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扶不扶議論文
⑴ 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800字!!急!!
父母都已過了花甲之年,我經常告誡二老雙親:當你們摔倒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別人扶起來,一定要自己站起來。如果你們自己站不起來,就給家人打電話,或者是給120打電話。為何?因為我的父母患有高血壓,一旦讓人扶起來就很有可能釀成大禍,悔之晚矣。
前晚,南京台園小區內,一名七旬老太在回家途中,不慎滾下台階受傷,癱坐在地上動彈不得,附近居民看見了無一人伸出援手。40分鍾後,直到120急救醫生趕到,老太才從地上被扶起,並送往附近醫院救治.
按照常理來說,一位七旬老太摔倒在地,附近居民應該把她扶起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大家想過沒有?老太太年事已高,假如有人去扶起她萬一發生意外,這個責任由誰來負呢?這也是警察來到都不敢扶起她的原因。
在我看來,那些居民的做法真是理發洗腳面——從上錯到下,他們不應該首先選擇報警,而是,應該先和她的家人聯系,她的親人來了,大家再幫忙送醫院就不用擔心被訛詐啦。假如她沒有親人,就應該首先給120打電話,醫護人員扶起她還需要擔責嗎?
或曰:「老太太摔倒沒有人扶是『彭宇情結』在作祟,從中可以看出人情的冷漠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點簡直就是發高燒不出汗——胡說,如果一個小孩子摔倒,有人把他扶起來,舉手之勞,何樂不為?可是,一個老人摔倒,有人貿然把他扶起來,就很可能好心辦壞事,害了老人。
老人摔倒為什麼不能輕易去扶呢?道理很簡單,老人大都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摔倒以後,他們如果是自己爬起來,根本就不會落下後遺症。一旦被別人用強大的外力硬生生地拽起來,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輕則落下嚴重的疾病,重則就會喪命。茲事體大,豈能不防?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是傳統的美德,應該贊揚。但是,在幫助摔倒的老人這件事情上,必須謹慎行事。比如,有老人被車撞傷了,躺在當街上,如果沒有人扶他,他就會生還。可是,有人隨便把老人扶起來,結果,他一命嗚呼啦。你說,這是幫助老人還是「謀殺」老人呢?
由是觀之,遇到老人摔倒這種事情,還是要請醫護人員來處理。那些不懂洋炮的人千萬不要亂掰機子,這才是對老人負責任的做法。
⑵ 以「老人倒地扶不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
老人倒地,扶還是不扶?在傳統道德氛圍里,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然而,在今天卻成為一個道德選擇難題。從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紅彬案」、「許雲鶴案」,這一難題由於執法因素的介入,變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衛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專業技術指導也無助於破解社會道德難題。 由此,我們更聯想到:信任,本是一個和諧社會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嗎?當你打開水龍頭,要相信里頭流出來的水沒有毒;過馬路,要相信所有汽車都會在亮紅燈的時候停下來;坐高鐵、地鐵,要相信它不會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覺,也要相信這屋不是「樓脆脆」;遇事報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盜賊的同夥……如果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們還能吃什麼? 講小道理,如德國社會學家盧曼所說:「當一個人對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時,早上甚至會沒辦法從床上爬起來。」講大道理,一個缺乏信任的民族沒有希望,一個缺乏信任的國家沒有未來。大到社會,小到個人,沒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標識。 也許這個話題並不那麼簡單。如果正如學者們尖銳指出的:社會信任遠不是靠一個時期的輿論引導或政治動員就能建立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重建中國的社會信任?《思想者》特邀3位學者就此發表看法,以饗讀者。 畢竟,我們是「老百姓」,不要變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總得使有德的人多起來,總得讓道德的土壤厚起來。古人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才能承載市場經濟。 重建信任:「原湯化原食」 「信任危機」來自「信仰危機」。毋庸諱言,當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存在信仰危機,其形成主要肇始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過度追逐物質利益,人的發展片面化,忽視或無視信仰和人生價值。加上中國傳統信仰的世俗性與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簡單對接,有些人便會遠離崇高,隨順世俗;面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和社會問題,一時間是非難分,榮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雖有好的頂層設計卻難接地氣,在耀眼的金錢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當前信任危機的蔓延,主因是傳統的信任在市場經濟面前遭遇了尷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字當頭,「信」也低頭,熙熙攘攘,信任沒了!
