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素材
Ⅰ 作文素材 兩個人性格截然不同卻又和諧相處 比如廉頗藺相如,張良樊噲
一、寫作是語文的綜合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語文基礎的扎實。
二、學好作文是升學考試的需要。作文=1/2,隨著新課標的推行,作文越來越受到重視。90%初中高中尖
子生們,都有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甚至有專家預言:未來中高考中,語文只考讀寫。現在,好多孩
子都在學習各種才藝,其實家長之所以花力氣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就是為了在考取好學校時多個籌碼
,隨著這個政策的出台,家長和學生有沒想過,有寫作特長也可順利進入理想學校。上初中後就在沒什
么時間去學習寫作,學好寫作從娃娃抓起。從小打好基礎。
三、學好作文,有過硬的文筆,將是未來就業的基礎及途徑。有良好的文筆功底,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
。比如專業寫作、自由撰稿人、製片人等。有過硬文筆,就業渠道更寬泛。如律師業、廣告業、策劃業
,甚至向我們的作文指導培訓……從方便生活角度來講,無論在任何單位,從事任何職業,都會受到重
視。
Ⅱ 適合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都有什麼
現代名人: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場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走上講台,掛著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Ⅲ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名人故事:用腳畫畫的杜茲納
法國名畫家紀雷有一天參加一個宴會,宴會上有個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請求他收為徒弟。紀雷朝那人看了一眼,發現他是個缺了兩只手臂的殘廢人,就婉轉拒絕他,並說:「我想你畫畫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個人並不在意,立刻說:「不,我雖然沒有手,但是還有兩只腳。」說著,便請主人拿來紙和筆,坐在地上,就用腳趾頭夾著筆畫了起來。他雖然是用腳畫畫,但是畫得很好,足見是下過一番苦功的。在場的客人,包括紀雷在內,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紀雷很高興,馬上便收他為徒弟。這個矮個子自從拜紀雷為師之後,更加用心學習,沒幾年的工夫便名揚天下。他就是有名的無臂畫家杜茲納。
啟示:沒有手竟然能成為畫家,豈不是很不可思議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有排除萬難的毅力和恆心,你就能創造奇跡,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參考;
http://www.jhzuowenfu.net/NewsInfo-6820.aspx
Ⅳ 如題所示,請高人整理項羽劉邦,韓信,韓信,蕭何人物事跡為作文素材,力求簡介明了高度概括並標出可用於
找點兒材料是不難的,評價也簡單,畢竟打仗是靠他們的。咱們坐這知道論英雄靠什麼?靠的是網路。望採納!
咱先看看劉邦自己的評價: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的材料:胯下之辱
一飯千金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陷於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推陳出新
張良的材料:
反秦復韓 圯上受書
降宛取蟯 佐策入關
諫主安民 鬥智鴻門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下邑奇謀 畫箸阻封
虛撫韓彭 兵圍垓下
勸都關中 諫封雍齒
假託神道 明哲保身
蕭何的材料:參考
http://..com/link?url=zWhwkFTpZp6N6-_8KMTfSS4qK
曾國藩曾說,論人在見識為首,才能次之。
從以上故事看出,不論他們如何的牛逼,但打下江山後,竟然爭先恐後的招數就是保命。而咱們還特牛逼哄哄滴寫論文討論誰更會保命這一點。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您說是吧。
這么一聯系,就看出,咱社會主義xzg擅長保命的人更沒幾個了。想到此就特同情那些沒什麼廉恥的,混到那麼大一位置,整天竟然要為保命而折騰。可憐啊!
東坡在評論歷代牛人時曰:「大哉, 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學道,不自誠意正身以刑其國,使家有三歸之病而國有六嬖之禍,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
不學道,看來就難不自誠意正身,無論多牛,都是危險的。
阿彌陀佛!
