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雄議論文
㈠ 莫以分數論英雄議論文800字 大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莫以分數論英雄
每到學期的期末,都是教師煩惱、學生痛苦的時候,教師苦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學生煩於整天的強化訓練,教師忙於成績的提升,家長忙於關注學生的分數,學生忙於完成教師和家長的任務,期末的復習成了最難熬的時間,相比較平時的學習,學生更害怕期末階段的復習,因為作業多了、負擔重了,試卷多了,壓力大了,玩的時間少了,煩惱多了,快樂少了。本來是鞏固提升的階段反而走了味,如何利用好這段時間,解放學生,讓學生真正快樂的學習,解脫教師,讓教師真正的走出疲憊的世界,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都應該思考如何看待分數!
曾幾何時,「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在分數崇拜的日子裡,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就是考了多少分,一名小學生,考了雙百分就一定能夠得到親戚朋友的贊賞,這也是好學生的標准,所以在老師那裡,哪怕學生學的再差,也要通過不停的考試讓學生掌握到知識,一學期幾乎上每名小學生要做3套以上的試卷,其實教師做的,就是在中考後把課趕快講完,迅速的進入復習,然後就考——講——練,即使是再差的學生,也要一遍遍的給他們講會,講、練是老師手中最好的法寶,這樣也迎合了家長的口味,因為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一冊書的習題練習能練到看到題目就幾乎知道答案的地步,殊不知,我們這樣培養的學生就是學習機器,沒有創新,不會思考,思維被老師牽著走,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多想,只要跟著老師走,一切都不要過多考慮,分數自然不會太差,也不會考不出一個好成績。新課改後的這些年,這些方法並沒有隨著課改的推進而真正銷聲匿跡,很多老師很多家長依然以這樣的思維去要求學生。曾有一名學生家長,學生在一年級考了99.5分,還還追問為何扣了0.5分,看著這樣的家長,一方面「佩服「家長的苛刻要求,但更多是感到「無耐」。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小學階段要求學生100分固然有打好基礎的意義,但是這個基礎絕對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的,如果一名小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興趣,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有自己的一技之長,100分和80分又有多大的區別呢?想一想孩子一年級甚至幼兒園沒有畢業就對學生喪失了興趣,就開始厭學,這樣的苦苦相逼是為了什麼啊?如果我們眼裡只盯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倍加關愛,而對於學習落後的學生則『恨鐵不成鋼』,批評指責,甚至不惜以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為代價,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和獲取成績的機器。這樣的「家長式「作風又怎能培養出」有個性「的人才。放眼未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無論任何時候,把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提出問題,這樣的學習遠遠比只看著分數更重要。試卷只是一份檢測的試題而已,而且試卷的難易程度每張都不一樣,看分數的意義遠遠沒有關注學生發展更重要!
莫以分數論英雄,需要我們教師首先努力去改變傳統的觀念,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因為大部分家長雖然認可學生能力的發展,但是在期末考試後仍然以分數評價教師,這無形中也是增加教師的壓力。雖然我們改變家長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事情,但只要堅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總有家長理解的那一天,雖遙遠,但絕非不可到達。莫以分數論英雄,需要學校領導更新理念,在做好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成績,但不是只關注成績,不要以分數作為衡量教師的唯一杠桿,真正建立一套相對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和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機制,關注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能力發展,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效率,以發展性的眼光看待教師和學生,相信定能學生學的不累,教師教的幸福。這樣的路也許暫時是一種憧憬,但是前行的道路只要又思索,定有前行的步伐,只要我們不斷的去實踐,定有實現的那一天!!
