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論文
Ⅰ 關於綠色經濟的論文
需要代寫和我聯系,我能幫助你!
Ⅱ 關於低碳經濟的論文
低碳生活其實並不難 多份研究報告呼籲關鍵在行動,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減半碳足跡 人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並進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發布的兩份報告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實現「消除碳依賴」這一目標也許比想像的要容易:你只需採用氣候友好的生活方式,這不會對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變,更不用做出什麼大的犧牲! 這兩份報告中的一份名為《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Kickthe Habit:TheUNGuideto Climate Neutrality),是以低碳生活方式為目標的概略性指南;另一份名為《旅遊業如何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and Mitigationinthe Tourism Sec-tor),是由同UNEP、世界旅遊組織合作的專家們共同編寫的。 6月10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表明在中國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形勢緊迫。報告指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持續增長了約兩倍。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接踵而至的這幾份報告,從不同角度呼應了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一方面表明如果人們能夠改變傳統的高排放生活方式,那麼對於低碳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凸顯,在全球變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正努力減少碳足跡,以推進低碳經濟發展。 中國人均生態足跡:50年增長兩倍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是受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WWF(中國)的聯合委託,由全球生態足跡網路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 報告分析了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總體開始出現的生態赤字,指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路徑,以實現其長期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報告分析指出,作為一個國家,中國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載力的15%;盡管生物承載力不斷增加,中國的需求仍是其自身生態系統可持續供應能力的兩倍多。 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是1.6全球公頃,也就是說,平均每人需要1.6公頃具有生態生產力的土地,來滿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在147個國家中列第69位,這個數字低於2.2全球公頃的全球平均生態足跡,但仍然反映出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事實上,中國消耗的資源已經超過了其自身生態系統所能提供資源的兩倍以上。 報告的結論顯示,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能夠產生快速的、短期的收益,推動社會向著降低生態足跡的方向發展。而要徹底減少中國的生態赤字,需要考慮到現在所做出的很可能會有長期影響的決定。 報告還提出了減輕生態足跡的「CIRCLE 」方式:壓縮城市發展(C)、個人行動(I)、減少潛在廢棄物量(R)、碳減排戰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 報告也指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區的人均生態足跡相對較低。然而,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本地區的總生態足跡在世界居於首位。 低碳生活方式:小舉動帶來大變化 生活在發達國家以及一些快速發展的城市裡的人們可以馬上「消除碳依賴」——實際上,這並不難。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指出,只要採取一些很簡單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一個人每天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像電力公司、汽車製造商、以及航空設備製造商這樣的企業也努力實現綠色經濟,那麼我們可以削減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個飛機旅客將攜帶的行李減少到低於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削減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裡或在旅行中可以採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勵航空公司提供免費公交車或鐵路獎勵里程,而不是免費的飛行里程,以便促進旅客採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取代電子鬧鍾,每人每天可以節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每天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在附近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鍾鍛煉,這樣可以節省近1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 開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將碳足跡減半 《改變生活方式:氣
Ⅲ 如何理解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綠色發展理念寫一篇論文800字
一是綠色經濟理念。是指基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理念,致力於內提高容人類福利和社會公平。「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經濟要環保。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健康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經濟活動不僅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要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健康。另一方面,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的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將維系生態健康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從綠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
二是綠色環境發展理念。是指通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類社會環境的生存狀態,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Ⅳ 關於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論文
聯系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談談在低碳經濟時代我們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目前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現象,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現今低碳經濟成為熱點問題,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內外因的綜合作用力,正推動著我國走向低碳經濟的時代。今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中國的主題就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作為中國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共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也許,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達斯」的區別,或許還有很多人認為《後天》、《2012》只是純粹虛構的美國大片,全球氣候變暖會議只是和自己沒有多少關系的國際新聞……而實際上,當全球的政治精英們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人類爭取最後一個機會時,地球變暖衍生的惡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進了洛陽,走進了河南,它並不遙遠,它就在你我身邊瞪著猙獰的眼睛,製造著一個接一個禍端……
