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儉的論文

儉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1 23:10:27

㈠ 以"儉"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800字

說儉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人早已經在面對著國家安危和家庭命運之時,發出了千古慨嘆;而如今,在21世紀,國家仍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國家,並且此政策也早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看來,「儉」貫穿著歷史發展的始終,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然而,「儉」和人一樣,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儉」的一些好朋友。
一、 以勤為輔
「勤儉」「勤儉「,它倆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兄弟。已經有很多的教育小故事以他倆作為素材,強調既要勤又要儉的重要性。
儉的特點是一個勁兒地攢錢,等到了一定程度後,便是省吃儉用,也絕對不會亂花一分錢,小心翼翼地過日子。然而,物質財富畢竟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即使你擁有再多,最後也只能坐吃山空。
而勤就不一樣了,典型的工作狂和不要命型。它的手一刻也不會停歇,只想靠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於是今天的900元,請客、購物、買書……到明天身無分文。
看來,「勤「」儉「是不分家的。」勤而不儉「或」儉而不勤 「都是愚蠢致級的做法。
二、 以法為本
有人把「儉「片面化了,自私化了,認為」儉「就是保證自己的所有財產不受損失,於是在」儉「的精神的唆使下,將罪惡的手伸向他人。中國古代就育」咬娘耳朵「的故事。故事中的母親為了省下自己家中的針線,居然叫她的兒子到鄰居家去偷。至此,這位母親」的儉」似乎已經變質了,畸形了,因為這種看似「儉」的做法,已經觸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最底線。近幾年來,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依稀惟利是圖的不法商人為了節儉一點的資本,積累一點利潤,於是不擇手段,攙假,混假,坑害的是人民大眾。所以我們必須在法律的前提下行事,以法為本。
三、以德為重
還記得從飛嗎?那個深圳的義工。在自己身患絕症時,在面臨傾家盪產時,他毅然決定將身上僅有的節儉下來的錢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儉」的意義偉大與神聖再這里被體現地淋漓盡致,同時從飛高尚的人品和道德也一覽無遺。
相反,一些經理過貧窮荼毒的,後又因勤儉持家發了財的,「吃喝嫖賭」,將先前所賺的血汗錢揮霍一空。這些人應當為自己的儉感到羞恥和慚愧。他們對不起儉,或者說是儉下的錢害了他們。道德是做人的准則和價值體現。所以要以德為重,儉以養德。
我們真誠地希望,「儉」「勤」「法」「德」之間的友誼能萬古長青,讓「儉」一路走下去,走地更遠更長也更堅定,有「勤」「法」「德」的陪伴,「儉」的一路便不再寂寞。

㈡ 以:儉和奢 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尚儉戒奢談

「布衣將軍」馮玉祥,是以主張勤儉治國、樸素為人而著稱的。1941年,周恩來同志在《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一文中,曾大加稱贊這位布衣將軍「一向習於勤儉樸素,有人以為過,我以為果能人人如此,官場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無獨有偶,「布衣元帥」彭德懷,更是一位一生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的光輝楷模。他不僅經常鞭策自己尚儉戒奢、杜絕腐化,而且一貫倡導艱苦創業、勤儉建國,不論在順境或逆境中,總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始終如一。
歷史和現實的事實均已證明,這種尚儉戒奢、艱苦奮斗的精神丟不得,應予弘揚光大。最近看到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寫盡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貴榮華、窮奢極欲,導致的結局是樹倒猢猻散,寧榮二府分崩離析、一敗塗地。奢靡揮霍,不僅沒有給賈寶玉、林黛玉帶來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且也沒有使王熙鳳、薛寶釵等人落個好下場,飛揚跋扈一時的鳳辣子死後被一張破席捲出門去,其獨生女兒寄食在劉姥姥家。這固然是典型化的藝術描寫,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無度足以敗家亡國的歷史教訓。對此,不僅歷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連那些頭腦清醒的明君賢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從隋朝敗亡的教訓中,看到了「治安則驕奢易生,驕奢則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為鏡,在治國創業中堅持尚儉戒奢,有名的貞觀之治與此舉關系甚大。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勤勞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我們共產黨隊伍的傳家之寶。如果「熱風吹得人暈醉,錯把中國當美國」,現在就搞什麼「福利型」的「高消費」,大興豪華建築,大蓋超級賓館,濫修殿堂廟宇,常擺高檔華宴,一味追求「翠蓋鳴濤,富麗堂皇」,「珍饈佳餚,花天酒地」,我想不僅預期的目的達不到,而且還會把崇高理想、雄心壯志、黨的宗旨、公僕本色、高風亮節等等一股腦兒「消費」掉。所以說,艱苦奮斗、勤儉樸素,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應當貫穿於修身、創業、改革、開放等治家治國的一切領域中,是振興中華、富民強國的長遠大計,絕非權宜之計,切莫掉以輕心,等閑視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詩人李商隱的這一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傳誦至今,正是因為它揭示了一條不容忽視和背離的警世真理。

