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有關紡織的論文

有關紡織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5 09:56:27

1. 關於紡織的論文咋寫啊

Rongchang Conuty days Win hemp spinning and weaving companies are professional grass cloth proction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proct-hand procts, Ma did not damage the fiber, is a pure natural textile procts, mainly to South Kore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oreign market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need for grass cloth, the original Rough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market demand. To this end, my company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grass cloth dyeing plants and grass cloth dyeing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ensuring the grass cloth procts, the natural quality attributes. My company has developed grass cloth health bedding, blankets, pillowcases, pillows, cushions, and other procts made using quality grass cloth fabrics, chemical Retting, a linen textile machinery than grass cloth hand injury will not ramie fiber quality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s, their health better performance, more excellent permeability gas, hygroscopicity, cool, Upon Airflow in Dehumidification and restrain the bacterial action, and better to improve human epidermal cells absorb nutrition and oxygen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maintain a constant moisture of skin,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ctivated cells, help sleep, retard skin aging. Its rugged cloth cover, a slight massage role. Ma Yue, geopolitical Arts Poetry Series procts,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3-29 in 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use in air-conditioned rooms and is today fashionable household goods, but also high-end gifts which magazines.

2. 有關紡紗的論文

H211膠圈性能及紡紗實踐 為適應市場需求,紡織企業紡紗品種日漸繁多,純棉、滌棉、化纖、麻、滌、氨綸紗等產品更換頻繁,這就給紡紗牽伸重要部件——膠輥、膠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膠圈的適用性增強,使用壽命延長,紡紗條干更優,這是擺在紡織橡膠企業面前的新課題。H211型膠圈是針對這一紡紗要求而新開發的細紗膠圈,具有耐磨性好、伸長率低、彈性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其適紡性強,手感柔軟,運轉中抗屈撓性佳,滑溜率小、抗纏繞,紡紗效果較好。 1膠圈適紡性分析
國產膠圈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分純棉用、化纖用、毛紡用膠圈,適紡性差。過去紡紗廠紡織品種單一,這種膠圈有其存在的市場,但是在中國加入WTO、步人全球經濟後,紡紗廠紡紗品種日趨多樣化,這種膠圈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首先,紡織廠更換紡紗品種,停車停工換膠圈費時費力,影響產量;其次,由於經常更換膠圈,膠圈走熟期勢必影響成紗質量,導致條干惡化,條干CV值升高,粗節、細節增多;第三,膠圈品種規格多,難管理,且生產成本也會增加。以上諸多弊端必將影響紡織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因此,設計一種通用性強、耐磨及使用壽命長、適紡性好的膠圈勢在必行。 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膠圈的摩擦因數(對各種纖維和金屬)、彈性、硬度是決定膠圈能否正常使用的主要指標。膠圈的適紡性就是指能否滿足成紗質量的需要。首先以保證紡紗質量為主,即在保證膠圈能正常紡紗的基礎上再達到耐磨、耐油、耐撓屈,以獲得最長的使用壽命。過去膠圈的缺點就在於把以上兩個使用條件割裂開來,使得紡不同品種膠圈的膠料配方不同,造成純棉膠圈只能紡純棉,化纖圈只能紡化纖。如9410型膠圈用於紡純棉,911O-3型膠圈用於紡化纖。 紡純棉用膠圈設計時大多較柔軟,硬度在邵爾.A65度~邵爾A66度,硬度靠增塑劑二丁酯調節。因此,此種膠圈使用初期較柔軟,有一定的彈性,但無剛性。使用時間越久,隨著增塑劑的遷移、揮發,膠圈越來越硬。因此,使用初期,牽伸效果尚可,紡紗的條干CV值還較理想。但時間越久,紡紗條干就越差,且由於強度較低,耐磨性差,因此使用壽命也較短。紡滌棉、化纖膠圈硬度高,硬度為邵爾A74度,強度較純棉膠圈高25%,但彈性不足,較純棉膠圈低33%,削弱了對浮游纖維的控制能力,加捻牽伸效果不理想,千米粗細節多。為了增強抗繞性,混煉時在膠料中加進抗靜電劑,此種靜電劑會使膠圈變硬、發脆。因此,在具體使用中,膠圈易發脆,產生大裂口,以致嚴重繞花,斷頭增多,使用壽命大大縮短。
從不同類別膠圈的使用情況可以知道,有效地解決適紡性與壽命之間的矛盾,是膠圈生產技術的一大突破。
2 H211型膠圈的適紡性
橡膠製品的開發主要是配方和工藝路線的設計,通過選材和材料的優化組合,利用先進的裝備和技術生產出優良製品。通過對國外膠圈進行檢測分析,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研製開發出H211型膠圈。H211型膠圈的適紡性強,可以滿足不同原料的生產要求,便於紡織廠的生產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在H211型膠圈研製過程中,著重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主體材料的選擇。極性相近是兩種材料共混並用的首要條件。兩種材料的極性程度差別越小,它們就具有更好的分散相溶效果。從實際選擇的材料看,極性相似,溶解度參數接近。丁腈橡膠的溶解度參數為9.6,而選擇的另一種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溶解度參數為9.57,兩者相溶性很好。而且該高分子合成材料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丁腈-PVC樹脂、丁腈一氯醋樹脂體系,它的平均分子量明顯高於一般塑料,接近橡膠(見表2)。因此,賦予H21l型膠圈高彈性、高強度壓縮永久變形小等特性。
2)助劑的選擇。在抗撓性、提高製品的耐磨、老化龜裂及提高適紡性方面,通過選擇新型助劑來達到上述性能。目前H211型膠圈中進口新型助劑達75%。如選用德國進口的增塑劑,它與丁腈橡膠相溶性好,分子量高,不易遷移和揮發,耐寒性和耐熱性好,賦予製品優良的低溫柔軟性,並且具有優良的抗靜電效果。圖1為H211型、9410型及9110-3型膠圈的硬度隨時間及溫度的變化情況。
圖1表明,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H211型膠圈硬度上升很小,而9410型、9110一3型膠圈硬度上升較大。隨著溫度的升高,H211型硬度變化小,其對高溫環境適應性強;9410型、9110—3型膠圈硬度下降明顯。 3 H211型膠圈使用效果
H211型膠圈在無錫紡織機械試驗中心進行了長達20個月的跟蹤試驗,分別在滌棉品種、純棉品種上進行了應用。
3.1在滌棉品種上的應用
為了試驗H211型膠圈的適紡性,在紡制重點品種米通紗時對H211型膠圈與其他膠圈進行了對比,結果見表3。
從使用情況來看,H211型膠圈表面滑爽,回彈性、耐老化性好,手感柔軟,對溫度、相對濕度變化適應性較強。膠圈適紡性強,主要表現在紡紗品種頻繁翻改,在不更換H211型膠圈的前提下都能保持良好且穩定的成紗質量。目前H211型膠圈還在繼續運轉使用,接受更長時間的連續考驗。 3.2在純棉品種上的應用
在FA506型細紗機上配置H211型膠圈紡制cJ 14.6 tex紗,成紗質量見表4。
在A513C型細紗機同錠、同工藝條件下,將H211型膠圈與其他膠圈進行紡紗對比,紡紗品種為cJ 14.5 tex針織用紗,成紗質量見表5。
紡紗試驗表明,H211型膠圈柔軟性好,運轉中抗屈撓性佳,運轉速率穩定,滑溜率小,抗繞能力強,在長期大面積使用過程中未見異常波動,成紗質量較理想。
4結束語
H211型膠圈從適紡性方面著手,通過優化膠料配方在滿足成紗質量需要的基礎上,提高了膠圈強度,達到了耐磨、耐油、耐撓屈的要求,從而提高了使用壽命。原先普通膠圈壽命只有6個~8個月,而H211型膠圈達到12個月以上。通過長時間試驗,H211型膠圈可以紡棉、滌棉及毛紗品種,成紗質量較好。

