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源氏物語論文

源氏物語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1 14:49:54

1. 源氏物語 畢業論文選題

這可難了,千百年來,《源氏物語》全身上下基本上已經被挖了個遍,既然是寫論文,又不能寫一些什麼夕顏與葵姬、六條在愛情道路上的差異;源氏最愛的到底是哪個女人;葵姬與六條性格及命運上的異同之類的吧~~~額~貌似後面一個還嚴肅些哈~~~~~~最好能指明一個大方向讓大家來討論,因為你比我們更清楚你的導師的性格、口味及喜好呀~~~~~~~~~~~~

2. 關於源氏物語和紅樓夢對比的日語論文題目問題

關鍵你看過原版的源氏物語沒有?如果沒有的話,就只能從社會背景,服裝,人物,飲食等等找一個切入點去比。如果你看過原版的話,可以從語言運用上去比較。

3. 源氏物語是川端康成寫的

不是,源氏物語的作者叫紫式部,日本人.
下面是她的簡介,你可以看看.

紫式部(973?~1014?)又稱紫珠,是平安時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源氏物語』的作者。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式部」源於她父親的官名「式部丞」,「紫色」原自『源氏物語』。

紫式部的本名以無考證,不過,在「佛堂關白記」(角田文衛著)里的寬弘4年新年29日記錄中有「藤原香子」的名字。但這一觀點在日本的研究者們意見頗多(向中國紅學研究曹雪芹般日本也有專門學者),從最早認同方的1975年《王朝文學的研究》到反對方的《懷疑紫式部本名香子說》開始辯論就一直在持續。《紫式部和那個時代》對抗《今井源衛著作集3紫珠的一生》到現在2007年1月25日出版的《紫式部傳和源氏物語》為止紫式部的本名還是未知。而紫式部的去世年代也無正確記載,現在多為推算為延元年(979年)左右生到長和五年(1016年)左右死為基準。

紫式部父親藤原為時是有名的中國文學學者,和歌和漢詩均長。任地方官,地位不高。紫式部自幼從父親學習中國詩文和和歌,熟讀中國典籍,並擅樂器和繪畫。信仰佛教。母親叫藤原為信,不過,在紫式部年幼時以去世。
年幼的時候,就已經能看懂古漢語等作品,有才女之稱。長德四年(998年)左右,22歲的她與父母具在並有家世子女比自己年長20多歲的藤原宣孝結婚,在長保元年(999年)時得一女兒藤原賢子。婚後3年藤原宣孝去世。
在寡居生活中,因創作《源氏物語》而文名遠揚,受到藤原道長(966-1027,平安中期公卿)等高官顯貴的器重。寬弘二年(1005年)12月29日入後宮,擔任後宮皇後藤原彰子(藤原道長的女兒)的女官,為她講佛授《日本書紀》和《白氏文集》等漢籍古書。官名為藤式部,後改稱紫式部。大約在1013年離開後宮。
在皇宮時期有《紫武部日記》和《紫式部集》等著作。前者又名《紫日記》,屬日記文學,主要記述侍奉彰子時的宮廷生活、所見所聞,如宮儀慶典、宮中女官的容貌、才華和性格等。後者又稱《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123首,按年代順序排列,描述了作者從少女時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語》一樣,兩書充滿對人和社會相當敏銳的觀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語》的重要參考資料。
而《源氏物語》直到逝世前才成書。該書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是歌物語和傳奇物語兩種傳統的集大成者。

由於當時婦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無名,著作上也不可能有記錄,紫式部是當時人們送給她的綽號。紫式部是中等貴族出身,中等貴族又是個不安定的貴族階層,這使她既有接觸上層貴族生活的可能,又使她與上層貴族保持一定的距離,養成她靜地、理智地觀察上層貴族生活的能力。她的不幸的婚姻體驗,使她懂得一夫多妻制下貴族婦女的痛苦,使得她能以同情的態度來觀察貴族婦女在男女關繫上的種種不幸遭遇。
紫式部對文學的理解,也有獨到之處。在《源氏物語》中,她借作中人物之口,表明了如下的見解:「《日本紀》不過只是記錄事實的一面而已。只有這種物語,才精細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有用的事實」。又說:「物語雖說是寫某個人,但並非將那個人的事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好事也罷,壞事也罷,都是從世上實有的人的行動當中,將那些百看不厭、百聽不煩的事,將那些希望傳之於後世的情節,通過作者有動於衰、情不獲己的感受,把它寫出來的。」從這些見解看出作者的創作態度是非常嚴肅的。她認為物語擔負著正史所不能擔負的使命,在創作方法上,她認為不能原封不動地寫真事,而是應該將那些足以引起作者創作激情的典型事例寫下來,才能達到藝術上的真實。
紫式部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是古代後期貴族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整個日本古典文學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當時正是日本古代貴族階級開始走上沒落的時期。當時的攝政藤原道長,擁有從全國各地的庄園搜刮來的巨大財富,過著窮極奢欲的生活,歷史上稱之為「藤原氏榮華絕頂」時期。而究其實際,則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天皇一族與藤原氏的矛盾,藤原氏內部各支派為取得攝關地位進行的爭斗,中、下層貴族對藤原氏專政的不滿,以及地方豪族勢力的抬頭,如此等等,說明整個貴族階級正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藤原氏這些大貴族及成為藤原氏傀儡的、以天皇為首的宮廷貴族,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除了熱中於搞宮廷陰謀,爭奪皇位與攝關的權柄之外,便是盡情享樂。特別是掌握政治實權的藤原氏(嚴格地說,應說是「藤原北家」這一支派)為了鞏固他們的攝關地位,形成了一種慣例:將他們的女兒送給天皇做後妃,一旦生下皇子,就迫使天皇退位,以便挾持幼小的天皇來獨攬大權。藤原氏內部,則為了使自己的女兒能獲得君寵,早日生下皇子,各支派之間,又相互競爭。他們競相招納有才藝的中層貴族婦女做他們女兒的侍從女官,隨同入宮,協助他們的女兒來擊敗其他妃嬪以固恩邀寵。這種風氣,促成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貴族階級的有才華的女作者。

