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論文
A. 大學生就業難的論文
就從『蟻族』入手吧!所謂蟻族就是大學生比業後沒工作的群體就稱為蟻族,現在還有很多蟻族公寓,大學生公寓什麼的,這些是最能體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多查一下關於蟻族的資料,或做一些采訪。如果真個論文對你很重要的話,做采訪是最直觀的。
在給你個建議,可以在采訪時把大學生說得話放在你論文的前面做序。
B. 大學生就業問題 議論文
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逐步呈現出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轉移、由一國向全球蔓延、從經濟領域向社會其他生活領域擴展的趨勢。美國實體經濟的疲軟,直接造成中國經濟及其他領域面臨嚴峻形勢。而大學生就業問題首當其沖。據統計,僅200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這么多企業倒閉,肯定會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而導致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在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一、2009屆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挑戰
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610萬,這些應屆畢業生急需要就業;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使人力資源供需出現了嚴重的不均衡,畢業生就業面臨最冷「寒冬」,主要表現在:
1、從國家宏觀角度看:
(1)2009屆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由於國家連續擴招,畢業生人數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待就業畢業生數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捲而來,經濟持續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學生就業工作任務非常艱巨;(2)國家經濟增幅放緩,新增勞動力需求的大幅減少。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預計我國在未來幾個月乃至相當長時間里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出口減少、財政減收、外匯儲備縮水以及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3)相關就業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勞動合同法》,在進一步完善我國僱傭關系各項規范、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會導致用人單位在僱傭員工的問題上慎之又慎。
2、 從用人單位角度看:
(1)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滑坡導致消費需求下降,投資需求萎縮,從而引起對新增勞動力需求的大幅減少,導致許多單位削減甚至取消招聘計劃.一些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主的院校,由於所設專業限制,所受沖擊必將更大;(2)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主要有:首先,學歷要求更高。在強調能力決定未來的今天,學歷仍然被視為尋找工作的敲門磚。從今年下半年各地舉辦的人才供需交流會以及我校舉辦的秋季校園招聘會和專場招聘會來看,盡管經濟「蕭條」,但一些知名用人單位本著「人才儲備」的目的,還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計劃,但企業的門檻提高、待遇降低,卻是可以明顯感到的變化。 第二,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由於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崗位時,用人單位更傾向於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系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系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第四,過分看重工作經驗。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用人單位很難像以往那樣給予新晉員工較長時間的實習和培訓。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他們更願意錄用那些有相關工作經驗、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應聘者;(3)《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的出台,增加了單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勢員工的合法權益,這使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加謹慎,在情況不明朗,需求不緊迫的時候,一般較少或不考慮增加招聘計劃。
3、從學生角度看:
(1)「硬體」缺乏。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想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必須要有足夠的「硬體」。即學歷、成績、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動手能力等。目前的現狀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理論素養不高,專動手能力較弱、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2)「軟體」缺乏。除了所需的「硬體」外,畢業生還需要一些「軟體」傍身。比如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就業能力等,這些能力對於工作的獲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畢業生就業觀念滯後,存在盲目的樂觀或悲觀情緒,擇業觀、價值觀、人生觀尚存偏差。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時也使得部分畢業生因此錯過了「最佳」的就業時機;(4)金融危機的影響,使一些畢業生打算延遲就業,期待危機過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時就業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無所獲,另一方面也浪費了自身作為應屆生應有的優勢。
二、2009屆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機遇
雖說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傷害,其他國家都面臨著一個經濟衰退的問題,我們國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上它對我們的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很大。國家有充分的資金,充足的資源,可以抵擋金融危機帶來的金融上的壓力。甚至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學生今天碰到的是 「從結構性失業走向充分就業、走到滿意就業」的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主要表現在:
1、從國家宏觀角度看:
(1)我國經濟將保持又快又好發展,這對社會的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是個有力拉動;(2)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有力的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穩定的發展。我們國家面臨的問題不是金融危機,而是正在做產業結構調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勢必要有一些企業、一些人在這一輪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產業結構更新後,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了,大學生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基礎性工作的鋪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第三產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文化產業、創意產業興起,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質的人去做的,大學生的機遇也就來了;(3)建設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將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4)《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將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法律保障。