3. 寫一篇關於紡織業的論文

我也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於論文的寫作,你一定要選好標題,建議你去你們學校的網上圖書館參觀一下,還有就是如果你的平時考試成績學分都修夠了,不要緊張,肯定過

4. 找一篇關於紡織類文章(字數3000字)

多年來,產學研的有效整合為紡織業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紡織相關人才的培養、行業相關技術平台的建立以及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也為紡織行業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提供了動力支持。在我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征程中,產學研結合已成為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基本組織形式。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將為我們闡述《大學的科技助推力有多大》,以資同業者借鑒。

主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紡大成立產學研戰略聯盟

產學研用是高等學校與企業合作,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

從目前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開展的現狀較好,表現為產學研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模式多種多樣。以武漢紡織大學為例,其主要形式有: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來帶動產學研結合;以科技創新平台的建立來完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共建大學科技園,孵化科技成果和高新企業;合作培養相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設立科研開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對獨立的研發機構,不斷向產業界輸送技術,並通過同企業的聯合開發,使技術和產品迅速轉化為商品和生產力。

但是,從紡織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現狀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合作動力不足;其次是合作層次較低,規模較小;三是產學研結合領導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待完善;五是產學研投融資體系仍未形成。

加強產學研結合已成為增強我國紡織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結合對紡織業發展的助力作用,建議企業及科研院所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合作方式,可採用以紡織企業為主,聯合建立企業技術中心來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此外,還可建立由紡織企業委託科研院校為企業提供咨詢與智力服務,幫助企業總結生產中出現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等合作方式。

5年來,武漢紡織大學與百餘家大型公司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並先後與湖北省內、周邊省份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政府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水平、開放性、國際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武漢紡織大學以原創技術和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建立起成果推廣平台,實現了學校優勢學科群與地區乃至全國產業群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將高校的人才優勢成功轉化為促進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武漢紡織大學獲得了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批了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連續11年穩居全國服裝專業排行榜第一名。受湖北省科技廳委託,學校組建了「湖北省紡織行業產學研戰略聯盟」,主持制訂湖北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

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

「超紡織」理念:紡大這樣出特色牌

中國是一個紡織大國,湖北是一個紡織大省。中國社科院對中國製造業競爭力作過分析,認為中國的機械、紡織行業在國際上有明顯的優勢,而紡織行業是真正有競爭力的行業,國家振興規劃中認為紡織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有優勢的產業。對這樣一個重要產業,一個高校如果能做出重大支撐,那一定值得驕傲。另外,從我國高校設置的指導思想來看,只有特色鮮明才能被高度認可。在湖北高校林立的情況下,如果不打特色牌,未來是沒有出路的。

當然,特色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狹隘的紡織概念上來辦紡織大學,在辦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紡織學科的獨特性,那麼我們的認識就有偏頗。我們不能認為紡織就是紡織,其他的學科與紡織沒有什麼關系,過分強調要把紡織本身做大。這樣一來就會重蹈世界早期紡織院校的覆轍。所以,紡織這個特色如果彰顯得不好,就會喪失其發展壯大的優勢。

發展紡織行業的關鍵在於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理念。這里所講的「現代紡織」是相對於傳統紡織而言的,其主要特徵是現代科技成果在紡織工業中的大量運用。比如紡織產品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農業、工業、土工、建築、水利、交通、醫衛等產業領域。「大紡織」的概念是相對於學科建設而言,就是在傳統紡織學科的基礎上,將其外延擴展到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中去。怎麼樣才能「大」起來?這需要在不斷加深紡織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實施橫向發展和縱向發展兩條路徑。橫向發展,主要是指傳統紡織學科與理工科和文史科的緊密結合與交叉。縱向發展,就是將紡織學科向前和向後延伸。「超紡織」就是要「超越紡織」,即把紡織的原理和技術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出來。這是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選擇,也是紡織大學應該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學校的非紡織學科與紡織學科如何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如何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如何利用並超越紡織原理和技術形成新的成果,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

紡織特色,絕不會限制任何學科、任何專業、任何領域的發展,我們希望學校的理工、人文、經濟三大類學科都能得到快速發展,能培養出高水平人才,為紡織行業進步和湖北經濟發展助力。

預見亞洲市場的需求膨脹––訪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IFAI)總裁史蒂芬·華納先生
IFAI(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要在亞洲開辦產業用紡織品展覽了,這也使它成為又一個積極開拓亞洲市場的有實力的專業機構。IFAI總裁史蒂芬·華納先生說,產業用紡織品一直是個充滿活力的領域,如今亞洲正發展為消費潛力巨大的市場。在亞洲舉辦專業展覽,是為追逐「黃金」的全球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提供了一塊富庶的開采地。

百年歷史的美譽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IFAI是一個怎樣的組織?

