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論文
A. 急求一篇關於<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的論文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
l.資本和技術構成俐低。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1993年全國獨立核算的中小型企業平均擁有資本金只有23萬元,約為同期大型企業的1/65。中小企業的平均年產值405萬元,約為同期大型企業的1/80。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整體水平較低是一致的。但也有少部份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較高,甚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2.競爭力弱,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大。出於在生產規模和資本積累方面的劣勢,我國中小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普遍較低,生產成本南,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其產品和技術大多屬於模仿性質,創新較少,競爭性不強。
3.經營靈活,形式多樣。我國中小企業的投資都較少,建立和投產的難度不高,可以根據市場的浠
B. 企業管理1000字論文
論企業管理中的溝通
溝通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溝通是聯系企業共同目的橋梁,是企業中有協作願望的個人之間進行聯系的橋梁。溝通過程中管理者與工作人員就企業的構想、使命、期望與績效等信息進行交流,並共同努力完成目標。在企業內部的公共關系處理中,溝通是最重要的內容和手段之一。確保有效的溝通是企業內部溝通管理的核心目標。
一、溝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現代企業中,溝通無所不在。如果溝通的渠道長期堵塞,信息不通暢、感情不融洽、關系不協調,就會影響工作,甚至影響到企業正常周轉。溝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四方面:
1.溝通有助於決策的制定。
2.溝通能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的協調性。
3.溝通有利於管理者激勵下屬。
4.溝通是創造和提升企業精神、企業文化和完成企業管理根本目標的主要方式和工具。
二、企業管理中溝通存在的問題
企業管理中的溝通活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對於溝通效果形成了較大的影響。中國文化經過長期的積淀影響到了中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在企業管理中進行溝通必然要符合中國文化。但是,如果管理活動中的參與者忽視了這些因素,溝通在管理中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在中國,影響溝通效果的文化因素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面子」問題。「面子」使管理者背負著很多壓力。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將「面子」作為一個約束條件後,則將會出現「面子」與組織的績效效率目標相沖突的情況,從而使管理者陷入困境。這種現象在國有企業,家族企業中較為普遍;而在外企中雖然有相對完善的規章,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
第二:「關系」問題。在中國文化中,管理者在溝通中要充分了解自身及溝通對象的社會關系網路及其特性,建立開拓性的社會關系網路,以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
總之,與人溝通,不僅要會聽,還得會說,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要誠懇謙虛。如果過分顯露自己,以先知者自居的話,即使有好的意見,也不容易為人接受,會使人產生反感和戒備心理。講話時要力求簡明扼要,用簡單明了的詞句表明自己的意思,語調要婉轉,態度也要從容不迫。在談話時如果發現對方有心不在焉或厭煩的表情時,就應適可而止或轉換話題,使溝通能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所以溝通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夠起到促進決策、促進上下級協調和員工激勵的作用。
字數:920字
C. 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以創新為題的論文400字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創作、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最初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要點,第四,改變,第五,汲取經驗。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口語上,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1]
詳細解釋
1.亦作「剏新」。1.創立或創造新的。
《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 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二:「在語言創新方面,享有特權的詩人理應是先驅。」
2.首先。
《元典章·兵部三·鋪馬》:「有今後剏新歸附的百姓有呵,有鋪馬里上來者,他每的拜見馬匹沿路上依在先體例,與草料者。」
哲學內涵
創新從哲學上說是人的實踐行為,是人類對於發現的再創造,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矛盾再創造。人類通過物質世界的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
創意是創新的特定形態,意識的新發展是人對於自我的創新。發現與創新構成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解放,既為人類自我創造及發展的核心發展的矛盾關系。代表兩個不同的創造性行為。只有對於發現的否定性再創造才是人類產生及發展的基本點。實踐才是創新的根本所在。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D. 求關於「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論文
找論文去萬方論文庫,那裡有很多方面的論文。如果你自己去下載不不了,推薦去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能及時幫你下載論文的
E. 企業管理論文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公路將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把握市場行情信息、科技發展信息、競爭對手信息、科學管理信息,同時要進行管理創新,打破原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 信息社會;管理創新;制度創
那一世小說網 http://www.nayishi.com 新;核心競爭力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一個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輸、接收和顯示為主的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開始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興起,並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擴散,正在徹底地改變人類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西方有學者將人類社會的這種新的發展形態稱為所謂的後工業化社會,又稱為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中,各種新事物、新觀念、新思路、新理論層出不窮,使人們感到應接不暇。在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管理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全世界的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企業必須尋找對策,適時進行管理創新。
