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的議論文
㈠ 作文中有關打破常規的素材
電視上,正上演著保加利亞隊與捷克斯洛伐克隊在歐洲籃球錦標賽上的一場比賽。當比賽剩下8秒鍾時,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一般說來已穩操勝券。但是,這次比賽採用的是循環制,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5分才能取勝。可要用僅剩下的8秒鍾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的教練突然請求暫停。許多人對此舉付之一笑,認為保加利亞隊大勢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練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難力挽狂瀾。暫停結束後,比賽繼續進行。這時,球場上出現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見保加利亞隊拿球的隊員突然運球向自家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這時,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員宣布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隊這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的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願以償地出線了!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們所具備能力的2―5%。這就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
說到創造性思維,我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
一個中國的小孩子同父母共同去了美國。在美國的小學,圖畫課是最讓他頭疼的,那裡的美國孩子,畫的根本稱不上是畫!他們筆下所繪:不成比例、不講布局、不管結構、無方圓沒有規矩,甚至連基本的筆法都沒有。而每當他們畫完,都興高采烈的問老師:「好不好?」
而那個中國孩子卻與他們大不一樣,她努力地去畫出自己想像中的事物:父母、文具、房子、花草……畫畢,也會興高采烈地問老師。不過,他是從來不問「好不好」的,只是問「像不像」。
一個是「好不好」,一個是「像不像」。這引起了我的沉思。中國的教育,教導孩子要循規守矩,卻忽視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計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構圖」。與此相比,中國的所謂範文,參考圖便都成了禁錮中國孩子思想的罪魁禍首!他把孩子變成了復印的機器,中國的孩子,也許具有很高的COPY「能力」,但卻欠缺了基本的創造力,多麼可悲呀!
這還有一則笑話,似乎也談到了今天的這個話題:
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考學生:
「雪融化了是什麼?」
一個學生回答:
「雪化了是春天!」
老師說:「錯!答案是泥水。」
「雪化了是春天!」多麼天真,多麼浪漫的想法!創造性是不能教的,但,創造性卻能被這潭「泥水」沖刷得乾乾凈凈!
乾隆年間,有兩位書法家。一位極認真地模仿古人,橫要像蘇東坡,捺要像李太白;另一個正好相反,講究自然,獨成一派。某天,兩人相遇,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第一個聽了,頓時瞠目結舌。
不錯,正如齊白石先生的那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不會創造,只會在前人的框架里打轉轉,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我們不是不會打破常規,只是常規牽制住了我們的手罷了。
㈡ 打破常規的作文怎麼寫
。而在人生的征途中,往往就有一些人能在困難和挫折中取得成就,那是因為困境能磨練出強者,能產生一中向上拼搏的動力!
就像那條不服氣,不甘心的小魚,它不一味地遵循自然規律,它欲想打破自然規則。
它想:為什麼,它們為什麼一定要成群結隊的游?它們為什麼一定順著下游游?為什麼……魚兒太疑惑了,太不服了,太好奇了。終於,從它心中噴發出了一個信念:我要「逆向而行」!我要「打破常規」……
在生活中的我們,不能在逆境中體會快樂,因為我們不去嘗試,不去突破。因而,生活給我們的是單調,是乏味的。所以,不管魚兒最終是怎樣的結局,它也是一條「精彩的魚」。
想想我們也是一樣啊,我們除了要越過坎坷,走過平坦,還要鏟除荊棘,將淚擦乾,試著突破自己,逆向而行。最終在撒滿星星的天空下,憑著一顆不哭泣,勇敢的心。感受真正成功的感覺。
魚兒的堅持不懈,魚兒的突破自我,都是值得我們的學習的。我們要與時俱進,打破常規,攻克一切堡壘。突破、向前,生活帶給我們的困難,我們要用自信去「包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