2、從單位角度看:
(1)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國家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必將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大戶。根據歷年統計,國家各級機關及事業單位吸納人數佔到應屆生總數的12.7%左右,今後這一塊市場必定穩中有升;(2)用人單位本著「人才儲備」的目的,招聘數量不會有太大減少;(3)隨著國家鼓勵消費、國內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內市場將會進一步開拓,製造業、社會服務業等行業對於人力資源需求將進一步擴大;(4)隨著法律的完善,單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資等現象得以從根本上消除。
3、從學生個人而言:
(1)提升自身「硬體」與「軟體」。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就業的艱難,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內功」,最終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2)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有的同學本來不打算考公務員或研究生,只想到企業去工作,現在也發現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公務員或研究生也不錯。從長遠看,這極有可能成為提高就業層次的重要手段。
C. 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文章
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註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並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註定在20年後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從個人方面來講,關繫到自身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從社會方面來講,關繫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從高等教育本身來講,關繫到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有人說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這絕對是極其錯誤的。它給了廣大蒙蒙董董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錯誤的認識,對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大學生就業選擇,是對一個人十年內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決策,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找怎麼樣的工作比較好?什麼樣的行業算好?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確的理解當前工資和未來發展?一系列的問題擺在大學生的面前。
中國現階段職場利益集團劃分這才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知道的大問題。學校的主任不會和你說的,公司招聘時也不會和你說的,因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會和你說的,因為他們很可能也是糊塗的。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大學畢業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 現實問題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方面,社會各行各業,尤其是生產第一線和艱苦行業,以及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積壓,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資源浪費嚴重。
中國的社會處在重要的轉型變化中:由計劃經濟轉向「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改革和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體制、擴大招生規模這三項重大舉措,使得整個高等教育戰線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認真研究的新問題。
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1.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對大學生「統招統分」2.從80年代 中期開始「共需見面」逐步向「雙向選擇」過度。3.從90年代初開始推廣「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方式,這是人力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優勢的地域和行業。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已逐漸發展成為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級技術實用型人才的主力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重視。據有關資料統計:2005年全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1091所,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427萬人。這些數字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1.經濟轉型期中國勞動力供大於求,下崗再就業人員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2.高校擴招使人才市場上大學生供給量增大,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高校畢業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類型特徵鮮明、整體走勢明朗、社會認可又認證、難度初見緩解、產學途徑漸趨暢通、人才市場趨理性、觀念得以改變。4.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大學生難在傳統的就業領域或崗位就業。<2>就業體制存在障礙。(3)就業率統計和評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進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協調發展。(5)加強大中小學就業與創業教育。(6)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7)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業形勢依然較為嚴峻,短期內不會緩解。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則更加嚴峻,據教育部統計: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338萬人,截至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2.6%,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91.9%,本科生為81.7%,高職高專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有待進一步改善。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1.知識、人才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2.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教育目標的明確導向、教學方法的實踐性、辦學體制的靈活性、教學考評的技術技能。4.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落後於經濟發展;轉變觀念,改變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旺盛。
