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實踐論論文

實踐論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9 02:51:48

Ⅰ 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的學習心得

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矛盾論》是講辯證法的,但它主要講人應如何分析社會矛盾、解決社會矛盾,促成事物的轉化,達到改變社會結構、實現人的自由解放的目的。《實踐論》是研究認識論的,但它首先講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質,講社會和人的改造。《矛盾論》、《實踐論》相互聯系,統一於一個整體,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輝。

關於《矛盾論》:

一、矛盾是開啟科學思維的「鑰匙」。《矛盾論》中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多種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同時還區分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這些特性掌握了,我們也就掌握了科學思維的「鑰匙」。

因此,堅持用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也就是用矛盾的觀點來觀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於接近客觀、遠離主觀,真實地反映事物的相來面目,有利於加深對事物內部規律的認識,實現科學思維、立體思維。

二、矛盾是推動工作創新的「動力」。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這是《矛盾論》告訴我們的。現實工作中,我們正是堅持對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才推動了一項項工作的創新。

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於捕捉矛盾,善於把握矛盾,善於剖析矛盾,善於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夠推動實踐創新、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創新,不斷推動工作向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矛盾也就是生產力。

三、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既然矛盾不處不在,既然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是在於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那麼在處理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上就要堅持多從事物內部找原因。

矛盾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之間轉化,也就是說,矛盾既具有積極的內核,又具有消極的內核,其結果之所以不同,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對待,去處理。只要把握行當,處理有度,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誠如《矛盾論》中說,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對於一個黨如此,對於一個單位也是如此,對於一個國家更是如此。只要我們堅持用矛盾的觀點來處理人際關系,我們就會減少矛盾、化解矛盾,轉化矛盾,促進和諧。

關於《實踐論》

一、《實踐論》中關於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對於社會方面,都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結合實踐,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有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積累工作中的認識和經驗,另一方面,正向《實踐論》中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的和間接經驗的兩部分。我們要注意需學習他人的經驗,採取拿來主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幫助我們工作的完成。

二、 《實踐論》中說,認識的過程,第一步,屬於感覺的階段;第二步,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得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就是說我們如果想要正確的認識,就得對現實事物充分了解,且感覺深刻而豐富,才能最終形成正確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又要根據改變了的現實情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案,以期和客觀過程的規律性相符合,得到預想的結果。目前我們面臨一些困難,有困難就有機遇,克服困難,把握機遇,不憑空想像,腳踏實地,勁往一處使,我們的工作就會有進展出成績。

三、《實踐論》中說:當某一客觀過程已經從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發展階段推移轉變的時候,須得善於使自己在主觀認識上也跟著推移轉變,即是要使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適合於新的情況的變化。我們反對思想上的頑固保守,也反對空談盲動。我們要注意在實踐中學習,並且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我們就會從不懂不會到少懂明白,再到清楚明了,做好工作。

四、《實踐論》中說: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社會實踐中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也是無窮的。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認識、學習、提高,最終達到對事物的准確把握,更好地開展工作,完成我們的既定目標。

綜上所述,在今後的過程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對《矛盾論》、《實踐論》的學習,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努力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堅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堅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黨員標准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Ⅱ 毛澤東《實踐論》的寫作背景 論文

(一)、《實踐論>寫作的必要性

1、從認識根源上清算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走過了一段傳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實踐中取得過巨大的成功,也經歷了1924年和1934年兩次慘痛的失敗,這兩次挫折雖然主要是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動勢力對中國共產黨的巨大打擊是通過黨內路線錯誤而得手的。其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四年統治,更把黨幾乎引向毀滅的邊緣。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但它是在紅軍長征途中舉行的,只能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中央領導機構問題作了變動,其他問題還來不及解決。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在一次政治局會議談到博古時說:「遵義會議糾正了他的錯誤,然而沒有指出宗派主義、冒險主義,這個問題是路線上的錯誤。」可見,全黨需要對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從根本路線上進行通盤的審視。

2、中國革命形勢的巨大變化需要全黨在觀念上進行一次大的轉變

1937年前後,中國的政治局勢正處在重大的歷史轉折時刻,開始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戰爭轉變。面對著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國內外各種矛盾,客觀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黨內有統一的認識,對形勢作出科學的分析,制訂出正確的路線和策略。然而,黨內的思想並不統一。關門主義(也就是宗派主義)、冒險主義以及作為它們共同思想基礎的教條主義,仍然阻礙著黨的正確路線、策略的制訂和執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從思想理論的高度上加以解決,中國革命就不能前進一步。

(二)《實踐論》寫作的可能性

1、 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超越前人的經驗和極其深刻的教訓

一方面,中國革命是在十月革命之後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義革命,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員人在思想理論戰線上的工作,不是要獨立地創造一個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而是首先學習已經有了的並且被俄國十月革命實踐所證明了的國際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中國革命也積累了極其深刻的經驗和教訓。中國革命的國情特別復雜:毛澤東當年判定說:「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而又經過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這一判定表明中國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由此造成了極為復雜的階級關系。二、命有以下特點:一、 「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同時入侵中國,它們之間不統一,由此造成了它們所支持的各派軍閥的不統一。三、「中國是一個大國」,大有大的好處,大也有大的難處。四、「中國是經過了一次革命的國家」,准備了革命的力量,但階級對抗也特別尖銳,在這樣的環境下的進行革命實踐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往往更深刻、更豐富、有更多特點,對這些經驗教訓加以總結並上升到哲學高度,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哲學思想就可以反過來指導中國革命。

