12.62%收分工藝,使城牆由內看向外傾,外看向內傾斜,遠看似光環圍繞金殿,明代工匠的驚人之作。城牆貼在岩壁上,牆外即懸崖,牆內也少有幾處空間,只限一兩人可棲身,可見當年建造時艱難險要,20日上午當我在城牆脊上爬行一周時,如果失手順懸崖下墜,必會粉身碎骨驚險異常,面對萬丈深淵,命懸紫禁城。為了獲得一手資料,同助手以及省市來的五六人同行,當見到有地質上的破裂構造時,我當設法下到城內進行仔細觀察,有時因牆高,則繩索吊下,我的助手幾次說讓他一人下去測量,但我仍堅持親身接觸露頭,進行仔細觀察和儀器測量,記下許多數據。雖說紫禁城只有340餘m的周長,邊爬行邊觀察,一直到了下午方完成一周的調查,這時已直不起腰來,累得渾身汗流,停下時,山風呼叫,頓時透骨寒氣侵身。這個紫禁城牆上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築天門,象徵天闕,門窗全為巨石雕成,花紋極為精緻。全城有東、西、南、北城門,但只有南城門可通行,這里有三個門並列,中間為大門,為神門,由真武大帝等神人通行,東側為「人門」,當年官員及百姓可通行,西側為「鬼門」,傳說只准鬼怪妖魔通行,但從不開放。這回緣紫禁城脊上爬行,該是膽大包天吧!
當天下午,即與助手登上天柱峰之巔的金殿繼續調查,凡金殿石質台基及附屬建築多次遭雷擊之處,均與我們緣紫禁城所觀察到的破裂構造絕對吻合,這時,心中已解開雷害問題的大半。繼又觀察原已安裝的避雷設施,從金頂下到鳳凰池觀看避雷針的接地導線,其長200餘m,以及山後的導線接地點的觀察。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夜晚繼續整理資料,理順觀察結果,助手幫我作圖,准備明天會議上發言。
四、三個核心問題
10月21日上午,高處長又一次主持會議,首先讓我發言,談談調查結果。與會者全都正襟危坐,助手坐在我旁邊,另一側為高處長。這時一片沉靜,與會者打開筆記本,手拿鋼筆,准備記錄。
我稍微思索,認為大家迫切需要聽的是調查結論,於是講了三點核心問題:
第一點,於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在天柱峰巔構築殿堂到明代永樂十六年(1418)建成更大規模的金殿以來,歷遭雷擊,以後不可避免的繼續遭雷擊。
第二點,金殿決不會被雷電擊毀,不必「杞人憂天」,但要防止可能發生被動損壞。
第三點,避雷導線接地點何必舍近求遠,而最佳點則近在咫尺。
話音未落,會場上已議論起來:大可放心金殿的安全!天柱峰歷遭雷擊而未見史載;接地點近在何處?……,要求我細說端詳。
五、雷害對「雷道」被堵的反動
我接著談了第一點的根據所在:經過調查,天柱峰為孤峰突起,「一柱擎天」,由距今約十一二億年的元古宙武當山群地層構成,當時為一片汪洋大海,這里的岩石變質程度較淺,乃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積岩系,可見到噴發,溢流,沉積的基本結構,峰頂岩石為絹雲石英片岩,它的電阻率為2×103Ω·m,岩石幾近水平,略微向北傾斜,受控於北北東和近東西向兩組斷裂,而天柱峰則發育與之平行的交叉三組裂隙,呈現破裂,裂隙面非常陡直,一般角度在70°~87°,似乎切西瓜似的沿天柱峰自頂而下切了四刀,即南天門—東天門(J1),簽房—金殿(J2),北天門—印房(J3),父母殿—北天門(J4),(J2)、(J3)、(J4)三條裂隙切穿頂峰。裂隙寬度在1m以下,中間充填有岩石碎塊或混雜腐殖土,並含有水分。而J3分別與J4,J2,J1交會,形成數組共軛交叉,如同多條板狀導體插入岩層中。在天柱峰腳下有一東西向的斷層,斷層面北傾,傾角為42°~55°,上盤上升,將天柱峰高高抬起,插入雲霄。而上述J1—J4裂隙均為斷層的低序次破裂面,即有其成因上的聯系。在斷層面下有鳳凰池、天池等小規模水體,據說終年積水。
有了天柱峰的基本地質構造狀況,再談談峰巔上的建築狀況(圖3)。在頂部建築群的基座全部暗綠色基性火山岩;金殿的台基又用三疊系竹葉狀石灰岩鋪設高台置其上,在金殿前有祭壇,亦為竹葉狀石灰岩,它們都是來自異地,竹葉狀石灰岩在武當山區毫無蹤跡,這些石塊都是明代在大興土木時接納全國各地的財物,因而竹葉狀灰岩系來自南方省份貢獻。在台基與基岩之間還以變質基性火山岩巨型石塊,壘成巨大的且厚實的基座。當金頂建築群建成後,將峰頂原來裸露的岩石和破裂結構面全形覆蓋了。
天柱峰在這里高聳入雲的最高點,為本地區天然的接收雷雲向大地放電場所,強大的電流通過數條裂隙迅即傳導到地下,一個通俗的說法叫「雷道」(即放電通路)。自建築群出現,在原岩石英絹雲片岩(電阻率最小,為10630Ω·m),發生在其中的裂隙,充以石塊和土壤,其電阻率為10~102Ω·m,上覆基性火山岩(電阻率為102~105Ω·m)、又竹葉狀石灰岩(電阻率為6×102~6×103Ω·m),在最上面為鑄銅質金殿(電阻率為10-1~10-2Ω·m)。經過調查發現,在金殿鴟吻上端被雷電燒灼留有黑色斑瘤甚多,有銅錢大,同時在台基東南和東北角的竹葉狀石灰岩被震裂,房屋山牆,屋脊,瓦頭遭不同程度的擊壞,祭壇上的石雕蓮花望柱鉤欄也被擊毀多條,凡是受損壞處,其下均有基岩中的裂隙穿過。應該說真相大白了。
這里原有的「雷道」被阻隔(竹葉狀灰岩,基性火山岩,磚瓦牆體),為了瞬間放電通過強大的電流,這時在雷道裂隙受阻時,只有將阻擋物體擊破而順利暢通之。為什麼自金殿建成後即遭雷擊,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了。例如,由三疊系竹葉狀石灰岩雕成的蓮花望柱石欄被擊毀之後,因無原有的石灰岩來修補,只好用武當山區產之最多的基性火山岩來替代,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
2009年春節期間,作者隨子女又一次登上金頂,所見金殿的石質台基和祭壇的石雕蓮花望柱勾欄,早先被雷電擊毀和碎裂處,於近年維修時,已全部用相同的三疊系紅色竹葉狀石灰岩更新或者修補。未遭雷害但風化剝蝕的石質構件,歷經歲月滄桑,仍原樣保留。新舊構件,穿越時空,一目瞭然,從中可琢磨出其中的奧秘。
