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中醫葯概論論文3000字

中醫葯概論論文30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22 20:51:55

『壹』 中醫葯保健論文

學生視力的中醫葯保健淺析

學生視力低下是兒童青少年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嚴重影響了其健康成長。目前認為[1]影響視力低下的主
要因素有環境、遺傳、生長發育和營養、疾病、心理等方面,
而防治則應從改善學習環境、培養正確的用眼衛生習慣,
眼保健、減輕眼負荷、定期檢查視力、合理營養、健康教育,
葯物治療、物理療法、配鏡等方面著手。但實際上,長期實
踐證明,中醫葯對學生視力的保健同樣具有確切而明顯的
效果,這是中醫學的特色之一,現將之淺析於下。
中醫認識
中醫學認為眼睛與臟腑有著密切的關系。《靈樞·
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精之窠為
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
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
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從這篇經文
不難看出,眼睛的組成是五臟六腑的精氣所化生,又
靠五臟六腑之精氣上行灌輸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疏泄功能正常則人體氣血正
常流通,目才能得到血液的濡養,目得血能視。《靈
樞·脈度篇》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
矣。」肝經的經脈連於目系,肝腎同源,肝開竅於目,腎
司其明,子肝母腎,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所以補腎即補
肝,肝血不足,必補腎精,精血充旺,則精彩光明,脾
胃互為表裡,同居中焦屬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
化之源,主消化水谷,輸布精液,營養周身。若脾胃虛
弱,中氣不足,目必不明。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猶如
百川匯入大海之勢,經氣充沛而功效卓著;脾胃健,陽
氣旺,則諸目病失;肺主宗氣、司呼吸,宗氣不足或氣陷
會使目昏暗無華;心主神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樞,
主神明的功能主要從眼上得到反映,視覺清晰,精氣
充沛則有神,視物不清或錯亂則為無神。
可見,中醫學認為視力主要與肝、脾、胃、腎有著密
切的關系。若感外邪,七情失和,飲食不節,起居無常,
則可致臟腑內虛,經絡精氣不能上榮,或陽氣不足,被
陰氣所侵,而致視力低下。所以尋根求源,調理臟腑之
經氣,平衡體內之陰陽,這種詳查病變的因、證、情、機
及施治的靈活性中可見醫學認識是相當細致和全面的。
中醫葯保健
1·避感外邪,調和七情
因為學習任務重,故很多學生平時感覺較為辛苦,
體質可能較為虛弱,容易招致外邪侵襲。故順應四時,
適其寒溫,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正氣存內是避感外
邪的關鍵措施。七情過激,木郁化火,心火亢盛等可致
臟腑功能失調,視力下降則可由此而生。故勿喜怒憂思
過度,悲哀太甚,而應保持七情和暢,樂觀開朗,助人為
樂,這樣可使百脈通調,臟腑安和,目疾無可產生。
對於兒童青少年學生,我們尤其應該注意營造一個
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圍,
避免外界環境對其的不良刺激。並積極治療其已有的軀
體疾患,防止內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另外,還應從個體
的氣質、性別、年齡、文化思想修養等方面著手,通過提高
自我心理調攝能力而提高其對情志致病的耐受性,降低
敏感性和易發生性,以達到「志意和」,減少目疾。
著名眼科專家張望之[2]認為眼病多因郁邪而發,因
此在治療眼疾時主張以開郁為先,通滯為要。由此可
見,他同樣主張避感外邪、調和七情以用於防病治病,促
進康復。
2·起居有常,修身養性
起居有常是指平日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
早起,每日保持充足睡眠時間,勞逸結合,腦體結合。
起居有常可攝天地之清陽,適四時之寒暑,正氣內存,虛
邪賊風無隙可乘,目無疾生。勞、逸包括形體和精神兩
方面,調節勞逸要求達到積精、養氣、全神。人若能起居
有常,合理作息,能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還能提高
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以避免目疾發生。具體來
說,平時學習時應注意勿久視勤書,不要在光線太暗或
強光下讀書、寫字,並加強體育鍛煉,增加同學朋友間
的交往,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等等。
學生的修身養性應與其性格、年齡、體質、性別、周
圍環境等相協調一致。由於生機蓬勃、奮發向上的生理
特性,故宜多鼓勵其在各種文娛活動中獲得快樂,這樣
可以通過音樂、歌詠、舞蹈、戲劇影視、琴棋書畫等來調
整情緒、改善行為、開發智力、培養創造力,對保護好良
好的視力不無裨益。
值得指出的是,中醫認為「五音通五臟」,其中「角」
聲入肝,而肝開竅於目,故常聽「角」聲於視力有益。
「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能疏利肝木,使氣機通暢,

