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的素材
㈠ 素質拓展素材
心理素質
邢根溪認為: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徵和品質。它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動在個體身上的積淀,是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特徵和能動性。
肖漢仕教授這樣解釋:心理素質是指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心理結構中所具有的狀態,品質與能力之總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獲得知識的多少,也指先天遺傳的智力潛能,但我們主要強調心理潛能的自我開發與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個性心理品質的優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體現出的行為習慣與社會適應狀況。
劉岸英認為:心理素質是個體整體素質的基礎。它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和外界環境與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品質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總和。
也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除智力因素以外,決定和影響人活動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稱為心理素質,亦即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各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
無錫市中小學心理教育課題組研究認為: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質各部分"聯系起來"成為能動發展主體自身的內部根據。
因此,對心理素質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由積極的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復雜整體。
王希永等人認為: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在先天與後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發展水平。心理素質作為一個普遍概念,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就其內涵而言,心理素質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時期內的心理傾向和達到的心理發展水平,是人進一步發展和從事活動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質包括人們所有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活動結果。人們在對心理素質進行概括、分析和評價時常常使用人格、個性、心理品質等概念,這些概念同心理素質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義。可以這樣認為,這些概念是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次、不同范圍內對心理素質的不同表達方式。其實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區別,不能等同或替代。人格、個性這兩個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質是一個非集合概念。
心理品質所反映的是結果,是個人在某一時期、某一場合表現出來的穩定的一貫的心理特徵,它是多種心理素質的高度凝結,如記憶品質、思維品質、注意品質、意志品質等等。而心理素質所反映的既是結果更是過程,它比心理品質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廣的外延
㈡ 文化素質素材
在加強素質教育尤其是加強理、工、農、醫類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如何面對和推進文化素質教育,是擺到每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專業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在《土壤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素質素材對學生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專業課;文化素質教育;素材;挖掘;運用
㈢ 有關個人素質方面的論據
持恆——要成就事業,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努力。這是眾周知的,只是真正能這樣做的人並不太多。物慾的勾誘,功利的驅使,游樂的招引,你抵擋得住么?數載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頭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卻了,只得半途而廢。一些人氣餒了,只得前功盡棄。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無成。只有持恆者邁著堅定不移的步伐義無反顧,終於沐浴到勝利的光輝。 可以這樣說,持之不光是一個人意志的考驗,而且是對一個人的品格測檢。在它面前,一切偽作浮飾的東西都將原形畢露,經過它篩選的應該是物華人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吧,如果你不甘於平庸的話!
[格言名句]——行百里者半九十。(《戰國策》) 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王充)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 繩可鋸木斷,水可滴石穿。苦幹加巧幹,堅持持久戰。(郭沫若) 恆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柏拉圖) 只有恆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只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愛因斯坦)只要持之以恆,知識豐富了,終能發現其奧秘。(楊振寧) 一個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頓 )
孟子論「持之以恆」
最令人感佩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孟子曾作過一個比喻:「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他說,學習就好比挖井,必須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見效。如果挖井挖下幾丈不見水就放棄,那就只能是一口廢井。持之以恆,是學習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現,是學習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不斷深化的條件。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每日黎明即起,堅持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六時的「科學知識講座」;著名畫家黃賓虹生前每晚必畫,一次可畫8張;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每天觀察天氣,記錄氣象日記; 孫中山在國外流亡時期,經濟十分困難,但他省錢買書,每日必讀,他說:「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 俄國大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寫,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關進牢房,在那裡的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長篇小說《怎麼辦》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鐵律」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 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花了36年。 摩爾根寫《古代社會》花了40年。