史蒂芬·華納:IFAI是有著將近100年歷史的非贏利性行業協會。協會所有者是協會會員,2000多家會員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其中美國居多,接著為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等。IFAI總部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玫瑰城(Roseville),在加拿大、日本、紐西蘭成立IFAI分會,在歐洲、中國設有代表處,服務於全球會員。

IFAI出版涵蓋整個行業重要應用市場的7種雜志及4本專業行業名錄,主辦行業展會活動,擁有一項國際公認的賽事評選––IAA(國際成就獎)。我們還進行市場調研,代錶行業起草新產品性能標准,並向會員提供多種不同培訓項目。

記者:IFAI舉辦有哪些會議以及展覽活動?

史蒂芬·華納:IFAI每年度都舉辦IFAI Expo Americas––國際產業用紡織品(美洲)展覽會暨研討會,這是北美地區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展,每屆約有400家展商及7000名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家企業的注冊觀眾參加。還舉辦雙年度一次的土工合成材料展,每年度在歐洲舉行IFAI高端產業用紡織品論壇及在世界各地舉行許多中小型活動。2008年IFAI曾在浙江海寧舉辦了北美汽車材料供應鏈市場體系及產品標准培訓。2011年3月,IFAI將首次在新加坡舉辦IFAI Expo Asia 2011––2011年國際產業用紡織品(亞洲)展覽會暨研討會。亞洲展將照搬美洲展的形式,只是規模會在最初幾屆相對小。

記者:那麼,對IFAI如此信任的展商和觀眾的實際收效如何呢?

史蒂芬·華納:從我們的調查統計中顯示,91%左右的觀眾高度認可展會質量,92%的展商有了生意往來,超過80%的注冊觀眾表示已經或者將會購買展商產品。美國Priority Designs公司Tom Africa評價說:「我花了4年找遍全美只為尋找一個優秀的材料展。我在這里發現了它。」印度商務合作社執行總裁Samir Gupta表示,IFAI Expo還給予他們直面美國行業專家的機會,使公司獲得了豐碩的商業機遇及寬泛的行業關系網路。

去年的IFAI Exp有來自中國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的6家企業,還有北京五洲佳泰、上海申達科寶、江蘇恆力化纖、浙江正特等中國企業及港台企業參展。這些參展企業普遍反映回國後一直忙於展會上所接的訂單。在同期舉辦的IAA中,上海太陽膜公司、北京紐曼帝萊蒙公司及科沃泰膜結構(上海)公司並列獲得了膜結構建築類別的獎項。

四成份額的吸引

記者:您認為國際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史蒂芬·華納: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機遇令人振奮,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讓人驚嘆。每天都有產業用紡織品的新應用被開發。建築用膜材塑造使建築想像發揮到了極至,其他建築用產業用紡織品為地震及其他災害的災民提供了庇護所。產業用紡織品不僅可以用於人類機體,還可以用來協助人類保護環境及提供安全的飲用水資源。

美國的紡織行業同樣也分為三個主要分支:服裝、家用及產業用。10年前,產業用紡織品市場是最小的分支,而現在已經成了最大的分支,產業用紡織品占紡織行業的比率為42%。產業用紡織品在美國最具發展潛力。

記者: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廣泛,企業的目標市場各不相同,IFAI是怎樣為企業提供有效服務,獲得企業認可的?

史蒂芬·華納:產業用紡織品有著眾多的應用市場。IFAI將其按產品分類分為11個分支協會。它們分別是土工合成材料、汽車用、安全與防護、遮陽、帳篷、輕型建築、海洋用、覆蓋用帆布、紡織數碼印刷、窄帶安全帶、休閑家居用。如果有足夠數量的會員對某個新的特定市場感興趣,IFAI就會建立一個針對此項市場的新分支。IFAI作為一個多方位的平台,通過分支協會、行業名錄及專業雜志,使全球的買家在搜索需求產品的時候能夠發現到會員單位的存在,也使會員通過這些渠道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科技發展、產品創新。

IFAI還幫助全球會員進行資源配對,為會員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例如:中國台灣一家會員需要購買建築用膜材加工和生產設備,聯繫到了中國代表處,中國代表處聯系相應的中國生產商了解供應情況,但是其設備還沒達到生產要求,中國代表處再聯系美國總部的信息中心,最後幫助會員鎖定幾家合適的美國供應商。整個過程只有一星期。

此外,IFAI會員都可以將IFAI標識圖案置放在公司網站,由於IFAI在全世界范圍有著良好的聲譽,一些采購商看到該標識就會對其產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促成與會員單位的貿易洽談。

初次亞洲辦展的信心

記者:2011年IFAI初次嘗試在亞洲辦展,組織新加坡展會,其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史蒂芬·華納:我們期望能夠成為幫助世界各地會員及業界公司的實質性的全球性行業組織。IFAI的使命就是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進步並且幫助最終產品生產商加工優質製品,為各國開拓出口機遇並且交流見聞。選擇新加坡是因為在東南亞地區沒有其他類似的展會, IFAI覺得有必要舉辦一個織造、非織造、針織及合成材料的綜合性展會。新加坡雖然沒有很發達的工業背景,但在東南亞地理位置居中,具有舉辦高質量展會的硬體基礎。而且新加坡政治及經濟環境穩定,很多周邊國家的商人都願意到新加坡洽談生意。

記者:這是說明IFAI對亞洲產業用紡織品的市場發展的預見信心嗎?