Ⅳ 作文800字高中 關於冷靜素材
冷靜是在修養的道路上一道許多人都過不去的鬼門關,就讓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關於冷靜的話題吧。
一件事,一個人沉著冷靜,一個人驚慌失措,結果是大不同的。學會「三思而後行」,遇事考慮20秒,
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與眾不同。龜兔賽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兔子狂妄高傲,自以為技術超過烏龜,輕視對手,最後慘敗而歸,落得個後悔莫及;而烏龜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冷靜地參加比賽,堅持不懈地走到終點,最終換來了勝利的喜悅。冷靜的確是成功的階梯。
為什麼要學會冷靜?因為遇到事情只有冷靜才會想到辦法。如果自己的頭腦不冷靜的話,頭腦里會很亂,更容易出差錯。「進一步魚死網破,退一步海闊天空」,冷靜就是撲滅烈火的水、化解冰雪的火焰。
再講一個青年的故事吧:一名青年,阿奮一早要去縣城,就去姐夫吳某家借摩托車,並保證說自己當天上午就能回來。因朋友的殷切招待和挽留,阿奮喝了點酒,直到當天晚上7點多才回到其姐夫吳某家。吳某本來有事要下午外出,但總是等不到阿奮回來,心裡很生氣,看到阿奮回來就說:「你小子要給我摩托車的油錢。」阿奮看到周圍人很多,姐夫吳某一點面子也不給自己,加上又喝了酒,就駕駛摩托車撞向吳某,導致吳某重傷,阿奮也因此入獄。這件事和兩人都有關系,要不是吳某說了一句「你小子要給我摩托車的油錢。」的氣話,要不是阿奮氣不過,把摩托車撞向吳某,事情也不會這么糟糕。他們就沒有冷靜處事、「三思而後行」。最後造成了吳某重傷,阿奮入獄的悲慘後果。
在這,我要提醒大家:冷靜是成功的階梯,「三思而後行」,遇事考慮20秒,讓你成為撲滅烈火的水、化解冰雪的火焰。
Ⅵ 高考作文素材 歷史人物
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然後,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2.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3.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4.西漢學者匡衡家貧而好學,夜晚無燈,鑿壁偷光,終成知識淵博的學者。
5.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卻每天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他把這句話寫出來,掛在牆上以自勉。1.唐代李賀,每次出去與親朋同游,總是帶著一個白錦袋,想出妙句,立即寫好放進袋裡。晚間回家整理,幾乎天天如此。
2.蒲松齡於大樹下,准備好茶、煙,熱情地邀過路人講述自己的見聞。如此歷二十餘年,終成《聊齋志異》。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時間。司馬遷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時間。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時間。4.西漢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屢戰屢勝,漢武帝賞他一座富麗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陳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句話展示了他報國的雄心壯志。
范仲淹為了讀書學習,每天晚上煮一鍋粥,把粥劃成幾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塊,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後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3、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僕。三年後,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卧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了吳國。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4、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人折腰」,辭官不做。
1.誇父逐日——可以論證追求奮斗、理想信念、獻身精神等。
2.神農嘗百草——可以論證開拓創業、勇於實踐不斷探索等。
3.勾踐卧薪嘗膽——可以論證忍辱負重、憤發圖強等。
4.魯班發明鋸子——可以論證類比思維、觸發靈感、造福後世等。
5.孫武操練女兵——可以論證嚴於律令、整軍經武效果驚人等。
6.商鞅變法——可以論證改革求新、富國強兵、動機與效果背反等。
7.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論證進諫納諫、廣開言路、勇於接受批評等。
8.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可以論證突破傳統、努力學習引進等。
9.孟子母擇鄰而居——可以論證正確引導子女、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等。10.莊子談庖丁解牛——可以論證得其要道、掌握規律、迎刃解難等。
11.李冰修都江堰——可以論證功在當代、澤及後人、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等。
12.扁鵲見蔡桓公——可以論證病須早治、諱疾忌醫、後患無窮等。
13.蘇秦懸梁刺股——可以論證立志自強、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等。
14.廉頗與藺相如——可以論證大智大勇、改過從善、團結保國等。
15.趙括紙上談兵——可以論證脫離實際、空談誤國、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16.毛遂自薦——可以論證敢於挺身而出、肯定自我、為國排憂等。
17.荊軻刺秦王——可以論證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冒險犯難報知己等。
18.葉公好龍——可以論證言行脫節、崇尚自取其咎等。
19.項羽、劉邦鴻門宴——可以論證濫施寬容、坐失良機、釀成後禍等。
20.劉邦約法三章——可以論證嚴於紀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業等。
21.肖何追韓信——可以論證珍異人才、敢於重用無名之輩等。
22.張良與圯上老人——可以論證尊重老者、經受考驗、終獲厚待等。
23.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可以論證專心致志、發憤讀書等。
24.司馬遷撰《史記》——可論證為了事業犧牲一切、孜孜不倦、奮斗不已等。
25.蘇武牧羊——可以論證忠於國家、保持氣節、威武不屈等。
26.馬援馬革裹屍——可以論證立志報國、義無反顧、效命沙場等。