D. 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論文
就業專家:大學生科學就業觀亟待修正
現在許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業後擇業」,從就業結果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但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值得商榷。作為權威的職業規劃咨詢機構,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正是造成大學畢業生一年內頻繁跳槽的一個主要原因。由於大學生頻繁跳槽、盲目試錯,使得企業對大學生的工作穩定性產生了質疑,最終導致大學生群體就業壓力急速上揚。大學生要及早為自己做出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己職業方向和目標進行選擇才是科學就業觀。
在2009中國就業與職業規劃論壇上,來自商丘師范學院招生就業辦副主任丁楓談到,王一敏老師在演講中指出,從職業規劃角度講,青年階段最重要的發展課題是職業的選擇,現在如果讓其先就業有個飯碗,將個人的選擇置後,如果目標和起點無法結合,就是浪費時間、精力和人生,也希望大學就業指導師對學生們的人生負責。如今丁主任所在的學校每年畢業生4000多名,在校生高達18000人,就業壓力十分巨大,依據王老師的觀點,學校每年將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暫時不能就業,他們可能會在家無限期地待業,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向陽生涯高級專家王一敏指出,舒伯理論中提出職業生涯階段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從成長期、探索期,再到確定期,維持期,然後再下降,涵概了五個階段十一個發展內容,到了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一目瞭然。在青年階段不應該先就業再擇業,如果在上升時期隨便找一個飯碗再考慮今後長遠發展,很可能會導致選擇不明智,甚至是浪費生命。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就業和擇業是不矛盾的。先擇業就是規劃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職業目標,即今後到底想做什麼方面的工作,想在哪個領域里長期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現在要如何邁開第一步。有的人一下子定位很高,要當總統,當總裁,非要進微軟,非要當財務總監。其實這是職業目標,但定位有些高了,高得脫離了實際,所以缺乏現實指導意義。其實很多職業目標可以從低位開始,等達成了後再調整步伐,將目標再拔高一些,踏踏實實地一個一個目標去實現,這樣才是一個好的規劃。
什麼叫明智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切合實際的,遵守「妥協」原則。妥協不是貶義詞,是中性或是褒義詞,關鍵是要看選擇時妥協的結構。一個交大畢業生一進微軟八千元月薪,他很滿意,進去之後就不滿意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總是在打雜,所以要找到百分之百滿意的工作非常困難。這時是不是可以想一下,進到這家企業失掉一些,得到多少。二八開也是優秀的,失掉三得到七也是優秀的,得和失在邁開第一步時是非常清晰的,得失是為了今後的目標。這一步不一定要跨的非常高,其實是不矛盾的,當中有一個操作的流程。相成為MBA,第一步並不一定要到微軟去,可以先到一個小企業小機構去,但需要做選擇。選擇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對社會的責任,所以大學生應該是先選擇、後就業。
向陽生涯首席組織生涯管理專家馬士斌認為,先擇業後就業實際上不矛盾。學生首先要樹立規劃的意識,包括要確立畢業後甚至是終生的目標。但當真的畢業後面臨選擇時可以妥協,退一步。應該讓學生樹立起規劃的意識,有了規劃意識,哪怕眼前的選擇不是通向目標的最佳路徑,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數的。而且現在社會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條件,可以有調整後再選擇的機會。所以,可以用職業生涯規劃來指導大學生先就業。
人的職業生涯有規劃可循,五個階段是有時間、有規律的,可預測,可規劃的。所以,進行職業規劃可以讓人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命動,使自己處於主動掌握的地位中。無論當前有多麼復雜的選擇,澄清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明確職業定位,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硬道理。
E. 大學生就業問題論文
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註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並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註定在20年後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從個人方面來講,關繫到自身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從社會方面來講,關繫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從高等教育本身來講,關繫到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有人說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這絕對是極其錯誤的。它給了廣大蒙蒙董董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錯誤的認識,對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大學生就業選擇,是對一個人十年內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決策,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找怎麼樣的工作比較好?什麼樣的行業算好?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確的理解當前工資和未來發展?一系列的問題擺在大學生的面前。
中國現階段職場利益集團劃分這才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知道的大問題。學校的主任不會和你說的,公司招聘時也不會和你說的,因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會和你說的,因為他們很可能也是糊塗的。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大學畢業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 現實問題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方面,社會各行各業,尤其是生產第一線和艱苦行業,以及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積壓,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資源浪費嚴重。
中國的社會處在重要的轉型變化中:由計劃經濟轉向「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改革和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體制、擴大招生規模這三項重大舉措,使得整個高等教育戰線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認真研究的新問題。
