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議論文
今天是中秋節,是月亮離地球最近的一天,所以,這一天,月亮應該是最大、最亮、最圓的了。不過,今晚在家裡會不會賞到月亮,那就得看運氣了。
吃過晚飯,已是七點多光景,我一心想早點看到月亮,便在陽台上用望遠鏡四處尋找,可找了半天,連個月亮的影兒也沒有。
我想:也許時間還沒到吧!便去聽了一會兒音樂,當我在八點再度光臨陽台時,可月亮似乎還在閨中精心打扮著,真是:站在陽台等月亮,月亮就是不出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的中秋節卻沒月亮,真掃興!」我自言自語。忽然,我轉念一想,陽台上看不見月亮,沒准可以從窗戶看到呢!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看來,今晚我只能上網查中秋節的資料來消磨時間了。
在網上,我把中秋節的來龍去脈看了個一清二楚,其中最有趣的是《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的故事。
元朝時,中原民眾受到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人們紛紛起義,推選朱元璋為首領。可是,元朝官府搜查鍀很緊,怎麼傳遞信息呢?於是軍師劉伯溫便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的條子藏入餅中,把它送到各路起義軍的頭目手中,果真起義成功了。後來,人們便把傳遞信息的餅稱為月餅,也養成了吃月餅的習慣,這就是月餅的由來。
我上網得正高興,陽台上傳來媽媽興奮的叫聲:「月亮出來了!」我一聽,「嗖」地跑到陽台。
果然,一輪明亮、皎潔的月亮掛在天空,居高臨下地望著人間。那圓圓的月亮,像個玉盤,鑲在滿天星斗之間,顯得格外醒目。那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陽台,使我不禁想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來。我仔細地望著月亮,她好像向下移了移,可能想去吃那些令她垂涎三尺的月餅吧!可月亮似乎又回到原位,沒準是月亮的軌道提醒了她:「別去,你已經這么胖了,難道還想再吃嗎?」月亮便害羞地躲到對面的樓房後邊去了。
中秋節,一年中最美好的節日。今年的中秋,那姍姍來遲的月亮在我心中更是別具一格。
⑵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台上去看月亮,因為今天多雲,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雲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儷儷,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嘗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我心裡真著急,眼看著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著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麼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鍾,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布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
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麼圓,那麼亮……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之不去。
⑶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
喚作白玉盤,清輝滿人間。
——題記
中秋的月色是最美麗圓潤的,她高潔傲岸清麗無邊。欣賞中秋的月色是不可喧囂的.靜坐月下,趕走心中的浮躁,避開人世的浮華,就這樣靜靜地、默默地、體味著月亮獨特而清淡的美。用心靈與月亮對話,感受著月桂樹下後羿嫦娥的無限牽掛,諦聽廣寒宮中月兔搗葯的酸甜苦辣。
月光漣漣,微雲淡淡,彷彿飄絮般的思念。清風吹過,一絲絲清淡的菊香隨風而至。月光下,總有幾分寂寞與空白,不是嗎?清淡下,誰又能不發現自己錯過了這許多呢?身邊的人有多少悄無聲息地就再也不見了,有多少機會當自己幡然悔悟時才知道消失了呢?面對這些無奈,然後……放下吧。人總是要從以前吸取教訓的,但不能沉浸在回憶里。
看。月光灑遍人間,也落進了這小小的花園。月光如水般空明,人在其中就彷彿是一條魚兒,飄飄然然就要游動起來……
中秋的月色,是無盡的輕靈。
能與中秋的月色比美的,便是夏夜之月色了
夏夜,月圓之時,月光是厚重的,給萬物都鍍上了一層亮銀色,月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投在地上,就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風吹,樹葉漾動,便似大浪淘沙了,一波又一波,無窮無盡……
此時應做的,是放一曲悠揚的音樂,讓心靈在銀色的海洋中舞蹈,洗去心靈的疲憊。
月缺之時,殘月如鉤,又別具風韻。她有中秋時的清靈亦有夏夜時的厚重,如少女般的嬌羞,又如少婦般嫵媚。淡淡的,似隱若無,那麼輕輕的一抹,把如雲似霧的淺愁傾訴;空靈似仙,於是便有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之感,就那麼的吸著你,讓你近不得,又遠不得。
庭院之中,幾案之上,一壺清茶靜放,斟茶三盞,獨飲窗前。曾經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美麗的夏夜,獨自無眠,是一番怎樣曠達的心境,又是一顆怎樣豁達的心?靜思吧,這難得的靜謐。
夏夜的月色,是銀色的天堂。
月的陰晴圓缺,總是美的,各有不同風韻,卻有一點相同——驅去天地的陰暗,還個清麗人間。
中秋賞月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⑷ 中秋節議論文 在線等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從習俗上看,過去中秋節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現在送禮更興旺。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⑸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600字的議論文
今天是中秋節,是月亮離地球最近的一天,所以,這一天,月亮應該是最大、最亮、最圓的了。不過,今晚在家裡會不會賞到月亮,那就得看運氣了。
吃過晚飯,已是七點多光景,我一心想早點看到月亮,便在陽台上用望遠鏡四處尋找,可找了半天,連個月亮的影兒也沒有。
我想:也許時間還沒到吧!便去聽了一會兒音樂,當我在八點再度光臨陽台時,可月亮似乎還在閨中精心打扮著,真是:站在陽台等月亮,月亮就是不出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的中秋節卻沒月亮,真掃興!」我自言自語。忽然,我轉念一想,陽台上看不見月亮,沒准可以從窗戶看到呢!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看來,今晚我只能上網查中秋節的資料來消磨時間了。
在網上,我把中秋節的來龍去脈看了個一清二楚,其中最有趣的是《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的故事。
元朝時,中原民眾受到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人們紛紛起義,推選朱元璋為首領。可是,元朝官府搜查鍀很緊,怎麼傳遞信息呢?於是軍師劉伯溫便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的條子藏入餅中,把它送到各路起義軍的頭目手中,果真起義成功了。後來,人們便把傳遞信息的餅稱為月餅,也養成了吃月餅的習慣,這就是月餅的由來。
我上網得正高興,陽台上傳來媽媽興奮的叫聲:「月亮出來了!」我一聽,「嗖」地跑到陽台。
果然,一輪明亮、皎潔的月亮掛在天空,居高臨下地望著人間。那圓圓的月亮,像個玉盤,鑲在滿天星斗之間,顯得格外醒目。那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陽台,使我不禁想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句來。我仔細地望著月亮,她好像向下移了移,可能想去吃那些令她垂涎三尺的月餅吧!可月亮似乎又回到原位,沒準是月亮的軌道提醒了她:「別去,你已經這么胖了,難道還想再吃嗎?」月亮便害羞地躲到對面的樓房後邊去了。
⑹ 中秋節的議論文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葯,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⑺ 關於中秋節的議論文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為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為「民俗大節」.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電視上的《中秋晚會》.去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可開心了.在這月圓之夜,我們分享著美味的月餅,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那天的月亮雖沒有往年的中秋節那麼亮.不過,也挺美的.月亮時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風哥哥誇她幾句,就躲到雲層後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節,我總是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媽媽經常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只覺得我小時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節的地位僅次於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為「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上那圓圓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在古代被又稱為「團圓節」,「秋節」等.人們嚮往著團團圓圓.團圓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詩人蘇軾寫的《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詩也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歡中秋節.
⑻ 中秋節議論文 急!!!
中秋節起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z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b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風俗: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從習俗上看,過去中秋節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現在送禮更興旺。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