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主題曲一直走
❶ 大盛魁的歷史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
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聲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
發展簡史
大盛魁的創辦人並不是什麼富戶大商,而是三個小販。原來康熙時,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中,由於軍隊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砂磧地方,運糧尤苦」,遂准商人隨軍貿易。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的王相卿和祁縣的史大學、張傑。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買賣公道,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後,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三人便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為大盛魁,這就是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
大盛魁的總號最初設在烏里雅蘇台,後遷駐歸化城(呼和浩特),其經營的基本地區是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烏、科兩地櫃上的店員,在櫃上住過三年,學會蒙語以後,就組成若干小組到草原各帳篷售貨。基本上是一個店員,再雇一個蒙民,兩個人騎兩只駱駝,另用兩只駱駝馱貨,販運的商品有磚茶、生煙、洋布、斜紋布及針線之類,走串蒙古包送貨上門。夏天賣了貨,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換成皮張。同治時,大盛魁看到茶、煙銷路好,為了適應蒙民的口味和運輸上的便利,與茶商、煙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磚茶」和「祥生煙」。而且越做越精細,越做越定型,頗受蒙民歡迎。大盛魁從全國各地販運商品到蒙古銷售,其貨物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隨時在歸化城市場上采辦;二、向外地來歸化城銷貨客商訂購,或向歸化城到外地經商者訂購;三、派人到產地采購。
❷ 大盛魁的幕後花絮
1.喬振宇在劇中顛覆形象,飾演「馬賊」,首次挑戰說蒙語、騎駱駝等。
2.《大盛魁》是喬振宇的轉型力作。加盟該劇的消息甫一發出,其熱情粉絲便在各論壇為偶像打氣,並趕在喬振宇進組之前從全國各地趕到北京提前為他慶生。
3.拍戲第二天,冷空氣來襲,劇組主創們卻直呼「天公作美」。因為當時劇組正拍攝的場景,劇本所需環境便是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因此,導演王新民緊急調度,將拍攝內容臨時調換,將雪景利用起來,完成全劇的重要部分。
4.參與《大盛魁》製作的服裝設計師鍾佳妮,不僅認真研讀劇本,還查閱大量史料和繪畫作品,特別對清朝初期的蒙古族服飾進行了深入研究,盡其所能還原歷史人物風貌,用服裝展現人物性格和命運。
5.於震在拍攝一場的戰場戲中受傷。先是被劇中壯碩的蒙古大汗實實在在踹了一腳。之後,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導演設計了幾個不同動作、機位,於震被踹得在地上翻滾。當這個鏡頭終於完成時,於震的手腕不慎在摔倒時扭傷,然而敬業的於震在簡單噴過葯劑之後,又迅速投入到工作。
6.喬振宇首次嘗試20歲到60歲的演繹跨度,首次嘗試老年造型。
7.戲中所穿的蒙古靴材質在嚴寒中會變硬。喬振宇穿著硬靴爬山、策馬,等到收工脫下一看,兩只腳的大拇趾都已變成紫色。但從現場表現來看,他演繹的張傑瀟灑、機靈,絲毫看不出受傷和嚴寒對其表演狀態的影響。