『貳』 關於中醫葯現代研究的論文

近幾十年,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有較大的進展,在用傳統方法進行系統研究的同時,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及西醫學的研究手段,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探索,在一定范圍內揭示了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並為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但是,由於中醫學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也由於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某些缺陷,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不盡人意,甚至陷入某些誤區,因此必須認真考慮和探討。

習慣上把中醫理論的研究分為兩種形式,即文獻型的傳統研究和藉助現代科學理論的現代研究。文獻型研究往往是繼承性研究,而現代研究被認為是對中醫學的發展研究。這種劃分是對中醫理論研究的誤解,客觀上阻礙了中醫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不應該把是否藉助現代科學作為區分繼承和發展研究的標准,關鍵在是否有利於中醫學或整個醫學的發展,是否能夠為人類提供新知識。

當前,有些研究如果不能科學的評價其結論就會阻礙中醫學的發展。假如在解剖學找不到經絡的實體,就認為人體的經絡現象不存在,勢必動搖對中醫學理論和概念的信念,影響中醫學的發展。很多臨床醫生不從中醫角度思考組方,而只考慮中葯的葯理,就是受這種研究思路影響的結果。究竟採用怎樣的研究思路,才能真正有利於中醫學的發展?

中醫理論產生在古代,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古代科技手段的限制,中醫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體系。表現在理論概念的模糊不清,理論之間缺少嚴密的邏輯關系和某些理論的明顯的主觀傾向,造成中醫理論研究,不論傳統研究還是現代研究很難通過理論或實踐來否定某些理論。

中醫學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醫古代哲學的基本思想如氣一元論思想、陰陽學說等,使得中醫先輩在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進行觀察研究和總結時,注意的焦點多在人體的整體聯系和人體的某些整體規律上。在長期的發展中,中醫學對人體的某些整體規律或人體的某些深層規律有比西醫更深的認識,這恰好是西醫學的研究最易忽略的。因此,中醫理論的現代研究,必須立足於這個基本出發點。要在全面了解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透過中醫理論本身的表達,尋求中醫理論中蘊藏的對人體深層規律或整體規律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出某些新的理論和假說,推論某些結論,預測某些事實,從而推動中醫學乃至整個醫學科學的發展。

中醫基本理論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從《內經》的構成看,涉及到醫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氣象學、物候學、食物學、農學、哲學、邏輯學、史學、社會學、倫理學、理學等多方面的內容。此後又有兩千多年的發展,是長遠的研究對象,有取之不盡的研究課題。但也必須看到,在這些理論中有些古人對長期臨床實踐的忠實記載或是對人體某些實際信息和現象的客觀描述,並結合當時先進的哲學思想加以理論闡釋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的內在規律或多種聯系。盡管在其理論表達上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以臨床醫療實踐實際現象觀察為基礎的真實記錄以及所反映出來的規律都是實實在在的,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否認的,這正是中醫理論科學價值所在。因此,進行中醫理論現代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很可能有某些新的發現,或揭示出西醫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尚未認識到的人體生命規律。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依賴思辯所得的結果和臆說是大量存在的。如用五行學說、五運六氣學說進行的機械甚至僵化的演繹推理,用人體構造牽強附會的類比自然界構成的「天人相應」等,都是以主觀臆測的聯系代替實際存在的聯系。事實上,中醫理論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且隨著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斷深化,知識和經驗的逐步積累而不斷更新,不斷淘汰。

中醫和西醫是從不同的角度把握人體的,中醫強調整體性,從宏觀上動態上並通過系統分析的方法認知生命;西醫強調個體分析,從微觀上形態上,並通過還原分析的方法認知生命。對疾病的認識上,中醫認為肌體局部失調與全身機能失調並重,主要診斷依據是臨床表現出的症狀和體征,特別強調局部與全身狀態的綜合判斷;西醫重視局部器官的病變,主要診斷依據是理化指標與局部器官的症狀和體征,並特別強調局部器官病變的多層次檢查分析。

