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洛可可論文

洛可可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9 14:53:10

❶ 洛可可時期女士內衣的發展 我要做論文

有本小說可參考《凡爾賽的穿越玫瑰》

❷ 洛可可屬於中外設計史嗎,中外設計史論文可以寫洛可可嗎

這個我也不太確定,但是比較明確的是洛可可藝術形成過程中受到東亞藝術的影響。但是算不算中外目前來說我也沒有很去關注

❸ 求一篇關於洛可可建築風格的論文。

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纖巧、精美又浮華、繁瑣,別稱為「路易十五式」,一度風靡歐洲。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多用自然題材作曲線,如卷渦、波狀和渾圓體;色彩嬌艷、光澤閃爍,象牙白和金黃是其流行色;經常使用玻璃鏡、水晶燈強化效果。洛可可風格裝飾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1722,讓·奧貝爾設計)、巴黎蘇比斯飯店的沙龍(1732,熱爾曼·博夫朗設計)和德國波茨坦無愁宮。而這種建築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被路易十五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❹ 誰能發藝術設計史的論文給我,謝謝!!!要求2000字,沒有那麼多也行,最好寫巴洛克 洛可可的,謝謝!!

原始彩陶裝飾紋樣的現代感

黃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明的發源地,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發明了陶瓷,並在陶瓷的表面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裝飾,繼而產生了彩陶。彩陶是黃河流域史前藝術的代表,最能反映我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藝術輝煌成就。從現代審美的角度去審視原始彩陶,也不得不佩服它造型的優美,裝飾紋樣的考究,充滿著現代氣息。

原始彩陶由於時期先後、地域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各有個的藝術特色,,但卻在裝飾方面有著相通相似之處。彩陶有很多不同的類型,以黃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彩陶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顆明珠,令彩陶燦爛生輝的不僅有它的造型,更是因為它的裝飾紋樣。。彩陶的裝飾紋樣大致可以分為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和幾何紋,其中幾何紋是在動物紋和植物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下面我按彩陶類型談一談現代藝術的特點和形式美法則在原始彩陶裝飾中的體現。

首先是仰韶文化彩陶,距今有7000到5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等地,由於時間、地域的不同,在裝飾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包括半坡型和廟底溝型兩種。半坡彩陶的裝飾紋樣主要有人面紋、魚紋和蛙紋,「人面魚紋盆是半坡彩陶的代表,它的圖案形式有寫實和抽象兩種。寫實的有魚紋、蛙紋等,它從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勞動生產活動,說明捕魚是人們的主要勞動,在勞動生產中原始人發現了美,並出現了一些簡單的符號裝飾並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去;另一方面,其中也體現出了人們的某鍾思想,有一定的寓意,「彩陶裝飾作為有意味的形式,在形象之中寓意和象徵著非常豐富的不直接加以言說的內容」①,魚和蛙都是生殖能力比較強的動物,都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把這些紋樣較多的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希望自己子孫繁衍不息,家族興旺,魚紋和蛙紋的裝飾不僅美化了陶器,也包含了人們的美好期望,寓意於紋著與現代藝術中的雙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表面意和寓意。這一時期寫實紋樣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概括。除了寫實外,半坡彩陶還有不少抽象的幾何紋,給人一很強的視覺沖擊。說明人們已經不滿足與對客觀物象的摹寫,開始從更高一點的角度思考問題。運用直線條,規則或不規則的幾何形概括對象,比如魚紋,用簡單的三角形就刻畫出了魚的頭部與軀體,然後對魚身進行分割,塗以黑白相間的色塊,而不是細致的描畫魚身上的魚鱗,圖形接近幾何化,雖然是經過了高度的概括誇張和抽象,卻抓住了對象的特徵,並且生動,富有感染力,裝飾性也更強。就現代圖案構成來看,「幾何形的紋理能夠以靈活的變形變化完全適合於各種器物和裝飾面的起伏轉折,紋樣變化自由,視覺效果好」②,由此可見,原始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了經過抽象的幾何紋比寫實的紋樣有更好的適應性,幾何形是對實物的抽象,用來裝飾陶器表面,給人的印象深刻,視覺沖擊力強。這時候原始人已經開始用自己已有的思想對自然界的物象進行抽象達到裝飾的目的,現代藝術的幾何化特點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廟底溝型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另一個分支。受半坡彩陶裝飾的影響較深,但在原先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對線的運用,已經出現了曲線,主要是黑色彩陶和塗有白衣的彩陶,裝飾紋樣上除了繼承半坡彩陶中鳥紋、蛙紋等動物形象外,還有帶條紋、圈點紋、勾葉紋、曲線紋等,在紋樣的組織上也比較超前,出現了連續紋樣,甚至用到了現代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如定點連線、弧線分割的使用,產生明快的節奏感和韻律,並且重視紋樣對稱與均衡,在裝飾紋樣的排列上也多用到了重復排列。節奏與韻律、條理與反復等都是現代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早在幾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原始人已開始發現並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去,難怪著名的圖案學家雷圭元先生在分析廟底溝彩陶時高度評價了起運用裝飾美的法則只精道:「廟底溝彩陶圖案的設計者,也善於把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平衡、對稱、變化、統一、齊整、重復、運動、韻律等現象用點線面組織成抽象而優美的種種母題,並用反復出現的藝術手法給人帶來愉快,就像原始的音樂舞蹈,激盪在人們心中。」③這使我們不得不佩服原始社會人們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想到如此先進的裝飾手法,使之作品充滿現代氣息,與現代裝飾藝術中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真是一個奇跡,即使在現在,這種作品也是一件精品。

