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植物激素論文

植物激素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4 20:21:14

❶ 求一篇學生生物植物研究的實驗報告和論文

野外實習植物組實驗報告論文——大鵬半島蕨類植物研究[前言]
蕨類植物是最早登陸的維管植物,至今仍然是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一方面可以通過改造生態環境影響森林群落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它們對生態因子變化的敏感性,其組成的多樣性及其對環境的適應組合也隨著森林群落發生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其中含5種以上的科有水龍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鳳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蓋蕨科(Athyriaceae)、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鱗始蕨科(Lindsaeaceae). 大鵬半島的蕨類植物種類具有典型的南亞熱帶植物區系特點。按生長基質的不同,將大鵬半島的蕨類植物劃為土生、石生、水生和附生四種生態類型,其中以土生類型為主。[摘要]
通過對深圳市大鵬半島蕨類植物樣方調查,初步分析了樣方中蕨類植物的種類組成和區系特點及種群的多度、頻度、重要值、蕨類的生長型、葉的性質和群落的外貌、季相等群落學特徵.。調查結果是蕨類植物共有105種,它們隸屬於35科、65屬.
同時介紹蕨類植物的起源、生活史、形態、葯用等內容。
[關鍵詞]
蕨類植物,大鵬半島植被
[正文]
關於蕨類植物的起源問題植物學家的意見並不一致。多數認為,古老的蕨類植物起源於綠藻,其主要理由是它們都具有相似的光合作用色素以及貯藏物質——澱粉,世代交替、有鞭毛的游動精子以及多細胞有性生殖器官等也都相似。至於蕨類植物起源於苔蘚植物的論點,因缺乏足夠的證據,而且難以解釋兩者生活史上的極大差異。
蕨類植物是具有維管束並以孢子繁殖的植物。陸生或附生,少有水生。多為多年生草本,但在古代很多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孢子體發達,具有根、莖和葉。配子體退化成很小的原葉體,具有假根,多營獨立生活。莖多為根狀莖,僅少數直立或匍匐。根狀莖常被有鱗片或鱗毛,內部構造具有原生中柱,如松
葉蕨屬(松葉蘭屬, Psi1otum);編織中柱,如石松屬(LYcopodium),管狀中狀和網狀中柱,如真蕨綱植物。
葉有小型葉和大型葉兩類。小型葉類者,葉小形,莖較葉發達,如石松綱和木賊綱的植物,大型葉類者,葉大形,單葉或分裂成羽片,如蕨綱的植物,葉脈分離或聯結,分離者有叉狀、扇狀或羽狀脈;聯結者常交織成各式網狀。有的種類,一部分葉片完全著生隱孢子囊群,稱為孢子葉或能育葉,而另一部分
葉則不著生孢子囊群,稱為營養葉或不育葉。
根通常為不定根,形成須根狀;大多數為根狀莖,匍匐生長或橫走。少數具地上莖,直立成喬木狀,如桫欏 Cyathea spinulosa Wall.ex HOOK.。蕨類植物的莖上通常被有鱗片或毛茸。鱗片膜質,有各種形狀,鱗片上常有粗或細的篩孔。毛茸有單細胞毛、腺毛、節狀毛、星狀毛等。蕨類植物的葉多從根狀莖
上長出,有簇生、近生或遠生的,幼時大多數呈拳曲狀,是原始的性狀。根據葉的起源及形態特徵,可分為小型葉和大型葉兩種。小型葉(micro phyll)沒有葉隙(leaf gap)和葉柄,僅具1條不分枝的葉脈,如石松科、卷柏科、木賊科等植物的葉。大型葉(macrophyll)具葉柄,有或無葉隙,有多分枝的葉脈,是進化
類型的葉。如真蕨類植物的葉。大型葉有單葉和復葉兩類。
蕨類植物的孢子成熟後散落在適宜的環境里萌發成一片細小的呈各種形狀的綠色葉狀體,稱為原葉體(prothallus),這就是蕨類植物的配子體,大多數蕨類植物的配子體生於潮濕的地方,具背腹性,能獨立生活。當配子體成熟時大多數在同一配子體的腹面產生有性生殖器官,即球形的精子器和瓶狀的頸卵
器。精子器內生有鞭毛的精子,頸卵器內有一個卵細胞,精卵成熟後,精子由精子器逸出,借水為媒介進入頸卵器內與卵結合,受精卵發育成胚,由胚發育成孢子體,即常見的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從單倍體的孢子開始,到配子體上產生出精子和卵,這一階段為單倍體的配子體世代(亦稱有性世代),從受精卵開始,到孢子體上產生的孢子囊中孢子母細胞在減數分裂之前,這一階段為二倍體的孢子體世代(亦稱無性世代)。這兩個世代有規律地交替完成其生活史。蕨類和苔蘚植物生活史最大不同有兩點,一為孢子體和配子體都能獨立生活;一為孢子體發達,配子體弱小,所以蕨類植物的生活史是孢子體占優勢的異型世代交替。
蕨類植物門的分類
現代蕨類植物約1萬2千種,其中大多數為草本植物,廣布於世界各地,多生長於陰濕和溫暖的環境中。我國約有2600種。其分類系統各家意見不一,通常作為一個自然類群而被列為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但也有分列為裸蕨門(Psilotophyta)、石松門(Microphynaphyta)、楔葉門(Arthrophyta)和真蕨門(Pteridophyta)四門。蕨類植物門下以往大多分成4綱或5綱。本書採用已在世界上被廣泛接受的秦仁昌1978年的系統,將其劃分為5個亞門,即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石松亞門(Lycophytina)、水韭亞門(Isoephytina)、木賊亞門(Sphenophytina)和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其中前四亞門為小型葉蕨類,又稱為擬蕨類植物(fern allies),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在
歷史上曾經在地球上占統治地位,但現存的種類很少。真蕨綱為大型葉蕨類,是進化的類型,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的葯用成分
生物鹼類廣泛的存在於小葉型蕨類植物中,如石松科的石松屬(Lycopodium)中含石松鹼(lycopodine)、石松毒鹼(clavatoxine)、垂穗石松鹼(lycocernuine)等。金不換鹼(kimpakaine)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
酚類化合物二元酚及其衍生物在大葉型真蕨中普遍存在,如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及綠原酸(chlorogenicacid)等,該類成分具有抗菌、止痢、止血及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咖啡酸尚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多元酚類,特別是間苯三酚衍生物在鱗毛蕨屬(Dryopteris)大多數種類都有存在,如綿馬酸類(filicicacids)、粗蕨類(dryocrassin),此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但毒性較大。
黃酮類廣泛存在,如問荊含有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如問荊甙(equicerin)、山奈酚(kaempferal)等。卷柏、節節草含有芹菜素(apigenin)及木犀草素(luteolin),槲蕨含橙皮甙(hesperidin)、袖皮甙(naringin)。過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含多種山奈酚衍生物。石韋屬(Pyrosia)多種植物分離出β-谷甾醇及芒果甙(mangiferin)、異芒果甙(iso-mangiferin)等。
甾體及三萜類化合物在石松中含有石杉素(lycoclavinin)、石松醇(lycoclavanol)等,蛇足石杉含有千層塔醇(tohogenol)、托何寧醇(tohogininol)。紫其、狗脊蕨、多足蕨(Polypodium vulgare L.)中發現含有昆蟲蛻皮激素(insect moulting hormones),該類成分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排除體內膽固醇、降血
脂及抑制血糖上升等活性。
蕨類植物中含鞣質,在石松、海金沙等的孢子中還含有大量脂肪。鱗毛蕨屬的地下部分含有微量揮發油。金雞腳蕨 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Kitag.的葉中含有香豆素。此外,尚含多種微量元素、硅及硅酸,其中某些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這些成分均值得深入研究。蕨類植物亞門檢索表
1.植物體無真根,僅具假根,2~3個孢子囊形成聚囊……………………………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
1.植物體均具真根,不形成聚囊,孢子囊單生,或聚集孢子囊群。
2.植物體具明顯的節和節間,葉退化成鱗片狀,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孢子具彈絲……………………楔葉亞門( Sphenophytina )
2.植物體非如上狀,葉綠色,小型葉或大型葉,可進行光合作用,孢子均不具彈絲。
3.小型葉,幼葉無拳曲現象。
4.莖多為二叉分枝,葉小形、鱗片狀,孢子葉在枝頂端聚集成孢子葉穗,孢子同型或異型,精子具2條鞭毛………………………………石松亞門Lycophytina)
4.莖粗壯似塊莖,葉長條形似韭菜葉,不形成孢子葉穗,孢子異型,精子具多鞭毛………水韭亞門(Isoephytina)
3.大型葉,幼葉有拳曲現象,孢子囊在孢子葉的背面或邊緣聚集成孢子囊群。……………………真蕨亞門(Fi l icophyt ina)
[參考資料]
秦新生張永夏深圳市大鵬半島蕨類植物區系及其生態特點植物研究2004
李春香 蕨類植物起源與系統發生關系研究進展植物學通報2004
曾憲鋒 粵東地區新紀錄植物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
曾漢元中國重點保護蕨類植物研究進展 生物學通報 2002
廖富林 廣東陰那山自然保護區葯用蕨類植物研究 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 2004