因此,在中醫理論現代化的今天,中醫基礎理論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是用西醫學的理論驗證中醫理論,也不是追隨西醫的發展亦步亦趨,更不是以西醫理論代替中醫理論,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引進現代多學科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手段。進一步完善中醫自身的理論,創立新觀點,提出新學說,以便指導臨床實踐,提高中醫的治療效果。只有這樣中醫學才能在整個醫學科學、生命科學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然中醫理論乃至整個中醫學將會面臨主體性危機。

『叄』 急求常見病的中醫葯治療心得體會論文,2000字的,謝謝啊

如果你以濟世救人的目的來學習中醫,那麼你最好學習針灸方向,要學: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葯、方劑、中醫內科、經絡學、俞(shu)穴學、刺法灸法學、選學時間針法學。這樣你就入門了,要想進一步就要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神經定位診斷、神經病學。再進一步:中醫四大經典。
或者告訴你一條捷徑,去找一位名醫,真誠的拜師,每天跟著他,把他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保你2年自己可以解決常見問題。

『肆』 求中醫學方面的論文一篇。3000字以上

1 診療模式和主體診療模式

所謂診療模式,是對一種醫學在診斷和治療中主導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煉的語言對該醫學臨床思路的扼要表述,並能反映出其學術特色。自古以來,關於中醫學的診療模式存在多種說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療、辨證論治、察質論治及對症治療等。在諸診療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導或涵括其它診療模式者,稱為主體診療模式。

診療模式不同於醫學模式,後者是指一種醫學認識和處理疾病的基本觀點或出發點,比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 . 心理 . 社會」,被認為是現代醫學模式,而前者則是對一種醫學的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較具體和實際,如前述的「辨病治療」之類。

1.2 審機定治是《內經》的主體診療模式

《內經》為中醫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診療模式當然也不例外。在《內經》中論述過的眾多診療原則中,最強調者莫過於「治病必求於本」(《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這里,「治」兼診斷和治療二義,「本」指疾病的本質、根源,此處具體指陰陽失調的病機。而《素問 . 至真要大論》在論及診治有假象的病例時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誡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應首先識別其真正的病因病機,然後針對病機而治。該篇還以「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為例,說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熱、寒現象,抓不住其陰虛、陽虛的內在本質,必然誤治。正是基於審察病機便是 「求」病之「本」這一認識,該篇才反復強調「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對此,元代名醫朱震亨曾斷言:「考之《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療病者,先察病機』,此審病機之意也。」「此求其病機之說,與夫求其本,其理一也。」〔1〕對於中醫學來說,病機就是對疾病本質的高度概括。而「審察病機」,則是透過疾病的現象——症狀、體征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質——病機。可見,《內經》治病求本的診療思想可用「審機定治」一詞簡明地表述之。

由《內經》奠基的中醫臨床工作可分為五個環節或步驟,即四診、辨證、識機、立法和處方。在中醫的診斷過程中,四診是為辨證收集必要的臨床信息(即以症狀、體征為主的證候),辨證則是運用中醫理論對證候進行思維加工,最後識別病機及病名。而在中醫的診斷結論中,病機為主體,病名是次要的。因為確立治療法則的主要依據是病機而不是病名,因而識機便成了辨證的目的和歸宿。《內經》雖無「辨證」一詞,但審察病機(審機)以辨析證候為基本手段, 「審機」實已概括了辨證和識機的內涵。中醫臨證時確定治療法則的要素雖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據卻是從診斷中獲得的病機結論,而處方只不過是落實治則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由此觀之,中醫的診斷主要是對病機的求本診斷,中醫的治療首先是針對病機的求本治療。而「審機定治」一詞則切中肯綮地勾畫出了中醫學基本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要領。為此,明代大醫張介賓極力推崇《內經》所述的「病機十九條」:「此正先聖心傳,精妙所在,最為吃緊綱領……夫病機為入門之道,為跬步之法。」〔2〕《靈樞 . 本神》強調:「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所謂審「病形」、知「虛實」,就是辨證識機,簡稱「審機」;「謹而調之」,是謂針對五臟的虛實病機,分別採取相應的補瀉調治法則。這是《內經》重視並闡述「審機定治」診療模式的一個例證。

