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啟示
㈠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美國這次爆發的次貸危機對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國家。。。尤其對我國。。。
本論文將從xxx,xxx,xxx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並試圖探索。。。
大概就是這樣的
㈡ 關於畢業論文(急)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發布時間: 2005-11-29\16:36:52
註:本論文選題由各網站綜合而成,在初步確定選題之後,最好徵求一下指導老師的意見,看看是否可行、合適,再去搜集材料、醞釀構思、形成初稿、反復修改、最後定稿,免得半途而廢。
一.會計部分
1.關於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 2.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 3.對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思考; 4.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5.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6.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7.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 8.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9.論會計的國家性和國際性; 10. 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 11. 試論重組會計; 12.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13. 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14.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 15.論會計目標; 16.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 17.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18.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 19.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20. 上士公司信息披露; 21.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探討; 2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23.合並會計報表研究; 24.企業並購會計研究; 25.債務重組會計研究; 26.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經濟後果研究; 27.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討論; 28.試論會計信息的公開制度; 29.試論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 30.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 31.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32.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33.關於期貨會計的探討; 34.試論會計環境; 35.非貨幣交易會計研究; 36.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37.減值會計研究; 38.試論新《會計法》下的會計監督體系; 39.新《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要求; 40. 試論會計法律責任; 41. 股票期權會計研究; 42.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二.財務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 2.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企業配股財務標准研究; 4.資本成本決策研究; 5.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經營者薪酬計劃; 7.管理業績評價體系; 8.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9.企業營運能力評價體系; 10.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11.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12.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 13.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政策研究; 14.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15. 由某公司談企業戰略發展結構; 16.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利益沖突與協調; 17.企業投資決策科層結構體系研究; 18.金融互換與資本結構; 19.企業集團股利政策研究; 20.關於投資財務標准研究; 21.關於企業價值研究; 22.預算管理與預算機構的環境保障體系; 23.企業並構財務問題研究(題目宜具體化); 24. 企業/企業集團存量資產重組研究; 25.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 26.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 27.企業財務目標再認識; 28.企業投資結構研究; 29.關於財務的分層管理思想研究; 30.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 31.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2.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評估; 33.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34.企業信用政策研究; 35.企業稅收籌劃; 36.關於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 37.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研究; 38.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39.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40.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基礎分析(題目宜具體化); 41.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探討
三.管理會計部分
