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軍事論文結尾

軍事論文結尾

發布時間: 2021-03-25 18:56:44

Ⅰ 軍事論文怎麼寫

軍事論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導論(或導語),內容為提出問題,簡要論述這個問題研究解決的理論或實踐意義。2、主論(核心部分),旁徵博引,詳細闡述、論證你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及論點。3、結論(結尾),把對提出的問題的論點歸納,得出結論。軍事論文不要開口過大,從一個側面或小問題入手,提出問題要有意義,論點要鮮明,論據要充分,不長的篇幅也會寫出很好的軍事論文。如「科技練兵應注意把握的問題」,就可從「科學計劃、科學編組、科學組織、科學施訓」四個方面組織一篇很好的軍事論文。祝你成功。

Ⅱ 關於軍事的論文 1500字左右

給一篇我拼湊的資料吧。記得要在裡面再加上一些你的軍理書的這一章的主要觀點,因為老師喜歡在文章里看到課上講過的內容!!!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時代和科學技術是改變戰爭形態的兩大推手

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攻殲戰……這是我們常在戰爭片中看到的戰斗場景。在那個烽火年代,我軍英勇戰斗的故事和經典鏡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們的意識中,戰場上,無外乎就是機槍大炮加飛機,為爭奪陣地而沖殺。

近幾年來,美國戰爭大片開始沖擊我們的視野,不僅宏大的戰斗場面吸引我們的眼球,其嶄新的戰爭理念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軍圍繞「斬首行動」實行聯合作戰,其綜合集成、一體化作戰模式讓我們耳目一新。無論是虛幻的戰爭大片還是真實的伊拉克戰爭,顯然這種作戰模式跟我們意識中那些戰爭模式不一樣。

這就是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萌發於1980~1983年美國提出的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比如衛星、GPS等,開始在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信息化戰爭初露端倪。這場戰爭可以被看作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要打贏高科技戰爭,並提出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就是說,我軍已經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
1999年科索沃戰爭,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戰爭。它的特點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進行作戰,地面部隊自始至終沒有進入,信息化裝備大量應用,最後實現戰爭零傷亡。其後是阿富汗戰爭,實現了網路化、互聯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隊,而是一個個小戰斗分隊,指揮官在後方通過網路監視大屏幕進行指揮。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戰爭,實現了戰爭直播,死傷人數很少,進展速度很快。這三場戰爭都是信息化戰爭的初期階段。
隨著科學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軍事變革處於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當前我們指的這場新的軍事變革,主要是以信息化為核心,以信息化戰爭為主要目標的一場新的軍事變化,這場新軍事變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過實戰驗證。美國發動了四場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都是新軍事變革創新成果的驗證,所以戰爭驗證也是推動軍事變革的一大動因。

我個人認為,推動戰爭形態的變化,主要有這么幾個大的因素。先是社會變革,社會變革對戰爭形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催化作用,我們今天講的信息化戰爭,是受信息時代推動。二是科學技術的推進。科學技術向來是推動戰爭樣式、戰爭形態發展和變化的助推器,是原動力。我們都知道,沒有核技術就沒有核武器,沒有核武器也就沒有火箭部隊和導彈部隊,當然也就沒有核作戰理論。另外一個動因就是軍事變革的孕育。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武器裝備的變化要求編制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編制體制的改變,也要求軍事理論進行創新,進而要求整個軍隊進行變化,這樣的一切變化我們叫做軍事變革。

信息化戰爭就是要綜合集成,技術融合,一體化作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信息化戰爭不是孤立於冷兵器、熱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講究綜合集成和技術融合。我們說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軍事變革的本質是綜合集成和技術融合,實現新軍事變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進行精確控制。什麼是精確控制,精確控制就是像水龍頭那樣,一開嘩嘩的水流不斷,一關就滴水不漏了。什麼是綜合集成呢?坦克、飛機、航空母艦、衛星、導彈這些都是相互分離的武器裝備,它們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現在的新軍事變革,就是要把互不關聯的武器裝備聯成系統,只有形成系統才能綜合集成,綜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為強大的戰鬥力。