8.於震飾演的「王相卿」有一時期頗為落魄,幾乎命喪草原。在近零下二十度、一望無際的冬日草原上,現場工作人員都用圍巾、脖套等裝備,將頭臉捂嚴實。於震則完全地感受風雪的「撫摸」,還得躺倒在雪地中食雪充飢,在拍攝遠景時,於震更是上演了獨行雪地中屢屢摔倒的戲碼。但他的幽默細胞沒被冷空氣凍結,拍攝間隙,於震笑言,後期製作的時候,應該在這個(食雪)畫面上加幾個字兒,寫上「誰有我慘?!」讓現場工作人員都笑了起來。
9.拍攝中,王新民導演已六十的年紀,在現場奔走,與演員溝通、與攝影討論機位、盯監視器。每天收工後,他還琢磨劇本,不斷修改完善。在連續高強度工作之下,王新民導演病倒。趕往醫院輸液治療、短暫休息之後,第二天他又出現在現場,敬業態度讓全組演職人員贊嘆。
10.導演王新民透露,不拍戲的時候他(喬振宇)會結交很多內蒙的朋友,向他們了解一些內蒙的風俗習慣,這對他的表演很有幫助。
11.全劇中的重頭戲之一,清軍征討葛爾丹叛軍的戰爭戲,時間背景在冬天。劇組調動大批駝隊、馬隊和群眾演員,力爭將戰爭的恢弘場面重現在熒屏上。但天氣的寒冷、地面的冰滑讓駿馬幾乎無法飛奔。
拍攝戰爭的爆破場面時,在布置好炸點後,工作人員還需要往炸點上澆上水,低溫之下,幾分鍾的工夫,炸點上就蒙上了一層冰。盡管如此,劇組工作人員還是努力克服自然環境的惡劣,認真地將戰爭的宏大場面完美地呈現。
12.於震最頭疼的是搭檔駱駝,這是他第一次跟駱駝拍戲。駱駝反芻時經常會往人身上噴,很臭,跟它相處要特別小心。於震被駱駝摔過一次。
13.於震首度挑戰晉商角色,他坦言自己是被劇本深深吸引自薦出演的。在這部戲里要從23歲的小夥子一直演到70多歲,年齡跨度非常大,他直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14.喬振宇不僅在劇中蓄起小鬍子,還把皮膚也塗成小麥色,變身粗獷漢子。很多前去探班的媒體被他一身極具異域風的造型吸引。
15.清朝戲在熒屏上不鮮見,滿清男子要剃頭,只留下頭上後半部分頭發,編成發辮垂下。但王新民導演與團隊查閱史料研究清朝發式,最終確定《大盛魁》中滿清男子發型——金錢鼠尾。這是此前在熒屏上比較少見的一種呈現,在當時,男子剃頭只留下後腦勺一小撮如銅錢大小的頭發,編出的發辮也細如鼠尾,因而稱為「金錢鼠尾」。這次《大盛魁》重現「金錢鼠尾」,劇中主演的發套皆由熟練匠人手工編織而成,價格不菲。
16.在拍攝財東來搶糧食的戲時,出於效果和機位的需要,喬振宇一次次展示矯健的身手。現場積雪頗深,光是行走便頗為艱難和緩慢,而他的動作迅捷干凈,漂亮的踢腿動作即使重復多次也頗有質量,不改其「馬賊」本色。
17.於震獻出私家珍藏——仿清代蟈蟈葫蘆作為劇組道具。
18.拍攝期間,經常有喬振宇的粉絲前來探班,送來食品、飲料、防暑葯品等,寫親筆祝福為他加油打氣。有心靈手巧的粉絲送上具有蒙古特色的牛皮手繪像以及彩繪盤子、折紙等富有創意的禮物,讓喬振宇很感動。
❸ 《大盛魁3》txt全集下載
大盛魁3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7 馬隊遭遇哥薩克土匪
兩個月之後比爾按照計劃把古海一行送過了國境線。他說:「好吧,現在你們可以走了。但願上帝保佑,下面的路途你們能夠一帆風順。」
他們又上路了,一切都如事先安排好的一樣,比爾把他們順利地送進了烏蘭穆圖山口。奇怪的是偌大一個山口居然沒有看到一個把守的士兵,這件事讓古海他們慶幸了好久。
但是到底還是出意外了,事情發生在了一個完全出乎他們意料的時間和地方。進入中國邊境哨卡之後,古海一行擁著六輛馬車沿著大道走了將近二十里地,他們停下了。古海答應過大家,在隊伍回到大清國境內後讓大家好好休息一下。
剛剛把帳篷紮起來,王鍋頭正趴在地上吹火——他點的牛糞火由於潮濕怎麼也燒不起來——結果王鍋頭貼著草地就聽見了遠處傳來的一陣馬蹄聲。一向沉默的王鍋頭高興得跳了起來,喊道:「古掌櫃,大盛魁接應咱們的人來了!」
古海他們都跑到了一個土坡上,大家把衣服脫下來搖著晃著喊著。是二斗子第一個發現事情不正常,……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❹ 大盛魁的介紹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古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1929年,大盛魁歇業。不過,歇業後的大盛魁一直處於半關門狀態,一直到1947年,大盛魁才徹底散夥。
