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磨礪議論文

磨礪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6 03:28:36

Ⅰ 請以「磨煉」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600字)

好寫,我磨練了很久用現代化手斷問大家乞討六百字論文,說難也不難喔,………等等為中心向下寫就寫這些

Ⅱ 《磨練使人成功》議論文800字

磨練使人成長

還曾記得讀過這樣一篇故事:讓人來選擇兩塊牧場進行放牧,一塊是牧草稀少的鹽鹼地,一塊是水草豐美的綠洲,為了能養出肉質鮮美的羊,你會選哪塊牧場呢?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二塊牧場吧。是呀,整天不用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就能尋覓到十五,整天這樣養著,能不肥嗎?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經驗的牧民都會選擇鹽鹼地,因為這樣更能鍛煉羊,可以使羊的肉質更加鮮嫩美味。這個答案令人意外,但細想,也的確是這么一回事兒。羊只有多走動,多覓食,不用整天悠閑地自吃自肉質才會嫩啊!這就是對羊的一種磨練。
既然羊都這樣,人當然也是如此啊!對於羊來說,到處覓食,運動就是對它的磨練,因為只有這樣,它才不會被截所打倒,它才能生存下去。而對於人來說,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磕磕碰碰就是對我們的磨練,如果倒下了就以為著被這個社會所淘汰,也代表著死亡:而只有真正戰勝了,才能獲得成功。
還記得家鄉的一位哥哥,他曾經是多麼幸福啊。父疼母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很寵他。但命運是個暴君,它奪去了他的幸福。他們一家人在一次旅遊中遭遇了車禍,一家人除了他無一生還。後來他被他的親戚帶走領養了。幾年以後,他回來掃墓與我偶遇。我才知道命運沒有打倒他,他變得更頑強了,而且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我彷彿看見了命運的重擔壓在了他瘦弱的肩上,但我也彷彿覺得即使命運要再給他開一個大千倍萬倍的玩笑,他也能承受得住。
行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道路一馬平川。磨練卻真的可以改變很所。一個人會因為磨練,而褪去銳氣與驕傲:也有人會因為磨練從開始的單純善良而變為陰狠毒辣,甚至更有人會因此呆木愚笨,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磨練不能說有好有壞,它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結果。但無論何人,都會因某此的磨練而成長起來。好與壞只能取決於個人。但我堅信,磨練一定會在某一程度上揭露出你人性中的不足。