人民戰爭思想是我軍歷次革命戰爭中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未來戰爭中,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打一場人民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戰爭中的作用會不會越來越小?「人民戰爭思想」是否過時?
現在進入信息時代,我軍在黨的領導下依然按照人民戰爭的理論,與時俱進,建設信息化軍隊,准備和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時代的變化可以賦予人民戰爭更多新的內涵。未來新的作戰空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間。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依然將繼續發揮人民戰爭的優勢。比如信息戰、網路戰的基礎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這些東西的優勢在民間,民用信息技術領先於軍用信息技術,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際網路的路由器和寬頻技術、手機通信和簡訊技術、衛星通信和導航技術等等,都是民用技術領先於軍用。還有就是網路黑客技術、網路病毒技術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眾進行信息作戰。

信息化戰爭,人民群眾參與戰爭的機會更多了。今後軍隊發展的方向是繼續大量減少正規軍,增大戰爭動員的潛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通過快速動員體系把戰爭潛力迅速轉變為戰爭實力,支持和打贏戰爭。所以人民戰爭理論不是過時了,而是應該增加新的內涵,使之更加豐富和完整。

還有一點要注意,人民戰爭不是人海戰爭。未來戰爭沒有前線後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線的問題;未來戰爭很難分清軍人和民眾,所以不存在直接參戰和間接參戰的問題。當然,這是一般戰略意義上的劃分,就直接作戰部隊而言,未來戰爭講究非接觸、非線式、非對稱作戰,這些則是在聯合作戰層面上的問題,聯合作戰層面要用聯合作戰的概念去解釋,不要與人民戰爭相混淆,人民戰爭是指導聯合作戰的。
我們要和平崛起,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的軍隊就是要忍,韜光養晦,永不稱霸、不輕易言戰。尤其是年輕人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被國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說法和謠言蠱惑,人家說航母好,我們就跟著炒作航母;人家說你中國要稱霸,我們就盲從。實際上,這全是別有用心的人在蠱惑和挑撥中國的國際關系。

縱觀中國,我們經歷了數千年的沉浮。今天,我們面臨信息化戰爭的機遇,這次機遇我們必須要抓住,我們從1840年到1949年經歷了百年的淪落史,從1949年建國之後到2050年我們又將經歷百年建設史。未來的五十年,我們要實現強國夢。我們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當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軍事變革,戰略思維就是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運用。把信息化應用到國家的建設,進行電子政務,進行廣播電視的網路化,通訊的網路化,對軍隊來講就是打贏信息化戰爭,把信息用在戰爭准備上。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過網路系統,把它融為一體。一體化的核心是什麼?綜合集成,技術融合。我們武器裝備的發展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就是C4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化軍事變革中的國防信息化是依託國家信息產業的強大支撐作為其發展動力的,並植根於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基礎之中。我國信息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了雄厚的自主創新和生產能力,這為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隨著軍民一體化的加速實施,中國的國防實力將更上一層樓。

Ⅲ 求大學軍事理論結課論文,,2000字左右

不知不覺中,總時長八周的生動的軍事理論課即將結束,帶著些許依依不捨,回味著這幾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我坐在電腦前開始敲擊這一行行文字。

當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的時候,或許是出於對軍事裝備的好奇,抑或是對軍國大事的潛意識中的一種關心,我就對軍事方面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放假沒事了的時候總愛到小鎮里的兵營里去玩,看解放軍叔叔精彩的軍事訓練,看坦克車轟隆隆的開過,捲起滿天的塵土….

後來長大了一點,知道關心實事新聞了,但最關心的總是軍事方面的消息:我會經常購買一些諸如《兵器知識》、《艦載武器》、《世界軍事》、《環球時報》之類的雜志報紙,瘋狂地攫取軍事方面的消息。後來學會了上網,每次上網後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登陸「搜狐軍事」、「人民網——軍事」等等軍事網站,獲取最新的軍事動態,了解驚心動魄的軍事消息了。有時候看到了好的文章,也會收藏起來,放在我的個人博客http://hi..com/needwrong里,方便自己以後再看。

後來上了大學,參加過了磨練人意志的軍事訓。僅僅是經過了最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我們已經偶爾會感覺到累了。

軍人有鐵的紀律。鐵的紀律產生無窮的戰鬥力。所謂「擊鼓進軍,鳴金收兵」,「軍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湯蹈火,也是義無返顧。訓練場上哨音一響,所有人都要立正肅靜,令必行、禁必止。回顧歷史,正是這嚴格的紀律讓人民軍隊由小變大,戰勝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呀!