馬家窯文化彩陶是原始彩陶的另一個重要分支,馬家窯彩陶主要是裝飾紋樣中點線面的運用,造型更加完善,並且裝飾面積大,甚至布滿整個陶身。馬家窯文化彩陶又分為馬家窯型、半山型和馬廠型。馬家窯型彩陶的代表作是「旋紋雙耳尖底瓶」,像它一樣,馬家窯型彩陶較多的使用同心圓和大片網格紋幾何抽象紋樣以及螺旋紋,常常以一點為中心,在其周圍按一定的規則排列線條,線條也多為曲線,分為不同的若干組,在線的排列上也注意疏密變化,並留出相應的空白區域,一點帶動線,線面結合,在裝飾面積上,紋樣鋪滿整個陶身,在裝飾時也注意紋理與結構的結合。旋渦紋是主要的紋樣,富於動感與韻律,充滿活力,給人以旋轉飛動的感覺;半山型彩陶的裝飾與陶器結構緊密相結合,不同的部位裝飾不同,如腹部的裝飾主要為旋紋發展而來的渦紋,頸部的裝飾為弦紋和鋸齒紋,其中鋸齒紋在原始陶器裝飾中首次出現。在裝飾色彩上出現了紅黑二色,通常紅色線紋和黑色鋸齒紋相間使用,裝飾更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半山彩陶的裝飾大多很密,構圖復雜,但很注意層次,有了地紋和主紋之分,地紋大多為魚網紋,然後在上面添加比較醒目的主紋或特別繁密的主題性紋樣。半山彩陶注意多種紋樣的組合與重復排列,還考慮了紋樣的主次安排。最後一個是馬廠型,把渦紋發展為旋渦紋,還有了自己獨特的紋樣如:米字紋、圓圈紋、波折紋、連珠紋等,盡管有這么多的紋樣,馬廠型的裝飾卻日益簡單,粗率,隨意性就業增強了。總而言之,馬家窯彩陶重視彩繪裝飾,且面積較大,裝飾給人以很強的動感與韻律,活力十足。

我認為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在點、線、面的組織運用上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定點,然後圍繞這點進行大面積線的排放,或平行、或交叉,注意線的虛實與疏密變化,線也有弧線、螺旋線等變化;還適當的留出空白,「裝飾有度」

在黑白的比例安排上比較均衡。現代的平面構成設計中,點線面的搭配是圖案的構成形式,其次還有黑白灰的層次,點是基礎,由點可以構成線面,線有粗細虛實的變化,面決定著整體的調式點線面結合形成了豐富的畫面層次和不同質地的肌理。馬家窯彩陶裝飾的點線面運用中也滲透出現代藝術中平面構成的思想。

綜觀原始彩陶裝飾,不能不為祖先的智慧而贊嘆,其中滲透著人類早期朦朧的裝飾意識,並且與目前的現代藝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原始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創造出的一些裝飾紋樣至今仍在沿用。根據幾種主要的彩陶類型,可以概括出原始彩陶裝飾的特點:抽象化,幾何化和表號化。而現代藝術也有幾何化、雙關、抽象等特點;在圖案的組織形式上多為點線面相結合。「幾何化」是二者的共通之處,在原始彩陶中就體現出來,自古至今,集合形圖案或幾何形紋飾都被大量的應用,幾何形是對自然界進行寫實後再抽象形成的,抽象是目的,幾何化是形式。在現代藝術中,為了提高視覺沖擊力,大部分的設計都要求簡練概括,只有這樣才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經過抽象的幾何化圖形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抽象的藝術形態更能反映藝術的本質,也更能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本質」④在現代藝術領域曾經掀起的抽象主義運動,認為抽象的形態不僅簡潔明快富有沖擊力,而且還有深刻的意蘊,給人以廣闊的聯想空間,這些現代藝術的理論在幾千年前的原始彩陶裝飾紋樣中找到解釋。比如,半坡彩陶中經過抽象、變形的魚紋、蛙紋等紋樣簡潔明快的概括出了實物的基本特徵,其次還含有人的生殖崇拜的意思。