❺ 最近在電視上還有網上都在講大盛魁,有誰知道大盛魁的歷史嗎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聲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的創辦人並不是什麼富戶大商,而是三個小販。原來康熙時,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中,由於軍隊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砂磧地方,運糧尤苦」,遂准商人隨軍貿易。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的王相卿和祁縣的史大學、張傑。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買賣公道,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後,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三人便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為大盛魁,這就是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 大盛魁的總號最初設在烏里雅蘇台,後遷駐歸化城(呼和浩特),其經營的基本地區是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烏、科兩地櫃上的店員,在櫃上住過三年,學會蒙語以後,就組成若干小組到草原各帳篷售貨。基本上是一個店員,再雇一個蒙民,兩個人騎兩只駱駝,另用兩只駱駝馱貨,販運的商品有磚茶、生煙、洋布、斜紋布及針線之類,走串蒙古包送貨上門。夏天賣了貨,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換成皮張。同治時,大盛魁看到茶、煙銷路好,為了適應蒙民的口味和運輸上的便利,與茶商、煙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磚茶」和「祥生煙」。而且越做越精細,越做越定型,頗受蒙民歡迎。大盛魁從全國各地販運商品到蒙古銷售,其貨物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隨時在歸化城市場上采辦;二、向外地來歸化城銷貨客商訂購,或向歸化城到外地經商者訂購;三、派人到產地采購。
❻ 大盛魁電視劇哪裡能看到
大盛魁電視劇在內蒙古廣播電視台可以看到。
《大盛魁》是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內蒙古電視台、玉泉區人民政府、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北京晉商博物館於2009年共同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由王新民執導,於震,喬振宇,吳連生領銜主演。
該劇由創業、興業、歇業三部構成,歷史跨度270年,講述了自清代「走西口」歷史背景下由晉商創造的中國清代最大的跨國貿易商號——「大盛魁」的興衰傳奇 。
(6)大盛魁主題曲一直走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大盛魁》首次將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跨國貿易商號大盛魁搬上熒屏 。大盛魁崛起於清代的內蒙古草原。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為解決西征葛爾丹的清軍後勤給養,康熙帝決定征調內地大批商賈及民夫隨軍出塞,由此逐步放開了明清以來統治者長期執行的對蒙古地區「禁邊」政策,拉開了歷史上「走西口」移民壯舉的序幕。
