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論文
1. 《項鏈》文章的讀後感
讀莫泊桑《項鏈》有感
我很喜歡法國的作家與作品,小學時我就看過小仲馬寫的《茶花女》,中學時又拜讀了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後來又因為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少不了對法布爾的《昆蟲記》又有幾分推崇,但對於法國最負盛名的中短篇小說作家莫泊桑卻知之甚少。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小說集,抱著一中消磨時間的態度輕松地看完了其中一篇短篇小說《項鏈》
《項鏈》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准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佛萊思節借了一串鑽石項鏈。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鏈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里,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鏈,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於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後買了一串真的鑽石項鏈還給物主。但此後,他們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後來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女友佛萊思節,在言談中知道先前借給她的項鏈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鏈。
上網看了許多對於《項鏈》的評價,大都是講小說辛辣地嘲諷了小資產者圖虛榮,幻想,好鑽營的劣根性。
讀完整篇給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可笑,命運真的很弄人,生活是這么古怪,這么變幻莫測!一串項鏈使她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她的一生。但我並不認為她為了參加舞會而去買衣裙,借項鏈是一個錯的決定。誰不美?誰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為是圖虛榮,那麼我們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虛榮?灰姑娘也曾為沒有美麗的衣裙與華麗的馬車而不願參加舞會,但從古至今又有誰曾說過她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奢侈的需求。幻想?幻想也是一種錯誤嗎?誰不曾幻想?不會幻想的人就沒有思想。好鑽營?的確,她的確好鑽營,有了衣裙好不滿意,還要飾品。可她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加光彩耀人,難道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一種錯誤嗎?
小說中的一個小情節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文中是這么寫的「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當時她還是個小職員的妻,從中不難看出她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可當她負債累累,家裡的粗事,廚房裡的骯臟活兒都由她自己干時,她又開始對於過往的日深深懷念。人總是如此吧!對於身邊擁有的總不放在眼裡,認為理所當然,看做微不足道,可當他們忽然失去時,才開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擁有,可那又有什麼用,失去就是失去,永遠也無法回到往昔。這不禁又令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放暑假的時候總覺得太無聊,時間太過漫長了,沒事干,生活地很沒意義,天天有空閑的時間玩、睡覺、休息。靠學了,學習的緊張,繁重的作業,壓得人喘不過氣,放學後總希望有一段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不一定要去哪裡遊玩,只要讓我好好的睡一覺就很令人滿足,反畢竟這種願望已成了一種奢侈。
2. 《項鏈》這篇文章有什麼啟示
1、為自己的過失買單:命運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變幻莫測,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2、從虛無縹緲的慾望中清醒,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項鏈是一篇短篇小說,由法國名作家莫泊桑作於1884年。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3. 根據莫泊桑(項鏈)寫一篇議論文
莫泊桑小說《項鏈》的主題闡釋很多。有一種意見認為「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這種看法很明顯是改革開放前那個時代中存在的「安貧樂道」觀點的反映,至今認同者已越來越少。於是,近來出現以下幾種意見:
(一)認為小說告訴讀者:人的命運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2
(二)認為瑪蒂爾德悲劇形象指明了婦女在以金錢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里,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飾物。③
(三)認為小說是一曲誠摯相愛的頌歌。④
(四)認為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形象告訴讀者,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追求人格尊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5
這些說法雖然試圖從小說文本出發、從主人公形象解讀人手去闡釋主題,但是沒有抓著主人公形象的主體內涵,因而仍然未能到位。那麼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包孕哪些內涵呢?
一是愛美
小說是從「婦女天性愛美」的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這由開端六個自然段為證。開端分三層。第一層為一至二自然段,寫了出生在小職員家庭的她又嫁給了小職員,因而不能夠講究打扮,「她覺得很不幸」,為什麼呢?「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在婦女」雲雲表明了小說從婦女的天性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所以第二層(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開頭就說:「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所謂「生來」不即是「天生」、「天性」嗎?顯然,「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在語境中只能讀作「美的生活」。小說接著用三、四、五這三個自然段寫了她對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熱的夢想,表達了她對美的強烈的渴求。最後的第六自然段為第三層,寫了她從有錢的女朋友家裡回來後的痛苦,以反襯上一層意思。開端為讀者解讀女主人公預設了一把鑰匙,那就是《項鏈》刻畫的女主人公具有婦女愛美的天性。
小說進入情節之後全面地展現了瑪蒂爾德是個愛美的女性。做新衣、借項鏈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么?把瑪蒂爾德愛美的特性描寫得淋漓盡致的是她挑選首飾。面對著一個眼花繚亂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隨後又看」的「猶豫不決」的心態,她看到鑽石項鏈時「心也跳起來」的高興,她戴上項鏈照鏡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項鏈後的「跳」、「摟」、「親」、「跑」等一系列狂熱動作,把一個愛美女性刻畫得惟妙惟肖。晚會跳舞時的興奮、陶醉把她的愛美推至高潮。回家後她在卸妝前「趁這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愛美達到戀戀不舍的境地。即使因為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她「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瑪蒂爾德愛美愛到無怨無悔!