Ⅲ 關於磨練的議論文 急

磨練孩子的意志
別人都誇孫平聰明活潑、興趣廣泛,孫平父親聽了很高興,孫平也高興。小學時,孫平學習也挺好,反正一共才語文數學兩科,臨考試一努力,准能考個前七八名。自從上了初中,孫平聰明的頭腦就顯得沒多少優勢了,初一第一學期,還進過前15名。後來越來越差,到了初二上學期,排到30名以後。現初二快結束了,孩子在班級中考了個56名。各科老師都承認,孫平的腦子很聰明,可成績就是上不去。家長問我這是什麼原因,問還有沒有辦法追上去。
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孫平學習不好的原因,顯然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非智力因素有問題。非智力因素中,我覺得對孫平來說還是意志比較薄弱。
正如家長說的,英語他起先還能聽明白,就是背的時候感到太苦,原諒了自己,賬越欠越多。
數學,初一時也都懂,但不願做練習題,讓他做,他怕累,還說什麼現在報上在宣傳「快樂教育」呢!
其實,咱們國家許多中學生成績差,主要不是差在智力上,而是差在毅力上。以英語為例,初一教材,有的智力很一般的學生成績非常好,單詞也寫得漂亮,為什麼?他肯花苦功夫去學,去記。有的特聰明的男孩子,猜謎啦,游戲啦,演唱啦,口技啦都十分出色,但英語學得一塌糊塗。究其原因,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總覺得背英語單詞太苦,太累,總躲著,拖著,結果「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還有沒有辦法追上去呢?那就得從磨練孫平的意志入手了。如果孩子本人和家長以及學校老師的看法一致,願意下苦功磨練意志,並且持之以恆地落實到行動上,那還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的。
怎樣磨練孩子的意志呢?
第一,家長和孩子必須認識到,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凡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毅力的人。至於阿斗之流靠著好的機遇,撈到一個皇帝的座位,那也只是出名而已,談不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沒有頑強的意志,而做出大貢獻的人是極少極少的,所有大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在頑強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奮斗的結果。
第二,認識到意志可以彌補智力乃至身體上的缺陷。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曾被認為是智力不好的兒童,但他們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恆,鑽研某一問題通宵達旦,進入學習狀態時,不管多苦都不覺得苦。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雙目失明,兩耳失聰,面對著的是黑暗而又寂靜的世界。但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學習,奮斗,學會了寫作,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印度前教育部長塔哈·海珊四歲雙目失明,但他憑著頑強的毅力學習盲文,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法國博士學位的人。我國山東聊城張海迪自幼高位截癱,憑著頑強的毅力自學,出版了包括長篇小說在內的多部著作和譯著,還獲得了碩士學位。目前她又雄心勃勃地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看一看殘疾人運動會上那些頑強拼搏的人,我們不能不驚嘆意志力量的神奇與偉大。
第三,家長和孩子務必不要相信那些片面的宣傳:中學時候就該過得輕松、快樂、瀟灑,少吃苦,多玩樂。這種宣傳如果不是別有用心的話,至少是片面的。誰信了,誰就受騙、吃虧。
第四,磨練意志,最要緊的是引導孩子吃必要的苦。所謂必要的苦,是吃苦之後有利於孩子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增強體力。比如,背英語單詞,做數理化基礎訓練題比較苦,但這是必要的。做偏怪異的題,一個生字被罰寫50遍,也苦,這就是不必要的苦。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不吃足夠的苦,他的人格中就總缺少必要的因素而顯得軟弱。我20多年來反復向一屆又一屆學生強調,人要全面發展,成為對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須學會吃苦。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你首先要學會吃苦。」(《屠格涅夫散文詩集》)
第五,訓練頑強的意志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孩子如果終日和不學無術的人比,覺得那些游手好閑,吃喝玩樂,把父母的權勢財產當作靠山活著的人,不僅不可恥,而且還挺值得效法,那就談不上磨練意志。要磨練意志必須讓孩子樹立做一個真正的人的志向,做一個不僅自食其力,還能為父母、為別人做出貢獻的人。志向遠大的人才會藐視眼前的苦難。「30年前,一位美國少年立下150多項志向,包括跨越大沙漠,征服8000米以上高峰,漂流亞馬孫河,登中國長城,登月球等許多在常人看來能完成其中一二項已屬不易的志向,30年來,他竟完成了一大半。如果沒有少年時候的立志,那是不可想像的。」
第六,制訂學習、鍛煉、生活的計劃。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計劃性,每天得過且過,遇到什麼事做什麼事,有時遇到了也不做,想法繞過去。意志堅強的人都習慣於給自己制訂計劃,如每年做哪些事、每個月的具體目標、每一天的作息時間表等等。
第七,說了算,訂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力求養成習慣。訂了計劃,貴在執行,貴在堅持。「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為了防止常立志,開頭的計劃要留有餘地,不要過高。力求從小事做起,不停地做諸如每天3個單詞,每天跑步1000米,每天預習15分鍾數學等小事,每天做,不停地做,日久天長,習慣在其中,意志也在其中磨練出來了。
第八,堅持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意志品質的鍛煉。據說,馬拉松賽跑,前半段路程靠體力,後半段路程主要靠毅力。比較簡單易行,且明顯有助於磨練意志的辦法便是長跑。我從1979年起,便每天領著學生用一節課的時間長跑5公里,然後再做點別的體育活動。我自己感覺從中受益無窮,絕不僅是身體跑得健康了,更要緊的是跑的過程中我和學生都磨練了意志。還有一種更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在家裡就可以進行,即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俯卧撐。堅持的時間長了,也會磨練出頑強的意志。
現在磨練孩子的意志還來得及,即使不為了孩子升學,僅僅為了他將來謀職業,過生活,要幹得出色,也是非有頑強的意志不可。