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0年。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 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 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
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花了34年。
從以上幾個數字里,我們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項事業,需要持久的恆心。所以,巴爾扎克說:「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成功在於持恆
音樂家冼星海,練奏樂譜缺少鋼琴,就用碗、碟、盆、罐作為替代,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苦練,終於孕育出了振奮人心的、史詩般的歌曲——《黃河大合唱》。
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一時間斷,終於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一代京劇表演大師。
愛迪生為了解決燈絲材料問題,先後試驗了6000多種材料,最後成功。
中國科學家王林鶴在試制高壓電橋時所獲 得的成功,也正是積370次失敗的經驗教訓並堅持不懈地努力進取的結果。
薛譚學謳
古代,有位叫薛譚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學習唱歌,但還沒有學會秦青的全部本領,就自以為統統學到手了,於是向秦青告辭回家。秦青親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彈琴唱歌為他餞行。秦青那高昂的歌聲,在林間回盪,使流雲也停立傾聽。薛譚學悟到自己還沒有把老師的本領真正學到手,便向秦青謝罪,要求回去繼續學習,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後來他終於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樣的歌唱家。
歐立希的「六零六」
細菌學家歐立希,為了醫治當時流行的「昏睡病」,發現一種叫「阿托什爾」的化學葯品,可殺死引起昏睡病的錐蟲,但是,美中不足,這種葯物又會給人帶來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韌不拔,經過606次試驗,失敗605次,終於成功地製造 出一種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傷害病 人視學的葯品,取名叫「六零六」。
無恆埋隱患
據史書記載,楚霸王項羽年少時對待學慣用心不一,學書識字不多久就沒興趣了,想去學劍術,練劍時間不長又膩了,又欲學兵法。其叔父項梁對此大為光火然而項羽卻是「壯志凌雲」,回答起來振振有詞:「學書識字,能認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學得再精,也不過是學了『一人敵』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本領。「這番話打動了項梁,於是便又開始向他摶授起兵法。起初,項羽還學得挺有興致,孰料時間一長,又故態復萌,依然溢於言淺嘗輒止。結果沒有一樣能夠堅持到底。項羽少年時代養成的這種壞毛病給他日後的「霸王事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敗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恆心、謀略不足當屬重要原因之一。
奉獻——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一對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貪欲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獲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
[格言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魯訊) 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澤東)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裡拿取。(高爾基)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達到自身的完美。(馬克思) 一個只顧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羅斯金)
魯訊——牛
魯訊先生曾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法拉第——燭
物理學家萬克爾?法拉第一生勤奮,對實用電學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貢獻,並在晚年寫成《電學的實驗研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科學遺產。他希望自己:「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蟬
「鐳的母親」居里夫人獻身科學,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她很贊賞蠶的精神:「那些蠶細心地工作著,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動;我看著它們,覺得我跟它們是異物同類……」
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亠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 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無私捐贈
徐悲鴻逝世前捐贈畢生珍藏的文物。鄭振鐸捐贈畢生珍藏的7萬多冊善本典籍。巴金色捐款數萬元並獻出他珍藏的現代文學史料充實現代文學館。范曾將在日本舉行書畫展覽所得的120萬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建設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大樓之用。紡織女士杜芸芸,將本該歸她所有的10多萬遺產交給國家,支援建設。上述捐贈,表現了他們「富貴於我如浮雲」,一心為國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貴品德。
葉聖陶三易遺囑
葉聖陶老人的遺囑,全文不過130字,然而卻寫了三次。第一次寫於老人重病之時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囑咐家人喪事從儉,只「在《人民日報》自費登個廣告,告別相識的人,說我跟他們永別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補寫遺囑,寫道:「非但不要開追悼會,別的什麼會他不要開。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為我開無論什麼會都是不適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補寫遺囑,表示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北京醫院按照老人的遺願將老人的遺體作了解剖)。短短遺囑,數年而成,兩次增補,發人深思。