⑶ 寫一篇關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議論文
老人跌倒到底我們該不該扶起來?
這個討論我覺得很有必要.尊老愛幼、救死扶傷歷來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誰家沒有老人,
由於媒體曝光出諸多諸如彭宇案之類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誣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斷」等邏輯推理的理由判決巨額賠款等案例,越來越多的人對攙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憚.
簡單不過的舉手之勞,有可能惹來無盡的麻煩.社會公德,傳統道德,在我們猶豫的目光中漸漸喪失.
當跌倒老人該不該扶作為問題,被全社會、被公眾、被媒體熱烈討論的時候,其實已經證明某種程度上這個社會的公德已經破產了.顯然,似乎作為社會人,誰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無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誣賴彭宇們的老人,理應受到譴責,但見死不救的圍觀者,是否也會受到道德、公義和良心的譴責?
武漢市88歲的李老漢在離家不到百米的菜場口摔倒後,眾多圍觀者無人敢伸出援手,最終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震驚.公眾對老人跌倒出現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個社會都應該檢討,甚至每一個人都應該檢討.以前一直覺得類似老人跌倒該不該扶、應該怎麼扶這些事情不是個問題,但現在還真成了一個大問題.類似南京法官、武漢老人這樣的案例,雖然不能說是普遍的現象,但其折射出來的社會現實卻是很嚴峻的.
我們對跌倒老人該不該扶的討論,這絕非故意誇大問題的嚴重性,而是針對目前整個社會道德、價值觀滑坡出現的現象提出質疑,因為類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跌倒老人身上,還有其它的案例,比如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故事,比如圍觀跳樓自殺時出現一片幸災樂禍的「快跳」的喊聲,比如公車上乘客對小偷熟視無睹的常態等等,不一而足,這都早已成了全社會反思的問題,完全是一個社會問題.
自從南京徐老太事件開始,中國就開始進入國民道德淪喪期,開始瓦解中國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這種人開始肆意妄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獲取巨額的回報,而且沒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從而開始冷漠國人的同情心,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爾後如釣魚執法等一系列事件,徹底麻木人們的憐憫之心,造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導致八旬老人倒地1個多小時而無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數圍觀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誰也承擔不起那巨大的代價.你能說人們冷漠?
蒼蠅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還是蒼蠅的原因?
⑷ 老人摔倒扶不扶 議論文
我覺得在大學里問老人摔倒該不該扶是一個悖論,如果老人摔倒了,毫無疑問肯定是要扶的。這在中國是一個普遍認可的既成事實的道德價值觀,幾千年來我們一直沿襲著這樣一種價值體系,並把團結互助、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觀念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但是面臨社會形態的商業化,類似這樣被我們稱之為優良美德的精神品質越來越被邊緣化,在社會上,確實存在出於好心幫人卻吃虧的現象,因而總會暴露出一些負面輿論,所以可能這類高貴的東西在某些人看來越來越不值錢。但即使是這樣,學校就能因此找借口討論說老人摔倒了就不用扶了?討論的結果又是什麼呢?如果要扶一把那還有討論的必要性嗎? 