為什麼建築群經常受雷擊而又無史載?武當山供奉道教的真武大帝,又為當時永樂皇帝所尊崇,如有將雷擊受損情況呈報皇上,哪一個官員也無此膽量,因而只有「平地驚雷」、「雷火煉殿」之說,寓意天下太平景象而掩蓋這里雷害的實情。元、明兩代只能在疊字峰岩壁名叫雷洞內建廟有供奉雷神鄧天君,請其保佑武當山的平安。
六、不能掉以輕心
回答第二個問題:金殿為銅鑄全金屬建築物,殿內真武大帝兩側侍衛和銅案全為銅質,是極好的導體,自永樂十六年(1418)建成後歷經雷電襲擊,到如今已近600年仍然完好,為國之瑰寶。對金殿的安全不必擔心了,但又不能掉以輕心。
不能低估古人聰明才智,也許會在金殿內設下隱秘的防雷設施,雖然保全一時,終因年久,類似鐵銅質接地導體嚴重銹蝕,而失去傳導功能,這僅僅推測。到了清康熙、民國初先後在金殿頂上,圍著金殿建三座磚瓦結構的父母殿、印房和簽房(又稱更衣處所)並無防雷電設施,這一來金頂的環境大為改觀,也許更易招惹雷害發生。事實上這三座建築物屢遭雷害。
為什麼說要防止金殿可能遭受被動損壞?金殿雖然不會直接遭雷電擊毀,但要注意在金殿頂的鴟吻遭雷電燒灼留有許多斑瘤,這些損害究竟發生在安裝避雷針之前、後,已無從考證,因為過去是不能爬上這神聖的殿堂頂上去觀察。不管怎樣金殿已遭到損害,如果防雷電措施不力,有無可能類似鴟吻處在特大電流下高溫燒灼或局部熔損,若遇球狀閃電可能發生將金殿某部位熔融洞穿,此其一也;如果設防欠妥,而將台基及基性火山岩基座擊得粉碎而使金殿歪斜坍塌受損的可能,此其二也。
七、何必避近就遠
回答第三個問題。原來已經安裝避雷針,但接地導線超長,根據電阻定律:截面均勻的導線,在一定溫度下的電阻r,可表示為
r=ρl/s
式中:l為導線長度;s為導線橫截面;ρ為電阻率。
由此可見導線的電阻,決定於它的長度,截面積和材料性質。如果導線長了,電阻率越大,導線的導電本領越小。原有的二三百米的長導線電阻加大,不利於導電,因而只好另尋通路,其間就發生擊壞磚木結構的房屋山牆、瓦頭等。同時還得擊破原有「雷道」上的阻擋物體的現象發生。
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因勢利導,將接地導線直接插入天柱峰幾個裂隙通聯,而導線極短,只有10餘m即可,達到導流放電目的。
在結束我的發言之前,還談到「雷火煉殿」時,發生球狀閃電火團在空中漂移,發出嘶嘶的聲響,視為一種渦旋狀高溫等離子體在高速旋轉,隨氣流漂移運行,遇有障礙物將其擊破,斯時火球泯滅,形成所謂側擊雷爆。
在1998年9月,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發表西班牙物理學家拉納達的論文,指出球狀閃電呈火團,因閃電過程中形成水平磁場和垂直磁場磁力線圈相互交織而成磁力網線,當這線網呈現球形,而發光等離子體會被這一網體「俘獲」而形成球狀閃電。由於水平和垂直磁力線相互束縛,使磁力線網和其中等離子體不易膨脹,武當山所見火球沒有膨脹變大,只有消失,因火球也只堅持10~15s。據老道介紹所見火球似乎沒有溫度,但試驗證明沿磁力線方向局部溫度超過1.6萬℃,所以當火球運行撞擊磚牆,系高溫熔蝕洞穿而消失。等到火球的等離子體開始冷卻,這時電子開始被原子所束縛,等離子體內部電阻變大,電流趨弱,周圍磁場也得隨之瓦解,最終火球消失了,這是一個科學解釋。
我只是找到原因,至於防雷電設置,工業建築設計院李聲宏去解決了。會議要求由我寫出《湖北武當山天柱峰雷電活動區地質調查簡報》,當年11月6日列印復制及分別向省文化廳,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省博物館、縣文化局、工業建築設計院、丹江口市水電公司、武當山文管所等單位報送,由設計院作為依據進行防雷設置的設計,然後經國家文物局迅即批准於1980年初在金殿上安置新的避雷網設施,自此天柱峰巔的金殿一直相安無事。
八、一場強雷暴的檢驗
直到1987年5月31日18時30分左右,武當山金頂烏雲密布,濃霧籠罩,一時暴雨,狂風,大冰雹齊來,7時40分左右,一聲炸雷,電燈熄滅,電線起火,8時05分雨過天晴。損失慘重,520餘年樹齡的迎客松擊毀,登頂的九連蹬鐵鏈被擊斷5處。紫禁城大城磚被擊12塊中有4塊掉落,多處房屋門窗擊毀。還發生火災,4人擊傷等雷害。當年6月6~10日由地、市公安局,文化局等11個單位16人組成聯合調查組,寫出調查報告中關於「雷擊原因:根據測試情況表明,金頂的金殿和簽房、印房基本未受損失,主要是1980年安裝了避雷網起了作用。經測定接地電阻為2.6Ω,符合設計要求(20Ω以內),地網完好,經檢查受雷擊部位均無避雷設施」。這段話是對1979年10月我們的調查結論和1980年以此為設計依據的防雷電措施作出最肯定評價。究竟為什麼發生大規模雷害原因有三條:到處置放金屬物(槽鋼、圓鋼、鋼筋、鐵鏈)照明和通訊線路亂拉亂接,不合《古建築電器安裝規程》,以前接地導線多處被切斷,裸露地表,有掛在樹上和懸於石頭上誘發雷擊原因。
當我在1979年11月6日向有關方面提出地質調查報告,和以此作為設計防雷擊措施依據之後,從1980年夏季為雷暴多發時期,我每次關注武當山有無發生雷擊的信息。每年夏季,提心吊膽,萬一有所閃失,將成千古罪人,遺臭萬年。當三年過後,武當山金頂則安然無恙,我已十分欣慰自己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作出了貢獻。我是1985年春調武漢工作,但是在1987年6月在《湖北日報》上見到武當山又一次遇到更大規模的雷害時,我當即審時度勢,給丹江口市政協去了一函(我曾是那兒數屆常委),談了兩點看法:其一,仍然堅持我於1979年10月的調查報告是正確的,其二,據傳為了開發旅遊資源,對有關方面將恢復金頂上的「雷火煉殿」、「平地驚雷」景觀,以吸引更多遊客、香客來朝拜。對此事要慎重,不能貿然行之,這是意味著拆除所有防雷設施了。我說如果願意承受每年可能發生的雷害損失,就來看它的「雷火煉殿」景觀及產生的「雷害」的後果。
市政協很快給我回信,並寄來1987年6月11日聯合調查報告,名曰「關於武當山金頂遭受雷擊的情況報告」,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內容。
九、「畫蛇添足」么?