❷ 幫忙找一下植物組織培養方向的論文 ,要寫畢業論文 很重要.

收稿日期:2007-10-25
基金項目: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基金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王丹(1982-),女,遼寧本溪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植物生物技術研究。
註:雷江麗為通訊作者。
大花美人蕉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研究
王 丹1,2,雷江麗2,吳燕民3,呂 慧2,郁繼華1
(1.甘肅農業大學 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深圳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廣東 深圳 518003;3.中國農業科學院 生物
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以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根莖莖尖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技術研究,篩選出芽誘導適宜的
培養基為MS + 6-BA 8.0mg/L(單位下同)+ TDZ 0.03;MS + 6-BA 8.0 + TDZ 0.03 + NAA 0.1 培養基能較好地
誘導分化出叢生芽, 繼代增殖培養中與MS + 6-BA 3.0 + TDZ 0.03 + NAA 0.1 培養基交替使用可減少畸形芽,
增殖系數達1.67;適宜的生根培養基為MS + 6-BA 1.0 + NAA 0.5,生根率達66.67%,且植株生長健壯,移栽
易成活。
關鍵詞:大花美人蕉;莖尖;組織培養
中圖分類號:Q9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7791(2008)01-0033-04
Research on Shoot-tip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
WANG Dan1,2, LEI Jiang-li2, WU Yan-min3, LÜ Hui2, YU Ji-hua1
(1.College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2.Shenzhen Institute of Landscape
Gardening, Shenzhen 518003, Guangdong China; 3.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issue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 with the stem tips as
ex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d inocul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8.0mg/L+ TDZ
0.03mg/L; the best of clump shoot in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8.0mg/L +
TDZ 0.03mg/L + NAA 0.1mg/L; using MS + 6-BA 3.0mg/L + TDZ 0.03mg/L + NAA 0.1mg/L as
proliferation medium, an optima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tained. When the two kinds of medium
used alternatively, the effect was better. The optimum rooting medium was MS + 6-BA 1.0mg/L +
NAA 0.5mg/L, the rate of rooting could reach 66.67%, and cultured in this medium, the plant grew
well and easy to survival.
Key words: Canna×generalis; shoot-tip; tissue culture
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屬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屬(Canna)的園藝雜交種[1],是多年生
喜光宿根草本花卉,原產美洲熱帶和非洲等地。其枝葉茂盛、花朵艷麗、姿態優美、花期長,在深圳
地區幾乎全年開花,是配置大型花壇的優良品種。大花美人蕉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能吸收硫、氯、
氟、汞等有害物質,具有凈化空氣、保護環境的作用,因此,世界許多城市的園林綠化中都廣泛應用。
美人蕉傳統的繁殖方式主要採用分切地下根莖的方法,繁殖速度慢、增殖效率低,而且連續營養
繁殖造成病毒積累致使病毒病在各地相當普遍,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利用莖尖組織培養進行脫毒試
管苗快繁,是目前大力繁殖與推廣美人蕉的主要手段。關於美人蕉組織培養的研究報道較少[2,3],本研
究探索其組織培養高效的再生體系,以期為品種提純復壯及遺傳轉化、性狀改良奠定基礎。
2008,37(1):33-36.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34· 37 卷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為目前城市綠化中普遍應用的大花美人蕉『President』品種。
1.2 外植體選擇與處理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株,挖取帶芽胞的根莖,去除表面老皮並用肥皂水清洗。用75%
乙醇棉擦拭,然後採用不同的消毒劑及處理時間(0.1%升汞10min、2%次氯酸鈉10min、2%次氯酸鈉
20min、2%次氯酸鈉 + 0.1%升汞5min、2%次氯酸鈉 + 0.1%升汞10min),封閉式振搖滅菌。無菌水
沖洗5 次,置於超凈工作台上備用。接種前,剝去外部葉片,露出生長點,立即切取莖尖進行接種。
1.3 培養方法及培養條件
試驗於2006 年10 月在深圳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組培室進行。誘導、增殖和生根培養基均選用MS
為基本培養基,在不同培養階段附加不同種類、不同濃度配比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表2~表4),蔗糖
3%,pH 5.8。培養溫度(28±2)℃,光照強度2 500 lx,光照周期為14h/d,相對濕度70%~80%。每處
理接種30 瓶。定期觀察試管苗生長與分化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消毒處理方式對外植體無菌化的影響
因供試外植體取自美人蕉地下根莖,表面污染物較多,不易消毒,且不同植物及外植體的成熟度
對消毒劑的反應不同,故本試驗選用升汞和次氯酸鈉進行滅菌效果比較,以篩選合適的消毒劑及消毒
處理時間。
由表1 可知,2%次氯酸鈉
20min 處理的無菌化效果較好,
但莖尖褐化較嚴重,說明滅菌時
間過長對去老皮後的幼嫩根莖影
響較大。0.1%升汞10min 處理與
2%次氯酸鈉 + 0.1%升汞 10min
處理,無菌化效果差異不大,但2%次氯酸鈉 + 0.1%升汞 10min 處理有輕微葯害。因此,後續實驗選
用0.1%升汞處理10min 進行外植體消毒。
2.2 不同生長調節劑配比對芽誘導的影響
以MS 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6-BA、NAA、2,4-D、KT、TDZ 等(表2),以篩選出較適
宜美人蕉莖尖誘導分化的配方。因美人蕉根莖具有休眠特性,芽誘導分化較難。TDZ 具有很強的促進
細胞分裂活性,0.05~1.0μmol/L 即可有效促進分化[4],因此,本實驗對TDZ 的誘導效果進行初步探索。
試驗表明,在不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 基本培養基(1 號)上,莖尖接種10d 後開始生長,葉
片展開後,生長停止;15d 後轉接到新的MS 培養基上無明顯生長,隨後葉片逐漸變黃、萎蔫,說明基
本培養基中添加生長調節劑是美人蕉離體培養的必要條件。
在僅添加6-BA 的2、3、4 號培養基中,高濃度的2 號培養基分化率為33.33%,明顯好於3、4
號培養基,說明美人蕉啟動芽誘導分化需要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表2)。
11~16 號培養基添加物為不同生長調節劑與TDZ 組合(表2)。僅添加TDZ 的培養基分化率為0,
而多種生長調節劑配合使用分化效果更好[5]。其中15 號培養基的側芽分化率最高,達63.33%,且每個
莖尖可增殖2~3 個側芽,但個別莖尖經多次轉接後有畸形芽;與2 號培養基相比,分化率明顯提高,
說明添加低濃度TDZ 可促進芽誘導分化(表2)(圖版-a)。
5、6、7 號培養基為生根培養基,探討NAA 對美人蕉莖尖生長和生根的影響。試驗結果初步說明
美人蕉在6-BA/NAA 小於2/0.5 時生根率可達50%以上(表2)。
8、9、10 號培養基,探討美人蕉脫分化,誘導愈傷組織,但結果均不理想。因此,建立高效的美
表1 不同消毒劑及處理時間對外植體無菌化的影響
處 理 接種數污染數污染率(%) 葯害情況
0.1%升汞10min 30 5 16.67 基本無葯害
2%次氯酸鈉10min 30 12 40.00 無葯害
2%次氯酸鈉20min 30 4 13.33 20%有輕微葯害
2%次氯酸鈉+0.1%升汞5min 30 10 33.33 3%有輕微葯害
2%次氯酸鈉+0.1%升汞10min 30 5 16.67 7%有葯害
第1 期 王丹,等:大花美人蕉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研究 ·35·
人蕉遺傳轉化再生體系還需進一步探索愈傷組織誘導途徑。
2.3 芽繼代增殖
為了探討優化的芽繼代增殖培養基配方,按表3 設計6-BA、NAA、TDZ 的正交實驗,以15 號培
養基上分化出的叢生芽為接種材料,進行繼代增殖培養(圖版-b)。
由表3 可見,除17、18 號培養基外,低濃度TDZ(0.03mg/L)的分化促進作用較高濃度(0.3mg/L)
的效果好,說明高活性的TDZ 濃度過高反而抑制分化。當TDZ0.03mg/L 時, NAA 0.1mg/L 促分化作用
顯著優於NAA0.5mg/L。在TDZ、NAA 濃度相同的情況下,隨著6-BA 濃度的升高,分化率提高。但
隨著繼代次數的增多,含高濃度
6-BA的27 號培養基分化率略有
下降,甚至有個別畸形芽產生,
說明高濃度細胞分裂素對短期
的分化有促進作用[9],但繼代數
次後,芽已經萌動,自身具有分
化能力,需適當降低6-BA 濃度
進行壯苗,以避免畸形芽產生。
因此,在增殖過程中交替使用分
化增殖系數較高的19 號培養基
和27 號培養基,既可保證較高
的芽分化率,又可使繼代苗生長
健壯,減少畸形芽。
2.4 生根誘導
增殖芽3~5cm 長時,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約10d 後,可見到根生成(圖版-c)。接種20d 後
統計生根結果(表4)。從表4
可見,所用培養基上都有根生
成,說明美人蕉生根較容易;
結合生根率和生長勢,我們認
為MS + 6-BA 1.0 + NAA 0.5
培養基較適宜美人蕉生根。
表2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組合的比較
植物生長調節劑(mg/L) 編號
6-BA NAA 2,4-D KT TDZ
分化率(%) 生根率(%) 備注
1 0 0 0 0 0
2 9 0 0 0 0 33.33 參考[2]
3 5 0 0 0 0 23.33 參考[3]
4 3 0 0 0 0 6.67
5 2 1 0 0 0 60.00
6 2 0.5 0 0 0 56.67
7 2 0.2 0 0 0 0
8 0 0 4 0 0
9 0 0 2 1 0 參考[6]
10 0 0.2 0 2 0 參考[7]
11 0 0 0 0 0.2 0
12 0 0.1 0 0 0.2 23.33 參考[8]
13 0 0 0.5 0 0.1 3.33
14 0 0 1 0 0.1 6.67
15 8 0 0 0 0.03 63.33
16 5 0 0.5 0 0.03 50.00
表3 不同生長調節劑配比對芽繼代繁殖的影響
生長調節劑(mg/L) 編號
6-BA NAA TDZ
接種數
分化率
(%)
增值系數 生長勢
17 3.0 0.5 0.03 30 30.00d 1.20d ++
18 3.0 0.5 0.30 30 36.67cd 1.50bc ++
19 3.0 0.1 0.03 30 56.67a 1.67a ++
20 3.0 0.1 0.30 30 33.33cd 1.46bc ++
21 5.0 0.5 0.03 30 43.33c 1.60ab ++
22 5.0 0.5 0.30 30 26.67d 1.33c ++
23 5.0 0.1 0.03 30 56.67a 1.60ab ++
24 5.0 0.1 0.30 30 53.33ab 1.57b +
25 8.0 0.5 0.03 30 50.00b 1.53b ++
26 8.0 0.5 0.30 30 26.67d 1.37c +
27 8.0 0.1 0.03 30 60.00a 1.73a ++
28 8.0 0.1 0.30 30 26.67d 1.37c +
註:++ 表示生長勢強;+表示生長勢弱。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表4 同。
表4 不同的生長調節劑配比對組培苗生根的影響
生長調節劑(mg/L) 編號
6-BA NAA
接種數
生根
苗數
生根率
(%)
植株
生長勢
29 0 0.5 30 19 63.33b +
30 0 1.0 30 21 70.00a ++
31 1.0 0.5 30 20 66.67ab +++
32 1.0 1.0 30 16 53.33c ++
註:+++ 表示生長勢強;++表示生長勢中等;+表示生長勢弱。
第·36· 37 卷
3 結 論
美人蕉根莖生長在土壤中,無菌化操作較困難。滅菌試驗表明,0.1%升汞震盪滅菌10min 效果較
好,採回的外植體應盡快處理接種,放置時間過長傷口處易染菌,導致接種後褐化較嚴重。
MS + 6-BA 8.0 + ZDT 0.03 + NAA 0.1 培養基能較好地誘導分化叢生芽,MS + 6-BA 3.0 + TDZ 0.03
+ NAA 0.1 為較好的增殖培養基,在增殖培養過程中這兩種配方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短時間使用高濃度
生長調節劑對增殖有促進作用,但長時間使用高濃度生長調節劑會使組培苗質量下降。在試驗中還發
現,轉接次數多的莖尖較轉接次數少的分化率大,建議在接種後的10~20d 內及時轉接。
選用MS + 6-BA 1.0 + NAA 0.5 為生根培養基,生根率較高,根系粗壯、根毛密集,植株生長健壯
(圖版-d),且移栽成活率較高。
參考文獻:
[1] Segeren W, et al. The genus Canna in Northern South America[J]. Acta Bot Neerl., 1971,20(6): 663-680.
[2] 劉文萍,等. 美人蕉莖尖組織培養及快繁技術[J]. 北方園藝, 2001(6): 32.
[3] 丁愛萍,等. 美人蕉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技術[J]. 園林科技, 2006(1): 11-12.
[4] Singh N D, et al. The effect of TDZ on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Millsp)[J].
Plant Science, 2003,164(3): 341-347.
[5] 王關林,等. 高活性細胞激動素TDZ 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的應用[J]. 植物學通報, 1997,14(3): 47-53.
[6] 宣朴,等. 生薑莖尖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 2004,17(4): 484-486.
[7] Kromer K, et al. In vitro cultures of meristem tips of Canna indica L.[J]. Acta Horticulturace, 1985,167: 279-286.
[8] Vendrame W A, et al.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Doritaenopsis Purple Gem 'Ching Hua' flower
explants[J]. HortScience, 2007,42(5): 1 256-1 258.
[9] 劉敏. 花卉組織培養與工廠化生產[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2002: 101-102.