史蒂芬·華納:是的。東南亞的遮陽、膜結構及海洋用產業用紡織品市場比較突出,對數碼紡織印刷和休閑用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近幾年迅猛增大的政府基建投資,使得土工合成材料市場也呈增長趨勢,同時,軍事與防護及智能紡織品正在穩步發展中。就綜合方面而言,亞洲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特別是東南亞正呈加速度發展態勢。

記者:與其他一些辦展機構相比,IFAI的優勢又是什麼?

史蒂芬·華納:這個一個很好的問題。IFAI將成功辦展帶來的盈餘再次投入到行業項目中,是我們展會經久不衰的優勢,例如提高消費者對產業用紡織品加工製品優點的認知,為行業舉辦培訓項目。另兩個優勢就是IFAI公開、公正的原則。

IFAI展會官網採用ESHOW系統,隨著IFAI總部收到每份參展合同及定金後,ESHOW系統就會將該展商所預定的展台顯示為黃色;每當收到全額付款,展台顯示顏色變為紅色;剩餘的藍色為可供選擇的展台。當滑鼠在每個展台上停留幾秒,系統會顯示該展台的展商信息(如果是黃或紅色)或展台大小信息(如果是藍色)。這就保證了在世界每個角落的關注並想參加IFAI展會的人所了解的信息是公開的––所見即所得。

IFAI Expo舉行了近70屆,是個歷史悠久的展會。我們在最初幾屆就設立了信用積分制度:即參加展會次數越多、展出面積越大的展商的信用積分就高,也就享有優先挑選優越展台的權利。所以,常常在每屆展會第二天,銷售辦公室里就人頭攢動,他們都是按照信用積分次序排列來挑選下屆展會展台的當屆展商。為了對近幾年加入到展商行列的亞太展商公平,IFAI特別在位置優越的區域開辟了「孵化區」,可以讓那些第一次參展的展商也有機會獲得好的展出位置。

5. 關於紡織行業論文..急急急!!!!