二是單純
瑪蒂爾德又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她從一個小職員的女性成為另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其生存環境局限於小職員家庭,因而她見識狹窄,處世缺乏經驗,教養淺薄,不諳於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愛美是天性,不需要後天訓導:如何愛美,比如如何辨別真假首飾,則需要後天教育。瑪蒂爾德顯然缺少這一課,小職員的生存環境不太可能給她上這一課。另外,瑪蒂爾德從未經受過世間紛繁復雜的風風雨雨,她雖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樣單純。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淚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沒有首飾又想得到,她顯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苦惱樣子。在丈夫出了借的點子後,「她發出了驚喜的叫聲。『真的!我倒沒有想到這個!』 」 「沒有想到」 四個字不是把她思維之單純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項鏈後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地寫出了一個單純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當她買了真項鏈歸還女友時她擔心女友把她當做賊,女主人公的單純幾乎達到了「迂」的地步。十年後,她把失項鏈的真相告訴女友,小說寫道:「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豈不鏤刻出「單純」兩字么?
正因為單純,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紛繁斑駁、魚龍混雜,所以她的思想中絲毫沒有「假」的概念,更不用說去辨別真假首飾了。不然,她無力購買真首飾為什麼想不到去買價廉物美的模擬首飾呢?她在挑選女友的首飾時為什麼一點都沒有想到會有慣首飾呢?她在珠寶商老闆有所暗示時為什麼絲毫不去想失落的項鏈可能是假貨呢?其實,只要從下面一點足以說明她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在賠項鏈時丈夫拿出了「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在小職員家庭這是一筆不少的財產,然而瑪蒂爾德作為家庭主婦卻對此一無所知,這豈不是單純的絕好證據么?瑪蒂爾德在還債務之前如山中的溪水,清澈卻不免淺顯;如暖房中的花朵,美麗卻顯得嫩弱。
三是勇毅
失項鏈、賠項鏈之後,瑪蒂爾德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劇變,在她性格層面上進發出了新的特性——勇毅。為了還清債務,面對著殘酷的困境,她不氣餒,不悲觀,不走歪門邪道,更不出賣自己美麗動人的容貌(美女容貌是商品社會中一筆無價財產)。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她「打定主意」,毫不動搖,信心十足地「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果然成功了。無怪乎連冷靜地潛在小說紙背後的作家也冒出來公開贊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十年還債,錘煉了女主人公,使她成熟、堅強,使她成為一個勇毅的女性。
愛美、單純和勇毅,構成了瑪蒂爾德形象的三個層面。愛美,是她作為女性的一種天性;單純,是她出身、教養、經歷和個人氣質等形成的個性;勇毅,是愛美和單純向善發展的深層的品質。
二
解讀了小說塑造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之後,我們還要解讀另一個與女主人公發生糾葛造成矛盾沖突構建情節鏈的角色。這是「誰」呢?是路瓦栽,還是佛來思節夫人?都不是,這兩人在小說中與女主人公並不構成沖突。小說主要寫了瑪蒂爾德、路瓦栽和佛萊思節夫人,哪還有其他角色?是的,小說還寫了一個極有助於主題闡釋的十分重要的「角色」,與瑪蒂爾德發生沖突構成了小說的情節鏈,卻被我們忽視了。這就是「項鏈」(那掛鑽石項鏈)。在小說,「項鏈」已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首飾,不是一個純客體的物體,它融注了作家的「意」,使它成為小說中的一個意象。那麼,「項鏈」作為小說中的一個意象「角色」,它具有哪些涵義呢?