㈡ 論英雄作文
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何謂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而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可稱之為英雄者,寥寥可數。
隨著時光的年輪劃過一圈又一圈,那個戰火蔓延硝煙彌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跨步走進了新時期。有人說,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還有人說,這是一個很少需要犧牲的時代,奉獻是英雄和模範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實這是對英雄的誤解。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哪個時代都有見義勇為、捨身救人;哪個時代都需要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
魯迅曾經說過,真的英雄,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個時代遠去了沖鋒陷陣的機會,拋去了鬧革命促生產的蠻勁兒,不見了革命小將的造反有理舉動,能有的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慵懶生活。習慣了安逸與漠然,如何在內心裡激起那種一呼即應的使命感,如何在簡單的生活里保持高尚的操守卻成了一件難事兒。
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搭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都是19歲。他們的生命永遠19歲,他們的青春永遠19歲。
且不必說他們是八零後,亦不必說他們是大學生。僅僅他們站出來的這個舉動我們就該為他們鼓掌,吶喊。而他們不僅站了出來,還用生命向我們證明這代人,並不盡如世人眼中所謂垮掉的一代。我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靈魂的人,我們的身上也留著英雄的血,英雄的精神。
鮮活的生命已經化作塵埃,他們用生命做出的吶喊卻久久回盪在我們耳邊。喚起我們心中沉睡的真神。
真愛大愛,不只是掛在嘴邊,寫在紙上的。浮躁與喧囂可能會模糊我們對於夢想的堅持,挫折與磨難可能會阻擋我們邁向成功的彼岸,唯有道德的底線和靈魂的救贖不能放棄。
英雄,從來就不只是活在歷史和記憶里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默默地為這個世界奉獻他們微不足道卻舉足輕重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安生,倍受感動
㈢ 作文議論文千古興亡論英雄
記得兩年級的一天中午,我突然發燒了,渾身很不自在。胡笛看見了走過來關心地問我:「么悅,你怎麼了?是不是生病了?」我有氣無力地說道:「我……我有些難受。」胡笛聽了,搭了一下我的頭,又摸了一下自己的頭,發覺我的頭很燙。於是,她不顧自己的作業沒做好,拉起我的手就往醫務室走。
一路上,胡笛一邊小心翼翼地扶著我一邊溫和地說道:「再堅持一會兒,馬上就到了。」就在這時殷實瑒一下子沖了過來,把我給撞倒了。呀,我的手出血了,我疼得站不起來。胡笛看到了,立即從口袋裡掏出餐巾紙,幫我包好傷口。然後,她對殷實瑒說:「你還愣著幹嘛,快向她道歉!」殷實瑒像沒看到我一樣,理直氣壯地說:「關我什麼事,哼!」胡笛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樣子,氣急敗壞地說:「么悅的手都出血了,你難道還視而不見?」殷實瑒這才注意到我,他心不甘、情不願的說:「對不起。我……」話還沒說完呢,就像箭一樣「嗖」地一下逃走了。
看到殷實瑒逃走了,胡笛也就不管他了,急忙扶著我下樓。由於剛剛拖過地,她下樓的時候,摔倒了。我突然看見胡笛的手擦破皮了
㈣ 論英雄作文800到一千二字
1894年——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民都不該忘記的日子,因為就在這時甲午戰爭發動,無數人死於日本人的刀下,這場戰爭正式拉開了為時51年的侵略戰爭,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一百多年前年前那日寇侵略樂清的場面,也看到了日本,這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我想,日本的侵略,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的日本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南京大屠殺,侵略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這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還有圓明園,這又是一個令全中國人民為之憤怒的事。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 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的將來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十五國先後侵略我國領土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㈤ 不以成敗論英雄議論文(高中)
如滿意 請採納 謝謝 自信源於成功的積累,又是未來成功的基礎,因此人需要一點自信,然而自信卻未必就是理性的狀態,自信失之理性也就變成了狂妄。行為與結果之間不只是簡單的必然性,許多不可把握的同步性攙雜其中,對結果的成敗可能造成重要的影響,成敗不可以被生命的主動完全把握,因此才有「不以成敗論英雄」之說。成者未必英雄,敗者也就未必狗雄,這是個當然的理性結論,然而因為成敗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這樣的說法許多人並不接受,現實理性具有更高的層次,難道這個結論本身有什麼問題嗎?
