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關於讀書的素材

關於讀書的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25 07:58:56

『壹』 有關讀書的議論文素材 二三百字

讀書

(1)引言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貳』 議論文關於讀書的素材

讀書

(1)引言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必須多讀書,多讀書才可以增益見聞。
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書的目的,在把書變為我所有。
謝覺哉《學會想、問和做》

讀死書會變成書獃子,甚至於成為書櫥。
魯迅《讀幾本書》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郭沫若《天拓新詩歌的路》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書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讀書雜談》

要使書中的知識化為自身的經驗,自必從記憶入手。
葉聖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

用書如用刀,不快自須磨。
陶行知《詩的學校》

書能活用可通神。
董必武《向歐陽海同志學習》

至於我,懂得雖不多,卻喜歡讀書。我信書中所述,衷心尊敬著書人。
[英]喬叟《善良女子殉情記前引》

毀書猶如殺人:殺人乃毀滅有理性的生靈、上帝的影像;毀掉一本好書則是毀滅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
[英]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當今真正的學府用語藏書。
[英]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

沒有文化的人管理書籍,好比太監守護美女。
[英]揚·E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清·蕭掄《讀書有所見作》

人不知書,其去禽獸也,僅及半耳。
嚴復《救亡決論》

人與文學關的關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論「入迷」》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煉。
〔美〕梭羅《活爾登·閱讀》

書應能通向四個終端:智慧,虔,愉悅或實用。
〔英〕德納姆《論智慮》

讀一切好書如同與往昔時代最優秀的人們交談。
〔法〕笛卡爾《方法論》

人們說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
〔美〕史密斯《回想錄》

書籍是心靈的良葯。
希臘諺語

知識的源泉在書本里流淌。
希臘諺語

任何傢具也比不上書那樣迷人。
〔英〕史密斯·S引自霍蘭德夫人《回憶錄》

讀書不就是無聲的談話嗎?
〔英〕蘭多《假想的談話》

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悅的時刻。
〔英〕孟德斯鳩《箴言集》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俄羅斯諺語

每當我第一次閱讀一本好書,我就像結交了一位新朋友;每當我閱讀以前讀的書,就像是故友重逢。
〔英〕哥爾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有些書只須淺嘗,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好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消化。
〔英〕培根《論學問》

選擇書籍,不次於選擇朋友。
美國諺語

對每本書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書也不讀的人。
日本諺語

一本壞書,比十個強盜更壞。
義大利諺語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十二韻》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送安忄享落第詩》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讀書有味身忘老。
宋·陸游《劍南詩稿·不寐》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
清·鄒 《三借廬筆談》

『叄』 刻苦認真讀書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懸梁 刺股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的都是刻苦勤奮讀書

『肆』 關於讀書與學習議論文素材

關於讀書與學習議論文素材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伍』 議論文關於讀書的素材

注意保暖添衣裳,要下載什麼軟體啊?麻煩告知
普通的寫作者也真賺不到什麼錢,文章發表後也就是千字一百元都算多。

『陸』 有關讀書的三個名人事例

有關讀書的三個名人事例如下:

1、魯迅的「跳讀」法:魯迅先生認為:「如果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不管到多久都不懂的,直接跳過去向前進,反而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這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

2、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3、華羅庚的「厚薄」法: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扎扎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

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6)關於讀書的素材擴展閱讀:

1、毛姆的「樂趣」讀書法: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2、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系,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3、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柒』 求三個關於讀書的素材

一、牛角掛書。形容勤奮讀書的典故。《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二、負薪讀書。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三、帶經而鋤。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

四、挾策讀書。比喻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策,寫書的竹簡。博寒,古代的一種游戲。後人便以「挾策」、「挾冊」、「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五、高鳳流麥。形容專心致志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六、溫舒編蒲。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書,最後博通經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七、鑿壁偷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八、映月讀書。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九、囊螢映雪。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夜繼日焉。」。「映雪」典出《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此兩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螢」、「聚螢」、「照螢」、「讀書螢」、「映雪」、「照雪」、「窗雪」等,兩典並用還有「雪窗螢火」、「螢雪」等形式。

十、懸梁刺股。形容發憤讀書的典故。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樑以自課」;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十一、韋編三絕。形容刻苦認真讀書的典故。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

十二、下帷讀書。形容閉門謝客、專心讀書學習的典故。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仲舒》:「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幃)」、「下書帷」、「閉戶垂帷」、「垂帷閉戶」等。

十三、三餘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的典故。語出《三國志·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裴松之註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十四、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成語「提要鉤玄」出處)。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點上燈來繼續白天的學習),恆兀兀以窮年(長年累月都這樣堅持)。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十五、十年窗下。形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後疆土狹隘,止河南、陝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餘載,號重復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養生。故當時有雲:『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後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載」、「寒窗之下」、「十載寒窗」、「燈窗十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捌』 關於讀書作文第一自然段素材

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到.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也需要緣分.緣深,似乎成了書獃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
我所說的讀書,主要是指無功利性的讀書.所謂功利讀書,一來讀書為升學;二來讀書為考試;三來讀書為交差.這幾種讀書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我不以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為升學而讀書,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如鄭板橋之謂敲門磚,門敲開了磚頭不妨扔掉.為考試而讀書,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的,譬如業務考試、職稱考試、學位考試等,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麼東西.為交差而讀書更常見,這種讀書常常是要求寫讀書心得,我則根本沒有認真地讀過指定的必讀書,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一陣狂搜,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玖』 有關名人讀書積累的素材

1、呂蒙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一定要多讀讀書。」呂蒙便開始讀書。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

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2、顧炎武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路溫舒

路溫舒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雖買不起書,卻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很寬,把它們編成席子,不就可以用來寫字?於是,他趁著放羊的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4、匡衡

古時候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其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5、車胤

車胤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窮困,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一個夏夜,草叢里的螢火蟲引起了車胤的注意,小蟲子的亮光多像燈光呀!於是,他把螢火蟲裝到紗製得口袋裡,就是一盞小小的燈。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