大約在1987年前後的一天,地質科研所劉施民告訴我,在《長江日報》(武漢市委機關報)有篇文章,議論在武當山安置防雷電設施,認為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原因是金殿為銅質鑄造,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避雷裝置和傳導體等語。
在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只能一笑了之。該文作者是曉得銅鑄的金殿確實是良導體,但他知其一不知其二:金頂上的附屬磚木結構的房屋和金殿台基、祭壇及石欄經常遭受雷害破壞,也不計修復了多少回。當然這位先生也可能未巧遇雷害及損壞的現場。況且安裝避雷裝置之後,金頂的雷害頓減,以至數年未見發生。1987年6月又一次發生大規模雷害,也許會被不明真相的人們說為現有的避雷裝置引來的,那我就是有十張嘴也無法辯解了。幸好有地方的專門調查報告作出了科學結論。
那位朋友要我寫文章反駁,我回說免了!
十、與「國寶」親密接觸
1979年10月在武當山工作時,當時只有武當山文物管理所統管,而道教協會尚未恢復道觀宮的管理權利。
當我們在武當山太和宮住下時,清晨登頂觀日出,而晚上去觀看星空。為了方便起見,文管所的劉所長將登頂時打開南天門的鑰匙也交給我。一次午餐後,別人都在午休,我和助手很方便的去登頂繼續作調查。
據傳晴天可看到襄樊市和近處的老河口市,但我們那幾天是多雲。前後多次登頂雖遇晴天,也未能看到上述二地。但這次夜晚看到東邊兩個城市的火光映空,呈現紅色,而西北角十堰市所在地上空也泛出同樣的光亮。
對於金殿內部的陳設,我們是盡情飽覽,金殿構件在北京鑄成,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漢江運達武當山組裝,金殿闊4.4m、深3.15m、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廡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吻對峙;垂脊圓和,翼角舒展,其上飾有仙人、龍、風、獅、海馬、天馬等靈禽瑞獸,依序排列整齊。四壁於立柱之間滿裝四抹頭隔扇,殿正中間有兩扇鑄門,其軸嵌在戶樞,可以開合,但僅發出輕微的摩擦聲。額枋線劃錯金彩畫圖案,工藝極為精細;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方塊天花板嵌緊),鑄線刻流雲紋飾,線條流暢。殿內藻井上,懸有一顆銅質鎏金寶珠,傳說此珠能鎮山風,故名「避風珠」。金殿造得密不透風,殿內空氣不能形成對流,殿外山風呼嘯,殿內神燈火苗一絲不動。雪花飄至殿內而被擋出去,金殿是一大國寶。據雲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大師楊廷寶先生來實地考察,曾要幾人同時頂天花板而紋絲不動,可見鑲嵌工藝之精密,嘆為觀止。殿內地面以紫色紅色竹葉狀灰岩鋪地。殿中神像,中坐者為真武大帝,披發赤足,發絲細密,目光炯炯,英姿魁梧。右侍玉女端寶雙目凝視,溫雅文靜,拘謹恭順,裙服飾飄逸狀;左侍玉童捧冊儒雅庄肅;執旆捧劍兩武士,分列兩側劍眉鳳目,勇猛威嚴。銅香案下置玄武一尊,為龜蛇合體,龜頭上昂,蛇伸出身子在空間與龜相呼應交流狀。後壁上方高懸鎏金銅匾額一方,上書「金光妙相」四字,系清聖祖康熙皇帝手跡。殿外檐際懸立盤龍斗邊鎏金牌額,上書「金殿」二字。殿體各部件全系銅鑄,並鎏金、榫卯拼裝,合縫精密,毫無鑄鑿的痕跡,雖經500多年的嚴寒酷暑、風雨雷電的侵蝕,至今仍輝煌鋥亮。這些能讓我們仔細地觀賞和撫摸,實在是極好的機會。由於文管所同志的熱情接待,我向他們請教,也得到不少的知識,大長見識。真有「登山五天,勝讀十年書」之感。
十一、盡覽金頂奇觀
金頂奇觀,一般傳有:
「天柱曉晴」:黎明時分,峰巔為陽光照得金光燦爛。
「雷火煉殿」:前已講,這里講一個傳說,在金殿四周,驚心動魄的,雷電火球滾動,相傳天帝唯恐敬香的信士染臟了金頂;又有說怕有心術不正的人偷走金殿的寶貝,便說雷公雨師來洗金殿,保持清潔,把殿內寶貝煉得更堅固,還有警告圖謀不軌者。
「祖師出汗」:金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的尊稱為祖師。每次下雨前,殿內濕度大,在神位聚合晶瑩的水珠。
「海馬吐霧」:在金殿翼脊有海馬鑄像,因系中空,受太陽照射,如氣溫下降遇雨時,海馬口內排出熱氣,遇冷空氣而霧化,有時風從海馬口旁吹過,會發出聲響,喻之為海馬長嘯。海馬即天馬,所謂「天馬行空」即是。
「月敲山門」:從金頂一座門向遠處看懸在空中的月亮,夜深人靜,似乎月亮前來叩門。清香的涼風,沁人心脾,頓覺解脫一切人間煩惱。
「武當日出」:向東方觀看,霞光萬道,在彩霞中慢慢躍出彎鉤狀,呈跳躍狀這時又急速變化為半圓,到大圓盆,由火紅色到金紅色,冉冉升起,耀眼奪目,華光四射,大地頓時充滿生機。
以上這幾個勝景除「雷火煉殿」是在20世紀50年代親見外,其他都是1979年在武當山上一一先後觀賞到的。還有著名的「金殿倒影」,「淺海奔潮」(指雲海)等沒能觀賞到,不過在事後登臨武當山時,先後有幸觀賞到。
十二、後記
登頂調查的助手王青華是湖北人,很快與調查組內的人熟悉起來了。在我做了調查第一次發言後,王青華聽很多人反映說郝工是少言寡語,千思萬想,引而不發,一鳴驚人。同行的另一位專家則見事風生,滔滔不盡,海闊天空,不絕於耳。聽了之後,我對王青華說:人的個性和專業不一樣,我們搞地質學必須是在現場作調查研究之後方能有發言權。是我們的地質工作的一個准則。
本文中所列岩石電阻率,系由五大隊物探分隊何廣躍測試提供。
本文主要成果,已載入新版《武當山志》(1994年,新華出版社出版)。
㈤ 求一篇關於《走遍中國旅遊文化漫談》的學習論文、大概三千字左右。急!!