我們要知道助人為樂這是我們倡導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從小學開始就接受了這種思想品德教育,這是既成事實的道理,作為學校而言教給學生的,傳播給學生的當然是我們國家幾千來優良的思想觀念,教育給孩子的當然是積極向上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書育人固然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難道今天在社會存在這么一種負面現象就不需要傳播學習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之類的優良傳統?按照這樣邏輯是不是還要討論一下我們該不該接受那種思想道德教育?我不容否認,當今的社會內確實存在這么一種現象,但也只是少部分的個案,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個案就不接受那些好的思想,就不去幫助別人,否認我們優良的道德價值觀,老人摔倒扶不扶只不過是被社會化了,但學校不應該被這種社會化而影響自己的教育價值觀,所以這樣的話題只適合在社會中討論,在大學討論就是一個悖論。 如果連「老人摔倒該不該扶」這樣的基本常識性問題還能在大學去大做文章搞討論的話,那麼難道「坐公交車要不要給老人讓座」也要辨論?在公共場所該不該亂扔垃圾也要辨論?在公共場所該不該隨地吐痰也要辨論?同學之間該不該講臟話也要辯論?……按照這樣的思維邏輯,那在大學討論的東西太多了,那麼以前所學的思想品德觀念有多大意義呢?這種對於「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討論本身就是對我們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一種蔑視和顛覆,實質上就是在懷疑我們社會主義道德觀是否出了問題,就算別人扶了老人最後自己賠償損失,雖然於私心理是很不平衡的,但他幫助老人的初衷是好的,並沒有違背我們的道德價值觀,還是能散發出人性的真善美,相反我們還更能認清社會的復雜性,以及更進一步的去了解社會,因此這就是社會的真實性,但不能因此否認這種幫助的意義,更不能認為這種幫助是錯誤的,可能在目前這種很不成熟的社會階段里,這只能說明我們國人的綜合素養相比國外還是有所差距的,不容否認這種現象在當下的社會階段可能還會反應出來,因為國民素質水平還不是很高,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但我相信隨著這種思想教育的深刻認識,人們的思想覺悟會不斷提高,以後可能也就不會存在類似於「老人摔倒該不該扶」這樣的討論了。按照理論上來講,這樣的話題是沒有必要討論的,但在社會當中吃啞巴虧的問題頻繁發生,越發突出,就變成了一種社會病態,以至於讓現在的大學也感冒,並且走火入魔失去了自己基本的事實判別能力和認知能力,一下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可見這種病毒具有非常強的滲透力和傳播力的。 說起「老人摔倒該不該扶」這個話題突然讓我起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可能我們同學在學校經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假如你在一個同學後面排隊打開水,當時就你們兩個人,前面那個同學在打開水的過程中突然內急中途離開,但杯子仍然放在那水管下接水,他也沒有跟你說,也有可能他忘記說了;但是你看到他杯子就快要裝滿了,這時候你是會眼睜睜看到他杯子的水溢出來視而不見還是幫他把杯子移走? 正常人的回答都是把杯子移走,這時候把杯子移走就是沒有理由的,雖然沒有人告訴你需要幫助,但是杯子里的水對你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暗示需要你的幫助,這種暗示不需要聲音,不需要語言,只需要大腦的潛意識行為,因為我們知道水溢出來會浪費更多的水資源,所以把杯子移走是一種習慣性行為,是理所當然的,每個同學遇到這樣情況基本上都會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的。所以,這樣的問題也就沒有必要當作公眾話題來辯論來討論了,那樣在外人看來只是一種笑話,成為別人的一個笑柄。 如今的老人摔倒就好比那個不會說話的杯子,雖然他沒有說出向我們發出求救的信號,但從我們大腦的潛意識就應該明白他需要我們的幫助,這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如果我們眼睜睜看到摔倒的老人不扶,就跟看到一杯快要裝滿水的水杯視而不見是一個道理,所以在大學討論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問題就相當於討論你看到一杯快要裝滿水的水杯該不該移走的問題是一樣的。
⑸ 關於老人摔扶不扶的作文1000字
在金錢和良知的面前,我們選擇良知。——題記
今天中午的《今日說法》講到了老人倒地扶不扶這個問題。在今天的節目中,主人公是一位大客車司機和已經81歲高齡的老奶奶。
