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的論文
① 求一篇音樂欣賞的論文,要求1500字左右!
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無論高低貴賤,我們都有欣賞音樂的自由.無論你是高興或悲傷.當你真正用心去聆聽音樂的時候.你就會忘記生活中的種種得失.盡情沉靜在美妙的音符之中.
音樂是一種心靈的產物.音樂是內心感情的一種宣洩.因此音樂往往會引起共鳴.會勾起你的喜怒哀樂.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在他失聰的情況下寫出來的.試想失去聽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可是貝多芬的偉大正是在於他用心去聆聽這個世界,聆聽自己的命運.所以他才能寫出那麼震撼的交響曲.貝多芬正向一個音樂精靈,在他身上我們看到音樂的兩個屬性-靈性和神奇.
我是個感情很豐富的男孩子.我認為通常這樣的人對音樂的熱情會比較高.因為音樂本身是種很感性的東西.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我選擇了音樂欣賞課.這對我來說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了種突破.也糾正我對音樂的一些狹隘的理解.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通俗流行音樂充滿了吸引力和號召力.這是因為符合了年輕人的口味.但盲目追求流行的同時我們也丟失了一些東西.流行中的確有很多好的東西.但也有很快餐的音樂.現在終於知道老鼠愛大米有多可笑了.
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和靜下心來聆聽高雅藝術還是在音樂欣賞課.那麼的震撼.感覺心靈受到洗禮.忘不了美妙的鋼琴曲的聲音. 我真的喜歡鋼琴的聲音.同時我也覺得自己的欣賞水平的提高.
在感受音樂的同時,我們更了解了許多的音樂家.其中有天才莫扎特.和音樂之父貝多芬.上面提過.不過他是讓人感受最深,心靈震撼最大的一個人.我覺得他太偉大了.
貝多芬的一生是充滿了艱辛與痛苦,但他同樣是幸福與永恆的.因為有音樂伴隨他的一生.更影響他的後代. 當然我是無法用音樂評論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音樂,我只能用心去感受,試圖能與貝多芬音樂的靈魂接觸,對於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來說,音樂是生命,貝多芬同樣如此,音樂是讓人欣賞的,但貝多芬耳失聰後,仍對音樂那種至死不悔的精神讓我感動。他仍不斷的創作,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音樂篇章。此時此刻,音樂是有靈魂的,它飄忽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人們熱愛音樂,更愛音樂給他們帶來的那份感情。
音樂的力量是偉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當然偉大的音樂只能由偉大的音樂家來創造,或許這話過於絕對了,但有一點,音樂是值得我們去付出的,也只有我們去付出了,才會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音樂,才會讓音樂家的生命永恆,讓音樂的天使留在我們的身邊。每個音樂人都希望有貝多芬那樣的成績,但音樂又是自私的,而是在於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貝多芬的創作過程也是令人驚訝的,他善於捕捉每個音樂細胞。我想音樂與貝多芬已經合為一體了。貝多芬是音樂,音樂亦是貝多芬。音樂的升華就是生命,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去撥弄那把無玄琴時,才發覺音樂就在我們身上。其實音樂無所不在.關鍵我們缺乏發現的眼光.就是因為音樂的靈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沒個人都能成為音樂家.