1.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 2.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 3.投資決策分析方法; 4.關於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 5.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介體系與方法研究; 6.關於均衡計帳研究; 7.關於ABC法的研究; 8.責任會計的研究; 9.關於投資項目決策的研究; 10.標准成本的研究; 11.戰略管理會計研究; 12.關於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3.關於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14. 關於敏感性分析; 15.關於成本控制方法;
四.審計部分
1.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3.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 4.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 5.論審計與經濟監督系統; 6.論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健全與發展; 7.論我國審計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8.論審計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9.論審計執法與處罰力度的強化; 10. 論審計風險及其防範; 11. 比較審計初探; 12.論經濟效益審計; 13.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14.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15.論財政同級審計; 16.對驗資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17.對資產評估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18.審計工作策略探討; 19.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探討); 20.論審計方式方法體系的完善; 21.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22.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23.論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與考核; 24.論我國審計准則體系的完善; 25.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26.新會計法實施後企業內部審計建設; 27.獨立審計准則研究(可選一個准則進行研究); 28. 注冊會計師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五.會計電算化部分
1.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分析; 2.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容錯性及可操作性問題; 3.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子系統劃分研究; 4.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研究; 5.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探討; 6.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研究; 7.商業進銷存系統模式研究; 8.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9.網路會計研究; 10.對計算機會計信息工作的審計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提示
一、 會計部分
1.關於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
[提示]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研究;會計准則研究,如會計准則制定的經濟後果分析;構建會計理論體系的要素分析,如會計目標、會計環境、會計方法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研究;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理論創新,如人力資源會計、綠色會計等;會計理論結構發展演變過程研究;中外會計理論結構比較/
2.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
[提示]會計報告的涵義及作用;中外會計報告的差異表現;中外會計報告差異的原因分析;進一步改進我國會計報告的對策。
3.對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思考
[提示]會計准則的涵義及作用;我國會計准則建設的現狀;具體會計准則的制定或實施尚存在的問題研究、成因分析;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對策。
4.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提示]真實性的界定;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分析;會計住處真實性與相關性的關系研究;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原因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後果研究;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5.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提示]人力資源、人力資產與人力資本的涵義;人力資源會計的會計目標、基本假設、會計要素界定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研究、包括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等;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勞動者權益會計。
6.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提示]會計政策的涵義及類型;制定或選擇會計政策的原則、程序;制定或選擇會計政策的動機研究;影響會計政策制定或選擇的因素分析;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會計政策的後果;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分析。
7.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
[提示]金融工具會計的研究對象,可分為基本金融工具會計與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衍生金融工具及特徵研究;金融工具創新對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沖擊,包括對會計准則的影響,對傳統會計確認理論的影響,對傳統會計計量理論的影響;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報告研究/
8.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提示]商譽的涵義及特點;商譽的成因分析;商譽會計研究的現狀;商譽的確認研究;商譽的計量研究;商譽的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9.會計的國家性與國際性
[提示]會計的屬性;會計的國家化、國際化的涵義及特徵;會計國家化與國際化的關系分析;會計國家化與國際化的沖突與協調研究/
10. 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
[提示]法定財產的會計屬性;法定財產重估的前提;法定財產重估的經濟效果;法定財產重估的會計處理方法;法定財產重估的會計信息披露。
11. 試論重組會計