2、 暫時的平靜使毛澤東在延安有一段相對空閑的時間來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特別是在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國民黨西北軍吃了紅軍的幾次敗仗,剿共態度更不積極了,陝北局勢相對穩定,國內翻譯出版的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和文章已經能傳送到這里。西安事變(1936年月12月)又促成國共兩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毛澤東就擠出不少時間,不分晝夜,發奮研讀了不少西方哲學著作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有了一些心得體會並需要把這些心得體會整理出來。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前後的幾個星期里,軍隊陸續開赴前線了,此時(延安)抗大正准備辦一個青年幹部培訓班,這批青年學生經過3個月的短期訓練,准備在今後幾年做政治輔導工作,班上需要作關於哲學基礎的講演,在黨中央的堅持要求下,毛澤東又騰出時間來收集材料,比較集中地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和理論概括,用幾個星期時間寫了一些簡明而基本的講義,《實踐論》和《矛盾論》就這樣完成了。「兩論」在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的日常實例結合起來,並具體地、靈活地、巧妙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在培訓班上毛澤東用兩個小時左右時間,來具體講述《實踐論》和《矛盾論》。講解時毛澤東自己認為《實踐論》比《矛盾論》更重要。
《實踐論》、《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最傑出的哲學論著,分別寫於1937年7月和8月。從當時的歷史時期來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已經結束,開始了抗日戰爭時期。

從當時共產黨內的思想狀況來看,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

經驗主義者長期拘泥於自身的片面狹隘的經驗,不了解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的指導作用,因而輕視革命理論的重要性。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長期拒絕中國革命的經驗,不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到處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只言片語,使中國革命力量遭受極為嚴重的損失,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

為了總結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和教訓,從思想上全面清算黨內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特別是教條主義的錯誤對全黨造成的惡劣影響,提高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

為了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而作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為了在國內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認識論;

也為了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文化「圍剿」,揭露張東蓀等資產階級哲學家和葉青等假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詆毀和篡改,毛澤東以極大的精力從事哲學研究,在延安的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和陝北公學等學校,以《辯證唯物論講授提綱》為題,作哲學講演。《實踐論》、《矛盾論》便是其中的兩節。

如果說,《實踐論》、《矛盾論》是從認識上來揭露黨內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導共產黨員要把自己的思想納入實事求是的軌道,那麼,《矛盾論》則是從方法論上來揭露教條主義者形而上學的錯誤,教導共產黨員要把自己的思想納入唯物辯證法的軌道。

從當時社會環境來看,《實踐論》、《矛盾論》的寫作有著諸多的有利條件。

從國外社會環境分析,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蘇聯哲學界對德波林學派進行了有力的批判,消除了、割斷了黨內教條主義者思想理論的國外根源,這是一個十分有利的國際環境。

從國內社會分析,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不僅給毛澤東同志寫作「兩論」提供了環境條件和可能性,而且提出了從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上肅清「左」的影響,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和戰鬥力的必要性,這為「兩論」的寫作創造了前期難得的國內環境,從延安根據地具體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分析,陝甘寧邊區革命化生活和幹部、戰士學文化、學哲學的熱潮,為「兩論」的寫作創造了特殊環境。

Ⅲ 急需《矛盾論》、《實踐論》的讀書筆記或心得

《實踐論》讀後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著革命的發展。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通觀全篇,此文幾乎是一篇完美無缺的哲學論文,到處閃耀著思辯的哲學光芒;同時又因為毛澤東是文學家,身上流著中國文人的血,理所當然地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文學氣息。
實踐是尋求真知的唯一途徑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准。」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
實踐要注意方法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談實踐的方法,我想從實踐的特性開始說起。
一則,實踐具有時間性和地點性:實踐的內容會隨時間、隨場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被前期、他地的實踐所證明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當時(以及未來)、當地。「刻舟求劍」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二則,實踐具備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種局部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全局實踐,某種偶然實踐的結果不一定體現基本的、普遍的規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三則,實踐具有層次性:此一層次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層次和全部層次。
四則,實踐具有主觀性: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不可能絕對擺脫實踐主體主觀因素的制約;絕對客觀的人類實踐,是不存在的。主體能動發揮程度的不同,必會影響到實踐的具體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則形成了人類實踐的「隱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個別的、局部的具體實踐,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那是不充分的;僅僅依靠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給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總結,卻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
具體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具體結論,基本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基本結論,普遍實踐則可用以證明普遍結論;而唯有藉助於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動),把人類的全部實踐從局部上升到基本、從基本上升到普遍、進而抽象地形成人類的普遍實踐(絕對實踐),才能足夠地證明客觀事物的真理。
另外,還要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這篇文章,對當時中國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它批判了當時革命中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有什麼害處呢?不妨舉一例說明。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但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為,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群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為那根鋼針不小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能夠極好的說明,經驗是要得的,但經驗主義是萬萬要不得的。我想,犯經驗主義的結果就是,決策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實踐後「鼻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一酸眼淚流下來」。
實踐要注意總結
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於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不論是學習還是總結,都要找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為此,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弄清情況,又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可貴,從教訓中學習往往使人更聰明;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這樣,經常不斷地升華,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為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從而,形成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再認識、再總結的良性循環。