我看過西區故事,了解了黑人音樂.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西方古典音樂的熏陶,或者曾經喜愛過已廣泛採用西方音樂體系的所謂中國民歌。我們接受那些起源於白人傳統的美國流行音樂來一般不成問題。但搖滾樂的基礎有一大半來自黑人音樂,其旋律特點,節奏方式,乃至音調高低等都與西方古典音樂有所不同。黑人樂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這個詞可以譯為職業道德。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窮,上台也要穿西裝,因為他覺得這是職業歌手起碼的裝束。後來的黑人搖滾樂手在表演時一個比一個瘋,演出服一個賽一個地誇張。這個詞還可以譯為表演技巧。表現在音樂上,就是對即興演奏的重視。其實早期的西方古典音樂很重視即興演奏,據說莫扎特就是一個天才的即興演奏大師。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西方人把這個美好傳統給丟掉了。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在那種嘈雜的環境下,面對喝得醉醺醺的聽眾們,沒有什麼比一大段出色的即興演奏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的了。美國搖滾樂吸收了黑人音樂這一特長,極為重視器樂獨奏,在主副歌之間總要來上一大段Solo,極為出彩。這在中國流行音樂中是少見的,這和中國樂手缺乏演出機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人可以說是後來風靡美國的所謂「另類文化」的開山鼻祖。他們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就是擴展了人們的視野,鼓勵人類第一次越過貧富、階級和膚色這些表面的差異,挑戰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許多基本價值觀念。不管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美國的文化藝術(尤其是搖滾樂)的發展受了他們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後果就是:人們比過去更能容忍另類的思想和藝術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鼓勵個性發展,崇尚標新立意。沒有這種態度,沒法想像美國搖滾樂在這四十多年裡會出現那麼多獨特的歌手,那麼多富有個性的作品,那麼多不同的流派。
雖然我們聆聽好音樂的時間不多.但我真的感覺到了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不敢想像沒有音樂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沒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聽了.感謝老師,感謝音樂欣賞課。我知道以後的時光中能有這樣的時間聽音樂的時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將永遠伴我向前邁進。我想讓音樂支撐起所有的價值和尊嚴,因為音樂讓我多了一份睿智,讓世界多了幾縷溫馨……
② 關於音樂方面的論文 800個字
音樂的魅力
真的,我只能說人真的很脆弱,而音樂最直接抵達內心深處所埋藏的情感。《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我聽過很多次,而獨獨在中秋節的紫藤聽了後,我卻大大反常。
跪坐開始時,我就隱隱約約得覺得旋律十分熟悉,卻始終沒有意識到是《二泉映月》到第二種風格的《二泉映月》展現時,我開始反常……那有一搭無一搭的斷斷續續的二胡聲,揪得心痛之後,我有一種沖動,想站起來的沖動,去關掉,因為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那二胡拉出旋律太悲愴太蒼涼,在那時斷時續,實際卻是連續成一體的嘶啞的聲音中,我不能站起來,情不自禁的留下淚來,一滴又一滴緩緩流過面頰,流過嘴角,從下巴流下,滴到手上。每眨一下眼睛,就一滴淚水凝結,慢慢滑落。我抬起頭,望向天花板,希望把注意力分散,放到別的事物。但是,這些努力都是徒勞,那種影響力太強了。我無法阻擋,無法將它屏除在心外。它像一股魔力吸引著我,卻又讓我無法抗拒,覺得是一種煎熬,彷彿我在親身經歷那樣一種磨難從而因來我本能的反抗。音樂慢慢的消逝,但是這樣的氛圍卻一直環繞著我……
我自認為我是一感情不外露的人,也是一個內心堅強的人,為音樂而傷心落淚,這是第一次。記得老師說,日本演奏家小澤說過聽《二泉映月》要跪著聽。我也只是在跪著時,才對此首曲子產生了共鳴,才真正認識《二泉映月》,而是它的版本都將它的色彩變得絢麗失去了蒼涼的意境。
音樂會擾亂內心的平靜,影響人的情緒,音樂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閱歷的再現。它或輕快、或活潑、或深沉、或清亮、或憂郁、或神秘……凡此種種,都向人們訴說著它的故事,它的經歷……
音樂是美的,真正理解音樂的人,為它痴迷,為它歡笑,為它流淚,這就是音樂。
③ 我需要一篇論中國傳統樂器嗩吶的1000字的文章
掌握好呼吸是吹管樂的基本功之一。一般常說「氣足音滿」,這就是說足夠的氣息是「音滿」的基礎。
比較好的呼吸方法是「丹田呼吸法」,在吸氣時,小腹向里收縮,胸部的肋骨向外擴張;吸氣時,用小腹的動作來控制呼氣的急緩。吹嗩吶一般是吸氣要快、要多;而突起時卻要慢、要少,要講究利用腹部動作去控制氣息,使它符合演奏樂曲的需要。
④ 急求一篇關於竹笛 或者 嗩吶的論文 資料也行!愈多越好 [email protected]
http://..com/question/202554560.html?si=2&wtp=wk