淺淡武當山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在早期的旅遊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致使產生了局區域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壞、違法亂占亂建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按照「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旅遊資源,以保證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與保護 武當山 可持續發展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岳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閑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亘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一、風景名勝區環境問題
1重產值、輕環境
雖然中央反復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但對基層企業領導者和經營決策部門來說,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一直是個兩難選擇。在許多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中,以犧牲長期效益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環保經費緊張
各級財政撥給的保環專項經費和業務費用相當有限,加之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許多該收的環保費沒有按規定如數加以徵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帳太多,導致許多環保治理項目沒有資金保證,環保工作無法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旅遊區的環保部門除了有一兩台陳舊簡陋的監測設施外,多數無錢添置其他基礎性設施和配套設施。對於旅遊區內排污情況難以進行常規分析,環境規劃、環境趨勢預測往往也因沒有監測依據而無法進行。
3執法不嚴,監察不力
各級政府為保護好武當山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禁止在各風景名勝區內興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工程、設施。但由於各種人情、面子、關系的影響,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管理不順。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毫無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遊區客容量超負荷問題遠未從理論上和管理上得到解決。尤其是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景區,旅遊旺季時,長期「人滿為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武當山山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提高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個基本認識和態度,它既反映在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態度上,又體現在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可以說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武陵源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一是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醒目處都要設立標語或廣告牌,以增強遊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遊客亂摘亂扔、亂塗亂畫、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二是要加強對從事各種旅遊經營活動主體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嚴重後果,產生憂患意識,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認識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後被咬傷的危險」 ;三是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制觀念和保護環境的道德觀念,改變人們自恃生態環境優良、淡漠環境保護的習慣,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風尚
2大執法力度,嚴格以法辦事
武當山環境保護要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還是要走上法制的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要嚴格以法辦事,在環境保護執行過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規,對亂占濫建、亂潑濫倒、亂捕濫殺、亂挖濫采等環保違法行為,要予以及時、狠、準的嚴厲打擊,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3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的解決必須把文化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質的高低反映本區域知識層次。隨著知識更新、遊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導游文化層次應該高於大眾,要想達到良性循環,旅遊部門應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景區及沿途解說、社會知識及民間傳說等方面專業,使旅遊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培訓,讓遊客跟隨一次導游能夠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遊客的年齡結構、處世哲學、審美觀點參差不齊,游覽景點、娛樂場所很難達到人人稱心如意,當個別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現一些古怪面孔時,應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明或解釋,爭取和諧相處,達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寬視野的效果。旅遊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遊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我國旅遊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