-----------------------------

《實踐論》讀後感
《實踐論》是毛澤東寫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毛澤東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系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在過去的高考課本里,我們學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現在你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如果現在讓我們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來的分數呢?所以實踐是重要的。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年輕人的一個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最好手段.所以,在實踐中進步,從現在開始。
《實踐論》論文的語言不僅直白生動,還准確。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准確性是第一位的。毛澤東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些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各現實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簡潔精確的例子把要說的問題一語道破,這也算是毛澤東的高明之處了吧!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成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實踐,不論是怎樣的工作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出真知!
實踐也是要求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個統一,因為不同的時期和地點則要求我們進行不同的實踐,在整篇實踐論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實例,用那些實例說服人們,我們也知道,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地點,進行不同的實踐.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毛澤東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准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
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
-----------------------------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系。在讀完《實踐論》全文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里,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系。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毛澤東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准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者成功之母」。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一基礎。無產階級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爭的領導者對於戰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回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理論是否符合於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應新的情況。客觀過程的發展充滿著矛盾和斗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同樣充滿矛盾和斗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循環都代表著更高的內容。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系,同時也對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闢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
關於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了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關於正確、深刻的認識來源問題。《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說游泳、騎自行車,一個人因為不會而不去游、不去騎,總在一旁看別人做,那麼他永遠也不可能會。又比如說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裡念,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以旁觀者的心態,是不能學到東西的。
關於真理的絕對與相對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哲學問題。「沒有絕對真理」,這句話如果是正確的話,那這句話本身是否看作是絕對真理呢?這似乎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獲成功。
以前,我都不喜歡看有關哲學的書,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哲學,而是因為有些書我看了也不知道它講什麼,但是自從上周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之後,我受益匪淺。
我個人覺得,對於這篇文章,我是這樣理清自己思路的:一、介紹馬克思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在寫這篇文章是,他開始向人們說明:人的認識是由實踐產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這里簡要介紹了關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並簡要的介紹了認識論的主要觀點。二、進入文章的精華部分,比較詳細的分析人的認識如何從實踐發生,又如何服務於實踐。這里,他認為認識應該是這樣的,「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 對於認識的深入過程,毛澤東通過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和對戰爭的例子,更加透徹的說明了基於變革現實的實踐而產生的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的逐漸深化活動。「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 這里,毛澤東談到認識的能動作用,即「不但表現於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於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三、最後總結全文,從時代責任講起,提出當時的無產次級及其政黨的任務——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他認為認識開始於實踐,認識又有待於深化,從感性認識達到理性認識的階段。「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深層次的領悟事情的本質,也就是理論,才能更好的掌控事物。也就是所謂的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縱觀全文,從整體來看,第一,《實踐論》中關於主觀、理論和實踐、知行統一的原則,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這是「生態文明」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從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再到生態文明,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經歷了又一次升華。這是我國環保戰略的歷史性轉變。第二,《實踐論》關於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必須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要把握人的全面發展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認識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針對性。第三,《實踐論》中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觀點,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改革中,必須用改革的實踐來檢驗改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正確性。
「實踐出真知。」一點也不假,就拿做flash來說吧,並不是別人一講你就一定做出好的flash動畫來,很多的都是在他人給你講解後,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你必須親自實踐,根據自己的實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flash動畫、網頁來,不能只根據書本上已有的論述,按固定的模式、觀念去進行。
作為一個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我們以後要走入社會,走進醫院,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馬虎,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病人最寶貴的生命,我們在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必須有精湛的業務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們必須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比如,如果在拍X光、CT、MRI等的時候,而此時我們拍出來的圖像不清晰,病人怎麼看我們?我們出了一次差錯,也許你認為這只是1%或1‰,但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講卻是千真萬確的100%!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自我反省,找出原因後盡量盡快解決。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們在做錯了一件事時,須知道每一件事發生的環境不一樣,事物發展都有因果關系,有時候不同的「因」會產生相同的「果」,如果不能很好的明白這件事具體發生的原因,看清這件事發生的本質,而只是簡簡單單的作表面處理,是無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實踐需要時常總結。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於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企業要發展,公司要發展,醫院要發展,要能與時俱進,經久不衰,必須將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常青,公司才能進步,醫院才能發展!
總之,讀了《實踐論》之後,我受到了文章的感染,所以寫下了這篇讀後感。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無論在哪裡,我們都應盡量營造一個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的良性循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堅持勇於創新!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