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學費論文
❶ 如何跟家長提漲學費
先說一句廢話,現在通縮,價格再漲就有奸商之嫌。
如果是一開始走的是平價路線,財務虧損,這種情況漲價,就得想想自己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家長是否可以用漲價前的價格找到其他老師,如果不好換老師,那麼,給家長充足的漲價理由:絕對不是你虧本了這種拙劣的腳本。
最常用的辦法是把你的服務做一個升級版本,漲價後的價格對應一檔次服務,漲價前的價格對應低一些的服務或者把之前的服務縮水。家長通常會給孩子挑更好的東西,這樣漲價就有足夠的理由支撐,也比較隱蔽了。
❷ 多地高校漲學費,是否漲得有道理
16年同濟的普通在職班MBA學費為20.8萬。MBA學費上漲原因包括主物價走高,辦學培養成本的增加等,國內的 MBA教育有一定的市場化成分,所以整個MBA品牌的提升也是漲價的原因之一。並且,近年來MBA學費節節上 漲,除物價走高和培養成本等原因,名校學費追漲保持身價的風氣不容忽視,「 保持學費標准意味著保持身價。」也有部分的MBA院校聲稱是上調MBA學費主要在於鼓勵全日制招生,限制在職班的規模。想選擇一個性價比合適的院校,可以找華是的老師去了解
❸ 從學生角度看學費應不應該上漲
學生是一類沒有經濟收入的群體,主要靠父母供給,學費因此成為部分學生上學的壓力,可能因此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意願,當然,學校本身優秀的話,可以適當多收一些。
❹ 求助:幫忙寫一份漲學費的通知
由於近期國內物價上漲,學習班的資金周轉愈加緊張。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故做出如下決定:學費由以前30元/2課時改為50元/2課時。望學生與家長多多理解,支持!
❺ 高校為什麼漲學費
民辦學校如果漲學費需要物價部門成本監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高校學費漲價是「箭在弦上」,「目前高校經費主要來自國家財政。而高校經費的來源非常不均,一些省級高校生均經費甚至只能拿到2000元,對培養學生來說,這遠遠不夠。」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體制室主任王烽從經費來源上對此做出了解釋:「高校經濟來源一般有學費、校辦企業、國家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對於重點大學來說,後三方面來源非常充足,而對於普通大學來說,可能只能依賴學費和財政撥款。但財政撥款又不充足,學費漲價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除了辦學成本上漲,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室主任馬陸亭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在於辦學理念的變化。「比如,英國就經歷了從高校不收學費到收費再到大額度收費的過程。」
學費都用在什麼地方?
學費都用在什麼地方?學費在高校辦學成本中佔多大比例?這也是漲價後學生及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馬陸亭說:「高校成本問題非常復雜,過去建的教學樓、實驗室算不算成本?其維持費、運行費算不算成本?」他透露,在一些重點大學,學費在辦學成本中只佔3%。而在非重點大學,學費占辦學成本的比例非常高,一些地方院校幾乎全靠學費生存。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大學學費可以漲,但必須做到兩點:首先,清晰核算生均成本,剝離不必要的行政開支。讓學生承擔龐大的行政開支和工程開支,是不合理的。其次,合理確定學生承擔的成本比例。這通常有兩個標准,一是學生承擔的成本為生均成本的20%,如生均成本2萬元,學費為4000元。二是學費標准不得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免學費給老百姓生活帶來負擔,如果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萬元,則學費標准為2000元。以上兩個數據,取最小的作為學費標准。」
學費都用在什麼地方?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凱曾撰文指出:「就目前國內高校的情況而言,學生繳納的學費基本上都用於辦學投入。但是,辦學投入有兩類,一類直接投入到學生的培養,用於改善教學、生活條件,而另一類的投入機制並不直接讓學生受惠,通過項目為學生所用,可能周期較長。」
王烽坦言,地方大學經費困難,學生的學費大多用於成本補償。
=====================
其主要是民辦,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
❻ 寫一篇關於上大學的成本論文
本文從人均收入的角度對高等教育成本分擔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我國高等教育的學費水平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關,進而探討我國高等教育學費水平與社會實際承受力的適應性,最後分析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響並提出建議。 http://file.ycuu.net 關鍵詞:高等教育 成本分擔 教育公平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客觀上要求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對高等教育經費的需求迅速膨脹,而且財政撥款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導致當時高等教育經費嚴重緊缺。1989年國家出台了《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的規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以下簡稱成本分擔)制度開始在高校中進行試點,逐步推廣,如今各高校已經全面實行了收費制度。在教育制度改革初期,推行成本分擔政策對緩解高校經費緊張狀況,改善辦學條件起了巨大的作用,為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奠定了基礎。 