我國紡織發展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
王凱東
(張家口教育學院宣化分院,宣化 075100)
[摘 要] 本文以技術革新和發展作為線索對我國紡織技術發展歷程進行了研究,從紡
織起源到現代紡織,歸納出促進我國紡織技術發展規律,對中國紡織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預
測,並提出了進一步發展我國棉紡織技術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 織造;紡織技術;發展規律
早在公元前5000 年,世界文明發源地就
有了紡織品生產,例如非洲尼羅河流域的亞
麻紡織、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葛紡織和絲綢
紡織等,公元前500 年我國就有了手搖紡車
和腳踏織機。傳統和現代紡織技術之間還是
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規律會對今後我國棉紡
織技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我國紡織的起源
1. 1 我國原始手工織造起源
我國原始手工織造技術從製作漁獵用編
結品網罟和鋪墊用編織品筐席演變起來。據
我國史書記載,在伏羲氏時就已「作結繩而為
網罟,以佃以漁」。1973 年浙江河姆渡發現
的約距今0. 7 萬年的河姆渡人遺址中的一塊
蘆席殘片,盡管已經腐爛,但仍可見其席紋規
整、均勻、結構緊密,可以看出當時嫻熟的編
織技巧。
原始編織的方法,大概有平鋪式和吊掛
式兩種。平鋪式是把兩根以上處於平行狀態
的紗線,按「 ×」或「 + 」的方向,平鋪在地上,
一端固定在一根橫木上,扯動相鄰或間隔一
定根數的紗線,反復編織;或者利用骨針和骨
梭,在經線中一根根地穿織。編完一條,用骨
匕沿著編織者的方向,把編入的紗線打緊,
(如圖1) 。吊掛式是把准備織作的紗線,垂
吊在橫桿或圓形物體上,紗線下端一律繫上
石制或陶制的重錘,使經向紗線張緊。織作
時,甩動相鄰或有固定間隔的重錘,使紗線相
互糾纏,形成絞結,逐根編織, (如圖2) 。
圖1 平鋪式編織
圖2 吊掛式編織
1. 2 我國原始手工織造技術
從編織技術和工具的演變來看,編織的
經向紗線,成為織機上的經紗,骨針和骨針上
穿引的紗線,成為織機上的梭子和緯紗,骨匕
2
《天津紡織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綜 述
成為織機的打緯刀。《蒼顏篇》:「編,織也」。
《說文·多部》:「辮,交織也」。說明織造技術
的來源是從編織開始的。
我國原始織機的結構有多種,常見的有
原始腰機、綜版式織機、豎機等,前兩種經面
是水平的,後一種是垂直的,其結構都相當簡
單。從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工具與草鞋山、錢
山漾出土的織品和編織技術的發展來看,在
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國已有了綜版式織機和
原始腰機。
原始腰機織造,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紡織
技術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原始腰機雖簡單,
它卻展示了構成織物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始
腰機技術最重要的成就是使用了綜桿、分經
棍和打緯刀,使原始腰機具有機械的功能。
綜桿使需要吊起的經紗能同時起落,緯紗一
次引入,打緯刀把緯紗打緊,織造出緊密均勻
的產品。可以說在原始織造技術出現之後,
人類才真正進入穿著紡織品的時代。
圖3 原始腰機織造
2 我國織造技術的發展歷程
2. 1 我國手工機器棉紡織技術發展的停滯
我國在1840 年前後,手工紡織技術已經
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沒有普及動力化。在織
造方面,我國已有了用於織造高檔精美產品
的大花本束綜提花機、絞綜紗羅織機等機型。
我國雖已普及腳踏開口和手投梭穿幅木織機
來織造大宗織物,但沒有發明「飛梭」機構,所
以也難以動力化。19 世紀下半葉,我國農村
仍然普遍使用的是手搖單錠棉紡車和30cm
幅寬的腳踏手投梭織機。每人每天只能織布
9m 左右,勞動生產率無法與動力機器紡織
相比。
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
西方商品,首先是紡織品,像洪水一般大量涌
入中國。1842 年輸入商品總值白銀2500 萬
兩,其中鴉片佔55 % ,棉花佔20 %,棉織品占
8. 4 % ,居第三位。到1885 年,在進口總值
8820 萬兩中,棉織品佔35. 7 % ,升至首位,此
後長期居高不下。廉價洋紗、洋布的大量傾
銷,使各通商口岸附近的手工紡織業遭到沖
擊。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手工及其紡織業幾
乎趨於破滅的邊緣。
2. 2 世界紡織技術對我國棉紡技術的影響
英國1738 年發明了「飛梭」裝置,使織布
投梭頻率比手投梭快一倍,而且布幅可以加
寬。18 世紀下半葉,產業革命首先在西歐的
紡織工業開始,18 世紀末紡織廠開始使用蒸
汽機驅動紡織機器。從1785 年動力織機出
現後,1895 年製成了自動換紆裝置,形成自
動換紆織機。1926 年製成了自動換梭裝置,
形成自動換梭織機,從而使織機進一步走向
自動化,但是引緯還是利用梭子。20 世紀上
半葉,相繼出現了不帶紆管的片梭織機和用
細長桿插入緯紗間的劍桿織機,用噴水、噴氣
方法入緯的噴射機等。紡織生產歷史的第二
次飛躍實現紡織機器動力化,在歐洲開始並
逐步影響到東亞。
2. 3 我國動力機器紡織技術的萌芽
在《馬關條約》之前,洋人沒有在中國建
廠的特權,他們的企圖受到中國政府的制止。
不過洋人辦廠企圖,給中國開明人士以啟
發,認識到利用動力機器辦紡織廠是非常有
利可圖的。中國人自辦動力機器紡織廠始於
1872 年,歸僑陳啟沉在家鄉廣東南海創辦繅
絲廠,採用動力繅絲機,這是中國動力機器紡
織的萌芽。1889 年上海機器織布局創建,有
紗錠35000 枚,布機530 台,是我國設立機織
3
《天津紡織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綜 述
棉紡織廠的開始。19 世紀80 年代,我國開
始採用引進歐洲設備、聘用歐洲技術人員建
設的第一批紡織廠,先後在蘭州、上海和武漢
開工,從此,在紡織生產中開始利用動力機器
和工廠體制。19 世紀末,英國、日本在中國
開設工廠越來越多,同時把紡織技術和管理
經驗逐步傳入在華工廠。
2. 4 我國手工棉紡織機器的革新和改良
西方動力紡織機器引進之後,激發了我
國對手工紡織機器的革新和改良。近代手工
棉織造機器的改良,經歷了從手投梭機到拉
梭機與改良拉梭機,再到鐵輪機的過程。手
投梭機在織造過程中不能做到開口、投梭、打
緯、移綜、放經、卷布6 項動作的連續化,生產
效率不高,每人每日出布9m 左右,尤其是手
投梭力量小限制了布幅的寬度,一般只能織
1 尺左右寬的窄布。拉梭機又稱扯梭機,加