一、企業管理觀念創新
管理觀念是企業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指導思想,體現為企業的思維方式,是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靈魂,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首先在管理觀念上不斷創新。而要更新觀念,管理者必須打破現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縛,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思維、逆向思維、開放式和發散式思維的訓練,並通過綜合現有的知識、管理技術等,改進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1. 「信息至上」觀念。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全球信息網路化等高新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信息管理已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不停地與外界環境交流信息如:科技發展信息、市場行情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和科學管理信息等;在企業內部還有一個人、財、物、產、供、銷等各個管理環節的信息。這些企業內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輸和使用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企業必須首先樹立「信息至上」的觀念,以開放的頭腦及時地把握各種不斷變化的企業內外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管理創新。
2. 「能本管理」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迫使企業具備「以快應變」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集中體現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同時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在發生歷史性的演變,從物本管理過度到人本管理,進而深化為以人的能力為核心的管理,更確切地說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時代,知識、信息、智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人作為知識的載體,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技術的運用者,其智力資本的貢獻率是人力資本貢獻率的主導成分,並遠遠高於非人力資本的貢獻率,企業間競爭的實質就是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英國殼牌石油公司的企劃主任伍德格告訴我們:企業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業的管理核心也應該演化為培養人的學習能力、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側重於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開發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級階段。
3. 從重視經濟性轉向重視企業倫理。在工業經濟社會,企業的惟一目標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而許多企業對社會財富貪得無厭地攫取,不惜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竭澤而漁地掠奪自然資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損害所有者、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權益。而在信息社會中人們的價值觀念、生產和消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特別是大公司對社會生活方式、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的發展變化越來越具有直接的影響,人們要求企業行為更符合社會道德倫理,這使得企業必須從社會倫理准則來認識和規范自身行為,以重視社會責任的形象來贏得人們的贊賞。一是要把企業看成准公共機構,不僅追求利潤,而且對保持社會公平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二是作為擔負企業經營責任的經營者,除了追求個人私利,還應對出資者的財產負責,保證生產者收入增加、福利改善。三是個體私利的最大化要與整體的社會責任相一致。總之,必須把個人價值與經濟效益、社會責任結合在一起。
二、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創新
1. 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企業必須切實加強信息化建設。由於信息化能提高其應變能力,可以進一步融合企業的各種資源,使各項資源能綜合、合理、集約、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隨著企業獲得和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不斷提高,企業可以跟蹤世界上科學技術及其應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廣泛的共享,與外部尤其是與消費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聯系等將大大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企業必須切實加強信息化建設。
2. 注重柔性與和諧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採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成人們自覺的行動。它的本質是在以知識工作者為本的管理過程中
體現出來的和諧、融洽、合作、靈活敏捷任性等特徵。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以嚴格管理規范為基礎,以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條件,以員工自我管理為主體,通過一種順勢而人性化的管理來強化管理的應變能力。它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維,超越了傳統的硬性規范管理模式,把剛性管理制度的強制實施發展成為員工自覺的行為要求和彈性的約束准則;把被動的事後懲罰轉變為事前預那一世小說網 http://www.nayishi.com 防性的相互監督;把圍繞生產的管理結構調整為以市場為中心的靈活應變的彈性管理機構;把員工在企業中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融合。
和諧管理指使組織系統達到內外協調、調和、融洽、諧和的管理。和諧理論是建立在系統理論與系統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業組織是一個系統,它與外界各系統及其本身內部的各種要素都是密切聯系的,和諧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個子系統中形成一種和諧狀態,從而達到企業組織整體和諧的目的,以實現效率最大化。
要實現企業內部的和諧,首先,領導者應有很強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帶頭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奮斗,並處處關心體諒員工,善於聯系員工,為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創造條件。其次,領導者應有謙遜誠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風,尊重員工的人格,虛心聽取各種意見。其三,領導者應善於在物質和精神上體恤員工。日本的企業界十分強調和諧管理,日本勞工運動評論家森田實對松下公司的這一制度的特點評論說:日本的企業就像父親,勞工組織就像母親。公司的中層幹部就像親兄弟,而企業的勞動者便是子女。日本企業所培養的是親情味的大家庭式的和諧。