Ⅳ 人生需要磨礪為題的作文。800字,急求。

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當自己回首往事時遺嘆不要太多。
奮斗會美化你的人生。在刻骨銘心地領悟生活的時候,在心靈得以深層次凈化的時候,有一種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那就是美妙的兩個字「奮斗」。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應正確對待自己人生旅途上的對與錯成與敗的轉換。因此,作為收割成果的我們,不要讓歲月流逝在不時地回頭自己的成果之中,我們只顧一直朝前看,奮斗不止。崇高的理想,神色的毅志,只會在奮斗中形成,美好的願望,甜蜜的憧憬,只能在追求,奮斗的韻味里展現,奮斗是力量之術。沒有奮斗,生命之樹怎樣常青?一個哲學家曾這樣說過;「人生兩大悲劇,一是得不到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二是得到了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人生最大的意義價值就是歡樂,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我們一起奮斗,創造亮麗的人生一個人如果沒有奮斗目標,那麼他不會成功,美麗亮麗的人生將離他遠去。奮斗是意志的堅實腳步。所有成功者的足跡都灑滿了勤奮的血汗,多麼聰明的人,信心再大,信心再大,意志再堅強。若沒有勤奮的實際行動,一切都是空。奮斗是長期的艱苦勞動。奮鬥成為我們青年求知的優良品德和習慣。那種見異思遷的人,畏縮不前的人,不願出力流汗的人,永遠嘗不到勤奮的甘甜。我們兩個說不定還是同名啊你姓什麼?人是從動物進化、分離提升出來的。因而人作為人存在時,已不是純粹的自然存在物,而是雙重的存在物,既是一種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一種社會的族類存在物。人作為一種族類存在物,顯然與純粹自然物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我們始終不可忘記人類的老祖宗始於動物、源於動物,一定的動物遺傳基因將跟隨人類終身。人類與動物有著千絲萬縷割不斷、理還亂的聯系和共通的特徵。人類從動物向人的進化經歷了極其漫長的艱難歲月,人類從野蠻人向文明人、向真正的人過渡同樣也必將經歷漫長的無數代人的艱難而痛苦的進化過程。因而以人為本,我們只能從現實的人出發,以現實的人為本。不僅要看到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也要看到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不僅要看到兩者之間的相異性,也要看到兩者之間的相通性;不僅要看到我們人類有強大的理性與自覺,也要看到人類也常會出現動物的瘋狂與茫茫然。馬克思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於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 [1](P24)有生命的個人生物體是人的一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活動的現實載體,這是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現代生物科學研究已充分證實了一點:絕大部份人類性狀(如身高、體重、智力等)和行為都是由多個不同的人類基因所控制並且是可遺傳的。環境因素會對基因表達產生強大的影響,環境可以放大或阻礙基因的效應,但環境不能取代或排除基因的作用。不具備人類基因的動物肉體組織再怎麼生活在人的環境中也不能變為人。經過科學家的長期努力,人類終於打開了自己生命的天書:人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本包含數千個基因,每個基因又是由不同排列組合的化合物鹼基組成,人類基因組共有30億個核苷酸的序列------雖然人類要真正讀懂這本天書也許還要幾百年或上千年,不過一些大體的概念我們已經了解了,例如人與黑猩猩的差異在基因,種族的差異在基因,疾病的生成在基因,甚至肥胖與否、自殺等行為也在基因,而作為人的性格的秘密也大部份埋藏在基因之中。當然人類基因的先天影響是和人類後天的「文化基因」交織在一起共同發生作用的。前不久發生的馬加爵殘殺四同學案中所透視出的問題,顯然不僅是一般社會經濟和教育問題,更反映了我們有必要加強對人類生命體的研究,加強對人類基因作用的研究以及對基因缺陷所致的人格障礙的研究與針對性防治。這樣才能堅持人本唯物論。什麼是人類本性?什麼是人的本質?這是長期存在著爭議的敏感話題。一種看法是將兩者割裂開來:人的本性就是指人的動物本能,人的本質則是指人超越於動物性所應該成為的樣子。還有一種看法,則將兩者看成完全是一回事:人性就是人的本質。其中有一部分人只對人性或人的本質只作抽象認識(如性本善、性本惡);而另有一部分人只是堅持對人性和人的本質只作具體的理解(如只強調人的階級性、社會歷史性等)。以上看法都沒有分清兩者應有的聯系與區別。馬克思的獨到之處正在於: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待人類本性與人的本質之間的關系,將兩者視為既有聯系又相區別的辯證統一體。嚴格說,馬克思並沒有對人類本性或人的本質作明確地定義性表述,但字里行間對這兩大基本概念所作的意思表達還是很清楚的,尤其是馬克思原著中經常在「合乎人性」「適合人類本性」與「佔有人的本質」「實現我的人的本質」等不同語境中使用人類本性和人的本質兩大概念,以明確揭示兩者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聯系表現為,人類本性與人的本質都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根本屬性,其中前者決定後者,後者是前者的集中表現與個性展開;區別在於,人類本性,是對人類客觀存在的類特性即基本共性的概括與抽象。