一是外美
請讀一下它的出場:「忽然她在一個青緞子盒子里發現一掛精美的鑽石項鏈,她高興得心也跳起來了。她雙手拿著那項鏈發抖,她把項鏈繞著脖子掛在她那長長的高領上,站在鏡前對著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從瑪蒂爾德「心跳」、「手抖」和「出神」的描寫中強烈地烘托出「項鏈」具有無比的出眾之美——其美任由讀者去構想。(這種藝術手法用中國古典詩藝的說法叫「眾賓拱主」,如《漢樂府·陌上桑》寫羅敷之美便用此法)
二是內假
項鏈的外表具有卓然超群無與倫比之美,而它的內質卻是假的。小說在結尾處暴露了項鏈內假的涵義。
外美內假,是作家賦予「項鏈」的意象內涵。外美,是項鏈的表層義,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內假,是項鏈的內層義,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和危害性。
「項鏈」是內外不一、表裡相左的「角色」。
三 現在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小說的情節是由瑪蒂爾德和項鏈的矛盾沖突構建而成;愛美而單純的瑪蒂爾德與外美內假的項鏈發生沖撞形成了小說的情節鏈:結合——分離——別後。瑪蒂爾德千挑百揀選中項鏈,是愛美與外美相吸的結果,這是「結合」。「結合」先讓瑪蒂爾德在舞會上獲得陶醉,而後項鏈不辭而別悄然消失,這是「分離」。「分離」釀成了悲劇。在外美內假的項鏈離去後,瑪蒂爾德從痛苦中振作精神,與厄運作勇毅的斗爭,終於還清債務,這是「別後」。
小說的主題就蘊寄在「結合——分離——別後」的情節鏈中。
從「結合」到「分離」演繹了瑪蒂爾德的悲劇過程(小說用隔行形式自然分為「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造成悲劇的原因。毫無疑問,外美內假的項鏈是造成悲劇的外在原因。試想,如果是貨真價實的真鑽石項鏈會貿然脫落悄然離去嗎?正因為項鏈外美,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迷住了瑪蒂爾德;又正因為項鏈內假,具有隱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它容易損壞脫落卻不為人覺察,釀成了瑪蒂爾德的悲劇。而造成悲劇的內因是瑪蒂爾德性格中的單純。單純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在紛繁復雜、真假相混的世界中,僅憑單純必然釀成悲劇。瑪蒂爾德單純的愛美,對外部蕪雜斑駁的世界缺乏應有的認識和足夠的辨別能力,怎麼可能識破項鏈「內假」的真相呢?她被外美內假的項鏈所蒙騙迷住完全在於其自身的單純。過於單純,不諳世面,缺乏辨識真假的經驗和能力,是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內在原因。
至此,小說主題意蘊已經浮出了水面。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借項鏈而失項鏈的悲劇,向愛美的女性發出了嚴肅的警示:僅憑單純的愛美,缺乏經驗,缺乏涉世能力,缺乏辨識真善美和假惡丑的眼光,只看外表不識本質,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莫泊桑以小說的藝術向愛美女性敲響了警鍾。
《項鏈》主題意蘊還不止於警示意義。如果小說僅僅提供警示意義,那麼小說中「別後」的情節(小說用隔行分為「還債務」)完全可以芟除,至少可以略寫。顯然,莫泊桑不想滿足於小說的警示,他的人道主義關懷使他對女主人公的悲劇予以極大的同情之外,還要讓她開放出絢麗的花朵。單純中的淺薄釀成了悲劇,單純中的真誠篤實也會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煥發出勇毅堅強、不屈不撓。莫泊桑在深切同情愛美女性的不幸中極希望她們在風雨中成熟起來,極希望她們在厄運面前不悲觀不沉淪不墮落,極希望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難去贏得新的勝利。因而,小說又包孕著對受過欺騙陷入困境中的愛美女性賦以極大勉勵的意蘊。
對愛美女性的警示和勉勵,構成了莫泊桑小說《項鏈》內蘊的主題。
四 上述主題闡釋是基於我對《項鏈》小說獨特的創作藝術的認識。向來的論者常常把這篇小說納入批判現實主義框子加以閱讀,因而給小說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貼上「小資產階級」的標簽,給小說主題刻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印記。其實,作家根本無意於「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在解讀《項鏈》闡釋主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小說淡化了人物生存的社會環境。現實主義為了「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十分重視環境描寫,總是從人物所處的、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關系本質的特定的環境去刻畫人物的性格。而凡閱讀過《項鏈》的讀者卻很難言說女主人公所處的社會關系本質的環境,至少難以清晰地勾畫出這一環境。從小說外在因素(比如小說創作的年代)去推理,女主人公生存於十九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但小說自身卻沒有為人物布設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環境,也沒有布設一個人物活動其中的透示著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小環境。小說顯然淡化了人物所處的現實環境,不想從某一社會制度體現了社會關系本質的特定環境(即文藝學中所謂「典型環境」)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二)小說設置的「開端」的特異性。一般而言,小說的開端是小說情節的開始。而《項鏈》的「開端」並非如此。小說情節起始於「有一天傍晚」她的丈夫回家拿來了一張教育部長簽發的舞會請柬。顯然「開端」與這一情節沒有絲毫關聯,完全是游離於情節之外的一個獨立板塊。這一特異結構的指向何在呢?我在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經指出過:「開端』』是解讀女主人公的一把鑰匙。小說先把鑰匙交給讀者,表明作家惟恐讀者誤讀。然而粗心的讀者還是辜負了作家的一番苦心,忽視了「開端』,的用意,沒有抓著「婦女天性愛美』』這把鑰匙。試想,遺棄了「開端」提供的解讀小說的鑰匙,對小說主題的闡釋豈能到位?