㈥ 描寫武當山的文章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具有中庸、委婉和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同享盛名。武當傳說故事、民歌、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㈦ 求三篇「金庸武俠小說賞析結課論文」(1500字左右/篇)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張無忌
《神鵰俠侶》是金庸緊接著《射鵰英雄傳》的小說,但我認為這部小說及小說的主角楊 過應分別處理,因為《神鵰》的主題完全不同。有些人或會覺得武俠小說是寫故事、寫人 物,不是探討什麼主題,我很同意這個見解,以主題論金庸小說的人物,並不是強說這些主 題是作者原意,而是純粹讀者自己的體會出來的東西,但是一部完成了的作品,是有它自己 的生命的,因此讀者看小說,或者旁人要評論,也不必事事追究作者原來的用意是什麼。我 的意見是,暫時不談《神鵰》而跳到下一部小說,可以得出較連貫的看法。 在《倚天屠龍記》,金庸又回復到袁承志式的主角來。張無忌的身世比袁承志復雜得 多,遭遇遠比袁承志傳奇,但張無忌的個性跟袁承志完全不同,他隨和得多,也被動得多 了。
金庸在《倚天》的後記說,張無忌不是政治領袖材料,因為他不能剋制自己,對敵人殘 忍,不能當機立斷,也沒有權力欲,但是,張無忌隨和良善,可以與他成為好朋友。 張無忌最大的特色是他的良善心腸。他並不很重視分辨是非善惡,也可說是不大重視公 正的賞善罰惡,而是習慣性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是個感性的人,很容易受人感動,要威脅 他做什麼未必成功,但懇求他什麼,他多半會答應,就算自己吃虧,也不計較。 他的良善心腸,自小已看得出來。謝遜在冰火島上談往事,說到以七傷拳打空見神僧, 十三拳打了十拳,小元忌插口說:「義父,下面還有三拳,你就不要打了罷,這老和尚為人 很好,你打傷了他,心中過意不去。倘若傷了自己,那也不好。」
他頭十年的生命,在父母及義父慈愛保護之下度過,後來的一連串苦難,始終沒有改變 他對別人的信任和善心。他父母在一日內相繼自殺而死,殷素素臨死時叮囑他記著上武當山 逼死他父母的各門各派中的人,慢慢報仇,他記是記住了這些人,但最後沒有向他們之中任 何一人報仇。金庸的男主角之中,似乎只有張無忌從來沒有以為什麼人報仇為目的。 另一方面,張無忌記恩,周芷若在舟中喂飯之恩,他一生都沒有忘記,後來她兩番累他 幾乎喪命,他也一點不放在心上。記起她時,總想到她的恩情,不想她負他之處。 他是個溫情的人,對父母義父的愛、對張三豐的愛、對武當六俠的愛時時洋溢在胸中, 甚至對殷離感到親近,對殷野王、殷天正感到深切親情。他保護楊不悔萬里尋父,絕不是基 於「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原則,而是出乎自然的愛護弱小。在光明頂秘道之中,他以自身為 小昭擋災,小昭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但是於張無忌而言,這卻是最自然不過:「你是個小姑 娘,我自是要護著你些兒。」
在情愛事上,張無忌也是隨和被動、容易受感動、容易受人擺布。他以愛還愛,周芷若 愛他,他對她愛憐備至;趙敏對他迷戀,為他拋棄榮華。不顧生命,他也自然「刻骨銘心」 地愛她了。她們兩個都是美人,金庸在書中三番四次刻畫她們白雪紅玫之美,一加上良辰美 景。花前月下,張無忌的反應便是「心中一盪」、意亂情迷了。
張無忌不能成為政治領袖,隨和被動而缺乏野心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 他毫無主見,亦心無城府,容易信人。他之所以成為明教教主,全是湊巧,後來中朱元璋之 計退出,亦沒有什麼可惜。他根本沒有多大的領袖指揮才能,更不懂謀略,就算當時沒有中 計,也不是長久的教主材料。他甚至沒有什麼志願理想,他對世界看法單純,最接近理想志 願的,只是空泛地希望人人忘記仇恨,結成朋友,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因此,他最適合做醫 生。他在蝶谷學醫,後來運用醫術救人的情節,是他表現得最主動的地方,也是他最令人欣 賞的時候。武功在他是次要,醫術才是最主要的。
我始終不大喜歡張無忌,真正原因可能只是他的個性與我恰好相反。我對張無忌這個人 物頗有偏見。但我仍認為這樣的人,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他們心地良善,絕不苛刻,也 絕不自以為是,道貌岸然;壞處是他們容易被人利用,他們往往明知被人利用而甘心被人利 用,雖然這是他們的寬大為懷,但這也令到愛護他們的人感到不快,因為對於對他好與對他 不好的人都一樣好,其實就是對於對他好的人不公平了,這種心態或許可稱為小心眼,但也是人之常情。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梅超風
讀過《射鵰英雄傳》的人,沒有不記得「黑風雙煞」的。
江南七怪黑夜在荒山惡戰黑風雙煞的驚心動魄之處,像人與鬼怪之間的搏鬥多於武林人 物之間的打鬥,梅超風長發飛舞、在月下荒山以「九陰白骨爪」插入活人靶子的頭頂,滿手 鮮血腦漿,令人想起吸血僵屍。童年的恐怖經歷印象分外難以磨滅,惡戰「鐵屍」梅超風、 慌亂中刺死「銅屍」陳玄風,是郭靖童年最可怕的經歷。
荒山一戰,「銅屍」喪命,被江南七怪打瞎的「鐵屍」卻逃脫,她到處追尋殺夫仇人報 仇。梅超風是《射鵰英雄傳》最殘忍可怖的人物,但同時又是最可悲可憐的人物。她突然在 完顏烈王府花園出現,被黃蓉一口喝住,讀者才知道原來這妖魔似的「鐵屍」以前有一個美 麗的名字叫做「梅若華」,拜在桃花島黃葯師門下學藝,才改為「梅超風」。同門的師兄弟 都以「風」字排,陳玄風原是師兄,兩人成為情侶,此外還有陸乘風、曲靈風等人。黃葯師 的夫人為他從周怕通處騙得一部「九陰真經」,梅超風與陳玄風偷了逃去躲起來練習,黃葯 師大怒之餘打斷了徒弟的腿,把他們逐出師門,馮蘅為黃葯師苦苦再努力追憶經文默出,終 於心力交瘁,難產而死。梅超風,陳玄風便成了相依為命的一對夫妻,陳玄風死後,十多年 來梅超風便瞭然一人,過著孤獨、痛苦而黑暗的日子。
把梅超風比作自悔偷靈葯的媳娥,未免有點怪誕,然而梅超風的確是懷念師父、後悔偷 經。在歸雲庄無意重見恩師,她掩不住渴望重歸師門的心情,寧願自己斬去雙掌,以廢掉從 「九陰真經」上學回來的高強武功。終於,黃葯師與全真七子搏鬥,歐陽鋒在背後施襲,她 奮身撲在黃葯師背上,為護他舍棄了生命,臨終之際,黃葯師讓她得償心願,她死後,黃葯 師以她的屍首為「武器」,為她報仇。無論是否同情這兩個人物的所為,讀者都會被他們之 間的感情感動。更值得指出的是,梅超風這個人物的完整。她的故事一早便有伏線,正好顯 示《射鵰英雄傳》的結構比較嚴密。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黃葯師
