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議論文素材
Ⅰ 議論文:要有懷疑精神
丁肇中說過:抄「不管研究科學,研究人文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持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的確,不論何時,我們都應有懷疑求真的精神,不能盲目地相信過去認為的真理。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這種精神呢?
我們應有「懷疑」的習慣。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有判斷力,因為一個懷疑對象的選定,靠的就是我們的靈感和判斷力。特別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具有挑戰權威的精神,不畏權威,不盲目聽信權威。1640年,數學家費馬在經過探求後,得到一個求質數的公式,於是他高興地斷言:「對於所有的自然數n,2^(2^n)+1的值都是質數。」(後來證明,他的結論是錯誤的),正是因為他在數學界的崇高權威,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人懷疑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然而,「懷疑」和「求真」是統一的,單有「懷疑」的習慣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有「求真」的習慣。「求真」的過程是有計劃的、積極的探索過程,只有通過這樣,我們才能發現事物的真相,我們的「懷疑」才真正具有了意義。
正是因為一些大膽、智慧和恰到好處的懷疑,促進了人類文明史不斷的進步。希望懷疑求真的態度能真正的地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
Ⅱ 懷疑與信任為主題的議論文怎麼寫,例子有哪些
信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應該被發揚光大的。但是,如今信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已經讓金錢、利益等占據內心,似乎忘記了信任本該存在的意義。記得曾經有位教授做過一個實驗:從班裡隨機抽出男女生組合,讓男生後仰女生在後面托著。前幾組都失敗了,他們都不信任對方。而最後一組是一個強壯的男生和一個柔弱的女生,男生毫無顧忌的後仰根本不擔心會被摔,女生先是一愕,然後用盡全力才勉強托起那個男生。後來在他們步入社會後,他們都取得了成功。因為敢於信任他人並且把後背託付給別人的人,同樣會贏得他人的信任,是信任指引他們走向了成功。也正如賣饅頭的老太太一樣,她對別人的信任,贏得了別人對他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她從來不擔心自己的饅頭攤,她靠的就是信任才讓饅頭攤在人們的心理充滿暖意。
不過,也有些人總是不信任他人。如現在社會上發生的許多事故,有些人對於摔倒的老人或事故中需要救治的傷者,不敢隨意去攙扶,因為他們怕被訛而殃及自身,也正是因為他們不信任別人,致使發生了許多老人或需救治的傷者因搶救無效而離開人世。更有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深刻地揭露了某些人內心陰暗的一面,如果那些人能做到信任別人的話,就不會發生這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劇。在當今的社會中,已經產生了一種信任危機。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不能讓過去那些傳統的美德消失,而要讓它發揚光大。信任就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信任就如乾旱中的一陣雨露,滋潤我們乾涸的心靈;信任就如烈日下的一片陰涼,使我們的心神得以安靜。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信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我呼籲大家一起做,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創造出一片新的「信任」天地!只要我們都能像饅頭老太那樣,對他人充滿信任,就會讓我們交到許多真摯的朋友。如果所有的人都這樣做,我們的世界會無限美好,就讓信任充滿我們所有人的內心!
Ⅲ 相信與懷疑作文怎麼寫相信與懷疑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相信與懷疑
孫老伯救起落水的何大媽,想要藉此宣揚自己事跡,卻被何大媽及家人質疑其救人的目的。善意之舉遭人懷疑,實在令人深省。
現代社會中一種不信任籠罩在每個人的心裡。有人要歸還失物卻被失主懷疑盜取其中財務;有人扶起摔倒老人卻被懷疑是撞人者。一心行善不僅沒有得到掌聲和鼓勵,相反卻遭受旁人的懷疑和譏諷。教科書里死板的教條在冷酷的現實面前竟顯示不出一絲暖意了。
然而我們並非懷疑一切,一些似有似無的事物往往盤據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堅信不移。各種「養生大師」受到人們的社交「寶典」,有人堅信星座中的描述卻不願和對方說一句話。不向蒼生問鬼神,面對虛無飄渺的現實,人們往往不加考證就輕易相信。
歷往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現在現代人身上卻遭到質疑;欺騙的聲浪,虛無的浮誇卻在一次次喧囂中得逞,奪得眾人的信任。在這相信與懷疑的背後,是國人思想的愚昧與無知!
愚昧,讓我們面對他的善行以卑鄙的眼光質疑其目的,面對他人的暴行時卻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無知讓我們不能明辨是非曲直,讓淺陋無知的小人一次次蒙蔽我們的眼睛。古人相信風雨雷電乃是老天爺所為,皇帝是高於眾生的「真龍天子」,殊不知風雨雷電均屬自然現象,皇帝也只是一位凡人;今人相信西瓜注水、味精緻癌的傳言,殊不知注水的西瓜內部組織必定變質,味精的生產完全符合安全標准。由此可見,相比從前在物質豐盛的今天,人們的愚昧無知僅僅套了一層更艷麗的服裝登台演出而已,「三人成虎」的事例依舊在不斷上演。
帕斯卡爾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唯有思想,才能讓人類擺脫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進入文明的殿堂;唯有思想,才能使我們理解捨身救人的偉大,拾金不昧者的高尚和喧賓奪主者的卑鄙;唯有思想,才能讓我們劃清相信與質疑的界線,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評判他人的善舉。相反,沒有思想及思想者的社會即使再繁華也只是一片荒無。
請把思想當作一種習慣,愚昧無知的心靈需要思想來開墾,社會的蓬勃發展需要思想來構建。
Ⅳ 運用舉例論證論證「應有懷疑的精神」的素材
有個著名的小故事,對科學的懷疑精神作了生動的描繪: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讓學生們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學生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這時已有半數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又重復一遍相同的問題,結果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的全都舉手了。蘇格拉底走到了這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沒有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向學生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這個故事告誡人們,科學的懷疑精神,就是講求 「實事求是」,就是鼓勵「去偽存真」的、獨立的批判性思考。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警醒:人們之所以選擇「懷疑一切」,是有現實土壤的。就是因為假的、忽悠人的、昧良心的事和人太多了,多得擾亂視聽、扭曲正統,才會讓人們不得不多個心眼「往壞里想」!馬路騙局、注水豬肉、黑心棉、地溝油、劣奶粉、偽新聞……種種造假的伎倆,無不讓人憤懣,完全是在挑戰人性底線。零點調查公司曾對北京、上海、廣州、河北、浙江等地的5000多名成年居民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人只相信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可信賴度降低到了3.6%,而陌生人之間的信賴幾近於無。顯而易見,誠信體系建設這個基礎工程,真是刻不容緩了!