(三)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個人悲劇個性悲劇。立足於現實主義範式去解讀《項鏈》、,總以為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這不切合小說的實際。小說根本沒有觸及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而外美內假的項鏈也沒有誰去強加於瑪蒂爾德,完全是她主動挑選的。她所以挑中那掛鑽石項鏈,是她愛美本性使然,是她單純的性格和氣質所決定。設若她具備辨識真假首飾的能力會釀成悲劇嗎?所以瑪蒂爾德純粹是自釀苦酒、自討苦吃,而其主因是單純、缺乏辨識能力。
以上三點對我們解讀《項鏈》,探尋小說的主題意蘊是十分有益的。當我們抓著「開端」提供的解讀小說的鑰匙,從「婦女天性愛美」去認識女主人公,因個人氣質單純而釀成悲劇,那麼我們就不難懂得《項鏈》主題的恆久緣由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的人類豈不恆久地從瑪蒂爾德的悲劇中吸取教訓?《項鏈》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對涉世未深、天真單純,而又非常愛美的中學生,它的警示和勉勵豈不是很有益處么?
參考資料:網路
4. 《項鏈》的文章線索
明線:為了舞會借鑽石項鏈(瑪蒂爾德為了和她的小職員丈夫去參加華麗的舞會,去找她朋友借鑽石項鏈…)暗線:丟失了項鏈後幾年的生活,直到後來的清醒(舞會散,女主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才發現項鏈丟了,以及為了償還巨額債務的幾年凄苦生活。只不過呢!到最後才被告知借到的項鏈不是真正的鑽石,真是個笑話呢。幸好女主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5. 怎樣理解<項鏈>這篇文章!速要!!!
1、敘述角度(本文的敘述角度是哪一種類型?有什麼好處? )
明確:第三人稱(全知敘事者)。這種敘述角度的好處是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究人物的心理基礎。
2、敘述順序(本文的敘述順序有什麼特點?這樣有什麼好處?)
明確:以事件的自然進程為序,採用順序的方式,這樣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也使結尾的出人意料更加真實可信,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敘述線索(本文是心理的發展為線索,還是以物件為線索呢?)
明確:本文的情節雖然隨著主人公馬蒂爾的的心理活動逐步發展,但是一直圍繞著「項鏈」這一事件的主要物件進行,所以,「項鏈」是小說的線索。
4、故事情節概括(註:主要情節用空行斷開。請同學們按照小說的線索「項鏈」 概括情節的發展,並蓋每一個情節加上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明確:背景、得請柬、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
5、從文章的內容看,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的項鏈竟然是假的,我們不 難理解結局的「意料之外」,可說它是「情理之中」,這在文中有哪些根據?找出來並加以分析。
明確:文中有三處暗示項鏈是假的。
⑴瑪蒂爾德借項鏈時,佛萊思節夫人答應得很爽快,甚至沒有一句叮囑的話。
⑵瑪蒂爾德還項鏈時,佛萊思節夫人連盒子都沒有打開來看一下。
⑶珠寶店的老闆說只賣出過盒子。
四、課堂小結
文章貴曲忌直,波瀾起伏的情節肯定比平鋪直敘更能吸引人。但情節的設置也應合乎事理,不能脫離實際,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編硬造,出人意料卻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會有什麼審美價值。文學作品無論長短都須遵循四個字:合情合理。 莫泊桑的《項鏈》之所以吸引人,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精巧的情節設計,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高潮迭起,動人心魄。 從情節的發展來看丟項鏈則是情節高潮。而從情緒的發展來看結尾則是情緒高潮。
作者認為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偶然,由一個極細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實,偶然中蘊涵著必然的因素在。從文中可看出,追求虛榮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風尚,從她本身看,她追求虛榮的性格執著不變。因此,她的悲劇是必然的。
因此,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既是性格悲劇,又是資產階級追求虛榮、崇尚奢華的必然產物。如果說丟項鏈是偶然的,那麼她的悲劇則是必然的。這篇小說是通過一個偶然的可悲的故事來揭示追求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必然的可悲命運,也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詛咒和嘲弄。
因此,我們可以從社會根源和性格根源來探討瑪蒂爾德的悲劇人生。
二、 探索悲劇根源
1、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它內在的原因,是什麼導致了瑪蒂爾德的悲劇?
明確:可以允許多種答案 有人認為是命運悲劇,亦有人認為是性格悲劇——虛榮,我們按大多數同學認可的虛榮性格悲劇來講述。
2、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由虛榮導致的,這一點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環境:寒傖、黯淡、破舊、粗陋
夢想:古式、精巧、珍奇、華美、奇異、名貴
心境:傷心、悔恨、失望、困苦
小結:性格——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3、一個人如果所處的環境不好,有自己的夢想,有不好的心情,這允許嗎?你是否認同瑪蒂爾德的做法?