就是這西遷的洪流,催生了中國商業史一個偉大的奇跡:三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山西漢子,王相卿、史大學和張傑通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斗,歷經常人難以想像的挫折磨難,以無錢無權無勢的平民身份融入茫茫草原,創建了「草原第一商號」——大盛魁。
大盛魁跨越清代,見證了民國的誕生,直至解放前夕關門歇業,綿延近三百年。其鼎盛之時,擁有包括漢、蒙、回、滿等各族員工近萬人,國內外分號八十二家,駱駝二萬多峰,資產超過白銀一億兩,若以銀鋪路,能從北京一直鋪到烏蘭巴托,經商足跡遍及全國各省及俄羅斯和中亞諸國,雄踞塞外而傲視天下。
❼ 大盛魁的大盛魁末代大掌櫃段履庄
段履庄是山西祁縣人,他出生的那個年月,因為喬家等晉商家族的興起,男人晉商已經成為祁縣一代的時尚。段履庄是個苦孩子,家庭原本就貧困,沒想到出生沒多久父親又撒手西去,跟著母親含辛茹苦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套用在段履庄身上再適合不過。但在當時,他的辛苦只能揮灑在幾畝薄田裡。
30歲那年,段履庄開始考慮改變貧窮的命運。像很多走西口的山西人一樣,段履庄如隨波的浮萍一路飄盪,來到歸化城尋機會。當時,由山西人創辦的大盛魁早已是旅蒙商中的旗艦商號,出於鄉情的誘惑,段履庄來到大盛魁當了一名學徒。在這里,他遇到了「貴人」李順廷。李順廷是山西太穀人,出身貧寒,很小就走西口,從學徒到店員直到成為大盛魁的大掌櫃,可以說是歷盡艱辛。也許是相同的命運,或許是段履庄眉宇間流露出的那份聰慧,從段履庄進店那天起,李順廷就對這位小老鄉給予了特殊的關照。有了這份關照,再加上段履庄本身具有的敏捷與公關能力,一晃十年之後,段履庄儼然已是李順廷最得力的助手。
但李順廷卻在此時遭遇了生命中的滑鐵盧。大盛魁由三個走投無路的流浪漢創辦而起,因為一筆意外之財絕處逢生。所以,與其他商號不同的是,大盛魁幾乎全是人力股。隨著三位創始人先後故去,他們的後代總算在花天酒地之餘,頻頻到商號索要股份收入,並且隨意在商號安插人手。隨著創始人後代的人數增多與要求的變本加厲,股東與大掌櫃之間的矛盾到李順廷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為屢次拒絕所謂股東們的無理要求,忠心耿耿的李順廷最終遭到股東們的一致罷免。眼看大盛魁人心渙散,自知無力回天的李順廷無奈退出商號。而接替他大掌櫃之位的,正是他的得意弟子段履庄。
這一年,是公元1914年。在此之前,靠著沙俄的攛掇,外蒙古宣告獨立,拖欠大盛魁的600萬兩白銀也因此一筆勾銷。在這一變故中,大部分旅蒙的晉商商號紛紛破產,當時從事對蒙商貿的28家商號中的27家因此立即倒閉。大盛魁雖然沒有倒閉,但已是夕陽西下。達到人生頂峰的段履庄,伸手接過來的就是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商號。 剛剛成為大掌櫃,段履庄就辦了一件讓袁世凱刮目先看的事。隨著外蒙宣布獨立,內蒙當地的一個土默特騎兵連長玉祿趁機叛亂,燒殺搶掠當地牧民。危難時刻,段履莊主動向袁世凱請命安撫,同時以大盛魁的全部資產和本人性命擔保玉祿收編後安全無憂。結果,玉祿乖乖投降。一時間,段履庄名聲大噪,被北洋政府授予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聘為農商部顧問,贈匾「拱衛綏遠」。黎元洪贈段宅「功績蓋塞」橫匾。
1919年,段履庄以隨員(高級顧問)之一的身份,隨西北邊防總司令徐樹錚第三混成旅開赴庫倫,大盛魁擔任為部隊提供軍需的重任。隨後,在中俄交涉署成立後,外交部長王正廷(兼代國務總理)任命段履庄為異常活躍的交涉署委員,在談判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惜的是,段履庄的一腔熱情並沒能挽救中俄的破裂。因為疏於對大盛魁的管理,中俄斷交之後,大盛魁遭受重創。
1921年9月,歸綏市的天津商人沈文炳和北京蔚豐實業公司競相興辦電燈廠。沈文炳的機組設備均是「東洋造」,實際上受日本財團的控制。為了搶佔先機,沈文炳先行一步,派人到歸綏城埋設電桿。時值北洋政府賣國親日,國內反日情緒濃厚。因為社會名流紳士的支持,各校學生組織示威遊行,鋸斷電桿,砸了沈文炳的電燈公司。事件發生後,歸綏當局陷入兩難境地。此時,綏遠省總商會會長、大盛魁大掌櫃段履庄遂承辦綏遠電燈公司。1929年,段履庄親自主持的「綏遠塞北第一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竣工發電,歸綏城有了電燈。然而因為搬遷及機器故障等原因,大盛魁耗費巨資卻未能收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商號再遭虧損。為了東山再起,段履庄又投資創辦了西北運輸公司,從德國進口30輛賓士運輸車,,開展歸綏到新疆的運輸業務,但萬沒想到,汽車和貨物到寧夏時卻被軍閥馬鴻逵扣留。