❸ 求一植物生理激素方面的論文

例:高羊茅種子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研究作者:王鋮
專業: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導師:李青
學位:碩士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分類:S688
主題:高羊茅 種子 愈傷組織 植株再生 組織培養時間:2003年06月26日頁數:56瀏覽:在線閱讀全文下載內容摘要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一種多年生冷季型草坪草,具有綠期長、耐修剪、觀賞性高等優點,在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是中國北方地區建植草坪、水土保持的重要草種.該文以MS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兩個高羊茅品種(4號和11號)的種子作為外植體,接種在附加2,4-D、KT、6-BA、NAA、IAA、GA<,3>水解乳蛋白等不同激素和營養物質的培養基上,研究了影響誘導高羊茅種子愈傷組織形成的主要因素.結果發現在附加不同種類和濃度的激素時,愈傷組織的誘導率不同,其中2,4-D是誘導高羊茅種子形成愈傷組織的關鍵因素,而KT、6-BA、NAA、IAA、GA<,3>則沒有明顯的效果.從多種激素組合的培養基中篩選出了誘導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基:MS+2,4-D 6mg/L+水解乳蛋白500mg/L.通過愈傷組織繼代和分化培養,發現高羊茅種子愈傷組織在繼代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與誘導培養基中的激素濃度有關,篩選出了愈傷組織繼代和分化的最佳培養基:MS+2,4-D(4~6)mg/L+KT(0.2~0.5)mg/L.叢生芽的誘導實驗表明:芽的質量和培養基中的所添加的激素種類和濃度有關,通過試驗篩選出了高羊茅叢生芽誘導的最佳培養基:MS+2,4-D 4mg/L+KT 0.2mg/L.該實驗經過高羊茅種子愈傷組織誘導、繼代和分化培養、叢生芽的誘導、生根以及移栽,初步建立起高羊茅的植株再生體系.全文目錄文摘英文文摘獨創性聲明及關於論文使用授權的說明1.引言1.1我國草坪草種質資源和育種研究進展1.1.1我國草坪草種質資源及其分布1.1.2我國草坪草育種的研究進展1.2草坪草組織培養的歷史1.3草坪草組織培養的方法及其應用1.4高羊茅組織培養1.5本論文的研究目的2.材料和方法2.1材料2.2方法2.2.1研究材料的預處理和表面滅菌2.2.2愈傷組織的誘導2.2.3愈傷組織的繼代與分化2.2.4叢生芽的誘導2.2.5生根2.2.6移栽2.2.7培養基和其它培養條件3結果與分析3.1愈傷組織的誘導3.1.1愈傷組織誘導激素的初選3.1.2 2,4-D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3.1.3 2,4-D與KT、6-BA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3.1.4 2,4-D與KT、水解乳蛋白組合對愈傷組織的誘導的影響3.1.5影響愈傷組織誘導的其它因素3.2愈傷組織的的繼代與分化3.3叢生芽誘導3.4生根3.5移栽4.結論4.1愈傷組織的誘導4.1.1激素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4.1.2其它因素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4.2愈傷組織的繼代和分化4.3叢生芽的誘導4.4生根4.5移栽5討論5.1外植體5.2愈傷組織誘導5.3愈傷組織繼代和分化5.4叢生芽的誘導5.5生根參考文獻導師簡介個人簡介致謝附圖您可能會感興趣的論文切花百合授粉方式和幼胚離體培養的研究,沈陽農業大學,S688園林地被植物抗旱性及應用研究,南京林業大學,S688園林植物孤植樹的生態美學研究,中國農業大學,S688南京地區攀緣植物園林應用研究,南京林業大學,S688切花百合鱗片扦插和組織培養的研究,沈陽農業大學,S688中國西雙版納與泰國清邁園林植物的比較研究,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S688馬藺組織培養快速繁殖體系的研究,中國農業大學,S688樹狀花木研究,北京林業大學,S688水生植物的凈化作用及其在水體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浙江大學,S688http://www.nulog.cn/paper.htm?627579中國高校文獻信息夠意思吧

❹ 論文最近幾年開始研究內源植物激素如何調控植物的

是前人研究結果吧
可以搬忙寫的

❺ 求一篇專科關於生物技術的論文,要求五千字左右。 謝謝!

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和前景 [2009-03-21 07:41]
摘 要 針對我國目前生態狀況,論述了現代生物技術在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 現代生物技術 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

1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
目前我國由於「三廢」污染、農用化肥和農的污染以及廢棄塑料和農用地膜的污染,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劇,水資源嚴重短缺,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則有8 000萬人和6 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土壤污染嚴重,耕地面積銳減,近10年來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劇;森林覆蓋面積下降,草場退化,每年減少森林面積達2 500萬畝;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疾病發病率急劇上升。因此,加大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加快應用高新技術,如現代生物技術來控制環境污染和保持生態平衡,提高環境質量已成為環保工作者的工作重點。
2 現代生物技術與環境保護
現代生物技術是以DNA分子技術為基礎,包括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術的總稱。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在農作物改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隨著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在治理污染、環境生物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紀 8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國和民間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發展十分迅猛。與傳統方法比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許多優點。
(1)生物技術處理垃圾廢棄物是降解破壞污染物的分子結構,降解的產物以及副產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於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減輕到最小程度,這樣既做到一勞永逸,不留下長期污染問題,同時也對垃圾廢棄物進行了資源化利用。
(2) 利用發酵工程技術處理污染物質,最終轉化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的穩定物質,如二氧化碳、水、氮氣和甲烷氣體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轉移而造成重復污染,因此生物技術是一種既安全又徹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術是以酶促反應為基礎的生物化學過程,而作為生物催化劑的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其反應過程是在常溫常壓和接近中性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大多數生物治理技術可以就地實施,而且不影響其他作業的正常進行,與常常需要高溫高壓的化工過程比較,反應條件大大簡化,具有設備簡單、低廉、效果好、過程穩定、操作簡便等優點。
所以,當今生物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毒有害物質的無害化處理等各個方面。
3 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3.1 污水的生物凈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質的成分十分復雜,包括各種酚類、氰化物、重金屬、有機磷、有機汞、有機酸、醛、醇及蛋白質等等。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從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質轉化為有益的無毒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當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處理污水就是生物凈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是酶工程技術。固定化酶又稱水不溶性酶,是通過吸附法或化學鍵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態的不溶性載體相結合,將酶變成不溶於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細胞是一個天然的固定化酶反應器,用制備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將微生物細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應的固定化細胞。運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可以高效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無機金屬毒物等,此方面國內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國將能降解對硫磷等9種農葯的酶,以共介結合法固定於多孔玻璃及硅珠上,製成酶柱,用於處理對硫磷廢水,去除率達95%以上;近幾年我國在應用固定化細胞技術降解合成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對於含100mg/L廢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細胞降解含酚廢水也已實際應用於廢水處理。