人的本質,則主要是指個體對人類本性的自我體認與個性展開,是對人的個性差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之本質差異的分析與歸納。所謂人類本性,一般地說,是指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基本屬性。馬克思所認為的人類本性主要包含三個基本點:(1)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因與內在意向,是求生存求發展的自我實現欲。(2)人類生命活動的性質,是自由自覺地活動。(3)人類生命活動的方式,是結成一定社會關系。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相對穩定的人類本性客觀要件。那麼其中誰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要件?有人認為是人的社會性,也有人認為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本文認為按照馬克思的人本思想看: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因與意向——自我實現欲,應是人類本性之本源,也是人與動物之間本原性區別。所謂自我實現欲,即指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的慾望潛力。從廣義看,包括最低層的吃、喝、穿、住、行、安全和中層的感情、社交、尊重等需要的自我利益實現欲,也包括高層次自我能力展示、自我個性完善等自我價值實現欲。這種自我實現慾望力,客觀潛存於人類心靈深處並隨著人的生命周期及外部刺激而有規律地遞增與發展。每個人的慾望值,雖然不同,但自我實現的潛在欲求卻是一致的,共同的。馬克思在分析人類本性時指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一當人們開始生產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候(這一步是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他們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P32、P25、P35)新的需要,又將產生新的自我實現的歷史活動,如此不斷循環往復。這里馬克思在分析中刻意在「創造歷史」四個字上加上「引號」以說明這里的「創造歷史」非主觀的有意識的創造歷史,而是指人類在人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之前就具有「創造歷史」展示自我力量(實現自我)的潛能、潛意識、潛在慾望,這種潛能是與生俱來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因此,人類是由與生俱來的創造歷史、實現自我的潛在慾望力為驅動本源,而產生出自由自覺的社會生產等實踐活動的,生產勞動又進一步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促進了人類的不斷進化與多向度發展。頑強、非凡的自我實現慾望力是人類得以自由自覺創造社會歷史的客觀基礎與內在動力,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與人的社會性都是由此而派生的。從我們祖先「肉體組織」的先天條件看,類人猿跑不如馬快,力不比牛大,兇猛不及虎狼,智能也不比黑猩猩強很多。但為何最終是人類成為宇宙之王,萬物之靈?為什麼人類能不斷進化發展而其它動物卻始終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根源就在於:人類具有多層次、多向度和無限增長、永不滿足的自我實現驅動力和慾望力,而一般動物的慾望力則是低層次、單向度和少變化的,它們很容易滿足於「溫飽」等本能需要,別無他求。現代科學研究已發現,人類的自我實現欲是打入人的基因之中的,這種慾望力,同人類潛在的體力、智力等客觀存在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極大地影響著人類諸多方面的發展。在洛克菲勒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實驗室中,神經遺傳學家分離出一種與人的慾望力密切相關的名叫VIRLI的基因,這種VIRLI慾望基因使得人類在外部世界的信息素刺激下,會產生積極自我意識與反應,生成具體目標與渴望,再由渴望轉化為自我實現的行動,達成自我願望的最大滿足。一般動物缺少這種特殊的慾望基因,從而永遠只能有低層次單向度的慾望力,無以充分進化和發展。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通過外因而起作用。因而,人類,也只有人類,才會擁有遠大理想和社會規劃,才能不斷刷新和創造自已的歷史。所謂自我實現,當然離不開自己。正如馬克思所說,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已出發的」。「對於各個個人來說,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麼也不能做-----」[2](P86、P286)恩格斯也認為:「在我們能夠為某一件事做些什麼以前我們必須首先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事,利已的事,------」[3](p12)顯然,馬克思主義創史人認為,「從自己出發」做「利已的事」是人類從事一切活動與創造的最合乎人性的、最正常的內在動因與活力之源。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等,目的也正在於要建立調動人的一切積極因素(自我實現欲)的內在機制。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人類註定要生活在自私自利,極端個人主義陰影之中呢?並非如此。這就是人生!