[提示]資產重組的涵義;資產重組的方式與資產重組會計的研究內容;重組會計研究的現狀分析;重組會計目標、會計假設研究;重組會計的確認與計量研究;重組會計的信息披露。
12.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提示]現代企業制度與公司治理結構;會計的目標與會計監督的關系;現代企業制定下會計監督的特點;會計監督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會計監督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
13. 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提示]破產清算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包括對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核算原則的沖擊等;破產清算會計目標研究;破產清算日的確定;破產清算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則及方式研究;破產的社會成本分析。
14.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
[提示]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涵義及研究對象;我國現有會計管理體制的缺陷及原因分析;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會計管理體制的差異;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包括會計委派制、財務總監制、稽查特派制等。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發展的一般規律研究。
15.論會計目標
[提示]會計目標的涵義;關於會計目標的兩種觀點;決策有用論、委託代理論;會計目標與公司治理結構、與現代企業制度的關系研究;會計目標與會計信息質量;如何構建適合我國實際的會計目標。
16.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
[提示]或有事項的涵義及特徵;或有事項概率的判斷、穩健原則的應用;或有資產與或有收益的確認與計量研究;或有事項的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如表內、表外披露;如何處理或有事項的信息披露與保護商業秘密的關系。
17.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提示]傳統會計學科體系的不足;會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分析;新形勢下(如加入WTO對會計教育的影響、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目標,應指明屬於哪一層次的教育、大學本科、專科還是研究生等;關於會計手段的改進;會計學科體系效果的綜合考核。
18.關於社會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
[提示]會計的本質與法制化特徵的分析;我國相關法律如《刑法》、《證券法》、及〈公司法〉對會計工作法律責任的規定;〈會計法〉單位負責人法律責任的廣義及依據分析;各種法律責任的不完善及今後應改進這的方向。
19.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提示]企業會計制度的性質及作用;公司治理與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關系;企業內部控制機制與內部會計控制的關系;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與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關系;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原則及基本方法;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在企業在整個組織架構中的地位;我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現狀及原因分析;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有效實施的制度安排及效果考評。
2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動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進程及規范體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要求和原則;針對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如招股說明書)、定期信息披露(如年度報告、中期報告等)、臨時信息披露。
21.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探討
[提示]見14
2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提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涵義;會計人員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自律機制;對當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分析;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對策。
23.債務重組會計研究
[提示]新修訂並頒布實施的《債務重組》准則和原《債務重組》准則相比較,發生哪些較大變化;重新界定債務重組含義的原因;債務重組方式的變化;不同債務重組方式下會計處理的變化;《債務重組准則》的國際研究。
24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經濟後果研究
[提示]會計准則;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關系;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作用; 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25.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提示]借款費用的概念及內容;借款費用會計確認的原則;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和分析;借款費用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借款費用會計處下的建議。
26.試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提示]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我國目前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進一步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進一步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及建議。
27試論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
[提示]會計准則體系的構成(由基本准則和若干具體准則組成);基本准則1992年頒布後,目前應進行修訂;當前應就一些新出現的業務加快制定具體准則。
28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
[提示]會計報告;會計報告應披露的內容;會計報告披露的方法;會計報告披露的意義;會計報告披露應遵循的原則。
29.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提示]注冊會計師制度;注冊會計師制度的作用;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存在的問題;影響注冊會計師制度的因素。