3.2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重金屬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減、凈化土壤中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的毒性。其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如酶促反應)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形態,使重金屬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環境中的移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過生物吸收、代謝達到對重金屬的削減、凈化與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過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激發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態結構,這將有助於土壤的固定,遏制風蝕、水蝕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 白色污染的消除
廢棄塑料和農用地膜經久不化解,估計是形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據估計我國土壤、溝河中塑料垃圾有百萬噸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殘存會引起農作物減產,若再連續使用而不採取措施,十幾年後不少耕地將顆粒無收,可見數量巨大的塑料垃圾嚴重影響著生態和環境,研究和開發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一方面可以廣泛地分離篩選能夠降解塑料和農膜的優勢微生物、構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離克隆降解基因並將該基因導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兩者同時發揮各自的作用,將塑料和農膜迅速降解。同時,還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發、生產和應用。
有些微生物能產生與塑料類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這些聚酯是微生物內源性貯藏物質,可以用發酵方法進行生產,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點、高彈性、不含有毒物質等優點而在等許多領域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人們正在用重組DNA技術對相關的微生物進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個研究熱點是採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聚-β羥基烷酸(PHAs),研究人員正設法構建出自溶性PHAs生產菌種,即將PHAs重組菌進行發酵,在積累大量的PHAs後,加入信號物質,使裂解蛋白產生,細胞壁破壞,PHAs析出,以簡化胞內產物PHAs的提取過程,降低提取成本。
3.4 化學農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況下,使用的化學殺蟲劑約80%會殘留在土壤中,特別是氯代烴類農葯是最難分解的,經生態系統造成滯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辦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農葯已成為消除農葯對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能降解農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過礦化作用將農葯逐漸分解成終產物CO2和H2O,這種降解途徑徹底,一般不會帶來副作用;有的是通過共代謝作用,將農葯轉化為可代謝的中間產物,從而從環境中消除殘留農葯,這種途徑的降解結果比較復雜,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為了避免負面效應,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對已知有降解農葯作用的微生物進行改造,改變其生化反應途徑,以希望獲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徹底消除化學農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廣生物農葯。
所謂生物農葯是指由生物體產生的具有防止病蟲害和除雜草等功能的一大類物質總稱,它們多是生物體的代謝產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殺蟲劑、農用抗生素制劑和微生物除草劑等。其中微生物殺蟲劑得到了最廣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殺蟲劑、細菌殺蟲劑、真菌殺蟲劑、放線菌殺蟲劑等。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現在人們正在利用重組DNA技術克服其缺點來提高殺蟲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殺蟲劑的一個研究熱點是桿狀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們正在研究將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編碼神經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桿狀病毒中以增強桿狀病毒的毒性;將能幹擾害蟲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編碼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桿狀病毒基因組中,形成重組桿狀病毒並使其表達出相關激素,以破壞害蟲的激素平衡,干擾其正常的代謝和發育從而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孔繁翔. 環境生物學[M]. 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
2 陳堅. 環境生物技術[J], 生物工程進展,2001(5)
3 姜成林,徐麗華. 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❻ 幾丁質在農業上的作用2000字論文