『紫武部日記』
《紫武部日記》又名《紫日記》,屬日記文學,但這部作品並不出名由於書中記載多記述皇後彰子時的宮廷生活、所見所聞,如宮儀慶典、宮中女官的容貌、才華和性格等。而另一部分是書中有一章有寫夜晚藤原道長訪問她的事情,這在藤原道長侍妾注手記里有記錄:「上東門院女房歌人紫式部是也源氏物語作者或本雅正女雲々為時妹也雲々御堂関白道長妾」(原話我怕我翻譯不好大家就自己看吧)表明她和藤原道長的關系不明。
『紫式部集』
《紫式部集》又稱《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123首,按年代順序排列,描述了作者從少女時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語》一樣,兩書充滿對人和社會相當敏銳的觀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語》的重要參考資料。
『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共五十四帖(卷),約八十餘萬字。各卷都有卷名,如「桐壺」、「帚木」、「空蟬」、「夕顏」、「末摘花」等等。各卷的命名,根據不一,有的以作中人物居住的地方而得名,有的是利用該卷中主要人物所詠的和歌中某一詞語而得名,有的根據貴族的行樂內容而得名。如「空蟬」、「夕顏」、「末摘花」等,既是卷名,同時又做為作中婦女的代稱。這是因為當時婦女地位低下,一般都沒有名字的緣故。

4. 源氏物語中的女性形象描寫論文提綱

同學,提綱我幫你寫一份即可。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鍵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它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正文
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主題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事實根據(通過本人實際考察所得到的語言、文化、文學、教育、社會、思想等事例或現象)。提出的事實根據要客觀、真實,必要時要註明出處;2.前人的相關論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過程、所得結論等)。理論分析中,應將他人的意見、觀點與本人的意見、觀點明確區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應該註明出處;3.本人的分析、論述和結論等。做到使事實根據、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論述有機地結合,注意其間的邏輯關系。
結論
結論應是畢業論文的最終的、總體的結論,換句話說,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是整篇論文的歸宿,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是該論文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結論可采「結論」等字樣,要求精煉、准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提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和建議。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5. 想寫一篇《源氏物語》中女性形象的論文(7000字),哪位達人能否幫忙寫一下大綱呢中文也行,謝謝啦

我們可以的幫你的

6. 以悲為美日本 物哀試析的論文盡量是原創

轉自西祠胡同:

「物哀」(もののぁはれ)這種意識誕生於日本,是日本古有的美學思潮,藝術美的精神源泉,也是現今日本文學乃至精神生活各個層面的寬闊地窖。「物哀」一詞最早提出者是江戶時代的本居宣長,他認為「物哀美」是一種感覺式的美,它不是憑理智、理性來判斷,而是靠直覺、靠心來感受。也就是說「物哀」指一種悲哀與同情相通,愛憐與感傷並存的情緒。他是一種超越理性的純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只能靠個體體會,難以言傳。本居宣長的一些觀點,現在的日本學者並不太贊同,但他關於「物哀」的論述,卻是沒有疑義的。