27.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論證當仁不讓、為國揚威、交流開拓等。
28.孔融讓梨——可以論證謙遜禮讓、克己待人、尊敬年長者等。
29.曹孟德老驥伏櫪——可以論證年高者壯心未已、理想永存、嚮往奮斗等。
30.曹沖稱象——可以論證少年英才、聰明過人、獨辟蹊徑破難關等。
31.諸葛亮七擒孟獲——可以論證服人以德、攻心為上等。
32.周處除三害——可以論證為民除害、改惡從善、戰勝自我等。
33.祖逖聞雞起舞和擊楫中流——可以論證修身健體、嚴於律己和不忘復國等。
34.王羲之臨池學書——可以論證刻苦練功、勤學不倦、矢志求成等。
35.李春修趙州橋——可以論證微賤者的才智、古代科技的昌盛等。
36.隋煬帝亡國——可以論證驕奢淫逸、專橫跋扈的惡果等。
37.唐太宗重用魏徵——可以論證大膽起用反對過自己的人、勇於納諫等。
38.鑒真東渡日本國——可以論證外出學習的艱難和學習者的執著、頑強、矢志不二等。
39.日本派出遣唐使——可以論證外邦的虛心學習與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40.包拯剛正不阿——可以論證秉公執法、不循私情、不畏權貴等。
41.歐陽修三上苦讀——可以論證珍惜光陰、見縫插針、日積月累等。
42.王安石游褒禪山——可以論證敢於登攀、勇敢探索、無限風光在險峰等。
43.楊時立雪程門——可以論證求師的謙遜真誠、執著懇切的精神等。
44.梁紅玉抗金兵——可以論證女性的愛國精神、頑強鬥志等。
45.文天祥的正氣歌——可以論證愛國、成仁取義、視死如歸的無畏精神等。
46.黃道婆改進紡織術——可以論證傳播技術、致富鄉里的無私奉獻等。
47.王冕學畫——可以論證勤奮苦學、堅持不輟、終獲成功等。
48.鄭和下西洋——可以論證大膽創舉、開拓海外交流、發展貿易等。
49.海瑞冒死上疏——可以論證剛正不阿、敢於直言、秉公執法等。
50.李時珍跋山涉水寫本草——可以論證忠於事業、不畏艱難等。
51.徐光啟學習西洋科技——可以論證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虛心學習先進技術等。
52.袁崇煥的含冤而死——可以論證主觀武斷、偏聽偏信、毀滅人才的嚴重後果。
53.東林黨人關心國事——可以論證知識分子憂國憂民、諫言議政等。
54.徐霞客游歷天下——可以論證執著、勤勉、不懼艱難險阻的實踐精神等。
55.李自成起義的成敗——可以論證興亡盛衰、變化在自身等。
56.清初的文字獄——可以論證壓制思想、扼殺文明的可悲等等。
57.林則徐「睜開眼睛看世界」——可以論證有識之士放眼天下、學習外國等。
58.武訓辦義學——可以論證尊師重教、興學育人的獻身精神等。
59.太平天國內訌——可以論證團結興邦、分裂誤國、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60.嚴復撰《天演論》——可以論證優勝劣汰、思想啟蒙的歷史作用等。
Ⅶ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麼?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准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心理上的脆弱。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冊學習了課文《鴻門宴》,讓我們對項羽這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文再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摘自《鴻門宴》
素材評析
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後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裡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於他。
適用話題
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願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
高中課文《屈原列傳》、《離騷》、《湘夫人》等,都說到屈原。
【原文再現】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傳》
【素材評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詩中他自己寫到:「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屈原受到奸臣讒陷,被楚王流放時,在憤激之下而寫的。正如司馬遷所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作詩《離騷》泄憤。但是,屈原的高潔之處,在於他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打擊與諂害,但他總是執著地堅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馬遷贊美到:「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適用話題】
適用「肩膀」、「位置與價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責任」、「理想」、「執著」等等。
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讀過「三國」的人,一提起「奸雄」,誰都知道是指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最能體現曹操的奸惡。
但現實生活中的曹操,卻有著對理想的追求,是一個矛盾的復雜體。原以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為只是一介武夫,讀了他的《短歌行》等詩篇,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是極其豐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否也印證了一條真理:人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極高的文學造詣。我們學過的《觀蒼海》《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寫的。
【原文再現】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素材評析】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
【適用話題】
曹操愛惜人才,胸懷大志,傑出的軍事才能值得大家學習,但是曹操狡詐多變,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適用話題有「智慧與狡猾」、「理想」、「抱負」及「誠信」、「生無所息/生有所息」、「人與路」、「談意氣」等。
諸葛亮
諸葛亮,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將鼎足三分,燒博望,借東風,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機妙算的絕頂聰明。故與關羽之「義絕」、曹操之「奸絕」合稱三絕。