貓耳洞精神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邊界的一場戰爭中,我軍戰士為堅守陣地,修挖了防炮洞,他們形象地稱之為「貓耳洞」。地處熱帶山林叢林地區的「貓兒洞」,外邊爆炸著敵人打來的炮彈,里邊是攝氏三四十度的悶氣,雨天滿洞是水,日夜蚊子橫飛。戰士們觜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個個大包。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為維護祖國的尊嚴,保衛人民的利益,艱苦備嘗,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英勇頑強地奪取了戰斗的勝利。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向全國人民奉獻了可歌可泣的「貓耳洞精神」——「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謙遜——《尚書》說:「滿招損,謙受益」。毛澤東又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兩句話都 說明了謙虛對於成長的重要性。因為「器虛則受,實則不受」,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識而能不斷進步,驕傲自滿只能停步不前。反過來講,見識越廣就越知不足也就越謙虛,而坐井觀天者為自己能觀察頭頂上的一方天空而沾沾自喜。謙虛是一種待人對事的態度,也是品德修養的重要體現。因為只有謙虛的人才能不傲氣、少自負,尤其在成績面前,不驕不躁。讓我們永遠記住,人就如分數,實際才能好比分子,對自自己估價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麼分數的值愈小。
[格言名句]——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孔子)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自損者益,自益者損。(蔡邕)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申涵光)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鄧拓) 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華羅庚) 真正的謙虛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 謙虛是對不完善或有缺點的默認。(博克) 一切真正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朴而謙遜的。(別林斯基) 謙遜基於力量,高傲基於無能。(尼采)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柏格森)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保羅) 謙遜是反省的最高貴的收獲,它建立起對伉驕傲的防線。(溫剎斯基) 為人當以謙遜為榮,驕傲為恥。(蒙田) 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蘇格拉底) 對自己的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契訶夫)
晏嬰居功不驕
春秋時政治家晏嬰用一匹駕車良馬贖了奴僕越石父的身,將他帶回齊國。到齊國後,晏子對越石父招呼沒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氣,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子派人說:「我與先生並沒有交往,我看你可憐,贖你回來,你還不滿足嗎?」越石父說:「聽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沒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贖回來,我以為遇到了知音。可你這樣這辭而別,和雇我當僕人又有何區別呢,還不如繼續讓我當僕人去!」晏子聽到這樣的話,趕快去見越石父,以尊貴的朋友對待他,以恭敬的態度對他說:「前兩天只見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聽說君子不因小誤會而絕情,請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吧!」越石父激動地說:「這樣做我反而不敢當了。」為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俗人有功德於人,便露出驕矜之色。而晏嬰把一個奴僕從卑賤中救出來,又能畢恭畢敬地對待,這才叫不俗。而這也正是晏嬰之所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偉大政治家之原因。
劉邦與項羽
劉邦率兵駐扎高陽時,有一天,他傳見酈食其。當酈食其急匆匆地來到劉邦的住所時,劉邦正愜意地靠床坐著,由兩個侍女給他洗腳。酈食其見劉邦對自己這樣輕慢,心裡很不高興,只微微拱手為禮,並不下跪,說:「大王,你是想幫助秦國進攻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打秦國?」劉邦見酈食其不但不行大禮,還提出這樣的問題,不禁大怒。酈食其正色說道:「大王既然決心聚合人馬,聯合義軍討伐強秦,就不應該如此輕慢長者。」劉邦聽酈食其這樣一說,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確實不應該這樣接見賢者。於是,急忙揩腳穿鞋,正衣整冠,從床上起來,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請酈食其上坐,感謝他的提醒。劉邦能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本身就是一種謙虛。劉邦的這種謙虛的品德,不但贏得了酈食其的尊重,而且贏得了許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張良、蕭何、韓信等等。正是這些人的邦助下,劉邦才得以成就了帝業。反觀項羽,盡管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勢力也遠遠大於劉邦,但他「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項羽本紀》),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事事但憑一己之勇,不肯聽從部下的意見,以致許多有才能的人如陳平、韓信、英布等,都離楚歸漢,甚至連他唯一的謀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終只落得個四面楚歌,兵敗垓下,自刎而死,連屍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慘結局。
白居易虛心請教
相傳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作好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後再反復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於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傳誦。
歐陽修署名
《新唐書》是歐陽修和宋祁合寫的。歐陽修完成紀、志部分,宋祁完成列傳部分。按照舊例,作者只署官司職最高一人的姓名。歐陽修官職高,理應署上歐陽修的大名。可歐陽修堅決反對,他說:我怎麼能掩蓋和奪取別人的功勞呢?於是分別署名:紀、志題歐陽修撰,列傳題宋祁撰。宋祁聽說後,感慨地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辛棄疾不恥下問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南宋極負盛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風格多樣,這與他的虛心學習是分不開的。一次,在宴會上,一位歌女詠唱了辛棄疾的兩首新作,眾人一齊喝彩,贊揚辛棄疾的詞寫得好。辛棄疾得意之餘,請在座的提意見。在一片頌揚聲中,年少氣盛大的岳珂(岳飛的孫子)猛然站起來,毫不客氣地批評辛棄疾的詞用典太多,辛棄疾很有雅量,高興地說:「你真是一語破的。」
謙虛恭和為人仰
著名學者錢鍾書的謙虛之風和他的學問一樣為人所稱道。一次,正在創作電視連續劇《圍城》的編劇孫雄飛和導演黃蜀芹就此劇改編的有關問題請教錢鍾書,。談話中,孫雄飛向錢鍾書及其夫人楊絳討要他們的菱並請簽名題字。錢鍾書攤開《圍城》一書,將毛筆微蘸墨汁,微笑著對孫雄飛說:「我稱你為兄吧!」孫飛雄手足無措地連說:「不不不!」可錢鍾書已經飛快地在扉頁寫上了」雄飛兄存覽」五個字,並說:「這作為我們一段文字之交的紀念吧!