《內經》也論及其它診療模式。例如,《靈樞 . 癰疽》用「菱翹飲」治療「敗疵」,屬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療」之例;而《靈樞 . 根結》所謂「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剽悍滑疾也,」則是「察質(體質類型)論治」之例。然而,這兩種診療模式在《內經》中僅處於次要地位,並在一定程度上從屬於「審機定治」。可以斷言, 把 「審機定治」 看成是《內經》倡導的主體診療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2 「審機定治」對中醫學的深遠影響

2.1 建立了中醫學診治疾病的主導思想

由於《內經》提出並倡導的治病 求本——「審機定治」診療模式,概括了中醫臨床思路的要領,揭示了中醫學的基本診療規律,能夠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兩千年來已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成為中醫診治疾病的指導思想和首要原則,即中醫學的主體診療模式。試舉數例為證。東漢醫聖張機在《傷寒雜病論 . 自序》中說:「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這里「見病知源」就是辨證識機之意。《傷寒論》126 條:「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葯,宜抵當丸。」前四句屬辨證,「有血(瘀血)」為識機,「下之」謂立法,「抵當丸」是處方。全條證、機、法、方一氣呵成,充分體現了審機定治的經旨。唐代大醫孫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機。」〔3〕 強調察候病機是醫者臨證治病的首務。金代名醫劉完素亦說:「故察病機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後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無以去深藏之大患。」〔4〕突出了審機和施治之間的因果聯系。明代宿醫周子干認為:「見病醫病,醫家大忌,……若見一證即醫一證,必然有失;唯見一證而能求其證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5〕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求其證之所以然」,即審機的極端重要性。當代已故名醫岳美中也指出:「見症狀要進一步追求疾病的本質,不可僅僅停留在寒熱虛實的表面上,……務期細密,才能絲絲入扣,恰合病機。」〔6〕要求醫生審察病機必須細致、准確,使之同實際病情完全一致,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2.2 奠定了中醫學的主要學術特點和優勢

人們談論得很多的中醫學特點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然而這正是由審機定治的診療原則所決定的。因為同病之所以異治,是因其病機不同,異病之所以同治,是因其病機相同。整體失衡的疾病觀和整體調節的治療觀是中醫學的另一特點和優勢。所謂「整體失衡」,是說人之患病,乃一定病因作用下人體內部及體內外的平衡協調狀態遭到破壞,即整體失衡或曰「陰陽失調」的結果。具體可表現為寒熱盛衰、邪正虛實、氣血津液失常等多種類型,而這些都屬於病機的范疇。因此,弄清某一患者現階段整體失衡的具體內容,就是識別其當前的病機。所謂「整體調節」,就是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機結論,施以或補或瀉,或溫或清,或固或通等適宜的治療法則及相應方葯,使患者機體達到新的整體平衡協調,從而恢復健康。可見,中醫學整體觀念在臨床上的落實,亦依賴於審機定治這一診療模式的貫徹。

人、病兼治而以治人為本是中醫學的又一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中醫不僅辨病治病(包括中醫和西醫的病種、病名),更要知人治人。每種疾病雖有自己特定的臨床表現、病程經過及診療規律,然而醫生臨床上面對的並非抽象或概念的疾病,而是某一患病的個人。每個患者都是具有精、氣、神而能自主活動的生物體,因而病人遠比疾病復雜而多變。所以治人重於、難於治病。《素問 . 疏五過論》之「從容人事,以明經道」和《靈樞 . 師傳》的「便病人」就寓此意。「治人」的重點又在調神。如《素問 . 湯液醪醴論》告誡:「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由於病人精、氣、神的狀態及變化均可集中反映在經診斷得出的病機結論中,審機定治實為人、病兼治的重要途徑和良好形式。其二,治人為本的核心是「因人制宜」的治則,它要求治療時應充分考慮到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類型、職業、愛好、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對病情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也程度不等地蘊涵其病機結論之中。例如,幼兒易虛易實,老人氣血虛弱滯澀,婦女有餘於血而不足於氣,體質類型不同者對病邪的易感性和對病性的趨同性亦不同等,這些病理因素全都以一定的形式參與了病機的形成。可以斷言,審機定治是構建中醫學治人為本特色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石。