成功的人往往把成功歸於自己,而失敗的人則常常把失敗說成是天意,前者容易認同以成敗論英雄的說法,而後者則不以成敗論英雄為自己開脫,這是人性本我的當然表現。雙方各執一詞,失敗者因為氣餒,成功者因為狂妄,兩者其實都是因為自身理性的缺乏:一個是漠視了同步性的作用,一個又是誇大了過程的同步性。
昆鵬展翅尚須乘風趁勢,沒有適合發展的環境,我們又怎麼可能成功?我們不是可以呼風喚雨的神仙,任何成功都不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環境我們可以依靠理性去預測,但是這種預測永遠沒有絕對,一是環境在上地不能被絕對把握,二是我們的理性永遠沒有自身的圓滿,所以理性強者還要機緣巧合才能達到成功,撞運氣或者時運不濟,成功或者失敗都不完全決定於自己,因此失敗不能推卸責任,成功也不能貪天之功歸於自己。
成敗不是簡單的天意,行為的結果包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滲透了生命的主動,因此誰都不具有自身的絕對,同步性不可把握卻可以改造,生命主動必須接受同步性限制,兩者就此實現一種平衡,以改造後的同步性構成事物的前提。同步性之後進入必然性過程,必然性我們無法改變,只能通過對它的認識和利用,實現對再後同步性的改造,這本身就是生命主動的理性狀態。認識和利用必然性改造同步性,是生命主動的全部價值和意義,它包括人們主動的意識和行為,顯然前者是理性的形式,後者是理性實現的狀態。過程和結果的狀態相對,同步性和生命主動共同左右成敗的作用才得以連續,顯然只有其中的理性,才是生命主動狀態的根本,它因此構成英雄的本質。
如此我們就發現了理性的作用,因此就可以客觀地結論:人們行為結果的成敗,一是決定於自身的理性狀態,二是環境不可絕對把握的同步性,兩者都沒有自身的絕對,只有它們綜合作用,才能成就行為結果的成敗,但是二者的作用並不等同,理性因為是生命主動的狀態而具有更大的作用,只是它沒有自身的絕對。成敗因此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但是又和自身的理性有著更重要的關系。人類理性永遠沒有圓滿,但是它卻是個永遠發展的過程,因此行為結果的成敗,將越來越多地決定於自身理性,同步性雖然不可以絕對把握,但是理性卻可以盡可能地實現對它的改造,包括事業開始的環境選擇,實質上都是這樣的過程,可見同步性對理性的制約,只具有極端絕對的意義。
不以成敗論英雄,成敗卻已經是行為結果的現實狀態,如果我們剔除過程中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就剩下了原因結果的必然性,這就是通過理性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范疇了。不管成敗有多少是因為自身的理性,它卻當然地是理性實現的狀態,成功自有其成功的道理,失敗也自有其失敗的原因,如此成功者一般就是英雄,而失敗者起碼還算不上英雄。這樣的結論究竟能不能成立呢?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只要依靠自身理性獲得成功,英雄的稱號就當之無愧,如果是碰了運氣而成為英雄,那這英雄才要打些折扣。
看來英雄的內涵還需要分析,我們因此把英雄分為兩種:一是理性的英雄,二是現實的英雄,通過這樣的劃分,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從理性英雄的概念分析,它顯然應該不以現實的成敗而論,而現實英雄直觀地與之相反。如此我們就可以結論,理性英雄不以成敗而論,現實英雄只以成敗而論,兩個看似對立的結論,一經這樣的劃分,居然各自有它成立的范圍。可是經過了這樣的分析,我們還能不能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呢?如果只有分析而沒有總結,那這個問題我們等於沒有回答。
分析是總結的前提卻不是結果,否則我們就成了多謀無斷的袁本初,分析是尋找事物的差別特徵,那麼總結就需要找出事物的相互聯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理性英雄和現實英雄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系?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人類行為結果的成敗,決定於理性滲透其中的生命主動,以及不可把握的同步性的雙重作用,理性作為其中之一的要素,已經對成敗構成了影響,因此它們之間現實地存在關聯,一般理性強者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理性英雄一般會成為現實英雄,只是這個結論不能絕對。如此我們也就可以推論:一般情形下,可以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英雄已經是一種統一性的概念,它根本的含義是理性英雄,在概念的狀態上卻包含了現實英雄,以此構成概念上的統一性。