守信——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這住格。守信,總是以極其負責的態度對待別人,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輕易許諾。是否許諾,以能否踐約為唯一的衡量標准,所以,一旦答應,必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踐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會有意想到的阻力壓來,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漢時期的季布,重諾言,守信義,時人便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贊言。守信,在人們的心目中,比金錢要重要得多。有信,則朋友如織;無信,則孤家寡人。在有信無信之間,人的品位瞭然而現。
[格言名句]——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民無信不立。(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忠者不飾行以徼榮,信者不食言以從利。(王安石 ) 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大海是冬季的禮拜堂,背信是地獄的禮拜堂。(雨果)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一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信義是立國之本
信,是中國古代社會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它不與仁、義、禮、智四德並列,而是這四德的綜合體現。信德之重要,表現在孔子對弟子子貢所說的一段話:子貢問:"怎幺樣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使軍備充足,百姓就會相信政府了。"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在這三項中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與信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的回答簡直是斬釘截鐵:"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吃,不過是死亡。而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對政府不相信了,國家就無法確立了。"
晉文公言而有信
魯僖公二十五年(前634年),晉國攻打一小國原國。晉文公命令部隊攜帶三天糧食,說三天打不下來就撤軍。到第三天,原國還是沒投降,晉文公不顧這種情況,還是下令撤退。這時,晉文公派往原國的間諜回來報告,說原國正在准備投降。於是,軍隊統帥請求,等原國投降後再撤。但晉文公說:"信用,是立國的根本,百姓靠它來生存。如果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那我們會得不償失的。"於是,晉軍就按晉文公命令搞通退了30里,而原國也隨之投降了。(《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猶豫不決。商鞅終於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發布了新的政令。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移動者難予50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移動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於使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了新法。(《史記?商君列傳》)
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是戰國時魏國國君,有一次,他與掌管山澤的官約定打獵。這天,喝著灑十分快樂,天又下雨。魏文侯將出去,左右的人說:"今天飲灑興致正高,天又下雨,您要去哪兒呢?"魏文侯說:"我與掌管山澤的官約好打獵,現在雖然非常快樂,但怎幺能不為了約定而會面呢?"於是冒雨前往,自己親自向掌管山澤的官宣布取消打獵。
黃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說出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
實 踐——人非生則知之者,要求得知識,一靠學習,二靠實踐,離開了實踐,學習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數的客觀事實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性認識,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否則在實踐中就會彷徨、猶豫、無所適從;懂得了書本知識,有了理論,不付諸實踐,知識、理論就又成了裝潢門面的東西。實踐,還得放下架子,並且准備吃苦。用出勁來,扎扎實實地做事;靜下心來,仔仔細細地琢磨。實踐可能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如果通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實踐,證明我們為之追求的東西卻是錯誤的,尋那麼應該堅決拋棄。實踐是科學,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勉強。
[格言名句]——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黑子)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劉向)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口頭說出,筆下寫出,不如身上做出。(顏元) 思想是圖樣,行動是建築。(徐特立)行動是思想的母親。(陶行知)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半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澤東)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訊)實踐——科學的皇後。(培根) 一盎司的實踐,值一磅教訓。(布萊克)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馬克思) 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蕭伯納)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醞蜜。(薩迪) 知識和實踐就象做手藝一樣,兩者必須結合。(裴斯泰洛齊)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伽利略) 怕濕腳的人捉不到魚。(英國諺語)