諸葛亮執法嚴明,情義深重,勇於自責。有情而不枉法,執法而不忘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諸葛孔明,這才是真實可信的孔明!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節,我們才會由衷贊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我們曾學過《出師表》《失街亭》(《三國演義》)《蜀相》等課文,這些課文都涉及一個人物——諸葛亮。
【原文再現】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摘自《出師表》
【素材評析】
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際遇,是千古傳頌的佳話。人們在甚贊諸葛亮的況世奇才的同時,也甚贊他能報知遇之恩的美德。自從自隆中出山後,就把「攘除奸凶,興復漢室」作為畢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寫「三顧頻煩天下濟,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襟」,無不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而感動。
【適用話題】
諸葛亮博學多才,擔任蜀相期間,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為歷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稱頌。適用話題有:「忠誠」、「謙虛與成就」、「大智若愚與成功」、「肩膀」等。諸葛亮對劉備的忠信歷來被大家傳為美談,此事例適合話題「誠信」;諸葛亮不聽劉備臨終忠告,最終導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適合話題「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認知」等。
司馬遷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二十歲時滿懷求知的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這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准備。其父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天漢二年(前99),李陵出擊匈奴,乒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獲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潤飾。《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巨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八篇,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修史的抱負。
高中第六冊第四單元,專門用一個單元來學習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及《史記》中的選文。
【原文再現】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摘自《報任安書》
【素材評析】
一個人,無論在遇到多大的打擊與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繼續。但精神是需要支撐的。司馬遷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宮刑後,發憤著書,就是因為他為自己尋找到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柱,他們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等。而當我們的人生也遇上了難以跨越的坎時,是否也把司馬遷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適用話題】
《史記》,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為了理想而放棄尊嚴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適用話題有「堅強」、「意志」、「忍辱」、「誠信」、「心靈的選擇」、「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愛國者,一生盼望為國效力,而命運並不眷顧他,以致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的詩篇。他的愛國情懷集中體現在他的詩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個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變化的時代,他用卓越才華和驚人毅力建造了現實主義的詩歌藝術的豐碑。沉澱於詩中憂國憂民的涕淚,人道主義悲天憫人的情懷,鑄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一己的苦難推及廣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他親眼看見國破家亡的慘景,寫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
杜甫,學習過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書懷》《詠懷古跡》《閣夜》《登岳陽樓》《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現】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素材評析】
此詩是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詩中寫到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
【適用話題】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間,在流落船上,無所適從的時候,心中還依然懷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志,思考國家的命運,適用話題「憂思與抱負」、「肩膀」、「生無所息與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與路」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但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與他不滿黑暗現實之間形成劇烈的矛盾。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我們學習過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中覽古》等詩,在高中第五冊的第五單元還專門安排了李杜詩歌單元,學習了《蜀道難》、《將進酒》等詩歌。