在從現代裝飾美的法則來看,現代藝術中裝飾美的法則在當時的彩陶裝飾中得到體現。如多樣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等。「裝飾藝術的統一性首先表現在裝飾形式與器物造型的統一,與被裝飾物結構的統一,外觀與內在的統一,使裝飾品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裝飾形式的統一上,最主要的是幾何形狀的統一」⑤幾何形是最簡單的形,對被裝飾物的適應性也很強,根據陶器的形狀,廟底溝彩陶裝飾上已經出現了二方連續這一現代圖案形式,在半山彩陶中出現了四方連續的菱形方格紋。馬家窯彩陶裝飾中彎曲的線條與點相結合,充滿著節奏感和韻律。現代藝術中的形式美法則都可以在這一時期的彩陶裝飾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除此之外,原始彩陶裝飾中很多紋樣與現代裝飾設計的表現方法是相對應的,尤其馬家窯文化彩陶,點線面的表現技法都已運用,點是現代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方法,線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這些都已在原始彩陶裝飾中出現過。

原始彩陶是中國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流露出原始人對於美的追求,創造了一系列的藝術成就,並且在裝飾紋樣上頗具現代感與現代氣息,其裝飾原則與幾千年後今天的現代藝術有很多的相似、相通之處,原始彩陶裝飾的現代感十足。

❺ 洛可可關於建築風格寫一篇1000字論文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這種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它以歐洲封建貴族文化的衰敗為背景,表現了沒落貴族階層頹喪、浮華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緒。他們受不了古典主義的嚴肅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囂放肆,追求華美和閑適。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1699年建築師、裝飾藝術家馬爾列在金氏府邸的裝飾設計中大量採用這種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以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音樂和文學領域。 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❻ 關於淺談洛可可風格的論文,兩篇!每篇3000字左右

自行車在現場支持

❼ 救急!試談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藝術繪畫風格(急急急!!)