行萬里路,著絕代書
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訊先生尊為「史家之絕唱」。他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寫得如此有聲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19歲時的一次全國大游歷。游淮陰他鴭追蹤韓信早年的足跡;訪齊魯他瞻 仰孔廟,觀察儒風習俗;到彭城,他聽取漢高祖劉邦的傳說故事;達大梁,他憑吊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門……可以說司馬遷因為青年時有了行萬里路的親身實踐,才能著出不朽的史書。
訪采四方,終成巨著
為了完成《本草綱目》的著述,李時珍遠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葯和拜訪有實際經驗的人。他歷盡千難萬險,中草葯葯材豐富的崇山峻嶺,都留下他的腳印。白天深山采葯,晚上對每一顆葯草,從產地、裁培到苗、莖、葉、根、花果以及形態氣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細致。李時珍辛勤勞動了19年多,記下了數百萬字的筆記,經過幾士遍的反復修改,終於在60歲時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卷,共載葯物1892種,附方11096個,並附圖1160幅,而且價值極高。
蘇軾夜訪石鍾山(略)
陸游教兒學詩
宋詩人陸游在教他兒子寫詩時說:「若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在另一處又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人們要注意深入現實,體驗生活,收集素材。
能力須從實踐中來
有則故事很能說明實踐的重要。從前,有個富豪人家的兒子,能夠非常流利地背誦航海時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後來他們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請富豪的兒子了。他也義不容辭,當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聲背誦駕船的口訣,可是船就是怎麼也穩不住,最後終於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裡。
去網路文庫搜一下 有好多呢
http://wenku..com/view/b0f42386bceb19e8b8f6ba27.html
㈣ 既有顏值又有素質的素材
素質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這是對「素質」一詞經過幾年來的探討和實踐,被大多數人普遍認同的一種界定。這一界定對於人才培養來講,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首先,作為心理品質,這里所講的「素質」有別於人的生理素質,不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它是通過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也就是說,素質是教化的結果,是可以培養、造就和提高的。其次,素質是知識內化和升華的結果,單純具有知識不等於具備一定的素質,知識只是素質形成或提高的基礎。沒有知識作基礎,素質的養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標性,但只具有豐富的知識並不等於具有較高的素質。第三,素質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由於它是知識積淀、內化的結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徵,同時它又是潛在的,是通過外在形態(人的言行)來體現的,因此,素質相對持久地影響和左右著人對待外界和自身的態度。因而,也有專家將人才的素質概括為人對自然、對社會、對他人以及對自身的態度。當然,並不因為素質的相對穩定性而斷言素質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變的,正如我們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養、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會在外界的影響和沖擊下,發生變化,有時可能是質的變化。從這一意義而言,人才的素質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人才素質應包括四個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也就是通過教育在這幾個方面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
㈤ 關於氣質與素質的作文素材
幫你寫一篇啊,給我加分哦,及時哦,這是我自己寫的哦。
華佗
想必說道華佗大家並不陌生,他是多麼響亮啊,人人知曉,可是他的求學經歷中所表現出的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寬宏待人卻讓人震驚。
當時華佗一家僅靠父親教書,母親養蠶織布為生。可是當時,宦官當道,捐稅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馬亂,瘟疫流行,家家顧命不得,誰還有心叫孩子上學?這樣一來,華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據了。