決定成敗的另一個條件,對這個結論並不構成否定,只是造成了它的邏輯或,因此對這個結論的否定,只是一種絕對和極端的否定,沒有一般和普遍的意義,而且因為人類理性沒有圓滿,它才能實現自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我們在絕對意義上無法把握,因此也就不再屬於我們英雄的本質,理性是英雄與否的根本原因,因此只造成對「以成敗論英雄」的絕對的否定。隨著人類理性的發展,理性決定成敗的作用越來越強大,同步性的作用卻相對地越來越小,因此一般意義上「以成敗論英雄」的結論,已經是絕對的相對。
不過現實還是理性發展的一般階段,人們普遍的理性還遠沒有達到極限,人們之間的理性狀態也有較大的差別,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作用還很重要,「不以成敗論英雄」,因此有著一定現實理性的合理。不過只有不可把握的同步性對成敗影響很大,現實成敗與理性狀態出現嚴重錯位,我們才能說:「不能以成敗論英雄!」這是相對的絕對,我們總不能反過來說,成功者不是英雄,而失敗者倒是英雄了,那簡直就成了笑話。
我們通過上面的分析,肯定了要「以成敗論英雄」,卻又不能絕對它的結論,這正是混沌哲學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它是混沌哲學二重定律的一般性結論。那麼我們怎樣現實地運用這樣的結論呢?這里仍然要強調混沌哲學的理性標識:因為理性缺乏而致失敗,當然不能算是英雄,因為不可把握的同步性而致失敗,不能說他就不是英雄。其實英雄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現實地沒有成為英雄,已經說明了其理性缺乏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現實地具有層次差別,不能說一個僥幸成功的人,比較一個不幸失敗的人就英雄,因為他們很可能有著理性狀態和現實成敗的錯位,只有在這樣的意義上,才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理性永遠沒有完滿,因此無論怎樣成功,都不能算是絕對的英雄,當然也就沒有資格去狂妄,不幸失敗也不能說就不是英雄,自然也就用不著氣餒了,這是現實理性下基於英雄本質的基本結論。成功者自有其成功的理由,失敗者也自有其失敗的道理,只不過成功者不能因此狂妄,失敗者也不必為此氣餒,因為狂妄和氣餒本身,都標志著自身理性的缺乏。氣餒是否定生命主動的怯懦,當然地缺乏理性,狂妄也不同於生命的張揚,它同樣是理性缺乏的表現,無論狂妄還是氣餒,因為理性缺乏的狀態,都必然性地招致未來失敗。
一般人因為成功而狂妄,因為失敗而氣餒,這是理性普遍缺乏的一般表現,其實反此才是理性一個更高的層次。因為成功而狂妄,只能說明其成功過程的僥幸,及其自身理性缺乏的狀態,因為狂妄看似自信,其實卻是為了掩蓋理性缺乏的自卑,不能正視自身,狂妄的結果只能是未來慘重的失敗;因為失敗而氣餒,更是理性嚴重缺乏的說明,這不僅說明了現實理性缺乏的狀態,而且是對生命主動的根本否定;雖然失敗而沒有氣餒,雖然成功而不去狂妄,反而是對自身理性的正視,成功者因此繼續更大的成功,而失敗也因此變成了成功之母,這樣的人不管現在如何,他早晚有一天會打開事業成功之門。
其實成敗只是相對的概念,人們生存狀態有兩個基本的指標,一個是社會的層次,一個是具體的環境,不能以它們任何一個指標,單獨地說明成敗,而這兩者的狀態綜合,又往往是反向的結果,因此沒有人絕對成功,也沒有人絕對的失敗。這個世界沒有人是英雄,也沒有人不是英雄,有的只是生命主動實現的狀態,狂妄之極和怯極而狂強行劃等,那時候也就分不出誰是英雄、誰是狗雄了。
㈥ 不以成敗論英雄議論文
縱然李白際遇坎坷,痛飲狂歌賜予他如虹劍氣;縱然杜甫輾轉流年,風蝕霜刻賜予他沉鬱頓挫;縱然蘇軾歷經劫波,明月清風賜予他超邁骨骼;縱然辛棄疾官行險惡,烽火洗禮賜予他表裡澄澈。正因著課本里有了如此鮮明的命運與性格的沖撞演繹,唐詩宋詞才抖去了寡然無味的埃塵。他們的人,他們的詩,他們的時代,跟隨這起伏不定的一呼一吸,扣住墨色的七弦琴,奏出抑揚頓挫的曠世的五音。