【原文再現】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素材評析】
李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學士,並沒能涉身政治,卻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對權貴的傲視,從而招致排斥,憤而離開了長安。在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心緒。可以想像,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但詩句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其根源就在於作者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適用話題】
李白的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賜還鄉期間,還胸懷坦盪,對未來充滿信心,適用話題「仰望」、「抱負」、「肩膀」等。李白在皇宮期間,要求高力士為其脫鞋,因此而招來放逐的命運,此話題適合「談意氣」、「高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阮籍
阮籍,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他興趣頗廣,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他攻讀儒家經典,也愛讀老莊,並且學習擊刺武藝,能長嘯,善彈琴,還喜歡喝酒。阮籍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後期變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
阮籍為了躲避曹魏與司馬氏政治斗爭的牽連迫害而歸隱山林,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現實,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無法實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高中語文讀本第二冊有篇文章寫到《阮籍不拘禮法》。
【原文再現】
阮籍不拘禮法
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盪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素材評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心非常有節制。從上文中在母終時的表現以及喝醉酒後的行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這種有放有斂的性格還能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任。阮籍的詩寫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喜怒不形於色,正是因為他有著兩種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統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緣故。
【適用話題】
阮籍佯狂而歌,蔑視禮教、潔身自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適用話題:「符號」、「走與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
陶淵明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
陶淵明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如《歸園田居》組詩的久享盛名,有類似的特點: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的愉快。
我們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它們的作者就是陶淵明。
【原文再現】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素材評析】
本文從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麵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適用話題】
陶淵明遠離塵世,視功名如糞土,寧可窮困潦倒,住破爛的房子,也堅持只讀書自娛自樂,而絕不為了溫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適用話題「高潔」、「榮辱」、「談意氣」、「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國家的半壁江山頓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一個處於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後的辛棄疾亦有。但他們,這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上溯數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啊!於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具有須眉般悲壯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的《聲聲慢》《一剪梅》等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高聲歌唱。
【原文再現】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素材評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趙明誠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聲聲慢》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
【適用話題】
即便在國恨家仇面前,李清照還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來自律,此事例適合話題「雕刻心中的天使」、「銘記與忘卻」、「專一與忘情」、「水的靈動」、「紀念」等。
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台詩案、太後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台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原文再現】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摘自《赤壁賦》