1924年,直奉兩系軍閥激戰正酣,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而就在這一年,外蒙古宣布脫離中華民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的巨變,讓綿延兩百多年的旅蒙商貿遭受重創。蒙古宣布實行共有制,山西商人在蒙古的資產全部喪失,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 萬兩白銀,上十萬的羊和馬匹留在了蒙古草原。以大盛魁商號為代表的旅蒙商,由此陷入危機。不過,大盛魁商號引發了國民政府諸多要員的關注。閻錫山旋即表示,願注資大盛魁(它不需增資),重振對蒙商貿。又要開雙福公司,請段兼經理,段履庄薦渠東海代。1929年,當大盛魁清償債務宣告歇業之際,孔祥熙派吳保平與大盛魁大掌櫃段履庄接洽,願出資20萬元助大盛魁,但也無濟於事。1931年,段提出復業計劃,閻覺得投資太大而作罷。
商戰中的接連失手,讓大盛魁內部對段履庄不滿的情緒漸漸浮出水面。在其他掌櫃看來,段履庄過於不務正業,同時又有沽名釣譽之嫌。他們紛紛斥段履庄不務正業,官癮太大,用商號的錢籠絡政府大員。更為糟糕的是,大盛魁創始人的子孫們也在此時對段履庄進行公開聲討。經過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三姓財東的子孫越來越多,分紅的份數因此越來越多。三位創始人每人一股被劈為若干厘、毫甚至毫以下。每到分紅時,財東們蜂擁而至,吵鬧不休。為此,大盛魁定下一條制度:三家財東各推代表一人參加分紅,由代表再分發給各財東。但延續到清末,財東們已不能容忍被虛懸的狀態。後來,又趕上山西連年大旱,財東的後人們大多過慣了寄生蟲般的生活,很多人欠下了巨額的債務,紛紛要求段履庄為他們償付債務。雙方發生激烈爭吵之後,其中一位股東——王相卿的後代王玉竟然僱傭殺手行刺段履庄,結果刺殺未遂積憤而終。盡管刺殺失敗,但段履庄與股東之間的關系也走到了盡頭。1931年,大盛魁開除段履庄,改推陳嚴甫為經理。此後,大盛魁分裂為兩派,支持段履庄一派要段履庄復位,支持王財東一派則堅決不要段履庄,二者均未成。1936年,當段履庄得知自己被商號開除時,禁不住痛哭失聲,連稱自己是毀壞大盛魁的罪人,「本欲有所作為,而其奈大勢何!」。
因為支持或反對段履庄的緣故,大盛魁內部發生嚴重分裂。一代天驕的晉商巨頭,從此在內訌中變得奄奄一息。傅作義將軍擔任綏遠省主席時,因為仰慕大盛魁的威名,曾有意出資幫助商號復興。但在了解大盛魁內幕後,將軍只好嘆息作罷。
1934年,段履庄同祁商段子峰前往南京見孔祥熙。已升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的孔祥熙,仍念念不忘重振大盛魁,提出由國民政府實業部出資125萬元,讓段履庄辦理大盛魁復業事宜,先撥60萬元,召開股東會,再撥65萬元,號內人員重新安排,三財東不再出資,每家按5萬元投資計算。段與王家仇恨深,不同意,後經趙守鈺、段子峰、范子壽等再三相勸,段才勉強同意。段履庄請求任中央銀行綏遠分行行長,孔不允。而此時,日本的勢力已逐漸深入綏遠省(現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段履庄深感無強大祖國作後盾,個人縱有雄心亦只是徒勞。1935年11月25日,冀東偽政權成立後,實業部停止撥款,遂流產。
1937年,日軍佔領綏遠。得知段履庄在商界的威望,日本特務機關親自登門拜訪,請他出面組織維持會,遭到段履庄以年老多病、終身奉信佛事為由的嚴詞拒絕。1939年,日本憲兵隊特務構陷段履庄,稱其資助蒙古族青年逃往後方抗日,朋友擔心他遭日本人報復,勸他逃離歸綏出外躲避,段履庄謝絕之餘說道:與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何懼之有!