http://ke..com/view/249797.html?wtp=tt
http://..com/question/200830110.html?si=4&wtp=wk
http://ke..com/view/15361.html?wtp=tt
⑤ 幫我整理一篇關於樂器的論文
先去知網下載,研究下別人怎麼寫的,從中提煉出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了,不會找的話,可以去我qq空間里看下論文的查找步驟
⑥ 在閃轉網看到了一篇文章,說是嗩吶一出,誰與爭鋒為什麼嗩吶是音樂界的流氓怎麼變的
因為嗩吶的聲音。
只要嗩吶一出現,其他的樂器都聽不見了,而且可以說整個樂隊都不能與它抗衡。
嗩吶的穿透力非常強悍 了,只要有一股嗩吶在,其他哪怕是八個單簧管的聲音加起來都沒有它的聲音大。
⑦ 求一篇2000字的音樂鑒賞論文~大家幫幫忙咯~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由網友提供或由範文網於網路收集與整理,其版權屬於原作者。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當孤單的時候,聽聽音樂,它將是你最好的伴侶;當你沮喪、無助的時候,聽聽音樂,它將是你最好的「催進器」;當你郁悶、無聊的時候,聽聽音樂,它會為你解悶;當你傷心、失落的時候,聽聽音樂,它將給予你重新振作起來的力量。音樂帶給我快樂,給予我力量,它是我 「手心的太陽」、「隱形的翅膀」。雖然我不是很會唱歌,唱出來的歌可以說是五音不全的,但是我還是常常會聽音樂,聽得最多的就是現在的流行音樂,音樂在我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一種音樂、一種旋律、它更是我的朋友,我的夥伴。
因此在學期開始時我選了大學音樂鑒賞這門選修課,我想更多的了解音樂欣賞音樂。音樂無處不在,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古典音樂,搖滾音樂,東方音樂,西方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如今短短9個星期的音樂鑒賞課結束了,我真的學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欣賞了很多以前從來不會碰到的美,很多富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美。
在大學音樂鑒賞課上,老師講了中國古代的民族樂器,中國民族樂器按演奏方法可分為 :吹奏樂器,包括:笙、蘆笙、笛子、管子、巴烏、嗩吶、簫、塤、葫蘆絲。彈撥樂器,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箏、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揚琴。拉奏樂器,包括:艾捷克、馬頭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打擊樂器 包括:編鍾、雲鑼、磬、鼓、鑼、鈸、木魚 。這些樂器中有很多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現在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不僅認識了它們,還知道了它們是屬於哪個民族的。不僅如此,還知道了一些樂器獨奏的有名代表作,如二胡獨奏代表作《二泉映月》,琵琶獨奏代表作《十面埋伏》等等。除此之外,還有聽音樂講音樂,看著名的音樂劇《媽媽咪呀》,《莫扎特》,講解各類樂器等等。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聽覺去感受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美,從而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從其定義看出,音樂欣賞就是用耳去聽,並且在這過程中通過聯想等的一些思維方式去用心體會出來的對該歌曲或者樂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既可以是單純的聽覺上的享受,也可以細細地品嘗音樂蘊含的感情。因此在課上老師給我們聽了很多曲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曲子不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不是《玫瑰玫瑰我愛你》,不是《甜蜜蜜》,而是一首二胡獨奏《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華彥均作曲,華彥均人稱「瞎子阿炳」。他身世悲涼,四歲喪母,隨父親在道觀里學習演奏,父親去世後,他雙目失明,流落街頭。在他流浪賣藝時,他依靠自己的音樂素養,慢慢拉出了絕美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漸漸響起,樂聲時而高潮,時而低緩,時而不安,時而平靜,靜靜地聆聽著哀怨的旋律,像是聽到那泣血的悲訴,那悲憤的吶喊;感受到企盼的眼神,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在每一弦一奏中,都能感受到他激烈而憤恨的指責。他在怨恨,他在吶喊;他不甘,他掙扎。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勞,音符漸漸安靜了,溫和了。無奈的現實下,他只得踏著腳下的崎途,用堅強與倔強繼續生命,將凄楚的人生化作一個個鮮活的音符,撥動著心靈的琴弦,最後一切都會歸於平靜,絢爛被漸漸隱沒,生命也會一點點消逝。傾聽《二泉映月》是暢快的,在這憂傷而又意境深邃的樂曲中,我們能體會的不僅是傷感悵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還有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二泉映月》多麼清美的名字,清晰地印刻了盲人阿炳辛酸怨恨的一生。