幾丁質是一種除了纖維素之外最 豐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含有豐富的C、N元素,能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作為一種無污染的微生物肥料供給植物生長的養分。 1 甲殼質簡介
甲殼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其年生物合成量估計可達百億噸之多,足可與纖維素的年產量相匹敵。甲殼質屬於直鏈氨基多糖,學名為(1,4)-2-乙醯氨基-2-脫氧-β-D-葡萄糖],分子式為(C8H13NO5)n,單體之間以β(1-4)甙鍵連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論含氮量6.8%(圖1)。甲殼質是自然界中唯一帶正電荷的一種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化學結構與植物中廣泛存在的纖維素非常相似,若把組成纖維素的單個分子——葡萄糖分子第二個碳原子上的羥基(OH)換成乙醯氨基(NHCOH3),纖維素就變成了甲殼質,從這個意義上講,甲殼質可以說是動物纖維。在甲殼質分子中,因其內外氫鍵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結構,溶解性能很差,這限制了它在許多方面的應用,而甲殼質經脫乙醯化處理的產物——殼聚糖,卻由於其分子結構中大量游離氨的存在,溶解性能大大改觀,具有一些獨特的物化性質及生理功能,在農業、醫葯、食品、化妝品環保諸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內外常採用化學法,經過酸鹼處理,脫支鈣鹽和蛋白質,然後用強鹼在加熱條件下脫去乙醯基就可得到應用十分廣泛的可溶性甲殼質(殼聚糖)。殼聚糖的分子量為十幾萬至幾十萬。因製法、工藝條件和要求不同,脫乙醯基度可由60%到95%以上。這種殼聚糖較甲殼質的溶解性能大大改善,可溶解於酸各酸性溶液中,但不能直接溶於水。當殼聚糖經過降解成為低分子量的寡聚糖,產品可直接溶於水,從而擴大適用范圍。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甲殼質及其衍生物以其獨特的作物機理用於維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是用於生產綠色食品的一種環保型農葯, 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可持續農業的重要資源。
2 甲殼質在農業上的應用
2.1 病蟲害防治劑
2.1.1 植物病原菌生長阻制劑
在植物病原菌與寄生植物之間,殼聚糖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發和生長有阻礙作用,並對病原菌感染的防護機能有誘導作用。在25。C分別以0.1%~1%殼聚糖溶液浸泡棉花組織細胞,結果表明,隨著殼聚糖濃度、脫乙醯基度的增加,其抑製作用增強,1%殼聚糖能陰抑90%病原菌的生長。用0.4%的殼聚糖溶液噴灑煙草,10天內可減少煙草斑紋病毒的傳播;噴灑0.1%的殼聚糖可阻止豆科植物免遭受病原菌的侵染,菜豆將減少由苜蓿花葉病毒造成的損傷;浸種處理,可使小麥紋枯病發病率降低30%~50%,大豆根腐病發病率降低42%;種子處理可防治水稻胡麻斑病、花生葉斑病和埃及豆萎蔫病;芹菜苗用25~50μg/ml殼聚糖浸根可防治尖孢鐮刀菌引起的萎蔫症;番茄浸根或噴施可防治根腐病;黃瓜水培液中加入殼聚糖可控制由腐黴菌引起的猝倒病等。
2.1.2 植物或園藝作物的抗病誘活劑
甲殼質的誘導抗病性,近年來報道較多,如殼聚糖的降解產物對黃瓜的幼苗離體葉片及整株都能誘導出幾丁質酶活性,而且這種誘導作用是可以傳導的。植物體內不含甲殼質、殼聚糖的成分,但卻具有幾丁質酶。這些酶能與植物病原菌或害蟲外皮的甲殼質反應,並阻止其侵入植物組織內,從而增強了植物自身對敵害的防禦能力。樹組織附上層甲殼質膜後,這些植物組織中的幾丁質酶活性比沒有覆蓋甲殼質薄膜的去皮樹組織提高4倍,並且這層甲殼質膜在4~24周內被樹組織降解、吸收,且加快了樹組織的傷口癒合。用氨基糖噴施黃瓜幼苗,500倍液;800倍液及1000倍液處理後,幾丁質酶的活性分別提高了17.4%,15.9%和6.1%;500倍液處理黃瓜枯萎病的誘導活性提高59.6%,表明殼低聚糖對植物防禦酶系有較強的誘導作用。
2.1.3 殺線蟲劑
線蟲近些年來給水果、蔬菜和糧食作物造成很大危害。將殼聚糖與適當的載體物質相混,可製成一種對防治線蟲非常有效的天然物農葯。它不溶於水,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它的殺蟲作物與化學制劑在美國已開始使用,其商品名是CLANDO SAN,主要用於苗圃及園藝作物,如草莓等。當用1%量施入土壤時,能在60天內控制線蟲的發生。
2.2 種子處理劑
殼聚糖用於多種糧食、蔬菜作物的種子處理(浸種、拌種、包衣)可促進種子提前發芽、作物生長、激發抗病能力、提高產量和品質。這一領域近年來研究成果較多。關於甲殼質應用於種子處理後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增加抗病的機理,正在深入的研究中。殼聚糖能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利於保持種子水份,又能吸收環境中的水份供作物需要,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又能阻斷水分,防止種子爛掉,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出苗。用不同數量的殼聚糖處理小麥、水稻、玉米、棉花、大麥、燕麥、大豆、甘薯、疏菜等幾個物種子處理上,均有取得增產的報道,國外報道,國外報道可使茶葉道更香醇,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番茄顏色靚麗,提高含糖量等。
2.3 肥料和土壤改良劑
甲殼質/殼聚糖有改善土壤性質的作物,加上殼聚糖的抑菌作用,可將殼聚糖與可溶性蛋白(如膠原蛋白)合成液體土壤改良劑。這種改良劑有適當的穩定性和可降解性,降解後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供作物吸收利用。還能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生長繁殖,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和微生物區系。這種液體土壤改良劑,噴灑到土壤表面後,能形成一層薄膜,起到保墒作物。施加粘土土壤中,可大大提高作物的產量。以殼聚糖為基本成份,配以化肥、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及防腐劑,可製成用於無土栽培的葉面肥料。
2.4 果蔬保鮮劑和食品防腐劑