Ⅳ 求一篇以磨礪為題目的議論文

磨礪
磨煉是石,敲碎你天馬行空的想像;磨練是火,燒盡你自私無知的心靈;磨煉是水,洗滌你無理野蠻的思想。 ——題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對於強者來說,是邁向高一級台階的墊腳石,是駛向萬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風破浪的強勁風帆。重中磨煉和挫折,能塑造你堅強的性格,在成長的季節,磨煉的經歷使你成長的養分。

一位屢屢失意的青年人去請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兩只裝有茶葉的杯子,用為開水沖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覺得一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水沖了另一杯,沒沖滿,只見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著,一會兒,一絲清香緩緩的從杯中飄出來……高僧這樣加了三次水,茶葉在被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厲害,於是,青年人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葉經過多次沸水浸泡,終於綻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長不也需要經歷磨煉么?

人生需要磨練,他激勵著人前行。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錯,人要有所成,必先經歷磨煉。司馬遷遭受宮刑卻著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得《史記》,磨煉,定時立下汗馬功勞,或許,若不是此等磨煉,司馬遷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罷了。當人們經受過磨煉,就會如同脫胎換骨一般。霍金經受著輪椅上的磨煉,使他意志堅強,智慧超群,從而為人類開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貝多芬經受耳聾的磨煉,他學會了「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強地面對生活。

天空不只有蔚藍,雲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綠,花兒不會永遠綻放。人生道路上布滿荊棘,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會讓你銳氣全無,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總會讓您充滿希望,在挫折來臨時,請想一想,成功就在眼前!這樣你便能戰勝挫折獲得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磨煉使人骨頭變硬,磨煉使人意志堅強,磨煉令人不可征服!人生需要磨練。

人生需要磨練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璞石,若不經過雕刻家的雕琢,就很難成為價值連城的美玉。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生活的磨煉,就很難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人生需要磨煉,先哲們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孟子曾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經過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生活猶如一面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而我們每個人則是舵手,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只有堅強的人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航行。
有的人在面對厄運、失落和挫折時,能以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取得非凡的成就。日本著名指揮家小征澤爾的故事會給你一些啟迪。1962年,小征澤爾一帆風順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年輕音樂指揮家。可是,當年的「小征事件」對於一直走在坦途上的小征澤爾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音樂團中的一些年輕成員對他很不服氣,拒絕參加演出,空盪盪的劇場里只有小征澤爾一個人站在指揮台上,公開被晾在台上,可以想像,這給年輕的小征澤爾帶來多麼大的打擊呀!簡直是奇恥大辱,憤怒之於的小征澤爾毅然決然離開了自己的祖國。5年之後,經過他刻苦的努力,西方輿論界稱之為「當今世界著名指揮家」。10年之後,受聘於波士頓交響樂團。試想,如果沒有當初的「小澤事件」,會有今日的小征澤爾嗎?如果小征澤爾沒有對待失敗的勇氣,他還能敲開世界一流樂團的大門嗎?
類似的例子在中國也是數不勝數。古有勾踐卧薪嘗膽,現有張海迪身殘志堅,洪戰輝不向命運屈服,他們用自己的實例證明,凡能經得起磨煉的人就一定會取得成就。
一個人如此,一個政黨更是如此。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成立到打響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南昌起義,由十年內戰的開始到八年抗戰的結束,共產黨一路風雨一路坎坷,正是重重艱難險阻,才使共產黨逐漸充實壯大,領導中國人民昂首向前。
以上實例都在證明,生活需要磨煉,只有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成就。可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卻不堪一擊。歷史上叱詫風雲的項羽,在該下之圍中未能經得住考驗,上演了「烏江自刎「的悲劇。讓人不免嘆惋,可惜了這樣一個英雄。如果他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天下也許會是項氏家族。現實中,經不起磨煉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一旦脫離了父母的視線,遇到一點點挫折,就一籌莫展,甚至走上極端。試想這樣的人,在以後的未知的人生之路上,怎能經得起考驗?又如何能成大器、立大業呢?
總之,人生需要磨練。願我們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神話。