但高校在實行收費制度不過十幾年的時間里,收費標准提高較快,以1990至2001年為例,學生人均學雜費由最初的不足100元上漲到2001年的將近4000元,1998年以前,歷年學生人均學雜費均低於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而到1998年兩者基本持平,1999-2001年間前者已經超過了後者,差距逐年增大,且增大的速度相當快(見表1)。近幾年,不斷上漲的學費讓工薪家庭越來越感覺負擔沉重,農村貧困家庭更是難以承受。如何確定合理的收費標准以保證高等教育公平(以下簡稱教育公平),讓貧困家庭子女不因經濟條件而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已為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倍加關注。 論文中心-免費論文 本文擬從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學雜費與同期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系入手,探討我國高等教育學費水平與社會實際承受力的適應性,分析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 成本分擔影響教育公平的理論分析 成本分擔是指教育成本由各個方面共同來承擔,一般認為承擔方主要包括:學生的家長、學生本人、政府、工商企業等。本文中的成本分擔主要指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以繳納學雜費的形式對教育成本進行部分補償。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在高考分數達到國家規定錄取線的前提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學生享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即貧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應由於經濟原因而受影響。 http://file.ycuu.net 我國成本分擔的主要形式是收取學雜費,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里,基本上實行免費的高等教育。現在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讓受教育者分擔部分教育成本已成為可能。由免費到收費的轉變是發展高等教育的需要,但一般說來,人們普遍認為收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而主張收費越低越公平,最好是免費,這樣就不會有人因為交不起學費而不能夠上大學。 然而西方學者經過對免費的高等教育反思和驗證後,認為免費高等教育不利於教育公平,理由有二:首先,免費高等教育實際上是用納稅人的錢來供富有家庭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如果高等教育實行免費,高等教育經費則需由主要來源於稅收的國家財政供給,而富有家庭的子女由於各種有利因素往往比其他階層的子女有相對較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免費高等教育實質上是讓富有家庭的子女佔有了其他階層子女應該享用的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其次,接受高等教育會使個人獲得較高的收益,免費的高等教育是在用國家的錢為個人投資,因而對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公平的。 Ufile,你的論文中心 那麼,收費能夠使教育變得更加公平嗎?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觀察,收費對公平起著雙重作用:一方面,收費可以改善高校的辦學條件,擴大招生規模,增加貧困學生的入學機會,有利於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收費對貧困學生必然產生不利影響,學費水平的上漲除了有可能使貧困學生因為支付不起學費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之外,即使上了大學,但由於經濟原因而被迫放棄就業前景好而收費相對較高的專業,不得不選收費相對較低,就業前景較差的專業。此外,學費上漲還會對初等教育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歷層次的選擇產生影響,那些處於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生可能會由於高額的學費對大學教育望而卻步。主要由於經濟原因而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收費水平與受教育者的承受力相適應時才有利於公平,否則,收費將會產生消極作用。那麼,我國當前所收費標準是否影響了教育公平呢? http://file.ycuu.net 論文中心-免費論文 成本分擔影響教育公平的實證分析 本文利用表1數據,對高等學校學費水平作實證分析,並提出如下假設:高等學校的生均學雜費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成正相關。 為了檢驗上述假設,建立了以下計量模型,選擇生均學雜費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生均學雜費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雙對數函數作為回歸函數的形式,即lny=a1+b1lnx1+u1 (1)和lny=a2+b2lnx2+u2 (2),其中,a、b為參數,u為隨機擾動項。y、x1、x2、分別表示生均學雜費、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考慮學費確定的滯後性,以同一年度的數據代入假設模型。根據上面構造的模型和已經收集的數據,並運用經濟計量分析軟體EViews3.0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方程,得到如下結果:學費水平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關。 論文中心-免費論文 學費水平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估計方程為:lny=-14.6492+2.9361lnx1 (1.1),通過校正,獲得有效估計量,D-W統計量為2.2757,其他各項統計檢驗均在0.05的顯著水平上通過,表明回歸分析的結果是可靠的。