要實現企業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提高產品質量是調試企業與客戶、市場和消費者之間關系和諧的重要方面。中國台灣體育用品巨豪、光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光男在講述自己在調試企業內外部環境和諧方面的經驗時說:高質量的產品是實現主動調試客戶,使自己與客戶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達到和諧的最根本條件。其次,在和諧管理中還必須處理好「和」與「爭」的關系。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必然要被淘汰,「和」與「爭」是事物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必須正確對待,不可偏廢。
3. 組織運作的虛擬化。時代變遷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繞過原有的部門層次,與外部組織頻繁地進行資源的交流和互補,以群體和協作優勢贏得競爭的主動地位;企業的決策不再停留在對內部資源的考慮上,而是借用企業外部的力量,將可利用的企業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整合在一起虛擬運行,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信息時代企業組織運作的一個發展趨勢。虛擬運作的類型主要有:人員虛擬、功能虛擬和企業虛擬。
4. 營銷方式網路化。企業在傳統營銷中,一般分銷渠道相對較長且信息反饋較慢,企業與消費者不能做到「一對一營銷」,造成費用高,服務跟不上等問題。internet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技術條件,使企業的合作競爭戰略和虛擬化運作模式能得以實施,使企業能與顧客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系。企業通過建立網路營銷系統,可以根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實現個性化生產和服務,擴展企業的生存空間,企業不僅從網上獲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依靠網路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許多交易行為在網上進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企業必須參加網上經營的新戰場。 業管理制度創新
管理制度是受企業制度亦即企業財產制度決定的一整套管理行為規范,包括企業領導制度、經濟責任制及內部管理制度。在信息社會中,市場信息復雜多變,人類知識日益膨脹。企業要根據管理的基本原則,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對企業原有的一些內部制度進行創新,以適應企業在信息多變的環境中生存發展的需求。
1. 要對原有的建立在精細分工基礎上的已不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業業務流程設計方面的制度、系統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議事決策方面的制度進行創新。
2. 信息管理制度的創新是企業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業必須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的信息管理制度。
3. 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通過員工學習和組織學習的相互促進,不斷提高企業職工接受教育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科學文化素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
4. 開辟企業與信息群或信息系統的新的有效的聯系方式和途徑,建立一種緊密的,滲透式的合作關系。尤其是要提高企業對信息的依賴和開發利用的意識及能力,提高企業對信息作出反映的靈敏程度。在信息社會中,企業對新信息的反映程度和利用率是企業具有活力的重要標志。
5. 在及時、全面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要著重培養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信息社會的競爭中,企業的競爭能力最終表現為創新意識的強弱和創造能力的大小。對於獲得的信息必須充分的消化、吸收、為我所用,面對市場信息適時調整企業戰略,大膽地進行管理創新。
6. 引進競爭機制,完善分配製度。建立員工的競爭體制,營造競爭環境,幫助員工樹立自主自強、頑強拼搏、競爭進取的敬業精神和思想觀念。要改進分配方式,從按生產要素分配轉向按知識分配,體現多勞多得與競爭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分配製度激勵人學習,用競爭的辦法來調節收益分配製度,從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加快學習型組織的建設進程。
四、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
關於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理論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但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同意,核心競爭力是一組知識和技能的集合,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企業管理創新是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而構成的企業內外的成長協調系統,其目標應該緊緊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而進行。培育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學習的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
1. 企業自己培養獲得核心競爭力。企業通過發現、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識和技能,並將其培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演化法和孵化法。(1)演化法。指經營者選定一個目標,由全體員工在原有工作崗位上一起努力,設法在合理的期限內建立特定的核心能力。這涉及多種組織活動的事實和調整。(2)孵化法。指企業專門抽調人員,組成獨立於其他部門的內部小組,負責在2年~3年內建立核心能力。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營造一種培育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讓核心能力成長起來。
2. 通過知識聯盟獲得核心能力。知識聯盟是企業間戰略聯盟的一種形式,它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一個組織只有具有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競爭優勢和立於不敗之地。知識聯盟有助於一個公司學習另一個公司的專業能力,有助於兩個公司的專業能力優勢互補,進而創造一個新的交叉知識。知識聯盟可以幫助公司擴展和改善其基本能力,有助於從戰略上更新核心競爭力或創建新的核心競爭力。
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國公司,以其特定的行業正在結成聯盟以得到像技術這樣關鍵領域中的外部專門知識。制葯業和軟體業就屬於那些帶頭從其他行業借用技術以提升其自身競爭力的行業。其通過與human genome sciences公司的合作,skb公司極大地擴展了其研製新葯的能力。
3. 通過企業兼並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兼並是企業擴大規模、快速加入其他競爭領域的一種有效途徑。從理論上說,競爭力是不能移植的。但是通過兼並收購,企業把外界擁有關鍵技術的企業並入企業內部,經過資產重組和企業結構調整,可以將被兼並企業的技術專長整合成企業自身的專長和核心能力。20世紀90年代的「活魚吃休克魚,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方式已經轉變成21世紀的「大魚吃大魚,活魚吃活魚」的競爭方式。如美國的惠普公司並購康柏公司、英國葛蘭素威廉公司並購史克必成公司和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並購霍尼韋爾就是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通過並購和重組能極大地提高這些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將迅速改變全球化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格局。