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1.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對大學生「統招統分」2.從80年代 中期開始「共需見面」逐步向「雙向選擇」過度。3.從90年代初開始推廣「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方式,這是人力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優勢的地域和行業。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已逐漸發展成為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級技術實用型人才的主力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重視。據有關資料統計:2005年全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1091所,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427萬人。這些數字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1.經濟轉型期中國勞動力供大於求,下崗再就業人員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2.高校擴招使人才市場上大學生供給量增大,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高校畢業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類型特徵鮮明、整體走勢明朗、社會認可又認證、難度初見緩解、產學途徑漸趨暢通、人才市場趨理性、觀念得以改變。4.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大學生難在傳統的就業領域或崗位就業。<2>就業體制存在障礙。(3)就業率統計和評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進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協調發展。(5)加強大中小學就業與創業教育。(6)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7)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業形勢依然較為嚴峻,短期內不會緩解。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則更加嚴峻,據教育部統計: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338萬人,截至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2.6%,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91.9%,本科生為81.7%,高職高專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有待進一步改善。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1.知識、人才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2.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教育目標的明確導向、教學方法的實踐性、辦學體制的靈活性、教學考評的技術技能。4.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落後於經濟發展;轉變觀念,改變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旺盛。
F. 論文《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這里有些
http://www.dqdtsj.com/html/news/20091019192710.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17/01/1776884_33508330.shtml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就業難的一系列社會性問題更加充分暴露。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成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這些問題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如何看待、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應當值得黨和國家、政府的重視,也應需要整個社會、高等教育機構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解決好這個問題,既能有效促進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也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弱勢群體的現狀以及他們所面臨的一些實際性、有待關注的具體問題。文章從大學生就業現狀著手,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基本現實,剖析了我國目前對大學生就業的相關社會保障制度,挖掘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和建議,以期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目前大學生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弱勢群體 就業難 生活難 問題 對策 社會關注 人文關懷
一、關於大學生-——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但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並引發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這一熱點和焦點性問題,不但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現狀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學術界的思考和討論。徐州師范大學美術系楊在華教授曾在《大學生弱勢群體就業難現狀及對策分析》一文中就提到:自從200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勢群體」這個概念以來,研究者從各個角度對「弱勢群體」予以界定。認為,大學生弱勢群體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於性別、經濟貧困、生理殘疾、心理障礙、競爭失敗等原因而處於不利境地、並且出現了學習、生活、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大學生群體。如女大學生、貧困生、殘疾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容貌不佳的「丑生」等等均屬於「弱勢大學生群體」。在「畢業即失業」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引發了種種社會沖突和矛盾。大學生弱勢群體就業難現狀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更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問題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33萬、2006年413萬、2007年495萬、2008年559萬、2008年610萬、2010年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可謂形勢異常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三、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解決對策
1、大學生自身問題
首先,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其自身的問題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又有社會的眾多因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所存在的問題」這樣一個局面。
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其次大學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 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准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
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煉;樹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要有勇於創新、勇於嘗試的精神,挖掘、開拓創業市場,轉變「靠父母」、「靠國家」、「走公務員之路」的傳統就業思想;要積極的打破思想束縛,給自己一腔激情。
2、企業存在的問題