R2=0.9818,b1的系數為2.9361(t統計值為5.5040),說明y(學費水平)對x1(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高度相關,其估計彈性是2.9361,即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每增長1%,學生人均學雜費就增長2.9361%。a1為-14.6492(t統計值為-3.6438),這似乎是非常可笑的,因為它表示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零時,學生人均學雜費將是負值,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1990-2001年間我國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零,這有助於解釋零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值預測的不明智性(估計方程2.1中的a2為負值與此類似)。 經檢驗,對y值的預測效果比較理想。學費水平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計方程為:lny=-11.2919+2.2115lnx2 (2.1),b2=2.2115(t統計值為11.8760),其回歸分析和預測類似於學費水平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分析、預測,不再贅述。 Ufile,你的論文中心 從以上實證結果可以看出, b1和b2這兩個數字已經非常大了,它們說明相對於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學費的增長太快了,即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教育成本中學生須分擔的那一部分的增長速度將近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的3倍,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多。 在一定程度上學費的快速增長已經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對於增長過快的學費,有子女上大學的城市貧困家庭及農村低收入家庭就感覺難以承擔高昂的學費。於是就有可能出現貧困家庭的子女由於經濟原因而失去本應接受高等教育(或更好的高等教育)的機會。由此可見,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收費標准確實影響了教育公平。 政策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目前所實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政策在促進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近些年增長過快的學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論文中心-免費論文 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即教育是產業但不應產業化,學校不應企業化。教育作為產業,雖然應該引入市場機制以提高管理水平,但教育同時又屬於「准公共產品」,具有巨大的外部公益性,政府理應有巨大的公共投入。所以學校作為非盈利機構,利潤最大化不能成為其主要目標,不應盲目提倡教育產業化。 建立向低收入家庭傾斜的、多種形式的學生資助體系。我國目前的學生資助體系還很不完善,建立完善的資助體系應當作為實行成本分擔政策的重要配套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保證教育公平。 把實行成本分擔所節約的資金用於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質量。擴展貧困學生大學前受教育的機會,提高其大學前受教育的質量,是實現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條件,把實行成本分擔所節約的資金應用於這一方面,將會促使不同地區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更加均等。 Ufile,你的論文中心 教育公平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包括社會歷史原因、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地區差距、城鄉差別等,這些影響教育公平的因素不可能一朝消失,要改變貧困面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因此,在我國目前教育經費還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會繼續執行成本分擔政策,在這個問題上,政府一方要根據我國國情制訂恰當的收費標准,學生一方也應對成本分擔政策給予理解,共同努力,盡最大可能保證教育公平。
❼ 幫忙寫一份漲學費的通知
通知
各位家人大人:
辦學多年來,一直秉持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家長的希望這一宗旨來辦學,04年以來學費一直是30元/2課時,但通貨膨脹自04年以來比股市牛多了,如果收費不提高一點,我將失去繼續為你們服務的能力,通過慎重考慮,現准備漲至50元/課時,請大家理解和支持!
❽ 高等學校為什麼漲學費學費該如何漲
擴招了嗎,學費就的漲了,經濟學的規律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
❾ 大學漲學費真的有利於窮人么
就是,學費的增長可能讓更多的窮人上不起大學,而說的獎學金只能讓成績特別突出的人來支付學費,但是成績不是相當突出的窮人又如何來支付學費呢?所以我認為學費上漲並不是有利於窮人上學的。
❿ 為什麼大學學費漲了,大學學費上漲理由
算上通脹,大學學費就是漲得太少,說的是正規大學(除去野雞大學,高收費的三本人家本來就無財政支持)的運營靠的是國家財政。國外有的學校有部分資金靠的是校友捐款。。。
我們一個N線小縣城(葉)的高中每學期(半年)收費2500,還不算時不時推銷的學習卡(網路課程)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