軍隊是一座鍛煉人的熔爐,一個個戰士在這里成鐵成鋼。在這里,我們能學到雷厲風行,遵規守紀的作風。在這里,我們還可以養成吃苦耐勞,堅如磐石的品質,不是說美國歷史上諸多總統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過軍旅生涯的嗎?一天的訓練下來,腰酸背也疼,兩條腿已經不再屬於自己。但我從心底感激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讓自己更加堅強,也許許多年以後,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仍會留戀這段美好的回憶,才會體會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這個時候我才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軍人,也開始懂得,原來小時候喜歡看的那麼精彩的軍事演習,訓練起來一定是很辛苦的!於是我開始在心裡對我解放軍戰士肅然起敬。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軍事理論課程。通過軍事理論的學習,強化了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我的國防觀念。這幾周中我最愛聽的課就是生動有趣而且意義深遠的軍事理論課了!每每全神貫注的聽完卻還意猶未盡,總覺得聽不夠。教官們向我們講述了當今我國國防的形式與現狀,國防法規的產生、發展、特徵,各種軍事高技術以及武裝力量的基本概況,世界軍事的形勢、國際戰略環境以及我國周邊的安全環境,讓我們學習到大量的現代軍事知識,認識到了國防與國家安危存亡、民族榮辱興衰的密切關系,提高了我們對國防地位、作用的認識,樹立了牢固的國防觀念。「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千古名訓告訴我們:越是在和平條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強化我們的國防意識!

另外,學習軍事理論對於完善我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

根據我自身的一些經驗,我覺得要想深入地學好軍事理論課程,更好地接受國防教育,我們可以藉助於網路以及其他現代傳媒手段,廣泛地接觸有關國防方面的各種信息。就拿上網瀏覽軍事網站和時政要聞來說:由於可以經常接觸最新的實事消息,我幾乎在第一時間內知道了我國最新戰斗機殲-10的服役和高調亮相,以及世界各方尤其是美國、日本和台灣對這件事的反應;了解到了隨後公布的振奮人心的殲-14研製計劃,和令世界為之震動的地基導彈擊毀在軌運行衛星的成功試驗;第一時間獲悉了中國新型潛艇的成功下水……這樣,在軍事理論課堂上,當教官講授軍事高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時,學習起來就更輕鬆了;結合網路上的圖片、視頻等形象化的信息我們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軍事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以及其中的奧妙了!當教官講述到國防的歷史時,我跑去網上查閱了有關的資料,深入地了解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被迫對外進行的六場戰爭,了解到不少的課外知識,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堅定了我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將來全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決心。

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我國的安全環境仍然十分嚴峻,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拋開有美國暗中從中作梗的台灣問題不說,就連我們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現在還時不時地公然跟我們叫板。老山硝煙已散盡多年,赤瓜礁刀光劍影也似逝去,中國與越南從歷史上的縱向看去,這對歡喜冤家在臣服、親密、共苦和反目中搖擺不定。對於中國,痛苦和友誼的感受並存於這個國家,對它情感和戰略的定位讓人難以抉擇。

友誼的培養是漫長的,仇恨的建立卻可以很快,兩國間的齟齬似乎無法釋懷,同時,越南蹲在中國的南部,依然讓中國人不能忘記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時,越南的「海洋戰略」也不能不讓中國多一手准備--誰知道這條狼何時反性呢?