望採納,謝謝您!~
Ⅳ 懷疑的素材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首先把對這類現象的描述歸納成為規律,他認為,體積相等的兩個物體,較重的下落的較快。他又認為,在物體下落的過程中,下落的速度是恆定的。直到伽利略以前,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沒有人對亞里士多德的主張提出疑問。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主張發生了懷疑。為此,伽利略設計了試驗。傳說他在二十多歲時,爬上位於義大利比薩城的比薩斜塔,做實驗來證實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下落的快慢精確地與它們的重量成正比的論斷是錯誤的。他經過推理,對物體下落是否速度恆定也產生懷疑,為證實他對亞里斯多德主張的疑問,他用一塊近十一米長的木板。木板中間刻畫出一個寬為兩個多厘米的溝槽,並用非常光滑的牛皮紙覆蓋它,讓一個光滑的銅球沿著斜面滾下,用一個帶有閥門的蓄水器計時。在做了球從不同高度滾下斜面的百次左右試驗後,他發現距離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非常近似於z = Kt2,而不是如亞里斯多德所總結的 z = Kt ,式中K是常數,z是距離,t是時間。當時還沒有可以精確計量時間的儀器,為了計量時間,伽利略在一個水桶的底部裝上一個很細的管子,在做實驗時,在物體沿著斜面下滑的過程中,水同時經過這根細的管子流入一個杯子,精確地稱出杯子里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不同運動時間之間的比例。
伽利略用了定量的方法來進行測量,用實證的試驗方法證實了他的假定,歸納出了規律,證明物體落下是加速度不變的加速運動,而不是速度不變的勻速運動。這種因懷疑而提出問題,用具有精確定量的方法來做試驗,並從事實中歸納出定律和數學模型的過程,集中體現了近代科學研究的主要特點。所以,人們一般認為近代科學從伽利略開始。
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Newton,1642-1727)進一步研究了石頭為什麼會落向地球,為什麼是加速運動。他力圖歸納出不僅適用於地球與地球上物體之間的作用規律,也適用於宇宙大千世界的規律。在觀察了許多在自然界發生的過程以後,他從直覺的假想出發,利用數學模型歸納出適用於世上萬物間作用的萬有引力模型。許多不同的試驗為牛頓的假想提供了實證,他的假想就成為了公認的萬有引力定律。
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認為牛頓的定律在描述宇宙的某些現象時有局限性,他又在牛頓的基礎上發展了相對論。這種對客觀世界的研究進程會繼續不斷地深入進行下去,科學就是這樣不斷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依靠實證來不斷逼近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真理。
哥白尼懷疑托勒密的「地心說',提出自己的」天體運行論「
Ⅵ 作文素材:敢於質疑
最典型的就是伽理略在比薩斜塔做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很多年來的輕的東西比重的東西落地慢的斷論。 非典剛出來時,中國許多醫學權威都認為是衣原體病毒,但鍾南山院士另有發現,他大膽質疑,屢次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是冠狀病毒,為當時快速確診,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勞。
加俐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Ⅶ 誰知道有關懷疑的論點論據或議論文啊!!!!!!!!!!!!!
祖沖之從小就表現出對數學和天文學的濃厚興趣,他「專攻數術,搜煉古今」,但決不「虛推古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古籍文獻、前人成說之中。他敢於懷疑前人的陳腐學說,敢於推翻前人的錯誤理論,能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學遺產。在青年時,他就對張衡、鄭玄等人的學術成就進行了仔細研究,校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後來他又發現著名天文學家何承天為當時宋王朝編寫的「歷法」存在許多錯誤,於是著手重編了新的歷法——《大明歷》
試想想哥白尼如果迷信書本,沒有勇氣懷疑並敢於批判不符合實際的卻又歷來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天動學說,他能夠創立在科學史上引起空前革命並對人類思想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的地動學說嗎?祖沖之如果「虛推古人」,不敢懷疑和推翻前人的陳腐學說和錯誤結論,他能在圓周率、大明歷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而成為偉大的數學家嗎?懷疑精神不可少。
1、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無疑是一個問號。——李四光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著名科學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懷疑不能見真理」
4.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宋人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明人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對於過去的文化,要批判地吸收。
——毛澤東
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懷疑,在探索
——邦達列夫
伽利略懷疑亞里士多德
牛頓對蘋果掉下來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