不以成敗論英雄,成敗是凡俗官爵俸祿、塵世光影浮雲相爭落成的成敗,人走茶涼;不以成敗論英雄,英雄是通觀古人來者、皇天後土留取的丹心正氣,死而不亡。回到課本中失意文人的去留之爭,我想與其計較成敗,不如信仰英雄。
身外之「敗」,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文人氣節的「成」。
鮑照一生隱忍九品中正的痛疾,仍有擬詩不輟的意氣;孟襄陽一世布衣,終歸鹿門,卻存寧靜淡泊的清氣;李煜亡國身死,仍留一句春華秋月的絕唱,不墮才氣;岳飛含冤不雪,怒發沖冠灌一曲滿江紅,傾注千秋正氣。仕途可以重巒疊嶂,命運可以坎坷崢嶸,真的猛士卻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和微漠的悲哀,將氣節和傲骨在汗青上留下,那詩詞是如同其人一般清潔。
身外之「敗」,反而更能鑄就英雄文人氣節的「成」。
大道廢有仁義,慧者出有大偽,六親不合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若無顛沛流離的考量,何來李清照如泣如訴的聲聲慢?若無刑罰冤屈的磨礪,何來司馬遷盪氣回腸的史記?若無多舛命運的打擊,何來王勃空前絕後的滕王閣序?真的文人中的猛士,是寧自刎烏江也不過江東,寧零落成泥也留香如故。成書之手,應寫浩然之心,磨難降臨之前,尚是未經雕琢的渾金璞玉,一波三折過後,方能石破天驚。唯有貧瘠之土開成的奇芭,能堅守涸轍之鮒的苦痛孤獨,唯有這樣書成的詩詞曲賦,敢笑吟一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慎莫作桃李,勸君學長松。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不讓塵雜的宦海之爭玷染了文人節氣,不讓已死的功名利祿侵蝕了古卷書香
㈦ 不以成績論英雄 高三議論文作文
如果說人生是一幅圖畫,那困難則是繪制圖畫的彩筆;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困難則是一朵時起時落的浪花;如果說人生是一尊雕像,那麼困難則為是雕刻塑像的雕刻刀。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困難如同一個石磨,有的人卻在石磨上苦苦掙扎,其實克服困難並不難,只要我們有老牛一樣的勤奮,老虎一樣的毅力,獅子一樣的野心,就能戰勝困難,我就有切身的體會。
那還是五年級的事了。一日,我在一本奧數書上看見一道問題:「甲乙兩人在A,B兩地相向而行,A,B相距21千米,甲到達B地,乙到達A地後,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時,用34小時,甲比乙多行9千米,問甲,乙速分別是多少?」一下子便把我吸引住了,真是一道有趣的題目!我興沖沖地做了起來,可不一會兒,我卻覺得不對勁了,求第一次還好算些,求轉了一圈後,第二次相遇這怎麼算呀?我一下子難住了,用了許多我認為可以的方法試著解題,可仍是求不出正確答案。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幾大張草稿紙被我用完了,可卻一點頭緒也沒有,急得我焦頭爛額,汗珠一滴一滴從額頭上掉了下來,漸漸地失去了信心,索性停筆不寫了。
奶奶見了,跑過來疏導我:「雯潔,你遇到這么一點小困難就敗下陣來,那以後人生道路中還有那麼多困難你又該怎麼辦?現在你就應該努力克服困難呀!」我聽了奶奶的話,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也明白了奶奶說的話,便又提起筆,靜下心來思考。我試著畫圖將意思表達出來,頓時靈光一閃,甲、乙兩人不就共行了三個全程嗎?!我想到了這一突破點,頓時信心倍增思路如同流水般向我腦袋涌來,經過一番計算,終於求出了這題的答案。
我更是欣喜若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開心地叫喊著,慶祝著我戰勝了困難。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困難如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他就強,讓我們勇敢面對困難,並戰勝困難!
㈧ 細節論英雄800字作文
稍加修改,節選擇下就OK了
歷史的細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斗轉星移,又有幾多故事,曾經扭轉乾坤。驚濤駭浪,人人都已然側目,莫不感慨於斯;而濤之所起、浪之所源,卻原是涓涓細流、微微綿力!