裝滑車、梭盒、拉繩等件,從而將投梭動作由
雙手投接改為右手專管拉繩擊梭,左手專管
扳筘打緯。因投力較大,既加快了織造速度,
又能使布幅增加2 尺左右。除機架、踏板采
用木構件,發動依靠人力腳踏外,其它結構原
理與動力織機完全一樣,單機效率也與動力
織機相差無幾,可以說是人力織機的最高形
式。
2. 5 我國動力機器紡織技術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紡織工業經過3 年恢復
期,1953 年,進入有計劃的發展階段,紡織生
產力迅速提高(如表1) 。
表1 織機改造進程( %)
項目1955 年1965 年1982 年
自動織機13. 1 54. 5 84. 8
普通織機16. 9 24. 5 12. 7
鐵木織機4. 5 11. 5 2. 1
人力織機65. 5 9. 5 0. 4
合計100 100 100
1978 年以後,我國再一次大量引進國外
紡織機器和技術,設計製造第三代國產定型
成套設備。在結合本國經驗和消化吸收引進
技術的基礎上,設計製造了在高產、優質、大
卷裝、自動化及機電一體化方面更成熟的成
套設備。在紡織機械方面,我國自主開發、生
產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型紡織設備,有些設備
已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噴水織機的年生產能
力300 台以上;劍桿織機的年生產能力已達
1 萬台以上; 噴氣織機的年生產能力為100
台;代表新型生產技術的設備如自動絡筒機、
片梭織機、清梳聯合機等已具備批量供應市
場的能力。
3 我國棉紡織技術發展歷程的總結
3. 1 我國棉紡織技術發展的規律
紡織生產歷史上實現了兩次飛躍,第一
次飛躍大約在公元前500 年~公元前300 年
在我國完成,其標志是手工紡織機器的形成。
從原始的單純手工捻紗、手工編織到使用紡
車、骨針等一些工具,再到包含原動機構、傳
動機構在內的完整機器的形成。紡織生產的
第二次飛躍在18 世紀末在英國實現,其標志
是動力紡織機器的形成。目前,隨著電子計
算機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產生出現新
型紡織技術。紡織生產歷史上的第三次飛躍
即將開始。各種尖端科技將不斷應用到紡織
生產上來,未來的紡織生產將以高度的自動
化、智能化、集約化、信息化和連續化為特徵,
勞動集約型轉變為技術集約型。
3. 2 我國紡織技術發展趨勢
現代紡織技術向設備高速化、自動化、工
序連續化方向發展,傳統技術與新技術之間
的差距越來越大。國產紡機在消化吸收國外
先進技術之外,還缺乏自主創新,設備更新換
代周期過長。而進口設備,可彌補我國紡織
尖端技術設備的空白,滿足紡織企業生產高
品質產品需要。目前,國家對進口紡織設備
還是採取控制總量原則,繼續執行「不增加一
個新紡錠」,不論是落後的,還是先進的。這
種限制已不符合當前棉紡行業(下轉第7 頁)
4
《天津紡織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綜 述
引進外資的同時,著眼於長遠利益,對外商投
資建設項目進行嚴格審批,嚴禁外商在我國
投資興建污染大、難治理的農葯、化工、印染、
造紙、電鍍等企業。對於現有外資企業的污
染問題要限期治理,須達到我國現有的環境
標准。
(4) 加強生態研發,提高紡織品科技含量
加強技術創新,開發和生產優質的綠色
產品,是沖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必然要求。
盡快建立國外技術性壁壘的預警機制,加強
對國外環保認證標準的研究,收集國外的綠
色壁壘措施,建立綠色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
庫。緊緊跟蹤研究發達國家的法律法規、標
准、標志等,參照國際先進標准,並結合我國
國情,研究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法規、標
准。遵循「綠色思路」,依靠科技進步,開發一
些環保型、功能型紡織新纖維。通過科技成
果的轉化,推動我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創新,
提升紡織品科技水平。
(5) 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推動企業清潔
生產
隨著環境或綠色產品的損益外部性的內
部化,出口產業和產品的比較成本優勢將會
發生相應的變化,一些污染嚴重、環保技術落
後,從而環境成本高昂的產業,如小五金、小
化工等,其比較成本優勢將弱化以至消失。
而一些少污染以至無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
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綠色環保產業的比較成本
優勢將得到強化。因此,應根據這種比較成
本優勢的變化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發展
綠色環保產業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的
重點。
參考文獻:
[ 1 ]王世聯,綠色貿易壁壘與我國紡織品
出口問題的探析. 世界經濟情況,2006 (4)
(上接第4 頁) 發展和市場需求擴大的實際情
況。增加紡紗設備,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是低
水平能力的擴張,國家應盡快對棉紡總量控
制辦法進行修正。建議不要再把進口國外先
進紡紗設備與壓縮舊紡錠掛鉤,支持優勢企
業優先發展;對於棉紗生產的落後生產能力
則通過市場自行淘汰。同時,制訂相應的技
術法規和標准,加快舊設備的更新換代,抵制
低水平能力的增長。紡織工藝方面,新的紡
織原料層出不窮,為我們開發研製技術含量
高的新產品提供良好基礎。通過混紡、混捻、
交織等紡織工藝手段,巧妙組合、高新產品的
開發前景是無限的。
總之,我國紡織在裝備水平、工藝技術、
產品技術含量三個方面全面提升,加強產學
研聯合,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開發研製自己
的高科技產品,並主動推向市場、佔領市場,
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4 結束語
現代新型紡織技術雖與傳統紡織技術差
別很大,但傳統紡織技術中經驗的積累以及
問題的出現為現代棉紡織技術發展提供了借
鑒;各時期國家政策對紡織技術的發展有較
大的影響,因此,應根據技術發展需要及時進
行調整;傳統和現代紡織技術之間還是有規
律可循的,這些規律會對今後我國紡織技術
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 1 ]周啟澄、屠恆賢等編著,紡織科技史
導論,上海:東華大學出版,2003 年
[ 2 ]梅自強,國內外現代棉紡織技術發展
展望,棉紡織技術,2003 年1 月
[ 3 ]葛明橋、呂仕元等編著,紡織科技前
沿,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年1 月