【素材評析】
《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選文中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託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適用話題】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 「豐碑」、「談意氣」、「沉穩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
陸游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禦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志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的愛國詩人。
分析:陸游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話題:「文學的力量」
Ⅷ 高中道理議論文 素材
聞一多
聞一多是湖北省浠水縣人,早年赴美留學學習美術,同時進行文學研究和詩歌創作。
聞一多個性剛直,有嫉惡如仇的氣概,但是缺乏在復雜政治環境中的斗爭經驗。在
他看來,越是好朋友,越不能容忍有什麼錯誤。1945年春,有人造謠說:「李公朴
已被收買,即將赴渝出任要職。」一天下午,李公朴正巧到聞一多家,吳晗、楚圖南也
在那裡。聞一多就拍著桌子質問他:「為什麼出賣民盟?」李公朴進行了辯解。但是,
在火頭上,聞一多沒有聽進去。李公朴一怒之下也走了。當晚,李公朴找到張光年,告
訴他這件冤案。張光年第二天找到聞一多。聞一多沒有等張光年講完,就真誠地說:「
我們錯了!我們向公朴道歉!」
1945年4月,李公朴的北門書屋翻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
府》。不料,有人撥弄是非說,北門書屋偷著翻印別人的東西,只顧自己賺錢。聞一多
聽後受不了,他當著李公朴的面說:「辦書店可以,不能有『書商行為』。」兩人大吵
一場。過後,馮素陶約了楚圖南一起去看望聞一多,告訴他秘密翻印的是毛澤東的著作
。聞一多聽了,馬上說:「哦!那是我的不對了,錯怪了公朴。」一把拉著他們一起去
向李公朴道歉。聞一多一進門就先說:「公朴,我又錯怪了你,現在來登門道歉。」李
公朴馬上迎上去,兩個戰友緊緊擁抱著。
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戰士、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朴慘遭殺害,聞一多
處境極端危險,但他置生死於度外,參加7月15日為摯友李公朴舉行的追悼會,並慷
慨激昂地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演講》。幾個小時後,聞一多也悲壯地倒在敵人的
槍聲下,為自己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朋友灑盡了最後一滴血,年僅47歲。
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僕先生遇害經過報告會」上,他拍案而起,作了義正辭嚴、慷慨激昂的《最後一次講演》,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暴行,當晚就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他是中國具有愛國心的知識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個典範。毛澤東稱贊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周恩來稱到「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的榜樣。」
(可用於「愛國」和「氣節」的話題)
蘇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課本寫作素材 我們愛祖國,愛祖國的山河大地,愛祖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我們更愛祖國的語言,祖國的語言是多麼神奇!它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連,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躍。遠離祖國就會懷念祖國,這懷念既痛苦而又幸福。痛苦,是遠離了祖國的同志、祖國的山川風物;幸福,是有這樣偉大的祖國供我們懷念。
(可用於「愛國」的話題)
山峽的江面,波濤洶涌,到處是急流,到處是險灘,但是人們只要掌握了前進的方向,就能戰勝困難了。
(可用於「困難」的話題)
1830年,波蘭音樂家肖邦,為了替祖國爭光,決定到外國深造。臨行時,他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滿裝著祖國泥土的銀杯。他輾轉到了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增進了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民族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不安定的生活里,他得了重病。1849年,他的姐姐從華沙趕來,陪著他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天。臨終前,他告訴姐姐,波蘭發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去。」他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它象徵這個肖邦對祖國的強烈的愛。
(可用於「愛國」的話題)
愛祖國高於一切。 ——〔波蘭〕肖邦
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僕先生遇害經過報告會」上,他拍案而起,作了義正辭嚴、慷慨激昂的《最後一次講演》,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暴行,當晚就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他是中國具有愛國心的知識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個典範。毛澤東稱贊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周恩來稱到「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的榜樣。」
(可用於「愛國」和「氣節」的話題)
文天祥既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又是傑出的愛國詩人.文天祥詩歌的愛國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死不愧廬陵"的愛家親情;"近來又報秋風緊,頗覺憂時鬢欲斑"的憂患意識;"何日洗兵馬,車書四海同"的統一祖國的宏願;"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的愛國情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氣概.。