Ⅵ 磨練作文議論文八百字

人生需要磨練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璞石,若不經過雕刻家的雕琢,就很難成為價值連城的美玉。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生活的磨煉,就很難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人生需要磨煉,先哲們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孟子曾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經過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生活猶如一面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而我們每個人則是舵手,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只有堅強的人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航行。
有的人在面對厄運、失落和挫折時,能以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取得非凡的成就。日本著名指揮家小征澤爾的故事會給你一些啟迪。1962年,小征澤爾一帆風順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年輕音樂指揮家。可是,當年的「小征事件」對於一直走在坦途上的小征澤爾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音樂團中的一些年輕成員對他很不服氣,拒絕參加演出,空盪盪的劇場里只有小征澤爾一個人站在指揮台上,公開被晾在台上,可以想像,這給年輕的小征澤爾帶來多麼大的打擊呀!簡直是奇恥大辱,憤怒之於的小征澤爾毅然決然離開了自己的祖國。5年之後,經過他刻苦的努力,西方輿論界稱之為「當今世界著名指揮家」。10年之後,受聘於波士頓交響樂團。試想,如果沒有當初的「小澤事件」,會有今日的小征澤爾嗎?如果小征澤爾沒有對待失敗的勇氣,他還能敲開世界一流樂團的大門嗎?
類似的例子在中國也是數不勝數。古有勾踐卧薪嘗膽,現有張海迪身殘志堅,洪戰輝不向命運屈服,他們用自己的實例證明,凡能經得起磨煉的人就一定會取得成就。
一個人如此,一個政黨更是如此。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成立到打響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南昌起義,由十年內戰的開始到八年抗戰的結束,共產黨一路風雨一路坎坷,正是重重艱難險阻,才使共產黨逐漸充實壯大,領導中國人民昂首向前。
以上實例都在證明,生活需要磨煉,只有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成就。可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卻不堪一擊。歷史上叱詫風雲的項羽,在該下之圍中未能經得住考驗,上演了「烏江自刎「的悲劇。讓人不免嘆惋,可惜了這樣一個英雄。如果他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天下也許會是項氏家族。現實中,經不起磨煉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一旦脫離了父母的視線,遇到一點點挫折,就一籌莫展,甚至走上極端。試想這樣的人,在以後的未知的人生之路上,怎能經得起考驗?又如何能成大器、立大業呢?
總之,人生需要磨練。願我們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神話。

Ⅶ 磨礪為話題1000字議論文

奧數次啊舒服哈搜休假啊

Ⅷ 以磨難為主題的議論文800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自苦寒來。」寶劍只有經過錘打磨煉才會有削鐵如泥的鋒利,梅花只有經歷過嚴冬的寒冷才會散發出誘人的芬芳。而我們人又何嘗不是一樣?人生就像寶劍和梅花一樣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磨煉。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那麼,我想這場旅行中一定會有許多未知的困難等著我們去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我們會被一些困難所打敗,有的人會選擇放棄,而有的人絕不屈服,即使失敗,也不輕言放棄,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重來,這就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放棄的人,是的,他們不會失敗,因為他們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但同時他們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而不屈服於困難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但他們至少努力過,奮斗過,經受過困難的磨煉,造就他們更為頑強的意志,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大海,只有經歷過波濤洶涌才叫雄渾;大樹只有經歷過風吹雨打才叫挺拔;人生只有經歷過種種磨難才叫完整。但是人們都希望生活中的磨難能少一點,漫漫人生路能好走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誰願意承受失敗的痛苦?誰願意接受磨難的折磨呢?誰不願意每天都開開心心,做什麼事都稱心如意呢?是的,我們都想,但是有些困難又不可能避免,於是我們就常常報怨:為什麼我們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為什麼我們每天只能睡六七個小時,為什麼我們不能做我們想做的事……這樣的報怨不會起任何作用,我們還是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既然無法改變,還不如樂意接受。
我們都想得到快樂,其實,困難並不代表著會讓我們不快樂,這兩者之間是不存在矛盾的。相反,當我們戰勝困難之後,會收獲到很多的快樂。這將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當我們滿頭白發的時候,回憶起往事,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
但是,一個人究竟要經過多少次的磨難才能成功呢?我們總報怨生活給我們的磨難太多,人生之路太曲折、坎坷。但是,沒有誰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古往今來,哪一個偉人沒有經歷過種種磨難呢?正是因為他們經歷的磨難比我們多,付出的努力比我們多,才成就了一代偉人。如果我們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來人間跑一個空趟,又有什麼意義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正如保爾那坎坷的一生,才練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磨難可以讓一個驕傲的人變得謙虛;可以讓一個幼稚的人變得成熟;可以讓一個愚昧的人變得聰明。年少輕狂的我們鋒芒畢露,生活中的磨難一次次地打磨了我們的稜角,讓我們鋒芒漸收,心平氣和。
一個真正的強者,不是他的實力有多強,而是內心的強大。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當我們真的強大到面對生活的磨難毫不畏懼的時候,我們會享受那個過程,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沒有經歷過刳骨剔肉的痛苦,又怎會得到心靈上的幸福。
我想我終於可以微笑著面對生活給的磨難了,經歷越多,收獲越多。我不想成為一個不堪一擊的弱者,我不想到老時可悲到連一點美好的回憶都沒有,我想成為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我不羨慕那些生活中的成功者,因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做到。面對生活給的磨難,我只想說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Ⅸ 以磨礪為話題的議論文

失敗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