殼聚糖保鮮劑天然、安全、無毒,是來自於自然又回歸自然的環保保健型保鮮劑;具有優良的成膜性和附著性。形成一層選擇透氣性保護膜,限制了氧氣的進入,但不影響二氧化碳的通透,使果實處於自發調節的微氣調狀態從而延緩了果實的成熟衰老進程;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不但影響二氧化碳的通透,使果實處於自發調節的微氣調狀態從而延緩了果實表面的細菌,還能抵禦外面病菌的侵入,達到防腐保鮮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保濕性。一方面抑制了果蔬的蒸騰作物,另一方面又有良好的保濕性能,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穩定的濕度環境,利於保持鮮度;具有優良的抗氧化活性。防止果蔬變色提高商品價值。總之,殼聚糖保鮮劑的功能在於為果蔬產品創造成了一個良好的氣體環境,減緩了果蔬菜成熟衰老的生化反應,降低了水份的蒸騰,抵抗和抑制了病原菌的侵染,提高了保鮮率,延長了貨架壽命,從而達到保鮮的效果。
3 甲殼質產品作為農葯的一些特點
甲殼質產品作為農葯在種植業的實際應用中表現出許多優秀的特性,概括起來可以歸納以下10個方面。
3.1 完全無毒無害
甲殼質、殼聚糖均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無毒無味,可被生物降解。甲殼質對動物經口的亞急性實驗表明,LD50為16g/kg鼠體重。以殼聚糖對ICP系鼷鼠按每日18g/kg鼠體重進行連續19日經口投入的亞急性毒性實驗,未發現異常現象。可以認為殼聚糖與蔗糖、食鹽一樣,對人和動物是無害的。在國內外已有用甲殼質、殼聚糖製成的保健食品、化妝品、醫葯等作為商品出售。這是甲殼質產品能成為綠色農業主導產品的必備和基本的特點。甲殼質產品的毒性等級應為實際無毒,然而我國現行農葯管理體系中對農葯毒性等級的劃分還沒設這個等級(過去從來還沒有完全無毒的農葯),因此,甲殼質產品(如OS-施特靈)還不得不在包裝上標明低毒的字樣。
3.2 有效誘導作物增強抗性
這是甲殼質產品最具有競爭力,最被看好的特點。傳統的植保技術過份依賴化學農葯,而幾乎所有的農葯都是遵循直接殺滅原則。在這種觀念和技術的主導下,使病蟲的抗葯性不斷增加,而植物自身的抗病抗逆機制卻逐漸被削弱、鈍化、休眠甚至喪失。這就是現今病蟲害防治越來越困難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要使植保走出誤區,擺脫胎換骨困境,應該首先著眼於千方百計調動作物自身的免疫機制,甲殼質產品恰好為此創造了條件,提供了物質基礎。甲殼質作物於植物能誘導其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多種抗性物質,使作物用於植物能誘導其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多種抗性物質,使作物自身免疫能力大大提高,一旦病菌侵犯,這些抗性物質就能從多個靶位對之加以消滅。這種作用持久,而且病菌難以產生抗葯性。實踐表明,抓住了調動作物自身免疫這條主線,強調預防為主,輔助科學管理和適當的外部農葯的抑控,許多病害的防治都變得不再困難。甚至給那些長期困擾被認為幾乎無望解決的病害的防治帶來了光明的前景。
3.3 可防可治
應用甲殼質強調預防為主,甲殼質產品最好在作物發病前使用才能獲得最佳效果。然而,由於甲殼質的作物機制是誘導作物產生抗性物質,這些抗性物質可以迅速殲滅入侵的病菌,因此,在作物已經發病後及時使用甲殼質產品,往往也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實踐表明,應用甲殼質產品對炭疽、疫病、病毒、枯黃萎、根腐等病害均可直接控制。對其他多數病害,或病情嚴重時,可與外抑農葯(減量)配伍,內抗外抑,協同作物,多數情況也都能取得滿竟的效果。這一點對於甲殼質產品的前期市場開拓竟義尤為重要。
3.4 防治病害范圍廣泛
甲殼質誘導作物產生多種抗生物質,因此對病毒、真菌、細菌三方面病害的防治都有效,尤其是對病毒病的防治過過往往是植保的難題,而用甲殼質產品防治效果卻十分理想。這些均已得到實踐的驗證。
3.5輔助防治蟲害
實踐表明,經常使用甲殼質的作物較少發生蟲害。對這種效果的作物機制還缺少深入的研究,有報導說由於昆蟲外皮均含有幾丁質,而甲殼質誘導作物產生的幾丁質酶可降解昆蟲外皮的幾丁質從而破壞昆蟲表皮使之死亡;也有人認為,幾丁質聚糖被作物吸收後,在植物吸吮後進入體內把內壁的幾丁質殼素酶分解掉,使其失去了生物被膜而喪失生存條件。這些情況均在昆蟲則孵化成幼蟲時效果最好。甲殼質產品對各種蚜蟲均有明顯的觸殺作物,這已經得到實踐的驗證。
3.6 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
甲殼質誘導作物的抗性不僅表現在抗病,也表現在抗逆方面。施用甲殼質,對作物的抗寒冷、抗高溫、抗旱澇、抗鹽鹼、抗肥害、氣害、抗營養失衡等方面有良好作物。這是由於甲殼質對作物本身以及土壤環境均產生多方面的良好影響,譬如甲殼質誘導作物產生的多種抗性物質中,有些具有預防、減輕或修復逆境對植物細胞的傷害作用;再如甲殼質能促使作物生長健壯,健壯植株自然也有較強的抗逆能力;甲殼質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將在下面加以介紹。實踐中,當作物幼苗遇低溫冷害而萎蔫時,及時使用甲殼質很快植株就恢復了長勢;當作物不論是什麼原因導致根系老化時,使用甲殼質很快就會促使煥發出有活力的新根系;當作物受農葯葯害枝葉枯萎時,使用甲殼質可以輔助解毒並使之很快就抽出新的枝葉。這些都是甲殼質增強作物抗逆性能的典型實例。
3.7 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甲殼質對作物的增產作用也十分突出,這是因為甲殼質可以激活、增強植株的生理生化機制,促使根系發達,莖葉粗壯,使植株吸收和利用水肥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等都得到增強。實踐表明,甲殼質用於糧食作物,僅處理種子即可增產5%-15%;用於果蔬噴灌等可增產20%-40%或更多。對作物品質的改善如增加糧食蛋白質和麵筋的含量、果蔬糖的含量,產品風味的改善等作用也十分明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產品的品質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甲殼質在這一方面的作用將日益顯得重要。
3.8 有利於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這是甲殼質很有意思的特點。研究表明,甲殼質進入土壤後可以大大促使有益細菌如固氮菌、纖維分解菌、乳酸菌、放線菌的增生,抑制有害細菌如黴菌、絲狀菌的生長。譬如使放線菌的數量可增加近30倍。這一特點決定了甲殼質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改善作物的生存環境,也是它可以防控土傳病害和促進作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3.9 廣譜抗菌,良好的成膜性、保濕性和選擇透氣性
甲殼質有廣譜的抗菌性。研究表明,甲殼質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多數菌都有很好的一殺作用。甲殼質在植株和產物表面形成薄膜,對病菌的侵害起阻隔作用,而且這層膜有良好的保濕作用和選擇性透氣作用。這些特性決定了甲殼質可以成為果蔬保鮮劑的最好原料。現在甲殼質保鮮劑已經問世,其保鮮作用十分良好。甲殼質的抗菌作用也表現在甲殼質產品的一些輔助用途上,譬如可治療外傷,消炎,止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治療腳氣等等。
3.10 使用方便,價格不貴