明確:當然允許,但我們不能認同瑪蒂爾德的做法。我們承認人人都有虛榮心( 這是人性之一,有人曾說過:「人們畢生都在跟和他處於平等地位或者高於他的人攀比」。可見,虛榮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心理。)有虛榮心不一定就是壞事,相反,有虛榮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有上進心的表現。面對惡劣環境無動於衷,並不令人稱道。但凡事皆有度,超過合理的度,事情就會向反向發展。瑪蒂爾德正是因為虛榮心過於強烈,所以才會有不幸的結局,而故事情節也正是在這種強烈虛榮心的推動下一步步走向高潮。
4、「失項鏈」是瑪蒂爾德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同學們找出並指出這段話的意思。
教師點撥:「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的發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如果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麼她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他甚至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後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逃走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5、文章以悲劇結尾,除了瑪蒂爾德的個人因素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
明確:還有社會因素。個體不能脫離群體而存在,個人也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特定的階級總是有特定的反映,瑪蒂爾德得到請柬之後的對話,多多少少透出一點上流社會的風氣。盡管這在文中表現得非常含蓄。
明確:除了虛榮的瑪蒂爾德,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真誠的、負責任的、勇敢的瑪蒂爾德。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豐滿的,是活生生的,是符合生活實際的。事實上,人性是復雜的,我們且不探究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縱使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人性中善的一面。人的好與壞是一種比較寬泛的界定,不可能壞人就絕無一點優點,是好人就絕無一絲缺點,其實有一句話早就說明這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我們在寫作中,不要把人物描寫片面化,否則會削弱作品的說服力,甚至讓人對文章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明確:找出三處鋪墊(借時、買時、還時)
文章貴曲忌直,波瀾起伏的情節肯定比平鋪直敘的情節更能吸引人,但情節設置也應合乎事理,不能脫離實際,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搬硬造雖出人意料卻不合情理,就成了荒唐。
2、聽到佛來思節夫人的驚嘆之後,瑪蒂爾德會有什麼樣的心理?故事會朝著那一個方向發展? 結尾是:「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極了,抓住她的手,說:『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A、瑪蒂爾德悔恨不已,從此拋開享樂思想和虛榮心,開始腳踏實地地生活;
B、瑪蒂爾德百感交集,從此喜怒無常,精神崩潰,最後鬱郁而終;
C、瑪蒂爾德喜出望外,討回了三萬五千五百法郎,又出入於上流社會,重新追求她夢寐以求的生活;
D、瑪蒂爾德為奪回那掛鑽石項鏈,與佛來思節夫人爭吵不休,不得不對簿公堂;
E、最後瑪蒂爾德和佛來思節夫人都驚訝地發現,賠償的那掛項鏈也是假的。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看法,進行續寫:
1、既然佛來思節夫人肯當面承認自己當初借給瑪蒂爾德的項鏈是假的,就不大可能不願歸還。所以D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不大一致。
2、C也有同樣的毛病。課文第二段寫到:「在婦女,美麗、風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雅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既然現在她已經「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的婦女」,也就喪失了出入於上流社會、做貴夫人的唯一資本了。
3、一個人只有首先認識到錯誤,然後才會改正錯誤。課文上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她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這說明她仍對那片刻的虛榮念念不忘,並沒有意識到其悲劇的思想根源。所以,「A」項與原文提供的信息也是矛盾的。
4、B、 E兩個續寫方案,哪個更好?
瑪蒂爾德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做貴夫人,所能憑借的唯有姿色而已。這一點,她自己非常清楚。可如今呢?年華已逝,容顏衰老,不再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何況,十年的辛酸竟是為了一掛假項鏈。從而導致她喜怒無常」,甚至精神崩潰,鬱郁而終,都是可能的。但比較而言,「 E」方案更新穎一些。
3、文章結局實在,但同時又是空白的。實在是指指明了項鏈是假的,空白是指我們不知道瑪蒂爾德到底想了些什麼。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留下了懸念,留下了餘味。
其實文章就是採用了空白的藝術手法。這種手法,是借無形表現有形,賦空白於豐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據欣賞主體的不同,表達更豐富的生活內容,虛實結合,創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靈的藝術境界。 如果寫出了結局,就不會有現在的爭論,就會縮小讀者思考的空間,作品的餘味也會大大降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不是最完美的結局嗎?
五、課堂總結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節的曲折,使作品波瀾起伏,搖生姿。本文情節層層推進,好比步一步登上滑梯的高處,然後從上面直落而下,爬得越高,跌得也越深。這樣的蓄勢就是文章的鋪墊,最後的直落是而蓄勢之後的總爆發,是震憾人心的爆響。而對於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要「圓」的,而非「扁」的。也就是說,應切合人性的特點,應合乎現實生活,應是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一首好歌,會令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一盤好菜,會令人有滿嘴余香的感覺。同樣,一個好的結尾,也會令人回味不絕。這樣的結尾,又可稱之為「豹尾」。
希望這些可以對你有幫助。
6. 對<<項鏈>>的評論文章
重讀十九世紀末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我思考得最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不是一個悲劇呢?