五、企業形象管理創新
形象管理創新是信息時代具有創新意識的管理主體運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在無限的空間和區域內,以最快的速度整合並傳遞自身的理念、標識、品牌、風氣、制度、服務、環境等要素,在誠信方面實現與顧客或公眾之間最大限度的「零距離」溝通,塑造並實現管理主體最佳形象的過程。塑造理想的企業形象,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 有形形象的塑造。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業形象中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包括電視、報紙、雜志上的廣告設計;包括路燈、路牌、燈箱等平面廣告設計。包括環境的點綴、建築物造型、色彩選用、裝潢情調等方面的設計。這些可視要素讓公眾一看便知企業的形象要麼高雅無華,要麼富麗堂皇,要麼潔凈舒適,要麼管理平庸等。
2. 無形形象塑造。無形形象的塑造主要從非視覺方面,即從感覺、行為、意識、觀念等角度來塑造企業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環境氛圍。無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為復雜且重要。它將企業的價值觀念、文化氛圍等因素融入企業行為、員工行為和管理者行為之中。無形形象塑造實際上就是感覺形象的塑造。當前企業形象塑造主要是誠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員工形象的塑造。
六、結束語
企業管理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現代企業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本途徑。市場引導企業,而市場信息是千變萬化、非常活躍的,企業要適應市場並謀求領先,就必須根據瞬息萬變的信息,不斷調整,創新管理。因此,管理創新是信息時代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沒有管理創新,企業就難於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利媛.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經營與管理,2001,(2).
[2]孫勇.「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2,(11).
[3]李榮華.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廣東科技,2003,(11).
[4]滕佳東.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j].商業研究,2004,(1).
F. 求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論文謝謝!
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企業如人。企業從無到有,從生存到發展,其間要經歷很多的曲折、坎坷、沉浮,這取決於企業尤其是 作為企業高層決策者所獲得的知識與信息,企業對事物的看法、觀念和其指導思想,企業分析問題的思路 與思維方式,以及企業處理事務所採取的方式和方法。企業的所有活動都源自於企業的經營指導思想和企 業理念,並受它的指導,這是企業經營與發展的靈魂所在。從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角度上來說,企業理念、 企業規范、信息與環境、教育和培訓、技術、人才、知識、管理是決定並保證企業經營發展的八大重要因 素,它決定了企業到底能走多遠 一、 企業經營與企業思維 (一)企業經營與社會發展 企業是社會(市場)的一個子系統,個人是社會、企業的基本元素,眾多個人構成了人類社會。社會、 企業、個人之間及各內部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作用。企業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他既是接受者,又是 作用者;他不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他通過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政策等)的交換、流動和運作, 與社會進行交流。即,企業離不開社會和個人,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依從並作用於社會,與社會發展息息相 關。企業是社區的企業,是社會化的企業。 (二)企業的思維意識過程 企業如人。人要有思想,要有作為,也要有良好的外表形象昭示於社會、群體。做企業也是如此。企業 的思維意識過程通常要經歷如下的遞進循環: 認識→觀念→思想→思路→方法→行為→再認識→…… 認識——是指企業對世界、社會、人類、事物、周圍環境的感知、看法和認知(包括學習與提升) ; 觀念——是指企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市場觀、發展觀等自我特有的觀念的形成; 思想——是指企業處事為人、認識世界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以及所依據的哲學、道德、經營指導思想等; 思路——是指企業考慮問題所甄選和採取的線索、路徑范圍及處事准則; 方法——是指企業對實際處事為人的操作方式、方法的甄選、評價、運作與應用; 行為——是指企業實際的言行與作為及其結果的反饋。 認識形成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結果又使企業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企業正是通過這種循環遞 進的內化過程,推動了企業自身的發展。這就好比一棵大樹,認識是根,思想觀念是干,思路與方法是枝, 行為是葉;根提供干以養分,干指導並決定枝和葉,根、干、葉通過與周圍環境的交流將信息匯總,最終 葉落歸根。即思想觀念的正確,才是枝繁葉茂的基礎。 從認識到思想,是人類真正的質的飛躍與升華;從思想到行為,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具體實踐與認識提升 的第二次飛躍。企業對事物認識得透澈,真正明析事物內在的本質的機理,企業就能有正確的思想觀念, 其看問題的高度與角度就會更廣闊,思維方式與思路就更靈活、更廣泛,企業所能採取的方式、方法也就 會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反過來,企業的所做所為,又反饋並決定了他是否符合當時的市場規律、社會發展 的需要,並不斷使其認識更新,從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時間和空間。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是要跳出 原先的思維框框,打破原先束縛自己的思想觀念,重新認識問題,發現機會,創造契機,以推動企業的發 展。因此,企業通過由內至表、由表及裡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導致了企業的長足發展。無論企業有意識還 是無意識,他都離不開這個思維意識過程。所以,正確的思想觀念,能使企業不畏艱險,奮發向上,抱定 信念,勇於面對市場風浪,團結一致,把握自己,促成企業的發展。 (三)環境、思維與行為 信息、環境、企業的思想觀念,以及企業的思維方式和思路,決定了企業行為和企業的發展方向,指出 了企業向何處去、怎麼走、以及如何達成其目標的關鍵所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認識源自環境。企業通過對信息、知識、環境的認識、作用和反饋,形成了企業特有的觀念和思想,這 種觀念和思想決定了企業的理念。正確的企業思想和理念,提供了企業廣闊的思路與方向,指出了企業作 為和不作為的原則,從而指導並細化為企業的規范與標准;進而企業有了更多的行為操作方法和選擇空間, 並通過行為反饋與檢討,形成了企業良好的形象和企業文化,以致循環、遞升、發展。反之狹隘的思想觀 念,必然導致狹隘的思維方式和思路,以致固步自封、進退維限,無所適從,難以為進。因此,企業如何 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重新認識自己,洞悉社會與環境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適時轉變思想觀念, 拓展思路,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意志,並使之不斷完善與加強,是促使企業在航行中不迷失方向,獲得長足 發展的重中之重。這樣,我們就回到了企業作為的出發點——經營決策者要求其及其員工和企業怎麼樣或做 一個什麼樣「人」和怎麼樣去做事的問題上,即——企業理念。 二、 企業理念——企業經營發展的靈魂和指南 攻城掠地,攻心為上。人心齊泰山移,志同道合方能齊心協力,百戰不殆。