甲殼質產品多為水劑,對水就可以利用。價格不貴農民比較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甲殼質產品集諸上許多獨特優點之大成,特別是它的誘抗特性在植保方面有重大意義,這些在現有農葯中是少見的。甲殼質產品的廣泛應用將會導致植物保護從觀念到技術的一次根本性變革,將會為減少作物病蟲害,發展兩高一優(高產、高效、優質)的綠色農業帶來美好的前景,其前途不可限量。這已經在實踐中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了。
4 典型作物典型病害的防止
4.1 瓜、菜、草莓等作物連作減產的防治
瓜、菜(主要是茄果類)、草莓等作物的連作減產,歷來被視為難題,一直未能找到理想的解決辦法。連作減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土壤養分的失調,土壤鹽分含量過高,上茬同類作物所產生的廢酸中毒,以及鐮孢菌為主的土傳病菌的危害等。要徹底解決連作問題必須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傳統的防治方法,如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嫁接,淹水改土滅菌,化學葯劑防治等,均存在各種局限和困難,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利用生物農葯健根寶(沈陽農業大學開發的微生物農葯)和甲殼質生物農葯(施特靈),輔以合理施肥和科學管理,有望為解決連作減產開辟出一條嶄新而有效的途徑。健根寶和甲殼質產品主要解決重茬最關鍵、最棘手的防控土傳病害問題。僅僅應用健根寶和甲殼質產品就可以解決連作減產的主要問題,實現防病、增產,這已經得到了實踐的驗證。
4.2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
水稻旱育苗已成為我國水稻栽培的主要技術。面積不斷擴大,然而水稻苗期的立枯病也相應肆虐,成為制約旱育苗發展的主要障礙。立枯病因源於幼苗出土後的寒潮、冷害,小苗的正常代謝受到阻礙,原生質受到破壞,生理機能減弱,以致內抗性減弱甚至喪失,病菌就相機侵染。由此可見,防治苗期立枯病,增強秧苗自身的抗性是關鍵所在,甲殼質產品恰可擔當此任。用甲殼質產品浸種,出苗後,小苗一葉一針到三葉一針時噴2遍甲殼質產品。最好在噴第一遍(一葉一針)時加入常規50%量的葉面肥,效果更好。
4.3 地下塊莖(含鱗莖、根莖)類作物的防病和增產
甲殼質生物農葯對塊莖類作物的抗病增產效果特別顯著,應積極倡導採用。甲殼質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作物的早期發育中,以土豆為例,施用甲殼質產品後,其主要有效成分殼聚糖被土豆塊莖的澱粉粒子吸收後,作為細胞高效活化因子可取代其他植物激素,促進生根早發,提高出苗率,促進澱粉的大量合成。這是實現高產的基本因素。當苗出齊後,尤其在插墒時和土豆形成期是薯類晚疫病盛發期,可用甲殼質產品噴防,如見病則提高甲殼質產品濃度控制。按上述措施,出苗率已平展葉期計算,展葉出苗率比對照高43.5%,平均提前三天出苗;須根增加5%,主根直徑比對照平均增粗1.8mm,主根長度比對照增長1.8cm,在生長中期計算,沒進行任何噴霧情況下產生量比對照增加16.17%,可以認為:所有地下塊莖、鱗莖、根莖類作物應用甲殼質產品處理是挖掘增產潛力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5 結論
面臨新世紀到來之際,人類對於保護地球、保護生存環境,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無公害、無污染、無殘毒的農產品已成為時尚的追求。可以預見,甲殼質生物農葯的廣泛應用,必將成為綠色農業的發展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天地,為廣大農民的增產增收帶來美好的前景。

❼ 求生物論文研究課題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以頂端優勢為例,說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與其濃度的高低有一定關系,並以棉花摘心和果樹修剪為例,略述它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價值,恰當地聯系了實際,激發了學習興趣,容易為學生理解。但是,要真正掌握和運用這一原理,為「科技興農」服務,還須擴大視野,反復實踐,不斷總結提高。現將我如何結合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探索「科技興農」的做法略述於下。

1指導葡萄修剪栽培
葡萄是一條見效快的致富門路,但它的技術性較強,主要是修剪和病蟲害防治。葡萄的修剪主要是冬夏兩季。我校是農村中學,冬季(12月至翌年1月)要帶同學到毗鄰的專業戶葡萄園中學習冬剪技術。而葡萄的夏季修剪,則更為繁重而嚴格,項目也較多,摘心剪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在結果枝蔓始花時(一般在5月下旬~6月初),帶同學到園中實習,在花序以上留4~7葉,將新梢頂端摘去(一般長3~5cm)阻止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促使夏芽萌發,抽生夏芽副梢。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很容易理解生長素對生長影響的二重性特性。因為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葡萄枝蔓生長旺盛,副梢萌發次數多,花序原始體形成容易,因此,生產實踐上常保留結果枝花序以上的1~2個夏芽副梢,其餘全部抹除,以提高座果率,並對此副梢也進行摘心,解除其下部側芽所受的抑製作用,同時對發育枝和徒長枝進行重摘心,調節養分流向,促使夏芽副梢出現二次花序,培養二次結果,甚至三次結果,創造一年多次結果的良好條件,達到增產的目的。學生為之耳目一新,再次證實了「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也符合興趣發展是從「有趣→樂趣→志趣」的客觀規律,激發了學習積極性,許多同學准備在家庭園子里試種。