2.3 為中醫學理論的規范化創造了條件

鑒於中醫學的流傳和教育長期沿襲私相授受的方式,中醫理論中不少術語、概念的解釋和使用存在著混亂和分歧,這對中醫學的現代化發展及走向世界極為不利。而審機定治的診療模式可為澄清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作出貢獻。例如,中醫常用的「證」或「證候」,即《內經》所說的「病形」、「病狀」,皆指疾病的現象,乃中醫診斷的憑證。而治病求本的「本」——病機,才是疾病的本質。因此,有些教科書把「證」釋為綜合病邪、病性、病位等要素的「病理概括」,實即與病機概念等同,這顯然混淆了疾病的現象和本質,是不可取的。又如,所謂「辨證論(施)治」 被視為中醫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而風行一時,然而如前所述,在中醫臨床過程中,辨證是為識機服務的,病機才是中醫診斷的主體和中醫治療的首要依據。而「辨證論治」一詞中缺乏關鍵詞「病機」,則診斷既落不到實處,治療又失去了依據,中醫學的基本規律和臨床思路便表達不出來。因此,它的文字構成同它所欲表達的內容差距較大,而「審機定治」卻能勝任這一任務。

2.4 為中醫學的現代化發展提示了方向

中醫學的歷史和現狀業已證明,審機定治作為中醫學的主體診療模式,是推動中醫學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強大動力,病機學已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當之無愧的核心。〔7〕目前,中醫學正處於現代化及國際化的「前夜」,其發展的突破口便成為中醫學界與中西醫結合學界關注的焦點。中醫學術發展史表明,歷代名醫成就的取得,各種學術流派的形成,無不來自新的病機觀點的創立或原有病機觀點的深化。考察中醫臨床、教學、科研的現狀就會看到,病機研究進展緩慢和病機理論的滯後,已成為制約上述諸領域迅速發展的「瓶頸」。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中醫學的有識之士大多認為,中醫學的現代研究應從「證」的實質著手,而這里所謂的「證」是指由某一病機引起並以其命名的證型(證候類型)。如「脾虛證」就是由「脾虛」病機引起的證型,換言之,食少、納呆、腹脹、泄瀉、身倦乏力等一組證候僅是「脾虛證(型)」的外在表現,而「脾虛」這一病機才是其內在實質。因此,從證的實質著手意味著重點研究各種病機的形成、變化機制及其物質基礎等。總之,抓住病機研究這個突破口,就能帶動整個中醫葯事業全面、深入的發展。

『伍』 中醫葯的特點價值與發展前景 論文

中醫中草葯材是我國古代時候,就有了這些中草葯材書籍,中醫利用這些中草葯材,為我們人類身體上病情做出了很多貢獻。延續幾千年歷史朝代,一直到民國期間有於內亂日寇侵入我國領土,我國大部分中醫世家受到迫害。這才把西醫引進中國,就成了我國主要治療病情的先進者,代替我國幾千年中醫歷史。到現在這些西醫西葯,還是不能把我們人美身體上病情徹底根治好。我雖然沒進過醫學院學校,在我刻苦努力自學研究本草綱目以來,我覺得還是這幾千年中醫中草葯材有發展前途。比較起來它作用比西醫西葯效果好的多,而且發展歷史也比西醫早有幾千年歷史。這就是我的有關中醫論文看法和觀點。

『陸』 急求!!!大學選修課 中醫葯養生論文 要求:論文內容與中醫葯有關,2500字以上!

寫個論文才10分?矮油現在知識真不值錢.

『柒』 中醫葯概論

先下的是有效成分煎出困難的或是需要長時間煎煮去除毒性的葯
後下的一般是有效成分有揮發性,煎煮時間長會揮發掉,大黃後下是因為煎煮時間越短瀉下作用越強。

『捌』 中醫關於感冒的論文三千字左右

據你的描述,建議口服抗病毒葯物和感冒沖劑試試.有炎症還是應該加上抗生素。建議去醫院做一下痰培養和血常規檢查,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 口服葯物不見效的,建議輸液治療為好。在當地醫生指導下使用。有痰的加上鮮竹瀝口服試試,發燒時用退熱貼。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