洛可可藝術時期的歐洲美術 </b>對藝術史缺乏了解的人通常會有這樣的誤解,以為洛可可藝術只是一種繪畫的風格。事實上,它的涵義遠非如此。它不僅包含繪畫,還涉及到音樂、文學和建築等多個藝術領域。它的影響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甚至使服裝潮流、室內裝飾風格等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洛可可藝術風格最早產生於18世紀的法國,是18世紀初葉至中後葉近一個世紀里人們崇尚的一種藝術樣式。這一時期正值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即1714 ~1775年間,因此也被稱為「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藝術以纖細、輕巧、華麗和煩瑣的裝飾性特徵取代了巴洛克藝術的豪華、浮誇、宏大與氣勢。那一時期C形、S形和螺旋形曲線以及清淡柔和的色彩充滿了人們的視野,這種風格不僅在法國盛行,它簡直像一股颶風,橫掃了18世紀的歐洲各國。洛可可藝術風格與以往藝術風格有所不同的是,它並非純歐洲的,當中雜糅了東方藝術的一些元素,中國清代的工藝美術風格就被有機地融入其中。從16世紀末葉便開始流行的中國熱,在洛可可藝術勃興的時期達到了高潮。洛可可藝術並非像一些躲在書齋里研究歷史的先生們說的那樣,是一種輕浮、奢華的藝術,這樣的結論未免有失公允。作為一種宮廷藝術,奢糜是難免的。洛可可的確不同於那些植根於民間的藝術顯得那麼質朴和親切,是多數人消受不起的,但它散發的魅力卻不能不讓人贊嘆。洛可可藝術盡顯華美、細膩、瑰麗的氣派。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理解,不妨把它看成是人類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高度文明的階段才能產生的一種藝術。它書寫著人類一個繁榮時期的風流。這種繁榮在18世紀的畫家筆下得到了證實。在此之前,畫家筆下的人物無論地位尊卑,大多相貌醜陋、目光無神,而在洛可可時期畫家們的作品中,他們則變得面目清秀,神采奕奕。從服裝款式到室內裝飾再到傢具的樣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更注重生活的藝術性與品位的提高了。洛可可藝術的產生是對法國古典主義原則的一種反叛,並非對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一個反叛。洛可可藝術的產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自身需求的了解,這使人們的藝術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那時的藝術家們普遍認為,藝術應當服務於生活。生活的藝術是要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氛圍,而無需去追求那種宏大與壯麗的氣勢,大而無當於生活毫無意義。因此在建築方面便呈現出一種小巧和精緻的特點。庭院式建築很快成為一種新的建築時尚。人們都熱衷於修建小花園,園內假山與植物相映成趣,曲徑與迴廊相得益彰。建築師們一反過去的做法,認為建築不應該只圖外觀的宏偉與壯觀,而應該在讓居住其中的人感到舒適。在建築的表面上大做文章無疑是一種舍本求末的愚蠢做法。在繪畫方面,洛可可風格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和全裸、半裸的女性人體以及精美華麗的裝飾為描繪對象。一方面它不免流於浮華與做作,另一方面卻以一種輕快優雅的風格使繪畫擺脫了宗教題材的束縛,給人以親切愉悅的感覺。洛可可藝術的風行與幾位重要人物密切相關。首先應該提到的是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蓬巴杜夫人。這位原名為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的女人,出生在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的家庭,後來成為了路易十五的情人,還被封為侯爵夫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和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的身份引領著藝術的潮流,致使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這位過著鍾鳴鼎食的日子而又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對洛可可藝術風格情有獨鍾。正是由於她的推波助瀾,洛可可藝術風格方才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大行其道。另外,還有兩位藝術家也值得一提,這就是皮加爾和法爾科奈。他們代表著洛可可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他們都得到過蓬帕杜夫人的賞識和幫助。讓.巴蒂斯特?皮加爾是是皇家繪畫雕刻學院的優秀學生,在留學羅馬期間曾創作了一幅小稿《系鞋帶的墨丘利》,為他贏得了巴黎皇家繪畫雕刻學院院士的榮譽。後來,他又完成了《要墨丘利傳信的維納斯》。這兩件作品均受到了國王路易十五的喜愛,並作為禮物贈送給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皮加爾的成就更受到了蓬巴杜夫人的贊賞,他被蓬帕杜夫人留在身邊,並為她工作了十個年頭。在此期間,皮加爾以蓬巴杜夫人為原型,創作了《妝扮友誼之神蓬巴杜夫人像》和《愛神擁抱友誼之神》。這兩件作品都堪稱上乘之作。作品中這位文化保護人被塑造得十分完美,既有雍容華貴的氣質,又有親切迷人的形象。與同時代的許多雕刻家不同的是,皮加爾不僅鍾情於洛可可風格,同時他也不放棄對其他藝術風格的探索。他晚年完成的最後一件作品《拔刺少女》,就有著明顯的古希臘遺風。皮加爾是那個時代少有的風格多樣化的雕刻家。另一位傑出的雕刻家是與皮加爾齊名的艾蒂安.莫里斯.法爾科奈,他的經歷也與皮加爾十分相似。他們年輕時同師一門,都是讓.巴蒂斯特.勒穆瓦納的得意門生。他也曾受命於蓬巴杜夫人,為她工作了許多個年頭。他後來全面主持了賽夫里陶瓷工廠的工作,還接受了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委託,創作了著名的《彼得大帝騎馬像》。法爾科奈是一位善於表現女性的雕刻家。