2指導落葉果樹的修剪
頂端優勢的原理在果樹整枝修剪上應用極為普遍,如桃、梨、蘋果、柿等。我曾以校內的幼年桃樹為例,指導學生進行修剪,實踐教材內容。在桃樹定植後的當年,距地面65~80cm處摘心或剪截,叫定干。使下部側芽萌發,並把剪口下約20~40cm一段選作整形帶,其上選育3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開張角度適當的新梢作為第一層主枝,以後通過各種不同程度的短截逐步培養副主枝和結果枝組,逐步「造成一定形狀的樹冠」(即生產上普遍採用的自然開心形樹形)。其它落葉果樹的修剪整形,方法與桃樹大同小異,即運用頂端優勢的原理,通過修剪來調節果樹器官的數量、質量、性質及其在樹冠內的分布,調節生殖與生長的關系,維持豐產樹形。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學到了栽培修剪技能,效果很好,回去能夠試著做,少數饒有興趣的尖子,成了能說能做的小技術員。

3指導菊花等花卉的矮化栽培
「菊不盈尺」,是對菊花株高的嚴格要求,也是評品菊花觀賞價值的重要條件之一。而要做到「菊不盈尺」主要靠摘心,一般須2~3次。我每年都要指導同學對學校栽培的菊花進行摘心整枝,並留部分不摘心的作對比觀察,通過實踐,大家都能深刻理解和運用頂端優勢原理促進側芽萌發,調整花朵數量和質量,並把植株控制在理想的高度,提高觀賞價值。在反復實踐中又摸索出新的摘心方法,即先摘頂心,以後分批抹去全部腋芽、側枝,養根護葉,逼地下莖萌發腳芽,最後齊土面剪除老莖這樣從上到下逐層摘心除枝,誘導腳芽早出土並茁壯生長,最終開出碩大花朵,培育成矮壯型菊花,效果更好。

其它許多花卉的修剪造型,原理和方法也和菊花基本相同。如月季,萌芽力雖強,花開在當年生新梢頂端,不修剪腋芽不易萌發,枝條又瘦又長,呈藤本狀,因此,除冬季休眠期重剪外,在生長期,當花將凋謝時,一般在殘花第三個復葉以下及時進行輕度短剪,以促使下部腋芽萌發,不斷開出碩大艷麗的花朵。又如一串紅、

❽ 植物生長調節劑論文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外界環境條件,如水分、陽光、土壤、溫度等的影響和內部遺傳因素的控制,而調節控制植物生理活動的是某些代謝物質,即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發現,是生物學領域中的巨大進步。它推動了「化學調控」在農業中的應用,使人們有可能通過化學調控而改變植物生長、發育的固有模式。研究植物激素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揭示其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及調節控制的規律性,更重要的是探索植物生長物質的應用技術,使之能按生產需要,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的品質與產量。
自從第一類植物激素——生長素發現以後,人們在模擬天然激素的研究中,合成了許多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即植物生長調節劑。目前植物生長物質(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總稱)雖已數以千計,但真正在農業與園藝上已廣泛應用的,也只有幾十種。人們可以通過化學調控來促進或抑制農作物和園藝作物的生長,增加產量,為機械化管理與收獲提供有利條件。植物生長物質的應用,在植物栽培和育種上也為人們提供了一些便利條件。也就是通過植物生長物質來調節控制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的合成與代謝、運輸方向以及各類激素之間的平衡關系。目前化學調控技術,已在農、林、牧、園藝、花卉、育種、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性等領域中廣泛應用,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生物、化工科技工作者與栽培、育種工作者的重視。在某些情況下,合理地應用植物生長物質的生產效果甚至比栽培與育種快得多。
……

❾ 《植物的認種及其作用》論文

你好,能否給我來一個郵箱自,我可以給你發送一些期刊論文或者學位論文資料。

我專門為網路知道提問者提供論文,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記錄,提供文獻居多。

需要時請網路hi我,我常在線,不在線時也可以發網路消息給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間去,直接寫問題補充我也很少看得見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路知道 舉手之勞團隊 隊長:曉斌11藍貓

❿ 園藝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求,詳細地說,謝謝

1
①談
「當地」(學生所在的地方)
休閑農業的現狀和發展

2
②談兒童活動區的規劃要求

3
③探討「生態」在公園規劃中的體現

4
④談園林景觀中的休閑空間及應用

5
①居住區景觀設計探討

6
②公園景觀設計探討

7
③廣場景觀設計探討

8
④小區水體景觀生態設計方法探索

9
①水生花卉及其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10
②~~(省
/

/
縣)花卉產業現狀及發展方向

11
③~~(花卉)組織培養繁殖技術研究

12
④~~切花采後生理及保鮮技術

13
①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分析研究

14
②開放性公園規劃設計初探

15
③匾額、楹聯在園林中的應用

16
④觀光農業園發展初探

17
①城市景觀大道植物造景

18
②居住社區植物造景

19
①~~(城市)色葉植物資源調查

20
②~~(城市)行道樹資源調查

21
①高校校園規劃設計

22
②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

23
③公園規劃設計

24
①鄉村旅遊(景觀)探討

25
②觀光農業(景觀)探討

26
③淺析
XXX
校園景觀

27
④淺析
XXX
城市景觀

28
①~~小區園林規劃設計

29
②~~社區公園規劃設計

30
③~~工廠核心區園林規劃設計

31
①濱水景觀設計

32
②城市公園規劃設計

33
③鄉村景觀保護與規劃

34
④公共綠地可達性調查研究

35
①淺談住宅小區景觀的色彩設計與應用

36
②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的營造手法

37
③園林景觀設計中小品的表現手法和作用

38
④園林景觀設計中鋪裝材料調查

39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研究

40
關於城市廣場人性化設計方法的思考

41

城市廣場植物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42
關於城市廣場鋪裝設計方法的思考

43

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44
城市步行街景觀設計方法的研究

45
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方法的思考

46
山地城市中地形設計方法的研究

西南大學網路與繼續教育學院
2013
年春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
當地果樹生產現狀及對策

2
當地蔬菜產業現狀調查及對策

3
設施栽培效益分析

4
節水灌溉系統的建設及管理

5
園藝作物節水灌溉效益分析

6
「某一種」蔬菜產銷體系的調查研究

7
當地蔬菜生產模式現狀與對策

8
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與新技術推廣的研究

9
當地蚜蟲危害園藝作物的種類及消長規律研究

10
當地農業雜草種類的調查及防治方法研究

11
當地蔬菜生產與營銷現狀及對策

12
品牌在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13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農葯污染問題的調查研究

14
蔬菜標准化生產的實踐與思考

15
我國蔬菜種子產業發展現狀

16
綠色食品蔬菜生產中的問題及對策

17
蔬菜新品種引種比較試驗

18
果樹苗木繁殖技術研究
(以當地你感興趣的某一種果樹為材料)

19
xx
地區果樹產業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以某市或者某縣的果樹
產業為研究對象)

20
果樹病蟲害防治研究(以當地一種果樹的某種病害或者蟲害為
研究對象)

21
xx
地區水果行情調查分析(以某市或者某縣的水果行情為研究
對象)

22
某種蔬菜作物的繁殖技術研究

23
某種蔬菜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24
當地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5
當地特色蔬菜的開發與利用

26
植物激素在果樹生產上的應用

27
植物激素在蔬菜生產上的應用

28
植物激素在花卉生產上的應用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