一天,華佗的父親帶他到城裡「鬥武營」(即當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後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醫治不及,死了!華佗娘倆悲痛欲絕,設法把父親安葬後,家中更是揭不開鍋了。那時華佗才七歲,娘把他叫到跟前說:「兒呀!你父已死,我織布也沒有本錢,今後咱娘倆怎麼生活呀?」華佗想了一想說:「娘,不怕,城內葯鋪里的蔡醫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個徒弟,學醫,既能給人治病,又能養活娘,不行嗎?」娘聽了滿心歡喜,就給華佗洗洗臉,換了件干凈的衣服,讓他去了。
華佗拜了師傅,就跟蔡醫生學徒,不管是干雜活,采草葯,都很勤快賣力,師傅很高興。一天,師傅把華佗叫到跟前說:「你已學了一年,認識了不少葯草,也懂得了些葯性,以後就跟你師兄抓葯吧!」華佗當然樂意,就開始學抓葯。誰知師兄們欺負華佗年幼,鋪子里只有一桿戥秤,你用過後我用,從不讓他沾手。華佗想:若把這事告訴師傅,責怪起師兄,必然會鬧得師兄弟之間不和,但不說又怎麼學抓葯呢?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華佗看著師傅開單的數量,將師兄稱好的葯逐樣都用手掂了掂,心裡默默記著分量,等閑下時再偷偷將自己掂量過的葯草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這樣天長日久,手也就練熟了。有一回,師傅來看華佗抓葯,見華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裡很氣憤,責備華佗說:「你這個小搗蛋,我誠心教你,你卻不長進,你知道葯的份量拿錯了會葯死人的嗎?」華佗笑笑說:「師傅,錯不了,不信你稱稱看。」蔡醫生拿過華佗包的葯,逐一稱了份量,跟自己開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稱幾劑,依然如此,心裡暗暗稱奇。後來一查問,才知道是華佗刻苦練習的結果,便激動地說:「能繼承我的醫學者,必華佗也!」此後,便開始專心地教華佗望聞問切。
是啊,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華佗死了,但他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寬宏待人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徐州,永遠...... 我國是禮儀之邦,許多優秀品質都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其中,我認為禮貌最值得繼承.
人和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則.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我們講文明,有禮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交往.
禮貌是文明的體現.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以禮相待的需要,禮貌在滿足人的這種需要的同時,更滿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文明禮貌,決不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們有了禮貌,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
在生活中,我們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比備的素質.
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高下,美醜之別,它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也有天壤之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用語要求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談吐商量的口吻說話,與人交談時,要謙虛,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要盛氣凌人,也不要說大話.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一聲得體的「謝謝」,能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態度親和,能使溫暖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禮貌的重要內容.如果我們態度真誠,待人和氣,就會給對方一種親切感,受尊重感,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方自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應我們.在社會群體中,如果大家都具備這種謙恭,和氣的態度,就會增進人們的友誼和團結,使我們感到溫暖,愉快.
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行為方式.它能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詩經》說;"謙謙君子,賜我百朋.」我們做到內在真心誠意,外在彬彬有禮.就能廣受歡迎,廣交朋友.文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來體現,注意舉止的規范是我們進行交往的基本要求.
作為一名中學生而言,講禮貌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優秀品質.中國乃一個禮儀之邦,中國的人應該有禮貌,不出口成「章」.我們要有禮貌,做一個二十一世紀優秀接班人.讓世界到處彌漫著文明的氣息.讓地球的每個角落布滿文明.
㈥ 關於培養道德素質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也許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無法如鮮花般燦爛迷人;也許你只是山澗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你只是芸芸眾生中一平常之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舉世矚目……朋友,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無聞,但絕不可以丟掉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讓誠信與你同行.