企業理念就是企業對世界的 看法、觀念(包括過去、現在及其對未來的預見) ,在其言行作為上,所形成和奉行的,企業一整套的經營 指導思想的總和與概括。它是企業運營的精髓和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的所有活動,都是在此基礎上並受 其指導而展開的。它通常是企業真實想法的簡要文字提練,而不是虛、大、空;他告訴社會、員工和自己, 企業要做什麼,為什麼做,以及做的依據和准則,企業的經營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目標和信念。 企業理念主要包括: 企業宗旨——就是企業的志向和意圖。他主要告訴和解答社會、員工和自己,企業要做什麼和為什麼做的問 題; 經營思想——是指企業在經營當中所依據的經營哲學和其指導思想; 經營方針——是指企業發展、前進、努力的方向、目標、指南和所奉行的政策、方略; 企業之道——是指企業在經營當中所選擇的發展道路,尤其是做人之道和所奉行的做事准則;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在其經營當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意志、信念和作風; 經營目標——是指企業的長期目標和各階段目標,它還包括應當達到的程度、具有代表性的衡量標准與完成 標志。 (一)企業理念是企業整體經營的需要 企業是由各種千差萬別的個人所組成,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成功,關鍵就在企業質素的提升,即企 業內在的質的提高——員工素質、技術和業務水平的提高。企業運用其手中有限的資源(包括人、財、物、 技術、信息、管理及無形資產等)進行運作,以達成企業目標。對於員工——這個在生產經營諸要素中唯一 的、能動的、活的要素——勞動力而言,企業所有的活動,都需要通過他們(包括經營決策者)去運作、去 完成。而人的認識、思維、需求和動機是多種多樣、程度不同的;人們對某件事務的處理,盡管在其結果 或方式、方法上可能是一樣的,但其過程,尤其是人們在其認識、觀念、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和動機上必 然有所不同乃至大不同。由於其意圖、出發點和考慮問題的思路與角度各不相同,則因其導致的結果所造 成的影響也必不相同。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因此,要使企業有完整統一的行為、良 好的企業形象所昭示,企業只有把員工統一到其共同的思想觀念——企業理念當中,企業才能集中精力,消 除無用功,充分發揮企業尤其是員工的潛能,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員工的素質及業務水平,並 依其能力適時滿足員工當時的首要的有效需求,提高其工作效率,團結一致,政令化一,渾若一人,方能 達成企業目標。 (二)正確的企業理念是社會的要求 人類社會,其最基本的要求和永恆的主題就是: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也就是說,誰符合當時社會的發 展、人類的進步——包括道德、法律、觀念和需求(盡管這是多方面的)——誰就能發展。這是公理和准繩。 當然,如果這種作為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領先者,則企業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勁力(這中間知識 與技術首當其沖) 。正確的企業理念能夠指導企業,把握方向,縱觀全局,適時應變,推動企業的發展。任 何人,無論他怎麼想,想什麼,想得高或想得低,只要他們有一致的目標和理念,而這個目標又能滿足他 們各自的需求,並且他們的作為符合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要求,企業就能發展。就成功企業而言,他必 然在其經營理念上有一整套適應與符合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思想觀念一直在指導著企業的運營,並適時 予以調整完善而貫徹如一,企業才能成功、謀得發展。盡管這些思想、理念在企業初創伊始,可能是朦朧 的、單調的,甚至根本就沒有,但當這個企業在某一點上有所突破(如在技術、營銷方面) ,進入要生存、 要發展的需求後,他亟需逐步解決和完善的就是企業理念。反之,企業理念如果不符合社會發展和人類進 步的要求,企業就不會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同,社會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如法律、道德、輿論、行政手段等) 予以限制或封閉他的發展,企業就難以成功。因此,企業要想得以長期地發展,他就必需首先要有符合或 領先當時社會發展、滿足人類需要的正確的經營指導思想即——企業理念來指導企業的運營和作為,企業方 能實現。這是作為企業決策者所需要長期考慮與奉準的事務。 (三)企業理念與企業其他事務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都有其必然聯系和多重復雜性。企業理念之重要,並不是說企業有了一個好的、符合社會發 展與人類進步的思想和理念,企業就成功了。他還需要廣泛的信息,對市場、環境及其客戶、競爭者的分 析,開闊的思路、完善健全的企業規范與標准,以及適當的運作方法和技巧,如技術進步、營銷網路的創 新、物流的組織、資財的調度、產品含量的遞進、人員的培訓與素質提升等等。這都需要企業一步一步、 腳踏實地、科學、客觀、務實地去做,去傾力而為。這些都是企業理念的遞深與細化,並由行為結果反饋 回來,使企業理念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它們之間是是相輔相承、互為支撐的關系,是志向、指導與 實際實施、操作的關系。 沒有思想、沒有方向、目標的企業之長足發展和成功是難以想像的。他既使是獲得成功,那也是暫時的、 短期的。沒有符合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之指導思想和理念,企業就會迷失方向、盲然無從,企業就會產生 大量的內耗和無用功,使系統有機運轉失靈,使企業駐足不前,甚至倒退,消亡,被社會所淘汰。 三、 企業規范——企業有機運營的根本保障 凡事,無法不立,無令不行,無規矩難以成方圓,沒有對比和標准,就沒有進步和優劣之分。企業規范 就是指企業根據企業理念,為保證達成企業目標和志向,對企業運營、行為、處事及為人所做的明文規定 和標准,以及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所形成的企業特色、約定、習慣和作風。企業規范是企業理念的細化 和企業實際工作運營的規則、作業標准、行為准則與文化的具體規范,是企業正本清源的根本保障。這是 一項最為復雜繁瑣、又最能立竿見影的企業管理之必需的事務,以保障企業正常、高效、有機地運轉。在 這一方面,成功企業——經過歷年來的運轉——做得尤為出色。 (一)企業行為規范與標準是企業運營的內部法律 完善健全的企業行為規范與標準是企業運營的根本保證,是推動企業按既定目標發展、提升企業及其員 工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通過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構架、工作標准、技術工藝標准等,把企業 行為統一到規范、高效的運作軌道上來,將企業理念細化和具體到企業運營的實際操作當中,告訴員工、 企業和社會,如何做人、做事及其運作規則、程序、流程、標准和訴求,明確各關系間的責任、權利、利 益,使之既有責任、又有利益,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既賦予相應的權利、又有相應的防止失誤發生的控 制、協調、督導和應變的有機機制,以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企業行為規范與標准主要包括:企業章程、 企業性質、企業組織結構、工作流程與程序、企業規章與管理制度、企業行為守則、企業技術工藝標准、 工作標准和專用術語,崗位職責和權利及其分配與協同,員工的福利、管理、技術、培訓、教育等規定。 如:良好的員工福利及員工發展機制與制度,良性的人才選撥與運用機制和制度,資金的核准、運用,企 業決策的產生等各項規定和標准等。 (二)企業行為規范與標準是企業運營的有機體系與機制 企業要進行有機、高效的運營,要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樹立企業文化,贏得顧客,保證企業的經營發 展及企業目標的有效達成,企業就必需要統一認識、統一思想、規范行為、統一標准、統一標識,明確企 業及其各部門、各人員的責任與獎懲,方能達成企業目標。企業行為規范與標準是使企業日常事務、工作 流程正常、高效運作的基礎和保障,是保證企業不偏離企業經營發展方向,達成企業目標的有力武器。它 關繫到企業是人治還是法制、企業是要求長期發展還是短期發展的問題;他告訴社會尤其是員工(包括決 策者、管理者)——下屬總是在看著、想著他的上級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達到什 么標准和程度,企業認同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他們的職責、權利、義務和利益是什麼,標識出企 業的基本行為准則、產品技術工藝標准和工作標准及其評價標准與獎懲標准,如何去創新、去發展自我, 如何體現出企業的精神、追求、信念及其成就感等。 