金庸小說所有女子之中,最幸福的一定是黃蓉的母親馮蘅女士了,因為她有黃葯師這樣 的人做丈夫(馮蘅因黃葯師而亡,不知有何可幸之處?--東方劍)。
黃葯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覽群書,精通陰陽五行、奇門八卦數術,琴棋書畫,更 是無一不精,黃蓉隨便亂學些皮毛,已經十分可觀,黃葯師本人如何聰明及有才學,就不難 想像得到了,何況他還武功蓋世,臍身一流高手之列?
黃葯師本人風流瀟灑,口味高雅,單從他的武功已可見端倪。他的「落英掌」、「蘭花 拂穴手」追求姿態優美,「碧海潮生曲」更是寓武功於音樂。桃花島的布局符合防衛,但表 面上不露痕跡,但覺花木幽深,竟是園林藝術的上品。
看他的布置,便知他的生活充滿撫琴、吹蕭、烹茶、觀畫、鑽研學問種種情趣,「桃花 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多麼令人神往!
他不落俗套,不為世俗思想所規限,他任性痴情而極度浪漫。妻子亡故,他戀戀不忘, 十幾年中,夜夜在她墓旁吹簫相伴,墓中供著的是他親筆所繪的小像及最精巧的珍玩,他做 了花船,思算攜了她的玉棺,月夜出航,讓海浪打碎船身,與她一同葬身大海,這是何等痴 情,又何等浪漫。
而且他的浪漫,不是做夢的少年的浪漫,而是一個懂得愛也懂得欲的成熟男子的浪漫。 他的重視真情,一生渴望思念也在所不計。所以,他看見黃蓉深愛郭靖,難舍難分,他便共 鳴而發出悲吟:「且乎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有這樣的父親而 思嫁郭靖,黃蓉的口味實在不高貴。
這樣的人自是驕傲的,所以是「東邪」,而黃葯師的缺點也太多太多,「偉大」、「英 雄」、「完美」的這些字眼不能用到他身上,但這么多才多藝多令人傾心之處的人,有缺點 又有什麼關系?馮蘅雖然早死,但也應是值得的。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洪七公
洪七公若非貪吃,必然是個偉大而無趣的人。他正義凜然的告訴裘千仞,他手下殺過二 百三十一人,但個個都是惡徒,死有餘辜,他平生沒有殺過一個好人;就算這是事實,這等 自信道德上從來沒有錯,而進一步結論因此他有資格殺裘千仞,真是使人不寒而傈。世上最 專橫的獨裁者,總是以為自己是對的。
洪七公毫不專橫,也絕非獨裁者,他是一個典型的大節一絲不苟,其餘便不拘小節的人 物,不犯大錯,不給他作大義凜然指責的理由,洪七公是個可愛的長者。他的貪吃及美食當 前的猴急姿態,令人感到好笑,洪七公有此弱點,便不會變得不近人情了。
事實上,他很有人情味,他明知黃蓉故意討好他,使他答應教郭靖武功,但也不在意, 照教如儀,讓這對小兒女遂了心願。他並不是一味出自好心,教穆念慈是出自好心,報答她 好心救了一名丐幫弟子,但只教了她兩三招,黃蓉郭靖學了這么多功夫去,一來因為他貪吃 黃蓉的小菜,二來因為他著實喜愛他二人,而兩人之中,他又喜愛黃蓉更多,因為她聰明伶 俐,這樣的徒弟,往往吸引師父一套一套功夫的教下去,欲罷不能。若洪七公正義感大於人 情味,他就會欣賞正直的郭靖,多過古靈精怪的黃蓉了。為了郭靖,他大概不會承擔這樣大 的麻煩,親自跑到桃花島去代郭靖求親,但為了黃蓉,見她那麼喜歡這傻小子,他就扮演郭 家大媒去了。
他喜愛黃蓉,黃蓉也是真心愛他,他被老毒物暗襲,身受重傷,明霞島上,黃蓉悉心照 料維護,猶如小孫女照料老祖父,親情深厚,令人感動。
其實,正是因為他是這么可親可愛的一個人,所以他的正義凜然才分外使人肅然起敬, 所以在他跟前,施以偷襲的歐陽鋒,乘人之危的歐陽克,才顯得那麼卑鄙不堪。洪七公對裘 千仞說的那段話那麼有力,原因不在於洪七公是永遠不會錯的聖人,而是在於他極少板起臉 孔教訓人,連洪七公這么寬容的人也提出指責,裘千仞就不能不感到慚愧了。
金庸小說人物評論之黃蓉
金庸小說多妖女,黃蓉一露面便讓郭靖的師父罵稱「小妖女」;殷素素是「妖女」。任 盈盈是「魔教妖女」,何鐵手、藍鳳凰之流自然更是妖女,連蒙古郡主趙敏,也被人叫做 「小妖女」。
金庸小說多妖女,無非是因為金庸小說多美女。美得驚人而又「來路不正」的女子,活 色生香,不肯像淑女那樣守本分,太令正人君子抵抗不了,衛道之士就不能不罵以「妖女」 了。從這個角度看,黃蓉當然是「小妖女」。
許多人不喜歡黃蓉,特別是《神鵰俠侶》中的中年黃蓉,嫌她聰明得過分厲害,有點近 乎陰沉。我卻十分欣賞黃蓉,認為是金庸寫得最好的女角。特別欣賞他處理黃蓉從《射鵰英 雄傳》的青春少女到《神鵰俠侶》的中年婦人的個性發展。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 但黃蓉卻是活生生的、有優點、有缺點。會長大。會變。會衰老的真人,音容體態歷歷在 目,思想個性貫徹分明,熟讀這兩套小說,覺得了解黃蓉的一生,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 也不可多得的。
寫黃蓉的筆觸之准確,不像創造一個角色,倒像描述一個作者很熟悉很喜愛的人。 其實,黃蓉沒有什麼「厲害」;除了特別聰明美麗之外,她只不過是一個尋常女子。少 女時愛玩,遇到了喜歡的少年郎,但願與他日夜相從、一生廝守,一心要嫁給他做妻子。 結婚之後,又一心助他事業成功,為他養兒育女。她可沒有什麼胸懷大志,不過事事以 丈夫為重。為兒女操心。
即使論聰明才智,黃蓉的聰明才智也只限於心思敏捷。記性特別好而已。詩詞歌賦。對 聯謎語她過目不忘,武功算術一點即通,但她沒有超凡的智慧,一燈大師的禪機她便茫然不 知所對。她不夠耐性。缺乏恆心,也不見得特別有同情心,南琴的凄涼、穆念慈為情所困, 她只覺好奇好玩。(金庸說,聰明的人未免缺少同情心。)直至與郭靖無奈分離,才開始了 解愁滋味,是失意苦難強迫黃蓉長大的。
但黃蓉就是娛樂性強。特別喜歡她在岳王廟拆穿歐陽鋒和楊康在桃花島殺江南六怪那段 情節,由她在柯鎮惡手掌心寫:「告我父何人殺我」開始,到逼歐陽鋒讓終於明白了內情的 柯鎮惡走,分析推理,步步洞悉先機,緊張刺激,像看最曲折奇情的偵探小說。但這段己開 始見黃蓉以機智面對凶險。不復只輕松鬥智,漸漸踏入後來《神鵰俠侶》的「智者慮」的苦 澀境地。
精靈嬌美的黃蓉,為什麼樂意嫁與既笨拙而又不見得長得多俊的郭靖?一個解釋是「蘿 卜白菜,各有所愛」。這個解釋,等於說情之為物沒有什麼可解釋的。有一個新派解釋是, 黃蓉就是看中了郭靖笨,容易控制,不怕他鬧花樣,這又未免太理性了。
黃蓉初識郭靖,不過盈盈十五,刁蠻任性,父親又大有來頭,她才不怕被什麼人欺負。 而且她不但任性,更是痴情,真的是一往情深。發現郭靖原來已是「金刀附馬」時,她對父 親說,他另娶別人,我也要另嫁別個;他心中只有我,我心中也只有他,我是你的女兒,別 人不高興也拿我沒法,但是他這樣對我,我也活不到多久。黃葯師見女兒眼神是纏綿萬狀, 難舍難分,知道情根深種,根本無可挽回,只能陪她傷心。
不是的,黃蓉是真心愛慕依戀郭靖,若要解釋,那也毫無難處。一般男以色愛女,女子 愛男子,卻是基於道德或本領上的崇拜,郭靖覺得蓉兒「說不出的可愛」,但黃蓉愛郭靖, 是因為「世間上不可能有比他更好的人了」,是因為他是好人,是君子,是個有清楚原則而 嚴格遵守這些原則的人。
甩一點現代心理學的術語說,郭靖是黃蓉的道德范疇,他給黃蓉的,是她一向匱乏的精 神上的安全感,換句話說,郭靖是銜蓉心底渴望的「父親人物」。黃葯師與女兒的關系,素 來是好友的關系多於父女的關系,尤其是妻子早死,女兒便在精神上代替了妻子的地位;他 教她學問武功,與她談詩論文,但從不以父親地位管教她。正因為關系是這樣,他才對郭靖 諸多不滿,其中有許多是喝醋成分,到後來郭靖黃蓉結婚生子,他更看不入眼,不但與他們 疏遠,跟楊過談起黃蓉,還是十分酸溜溜的。