㈢ 儉以養德議論文800字

儉以養德
一滴水,積攢起來就是海;一片綠葉,聚集起來便為森林;一枝花草,保護起來變成花園;一粒沙,堆積起來形成塔。而一枚小小的硬幣,節省下來,就會有無數的希望和財富。

這,就是節約的力量!崇尚勤儉節約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散發出優雅高尚的氣息。多少偉人,因為他們的勤勞能幹,能屈能伸,將司馬光的「以儉立名,以奢自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才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功成名就,成為一位英雄。成名後,他們不驕不躁,仍然堅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信仰,終於成為一代偉人!也許,這就是勵志版的"偉人是怎樣煉成的」吧。但,我們可以知道,要成就大事,非「勤儉節約」能夠缺席的。一個人,無論他是多麼地腰纏萬貫,無論他是多麼偉大,而少了「節儉」這個嘉賓,再多的錢財也會揮霍殆盡,再無瑕的偉大英雄也會被抹上一縷黑,永遠不能成為人們心目中那個頂天立地的人物。

「簡朴」是人們不能缺少的一種美德,正是因為無數人的經歷,賦予了它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可是現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原有的節衣縮食在發生著變革,消費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能否認這種現象,但,我們決不能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我們並不推崇「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從前輩們身上汲取這種可貴的精神財富,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寫到這里,我並不想舉「毛主席毛巾毯用十幾年」、「周總理撿飯粒」這些已經能夠被用濫的正面例子,它們離我們實在太遙遠。我們需要憂心的,是現在青少年的揮霍無度啊!諸多猶如「郭美美事件」、「中學生微博炫富」的案例是真正需要我們警醒和擔心的。沒錯,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我們也比過去的人們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了。可是,出行就一定要豪車嗎?隨便一輛小轎車以車代步不行嗎?皮包就一定要LV嗎?任何一種能夠容納東西的不也很好嗎?如果能夠省下購買這些奢侈品的金錢和精力,不知道會有多少所學校在貧困山區拔地而起,不知道會有多少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得到滿足。難道——擁有奢侈品的快樂,比得上幫助他人的快樂嗎?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離我遠得很!我又不買奢侈品,我也不炫富,關我什麼事?」但,洗手間中正在嘩嘩流淚的水龍頭呢?那教室中徹夜不眠的日光燈呢?還有那呼呼吹著冷氣的空調,那哭泣著躺在垃圾桶中的飯菜呢?這些不是浪費又是什麼呢?

「勤儉節約」不應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習慣。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擰緊一個正在滴水的水龍頭,拭乾它的淚水;關上一盞正在放射光芒的日光燈,讓它睡個好覺;調高一台空調的溫度,吃盡每一粒米飯……點滴小事,終究會積起勤儉的大河!習慣,是一天天養成的,每天多做一件節約的小事,因為「聚沙以成塔,集腋以成裘」。如果,每個人都將勤儉當作自己的習慣,當作是自己的義務,這個世界,想不美好都難!