30.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提示]會計監督;會計監督的目的;會計監督的范圍;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企業內部機制和外部環境對會計監督的影響。
31.關於期貨會計的探討
[提示]研究期貨會計的意義;期貨會計對傳統會計理論(包括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沖擊及對策;浮動盈虧的會計處理等;中外期貨會計的比較研究。
32.試論會計環境
[提示]會計與會計環境,可選某一種具體的環境加以詳細闡述,如法律環境、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教育環境等;會計信息的需求與供給環境分析;會計環境與環境會計;IT時代、網路環境下的會計;會計環境的變化與會計模式的變遷;會計環境的構成要素分析;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下會計環境的變化。
33.非貨幣交易會計研究
[提示]非貨幣交易中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研究;非貨幣交易中的利潤操縱現象及其防範對策;關聯方企業貨幣交易研究;現行會計制度中非貨幣交易中存在缺陷與改進方法;中外非貨幣交易准則的差異比較,可選擇某一國或將中外進行總體比較。
34.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提示]有效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分析;構建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三內部控制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的治理思考;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構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失效的表現、原因及對策研究;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框架如何有機結合。
35減值會計研究
[提示]減值會計理論研究的現實意義;減值會計理論依據;減值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減值會計推行的現實困難;減值會計發展的未來展望。
36試論新《會計法》下的會計監督體系
[提示]新《會計法》出台的背景;新《會計法》對會計監督內涵的界定;新《會計法》下的會計監督體系;新《會計法》有效發揮會計監督作用的條件。
37.新《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要求
[提示]新《會計法》出台的背景;新《會計法》同原《會計法》相比較在會計核算方面規定的區別;新《會計法》有效發揮會計核算作用的條件。
38.試論會計法律責任
[提示]會計法律責任的概念及其表現;會計法律責任與審計會計法律責任的區別;會計法律責任的具體表現;典型案例分析;有效規避會計法律責任的對策。
39股票期權會計研究
[提示]股票期權會計的產生及其作用;我國企業實施股票期權會計的現狀;有效制定並實施股票期權會計應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國股票期權會計的建議。
40.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提示]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高等教育發達國家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情況分析;會計學專業教育目標與課程體系設置的關系;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措施。
..........
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5121
㈢ 幫忙寫個畢業論文引言 400-500字
請自行擇取修改
內容提要:國家或集體公職人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是歷代整飭吏治的重要內容,也是反貪立法的著眼點。縱觀歷史,歷代統治者都不同程度地運用法律武器來規范各級官員,由此形成了我國古代豐富的反貪法律史料。本文筆者試分別談論分析了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反貪立法狀況及特點,進而提出對我們今天的反貪斗爭的啟示。
關鍵詞:反貪 立法 特點 處罰 啟示
貪污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的丑惡現象,不僅損害政府形象,而且危害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國家的穩定。因此,歷代都十分重視對腐敗行為的防治,並力圖從制定和完善立法上來加以保證。總結古代中國在反貪立法方面的經驗,剖析歷朝廉政監督機制的優點與缺陷,指出各代反貪立法的成敗與得失,都將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一、我國歷代的反貪立法狀況及特點
(一)秦以前的反貪立法情況及特點
夏、商、周時代我們稱之為先秦時代。從立法角度講,先秦法律尚不完善,但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朕命」和「禮」中,都包含有反貪、戒貪的內容。最早見諸文獻的反貪立法要數商朝。《尚書·伊訓》載,殷湯制官刑,把「殉於貨色」即貪求財物美色列入可導致亡國敗身的「三風十(衍心)」之中,並告誡,如「臣下不匡,其刑墨」。《呂刑》規定了官吏貪贓枉法必受懲處,並指明如果不予嚴懲,天下就不會有廉明的政治。春秋戰國時期反貪立法比夏、商、周更為完善。
先秦時期反貪立法總的特點是對貪污犯罪無正式罪名,處罰沒有具體規定,尚處於萌芽階段。
(二)秦漢是中國古代反貪立法初步發展時期,並呈現出新的特點。
第一,對貪污犯罪有了明確的量刑規定;第二,貪污犯罪的罪名日趨完善。如規定了一種罪名叫「受金漏言」,即接受賄賂泄露機密罪。第三,對性質嚴重的貪污行為如監守自盜等處以重刑。
秦朝奉行法家的重刑主義,其反貪立法可從《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窺見大概。秦朝對官吏的要求就是「清潔正直」,「審悉毋私」,即清正廉潔,不謀私利。1、對貪污行為的懲治有了明確的規定,如規定:「府中公金錢私貨用之,與盜同罪。」 2、對於利用職權損公肥私的貪污行為,可以想像將受到比盜竊罪更嚴厲的處罰。3、對行賄受賄罪,《法律答問》規定行賄一錢即「(黑京)城旦罪」,也就是肉刑、徒刑並用。4、對於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商業活動,也視為違法犯罪的行為。
漢代對貪污行為的查處比秦更為系統、嚴格。從零星記載的漢律看,漢代對貪污受賄處以重刑,包括免官、禁錮、徒刑、棄市等。
漢代對防範和懲治貪贓十分重視,如漢武帝時的《漢官典職儀》,規定十三部刺史察問郡縣,考察官吏,以六條問事。六條中有三條涉及到官吏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侵漁百姓等罪。
秦漢時期的貪污罪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1.受財枉法;2.主守自盜;3.接受屬官饋贈;4.利用職務之便賤買貴賣;5.行賄;6.挪用公款公物,漢代稱「放散官錢」。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懲貪從立法上作出了努力,而且不少朝代如晉、陳、北魏對貪污的懲治是比較嚴厲的。
《魏律》在前代的基礎上,把《盜律》和《雜律》中相類似的條文集中在一起,創辟《請賕律》。這是中國最早的懲治貪污的系統化法律。
南北朝多承魏、晉律。可以說,在懲貪的法律系統化方面,魏晉南北朝超過了前代。《晉律》有一條規定:「吏犯不孝、謀殺……受財枉法及掠人和賣、誘藏亡奴婢,雖遇赦,皆除名為民。」這條律令把官吏貪污受賄枉法斷事與不孝、謀殺等重罪並列,作為不能赦免的罪行之一,實際上開了唐宋及以後贓罪「遇赦不原」的先河。
這一時期反貪法規還有一個特點,即對貪污罪的規定進一步明確化。
(四)隋唐是中國古代封建立法發展成熟的時期,反貪立法也隨之步入發展和定型階段。