通過在課下查閱資料我了解到:近期,越南在南海問題上頻頻挑釁中國: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東七十多公里的海域發現石油儲量豐富的安子油田,並公開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公司進行公開招標,同時邀請俄羅斯作為南沙石油的開發夥伴。4月份,越南正式啟動與英國石油公司(BP)推進在南沙建設天然氣田和管道的計劃。2月12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就南沙群島的所有權公開發表聲明,稱「有充分的歷史根據證明越南擁有南沙全部島嶼的主權」。其官方《西貢解放報》甚至聲稱「決不放棄一寸土地」,並「不惜與中國一戰」!

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對中國來說,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馬六甲海峽,東北部緊連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聯系亞歐大陸的交通要沖。它不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運輸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必經之路,也是美國海軍從西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

一位中越關系研究學者介紹,20世紀70年代以前,越南是認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國領土的,越南總理範文同曾給周恩來總理寫過一封信,承認這一點,而且有外交照會為證。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逐步提出並實施「海洋戰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漁業及石油資源發展本國經濟。之後,越南矢口否認以前的承諾,還把佔領的中國南沙島嶼劃歸為一個省,即福綏省,作為一個行政區域劃入其版圖。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越南是南沙爭端中我國最危險也是最難解決的對手。」在南沙問題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據了23個島嶼,每年開采三千萬噸石油,中國僅控制6個島嶼。

據了解,越南侵佔南沙群島部分島嶼後,將南沙海域劃分為上百個油氣招標區,在國際上公開招標。近幾年來,越南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不斷簽訂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的合同。

中國東南亞問題專家劉旭稱:「南沙的石油給越南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氣總公司油氣開采產量就達1237萬噸,其中原油為860萬噸,天然氣37.65億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約為820萬噸,出口額達41.4億美元。越南不但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將世界主要大國都牽扯到這一地區,大有使南沙問題國際化的趨勢。」

除了拉其他國家共同開發南海資源外,越南還積極推進與強國的軍事合作。在南海單獨抗衡中國,越南自感實力不夠,所以,加強和美國等其他大國關系,對中國在該地區產生制約,形成大國制約機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舉措。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先生認為:「越南為了能夠在東南亞抗衡中國,冷戰時代是依靠蘇聯支持搞地方霸權主義,現在它又積極推進與美國、日本及印度的軍事合作,並多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其矛頭當然首先是對准中國。」

不管怎樣,越南一直關注的還是在南中國海維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區安全專家安德魯.陳說:「越南擔心中國想把它抱得太緊,因此,越南試圖通過求助於美國,藉助另一個大國與中國抗衡。」

通過這些方法了解到的這些信息,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國周邊尤其是南海地區的安全形勢以及當前的國際戰略格局,更深入地理解了教官講述的內容,為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軍事理論課打下了基礎,也使我更喜愛軍事理論這門課程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幾周的軍事理論課的感受,以及我對如何學習好軍事理論課的感想,希望能對「後來者」的學習有所幫助!衷心的希望軍事理論課能夠越辦越好,在豐富學生國防知識、增強國防意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方式以及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再結合以軍事訓練,綜合提高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我國全方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Ⅳ 軍事論文三千字

(1)聯系工作實際
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
(2)選題適當
所謂選題要適當,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選題要適當包括有兩層意思:
一是題目的大小要適當。題目的大小,也就是論題涉及內容的廣度。確定題目的大小,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如果題目過大,為了論證好選題,需要組織的內容多,重點不易把握,論述難以深入,加上寫作時間有限,最後會因力不勝任,難以完成,導致中途流產或者失敗。相反,題目太小了,輕而易舉,不費功夫,這樣又往往反映不出學員通過幾年大學階段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失去從中鍛煉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同時由於題目較小,難以展開論述,在字數上很難達到規定字數要求。此外,論文題目過小也不利於論文寫作,結果為了湊字數,結尾部分東拼西湊,結構十分混亂。
二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題目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論題涉及的深度。確定題目的難易,也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量力而為。題目難度過大,學員除了知識結構、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外,資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這樣,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致使論文寫了一半就寫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選題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既不要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去選一些自己不可能寫好的論題;又不能貪圖輕便,降低要求,去寫一些隨手可得的論題。
(3)選題要新意
所謂要有新意,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善於發現新問題,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或者雖已提出來,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材料真實充分,論證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深化和修正。這樣,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具有獨創性。
特別注意