(可用於「愛國」和「氣節」的話題)
文天祥是南宋進士,曾任刑部郎官、知贛州等職。1275年聞元軍東下,在贛州組織義軍,入衛臨安,收復許多州縣。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隨後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被俘,押解經過零丁洋時,他寫下《過零丁洋》一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痛說了國家和個人的不幸遭遇,並表現了視死如歸、為國犧牲的堅定壯志。元將張弘范要他寫信勸降張世傑,他堅決拒絕,書寫此詩作回答。次年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屢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在獄中,又寫下了《正氣歌》,再一次表達了他寧死不屈的決心。1288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從容就義。
(可用於「愛國」和「氣節」的話題)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司馬遷《屈原列傳》
屈原以「自投汨羅以死」反抗黑暗的勢力,當然,這種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與濁世同流合污,這又是很值得贊美的。我們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來作借口,放縱自己,結果身敗名裂。(可用於「骨氣」「品格」等話題)
——《屈原列傳》
人生自古誰無死,愛國丹心文天祥。叛國通敵賈余慶,千古罵名呂師孟。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如果「五人」不是「激於義而死」,以他們「草民」「蟻民」之身,又怎會讓張溥寫出《五人墓碑記》而流傳至今,讓我們也記住他們的壯烈行為?(可用於「死」「價值」「正義」等話題)
——《五人墓碑記》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魯迅《拿來主義》
半個世紀以前,魯迅先生就教導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我們要大膽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遺產,大膽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可用於「創新」「與世界接軌」等話題)
時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鴉片」,看到「煙燈和煙槍」,看到「姨太太」,還以為是精華,愛之心切,社會上那些腐敗現象,不就是因為不辨美醜而形成的嗎? (可用於「選擇」「美與丑」等話題)
——魯迅《拿來主義》
燭之武,一位老頭子,孤身勸退強大的秦國軍隊,保存鄭國,何故?沒有超人的膽量,沒有豐富的常識,沒有非凡的口才,試問如何可以成功?(可用於「膽識」「口才」「說話藝術」「綜合素質」等話題)
——《燭之武退秦師》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要善於應變,善於應對。忽然想起《鴻門宴》的場面: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景,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善於應變,善於應對,結果使他逃過一劫;而項羽則是個自大而死板的人,結果是放虎歸山,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可用於「善於應變」「適應環境」等話題)
——《鴻門宴》
和平時代,我們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風順時,我們很少想到困難之處。人生道路,又怎麼會平坦筆直?魏徵就告誡過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可用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話題)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可用於「持之以恆」等話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凡事應抓住問題的根本。 (可用於「根本」等話題)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可用於「謙虛」等話題)
——《諫太宗十思疏》
盡管後世對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各種議論,但不可否認,藺相如隻身入強秦,完成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
沒有過人的膽識,怎可成功?(可用於「膽識」等話題)
忍讓並非懦弱,並非無能,而恰恰是自信、堅強和識大體的表現。以藺相如後來「位在廉頗之右」的官職,不一定斗不過廉頗,但是,他深知「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的道理,於已於國都不利,因而處處忍讓,最後得到「將相和」的可喜結局。這故事,實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於「團結合作」「忍讓」等話題)
——《廉頗藺相如列傳》
大丈夫知人善任能屈能伸,莽匹夫優柔寡斷有始有「終」。 友情私情勝軍情,項庄項籍敗項伯。 有情有義有心有謀,無私無畏無理無敵。(張良、樊噲)
Ⅸ 描寫人物作文事例素材
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麼?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准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心理上的脆弱.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冊學習了課文《鴻門宴》,讓我們對項羽這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文再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摘自《鴻門宴》
素材評析
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後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裡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於他.
適用話題
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等.