但統一和規范並不是單純的限制和約束,而應是促使企業良性發展的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有機體系和 機制,是鼓勵員工去發展去創造,使企業內部各關系之間責、權、利相一致,使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 成就感有機並存的統一體制,是使企業規避風險、減少失誤、發揮企業優勢與特色的有機手段。沒有企業 規范與標准,企業將是一盤散沙,企業就會政無令出,令而不行,各行其事;企業就會背離其經營發展的 意圖和方向,失去凝聚力、競爭力,企業就將難以運作,最終一事無成,並將企業理念及其發展毀之一炬。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企業的內涵與表徵 由企業理念和企業行為規范與標准,企業形象就有了內在的質。企業形象主要是指企業在其經營發展過 程當中,通過其產品、服務、言談、行為、舉止所樹立起來的、能引起人們思想、感情活動的外觀表徵和 其性格態度。它通過企業的作為、產品、圖案、文字、語言、外表等傳播昭示於社會和員工,企業的訴求 即——企業的意圖和理念是怎樣的,企業要做什麼,正在做什麼,為什麼做;使大眾對企業有一個更新的認 識,更好地接受本企業(包括產品、理念、服務等) ,並使之牢牢地印在大眾的腦海中,以達成並加速企業 的發展。為了形象而形象,是虛的、是短期的,最終民眾是不接受的。 企業文化主要是指企業在其經營發展過程當中,所創造的企業特有的思想、行為、作風和精神特色;他 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念體系與生活方式。企業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包括成功和失敗) ,企業找到了使其 自身發展的道路和優勢——企業的核心能力,並進一步形成了企業的認識、思想及作為,創造出了更規范、 更切實的企業理念、企業精神、企業觀及其行為規范與標准,並將其輸入到企業、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 活當中,最終形成了企業所特有的文化境域——企業文化,進而予以發揚和保持,並使員工產生出優越感和 自豪感,使社會產生出認同感、信任感,使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精髓,進而達成企業目標。正 確的思想,產生良好的行為。良好的企業理念和企業行為規范與標准,才能使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產生強 大的倍數效應。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名稱、企業標志、圖案、企業容貌、產品與服 務、企業歷史、企業精神、企業作風、企業文化之表現、企業訴求、企業績效以及為人處事之行為結果等 的必然應生與反饋遞進。 四、 教育和培訓——提升企業及其員工素質的關鍵 企業通過企業理念(認識、思想) ,企業規范(產品、行為、作風) ,把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統一規范到符 合社會發展、滿足民眾需求的企業發展當中,把企業的意圖與運作告訴員工,教導員工該怎麼想、怎麼做、 怎麼去創造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按照企業所規范的去做,去達成企業目標,是企業所期望的。那麼,如何 把企業理念、企業規范、技術、技能、知識和文化,灌輸到員工並得以活用,傳達到社會,這是企業保持 其發展連續性的關鍵點。因此,良好的企業教育和培訓循環就成為企業統一、規范、進步、創造,推動企 業提升與發展的有力手段和法寶。 (一) 教育和培訓的目的 A.緊緊圍繞企業理念,統一思想,統一行為,使企業形成合力,以達成企業目標; B.為了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為社會塑造更高品質的人; C.培養和發現企業自己的人才,充分發揮人的潛能,進行知識與技術創新。 (二)教育和培訓的任務 A.教導員工怎麼樣做人、做事,把員工統一到企業樹立的思想、理念當中,注入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 B.教會員工考慮問題的思路、思維方式和方法; C.使員工掌握必要的技術、知識和運用其知識、技能的能力。 (三)教育和培訓的內容 A.企業理念、思想道德修養、企業發展史; B.企業行為規范與標准、企業文化、以及認識、辨析事物的科學知識; C.專業知識與技能及其相關文化知識等。 教育和培訓的方式應靈活多樣,注重效用與實際,它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應把各種培訓如專門培訓、 日常培訓、上級對下級的培訓、先進人物的培訓等結合起來,使教育和培訓系統化、活用化,真正達到企 業教育和培訓的目的和效果,而不拘於形式。它通常有如下幾個環節: 教授——案例——啟發——實踐——思考——應用 五、 信息與環境分析——企業競爭與發展的權變之本 推動事物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業自身) ,它取決於各因素對該事物的相關程度,影響方向和影響力 度。信息之重要,猶如人之耳目。企業與環境息息相關,市場競爭,重在應變,知己知彼,洞悉環境之變 化,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並進行准確的分析和判斷,進而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對策與行為,沉著應變,是 企業基於實力上的致勝關鍵。因此,企業應建立起通暢、靈活的信息搜集、傳遞、分析、處理渠道和機制。 (一)環境分析 有目的地去廣泛調查、搜集信息,剔除干擾因素,對問題、信息、環境進行客觀、科學、定性、定量的 分析,分清哪些是直接相關因素,哪些是間接相關因素;並在這些相關因素中,理清哪些是首要影響因素, 哪些是次要影響因素;再在這諸多影響因素中,確認各因素的影響方向(正向、反向、側向) 、角度、影響 力度及權重即——矢力是怎樣的,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尤其是運用科學的知識對不確定性因素進 行預測和推斷,進而作出相應的最優決策,更是評價一個決策者當職與否的重要評價標准。 (二)信息的要求 在信息的操作與處理上,重在真、准、快。即對信息的真實可靠度,信息的分析、推斷准確度,信息的快 速傳遞、正確決策和迅速行動上,有著極高的要求,這是由信息的時效性和信息的不全知性所決定的。把 握信息,搶佔先機,做到人變我變,置企業於無形,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得成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信息與環境的分類 信息源自環境,信息的內容依產業、行業、企業認知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和側重。 環境通常可劃分為:外部環境、內部環境、間接環境。其影響力依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關程度的不同 而不同。 外部環境包括:政策、法律、當地的人文風情、氣象地文地理、道德觀念、行業、產業、市場、競爭者 (包括潛在的、替代的) 、客戶(包括供應商、中間商、消費者)等; 內部環境包括:上級、下級、平級、參謀及職能管理者、企業運作規則與程序、企業文化、觀念等;間 接環境包括:社會、學校、書籍、研討會、報刊、同學、親友、資深者(依管理者所交往的和需求的要點 而定,穿插於不同層次) ,以及看似與企業無關的其他產業、行業、企業等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六、 技術、人才、知識——企業發展的強力支撐與動力 技術、人才、知識之重要性眾所皆知,重在理清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並將其活用。 (一)技術進步的三個階段 社會發展、人類進步與物質的豐富,所依重的就是技術的發展。沒有技術,發展就無從談起,而高新技 術的發展,當然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和市場,這是不爭之實。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的、廣泛圍的技 術,包括技術開發、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如材料替代、技術遞進與改造、外觀與實用,尤其是小發明、 小改進、小創造等,同樣能為企業帶來新的活力,也同樣能成為企業運營的發動機,並在調動員工積極性 方面有著非凡的作用。技術的進步源自於人的創造慾望和市場競爭的要求,在尋找技術發展的突破點上, 需理清技術進步的三個階段: 1.產品的發明創造(包括基礎理論、技術理論和應用理論) 2.產品的完善和成熟 (1)功能完善(如產品的大小、性能、美觀、安全、便捷等) (2)設備、工藝的改進 (3)材料替代(包括節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環境、降低成本等的要求) 3.