什麼是悲劇?魯迅曾給悲劇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試想,當我們的主人公正在良辰美景中,品嘗著生活的甘甜,沉浸於美好的人間真情中時,忽然,或一場災禍,或一場戰火,或一種破壞的力量,如一隻魔爪把美好的青春,美好的生命,美好的家園,美好的親情、友情、愛情,奪走、撕裂、毀掉。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禁為之痛心、遺憾而黯然神傷。這就是悲劇的魅力。對於造成悲劇的原因,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命運之神,冥冥之中的一種力量造成的,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反映的就是命運悲劇。有人說,是人物性格的缺陷造成的,英國莎士比亞的悲劇就是性格悲劇。有人說,是無情的社會現實造成的,魯迅筆下祥林嫂的悲劇就是社會悲劇。
那麼,《項鏈》中瑪蒂爾德的人生究竟是不是悲劇呢?如果認為是的話,又是什麼悲劇呢?重讀名篇,思量再三,我發現,矛盾的焦點是對「美好」的理解。主人公的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哪一個更美好?哪一個更重要?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進入瑪蒂爾德的人生,了解她性格發展的歷史——故事情節。
《項鏈》的情節可以說耳熟能詳了,它的情節藝術也是膾炙人口的。小說按事件的自然進程敘寫,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情節。夢項鏈、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前一個矛盾的解決預示著新的沖突,直至發展到高潮。整個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情節的安排顯示了作者獨特精巧的藝術構思,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發展中逐漸得以展示。
小說一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整日耽於夢想的美麗憂郁的婦女。她「美麗」,「豐韻」,「嬌媚」,她還有「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正是因為「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裡就憑添了幾許不平與委屈。此處的「也」就很值得玩味。如果比較一下有無「也」的表達效果,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版本里的譯文里沒有「也」字,僅僅「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那就只是一種純粹的人物介紹。而我們的課文以幾種中文譯文為基礎,並根據法文本校訂後出現的「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就更符合作者的創作意圖,更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只是瑪蒂爾德夢想創造的神話罷了。可是,由於瑪蒂爾德面臨的現實是:她沒有一個好父親,沒有一個好身份,沒有一筆陪嫁金,因此就無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給了與她門當戶對的小職員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頭的千金,定能成為高貴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財奴的女兒,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難計其數。年輕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日鬱郁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那便是「夢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詩《繁星》里說到的那樣:「夢兒是最瞞不過的啊/清清楚楚的/誠誠實實的/告訴了/你自己靈魂里的蜜意與隱憂。」她的夢境不是太虛幻境,而是當時法國富貴之家奢華的真實生活。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的思想如洶涌的浪潮無情地沖擊著人們的靈魂、生活、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里。無庸置疑,此時,我們可憐的瑪蒂爾德已經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
後來,丈夫路瓦栽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機會終於像夢境一樣出現了。於是,做衣服,借項鏈,一切都緊鑼密鼓地進行。「一葉知秋」,瑪蒂爾德內心對出席夜會的渴望略見一斑,瑪蒂爾德蓄意出擊的心理已經箭在弦上,頃刻就發。
夜會上瑪蒂爾德成功了!「她狂熱地、興奮地跳舞」,她像玉色蝴蝶一樣飛來飛去,她的傾國傾城貌迷住了所有人。她陶醉在成功里,沉迷在歡樂中,忘掉了一切。可是快樂的時刻何其短暫啊!就在這個夜晚,強烈的虛榮心,使瑪蒂爾德急於避開貴婦們的視線,於是在匆匆忙忙走下台階離開舞場時,弄丟了項鏈。瑪蒂爾德一下子從興奮的雲端墜入絕望的深淵。
日子一天天過去,希望也一天天渺茫,「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項鏈一去兮不復返,瑪蒂爾德夫婦可以有什麼選擇?