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著人才流失。
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總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范、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說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並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所以說作為企業應該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的企業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與企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大學畢業生,為企業打造長期穩定的團隊,不能因眼前小利而影響到長遠發展大局。
3、戶口與失地問題得不到解決
戶口與失地問題得不到解決是全國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未就業畢業生頭疼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大學入校前錄取通知規定「凡就讀生入校時必須辦理相關戶口轉遷手續至本校」。對於這點,就讀學生無一例外的把戶口遷入學校統一管。可是畢業後沒有穩定的工作,戶口又回不了原籍(原籍是農村,現在村裡不要),只好放在人才管理中心,成為集體戶口,這樣一拖就是五六年、甚至十多年、終生得不到解決。本來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還要收取檔案管理費等費用。許多未就業大學生想通過自己原本僅有的一點土地生存,利用其進行種植、養殖型創業,但唯獨的、僅有的一點土地也被無形中剝奪,以至於更加貧窮、生活難,造成弱勢化、邊緣化更加嚴重。理論說來未就業學生是失地農民中最慘的部分,卻無人問津。
國家應出台相關規定,確保未就業大學生現有土地權問題,應政府協調地方鄉鎮給予這樣一個弱勢群體——未就業大學生應有的幫助,把原本生產權屬於他們的土地給予歸還,並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在農村創業。
4、 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
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群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象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戶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那?什麼都沒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大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5、崗位緊缺,競爭壓力大
數據統計僅八年來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在3500萬以上,而統計就業率在35%左右,加之以往未就業大學生、高校上報的虛假就業數據,可見就業率是何等的低下。要解決好這些畢業生,促進社會的團結穩定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
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范、提高企業(國有、私有)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加強優化人事結構、年齡、文化、綜合等問題,多給年輕人提供機會,留余足夠的空間。
6、提供農村創業平台
十七大報告提出全民創新,把創新、創業納入了全民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全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於自主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尤其是未就業大學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隨著城市經濟的日益崛起,商業競爭日顯激烈,許多創業者選擇城市創業,卻忽視了農村這片創業樂土。其實對於創業者來說,農村創業環境有著不可預測的發展潛力,農村有著市場競爭力小、環境寬松、風險小等優勢。
黨和政府應當積極號召、鼓勵有志青年去農村創業,多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農村創業平台。鼓勵高校畢業生去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新型科技產業等,爭取利用自身力量帶動、形成一個新型的就業群。
7、創新、自主創業機制不夠完善。
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都有著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復雜化等多方面問題。
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優撫方面,尤其在發放貸款上:國家、政府應建立起相應的、有所區別的信貸機制,應具有針對性,爭取程序的簡單化,促進創業進展。對於必須找公務員擔保、拿工資作抵押方可貸款這一項制度,國家、政府應加大改革、爭取更加利於學生創業資金信貸的便捷途徑。因為一提到創業資金信貸問題,相關部門就拿找公務員擔保作為條件,許多的創業者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這就形成了間接限制,形成了創業屏障。年輕有志的創業青年雖有創業的激情、熱情,但沒有了平台,得不到發揮。在無息款發放擔保上能否試著嘗試:畢業證抵押+多戶聯保+實體等相結合,或採取一些其它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學生創業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實,起到真正的效果。
8、學歷繼續教育問題
在與全日制大學教育的同時,學歷繼續教育應得到承認,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補。
現在在國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職位限制學歷,學歷繼續教育所頒發的畢業證不予於承認,但在進入工作單後卻可以憑著學歷繼續教育的畢業證加工資、晉升。這樣的矛盾無疑是對應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業難度、提高就業門檻。國家、政府應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規。要麼統一不認可,要麼統一認可。
筆者認為學歷繼續教育應獲得認可,因為既然國家允許這些辦學機構存在,就是有道理的,這樣一方面能形成學歷教育再深造,提升個人學習目標,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又能及時有效的解決、滿足一定的人才供需。
9、加大查處學校虛假就業信息,加強就業信息管理,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通過調查、諸多學生反映,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在中國的高校就業率統計信息上報工作中,學校虛假就業、強制就業行為猖獗。也許是處於社會壓力太大,各個高校也都在為了應對教育部,人力資源部,社會保障部的檢查想盡了各種手段吹捧就業率,因為每個學校的連續就業率都會影響到下年的招生計劃,而高校就業率的統計往往是拿教育部下發的就業協議的簽訂做一統計,每年畢業前兩個月左右,教育部都會根據就業率為高校制定下年招生計劃,而許多高校為了自己的生源,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大的高校就想盡千方百計,手段、花樣百出的拿就業做文章。許多的省份,高校甚至出現學生不簽訂就業協議就不予辦理教師資格證,不開具黨關系證明,暫不頒發畢業證書等行為。這一行為的出現不是個別,而是普遍,這一統計方式更是導致了國家對就業人群和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失真。
經對某高校連續幾年的深入調查,有60%的就業狀態都存在及其驚人的虛假性,甚至開玩笑的說(其實也是現實)致使社會上高校旁的一些商業經營者都有了一碗輕松飯吃:辦一個某某公司的印章,往就業協議上一蓋,十元或二十元的手續費。這些現象,我們希望我們的媒體和監管機構可以在每年的高校畢業之際做一認真調查,報道。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在這里要更強調一下是真實情況),不但學校失去了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標准,也不難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的監管力度還不夠,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國家每年只是對就業做一統計,但對其真實性的回訪、調查是否做到真正的認真落實,這就成了一個問題。這點就要求政府對每年的就業做一認真回訪。另外,國家法律法規應對高校畢業生負起就業責任,對弄虛作假的高校進行嚴格查處,對政府監管機構做出必要的處罰,責任追究到人,以真正做到保護學生就業,真正服務學生,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G.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論文