那麼,就讓誠實變成清晨一縷溫暖的陽光,讓誠實成為小鳥在耳畔的請啼,讓誠信成為寒冷時身邊的烘烘爐火,讓誠信變成烈日下頭頂的一片綠蔭,時刻伴隨你和我,與我們同行,
道德品質作文
。如果春天沒有七彩的陽光,就不會有蝶兒的滿山翻飛;如果人間沒有誠信,那就是一個蒼涼而荒蕪的世界。誠信,如同一輪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輝驅盡人間的陰影,她散發出了光輝,可是,她並沒有失去什麼,仍然那麼皎潔明麗。誠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贏得的是友誼和尊重;誠信如一束玫瑰的芬芳,能打動有情人的心。無論時空如何變幻,都閃爍著誘人的光芒。有了她,生活就有了芬芳,有了她,人生就有了追求!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流傳著無數感人的美德故事。他們追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 他
㈦ 素材大全200字左右:素質教育
近來看了一本書,讓我感觸極深,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書名很好聽,主要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落後,今後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講述了當今社會需要人才,中國的希望在於對人才的培養。
自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我國教育呈現出日趨完善的境況。科考也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文明傳承的紐帶,是塑造靈魂的沃土。古往今來,「教育為民,教學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中國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要發展強大,必須要有「具備創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從哪裡來?當然是教育出來的,這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時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時代需要創新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日趨完善,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老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
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學,都是一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這是難以出現人才的主要問題。
在近代歐洲,規模並不大的社會經濟轉型,產生了包括馬克思的一個又一個大家,當代中國的轉型規模還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見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師產生的蹤影,屹今已有八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十三億人口的大陸,人才濟濟卻無一人獲獎,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沒有人才,哪來的希望。
至此我們因該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兩者結合,這樣才有用。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許多青少年感嘆壓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國家的重擔,統統被冠以「教育」之名壓在原本一群活潑的有朝氣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我不經要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試想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嗎?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開來,我們將永遠都不能解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了。
教育由「教」和「育」組成,「教」是言傳身教,授業,解惑「育」是培養,養成人格之事業也,這兩個字必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若,」教」與「育」分開,那教與育的含義就會混淆不清,因為教育的意義為「教授知識,培養人才」,人才造就中國的未來,教育成就希望。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是中國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協調,互相結合起來,才會有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我們的美好未來!
㈧ 談素質的800字作文素材
生命的成長有限,心靈的成長無限。心靈的成長,當然重在——素質。素質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其實就是要提高人口的素質。有一天,我百般無聊地在家裡看電視,無意間看到一張報紙里的新聞,就饒有興趣地看完了,大致上這樣的:一個作家到西班牙旅行,住在一個小旅館里,然後令他百思不解的是這家小旅館的樓梯轉彎處掛著一張用漢字工工整整的寫著「不準隨地吐痰」六個大字的公示牌。他走遍了這家旅館再也沒有看到別的公示牌了。
第二天,他問服務員為什麼在這旅館中會出現那張用漢字寫的公示牌,服務員給了他一個令他羞愧的答案,因為每次有中國人到我們旅館的時候都會隨地吐痰,所以我們才寫了那張公示牌。得到答案後,服務員又問:「您是日本人吧?」「為什麼你會這么說?」「因為你不隨地吐痰!」在回國的路上,作家想了很多,那張讓每個中國人丟臉的公式牌,那個對中國人用蔑視眼光看的服務員……