㈣ 關於節儉的議論文

2013-04-07 20:55chongguo889|二級節儉-
所謂節儉,就是花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這個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注意節儉的人不在少數,故而有必要談談節儉。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節儉。

節儉是一個人良好的個人修養的體現。三國時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事實上,自古以來,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儉節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貧、貴而能儉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後,點其行囊,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其儉素之德,令人贊嘆。而周恩來總理又以「簡朴」為座右銘,成為令人敬佩的領袖。不難看出,節儉對於修身養德是大有禪益的。

節儉是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則。歐陽修雲:「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民無遺力,國不過費。」意思是說,節儉利於家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儉,使得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與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後窮奢極欲,鋪張浪費,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當然,我們所提及的「治國」並不代表落後的封建剝削制度,而是指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治理。但是無論什麼社會制度,節儉對於治國的重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人民生活水平還不夠高。因此,節儉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意義就顯得極為重大。試想,如果一個國家,從政府到人民,都以鋪張浪費相尚,國家豈能不亡?民族豈能長存?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就非常講究節儉,《憫農》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人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節儉是美德,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努力繼承並發揚光大。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節儉真正落實到行動,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㈤ 有關勤儉節約的論文範文

勤儉節約-(節約作文)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余浪費。

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

勤儉節約永遠是傳家寶

一支支用廢舊報紙製作的鉛筆擺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桌面;人民大會堂使用了節能型「階梯式開關燈」;參加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的胸卡也比往年「瘦身」了三分之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政府先行的點滴之舉,是軍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與會期間最真切的感受。連日來,如何把勤儉建軍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為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做貢獻,成為政協軍隊委員們議論的又一熱門話題。

勤儉節約,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勤儉節約過時了嗎?委員們的答案是: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不僅沒過時,而且更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

楊惠川委員說,勤儉建軍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是我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傳家寶。在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依靠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指導思想,戰勝了敵人。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吃小米飯、穿粗布衣、住土窯洞,感慨地稱贊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事實上,我黨我軍也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認為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社會消費水平提高了,把節儉看作『寒酸』、『小氣』,我對此不敢苟同。」馮延齡委員說,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設,許多地方需要花錢。作為人民子弟兵,一定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張旗鼓地倡導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風氣。

勤儉節約,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

古人雲: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事實證明,勤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和動力,奢靡則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更是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這是軍隊政協委員們討論中形成的共識。

朱增泉委員認為,軍人要隨時准備效命疆場,惟有經過艱苦磨礪,才能培養出軍人特有的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才能使部隊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強大的戰鬥力。艱苦奮斗、勤儉建軍,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

李寶祥委員說,居安忘危,放鬆警惕,極容易使人滋長貪圖享樂的思想。生活中,放鬆思想改造,最終被「糖衣炮彈」打倒的事例不勝枚舉。新形勢下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應是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

吳光宇委員談到,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並不是要人們當「苦行僧」,再去重復過去那種窮苦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求我們在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富而不奢、努力上進、銳意進取。這里體現的,是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豐富高雅的生活情趣。

勤儉節約,關鍵要從自身做起

「勤儉節約,不是說說就行的,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段達球委員的發言在委員們中間引起共鳴。

堅持勤儉建軍,關鍵在各級領導從自身做起,從本單位抓起。高金鈿委員說,領導幹部的言行有著特殊的導向作用。一個領導幹部如果能在群眾面前做好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榜樣,群眾就會信服他、跟著他做。

羅東進委員認為,珍愛資源、過緊日子、開展群眾性的勤儉節約活動,人人有責。廣大官兵只要人人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堅決抵制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和鋪張浪費的風氣,就是用具體行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做貢獻。

曾長期從事軍隊後勤工作的溫光春委員認為,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已經不是過去簡單意義上的省吃儉用、勤儉持家,而是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瞄準戰場、適應市場,進一步加快軍隊聯勤改革步伐,實施資源的精確化配置,精確掌握需求信息、精確分配資源、精確運用保障力量,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㈥ 關於儉朴的議論文