產品替代——新的發明創造 (二)人才選拔的基本標准 企業的所有活動,包括技術和企業的有機運作,都需要人去設計、規劃、執行、運作、創造、完善,去 充分理解和保持企業意圖並加以創新,這也是企業運用人才的期望。企業單靠某幾個人才是不夠的,這並 不是否定這些人才——他們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是企業在其經營發展當中,確是需要大批量高素質、高 水準的人員去操作、去完善所決定的。在企業用人上,重在人才的活用,這當然離不開企業的培訓和實踐, 如何培養企業自己的人才,同樣是擺在企業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在「人才——將才——帥才」的關系和選拔 上,其基本的衡量標准與包含層次是: 1.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並能培養和鍛造出一大批人才; 2.要有統觀全局的思維高度,和政治、軍事、經濟頭腦; 3.要有相關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 (三)創造性思維——知識的活用 人的才能是依靠其所擁有的知識(包括學習和實踐)來支撐並加以運用——去解決實際問題,方能實現而 體現出知識的價值的。在企業及其員工素質的提升中,知識的提高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知識的獲取 與運用當中,從「記憶——應用——活用」,重在活用,這同樣離不開學習、培訓與實踐。方法是多種多樣,學 不完的,並因環境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如何培養員工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即——科學知識的活用,使之知一曉 十,登泰山而曉天下,看江河而知汪洋,根據不同的條件,運用相應的方式、方法,是企業把握培訓重點 之所在。 七、 管理——企業綜合實力與能力提升的表現 管理滲透於企業的每個方面和每個角度,企業在其整個經營發展當中,包括人、財、物、供、產、銷、 企業理念、企業規范、教育和培訓、技術、信息與環境等,都始終貫穿著管理。 (一)管理是一門技術 管理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學科,是一門技術,它滲透於各個事物的各個方面。大到國家,小到個人, 都有管理,人人都能學會,都能效仿,並無神秘之處。但獨獨他人不能做到的是,企業有一整套真正符合 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企業特有的企業理念和企業規范。你能臨摹大師的作品,但你決不可能臨摹出大師 的風骨和神韻。這是由每個人、每個企業所面對的環境,對事物的看法、觀念、思想、思路、思維方式和 動機的不同所決定的。 管理基於對人的看法和認識;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加工者之一。企業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市場) 調查、分析、計劃、組織、培訓、教育、指揮、控制、協調、激勵、效果評價與獎懲等,為保障充分有效 地運用其手中有限的資源,以達成企業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明確的人的活動的總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 沒有管理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這不是無為而治,而是通過明確、有效、規范的管理,提高了員工的素質 和技術、業務水平,最終不需要過多地去管理的管理。 管理的技術是指企業根據企業理念、目標,科學運用心理的、定性的、規范的、數理的、定量的(如心 理行為科學、經濟學、系統工程、數理統計運籌學)等綜合專業知識,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規劃與計劃,以 充分發揮集合人的聰明才智,保證其實施有效完成、達成企業目標的方法與技巧。 (二)管理的認知 典型的生產經營企業,其運作流程可歸納為:開發產品並取得成功,募集資金,招募人員,
G.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1500字
企業管理的核心——實行財務標准化 財務標准化,是指將公司財務的整個過程進行規范,在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前提下,對企業業務流程、部門設置、崗位分工及許可權劃分進行分析,本著服務業務、理順流程、查錯防弊、強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標准財務管理系統。通過財務標准化,可以強化內部控制,優化財務環境,理順財務流程,規范和細化財務手續,進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稅費支出。實行財務標准化,要求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必須以財務為中心,強調各部門和人員的崗位職責與財務流程設計,通過財務標准化,使各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與財務活動有機的結合,使各級領導能夠清晰地了解本部門的經營業務活動與財務流程,准確把握本部門的關鍵控制點與控制環節,做到心中有數,手續透明,職責明確,權利適當。財務標准化的目標是解決企業管理瓶頸問題,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獲得管理效益。 一、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我國企業得到空前的發展,上市公司、跨國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大量涌現。眾多中小企業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在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業務越來越復雜多樣,企業內部管理手段、內部控制、財務標准化等方面,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其內部控制措施不完善,企業領導的管理水平不高,財務制度也不健全,重生產,重經營,輕管理,輕法規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1.由於企業規模不大,人數不多,業務簡單,所以,企業無力配備合適的管理人員,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財務制度、財務流程也不規范,財務收支審批手續不全,造成管理混亂、賬目不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響生產經營、偷漏稅款的現象; 2.企業重生產經營,輕管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領導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業務的開展上,夯實老業務,開拓新市場,無暇顧及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出現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亂現象。管理混亂又反過來對業務的開展和企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在企業有大的發展,拓展業務,擴大經營規模的情況下,經常會出現管理瓶頸問題。這時,制度不全,流程不暢,人才缺乏,財務混亂等許多內部管理問題都會凸現出來,這些被認為可有可無,管理者常常忽略的問題往往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3.一些家族制企業,老闆成為企業的中樞,企業的大小事務全部是老闆說了算,老闆每天處理很多事務,卻難以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好。因為太多的瑣事纏繞著他,占據了他每天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一些重要的業務和關乎企業未來發展的大事,卻常因力不從心而一拖再拖。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會上一言堂,簽字一支筆,萬事等一人的現象,雖然業務親自抓,支出親自批,財務親自管,但最終仍然抱怨事情太多,下屬太笨。由於要經常處理在經營管理方面的許多突發問題,使企業管理者和決策層經常扮演救火者的角色。 4.為了最大限度地偷漏稅款,企業負責人想盡了辦法和手段,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做假賬,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應該保存的會計憑證、賬冊資料,為多列支出而湊票,為少列收入而盡量少開票甚至不開票,為多開進項抵扣發票打時間差,賬外設賬,偷梁換柱,關聯交易等。 