作家最後得出結論,我們中國人有很多不文明的習慣,隨地吐痰,雖然是一件小事,卻造成了很大的國際影響。是啊,有不文明習慣的人,我也碰到過。那天,在烏魯木齊的公共汽車上,發生了一件事……「哇!車上的人還不算多誒!」我驚喜的說。因為每次來烏魯木齊,車上的人都超多的,這次真是見鬼了。剛坐下,舒服的椅子,把我想睡覺的想法又喚了回來,頭漸漸地向一邊倒去……「刷」一個急剎車,我控制不住,猛的向前沖去,在這緊要關頭,一直強有力的手,抓住了我。「噢!天哪!幸好幸好,嚇死我了!」我猛拍胸脯,大喘氣說。「你沒事吧?」老爸緊張的問。「沒事啦,這點小事怎麼可能難得到我……」話還沒說完,我便被另一處的「風景」吸引住了……剛上車的人,是一個男的。看起來,也就四十歲的樣子吧,穿著筆挺的西裝,系著領帶。頭發梳得很光,五官端正。一看就是一個知識分子,可是,他一上來的舉動,讓我懷疑,我剛才的推斷是不是錯了。
他一上車,買完票,就找了一個靠窗邊的位置坐著,旁邊坐著位女士。他迅速的掏出煙盒子,熟練地拿起打火機點著了煙,美美的吸了起來。坐在他身邊的那位女士厭惡的捂住鼻子,坐在了最後一排的位置上……是啊,沒有素質的人就是這么令人討厭,在公共汽車上本來就是不能吸煙,別人不提醒,他就裝作不知道。素質是體現一個人,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的大問題,只有提高素質,才能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健康的成長。
㈨ 教師資格證之綜合素質的作文素材怎麼寫
在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中寫作部分的比例一直占據著半壁江山,要想拿到高分,寫作一直是我們在日常授課中的重點部分。其實寫作我們從小學就接觸到,但是從歷年試卷反饋中發現,跑題、偏題的事情層出不窮,同時經常有同學抱怨拿不到高分,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如何在考場上快速拿到高分作文。
(一)了解寫作考情、做到心中有數
1.分值(時間):50分,佔三分之一(40分鍾)
2.命題形式: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開放式作文
3.材料性質:每年作文題均有材料,材料分5類:故事(2次)、對話(5次)、闡述觀點類(13次)、名言(2次)/格言(1次)、社會現象(1次)
4.考查主題:實踐、身教重於言傳、賞識/發現、成長、挫折、平等、學高與身正、讀書、夢想、善於傾聽/看問題的角度、目標、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幸福、人品與能力、溫暖感動的話語、做獨特的自己、律人先律己、閱讀的重要性、用挫折磨礪自我、居安思危、昂揚向上、善於在生活中尋找幸福、付出才能有回報/啟發、與其悲嘆昨日不如走向明天、實踐。
(二)了解評分標准、熟知評卷人規定
1.等級分類:
一等(50-38)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切、結構嚴謹、文體突出、語言優美、引經據典、字跡工整;
二等(37-25)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文體明確、語言通順、字跡清楚;
三等(24-12)基本符合題意、基本明確,內容單薄、感情基本真實、結構基本完整、文體基本符合、語言基本通順、字跡潦草;
四等(11-0)偏離題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內容空洞、文體不明、矯揉造作、結構混亂、語病多、字跡難辨。
2.硬性扣分:
標題:未寫標題,扣2-5分;文章結尾:以不少於800字為例,未寫結尾,字數多於600字,扣10分;少於600字,殘文11分以下;語句錯誤:錯別字,每三個扣1分或每2個扣1分;只出現一個錯別字不扣分,重復不累計;5個扣3分;多於5個,扣12分。
(三)掌握寫作的答題方法、熟知套路
第一審清題目,理解題干;第二閱讀材料,確定立意;
第三結構布局,搜集素材;第四卷面整潔,規范書寫。
(四)常見三類文體、議論文最佳(無特殊規定)
1.議論文: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舉例、道理、對比、比喻)
2.記敘文: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特點: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凝練
(五)結合例題分析
接下來帶領大家做一道題,從這道題中我們一起來看到底怎麼才能寫一遍好作文。
題目:以《成長》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觀點正確,語言通順,文體不限,800字以上。
1.審清題目,理解題干
*自定立意:可以使用關鍵詞法:圍繞「成長」。因為是考教師資格證,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寫跟老師有關的,但是作為一個准教師參加考試,最好是從教師、教育這樣的角度來進行立意。
*自選文體:沒有具體的限制,文體不限時建議大家使用議論文,記敘文比較容易寫成流水賬,散文文筆要求較高,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比較清晰。
*命題作文:考生不可以自己擬定題目。
*不少於800字
*注意使用現代漢語,不能使用中英結合的形式,也不能使用網路用語、文言文,要使用現代漢語。
2.立意
題目立意較為簡單,主題詞「成長」,所以將成長的有關思路寫清即可。這個時候如何在簡單中求勝,就是需要你以老師的身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論述,我們應該如何實現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僅僅憑借一方的努力,雙方沒有達成共識,很難成長,因此就可以明確,我們在學校中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促進,可以明確為教學相長、共同成長。
3. 結構
(1)在文章結構方面我們同學們最容易掌握的就是五段三分式。
開頭段:共同成長,是學生與老師發展過程中的共同支點。
分論點1:共同成長需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分論點2:共同成長離不開學習與思考。
分論點3:共同成長更加體現了「教學相長」。
結尾段: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不斷地提升著教育的整體水平,推動著整個社會、整個人類不斷進步。
(2)可使用的論據:
*教師勞動,老師的工作具有示範性,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學生具有向師性,因此有關老師的成長可以論述在實踐中如何反思,從生活入手。
*解釋《學記》教學相長。也是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