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順利畢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要求重要依據之一。但是,由於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就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畢業論文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二)、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Ⅳ 請問關於軍事論文的歇後語是什麼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 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Ⅵ 軍事論文 2000字左右

新的世紀即將到來,在祈禱和平的新千年鍾聲敲響之前,冷靜地觀察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審慎地預期周邊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國在未來一個時段內維護地區和平,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國周邊地區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輿論的反對發展核武器;美國在亞洲地區繼續推行軍事同盟政策,而且試圖建立可能破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統;亞洲國家出現了軍備競賽的苗頭;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對一些國家正在構成嚴重挑戰;等等。在意識到這些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從更全面的角度來觀察周邊國際力量關系的分布情況,觀察各國對國家利益的確認與實現方式是否發生變化,以此對下一世紀的周邊環境作出判斷。

國際環境的新變化之一是,在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種多極的力量結構。這不是世界性的多極化趨勢的產物,它只是一種地區性的結構。日本由於經濟陷於停滯與低速發展,它與亞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縮小。在此同時,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意願更強烈了。俄羅斯的經濟經過嚴重的衰退後已經穩定下來,加上普金的當選,它的綜合力量進入了恢復期。東盟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沒有受到根本的打擊,東盟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強與擴大。印度的經濟狀況因新經濟的出現而得到改進,擁有核武器使它的軍事威懾力在繼續增加,印度在亞洲扮演大國角色的願望已明顯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繼續增加,它在地區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強。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一地位支撐了美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但美國是一個非亞洲國家,而且力量分散於全球,它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受到這兩個因素限制。

由中國、日本、美國、俄國、東盟及印度這六種力量構成的多級結構將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結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任何一極,在這一地區都不可能單獨取得優勢。在多極均勢結構中,結盟關系的變化及向兩極化的發展是造成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美日同盟關系仍會保持穩定,但是其作用一是會受到中俄戰略關系的制約,二是不會得到東盟和印度的無條件支持,沒有什麼利益會促使印度和東盟放棄他們長期遵循的獨立與中立的對外政策,捲入美國同中俄的對抗中去。中國是本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的對外政策,中國將會對這一結構的穩定作出貢獻。

這一多極結構的穩定性還在於即使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能改變它。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維持這一相對穩定的結構,但它要改變這一結構的話,如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其代價之大將是它無法承受的,而且還將遠遠超過其所得的收獲。美國在亞洲地區將繼續謀求「領導」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單極霸權的話,它必然會受到其他力量聯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應當指出,中國周邊的多極均勢的穩定性會受到次區域力量和力量關系的影響。例如,南、北朝鮮是東北亞次區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國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東南亞地區可能發揮重大作用;哈薩克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亞地區發揮重要影響。這些力量不僅在次地區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並且對中國等大國構成復雜的牽制,從而影響亞洲多極結構的穩定。這些情況表明,均勢本身並不能防止各種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國際環境的另一新變化是,國際多邊體制將成為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途徑。多極結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周邊環境會平安無事。霸權主義國家謀求單方面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行為,各極之間無序競爭都會對中國的周邊安全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構成其他無序因素的可能有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和軍備競賽,可能有非國家行為者的跨邊境的恐怖主義與分裂主義活動,也可能是一些國家因貧困或其他原因產生的大量難民。這些無序競爭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時控制,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是難以維持的。

亞洲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斷加深,東亞國家的對外貿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區域內完成的。這種共有的利益是推動它們在下一世紀進行合作的基本動力。信息與交通領域的技術革命正在消除亞洲各國間地理上的隔閡,為它們的相互溝通和加強信行提供了手段。亞洲各國還有著反對外來干涉、維護獨立自主的歷史傳統,它們珍視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這種文化上的多元主義傾向是它們相互諒解和相互妥協的基礎。因此,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周邊各國將更努力地謀求合作,利用國際體制(即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來共同地維持和平、穩定和發展的環境。