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註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並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註定在20年後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從個人方面來講,關繫到自身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從社會方面來講,關繫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從高等教育本身來講,關繫到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有人說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不重要,這絕對是極其錯誤的。它給了廣大蒙蒙董董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錯誤的認識,對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大學生就業選擇,是對一個人十年內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決策,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找怎麼樣的工作比較好?什麼樣的行業算好?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確的理解當前工資和未來發展?一系列的問題擺在大學生的面前。
中國現階段職場利益集團劃分這才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知道的大問題。學校的主任不會和你說的,公司招聘時也不會和你說的,因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會和你說的,因為他們很可能也是糊塗的。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大學畢業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 現實問題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方面,社會各行各業,尤其是生產第一線和艱苦行業,以及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積壓,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資源浪費嚴重。
中國的社會處在重要的轉型變化中:由計劃經濟轉向「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改革和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體制、擴大招生規模這三項重大舉措,使得整個高等教育戰線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認真研究的新問題。
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1.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對大學生「統招統分」2.從80年代 中期開始「共需見面」逐步向「雙向選擇」過度。3.從90年代初開始推廣「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方式,這是人力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優勢的地域和行業。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已逐漸發展成為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級技術實用型人才的主力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重視。據有關資料統計:2005年全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1091所,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427萬人。這些數字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1.經濟轉型期中國勞動力供大於求,下崗再就業人員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2.高校擴招使人才市場上大學生供給量增大,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高校畢業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類型特徵鮮明、整體走勢明朗、社會認可又認證、難度初見緩解、產學途徑漸趨暢通、人才市場趨理性、觀念得以改變。4.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大學生難在傳統的就業領域或崗位就業。<2>就業體制存在障礙。(3)就業率統計和評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進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協調發展。(5)加強大中小學就業與創業教育。(6)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7)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業形勢依然較為嚴峻,短期內不會緩解。高職(專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則更加嚴峻,據教育部統計: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338萬人,截至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2.6%,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91.9%,本科生為81.7%,高職高專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有待進一步改善。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1.知識、人才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2.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教育目標的明確導向、教學方法的實踐性、辦學體制的靈活性、教學考評的技術技能。4.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落後於經濟發展;轉變觀念,改變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旺盛。
H. 求一篇論文:論大學生就業問題2000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確實是有技能有素質的精英人才,用一句說廢了的話講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金子總會發財的。所以,還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們,當務之急,不是心裡對未來就業的一片茫然,而是樹立信心,務實當下,苦修內功,才能致使畢業不是失業之母,而是自己主宰的人生沙場,古時沙場名將岳飛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受用的。
找好人生的站牌,才能搭乘理想的彼岸。
第一路車:正視現狀,著眼未來。
我想,還是得八仙過海,自顯神通。神通是怎麼練就的呢?首先,正確關注當下經濟形勢,以及了解一定的國家政策,當然,不是一頭扎進新聞堆里那種看法,而是關注國家針對大學生就業難所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擇其善者而從之,時常揣摩一下政府的關心和用意,或者與政治課老師多做交流,多求求經,問問道。當然,許多人要疑惑,沒有在逆境中歷練出一身果敢的精神和優秀的處事風格,光以理論做先驅,自己的發展必定是會跛足的。因此,學生會和許多社團活動的參與就是顯得猶為重要。從我的觀察來談,願意在各種活動中積極表現的同學是能夠得到鍛煉的,在相當多的活動中,我們自身的參與和與集體的融會,就是未來工作環境的小小模擬,大環境,小圈子,小圈子,大環境。就是這個道理吧!