一直關注主人公命運的我們不禁為之設想幾種可能:一是逃走或賴帳。如果這樣逃避責任,一走了之,那他們就是極其自私、不負責任的一對,然而他們這么做了嗎?二是向朋友說明真相。但瑪蒂爾德沒有,因為她擔心被人看不起,可見其自尊的一面。三是出賣色相。這倒是一條通向夢想的幽雅天堂的終南捷徑。她在夜會上乍露頭角就引起了男人們的注目與興趣。此時她完全可以陪部長或傍大款,從而輕而易舉的還掉債務,而且可以馬上享受她所嚮往的人生。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法國、在今天的中國也不是沒有,君不見有許多女子願意以出賣人格,犧牲尊嚴為代價而做金絲鳥以換來高消費的享受?但是,瑪蒂爾德沒有這么做。
他們作出了怎樣的選擇呢?路瓦栽「決然」說:「應該想法賠償這件首飾了。」瑪蒂爾德「毅然」、「決然」地打定了主意,「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他們沒有猶豫,沒有爭吵,他們悄然堅決地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一起唇齒相依地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向明天。你瞧!路瓦栽冒險到處簽名借了一大筆錢,你認為他不知道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嗎?NO!他知道「將要壓在身上的貧困」將使他們的後半世生活十分艱難。而路瓦栽夫人呢?你知道她靠什麼工作去賺錢?洗衣服,干雜活;你知道她怎樣攢錢?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的節省著;你知道原先高雅美麗嬌嫩的她今天變成了什麼模樣了嗎?「她胡亂的挽著頭發,歪斜的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
她變了!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艱苦的生活,把她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雲端拉回到切切實實的地面。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在對瑪蒂爾德肅然起敬的同時,我聯想起另一個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與瑪蒂爾德一樣,在平庸的生活與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里尋找夢想的幸福。但瑪蒂爾德一夜狂歡後,選擇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盡情享受了浪漫的愛情與奢侈的生活,財產盪盡,債務累累之後,沒有勇氣重新生活,而選擇了死亡。兩相比較,我不禁為瑪蒂爾德喝彩。
人生的際遇只是無數偶然性的連續,事前既無從逆料,事後也很難假設另一種可能。但是回首來路,我們還是情不自禁地設想:如果沒丟項鏈,她現在是怎樣一個景況呢?是仍舊每天做白日夢嗎?是為了夢想而鬱郁寡歡嗎?是的,有可能。而丟了項鏈之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砝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著她作出選擇。她決定了,放棄了青春,選擇了尊嚴。人生最重要的一刻就是懂得放棄,尤其是放棄那些最耀眼的、最浮華的、最具誘惑力的東西。那麼這「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豪華的生活的確令瑪蒂爾德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們的瑪蒂爾德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嚴去下注。當風華一一過去,她定然知道踏實、恬靜的心態是一筆怎樣的財富。年輕時因追逐浮華而大喜大悲是多麼的可笑可嘆,根本沒有腳踏實地地奮斗的人生更令人願意去回味。
故事發展到這里,我們已經明白,瑪蒂爾德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不是悲劇呢?
一般認為,瑪蒂爾德最初是被強烈得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後來面臨選擇時,她義無返顧地作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十年中,她同普通的窮苦婦女一樣生活勞動,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又是多麼令人欣喜!再聯系結尾,我們同樣驚喜地看到我們的瑪蒂爾德再度遇見自己的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與驕傲的表現。她自信,因為她內心的充實;她驕傲,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當她聽說生活跟她開了一個更殘酷的玩笑——項鏈是假的時,她是會坦然面對的。
因此,我相信,這個小說使讀者在悲歡感慨之餘,還能對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些、更遠些。它發人深省之處就是讓我們目睹了渾濁、虛假、拜金、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塊沉浸在墨水裡依舊保持美質的玉。這樣看來,瑪蒂爾德身上最美好的東西最終沒有毀滅。難道你還認為這是一個悲劇嗎?
7. 《項鏈》的原文
👏👍
8. 莫泊桑的《項鏈》的全文
全文:
世上的漂亮動人的女子,每每像是由於命運的差錯似地,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我們現在要說的這一個正是這樣。她沒有陪嫁的資產,沒有希望,沒有任何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到末了,她將將就就和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結了婚。
不能夠講求裝飾,她是樸素的,但是不幸得像是一個降了等的女人;因為婦女們本沒有階級,沒有門第之分,她們的美,她們的豐韻和她們的誘惑力就是供她們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她們的天生的機警,出眾的本能,柔順的心靈,構成了她們唯一的等級,而且可以把民間的女子提得和最高的貴婦人一樣高。
她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於自己房屋的寒傖,牆壁的粗糙,傢具的陳舊,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難過。