但是黃蓉不是「小東邪」,個性上她只是個尋常女子,跟郭靖過著「正常」的家庭生 活,接受他的道德倫理價值,同時得到社會接受,她十分滿足樂意,她要人間的快樂,不要 孤標傲世,黃葯師對她失望,那也沒有法子。
黃蓉為什麼跟郭靖好。即使看《射鵰英雄傳》不明白,看《神鵰俠侶》也會明白。楊過 是黃蓉的翻版,這個金庸已多次暗示過,黃蓉自己也再三說了出來,一般的刁鑽古怪,聰明 伶俐,痴情任性,一個是嬌美無倚,一個是清秀俊俏,所不同的,是兩人的身世。 黃蓉初識郭靖時扮成個骯臟襤褸的小叫化,楊過根本就與小叫化差不多。黃蓉後來約郭 靖到湖邊相見時,恢復她本來面目,郭靖只覺她宛若仙子下凡,黃蓉說,她穿這樣的衣服, 人人都會同她好,但她扮作小叫化的時候他待她好,那才見得是真心。
楊過的小叫化可不是扮的,無怪人人都待他不好,黃蓉與楊過的分別基本是這樣。 黃蓉與楊過這樣相似的人,為什麼一直關系十分差?金庸說成是中央隔了個楊康的陰 影,其實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愛的基礎在於信任,而兩個心比比干多一竅的人要互相信 任,真是難乎其難。聰明人可以看到一百個懷疑的理由,而信任往往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考慮 之上。黃蓉與楊過在桃花島有過一次真情流露的交流,是黃蓉不知為了什麼緣故,對楊過坦 白誠懇他說,她知道他有許多事瞞著她,不過她很了解,因為自己小時也是一般怪僻。楊過 大是感動,在她懷里哭了起來。這就是以愛報信任的自然反應。可惜,信任沒支持多久,楊 過一見傻姑,逼問出楊康死因,馬上認定黃蓉是殺父仇人,而對他種種好處,都是別有用 心。傻姑斷續不全的話又怎信得過?楊過是個聰明人,縱然偏激,也必能問得明白,但是由 於一早便對聰明的黃蓉不信任,所以一想到她存心作假,便堅信已找到答案。
聰明人太聰明時,就會草木皆兵,沒有人可信任,因此,也沒有人可以愛,但偏是黃蓉 楊過都是極需要愛的人,因此碰上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率直的人、笨人,因其笨而可信 任,便如獲救星,一心相愛,到死相隨。郭靖是笨人,小龍女是笨人,楊過愛小龍女而黃蓉 愛郭靖,黃蓉與楊過始終不能相親相愛,就是性格的關系。
數年前看過倪匡先生批評黃蓉,他說,少女時代的黃蓉那麼可愛,一到中年就非常不可 愛了。我很不同意,納悶了幾年,老是想翻案,一直想到現在,忽然明白,原來中年黃蓉果 然不可愛。
一燈大師贊美中年黃蓉大智大勇,怎樣叫做「智」,似乎不必解釋了,但是「勇」是有 多種的。不知畏懼的「當頭勇」,被蕭伯納在《兵器與軍人》之中挖苦得不成樣子,比較值 得敬佩的是感到恐懼仍不退縮的勇。郭靖聽見都史拉豹子去找拖雷,要去叫拖雷逃,韓小瑩 問他怕不怕連他也吃掉,他說:「我怕。」韓小瑩問:「那你去不去?」郭靖答:「我 去。」就是這種勇。這種勇氣,是感情鼓勵之下的勇氣。第三種勇,是經過理性分析策劃而 後採取行動的勇。
黃蓉為了取得僅存的情花解毒丹去救楊過性命,說服裘千尺打她三枚棗核釘,若然她不 閃不避不格接了,裘千尺便把丹葯給她。這棗核釘十分厲害,黃蓉雖是策定計謀,但仍須冒 性命之險進行。一燈大師贊她大智大勇,就是指這種勇。
另一次是她潛下絕情谷底的寒潭去尋楊過。雖說黃蓉水性最好,但其時她已年近五十, 而潭底有什麼凶險,誰也不知,她再三盡力潛至可潛到的最深處,以致上來時頭發也結了薄 冰,不可謂不勇敢。
這種沉著的勇,並不遜於第一,二種勇,剛相反,把危險看得清清楚楚而全力以赴,需 要的勇氣更大。然而,需要最大勇氣的勇,也是最沒有人感激欣賞的勇。黃蓉兩番捨命救楊 過,他何嘗感動?又有多少讀者感動?倒是傻里傻氣的亂打一通,無端一齊送命,大家都感 到敬仰無比。快意無比。
說破了。原因也很簡單,人心底最害怕的是自己太過渺小無力,居然有人不顧後果拚命 為自己做一件事,那就證明自己重要,有左右別人行動的力量。令人放棄理智的力量,常常 使自己有這種勝利感的人自然十分可愛,黃蓉連面對生死都由理性控制,當然極「不可愛」 了。
㈧ 描寫武當山景的文章
從山腳下抬眼遠眺,那一段紅褐色的裸露山峰就是古武當山的主峰,由於距離比在山門時近些了,主峰更真切了些,在四周群山、植被的襯托下,沒有了採石場的感覺,有了懸崖峭壁險峻、嶙峋的真切,感受到了它的挺拔、峻峭,有了風景的靈性。
它拔地參天,氣勢磅礴,最高處是五個形狀各異的山峰,在靠北面的兩座山峰間有一座長長的吊橋相連,頓時使山峰有了風景的亮點,激起了我們的攀登興趣。書上說古武當山主峰是五個高大的仙人在聚會。
這時,武當山主峰似乎對我們有了吸引力,那是怎樣的一個吊橋?山頂又有些什麼呢?我們上山的腳步更快些了!
不知不覺看到在山路右邊樹立著一塊板狀石頭,上刻:磨石針。並有一箭頭指向左邊。順著箭頭方向看去,在這條乾涸的河溝對面橫卧著一塊巨石,上寫「劃劍石」。在溝底河床中央還有另一塊巨石,上寫:磨針石。
當時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就匆匆而過,但後來從《太》書中得知,磨針石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故事,沒想到我們邯鄲還是這個著名故事的發源地,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我們所知道的詩仙李白,而是道教傳說中的道教鼻祖――真武大帝。
不管故事的主人是誰,但它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
只有功夫深,功到自然成!
那塊「劃劍石」在道教的歷史中也非同尋常,相傳為真武大帝上山前為堅定修煉意志,劃地成河,與其母親痛心疾首分別處。路邊的這條干河溝就是當年真武大帝拔出隨身攜帶的寶劍,在他與依依不捨的母親之間劃開的河,將其母親隔開在了河的對岸,辭別慈母上山修煉,終於功成飛天。
看來道教故事同樣感人,同樣教育人。
不覺又到一座石板小房前,旁邊立一塊板狀巨石路標,箭頭左邊指向:通天壁,右邊指向:盤龍道。
登頂心切,無疑選擇「通天壁」離峰頂最近,直通山頂。
抬眼望去,紅褐色的石砌登山台階直通半山腰,台階正好修建主峰前面一座低矮的小山山樑的脊背上,隨山樑上下跌宕起伏。遊人走在上面猶如在一條長長巨龍背上攀登,真是大自然的天造地設,更是古武當山人的慧眼獨具,把攀登山峰的道路選在了這里,這也是古武當山旅遊和攀登的靈性所在。
我們心想,頂峰就在上面,登完石梯,就該是山頂了吧!我們憧憬著峰頂,攀登的腳步油然加快。
石梯坡陡路窄,明顯比剛才的山路難走多了。但在石梯上攀登的感覺多少有點兒像爬長城,石梯雖不及長城巍峨、雄偉、寬闊,但它那連綿起伏、波瀾壯闊的氣勢也不比長城遜色多少。
不一會兒,我們的腳步就變得越來越沉重了,在炎炎烈日下漸漸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還好,石梯每上升一段就會有一段水平的歇腳路段。每當這時我們就大口喝水,大口喘氣。
同時,我們也不失時機地回望我們走過的山路,感嘆我們雙腳踏出的奇跡,欣賞通天梯山樑四周的漸漸入畫的風景。手中的DV,此時也正是記錄我們攀登奇跡和古武當山綽約身姿的最佳時機。此時,我們完全融入了山景,進入了旅遊者的角色,在山門時那種喪氣的感覺已完全消失了。
一階階的台階慢慢從我們的腳下離去,一階階的台階連綴成了身後連綿上升的路,一階階的台階把我們緩緩送入古武當山的胸懷。
山路兩旁此時已是滿眼蒼翠,松樹、柏樹、山楊樹、核桃樹,株株入畫;喇叭花、牽牛花、夜來香、野菊花在山風的吹拂下,搖曳飄逸,各色蝴蝶翩翩飛舞其間。近景入像,遠景如畫。
驀然間,再抬頭眺望主峰,懸崖峭壁,突兀而出,怪石林立,威武雄壯,更凸現出主峰的粗曠和陽剛,如巨人,如天神,一座神山的氣質油然浮出!只有真武大帝才配入主此山!正如武當山的另一種釋義:非真武不敢當之也!