美好的未來是給現在是在困難中被包圍的人的,我願意相信,縱使應屆畢業生多如過江之鯽,千軍萬馬,正視現狀,並把握了當下的人,只要今天你著眼了未來,明天未來必定會著眼於你的。
第二路車;認識自己,揚長避短。
而我們的孔聖人也嘆道:「不畏不知人,畏不己知。」故了解自己,開發自己,營銷自己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門永久的必修課。
尤其在當下,大學生對自己的分析和認識的迫切性是以往任何時候和其他人都不能企及的,把自身的各項能力和素質中最突出的一面,鍍上金鑲玉,才是成為精英的金牌之道。誠然,面對大學生活,壓力,焦慮,浮躁,無聊一直是我們清醒認識自己的天敵,就在這么忙碌或是放鬆休閑中,在我們的美好時光里,卻是不能抽出時間,把認識自己進行到底。
「逆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持之以恆才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你必需抽出甚至擠出時間,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如何去認識自己這個問題,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性格不一可缺。大學畢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產生焦慮心理情緒是在所難免的,若要順利就業,你沒得選擇,重新認識自我,分析自我,以結合社會認識才能讓你在就業中如虎天翼,揚長避短,再在面試和找工作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冷靜選擇,你就與優秀的崗位漸行漸近了。
第三路車:苦練內功,外修氣魄。
或許你的大學功課學得很不錯,能拿到不錯的分數,偶爾也能與獎學金接近接近,再或許你的大學成績一塌糊塗,毫無亮點。但基於這兩種情況或是更多種情況,都是不能對你就業前景有所定論的。已經是領跑者的,無須驕傲,還在後面追趕或是在看風景者,你也不能放任自逐,如果嘗過了自己種下的苦果,自怨自艾自縊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惟放寬心態,人生之路是一場盛大的馬拉松比賽,贏在起點不如贏在終點。落後五十步勿笑百步者,對與所有的參賽者來說,對於每一個面臨求職問題的學生來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專業技能方面多下苦功,多學習課外知識,借鑒,融會貫通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和見識才能使自己在未來的工作中更能夠脫穎而出。
溫故而知新,在學習新課程的時候切忌丟了舊的知識,比較可悲的狀況是我們到了星期天就不知道還有星期一。
廣泛學習和閱讀習慣也必是不可拋棄的。很欣賞我們學校圖書館的寄語,書籍-----當代的真正大學。從我涉獵的書籍中,我開始明白,身懷絕技的是大俠,胸懷世界的是大師,不用細數你我眼中曾看過的無數名人名言,記住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毛主席的話:「天天學習,好好向上」就足矣! 補充: 第四路車:韜光養晦,適機而出
縱觀我國的古代歷史,我們必須悲觀的承認,歷史是永遠記載有過大動作的人的。當然,不是說不要妄想能名垂千古。不過,情同此理,要明白的是,我們在高唱:「我要飛的更高,飛的更高時。」不是因為我有多輕,而是我有多「重」,「重」從何來,淵博的知識才是我們羽翼上最強有力的肌肉。
社會上這樣形容應屆畢業生的,一張白紙,說得再明白點,其實是說,我們的一紙文憑如一張白紙。師傅領出門,繪畫在各人,要讓我們白紙一樣的人生變成一張壯麗的畫卷,讓他增殖,漲價,以至具有收藏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發揮你的最大水平作好畫,這是一個必需持久沉澱與積累的過程。當然,畢業是我們對自己的最好經驗和提升,要想社會給你提供有價值的機會,你就得證明你有能給這個機會增值的能力,慎重的評估一下自己,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你還不夠「重」,那麼,美好的幻想是可以打住,以後再進行的,給自己找好一個位置,明確一個方向,久久的充一下電吧!