「物哀」是種超越理性的純粹精神性的感情。從文字上看,日文「哀」ぁはれ是由「啊」(ぁ)和「喲」(はれ)這兩個感嘆片語組合而成的。「這種感嘆,最初是通過對人和自然其後發展到對人生世相,即對現實的接觸--認識--感動的過程而產生的。到《源氏物語.玉小櫛》章節中正式提出「物哀」概念時,現實之「物(もの)」可觸動內心之「哀」,而現實之物可為人為事,也可以為自然、社會、生活白態,這就大大擴展了「哀」的精神范疇。從中文字上理解,「物」指世界萬物,「哀」指各種情感。睹物傷情、物我同悲是物哀最直觀的理解。中國不乏有許多詩句能描述此類意境:「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晾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亦如〈桃花扇〉最後一折那隻千古絕調〈哀江南〉:「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斜陽道。」等。

「物哀」的含義遠遠大於「悲哀」、「悲情」。「悲哀」只是其中一種情緒而已。「物哀」卻包含了贊賞、親愛、喜愛、可憐、共鳴、同情、悲傷、憐憫、壯美、感動、失望等諸多情緒。葉渭渠先生曾在《日本文學思潮史》中提過久松潛一博士關於「物哀」的無類情韻:一感動,二調和,三優美,四情趣,五哀感。而其最突出的是哀感。」 揚薇也說過:「所謂的「物哀美」即指喜怒哀樂的種種感動和體驗,其所展現的是一種哀婉凄清的美感世界」。說白了「物哀美」不等同「悲哀美」,而這種情緒里所包含的「同情」成分往往能誘發他人悲哀的共鳴。「物哀」比「悲哀」來的恬淡。葉渭渠說過:「『物哀』是客觀的對象(物)與主觀感情(哀)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美的情趣,是對客體抱有一種樸素而深厚感情的態度作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主體所表露出來的內在心緒是非常靜寂的,它交雜著哀傷、憐憫、同情、共鳴、愛憐等種種成分。」在這里葉渭渠提到了「靜寂」二字,這正是物哀的恬淡意境。川端康成寫《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學生『我』與舞女兩人邂逅之後,自始至終誰也沒有向對方傾吐一句愛慕的話,而彼此對對方的感情又都處於似覺察又非覺察之間。作者有意識地將似愛情而又非愛情的情感色調淡化、『物哀』化。」 試想若川端康成將此表現方式處理的強烈震撼,那她真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物哀」正是通過遮掩在表層寂靜下的暗浪激盪來傳達隱隱約約甚至極深極痛的哀愁。

「物哀」是種極端的審美意識。她使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異化,追求一種極端的「瞬間美」,在美的瞬間獲求的寂靜。川端康成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這種極端主義的審美觀很多人無法理解。以川端康成為代表的唯美主義流派作家為例,川端一直試圖營造一種高於塵世、超越世俗道德規范的極致美。歷史最後也成全了這位悲情的作家,允許他以「自殺」完成了人生最後一部藝術。當然川端的極端心理與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川端康成一兩歲上,父母先後辭世;七歲,祖母病故;十歲,姐姐芳子夭折;十六歲,唯一的親人祖父也撒手人寰。成年後,先後知遇四位名叫「千代」的少女,並對她們產生了情感,也自以為她們對自己都有愛情。但事實上,除了第二個千代(即「伊豆的舞女」)對他有曖昧之意外,其餘的對他均無愛意。但他卻執迷不悟,始終一往情深,活在自己的「千代」情節中。並深信 「幾個千代當然都是幽靈,至少是靠完的力量驅動的幻影」。再與千代們愛情的一次次失敗後,川端變的孤僻,信天命。曾經有學者指出川端的這種極端主義精神源於缺少一個凡人該有的溫馨,川端求死實際上是以死來求得溫馨的瞬間美。愛,帶上了困惑,那是物哀。

我一直在想為何「極致美」只有在日本才得以整齊呈現。這或許和日本自古以來的潛在文化有關。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國歌都是氣勢磅礴的,唯獨日本的國歌帶有哀調。就連日本的國旗都是中國人最忌諱的純白色做底,在他們的審美意識里,白色是種極端的純凈之色,象雪,而雪又是如此純潔。但雪又是那麼容易融化,蘊涵著無償的憂傷。在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殉死」對他們來說意味著追求瞬間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獲得永恆的寂靜。因此,撲捉「極致美」的生命瞬間閃光點,成了物哀美的重要部分。但這種極端美的表現方式上卻並不悲惋沉重。中國、歐洲習慣於用各中悲痛欲絕的場面來表現悲哀的心緒。日本多採用寂靜地忍受著的表情、動作、言語,但卻顯現出一種內在張力,讓觀眾主動的從恬然平靜表層下體驗暗浪激盪,品位歷經時間消弭留下的清澀感動,調和之美,沒有任何呼天搶地。掩卷之後的哀緒卻伴隨著憶往昔的風流雅事席捲而來,幻化成滔天大浪,一發不可收拾。