隋唐時,封建法律達到了高度的成熟與完善。當時已出現了「六賬」之名,在《名例》律「以賬入罪」和《雜》律「坐賬致罪」等規定中,都提到「六賬」,這是對六種非法佔取公私財物的合稱:一受財枉法,二受財不枉法,三受所監臨,四強盜,五竊盜,六坐賬。這里除一種(強盜)外,其他有三種直接為官吏和有關主管人員所設,另外兩種也常與官吏貪污受賄以非法手段就獲取財產有關。
唐律《職制》律中規定官吏因職務從他人得到非法利益的各種犯罪。比如,利用職務便利而授受賄賂,在唐律中稱為「受財」,不按法律辦事叫做「枉法」。
此外,單純請托的也構成犯罪,也就是說不使用財物只因人情的也不允許。
還有從隋唐的一些詔令中,也可窺見當時在立法上對貪污犯罪的嚴格規定。如隋文帝時告誡官吏不要利用職務之便經商牟利。武則天的《改元光宅詔》則正式明確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官吏枉法受財等與「十惡」等常赦不免之罪一樣,都不在赦免之例。
總結隋唐時期反貪立法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集以往反貪立法之大成,對貪污犯罪行為的不同罪名的概念、以及量刑處刑的原則,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二是唐律對貪污行為作了明細的區分,成為後世反貪立法的藍本;三是對受財枉法、監守自盜等性質嚴重的貪污行為「遇赦不原」的規定,已正式定型化,來及以後多沿用不改。
(五)宋遼金元時期的反貪立法基本沿用唐律,但亦有特點,如:
第一,對貪污行為的防範和懲治更加嚴密。如《宋刑統》除重申唐律對貪污行為的規定外,還利用「准敕」、「臣等參詳」的形式,加強對贓罪的法律規定。
在量刑上,宋律也加重了對贓吏的懲處。
元代對貪污行為的法律規定較為全面,但與前代相比,在量刑上要寬大得多。
第二,對犯贓官員實行連坐制。宋法規定,犯贓官吏不能任親民官,不能得到薦舉,而且要連累以前的舉薦人和上司,並影響子孫的仕途。金朝、元代也有相類似的規定。
第三,制定嚴厲的懲治貪污行為的單行法規。宋代有頒行於神宗熙寧三年的「諸倉丐取法」。元代則制訂了關於官吏收受賄賂的專門法令「官吏受賕條格」和作為處理官吏犯贓的基本規范 「贓罪條例十二章」。
(六) 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反貪立法多承唐、宋,但要更系統一些。
明代反貪立法多集中在《大明律》中。《大明律》共分名例、吏、戶、禮、兵、刑、工7篇,下設 30門,共460條。該律上承唐律,特點是「視唐簡核,而寬厚不如宋」,體現了明太祖刑用重典、為法當簡的法治思想。
《大明律》頒行後,明太祖後世子孫為補律之所未備,歷代都編修條例,稱「問刑條例」,其中增加了不少反貪條款。如《萬曆問刑條例》規定:文職官吏、監生、知印、承差,犯枉法贓該絞者,發近衛充軍等等。「問刑條例」的許多內容被收入《明會典》中。清律以明律為藍本,變化不大,只是補充了一些條款。
明清律都增加了反貪罪名,另外對監守自盜、枉法贓、不枉法贓、行賄、挪用官物、敲詐勒索以及介紹賄賂等罪,都作了明確的量刑規定。
二、古代反貪立法給我們的啟示
整飭吏治,維護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是中國歷代反貪立法的基本精神。目先秦以來的反貪立法,都遵循著這一基本精神,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以此作為打擊貪污等腐敗行為的有力武器,以維護本階級的統治。縱觀中國歷史,古代貫徹反貪法精神,懲治貪污較好的時期主要有北魏孝文帝時期、唐太宗時期、北宋初年、金世宗時期,以及明初和清代前期。而這些時期,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里被人所稱道的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發展的時期。古代的反貪立法及其嚴懲贓吏,無疑有可資借鑒的經驗的一面,但必須看到其固有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筆者認為從古代反貪立法中可借鑒的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立法比較重視,在立法之初便充分吸收過去的寶貴經驗,很少有等到問題惡化情況嚴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去認真細致地立法。二是立法較細,既讓官吏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罪與非罪的界限在哪些,也使懲罰那些敢於違法的官吏時有明確的法規可循。三是立法較嚴,這首先是表現在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使官吏更無隙可乘;其次表現在從小的方面抓起,只要有輕微的非法舉動,便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中國古代是封建國家,對其官吏所定的處罰都如此嚴格,而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的國家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僕,我們的幹部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對自己的幹部要求上,即使不比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制度更高更嚴,也應該不亞於封建時代。
參考書目:
1.張建國 《帝國時代的中國法》 法律出版社
2.王利民 《中國法制史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曾憲義 《中國法制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㈣ 畢業論文的選題意義及要求怎麼寫啊 跪求
(1)基礎設施不足,技術裝備落後。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修建了許多高速公路,鐵路也幾次大提速,但由於各地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加,使得交通運輸用於物流服務仍不能滿足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儲設施落後,大量的倉庫是20世紀50-60年代的老舊建築,在倉庫防火、防潮、防盜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在使用高新技術手段儲藏現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難也不少。另外,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速度緩慢,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運輸車輛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低。
(2)管理分散,社會服務水平低。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缺乏統一規劃,地方保護勢力依然強大,重復建設加劇,甚至在同一地方,出現了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的現象。加之市場機制還不健全,我國物流企業處於小、少、散、弱的局面,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路。
(3)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和物流信息工作滯後。物流人才和物流信息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根本條件,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奇缺,而且層次較低。雖然我國高等院校正在進行第二批物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但物流本科人才畢業還有兩三年時間,研究生層次的物流教育剛剛開始。並且物流教育本身也存在變革和適應問題。加上各種培訓中心,以及政府和企業等組織的臨時培訓班,每年培養的物流人才遠遠不能滿足整個物流行業的需要。據有關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僅上海物流人才缺口就幾十萬
㈤ 試論管理科學理論對現代高校管理的啟示 教育畢業論文