滄海桑田,恆河沙數,我們取出今人的放大鏡,對著其中一滴五彩的水珠、一片多棱的貝殼,仔細去把玩、品味,就不由使人感慨系之:蒼茫寰宇,冥冥之中,細節之力、細節之功,絕然不可小覷。
啟功先生一首《賀新郎"詠史》已然說盡個中味道:「古史從頭看。幾千年,興亡成敗,眼花繚亂。多少王侯多少賊,早已全都完蛋。盡成了,塵一片。大本糊塗流水帳,電子機,難得從頭算。竟自有,若干卷」。
2006年5月14日,中央電視台一套《世界周刊》欄目的一期節目題目是《小紐扣,惹大禍》。說的是1812年拿破崙六十萬大軍征伐俄羅斯,面對長驅直入的法軍,俄沙皇亞歷山大自焚其城,阻斷入侵者的供給,拿破崙大批軍馬死亡,拿破崙軍隊飢寒交迫,其中大部在嚴寒中凍死於野,僅2700名倖存。此役之敗,後人追究過去,以為紐扣之故。話說拿破崙軍,當年制服鮮艷考究,後為節約經費將衣服上繪有「帝國之鷹」的銅紐扣一律改為錫制。錫製品在13.2度以上便與銅一樣堅硬,但在遭遇零下33度奇寒後,必然化為灰沫。於是,法軍在刺骨的寒風中,在冰天雪地里,不得不常常敞胸露懷,將士凍死也就順理成章。
雖然說,拿破崙的部隊侵入俄國,其敗不可能全在於區區紐扣,但紐扣這一細節對部隊非戰斗減員起了重要作用,至少成為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元素。
另外一位挑起了全球性的戰爭的希特勒,本來早早就被反戰組織暗殺,這個世界不知少丟多少性命;然而,執行1944年4月20日的這次暗殺計劃的施陶芬貝格伯爵,半路上的一次遲疑,導致希特勒雖被炸傷,卻「天不絕曹」,歷史在這里沒有按和平者的意願而出現拐點。原來,這位前去執行暗殺任務的施陶芬貝格先生,雖然萬事俱備,有機會進入希特勒主持會議的會議室,放置了炸彈的公文包也放到了希特勒身邊的桌下,但是因施陶芬貝格伯爵本是獨臂英雄,且剩下的一隻手也被炸去了兩根手指,因此裝有兩顆炸彈的公文包實在提不動,行至半途思量再三還是減下了一顆,自然炸彈威力大減。希特勒命不該絕。二次世界大戰本能盡早結束,讓數十億人民為之惋惜。
事後,希特勒不僅報復性地捕殺了5000人,而且更加殘酷地清洗反戰陣線,更多可能的阻止戰爭的策劃自然流產。歷史啊,該怎麼寫,又可以怎麼改,無一不與小小細節緊密相關。
中國歷史上哪一朝哪一代的變化,哪一出不具有典型的戲劇性?仔細品味,其中總有一些細節,讓人掩卷後便會陷入沉思。
就說華夏的形成,沒有依據否定它與黃帝、炎帝、蚩尤、堯、舜、鯀、禹、皋陶、伯益、啟息息相關。歷史是不存在「如果」的,但今天我們暫且「如果」一番,看看華夏可能會是怎樣的演變,中華大國可能會是怎樣的命運?
黃帝時期,華夏已具雛形,如果當時黃帝不會推算天文,如何展現他過人的聰明能幹?
如果他不懂造車船,如何以實用的生存技術使人敬仰?
如果他並不精通醫學無能與神醫歧伯研究出一套治病方法,有沒有可能成為部落首領?
如果他不是娶嫘祖為妻,如果嫘祖並不會養蠶、織帛,有沒有機會使黃帝能長駐部落首領之位?
如果炎帝所部更為強大或「阪泉之役」勝負改寫,炎帝部落有無可能與黃帝部落合並,是否就不會產生「炎黃子孫」之說?
傳說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請來「風伯雨師」助戰,如果黃帝無能搬來天女驅散風雨,那麼今之中國會不會盡是蚩尤之後呢?
堯是黃帝的玄孫,為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如果堯沒有「禪讓」的品德和制度, 歷史上大概不會有舜帝的存在了吧?
堯的時期如果不派鯀去治水,如果不是九年治水未果,就不會出現走上歷史舞台的禹,至少不會有能繼舜位的禹了么?
禹的晚年有合法的繼承人皋陶,如果皋陶壽命稍長,就不會讓鑿井出名的伯益繼位?
如果伯益的過度政權不存在,那麼是不是就存在禹的兒子利用世襲勢力奪取最高權位呢?
如果禹的兒子啟繼續尊重「禪讓」制,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或許就不叫「夏」了吧?