「物哀美」貫穿了日本各個創作領域。是美與善的終極追求。美,是余韻,是冷艷。善,則是博大的愛與悲憫。近年來興起的耽美是「物哀美」的終極體現。強調不被世俗所浸染腐蝕純然之美的耽美,將「物哀美」擴大並拉伸至極限。立足耽美界的三大巨擎《絕愛》、《間之楔》、《炎之蜃氣樓》更是以極端愛將「物哀美」升華。以桑原水菜先生最新完結之作《炎之蜃氣樓》為例,這部包含40本正傳+17本外傳的「宏偉巨著」,她花了13年時間才得以竣工。在除佩服日本人「慢工出細活」的嚴謹工作態度及超強耐力外,不得不為《炎》FANS們視覺、聽覺、心理上疲勞得以釋放緩口氣。《炎之蜃氣樓》講述日本最混亂和復雜的戰國時期,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400年間的感情糾葛,他們在不斷的轉生種相遇,卻永遠經歷著同樣的結局。直江和景虎,在我看來就是兩人感情的追逐……同時引出一系列人性的討論。整整13年,作者想通過歲月表達的也許是她本人對「愛」這和字的權示。直江和景虎,兩個擁有著同樣優秀的頭腦與判斷力的主從,也同樣擁有著絕對的領導才能。卻因為一方對另一方固於執著的愛而甘願成為對方的「仆從」。用自己的一切守護著對方,執著著自己的信念與愛,卻因為自己得不到對方任何的回映而絕望。既愛又恨的復雜心理貫穿了《炎》的全篇。而長達400年之久,不停輪回心中的那份感情,不管是愛或恨也早已發哮了吧!

「物哀美」卻沒咆哮。她亦如往常,縹緲如霧,平靜恬闊,凄艷委婉,從字里行間飄揚而起,襲向每一個執卷而讀人的心頭。

7. 源氏物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光源氏公子具有「泛愛」的特性,光源氏與分揀等級制度密切相連,光源氏的泛愛體現的是一種肉體上的需求。他自私自利,完全從個人的慾望出發,而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他的思想里沒有倫理、道德、情感,只是對女性的一種心理需求。對於葵姬,他敬而遠之,嫌他缺乏情調;對於藤壺女御因其長得酷似其母,從而想方設法與其接近並亂倫私通。後來,他又先後與六條妃子、空蟬、軒端荻、夕顏等貴族女子發生戀情。而後,他巧遇藤壺女御的侄女,當時年僅10歲的紫姬,便找機會偷偷將其搶至自己隱秘的住處,將其按照自己的意願精心培養。然而,光源氏對女性的野性並未因紫姬而收斂,他又從老宮女源內侍到弘微女御的妹妹朧月夜,長相並不好看的末摘花和花散里。後來,與已成為朱雀帝的尚侍朧月夜幽會被人發現遭遇貶謫流放,離開京都遠赴須磨與一個沒落貴族家的女人明石邂逅並結婚,回到京都後,光源氏又垂涎六條妃子的女兒前齋宮及薄命情人夕顏的女兒玉曼,後又娶朱雀帝的女兒三公主為妻。

紫姬是《源氏物語》中眾多女性當中最光彩照人的一位。作者紫式部通過對紫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紫式部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小說中的紫姬處處按封建禮法行事。言談舉止貞靜莊重,不僅深得長輩的看重,也受到同輩的乃至下人的喜愛。當光源氏的種種風流韻事連接不斷的傳到紫姬的耳朵里,她雖憂思滿腹,卻盡量隱忍,不肯留露於表。三公主下嫁光源氏對紫姬來說是莫大的威脅。因為三公主「姿色既艷年紀又輕,威勢甚大,是可凌人。」紫姬雖憂懼在心卻又不形之於色,相反為了迎接三公主入門,紫姬把大小事情都料理的十分周到。在光源氏眾多的妻妾請人中,她之所以自始至終深受恩寵。靠的不僅僅是姿色,哭哭啼啼的哀怨,而是她自身發散的美德。

8. 求《源氏物語》的英文期刊文獻或論文。

已發,可惜不是英文的,注意查收。

9. 繼續一片關於源氏物語的期刊文章或者論文英文版的以及他的翻譯。。。謝謝啦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從「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the most important English Renaissance casual writer, philosopher. He not only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more has done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science,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Bacon is an experienced many hardships children of the nobility, complex life experience enriched his experience, followed by his mature, speech deep, rich in philosophy.
"On the Truth," "On Death," "On human nature" and other chapters, you can see a love of philosophy, Bacon. "On the high-ranking officials," "On Kingship", "On the ambitious" and other chapters, you can see a keen political, official familiar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bacon. From the "Of Love," "On Friendship" "On Marriage and Celibacy" and other chapters, you can see the bacon a rich amenities. "On the face of adversity," "On Luck", "On the disabled" and other chapters, you can see a Francis Bacon self-improvement. "On the fake and hide," "On discourse" and other chapters, you can see an artful, sophisticated bacon.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