「現在的天氣預報工作越來越難做了。怪異的天氣總是違反規律,讓人難以捉摸,以前所謂的規律總是被現實改變!」河南省氣候中心副主任王紀軍博士感嘆道,「每一次准確的預報,都凝結著氣象預報員的智慧和汗水!」
王紀軍博士可以輕松地為他的感嘆找來佐證——
2009年11月初的鄭州,秋天似乎根本不願離去,太陽溫暖,綠樹蔥蘢,大街上還能看見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氣溫驟降,當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時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電閃雷鳴!12日,鄭州降雪量和積雪深度均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一日最大紀錄。
2010年的4月14日,來洛陽參觀牡丹花會的遊客們都會因看到雪中牡丹這一「奇觀」而驚嘆不已。而在這天的前後幾天洛陽都是陽光明媚,春意甚濃。
全球暖化,不僅帶來了沙塵,還有暴風雪、寒流,暴雨、熱浪等等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專家預測,全球氣候還會進一步變暖,並且變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國的《科學》雜志,刊登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2009年之後,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歷史上最高的1998年,將有更多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人類不得不面臨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的考驗。同時聯合國評估報告提醒,人類如果不重視環保,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最多將上升6.3攝氏度,這是一個怎樣可怕的數字?簡單講,如果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僅在亞洲,每年就有700多萬人,面臨洪水侵襲。如果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就會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江南、華南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乾旱。在我國降雨量最為豐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旱魃肆虐。農田龜裂、塘壩乾涸、河溪斷流……3月23日,來自國家防總的統計數據顯示,因乾旱造成飲水困難的人數已達2271萬,其中旱情最嚴重的雲、貴、川、桂、渝五省份達1805萬人;我國耕地受旱面積1.14億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8796萬畝(重旱2798萬畝,乾枯1381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萬畝。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積達9654萬畝,佔85%。
除了乾旱、氣候反常、全球變暖之外,水資源短缺、居住環境惡化 、經濟損失加劇 、海平面上升、 人類健康受威脅、 物種變化加劇等等眾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面對全球暖化的大危機,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要為祖國、為世界來自己的一份力。我們不能阻止氣溫的上升,不能控制兩極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雲南的乾旱。因為它們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了,我們只能盡量減少災難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隨著被譽為「改變地球命運」的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兩會「低碳經濟」關鍵詞的熱化,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對低碳的宣傳,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被社會各方面以及廣大老百姓所詳知。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我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因此,倡導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我們,可以隨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網,去上課時電腦別待機,出去的時候關掉一切電源。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盡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門盡量步行,低碳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主動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共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青年大學生知識廣博、充滿朝氣、思想認識趨於理性、踐行低碳熱情高漲,有著『承前啟後』的社會責任,是『低碳發展』的生力軍和先鋒力量,是最好的的踐行者、宣傳者。節約每一滴水,讓我們擁有更蔚藍的海洋!節約每一度電,讓更多的角落灑滿光明!倡導節能低碳環保,需要你我齊心協力。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積極加入到節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將節能低碳低碳的環保意識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努力,以心繫家國的使命感,積極行動起來,為綠色節約型華園的構建做出表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Ⅳ 在環保和GDP之間我們該有怎樣的認識
以前是「先污染,後治理」,後來嘗到了環境惡化的苦果,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口號。但是就現在的科技和思想覺悟水平,要達到「環保與經濟齊飛」很難很難,技術水平達不到,少數的能達到的又不願意承擔高昂的成本,盡管大家都知道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無異於飲鴆止渴,將來的治污話費肯定大大高於現在破壞環境所獲得的利益,但人都是目光短淺或者說是很實際的動物,將來的問題將來辦,現在先把自己的利益抓牢,所以現在基本上還是靠破壞環境和耗費資源來換取GDP的。我覺得要改變這種風氣,至少要等技術上來,使治污成本降低,開發出來低能耗低污染的新材料,另外還要加強人們的社會意識,要以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考慮。
Ⅵ 需要綠色金融 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方面的碩士論文題目
保護生態環境作文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道德的總體要求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青少年生態環境道德的具體行為要求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要努力使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態環境道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載體。
青少年要率先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植綠護綠、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態環境道德的重點教育對象,更是生態環境道德建設的積極推動者。廣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動、開風氣之先,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與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
Ⅶ 12000字建設項目綠色經濟評價方法研究論文範文
貨比三家,您說呢
Ⅷ 身邊的綠色經濟論文
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既是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綠色環保問題,又是新型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
希望可以幫得到你~~~~
節能減排,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也在不斷地改造地球。人類的發展史,歸根結底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在創業過程中,人們利用各種能源賴以生存,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人預言,人類最終是毀滅在自己創造的文明中。「資源短缺」已成為廣大群眾一個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加以考慮對策,未來人類就沒有出路,總有一天能源會被我們用盡,人類就無法生存。