歷史本就是一根巨型的長鏈,朝代交替算是長鏈中的大環,大環之中又套一組組小環,深究下去則全是歷史事件中的若干細節。
再說秦始皇統一中國。誰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提是,「商鞅變法」使僻處西邊的秦國由弱變強而地廣主尊。「商鞅變法」不僅使贏政13歲接位時就已然是實力最強的秦國之王,而且商鞅試行推廣的君主集權制、郡縣制、官僚爵位制、「什伍」編戶、刑律、土地私有和一夫一妻的小農經濟形式等,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基礎。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商鞅服務於秦孝公之前的一段故事大可成為中國封建歷史巨制中的重要細節。
商鞅本是衛國貴族,自幼拜李悝為師,學成之後先到了魏國,做了魏相公叔
㈨ 不以成敗論英雄 議論文 1000字以內
古人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真正的仁者,應具備有自強不息的品格。反之,一個能稱得上「君子」、「英雄」的棟梁之才,也會有如楊時、蘇秦般堅韌不拔的意志。但如空氣一般,意志是一種無形的「財富」,需要時間的磨練才能顯現出它的「光芒」,潤飾你的人生。
在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志士,都以他們的精神,指引後人的前進之路......
「唉!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確,如陳勝這樣的起義者,他們也不是天生就是滿腹復仇火焰的起義領袖,但對比與他一樣受盡如煉獄般折磨,但卻毫不反抗的麻木不仁的僱工來說,他便如同在群雞中昂首挺胸的蓬萊仙鶴。面對秦朝末年的不公待遇,面對二世皇帝胡亥的非人倫的殘酷壓迫,他便像從天上降生的復仇之神,高舉復仇之劍,點燃飛天戰火。對陳勝的鴻鵠之志,難道只限「敬佩」乎?不,神聖的鴻鵠應受到後人的代代傳承,接受一次次的重生,才能變為不死的鳳凰,飛舞在每個人的心中,飛舞在一代代意志堅定,而最終成為真正「鴻鵠」的先驅者所創造的蔚藍天空上......
「大王,您這樣是會得病的,還是停下吧。」「混賬!你難道忘了吳國會稽之恥嗎?退下!」隨從不安地望著越王勾踐,此時外面天降大雪,但他仍抱著冰塊入眠。燭光映照在那泛著青綠色的苦膽上,顯得格外光亮。夫差是墮落的君主,而勾踐,是堅毅的英雄!但如果不是這枚掛了幾十年的苦膽,這副堆滿薪柴的被褥,誰能想像一個幾乎成了夫差下人,親自跪在吳王闔閭的墳墓前的男人,在十年後竟能佔領了吳國的大片領土,砍下夫差的首級,洗刷了會稽之恥。所以,「卧薪嘗膽」的意志就好比一把利劍,而這把劍竟比干將、莫邪這些劍中神器還要堅硬,銳利。因為劍只現其表,而意志則現其心,所以才會堅忍不拔,所向披靡......
幾百個士兵包圍了東漢名相喬玄的屋子,樓上的強盜勒令喬玄用錢贖他的兒子。眾士兵擔心喬玄的兒子,不敢貿然進攻。只見喬玄大喊:「我如果為了自己的兒子,而讓奸人當道,就不配為天下的父母官!」結果,強盜盡誅,但喬玄的兒子也遭殺害。或許,喬玄不能成為一個好父親,但他卻成為了世人推崇的意志堅強,百折不撓的楷模。因為,人總會左右在意志與情感之間,常常會面臨一些痛苦的抉擇。但是,真正有堅強意志的人,就會壓下失去情感的失落感,而不丟下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從而實現對大局利益的保護。正如司馬遷所說:「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鏘,鏘。」花園中傳出鏗鏘有力的擊劍聲。雖天未泛白,但劉琨與祖逖兩人身上的的年輕之氣已經在腐朽的晉朝天空中顯現出自己的一份光芒。聽!那有力的擊劍聲,不是對即將大亂的國家的一種安定的期盼與美好的和平嗎?看!那飛舞的劍光,不是想在這腐朽的黑暗王朝中擔任那天空的啟明星,指引著自己的國家走向那美好的未來嗎?雖然他們的願望無法實現,但他們的意志仍令後人感到折服。因為,意志有時雖無法實現自己的一番大志,但卻會給人以言辭激昂神色悲壯,使得後人為他們的誓言所感慨贊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許天註定不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真正的成功。但是只要我們撈到是與我們的「第一桶金」——意志,那麼,我們離成功也就更進一步,也會最終實現明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