除了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外,在中國和周邊國家有著以下一些較重要的國際多邊體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後部長級會議、東盟加中日韓會議、朝鮮問題四方會談、「上海五國」機制、歐亞首腦會議,等等。這些國際多邊體制包含不同的成員,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功能,有不同的優先處理的問題,其產生的決定或共識有不同的約束力,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推動著相關國家認識他們共有的利益,並通過合作互諒互讓來共同獲益。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方面,這些機制已經在起非常積極的作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在推動貿易自由化,這一進程使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得到了顯著加強。今年5月初,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個亞洲貨幣保護機制,以避免再次發生造成嚴重沖擊的金融危機。這表明亞洲國家已將它們的合作從貿易領域擴大到了金融與貨幣領域。

在安全方面,由於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同時,一些國際多邊體制已經在加強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活動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國」的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部長們決定要採取集體行動,防止國際恐怖主義、好戰的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五國邊境地區的威脅。進入新世紀後,只要各國都能將和平共處作為合作的基本原則,放棄冷戰思維,國際多邊體制就能夠在解決領土爭端、控制軍備競賽、建立區域性集體安全機制、防止武器擴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紀的初期,東盟地區論壇可能發展成為東亞地區的多邊安全合作體制。在中亞地區,「上海五國」機制經過擴展,也可能發揮類似功能。但一個能涵蓋東亞、南亞和中亞所有國家的多邊體制暫時還沒有可能性。

在中國周邊存在著一些地區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克什米爾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內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著國際因素捲入的背景。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就可能釀成重大沖突,對中國的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但是,如何發揮國際多邊體製作用,尋求最終解決或者緩解其緊張程度,現在還沒有得到有關國家的充分重視。例如印度一直拒絕國際組織調解克什米爾沖突,這不僅長期拖延了這一問題的解決,而且已經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在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以後,沖突的延續將具有更大的危險性。中國和其他國家應當向印巴兩國進一步施加影響,促使他們通過調解來求得雙方可接受的解決,並意識到任何強加於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這也應成為下一世紀亞太地區解決國際安全問題的一條基本規范。

可以預計,通過國際體制進行國際合作將是下一世紀國際關系的重要表現方式,但是還存在如何主導國際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大國,中國可以,而且也應當在國際體制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要是堅持尊重主權、國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體制的基本原則,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體制活動不僅會受到多數周邊國家的積極評價,而且還會產生良性的互動作用。這將成為中國主動影響周邊國際環境的重要手段。

國際體制的意義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其有效性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擴大。因此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確保周邊地區的多極結構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將是維護我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的基本手段。不斷加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體制,中國在下一世紀的全面復興與強盛是大有希望的。

-

周邊安全環境這里是指國家周邊有無危險和受到威脅的情況及條件。是一個國家對其周邊國家或集團在一定時期內對自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是否構成威脅、有無軍事人侵、滲透顛覆等情況的綜合分析和評估。它是關系國家和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國防戰略的首要依據。
一、我國周邊概況和海洋國土觀念
(一)周邊概況
我國地處亞洲東方,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我國陸地與15個國家相接壤,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洋)相望。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型大國,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00餘萬平方公里,陸海相連,總面積達126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美麗富饒。
舊中國在長期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下,國弱民貧。從元末明初起,帝國主義先後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20餘次,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前後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5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強四次侵華戰爭,清政府就割讓國土160餘萬平方公里,賠款7.1億兩白銀。由於外敵人侵,至今我國邊界仍遺留很多歷史問題,陸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還沒最後劃定,隸屬我國的海洋國土還有100餘萬平方公里存在重大爭議。島嶼被侵佔,海域被分割,資源遭掠奪的嚴酷事實依然擺在我們面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上有所發展的同時,國防撥款明顯增加,紛紛制定國防發展新戰略,武裝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軍事強國邁進,必然對我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二)海洋國土觀念
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不僅擁有內海渤海,而且擁有漫長的海岸和 6500多個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海洋國土,除內海,領海,毗連區外,還包括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共計300餘萬平方公里。遼闊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守護我們的海洋國土,開發利用我們的海洋資源是歷史賦於我們的神聖職責和權力。1996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視察祖國沿海地區時,明確提出我國人民要增強海洋國土意識,這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我國人民對於祖祖輩輩用汗水和生命開墾和保衛的每一寸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識非常強烈。而對海洋和海洋權益則缺乏應有的關注,對海洋國土的丟失和海洋資源被掠奪,缺少應有的「疼痛感」,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反差相當明顯。
海權是國家的一種綜合力量,是國家安全的門戶,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新中國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國被侵略和掠奪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海權唇亡而齒寒,國家無安寧可言;海洋及海洋國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與我們中華民族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在海洋經濟時代,誰擁有海洋,誰能在海洋開發中佔有優勢,誰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權力。事實上當今世界為爭奪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的斗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早已將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經濟爭奪,軍事斗爭已向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決不容許他人侵佔我國的滴水、寸土!這就要求我們全國人民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抓住機遇,發展經濟,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與有關國家的爭端.