如今,許多人們不懂得如何珍惜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電,許多破壞臭氧層的物品也消耗飛速,排放的廢氣已經多得難以讓人想像……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是誰?就是我們人類。
要做到節能減排,就要從小事做起,人人動起手來,創建美好的家園。我提出以下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據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除了電燈,在使用其它電器方面也要注意,盡量選擇低消耗節能產品,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於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淘米水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筷。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凈,洗起來節水有方便,還可以少用洗潔精,減少水污染。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
四、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計程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等而產生的大量滾滾的濃煙彌漫在城市裡。他們應該把廢氣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裡可以准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盡量做到「變廢為寶」。
全球變暖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地球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讓我們行動起來,節能減排,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的一個繼續生存的未來。
Ⅸ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人的發展的論文怎麼寫啊
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共同選擇。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能源環境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2007年,覺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們更加關注低碳經濟的崛起。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完全符合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
馬學祿指出,應注重資源、能源、環境三要素的邊界效應。他說,面對能源和環境的雙重威脅,必須深刻反思西方科學理性主義背景下的消費拉動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理論的弊端。尋找出一條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環境邊界效應的經濟增長方式、探尋新經濟理論的時代已經到來。
人的生存過程,就是消費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環境物質的過程。二氧化碳是人類消費能源、資源的必然產物,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大和活動能量的急驟膨脹,人類的活動已經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國的好幾倍,按照這種發展模式,我們缺乏持久的創新能力,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將是今後50年我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實行節能節排,實現低碳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德國則希望在2020年,國內的低碳產業要超過其汽車產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我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築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布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局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並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對於個人,要培養節約是美德的觀念,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對於企業,則要推行綠色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國家引導企業將環保成本計入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樹立企業公民意識,解決節能減排沒有效益的錯誤認識。
2.解決潛藏在空間格局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費問題。有效的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相對集中為前提,工業相對集中才能產生專業化分工,提高效率,節省能源;同時催生集群創新,不斷產生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減少物質消耗。
3.培育靜脈產業,建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民眾對循環經濟體系的理解目前還處於表層,基本理解為廢渣利用、尾氣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環經濟體系應如同人體系統一樣,如果把工業製造系統比作人體的動脈系統,那麼,我們使用過的工業製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則應如人體的靜脈系統一樣。工業品的回收再利用———「靜脈」產業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4.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解決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匱乏問題。低碳技術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
低碳經濟的加快發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與科技成果支撐。以新能源領域人才現狀為例,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當中受到長期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不超過50個。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兩年後的今天,全國僅有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學院。另外,傳統的創新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存在對某些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無法認定的尷尬現實。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來自自學成才的科學工作者,面對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應當採取「非共識性原則」結合實證的方法加以認定。
5.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碳消耗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避免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
6.從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問題。我國的縣級城市基本沒有雨污分流的設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設施雖然投資量很大,實施卻不夠徹底,造成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勞動成果被不能徹底實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決」。
7.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中國能源消耗形式主要為動力消耗、農村採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費、電能消費3種,其中大約有68%的能源是由各種能源轉化為電能後被消費的。而我國電力系統普遍存在著低效率運行和嚴重能源浪費問題,尤其是在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節能潛力總計為1.2億千瓦,佔中國電能的20%。重點推廣配電用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可極大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8.低碳經濟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國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