6. 關於紡織業的參考文獻

教你一個方法希望能幫上你的忙,先打開網路,在網路首頁找到「知道」,點擊知道打開網頁,找到文檔,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寫論文就是這么寫的,現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這種方法,你可以試試!謝謝!

7. 關於紡織品的論文

寫物質的好壞

8. 求紡織類畢業論文

紡織材料生態化及其發展趨勢
摘要:從採用綠色原料、利用生物技術和開發可降解纖維3方面,綜述了紡織材料生態化的發展現狀,指出循環材
料開發和使用是紡織生態材料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紡織材料;綠色;生態化;趨勢
目前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影響下,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
研究既不影響生態環境,又能利用生態資源的新型纖維。並提
出紡織用材料必須經過毒理學測試,具有相應標志,符合環保、
生態、人體健康要求。紡織材料生態化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發
展方向。採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利用生物技術發展可降
解纖維,選擇節約資源、可回收利用纖維原料已成為目前紡織生
態材料發展的趨勢[1~2]。
1採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
利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已成為獲得生態型紡織材料的
主要途徑和研究、開發熱點。從食用的香蕉、小麥、大豆、玉米、
牛奶、蝦、蟹等到木材、昆蟲、蜘蛛都成為了生態纖維材料的來
源。現今的綠色原料包括原生態自然物質,以自然物質為基礎
的提煉物及原有纖維的再加工產物3種[3]。
1·1利用原生態自然物開發生態纖維
自然界中原生態的物質即常規的天然纖維,以其自然本色
和環保特性贏得人們喜愛。但天然纖維並非完全無毒,如天然
纖維在生長過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殺蟲劑等化學葯品是有害物
質進入的主要途徑。目前生態天然纖維主要致力於開發對殺蟲
劑和除草劑較少依賴的天然纖維和新型綠色纖維,如有機棉、有
機麻等。同時許多新型原生態的纖維原料如木棉、菠蘿葉纖維、
香蕉莖纖維、竹纖維等生態纖維也在積極的開發與應用中。發
現更多的天然纖維材料,進一步擴大天然纖維的可利用性,使天
然纖維材料的發展日益擴大是當前利用原生態的自然物質開發
生態纖維的主要研究方向[4~5]。
1·2用自然物的提取物開發再生生態性纖維
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質,以自然物質為基礎的提取物可
形成綠色環保纖維,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纖維、牛奶、海藻
酸鈉纖維、甲殼素纖維、竹漿纖維等。這些纖維多屬於再生纖維
素或蛋白質纖維類,纖維本身主要由纖維素或蛋白質組成,易生
物降解,符合環保要求。有關再生生態纖維方面的研究較早也
較多,許多纖維的開發和應用也較成熟[6]。如甲殼素纖維,所用
甲殼質廣泛存在於蝦、蟹等水產品和昆蟲、蜘蛛等節肢動物的外
殼中,也存在於菌類、藻類的細胞壁中。甲殼質纖維是一種可降
解的環保型動物纖維素纖維,廢棄後可被微生物分解。這種纖
維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結性、抗菌性和治傷性能。
它是自然界唯一帶正電荷的動物纖維,對危害人體的大腸菌桿、
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能力,適合製造特殊的醫用功
能纖維產品。此外,近年開發的新型蛋白復合蠶蛹蛋白粘膠長
絲纖維,利用與粘膠紡絲原液共混,纖維素形成芯部,蛋白質集
中於表面,構成分子上的穩定結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結構的蛹
蛋白粘膠皮芯復合長絲。纖維中蛋白質含量為10%~20%左
右,纖維與皮膚的親合性好,保健功能顯著[7~8]。
1·3利用原有纖維的再加工開發生態性紡織材料
採用自然原料通過高分子化學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產生
態纖維材料,如聚乳酸纖維(PLA)、聚羥基乙酸纖維(PGA),及
它們的聚合纖維(PLGA)。這些纖維原料資源可再生和重復利
用,使用過程安全。纖維開發途徑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態纖維和
化學合成高分子生態材料。
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羥基鏈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
分子等都可以紡製成纖維。另外,微生物還可直接用於生產可
生物降解的纖維。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纖維就是以穀物或
馬鈴薯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產生的一種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麥
芽三糖1,6鍵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強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質
與聚苯乙烯相當。Pullulan纖維具有平滑、透明、光澤好、強度高
(與尼綸相當)、無毒、無味、無色、能生物降解的特點,適合作手
術縫合線和醫用敷料。還可利用多糖液中培養出的細菌(膜醋
菌)獲得直徑大於40 nm的生物纖維絲條,用微菌類黴菌體合成
支化營養菌絲或長度達幾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組成的絲條,分離
純化後絲條能夠織成無紡布,用於濕法無紡布的過濾材料[9]。
化學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將天然物質通過化學加工方法合
成,如美國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產的索羅那(Sorona)纖維
就是以玉米為原料的全新多聚體化合物。其纖維製品在舒適、
耐磨、彈性、抗皺、防護等性能方面,大大優於現有的化纖製品。
製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軟,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為重要的
環保產品。還有以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原料發酵成乳酸再聚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纖維(PLA)等[10]。
2運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開發生態紡織材料
將現代生物技術巧妙地用於紡織纖維的開發,不僅能有效
地改進現有紡織原料的不足,還可根據需要開發出適合紡織生
產的新型紡織纖維,為紡織原料研發開辟新的途徑。
天然彩色棉纖維是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改性技術開發出的
一種新型棉花品種,通過將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獲
得。彩棉產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減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
能源消耗,實現了從纖維生長到紡織成衣全過程的「零污染」。
利用基因改性技術可生產抗蟲棉,避免農葯對環境及棉本
身造成危害。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將蘇芸金桿菌的毒蛋白基因轉
入棉細胞內,培育出了十多個抗蟲棉品種,能產生一種對抗鱗翅
目昆蟲的毒素,抗棉鈴蟲能力達80%以上。此外,轉基因抗蚜
蟲棉、轉基因抗蟲抗病棉也相繼培育成功,已在我國實驗推
廣[11]。
利用現代生物、基因工程技術還可向棉纖維中引入其他成
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纖維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纖維中
腔內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內芯來生產天然的滌棉混合纖維,
或引入動物纖維蛋白,從而形成含動物纖維的天然多成分棉,對
改善棉纖維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纖維的性能有很大貢獻[12]。
五彩絲、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蠶的基因突變。利用染色
體技術把需要的基因組合輸入家蠶體內,培育出能吐彩絲的新
蠶種。選擇合適的彩色基因導入綿羊體內,也可培育出具有天
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
運用現代生物技術還可擴大纖維的生產。例如,蜘蛛絲因
具有超高強力是開發高強織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獲得大量的
蜘蛛絲來滿足紡織生產的需要就成了產品開發過程的難題。為
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將從蜘蛛絲蛋白中分離出的有關基因轉
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細胞中,從其分泌的乳液中獲得經過重組
的蜘蛛絲蛋白,並從中提取到與蜘蛛絲性能相似的絲蛋白纖維。
此外,還可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從蜘蛛絲蛋白中分離出有關基
因,人工重組到可以用發酵法大量生產蛋白質的諸如大腸桿菌
或酵母菌等微生物體內,在其細胞中產生蜘蛛絲蛋白[14~15]。
3可生物降解材料開發
可生物降解纖維是指在一定時間和適當的自然條件下能夠
被微生物(如細菌、真菌、藻類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學分解作
用下發生降解的纖維。可生物降解纖維製成的紡織品,通常在
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對環境無害的物質,是
理想的石油類纖維材料替代品。降解採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
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漬降解,以及在聚合
物中通過添加組分進行共聚來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歐、日對可
生物降解纖維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16]。
常見的天然纖維及目前研究較多的纖維素纖維、蛋白纖維、
甲殼素纖維、澱粉纖維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纖維
可降解中較大的一類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種親水性的高分
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脹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鏈上一
般含有一定數量的強親水基團(如羧基、羥基、氨基、醚基和酞胺
基等)。常見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
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們最熟
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纖維和纖維改性及製作膜材料等方面
都有廣泛的應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
共混製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國Air Proct & Chemical
公司也開發了一種商品名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
聚烯烴、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
另一類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質經化學加工形成的
合成纖維,如聚乳酸纖維(PLA),雖為合成纖維,但其原料來源
於地球上不斷再生而取之不竭的農作物,其廢棄物埋入土中後,
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約經過1~2年時間,纖維可被完
全分解為CO2和H2O從而發生降解[19]。
雖然可降解纖維材料的開發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研究進行
得還很不夠,也沒有取得較大的突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
斷提高,對可生物降解功能纖維需求的增長,可以預見在新技術
的應用和新材料的涌現下,可生物降解纖維將會被更廣泛地應
用[20~21]。
4生態材料的發展趨勢
循環材料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在主產業鏈上向前、向後延伸,
實現閉合循環發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斷的循環中得到
合理利用,節約生態資源。現代紡織要求材料可循環、再生,產
業發展可持續,因此,循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應是未來生態材料
發展的趨勢。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環型」新概念,要求徹底
實現纖維從原料使用到最終製品回收全過程完全循環。吉瑪公
司、杜邦公司對聚酯等裝置也提出了「全循環」概念[22]。
天然纖維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資源,作
為「從自然產生又回到自然」的資源循環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
的發展優勢。人造纖維材料作為傳統的紡織材料,其原料多為
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資源(木、棉、亞麻、竹、麥桿等),符合可持
續發展的需求。合成纖維多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屬原生資源,
且常規合成纖維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纖維如
何進行回收再生是生態材料研究的重點,也是治理環境污染,節
約資源和能源,促進合成材料循環使用的一種最積極的廢棄物
處理方法。已開發了有回收聚合物、纖維的原料再循環和回收
單體的化學再循環系統[23~25]。
回歸自然、適應環境是紡織材料總的發展趨勢。生態化紡
織材料的發展為保護生存環境,實現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
了保障,符合21世紀綠色環保型時代的要求。隨著社會的文明
和進步,可認為未來的紡織工業將是綠色生態工業。
參考文獻:
[1]吳湘濟,沈晶.紡織工業綠色紡織品的設計與開發[J].上海工程
技術大學學報,2002,(12):298-317.
[2]黃猛.我國綠色紡織品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棉紡織技術,
2000,(2):31-33.
[3]甘應近,白越,等.綠色紡織品的現狀與展望[J].紡織學報,
2003,(6):93-95.
[4]Peter F Greenwood,Consultant.How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
[J].textiles,1999,(3).
[5]付群鋒.淺談新世紀紡織面料的發展趨勢[J].印染,2000,(7):49
-50.
[6]A P Aneja,等.21世紀的纖維[J].國外紡織技術,2000,(1):1-3.
[7]李曉燕.生態紡織纖維的性能與應用[J].棉紡織技術,2002,(11):