1940年,段履庄被日軍秘密逮捕,遭受酷刑折磨,但始終不肯妥協。97天後,被營救出來時,已經是遍體鱗傷口不能言。彌留三日後,瞪著眼睛去世。不過,歇業後的大盛魁一直處於半關門狀態,一直到1947年,才真正倒閉。
1985年,段履庄被追認為烈士,段家的後人則世居呼和浩特。
從小伙計到大盛魁的掌門人,段履庄走過了屬於那個時代的一段成功之路。他聰明過人、熱衷國事,原本想大展拳腳,無奈在那樣一個暮色蒼茫的時代,他的一己之力實在是過於微弱。在晉商的群體中,他算不上是一個出色的商人,甚至因為他的決策導致大盛魁的提早衰敗。但是,他浩然的氣節,並沒有淹沒在商場習慣性的熙熙往來的利益之中。由此,段履庄值得國人追念。
❽ 現注冊的《大盛魁》商號他即不是財東後人也不是掌櫃後代是否屬於侵權呢
【1】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
1929年,大盛魁歇業。不過,歇業後的大盛魁一直處於半關門狀態,
一直到1947年,大盛魁才徹底散夥。 (資料來源:網路)
【2】注冊商標,有公示時間。只要沒有人向商標局提出反對,說出反對理由,
申請的商標,經過審批公示後成立。
因為這個商標在解放後不存在了。
❾ 大盛魁電視劇到底什麼時候能上映,是不是在欺騙群眾 ,2012.8在央視一嗎可現在呢。預告都沒有。
前一階段在吉林都市頻道剛播出,估計很快就能在上星頻道播出了,土豆網上有視頻(第一部),挺好看的。
❿ 大盛魁第幾集送的餃子
大盛魁是清代中國北方最大的內蒙古商號,在殺虎口、歸化、恰克圖、科布多、北京、天津、漢口占據壟斷地位。牛羊茶葉生意對於其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冷凍水餃供商人食用
「買來賒去和收來賣去是大盛魁賺錢的主要手段之一。」昨日,呼和浩特市委政策研究室原調研員王忠民認為,在當時客戶需要啥東西,大盛魁就經銷啥商品。如蒙古王公貴族每年要進京晉見,大盛魁就有專人為他們做後勤服務,包攬打點支應一切花銷。返回時王爺們通常還要去五台山朝聖,大盛魁就經銷各種朝拜用的念珠、法器。此外,內蒙古商隊冬天返回經過草原無人煙的地方時,飲食找水十分困難,大盛魁就把羊肉水餃包好冷凍起來以備途中食用,這也說明大盛魁在300年前就已生產「速凍水餃」供商人和牧民食用了。
長途販運羊馬
王忠民指出,大盛魁作為長期大量遠途販運羊馬的商號,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當時大盛魁從外蒙古販運到歸化城的牲畜,大批量的是草地的羊和馬。據老輩人說,從咸豐年間(1851—1861年)到民國八年(1919年),每年販運羊的數量,最少的時候不少於10萬只,最多的時候達到20萬只;每年販運馬的數量,最少的時候不低於5000匹,多的時候達到2萬匹。
「當時趕運到歸化城的牲畜當作商品進行交易的,羊和馬占絕大多數。趕運羊和馬的方法完全不同,需配備專業技術員工,分別組成羊房子和馬房子趕運到召河牧場,每年大約在農歷七月間,趕運到召河的羊馬,稱之為熱羊和熱馬;農歷十月以後趕到召河的羊馬,稱之為冬羊和冬馬。」王忠民說。
在當時,無論是京、津的羊客或是大盛魁的羊庄,往歸化城或京、津、晉、冀趕運羊群,通常是按四條趕羊的路線走。第一條路線是通過殺虎口到北京;第二條是通過卓資山與平地泉到北京;第三條是通過陶林到北京;第四條是通過大青山以北的草地到北京。當然還有趕入晉冀的其他路線。
大盛魁從外蒙古趕運到歸化城的馬匹,除選送軍馬外,大部分是通過歸化城的羊馬市場批發給各地販馬客商,轉銷於全國各地;一部分則由大盛魁總號另行組織人員運到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在定期的騾馬大會上銷售。趕運馬的「房子」分四路趕運。第一路走山西、河南一線;第二路走潞安府;第三路專走河南;第四路專走直隸。