Ⅶ 要寫一篇關於國防的論文,差個結尾!求大神!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一些看法,但是要提高國防意識,首先要對國防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必須注意到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在市場多元化的影響下,只顧追求經濟利益,對國防教育的思想認識日趨淡化,主動接受國防教育的自覺性不高。因此,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我有義務在這里澄清——當今世界的太平只是假和平,事實上戰爭的硝煙遠未散盡,民族、宗教、領土爭端從未停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台獨」勢力依然威脅著我國的安全。國家的安危,與每個公民的愛國熱情、國防觀念和獻身精神密不可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防教育應當納入全民教育的大體系。國防不僅僅是政府、軍隊的事情,更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心頭的大事。因為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我們的安寧;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民族的尊嚴!
所以,我呼籲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有中華民族血脈的國人,請正視自己,保持警惕,居安思危,自覺投身到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教育活動中來,自覺提高自身的國防意識!

Ⅷ 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的、

軍事理論的論文兩千字的這個主要是看你。想要。軍事論文古今中外,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國防,而能夠安然無虞地存在下去,國防即使國家的防務,也是全民族的防務.在我國各大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國防教育讓我們每一個高校生懂得了在將來國防事業當中的角色,同時能夠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從清朝時期開始,我們中國就開始簽署了許許多多的不平等條約,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國的軍事力量落後,國防動員工作沒有做到位,而恰恰國防動員是奪取戰爭主動權的可靠保障,所以在過去的中國,我們往往失去的是戰爭的主動權.
國防是國家的防務,國防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所以說,國家的安危與國防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覺得大學生要自覺接受國防教育,認真參加軍訓,樹立愛國主義信念,並切對國家軍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對國家與鄰國,在國際上的軍事關系,以便能積極的響應國防動員.同時要認真學習現代科技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強身健體,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貢獻力量.再者,大學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所以生應是國防事業中的第一擔當者;同時國防教育可以啟發大學生們的憂患意識,使之有動力學好專業課程,讓其有對國家無私奉獻精神.
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人民群眾在戰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為了國防事業,我們要堅持把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把國防動員各個方面的工作統籌起來,把各方面的力量協調起來,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打牢人民戰爭的基礎,積蓄人民戰爭的強大力量;創新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緊跟時代變化、技術進步和軍事發展步伐,不斷研究人民戰爭的新內涵、新要求,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新特點、新規律,不斷積極創造參戰支前和動員保障的新途徑、新方法,使人民戰爭思想在信息化條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對他們更要加強國防教育.
我學了《軍事理論》後,對國家的國防動員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沒有任何國家即使是經濟發達國家都無法為了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滿足戰爭需要的龐大軍隊,所以在平時里,保持一定數量的常備軍是必要的,而戰時動員的准備工作則是重中之重,人民群眾是建設強大國防的力量源泉. 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歷來非常重視動員准備,所

Ⅸ 軍事理論論文要怎麼寫啊要寫多少字比較合適,開頭、中間、結尾都要寫些什麼呢

總——分——總的形式,1500-300字比較合適,開頭總體論述論,中間發展經過,結尾前景展望或啟迪。

Ⅹ 寫了一篇國防動員的論文,但是結束語該怎麼寫,求結束語,在線等

國防動員,這我了解,我有辦法解決
你內容怎麼決定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