這一切,在另一個和她同等的婦人心上,也許是不會注意的,然而她卻因此傷心,又因此懊惱,那個替她照料瑣碎家務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傭人的樣子,使她產生了種種憂苦的遺憾和胡思亂想。
她夢想著那些靜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著東方的幃幕,如何點著青銅的高腳燈檠,如何派著兩個身穿短褲子的高個兒侍應生聽候指使,而熱烘烘的空氣暖爐使得兩個侍應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夢想那些披著古代壁衣的大客廳,那些擺著無從估價的瓷瓶的精美傢具。
她夢想那些精緻而且芬芳的小客廳,自己到了午後五點光景,就可以和親切的男朋友在那兒閑談,和那些被婦女界羨慕的並且渴望一顧的知名男子在那兒閑談。
然而事實上,她每天吃晚飯的時候,就在那張小圓桌跟前和她的丈夫對面坐下了,桌上蓋的白布要三天才換一回,丈夫把那隻湯池的蓋子一揭開,就用一種高興的神氣說道:「哈!好肉湯!世上沒有比它更好的……」
因此她又夢想那些豐盛精美的筵席了,夢想那些光輝燦爛的銀器皿了,夢想那些滿綉著仙境般的園林和其間的古裝仕女以及古怪飛禽的壁衣了;她夢想那些用名貴的盤子盛著的佳餚美味了,夢想那些在吃著一份肉色粉紅的鱸魚或者一份松雞翅膀的時候帶著朗爽的微笑去細聽的情話了。
而且她沒有像樣的服裝,沒有珠寶首飾,什麼都沒有。可是她偏偏只歡喜這一套,覺得自己是為了這一套而生的。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夠取悅於人,能夠被人羨慕,能夠有誘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她有一個有錢的女朋友,一個在教會女學里的女同學,可是現在已經不再想去看她,因為看了之後回來,她總會感到痛苦。於是她由於傷心,由於遺憾,由於失望並且由於憂慮,接連她要不料某一天傍晚,她丈夫帶著得意揚揚的神氣回來了,手裡拿著一個大信封。
「瞧吧,」他說:「這兒有點兒東西是專門為了你的。」她趕忙拆開了信封,從裡面抽了一張印著這樣語句的請帖:
「教育部長若爾日?郎波諾暨夫人榮幸地邀請駱塞爾先生和駱塞爾太太參加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在本部大樓舉辦的晚會。」
她丈夫希望她一定快活得很,誰知她竟帶著傷心而且生氣的樣子把請帖扔到桌上,冷冰冰地說:
「你叫我拿著這東西怎麼辦?」
「不過,親人兒,我原以為你大概是滿意的。你素來不出門,並且這是一個機會,這東西,一個好機會!我費了多少力才弄到手。大家都想要請帖,它是很難弄到手的,卻又沒有多少份發給同事們。將來在晚會上看得見政界的全部人物。」
她用一種暴怒的眼光瞧著他,後來她不耐煩地高聲說:
「你叫我身上穿著什麼到那兒去?」
他以前原沒有想到這一層;支吾地說:
「不過,你穿了去看戲的那件裙袍。我覺得它很好,我……」
瞧見他妻子流著眼淚,他不說話了,吃驚了,心裡糊塗了。兩大滴眼淚慢慢地從她的眼角向著口角流下來;他吃著嘴說:「你有點怎樣?你有點怎樣?」
但是她用一種堅強的忍耐心鎮住了自己的痛苦,擦著自己那副潤濕了的臉蛋兒,一面用一道寧靜的聲音回答:「沒有什麼。不過我沒有衣裳,所以我不能夠去赴這個晚會。你倘若有一個同事,他的妻子能夠比我打扮得好些,你就把這份請帖送給他。」
出處:出自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項鏈》。
(8)項鏈論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污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
這種社會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由於這個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地位極不穩定,他們總想擺脫這種處境,躋身於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數人獲得成功,而大多數在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落入更悲慘的遭遇。
在《項鏈》中,莫泊桑在情節序列上是一鏈狀結構,以一條項鏈為線索展開故事。這種結構能夠直觀的表現事情發展的過程,使讀者輕松自然的了解到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
《項鏈》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小資產階級職員的妻子,她面龐兒好,豐韻兒也好,她覺得自己生來是為享受各種豪華生活的。由此可見,她必然會不甘於現在平淡的生活,會熱切嚮往上流社會的奢華享受。於是,莫泊桑安排了教育部部長喬治·朗蓬諾暨夫人的晚會,用於滿足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也引發出一系列的故事。
9. 文章《項鏈》後續,作文500字左右!
《項鏈》續寫
瑪蒂爾德,這個為還債而煎熬了十年的可憐女人,當場呆立,四肢發僵,兩眼毫無焦距的直愣愣的瞪視前方,彷彿突然沒有了生氣。此時,彷彿外面的世界跟她毫無關系,她唯一能感覺到的就是腦子里有無數蜜蜂亂飛的嗡嗡聲。顯然,她還無法接受這個驚天動地的信息,乃至於伏來士潔太太叫了她幾聲,才從遊魂的狀態中抽離出來,但是,仍難以置信:
「你„„你說„„項鏈„„是假的?」
「是的„„是假的!噢!„„可憐的瑪蒂爾德」
伏來士潔太太感到很心痛。
瑪蒂爾德原本高興的心情此刻卻如五味陳雜,真不知是什麼滋味啊!往昔十年的艱辛與酸楚一幕幕閃過眼前,可到頭來卻發現白白辛苦了十年,原本十年前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而十年裡跟人家借錢,簽了不少借約,訂下了許多契約,還讓她丈夫熬夜„„想到這里,心裡突然有點痛,似乎要破裂,但後悔也來不及了。
「想不到我的那串假項鏈,竟然把你從一個美麗、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變成了這樣。我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告訴你這項鏈是假的!我真的很對不起你啊!」
伏來士潔太太悔恨十分後悔與自責。
「不,這不能怪你!當初要不是我虛榮心太強,想在舞會上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又怎會問你借項鏈呢,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
「哦,我親愛的、可憐的瑪蒂爾德,你真是善解人意,你不該受這些苦的„„我會把項鏈還給你的,你放心,我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