他的刻刀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塊塊冰冷醜陋的石頭,在他的刻刀下都變成了一個個苗條婀娜、風流嫵媚、嬌小可人的女子,彷彿呼之欲出。其造型之生動,情態之豐富,手法之細膩,令人驚嘆。法爾科奈刻刀下流淌的靈秀之氣,更讓人望塵莫及。法蘭西雕刻的優雅柔美風格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弗朗索瓦?布歇也是洛可可繪畫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個有趣而又隨和的人。他慷慨大度,樂善好施,交遊很廣,因而人緣極佳,到處都有他的朋友。他不像許多藝術家那樣深居簡出,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他注重享樂,經常出入於各種社交場合,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但這種花天酒地的日子並沒有泯滅一位站在時代前沿的藝術家的責任心,他依然是一位勤奮的畫家。今天我們還能很容易地看到他留在天花板、屏風、車把手、房門以及首飾盒和瓷器上的許多作品。這些作品多以牧歌和田園式的愛情神話故事為題材。布歇熟練的筆法和華美的色調,使其作品呈現出富麗、高貴的氣韻,有一種讓人興奮的裝飾效果。如果你對洛可可繪畫風格尚不甚了解,你只需要去看看布歇的作品就會心中有數了。布歇最為有名的代表作是《維納斯之勝利》、《早餐》、《蓬巴杜夫人像》等。他不凡的成就和和藹謙遜的為人還使他獲得了「皇家首席畫家」的稱號。在藝術上倡導嚴肅風氣的國王路易十五去世之後,法國人浪漫放縱的天性又彷彿嫩苗破土,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於是,出現了一批善於表現男男女女狂歌達旦時輕松、歡樂、極富生氣場景的畫家。華托、朗克雷、布歇以及弗拉戈納爾等便是這批畫家的代表。他們筆下所展現的風俗畫卷似乎告訴人們,浮華的巴羅克時期已經遠去,纖巧、華美而又精緻的洛可可之風正吹拂著古老的法蘭西大地。這一時期,在繪畫方面還有一種新的畫法重顯生機,那就是粉彩畫。粉彩畫其實算不得什麼新的發明,一個世紀之前就有人用這種粉彩顏料作畫了,只是那時還不叫粉彩,而被稱為蠟筆。由於它不像油畫顏料那樣具有耐久性,容易褪色,因而需要用一種膠質物將其附著在畫紙上。可能當初人們把兌入顏料中的膠當成了蠟,因而蠟筆這一名稱被叫開了。奇怪的是,這種顏料出現之後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100多年之後,當人們突然發現這種顏料能夠畫出非同尋常的效果時興奮不已。那種鮮艷明麗的感覺即使油畫也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正好切合了當時的藝術時尚和大眾的審美趣味。於是,多年之後,它在洛可可時期藝術家們的手裡發揚光大了。粉彩畫方面最有成就的一位畫家是出生在瑞士的讓?埃吉安?利奧培爾。瑞士雖然是個多山的國家,但在藝術上卻沒有出現過什麼高峰。利奧培爾是這個國家,也是整個歐洲最為優秀的粉彩畫家。他有一幅著名的粉彩畫,名叫《巧克力女郎》,這是第一幅用於廣告的真正的藝術品。這幅畫現在依然完好地保存在阿姆斯特丹藝術博物館。洛可可藝術之風吹向英國,一批傑出的英國畫家相繼出現,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肖像畫的代表人物雷諾茲、庚斯博羅、羅姆尼、勞倫斯。風俗畫的代表畫家則是賀加斯。賀加斯的出現使英國繪畫藝術掀開了新的一頁。當時賀加斯被稱為「畫家中的塞萬提斯」。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怪傑,熱衷於道德教化工作,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用自己的畫筆來鞭笞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不僅是賀加斯,那個時代的英國畫家們都各有所長,特點鮮明。威爾遜和約翰.克羅姆都終身致力於水彩畫的推廣,同時創立了具有影響力的諾威奇畫派,並留下了許多傳之久遠的作品。另外,在當時十分流行的風景畫方面也涌現出了一批頗有成就的畫家。他們當中最有名的是康斯太勃、科特曼和透納。他們的風景畫很有新意,耐人尋味。透納是一位較為長壽的畫家,到19世紀中葉時76歲的透納方才離開人世。他還有幸看到了火車。在他留給我們的那幅以火車為題材的作品中,他用傳神的筆法將那個呼嘯狂奔的巨獸描繪得生動逼真。這些畫家都有著超凡的畫技和卓越的想像力,他們用畫筆勾畫出的那個時代的風貌比任何歷史課本告訴我們的都要生動和形象得多。在這些畫家的努力下,英國繪畫呈現出了全新的面貌,尤其是在風俗畫、肖像畫和風景畫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此後風景畫成為了獨立的畫種,並在美術史上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後來,康斯太勃和透納成為了英國風景畫的一代宗師。雖然洛可可風格有它超越時代的生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將整個時代都裝扮得富麗堂皇的藝術也有它致命的缺陷。這種具有強烈貴族色彩的宮廷藝術,自然源於上流社會的需求。在18世紀貧富懸殊極大的歐洲,那些高談闊論的女士們、先生們總是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成天坐在寬敞舒適的客廳里大談自由、平等、博愛,卻連給那些將他們的客廳裝飾得富麗堂皇的人一個正眼都捨不得。而那些終身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的人地位卑賤,從生到死都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們製作了無數的藝術品,卻永遠無緣享受它們。而那些上流社會的先生、小姐們驅使這些可憐人為滿足自己的貪欲與虛榮而終身勞作。這時的藝術成為他們相互攀比的手段。洛可可風格就在這樣的攀比中走向了奢靡,也很快無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更隨著蓬巴杜夫人的亡故而壽終正寢。風靡一時的洛可可風格隨即被路易十五的另一位情人杜巴利夫人所倡導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取而代之。

❽ 求洛可可(Rococo)一詞在《牛津英語詞典》里的頁數,最好是論文引用格式

more than a pleasant passing fancy for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