1.以人為本。將人才資源開發作為高校管理的永恆主題。高校是一個地區、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社會文明、文化發展、科學進步的搖籃,高校更是夢想與現實的橋梁,有學者甚至將高校形象地比喻為」人文精神薈萃,科學精神勃發」的」精神殿堂」,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場」。在這個神聖的殿堂中,管理隊伍的建設與師資隊伍的建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沒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就很難匯聚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正視我國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克服傳統守舊的經驗式管理弊端,借鑒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結合我國高校管理的實際,創新高校管理理論,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豐十會化、同際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和諧發展,促進師生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協調發展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已在各高校中引起_廣足夠的重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相關激勵措施紛紛台,許多高校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了相當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和津貼、福利待遇。高校因此匯聚了一大批較為優秀的各類專業人才,如何發揮人才專長,推動高校教學科研的進一步發展,筆者認為,營造寬松、和諧、舒暢的生活環境,創造求實、創新、進取的_丁作氛罔,構建自由、獨立、協作、均衡發展的人文環境,無疑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關繫到事業興衰成敗的主旨。3.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管理隊伍是高校發展進步的保障。師資隊伍、管理隊伍和學生是現代高校三位一體的人本化結構體系,管理隊伍建設是高校教學、科研、管理三大環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面對我國高等教育社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必須理性地認識高校管理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開拓創新,強化管理隊伍建設,樹立現代科學管理意識,主動出擊,應對挑戰,實現高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任人唯賢,重視中層管理隊伍的選拔。現代管理學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正確與否,關繫到教學科研工作的成敗。管理者必須具備現代管理知識,相比之下,專業知識倒在其次www.homelunwen.com 碩士論文網。其次,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嚴把管理幹部用人關。現代管理學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一所高校是否具有活力,取決於該校管理者能否對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及時、准確地做出反應。因此,一定要遵循管理幹部」四化」和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和任用懂得高等教育規律,熟悉高校工作特點,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管理經驗、組織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管理隊伍。最後,重心下移,強化中層管理隊伍,創建一流管理。傳統的高校管理是一個「倒金字塔」結構,校級管理部門人才集中,實力雄厚,而作為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院系管理隊伍人才缺乏,特別是在院系結構調整和學生擴招以後,許多高校的二級學院在辦學規模、學生數量、師資隊伍等許多方面都成倍擴大和增加,教務管理、學生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量十分繁重,管理職能部門不健全,管理人員緊缺,工作疲於奔命,窮於應付,校級管理部門機構重疊,人滿為患,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制約了一線教學單位管理職能的提高和效能發揮。高校決策層的領導應當充分認識這種結構性的缺陷,以此建設一支人際關系和諧、知識能力互補、工作熱情飽滿、群體效能較高的管理隊伍。4.完善管理機制。營造人文環境,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凝聚力。管理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工作,管理人員要在流動中求穩定、求發展。高校管理工作的特點要求管理者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高校管理是一個從「人化」到「人格化」的教育過程,管理人員身處其中,良好的人文環境是激發管理者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上級領導的人文化關懷是培養管理者團隊精神的重要條件,團結協作、創新求實的人文環境、公平競爭、和諧友善的工作環境、便利的生活環境是各項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要使管理人員意識到,只要努力工作,盡職盡責,同樣可以和教學崗位的教師一樣,職務、職稱得到晉升,待遇得到提高,管理人員就有了歸屬感,工作的熱情、激情、創造力等潛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總之,對管理人員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熱情關心,增強管理崗位的吸引力,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把具有管理知識、管理能力、管理經驗、管理激情的人員吸引到管理隊伍中來,增強管理隊伍的戰鬥力和生命力。</FONT>
㈥ 寫畢業論文的目的與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申請學位必須提交相應的學位論文,經答辯通過後,方可取得學位。
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
一篇畢業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但是,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6)畢業論文啟示擴展閱讀;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後三種論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學生可以選擇的論文形式,這里不作介紹。文科大學生一般寫的是理論性論文。
理論性論文具體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以純粹的抽象理論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嚴密的理論推導和數學運算,有的也涉及實驗與觀測,用以驗證論點的正確性。
另一種是以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調查、考察所得觀測資料以及有關文獻資料數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抽象,通過歸納、演繹、類比,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