片中,8月28日大客車司機殷紅彬叔叔駕駛大客車路過立交橋時,看到一位老奶奶倒在橋上,於是就靠邊停車,好心將老奶奶扶了起來,結果卻被老奶奶說成他是肇事者。萬幸車上裝有攝像頭監控,又找到了車上乘客的證詞,最後才還了司機叔叔的清白。
看到這里,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假如你碰到這樣的老人,你扶不扶?」我很乾脆地回答:「扶!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媽媽又問:「假如老人說是你肇事怎麼辦?」
「那我就先打110和120,然後找來一些人一起扶,也可以互相證明。」
媽媽又問:「假如周圍沒有人,你怎麼辦?」
「那我還是要先救人!」
「為什麼要這么做?你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呀!」
「冒著很大的風險也要扶啊!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是老人摔倒,大家都不扶,那該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啊!再換位思考一下,我也有老的一天,假如我也摔倒了,旁邊有人看著,卻不扶我起來,那該是多麼的寒心啊!再說了,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會冤枉人的,一個人不能代表所有人。」
媽媽聽了我的話,贊許地點了點頭。
節目中講的一些真實的故事,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扶老人不周,導致了老人的死亡,他心裡十分內疚,曾經四次登門,要求賠償老人家人,均被拒絕。老人的家人拒絕的理由是,在金錢和良知的面前,我們選擇良知。
有一位小姑娘和一位阿姨幫忙吧老人扶了起來,並送往醫院,旁邊有些人還勸阻他:「你現在扶了,到時候老人賴上你該怎麼辦?」可是小姑娘不聽,把老爺爺送往醫院以後,又通知了家人。正因為小姑娘的及時救助,才把老爺爺從生死線的邊緣拉了回來。老爺爺一家多次登門拜訪要感謝小姑娘,可小姑娘卻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只希望有一天,你們要是看到了這種情形,也能夠把人扶起來。」
另一個故事讓人很是心酸,一位老爺爺,自己走路摔倒,旁邊圍了一圈的路人,可是,竟沒有一個人去扶。最後,終因血液堵塞鼻孔,影響呼吸,導致老人窒息死亡。
老人倒地該不該扶,要讓我說,肯定是一個字——扶。因為老人畢竟年齡大了,手腳也不靈活,萬一倒在地上,要是沒有人幫忙扶起,將會導致老人會有生命危險。
助人為樂原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倒地扶不扶,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可是,就在金錢的驅使下,就在和平安寧的今天,卻成了困擾人們的一個大問題。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伸以援手,播撒愛心。其實,老人倒地該不該扶,其實不是問題,只要每個人都有一顆正直的心,所有的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期待著,有一天,老人倒地扶不扶,變成永遠的過去……
⑹ 老人摔倒扶不扶議論文
老人摔倒,扶不扶?(538字)
我們大家應該還記得春晚上《扶不扶》的小品吧?好人郝建扶了一個摔倒的老太太,卻被當成了撞人者。現實生活中,也有小品情景再現。
一個熱心小伙兒看見一位老人在商店門前摔倒了,趕緊上前將其扶起,不料,老人來了一句:「你害我幹啥?」後來,警方調取了監控錄像,還原了老人自己摔倒的真相。這是近日發生在洛陽的一個真事。
有了「被訛」的先例,好心的人們苦惱起來:老人摔倒,扶不扶?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給了我答案。
最近,爺爺身體不適,要在醫院動手術,爸爸和姑姑上班很忙,媽媽只好請假去照顧爺爺,家裡只剩下奶奶一人。
一天中午放學後,媽媽接著我就往家趕,突然接到了奶奶的電話。媽媽一接電話,卻是一個陌生人在說話:「哦,大姐,您媽剛才在路上摔倒了,我把她扶了起來,又問了她家在哪,把她扶回了家,我在她的手機里找到了您的手機號……」「好的,好,我這就回去!」媽媽加快了回家的速度。
到了家,只見奶奶在床上躺著,一位二三十歲的叔叔站在奶奶旁邊。「我餓了,冰箱里沒有現成的,我只好自己出去買,一不小心摔倒了,多虧了這個小夥子!」「大娘,這是應該的!」被奶奶一誇,那個叔叔害羞地撓了撓頭。
奶奶只是腿上擦破了點皮,沒有大礙。知道奶奶沒事,那個叔叔才放心離開。
現在,我有了答案:老人摔倒了應該扶!讓我們都爭做「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