二、解決措施 以上問題在中小企業中帶有普遍性,較為突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頑症之所在。對於規模較小的企業,由於業務簡單,收支不多,企業負責人有能力兼顧業務和管理。雖然沒有建立明文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其日常收支審批手續、業務開展的流程很嚴格很明確,能夠做到守法經營,依法納稅,企業可以維持正常的運營。對於普遍存在的偷稅漏稅的現象,國家財稅部門通過一系列的稅制改革與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台,也一定會有針對性地打擊不法分子,遏制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企業採用偷稅漏稅的辦法謀取不法之財,既是國家法律所不容,也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可以說是取一時之利,毀一世之名,是與法治社會、誠信社會的道德規范背道而馳的,也與市場經濟所提倡的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相悖。雖然能夠贏得短期小利,但也冒著極大的稅務風險和信譽風險,影響的是企業長遠大利,屬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行為。明智的企業家不會這樣做。
H. 關於企業資金運營的論文
推薦一個網址 中國知網www.cnki.net,應該能解決你的問題
1.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分析
李海艦,劉建廷 文獻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載 PDF下載
反觀中國企業跨國投資方式 ,幾乎全為「清一色」的有形資本投入。二、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實力差距1 宏觀經濟潛力很大2 0世紀 90年代後期以來 ,中國已由短缺經濟步入相對過剩經濟狀態。在過剩經濟下 ,不僅勞動力過剩 ,而且 ...
被引用次數: 15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2. 中國石油安全與企業跨國經營
舒先林,李代福 文獻來自: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載 PDF下載
使三大石油企業實現由生產經營性公司向資本經營性公司的轉變。3.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重點回顧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的歷程 ,我們盡管已在參與海外油田勘探開發及獲取份額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由於此前我國的石油進口僅是一種「補償型 ...
被引用次數: 12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3. 溫州民營企業跨國經營調查
李朝明,魯桐 文獻來自: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3年 第01期 CAJ下載 PDF下載
表12對企業海外經營方式的未來5年發展預測 11.跨國經營企業的資源與管理資源 表n顯示,人力資源是跨國經營企業的首要競爭資源,在實地考察的25家企業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聘請了國外的設計師和工藝、管理方面的專家,這對企業技術本 ...
被引用次數: 12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4. 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理論探討
劉光堯 文獻來自: 山東經濟 2003年 第01期 CAJ下載 PDF下載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出現了內部化與外部化、多角化與專業化、合並與分解等經營矛盾。面對新形勢 ,各跨國公司均對傳統的經營優勢進行了重新認識和利用 ,出現了所謂的跨國公司經營優勢變遷。主要表現為 :由單一品種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向多品種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的變遷 ...
被引用次數: 11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5. 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策略
童利忠 文獻來自: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1期 CAJ下載 PDF下載
筆者提出兩種跨國經營策略以供參考。1.以獨立貿易為主的跨國經營,主要有兩種形式:(l)網上跨國經營。網上跨國經營就是網上貿易,即電子商務,是在國際互聯網上採用數字化電子方式進行的國際商務活動。這種經營方式對於中小企業有巨大 ...
被引用次數: 14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6. 跨國經營中的轉移定價
陸國俊,王冬 文獻來自: 國際經濟合作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載 PDF下載
從而成功地實現了公司的綜合經營戰略目標。三、調節資金跨國公司在海外經營時時面臨巨大的跨國經營風險,其中包括:政治風險、外匯風險、貨幣風險等。因此,為了規避經營風險,跨國公司往往採取轉移定價,將海外公司的有關收益或資金匯出所在國。其具體方 ...
被引用次數: 11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7. 論企業跨國經營中的知識管理
秦儀,羅霄 文獻來自: 中國軟科學 2002年 第06期 CAJ下載 PDF下載
其中最明顯的跡象是企業間的技術聯盟和合作的日益增多以及許多跨國公司將研發機構設置在靠近顧客的市場。(3)通信技術的發展和運輸成本的大大降低便利了商品、資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動。美國管理學家錢德勒在《看得見的手》一書中談到鐵路和電報的出現是促成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同樣現 ...
被引用次數: 9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8.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思考與建議
南正花 文獻來自: 國際經濟合作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載 PDF下載
有些人擔心跨國投資會造成國內原本已經緊缺的資金流出,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我國多數境外投資企業是單純的資本輸出,而不是實物投資或無形資產的輸出。其實,貨幣資本的投資,如果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借別人的資本來完成,即通過負債手段來 ...
被引用次數: 17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9. 企業跨國經營中的貼牌戰略
肖學芳 文獻來自: 中國中小企業 2002年 第04期 CAJ下載 PDF下載
企業跨國經營中的貼牌戰略@肖學芳企業跨國經營中品牌戰略的選擇決定著企業跨國經營的基本方式和路徑,是企業跨國經營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創牌戰略不同,以廣東格蘭仕(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新興企業,充分發揮企業 ...
被引用次數: 8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10. 國際戰略聯盟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付春 文獻來自: 國際經貿探索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載 PDF下載
在跨國經營中向戰略夥伴學習經營技能,其效果跟引進資本、技術和經營技能一攬子轉移的直接投資是一樣的。國際戰略聯盟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南華大學@付春國際戰略聯盟 ...
被引用次數: 9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同類文獻
查資本經營 的定義
搜跨國資本 的學術趨勢
搜經營 的學術趨勢
翻譯 跨國資本經營
搜索相關數字
山東省國資所
山東省國資律師事務所
負責人國資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