Ⅹ 求些議論文素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90652/
忠實一件事,把這件事看作自己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這就是《莊子》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忠實、專注。
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引用了五處孔子的話,兩處莊子的話,一處曾國藩的或,一處朱熹的話,一處佛門訓言,一處老子的話,一處《禮記》的話。
唐朝名僧百丈禪師長教訓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並且身體力行,「言行相顧」。有一天,弟子幫他完成了他本應做的事,那一天他便絕對地不肯吃飯。——從切實行動出發,堅持勞作,言行一致。
「主一無適便是敬」這句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話告訴我們: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也不旁騖,這便是對事業的敬重。——敬業、精力專注、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曾國藩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不專一、搖擺不定(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莊子雲:「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都是說的專一,敬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業、興趣,做事的最高境界。
國學大師梁啟超以自身的言行為我們做出了「敬業與樂業」的榜樣,他的著作等身,他與康有為的「維新運動」為中國的前進開辟了道路。
宋朝著名愛國將領李綱在其詩作《病牛》中寫道:「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愛國、奉獻、憂國憂民。
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成才、責任。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國學大師、原北大校長胡適先生在中國公學十八級畢業贈言中諄諄告誡即將畢業的學子,無論何時都「不要拋棄學問」。——做學問與成偉業、書中自有成才路。
正是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國學大師胡適先生才會不顧自己身處「長安之居」(長安米貴,居之不易),仍然汲汲掛心於其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前途與命運。——責任感、個人與集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其文章《送徐無黨南歸序》中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理論,勉勵後學要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建功立業、品德第一。
曹植在其名篇《白馬篇》中寫道:「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愛國、無私奉獻。
宋朝著名抗元將領文天祥在其兵敗被俘,有廣州解往元大都路過金陵時寫的著名詩作《金陵驛》中慷慨抒志:「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愛國、獻身。
諸葛亮做人總是不事張揚,他在其《誡子篇》中明確提出「靜以修身,簡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修養、品德。
諸葛亮強調學習和立志的重要性:「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立志與成才、學問的重要性。
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伯廬在其《朱子治家格言》提出了以下著名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感恩)「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不打無准備之戰)「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節儉)「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富貴不淫,貧賤不移)「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愛心、感恩)「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志存高遠,為國獻身)
馬寅初、蔣夢麟,同為北大的原任校長,同寫「北大之精神」,同受北大的「犧牲精神」的感召,同於1959年,一個在大陸,一個在台灣,懷著對國家的責任感,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呼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一個言語鏗鏘:「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一個公開宣言:「我現在要積極地提倡節育運動,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我提倡節育而闖下亂子,我寧願政府來殺我頭,那麼在太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減少我這一個人!」(責任感,犧牲精神,國家與個人,遠見卓識)
已屆「望九之年」的國學大師季羨林這樣闡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季羨林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其對國家、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奮斗不息,戰斗不止,為社會貢獻了巨大的智慧財富。(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
正是因為對真理的信仰,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希臘三賢」之一蘇格拉底才能夠蹈死不顧,拒絕朋友營救他逃離雅典,為正義辯護。(對真理的信仰與執著,對自由的追求)
為了維護科學、維護真理,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積極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而受到教廷和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即使被處刑罰、隔離、被判囚禁也毫無懼色,被愛因斯坦稱贊為「具有超群的意志、智慧和勇氣,是理性思維的代表」。(堅持真理的信仰與操守,為真理的犧牲精神)
「即使面對一百個漢武帝,一千次酷刑,一萬回磨難」,「骨頭也不會酥軟」的司馬遷敢於為李陵辯護,忍辱負重著成信史《史記》,將一個知識分子的偉岸身軀,站進了《史記》,在提升精神的同時,成就了一根骨頭——剛正不阿,在對理想與事業的執著追求中挺立起來的獨立人格。(氣節、操守、人格、品質)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鄙夷賣身求榮,投靠司馬氏做了高官的「竹林七賢」之一——山巨源的為人,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斷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用以明確表示自己的立場,成就了獨立人格的美名。(人格,節操,執著的追求,不同流合污)
秦朝宰相李斯曾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諫逐客書》,使得秦王團結天下人才,統一了天下。但是一己私慾把他的心靈熏癱了,在國家命運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屈服於趙高的利誘和威逼,棄國家利益於不顧,矯詔政變,讓兇殘的胡亥登基,最終墮落成一個與趙高為伍的小人。是「利慾」二字,把李斯從一個站立的巨人,變成一團跪著的侏儒。(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公心與私心)
蘇軾面對接二連三的「飛來橫禍」,沒有整日蓬頭垢面哀哀切切,依然我行我素地熱愛著生活,樂觀著人生,使他的天才橫溢一生: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濃重的文化色彩。(樂觀人生,笑對挫折)
劉邦、張良成功的事例表明:超強的忍耐氣度,是成就事業的基石。(堅忍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