當你全身心的投入到的音樂旋律和意境之中,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樂對自身情緒的影響和內心深處與音樂產生的共鳴。正如這首《二泉映月》,它已成為了阿炳抒發自己感情的一種渠道,婉轉而含蓄。令我對它印象深刻的是它那悲涼的曲子中所抒發的情感,阿炳的人生遭遇,社會的反響。
音樂,通過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就產生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的變化,給人以聽覺上美的享受,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最為抽象的藝術。音樂 , 它可以直接地來反映人們內心感情的起伏及復雜的情緒 , 且不受人種、民族、國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 , 不論什麼民族、國家、地城、 階層的人民 , 雖語言不通 , 卻都能通過音樂 , 直接感受這種真摯樸素的感情。
以前一直是聽流行音樂,現在通過上了音樂鑒賞課,我才知道原來無論是什麼音樂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活的多姿多彩。無論是膾炙人口的民歌,還是高貴典雅的交響,或是風靡時尚的流行;無論是絲竹、鋼琴還是吉他;無論是秦腔、奏鳴還是重金屬,我都願意細細品味。用音樂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讓她幫我排解憂愁煩惱,給我快樂溫馨,和我一同走過人生之路。我不會作曲,卻可以聆聽;我不懂演奏,卻能夠感受。當我傷心的時候可以借音樂來撫慰心靈,失落的時候可以借音樂激昂鬥志,沮喪的時候可以借音樂找回自信,心酸的時候可以借音樂暢言感慨,憤怒的時候可以借音樂平息怒火,高興的時候可以借音樂讓快樂延期。這些不就是音樂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快樂嗎?
⑧ 求一篇『音樂欣賞』課的論文、800字左右……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⑨ 求助 有關對於民族樂器認識的論文
民族樂器有好多勒 你要哪種啊?? 總的一句話 民族樂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民族樂器
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
一、體鳴樂器: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銅鼓,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
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二、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氣鳴樂器: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橫笛、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
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笙、蘆笙、排笙、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四、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簧、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⑩ 中國民族音樂論文
音樂是人們澄靜的心聲,是自然空靈的天籟。 世間有那麼多的樂曲,但恐怕只中國古典民族音樂能將其中的真諦盡數彰顯出來。 何嘗不是如此!那宮廷音樂,少了清新,多了奢華;爵士樂,少了柔美,多了繁雜;流行音樂,更是少了超然,多了浮躁。 而中國古典音樂,至高,至聖,至純,至美。絕不張揚,卻聲聲柔亮,潛入人心。絕不神秘,卻層層深入,別有洞天。它不求太多,只願將中國古典傳播流轉,正因如此,無論黃土高坡,還是江南水鄉,都有了它的存在。 靜坐竹亭,彈奏古琴,想必古人便是在這種情境之下彈奏出那一曲曲的清音雅韻。 愛古曲,愛高山流水之通靈,漁舟唱晚之閑適,二泉映月之綿長,陽春白雪之聖潔。 賞民樂,賞梁祝之哀婉,關山月之豪放,姑蘇行之明快,雁落平沙之悠揚。 而這些都是由中華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所傳承孕育的。漁歌唱和,流水清音,親友別離,追憶斯人,人與自然相呼應,自然與文化相融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都融入了古典音樂,傳遞所思,所感,所想。洗禮著人們的心靈,訴說著別樣的文化……「中和」之美是一種以「和諧」為本質特徵的審美類型,其主要特點表現為意蘊含蓄、典雅,情感力度適中,文與質、情與理等各種因素和諧統一。
中華民族是以儒釋道互補為傳統文化基礎的,受先秦「尚中」「尚和」和孔子「中庸」思想的影響,「中和」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同傳統文化的豐要思維模式,從詩詞文章、書法繪畫、園林建築到音樂戲曲等等,都受到「中和」精神的深刻影響,並都放射著「中和」精神的光芒。
統觀我們高中音樂鑒賞的教材,凡人編的中同傳統音樂,從古琴曲到古琴文化,從甫代歌曲到唐詩宋詞,從民歌到民間器樂曲,隨處都能找到「中和」之美清晰的影子。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