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家鄉巨變論文
❶ 急求改革開放30年家鄉變化論文3000字
3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陣陣春雷響徹大江兩岸。10年前,有兩位孩子在中國的南海邊找到母親的臂彎,滾滾淚珠灑遍神州大地。2年前,有一位勇士在浩瀚的宇宙中披荊斬棘,聲聲喝彩傳遍華夏九州。今天,有一顆來自眾神的火種,被華夏兒女翹首迎來,世界的目光被鎖定在中華大地。
古語有雲:三十而立。在改革開放的30年裡,中國實現了政治上的獨立,經濟上的自立,民族上的屹立。每一天,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勤勞、朴實為GDP的增長做出貢獻。每一次,中國人在世界上的聲音都不在那麼的軟弱無力。每一回,中國人向世界展現的必將引起陣陣的掌聲。五千年的文明史詩,融進了長江、黃河的滾滾東流;鑄就了萬里長城的巍峨、雄渾;傳承了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三十年的恢宏詩篇,書寫了一個大國的和平崛起;預言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涅磐重生;譜寫了一曲震撼世界的最強音。
沉睡了千年的雄獅,開始重振他的威嚴,咆哮的聲音在三十年的時間里越傳越遠。一群群華夏兒女沿著雄獅的腳步,奮勇前行,戰洪水,抗雪患,迎非典,斗地震。我們在改革中戰勝困難,在改革中不斷的成長,不斷地增加自己的信心,雖有千難萬阻,我仍笑談指點江山。三十年的時間里,世界不斷的了解中國,中國亦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賦予這個世界新的含義。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中國的元素,唐人街、旗袍、中國紅、中國新年等等,就是那珠峰神山上面,中國人也舉起了眾神的火炬。每一個身在異國的遊子都不會在身單影只,因為,在他的身邊不在缺少來自家鄉的問候。同樣,他們亦不必再卑微的面對他人,因為,早已站起來的我們,在三十年的時間里,已經通過我們的努力贏得了尊重,取回了尊嚴。
那一夢千年的神女,應早已醒來,她必將驚詫於世界的殊。千年的夢想在三十年的時間里正在逐漸的變為現實。她應悔於那千年之睡,因其不能親眼目睹一個個奇跡的上演。看高峽出平湖,她必會寬衣暢游吧?看飛天的御駕,她必想那久久不能見面的姐妹吧?看廣廈千萬,她應想沉醉紅塵吧?看天路無邊,她應想那是否能到我的家吧?
神女應是不會睡的,因其子民已經滿懷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謙卑地邁向下一個三十年。老人的詩篇是不會結束的,一代代的華夏人會接著譜寫它。它必將更加的恢宏、更加的壯麗、更加的熱人矚目。在這里,讓我們緊記另一位老人的話,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重頭越。
❷ 談「改革開放以來給家鄉帶來的變化」論文怎麼寫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似乎一眨眼的功夫,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走過了整整30年。這30年裡,我的家鄉上海市金山區廊下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出生於1980年,那年正好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年頭,當時的農村社會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下開始起了變化。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不僅意味著農民有了屬於自己的農田耕地,更揭示著農村生產力的解放。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提高了,老百姓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的意識被喚醒了,中國農村社會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被打開了。
雖然,那個年代家鄉依然不富裕,農村地區仍舊艱苦,但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讓父母看到了希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母忙碌在鄉間的田野里。春種秋收,看著屋裡的糧倉一年年的殷實起來,想到忍飢挨餓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年輕的父母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信心。爺爺在自家的農用地上種上了一畝西瓜,到了夏天,西瓜熟了,採摘回來的西瓜,在家裡堆成小土丘。吃著又爽又甜的西瓜,全家人心裡美滋滋的。爺爺知道,那是改革開放這項好政策帶給全家的幸福。
1987年,我剛上小學。那年在黨的十三大會議上,國家制訂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這一重大發展戰略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更是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到了千家萬戶,吹進了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裡開始有了電視機。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里播放的精彩節目,也彷彿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下,農村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們擠在狹小陰暗的老式平房,現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樓房;以前田間的農活都要靠自己辛苦的體力付出來完成,現在現代化的農用機器徹底改變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歷史;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現在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更令人驚喜的是,鎮與村、村與村之間開始通了公交,村民們的出行變得異常方便起來。現在國家又減免了農業費,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農業稅,也被徹底取消了。父老鄉親們得到了實惠心裡樂開了花。如今,搞起了現代化農業園區的家鄉,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變化著。
改革開放30年,也是農村改革30年。中國農村發生的變化令世人矚目。對中國農民來說,發生這么大、這么深刻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感覺像一場夢一樣。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及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實施,加上政府和全中國人民對農村社會的關注和支持,中國的農村必將在改革開放之風的推動下,發展的又好又快,家鄉也將變得越來越美好。
❸ 談「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變化」論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觀家鄉變化有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在這三十年裡,不但全國的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我的家鄉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流之下所取得的。
在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裡,家鄉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經濟發展飛速,從城市建設就體現了家鄉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和變化。以前遂昌的縣城西街是一片低矮的磚瓦平房,道路也很狹窄,往往有一輛汽車經過道路就會變的擁擠不堪。經過前幾年的重新建設之後,低矮的平房被一座座六、七層高的商品房所取代,道路也拓寬了,好幾輛汽車通行也毫無阻礙,道路兩旁不像以前只有賣雜貨的小店鋪了,出現了服裝店、酒店等各式各樣的商店,如今的西街,已經是縣城的一條商業街了。以前的西街被人稱之為「西角洲」,走到現在的荷花灘十字路口那已經很少看到行人了,是縣城一個偏僻所在,現在的西街不但是一條商業街,也是市民飯後散步逛街愛去的場所,一天到晚都顯的很熱鬧。經過荷花灘橋頭,那裡在十幾二十年前是一片菜地,現在不但興建了新廣場和籃球館,還有農民新村和近幾年新建的排屋和別墅,市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了。在城市規劃中,將許多處於老縣城郊區的地段都納入了新縣城規劃的范圍之中,出現了如今嶄新的新縣城的風貌,就在前幾年縣里還舉辦了「湯顯祖文化節」,通過這次文化盛會更多的人了解了遂昌,因為有交流才會有發展,通過經貿、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發展,家鄉就會越變越美好。