9. 關於紡織類的論文

淺談當前我國紡織產品開發現狀
當前.全球紡織消費總t繼續保持增長.但歐美市場已經接近
飽和.零售業市場競爭加劇使產品分化愈加清晰,紡織服裝「快拐
時尚「的消費特徵更加明顯.這種模式導致產品生命周期更短,商
品分類更加細化,搖要供應商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更短的交
期、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品質。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對
產品供應鏈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與專業性品牌強調供應商
要有高度的專業化和創新性,能夠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和變化.而快
速時尚與超大型零售商通過指定生產合作夥伴.提高供應商的快速
反應能力和生產管理能力,加強對區域性供應鏈的掌控。
面對發展中的全球紡織服裝業,我國紡織工業經歷了產業結
構的調整和發展.通過淘汰落後設備,扶植優勢企業,引領先進技
術.更新設計觀念等途徑,大大提高了紡織服裝面料的生產開發能
力,提升了產品質t及生產技術水平.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和較高
水平的工業體系.不僅發展壯大了一批大型的紡織企業集團,而且
形成了許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生產基地。同時.企業
在對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並進行再創新的同時,增加了
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創性技術和科技成果並最終轉化
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此外.企業重視國內市場,利用自身優勢,成
為國內市場的主導實施國內外市場並重的戰略是中國紡織服裝產
業的發展方向。
從產品開發角度看.流行趨勢研究對新產品開發的引導作用
不斷加強.優秀企業在技術上突出產業鏈整合優勢組建專業化推
介隊伍.與面料設計師配合.在技術和貿易方式上,按區域實施一
站式服務.提高推介成功率.鞏固和提高與服裝設計師共同開發成
果。藉助新型工藝技術的創新,追求產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質感
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場消費的孺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已成為大
多數中國紡織企業的發展共識。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我國紡織
企業產品開發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輕薄
.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絲『超細纖維等及其混紡原料滿
足了這一需求:
.精細化的纖維整理、高支高密紡紗技術.維綸伴紡等技術.使
紗線更加高支優化,產品更加輕薄化:
.單紗織造、單經單緯織造、粗紡精做等技術改變產品的克
重.使產品向輕薄方向發展;
.疏鬆結構、透空組織等組織設計賦予織物輕質的風格。
(2)柔軟
.通過Modal、印沉eII、竹漿纖維、牛奶蛋白纖維、銅氮纖維等改
善織物手感.使織物更加舒適、柔軟:
.通過紡紗織造技術使紡織產品手感柔軟,溫暖。如低捻度紗
線、無捻紗線、膨體紗、空氣變形紗、松結構等方式;
.通過柔軟劑或機械柔軟整理技術處理後的織物更柔軟豐滿、
尺寸穩定,目前國內採用義大利Alro整理設備在棉襯衫面料上進行
柔軟後整理效果比較顯著(可嘗試在麻紡產品上進行試用)。
(3)彈性
.選用彈性纖維實現.如氮綸、X以、p仃等,與其他纖維進行混
紡或文織,提升織物的彈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紡產品中。目前
國內更多的企業利用毛與p竹纖維混紡,提升毛紡產品的抗皺性,
並改善毛紡產品的易護理性:
.利用組織結構,配合加捻紗賦予織物自然彈效果此類產品的
彈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場潛力:
.後整理過程中通過加入彈性助劑徽予織物舒適的彈性效果.
(4)功能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保健觀念加強,對功能性紡織
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功能性紡織品發展迅速,如防水透濕、吸濕
排汗阻燃、輻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靜電、負離子
等產品的開發。更好的防護性和易護理性,仍是消費市場的主要
需求,也是目前毛紡、絲綢、麻紡等產品主攻的技術難點;
.產品的單一功能向組合功能發展。如三防、四防、無防整理技
術.防風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個組合功能的發展,將結合終端通
途有針對性地賦予不同的功能組合:
.新型功能性產品不斷涌現。如消音『靜音、智能化等功能性產
品也提到開發日程中。
(5)生態
.隨著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產品追求自然和生態的外觀注重
有機原料、生態再生纖維、可降解纖維、可回收纖維等環保纖維
的運用與開發;
.除傳統的花卉和蔓藤紋樣,自然主題的紋樣設計靈感來源更為
廣泛.如岩石、鵝卵石、木頭、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織物在生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