第五路車:黃金心態,白金品質
金融界的現在的最強音就是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這句話對大學生來說,我想是同樣適用的,信心的品質是給我們的專業技能做保險的,信心是給我們的職業人生做推銷的,我們知道,毛遂只是自薦卻不自賤的,盡管我們仍如一張白紙,我們的某些重要素質還是一貧如洗的,但只要我們抓牢信心這塊黃金,無論通貨怎麼膨脹,它是不會貶值的,再加之,我們擁有的和正在獲得的各項能力素質,這些珍貴如白金的品質並定能和我們的黃金心態一定就能給我們打造一個金光閃閃的明天。
或許,我所言及的幾個方面還不夠全面,我所追求的自我還不夠完善,但我願意學海泛舟,書山行路,人海里更要知足,也願我的這五路車能搭載各位馳往夢想開始的地方,音樂巨人貝多芬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要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相信政府相信我們的黨,沒有過不去的冬天,因為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冬天有多寒冷,春天就有多溫暖,梅花就有多麼的幽香,願所有與我一同向前跋涉的勇者們能及早的聞到花香。
祝你生活愉快!
I. 大學生就業問題 議論文1500字以上
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逐步呈現出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轉移、由一國向全球蔓延、從經濟領域向社會其他生活領域擴展的趨勢。美國實體經濟的疲軟,直接造成中國經濟及其他領域面臨嚴峻形勢。而大學生就業問題首當其沖。據統計,僅200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這么多企業倒閉,肯定會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而導致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在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一、2009屆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挑戰
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610萬,這些應屆畢業生急需要就業;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使人力資源供需出現了嚴重的不均衡,畢業生就業面臨最冷「寒冬」,主要表現在:
1、從國家宏觀角度看:
(1)2009屆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由於國家連續擴招,畢業生人數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待就業畢業生數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捲而來,經濟持續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學生就業工作任務非常艱巨;(2)國家經濟增幅放緩,新增勞動力需求的大幅減少。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預計我國在未來幾個月乃至相當長時間里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出口減少、財政減收、外匯儲備縮水以及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3)相關就業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勞動合同法》,在進一步完善我國僱傭關系各項規范、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會導致用人單位在僱傭員工的問題上慎之又慎。
2、 從用人單位角度看:
(1)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滑坡導致消費需求下降,投資需求萎縮,從而引起對新增勞動力需求的大幅減少,導致許多單位削減甚至取消招聘計劃.一些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主的院校,由於所設專業限制,所受沖擊必將更大;(2)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主要有:首先,學歷要求更高。在強調能力決定未來的今天,學歷仍然被視為尋找工作的敲門磚。從今年下半年各地舉辦的人才供需交流會以及我校舉辦的秋季校園招聘會和專場招聘會來看,盡管經濟「蕭條」,但一些知名用人單位本著「人才儲備」的目的,還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計劃,但企業的門檻提高、待遇降低,卻是可以明顯感到的變化。 第二,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由於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崗位時,用人單位更傾向於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系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系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第四,過分看重工作經驗。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用人單位很難像以往那樣給予新晉員工較長時間的實習和培訓。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他們更願意錄用那些有相關工作經驗、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應聘者;(3)《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的出台,增加了單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勢員工的合法權益,這使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加謹慎,在情況不明朗,需求不緊迫的時候,一般較少或不考慮增加招聘計劃。
3、從學生角度看:
(1)「硬體」缺乏。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想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必須要有足夠的「硬體」。即學歷、成績、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動手能力等。目前的現狀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理論素養不高,專動手能力較弱、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2)「軟體」缺乏。除了所需的「硬體」外,畢業生還需要一些「軟體」傍身。比如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就業能力等,這些能力對於工作的獲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畢業生就業觀念滯後,存在盲目的樂觀或悲觀情緒,擇業觀、價值觀、人生觀尚存偏差。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時也使得部分畢業生因此錯過了「最佳」的就業時機;(4)金融危機的影響,使一些畢業生打算延遲就業,期待危機過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時就業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無所獲,另一方面也浪費了自身作為應屆生應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