三十年前,遂昌還是麗水的一個偏遠小縣,改革開放之後,遂昌通過發展自身優勢,經濟發展迅速,已經使越來越多人知道了遂昌,了解了遂昌。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家鄉不但在日新月異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改變,不斷的吸取新思想新思維,秉著改革創新的思維,以先進理念建設著家鄉,在文化生活方面,人們的知識面拓寬了,視野更加開闊了,以前的進城道路坑坑窪窪,現在遂昌不但已經修建了連接鄰近縣市的高速公路,還修建了「牡丹亭路」等通往縣城的康莊大道,不但吸引了外地客商來遂昌投資辦廠,還令人們的思想更加跟的上時代的步伐,更加能夠了解新的時代內涵。就像今年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時,老一輩人為了記念這個日子,紛紛拿出在7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還保存著的飯票布票肉票以及當時拍的一些比如車站和如今修建的新車站的對比照片,都說明了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明顯提高了,現在買東西,商場超市的商品琳琅滿目,自由挑選;高樓大廈替代了以前的低矮平房,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城市在發展,人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的進步和與時俱進。
改革開放以後帶給我家鄉的變化,相信在將來的日子裡,家鄉的發展還會更快,人民的生活也會變的越來越美好。
❹ "改革開放以來_______的變化"小論文(1000字),家鄉變化、城市變化、衣食住行......都可以的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
30年前,中國新時期的設計者——鄧小平代表億萬人民,順應歷史潮流,打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中國從此走向世界,世界從此認識中國,中國社會生活——衣、食、住、行、用的變化也從此開始。
一.衣:由穿暖到個性化
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 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近30年來,城鄉居民消費生活變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裝。不僅衣著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著質量明顯提高,服裝功能也由過去的單純遮體禦寒演進為體現個性化的審美意識與塑造自我形象。
二 食:由吃得飽到吃得好
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這一變化,首先表現在糧食消費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為吃飽而發愁。在主食消費比重下降的同時,副食特別是動物性食品消費的比重明顯提高,在對原糧消費相對下降的同時,對加工食品特別是風味、療效、方便食品的消費上升。
3.住:由擁擠到舒適寬敞
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城鎮居民住房,由缺房、擁擠逐步向比較寬敞、比較舒適方向發展。住房的質量和配套性也不斷提高。
4.行:由閉塞受限到舒適快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由於經濟條件的好轉和假期的延長,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除乘火車外,乘坐飛機也不是稀罕的事了,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一定比重。 隨著各種運輸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交通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基本形成以鐵路為骨幹,公路、水運、民用航空組成的綜合運輸網。
5.用:
由物資緊缺到琳琅滿目 , 改革開放前,代表著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話、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 城鄉居民的用品消費,呈現出以非耐用消費品為主向以耐用消費品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資料為主向彩電、冰箱、空調、微機等發展和享受資料為主,以功能單一、低檔用品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檔用品為主轉化的趨勢。
娛樂生活方面 從一年難得看上幾回的露天電影,到個性化的家庭影院;從收音機中收聽板戲,到遍地開花的卡拉OK;從單純地追求「吃飽飯」,到追求生命質量的健身運動;從打檯球到網路游戲,從小人書到BBS……休閑娛樂方式的變遷,折射出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三十年努力拚搏,三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
❺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的論文(1500字)
回望祖國大地,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了。3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著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巨變。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 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小康、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這一切只用了30年時間,被稱為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創造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13億中國人民。13億中國人民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根本改變,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30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成就,想變化,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際地位和聲望不斷增長,這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 這個季節,正是農村下谷種稻的季節,也是農民三夏大忙的季節。30年前,當拖拉機第一次駛入農村時,農民群眾還十分好奇。而現如今,傳統的耕作方式正逐漸被轟鳴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所代替,許多農民已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農民買拖拉機或汽車,已不再稀奇。而現在在城裡,購買轎車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在寬闊的道路上,「大眾」「尼桑」等品牌家用轎車正自由地疾馳,體現出了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公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復式住宅,人們的居住都向著「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試想3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著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 3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如今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讀書看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上網沖浪、旅遊遠足、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從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遍及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得到較好的詮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成為可能。許多居民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條件飛速提高,居民平時從細微之處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過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現象有了較大改變。 三十年努力拚搏,三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