驗收牲畜
王忠民介紹,每年當牧草茂盛、牲畜膘肥體壯的季節,大盛魁便派出大量收帳員工,到各和碩收帳(實際上主要是收購牲畜,用以收回賒銷日用生產生活必需品的「印子帳」)。他們到達目的地後就向王公送禮,而王公們對他們的招待都十分隆重。王府召集基層行政組織蘇木(相當於漢族地區的鄉)仕官來王府同大盛魁的收帳人員討論收帳的事宜。按照年景的好壞,牲畜孳生繁殖的狀況,由王公和仕官們提出當年還帳的數目。大盛魁的收帳人員向來在還帳數目上不討價還價,更不作爭執。
如何驗收牲畜?王忠民說,在當時,大盛魁的收帳負責人並不離開王府,只是指派他帶來的人員,率領技術工人,協同王府所派仕官,分別到各蘇木點上驗收牲畜。到蘇木後,牧民們按照尊敬官員的禮儀歡迎他們。在驗收之日,收帳人員坐在包內,讓牧民將交售的牲畜一個一個地從蒙古包前趕、拉過去,收帳人員說「行」的,即給打上烙印;說「不行」的,就不打烙印。在平川的牲畜名為「戈壁」,在山區的牲畜名為「杭蓋」。「戈壁」打楷體「士」字烙印,「杭蓋」打隸體「士」字烙印。羊馬身上的烙印同為一個「士」字,只是馬身的烙印比羊身的烙印字大一些。為了區別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兩地收購的牲畜,烙印字雖然都用一個「士」字,但科布多的烙印字比烏里雅蘇台的烙印字大得多。
運銷凍羊肉
大盛魁除了經銷活畜生意外,還要通過歸化城的屠戶,於每年冬季農歷大雪、小雪期間大量宰殺羊只,把冷凍羊肉運往京、津、晉、冀地區銷售。王忠民認為,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一是冬季趕羊路的水草少,趕運活羊的成本高,成活率低,損失大;二是凍肉包裝和儲運較為省事便利。
如何運銷凍羊肉,大盛魁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冬季將羊宰殺剝皮,去了頭蹄,掏了五臟,僅剩下兩張(扇)肉板,剔去骨頭,捲成肉卷,夜間在院子里鋪上席子,將肉卷放在席子上,經過一夜就可將肉卷里外凍實,然後再將凍肉卷儲放在「凍房」里。所謂「凍房」,也就是用木板搭起的木房子,房內的地上倒上冷水,放上凍冰塊,然後將凍好的羊肉放在木房內儲藏。向各地運銷時,不使透風,既可保鮮,又可避免融化變質。而歸化城的大盛魁等字型大小,每年用這種辦法銷售羊肉約有100萬斤。
銷售茶葉比例大
外蒙古及俄羅斯等地區屬於高寒地區,雖不產茶葉,但是對茶葉特別是對磚茶須臾不可或缺,且需求量較大;而茶葉運輸方便,運銷茶葉的利潤豐厚,商家往往為得厚利而趨之。茶葉生意在大盛魁日用百貨的經營場所佔的份額較大。
當時晉商在歸化城經銷茶葉生意,以經營湖南所產磚茶為主,因為外蒙古、俄羅斯、新疆等地以消費磚茶為主,需求量很大。
當時大盛魁的企業系統中經營茶葉生意的主要有三玉川和巨盛川兩大茶莊,其中三玉川茶莊是茶葉進貨渠道,主要是從湖南、湖北自采自製各種磚茶。「三六」(每箱36塊)、「三七」(每箱37塊)兩種磚茶,推銷給張家口的旅蒙商;「二四」(每箱24塊)磚茶推銷到歸化、包頭兩地;「三九」(每箱39塊)磚茶,除滿足大盛魁自身的銷售外,還賣給別的旅蒙商。
當時大盛魁運銷磚茶,力求適合蒙、俄、新疆廣大用戶的口味和運輸的便利。茶商們非常重視用戶的意見,只要搜集到意見和建議,就及時予以改進。前後營等處的蒙民日久成習,喜歡喝「三九」磚茶,尤其是喜歡喝三玉川的「三九」磚茶。有三玉川標記的磚茶非常信得過。大盛魁每年銷出的磚茶多則三、四萬箱,少則四、五千箱。按時價估算,每年茶葉的銷售額多則上百萬兩白銀,少則數十萬兩白銀,所得利潤估計每年15—20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