㈨ 設計一條游覽武當山的路線,要求游覽的最有價值。寫成論文!
看我寫的武當山攻略吧,或許會讓你的論文更精彩,直接進入http://huajiaochuan.blog.163.com
㈩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為研究對象,對其特色旅遊資源的構成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利於今後本地旅遊資
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保護。
關鍵詞 武當山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旅遊資源道教
1 引言
旅遊資源是—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旅遊業要想獲得更大發展,往往還取決於當地旅遊資源的特色。特色旅遊資源是產生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遊業獲得發展的重要保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武當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豐富,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迄今為止,海內外學者已從多角度對武當山進行過研究:如王光德、楊立志(1993)對武當道教淵源及發展的研究;劉守華(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對武當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強(1993,2001)對武當道教音樂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學者對武當建築、歷史等方面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從特色旅遊資源角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冀群風(2001)、廖兆光(2002)在對武當山旅遊發展研究,李程(2002)對武當山人文旅遊資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遊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凡壟斷性、典型性、特異性、區域性等特徵突出,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各種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據上述特性,嘗試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進行分析和歸納。
2 獨樹一幟的道教文化——武當山最重要的特色旅遊資源
2.1武當山道教——中國道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1918),它在中國文明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武當山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時達到鼎盛:先後被皇帝封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於五嶽,被尊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雄鎮打岳而祀超百代」。武當山成為專為朝廷祈福禳災的「皇室家廟」、「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領域中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和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影響深遠,在中國道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2武當山道教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奇跡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道教古建築群,是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特色突出;
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當,北修故宮」大興土木,先後動用了30萬工匠,歷時12年來修建武當宮觀,建成9宮,9觀,36庵堂、73岩廟的大規模的道教建築群,成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統治的
重要場所。經過後來的不斷擴展,武當山共達到2萬多間廟宇,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宏偉場面。
選址獨特,布局巧妙。武當山建築選址融合「陰陽典術」的道家思想、中國古代「風水術」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話,並嚴格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意圖營建。布局方面,武當山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處處結
合自然環境,巧妙利用峰巒岩澗和奇峭幽壑,建設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體的原始風貌。
武當建築群的中心位於天柱峰頂的金殿,處於全山各懸崖絕壁的八大宮為主體,眾多的庵堂神祠自成體系分布在主體建築的周圍,龐大建築群與群山和諧地融為一體,完美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總體規劃嚴密,建築技藝高超,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武當建築群採取了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總體規劃十分嚴密,在建築技藝和建築美學上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體現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這里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被喻為「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明珠」,其焊接和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轉身殿」等也都
體現出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武當道教建築被喻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環宇所無」(見明代張開東《大岳賦並序》)。1982年國務院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
2.3名揚四海、自成一派的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當山著名的道士張三豐創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武當武術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它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是以柔克剛,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內家功」。武當武術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提倡心性修養、武德修養,注重內涵與修身養性。武當功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如今武當拳、太極拳、太極劍已是聞名天下,深受民眾的喜愛。
2.4仙樂神韻——武當道教音樂
武當道教音樂又稱武當道樂,是中國道教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樂是道士們念經和進行法事活動時表演的,由於歷史及所處地域等原因,武當道樂內涵極為豐富:雖屬地方道樂,但卻有著宮廷音樂的庄嚴典雅;一方面難襲了遠古巫觀樂舞傳統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樂,另一方面又吸納了大量地方民間音樂元素;除本地外,周邊地域的音樂也對其產生著影響,如「秦音楚聲」、「秦腔豫調」、「楚韻漢凋」;
既有長期歷史傳承又在發展中不斷創新的道樂,最終形成南北交融,以道為主,同時兼有佛樂和儒樂旋律的道教音樂,被稱為武當仙樂神韻,武當韻,悅耳動聽,它是武當山宗教文化遺產中極富特色的一部分。
3優美的自然風光——武當山不容忽視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雖以「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但與其人文資源相比,武當山的自然景觀也毫不遜色。自古以來武當山優美的自然風光就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道教修練者、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和隱士們。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盛贊武當山「山巒清秀、風景幽奇」,認為「玄岳出五嶽上」,這里還有著「頂鎮乾坤舉世無雙勝境,峰凌霄漢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為「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海撥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沖霄,周圍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澗環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龜,座落在群山之顛,其餘諸峰均俯身頷首朝向主峰的「萬山來朝」奇觀。聯合國赴武當山專家考察組官員們也盛贊武當山美麗的自然風貌,武當山自然景觀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稱,均各具特色,風光優美。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武當山珍貴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地區歷史悠久,蘊藏著豐富的史前文物。從目前巳出土恐龍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動物化石、古猿顱骨化石、猿人牙齒化石看,這里曾是人類祖先的棲息地之一,中國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武當山地區曾是楚國早年國都所在地,秦漢以來歷朝歷代均有建制及發展,悠久的歷史為本地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存,道教文物最為豐富,有我國道教文物寶庫之譽。
5豐富的葯用植物資源——武當山極具開發價值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中葯材,是我國現存野生葯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初步確定武當山現有野生葯材617種。早在魏晉南北朝即有隱士在此采葯修煉,唐宋以後更是絡繹不絕。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長期在武當采葯,據統計《本草綱目》中有400餘種葯材取自武當山。俗話說「十道九醫」,道教素有重視醫葯學研究的傳統,結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養生文化,與現代旅遊開發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葯用植物資源無疑是武當山極具開發價值的特色旅遊資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當山極具開發潛力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本地留下了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其中以道教氣息濃郁的民俗文化為特徵:如武當信仰民俗、大法會、羅天大醮、進香、齋膳禁忌等習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與道教信仰密切相關的游藝節日民俗。這里還留存著許多歷代高道、帝王將相、社會名人等與武當山的傳說故事,如著名的「鐵杵磨針」、「太子讀書」等,以及大量描繪武當山的詩詞、歌、賦、游記、小說等文學資源。此外,由於歷史的原因,如歷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當等事件,均直接導致部分宮廷民俗文化與來自全國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於武當,與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處於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交匯處,歷史文化淵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當民俗文化還表現出來源廣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顯著特點。
7 結論
特色是旅遊業的生命,特色旅遊資源是旅遊業得以發展的基礎,是旅遊開發的重要依據。世界文化遺產地武當山的特色旅遊資源內涵豐富,特異性突出,除卻傳統的道教文化資源外,本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特色也十分鮮明,極具開發價值。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的認識,對今後本地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和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充分認識武當山旅遊資源的特色及內涵,才能更好地在進—步的旅遊開發中挖掘特色,發揮特色,使其更好地為旅遊業服務,也才能在旅遊資源保護中做到針對性強、有實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