說節儉
在水箱中放磚頭,按中國人的說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氣"。然而,日本豐田公司正是靠這"小家子氣"發"家"致富,走向成功的。這種巨富不忘節儉的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
時下,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如春風化雨,使一部分企業和個人走上了富裕大道。但富裕之後,人們是否都像豐田公司那樣"富了不忘節儉"呢?筆者曾多次路見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幣,但熙來攘往的行人連眨一下眼睛都不願意,任憑腳踏車碾。"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童謠已成絕唱。這里有個真實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紙廠,原是個較為景氣的小廠。但自從來了個頗具"開拓"精神的廠長之後,該廠很快破了產。原因正是鋪張奢侈。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廠長出差一趟深圳,回來報銷萬元。"回扣"落進私人腰包,肥了個人,損了眾人。長此以往,這樣的企業怎不敗落?最終,工人只能拿基本工資的30%,回家待業。時下操辦紅白喜事的規模,愈演愈烈,不請上幾十桌,不花上幾千幾萬的,絕不會收兵。
實事求是的說,我們並不富裕,不少地區仍籠罩著貧困的陰影,可是,有些地方,越是貧困越奢侈鋪張。據《文摘周刊》載:A縣是貧困縣之一,國家每年撥給2000萬元的扶貧款,中國人民銀行還提供好幾百萬元的優惠貸款。在這個人口不到27萬的山區縣,僅扶貧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可就是這個縣,它去年的財政支出比人口50萬的鄰縣還多200萬元。人們在該縣政府會議室里看到的情景也令人吃驚:地面鋪著猩紅色豪華地毯,茶幾上擺著全套高檔玻璃鋼茶具,緊靠高級貼牆紙排著一溜高級沙發,還擺有塑料花。這里根本找不出一點貧困的影子,倒反讓豐田公司自慚形穢。貧困,仍念念追求奢侈,這是一種悲哀。想想豐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有何感想?
儉朴,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馬光以親切的筆調寫下了《訓儉示康》,告誡其子司馬康要"以儉素為美",不要"以奢靡為榮"。方誌敏身為將軍,經手的款項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是幾件破汗衫和破襪子。敬愛的周總理規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雙布鞋底磨穿了三次,還要縫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還繼續使用,連用的毛巾也補上補釘。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正是這無數事實,證明了"儉朴"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無數人的經歷,賦予了它豐富而深刻的意義。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如果想有所為,就絕不能竭盡心力去裝點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而必須以勤儉樸素作為自己道德的准則,並且身體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條繩索,只要被它束縛,就很難再邁步向前。當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在發生著變革,消費觀念也相應發生了較大變化,我們不能否認這種現象,但我們也絕不能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我們說節儉,並不是在當今仍推崇"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從前輩的優良傳統中吸取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浪費猶如河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只有時時不忘"節儉",社會主義這個"家"才能日益興旺發達。當然,今天和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們還沒有富,要講節儉。倘有一天,我們富了,也更應該多節儉。
可以吧!

㈦ 以節儉為話題的議論文

節儉-
所謂節儉,就是花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這個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注意節儉的人不在少數,故而有必要談談節儉。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節儉。

節儉是一個人良好的個人修養的體現。三國時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事實上,自古以來,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儉節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貧、貴而能儉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後,點其行囊,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其儉素之德,令人贊嘆。而周恩來總理又以「簡朴」為座右銘,成為令人敬佩的領袖。不難看出,節儉對於修身養德是大有禪益的。

節儉是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則。歐陽修雲:「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民無遺力,國不過費。」意思是說,節儉利於家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儉,使得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與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後窮奢極欲,鋪張浪費,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當然,我們所提及的「治國」並不代表落後的封建剝削制度,而是指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治理。但是無論什麼社會制度,節儉對於治國的重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人民生活水平還不夠高。因此,節儉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意義就顯得極為重大。試想,如果一個國家,從政府到人民,都以鋪張浪費相尚,國家豈能不亡?民族豈能長存?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就非常講究節儉,《憫農》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人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節儉是美德,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努力繼承並發揚光大。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節儉真正落實到行動,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供參考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