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老舍論文

老舍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9 20:28:07

❶ 要寫論文 想寫關於老舍作品的 有什麼好寫的題目

在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展示廳的志願者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的第一份大型志願者工作。以前,學校的,科技館的,小型志願者工作也參加過,不過比起這次來,少了一份責任感吧。

都說志願者的工作很累,但累的程度還是超過了我的預想的。特別是在這里,除了長時間保持端正姿勢站立,還要不停的動腦。需要牢記的不僅僅是長達半個多小時的講解詞,還有與之相對應的一系列的要求,站姿,手勢,對於觀眾提問的正確反映,需要逐一擊破,滴水不漏。

或許說樂趣也是從這樣艱難的開端中慢慢產生的吧。第一天下來有些氣餒的心情在後幾天中就迅速的好轉起來,開始樂在其中,享受這樣一個過程了。一來,同齡人慢慢相識起來,自然有了很多共同的話題。二來,自己開始對於整個展示廳也熟悉起來,偶爾為散客的講解,獲得他們的反饋的時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因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日語,所以也被要求能夠准備一些世博會相關的日語講解。在培訓的最後兩天中,遇到了好幾個日本來的旅遊團,在這個過程中,也替日本遊客做了一些解答的工作。在做志願者工作的同時,也練習了一下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克服一開始的羞怯心情,也是相當有收獲的。

通過自己的努力,算是順利的通過了第五天的考核。說實話,當范老師讓我去拿鐳射燈和麥克風的時候,我是鬆了一口氣的。因為畢竟對著老師和資深的志願者做解說遠比對著參觀者來的緊張。但是,不同的是,對著觀眾,你需要更大的一份責任心,需要思考的也更多,不僅要傳達知識,更要思考如何才能讓觀眾有興趣的聽下去,盡可能多的記住。

通過考核後的下午,算是正式上崗了。果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對於觀眾表情的回應,對於事先沒有準備的疑問,等等狀況還是需要我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慢慢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解決方式的。

5天下來,或許真的有些累,居然有些感冒了,不過我真的一點都不後悔。加入展示廳這個大家庭,讓我收獲了一群朋友,收獲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收獲了一份生活的充實感。開學以後,或許只能在周末的時候才能夠做志願者的工作,不過我保證,我一定會在這僅有的時間裡面,盡量做到最好。

也希望展示廳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大,能有更多的人來走進Expo!

❷ 關於老舍的論文1500

1、論文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專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屬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❸ 老舍的論文

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找的一個提綱,你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請給出更具體的要求,我會一直幫你找到你滿意為止

老舍小說與儒家文化——從老舍的文化認同層面進行考察

概述:長期以來,老舍一直以批判者的姿態出現在研究者的筆下,多是強調其如何有力地批判舊世界、批判傳統文化。然而,老舍從來就不否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這種「優秀因子」是貫穿其小說的一條重要脈絡,從《老張的哲學》到《正紅旗下》從未間斷過。在老舍看來,傳統文化有必須批判的一面,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別是當他走出國門,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點上進行比較之後,變得也就更為清楚。事實上,大凡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傳統,總會滲透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沉積在集體無意識之中,世世代代地延綿下去。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就是如此深深地影響著包括老舍在內的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成為中華文化血脈的一部分。老舍小說所蘊含並認同的憂患意識、自強不息的人格、儒化的俠義精神、捨生取義的生死觀和傳統色彩濃郁的女性觀,就是老舍對儒家文化的肯定和發揚。 老舍文本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是其研究之所以歷久不衰的根由所在。而其中老舍的儒家文化觀念,更是極為豐富的。一方面,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和因子,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哺育了中華文明,包括老舍在內的歷代文人志士無不以自己的行為方式傳承著它;另一方面,就作為個體的老舍而言,他又是在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眼光的。基於當前老舍研究中,從文化認同層面考察老舍小說與儒家文化關系的整體性研究成果還非常少,而已有的成果又往往顯得零散和空泛,不但很難從中看到當時復雜的歷史場景對老舍的影響,而且有的問題也沒有深入展開甚至沒有提及,因之,選擇本課題也就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甚至對於新文化建設也不無啟示意義。

第一章儒家文化在老舍文本中的若干體現
1.憂患意識。
在老舍那富於幽默的文字背後,流瀉出的是悠悠不盡的憂國憂民的情思。老舍親眼目睹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民族的危難、市民的愚頑、人生的不幸,心中充滿了憂患,在他20年代的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30年代的《月牙兒》、《駱駝祥子》以及40年代的《四世同堂》等小說中,飽含著他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道路的探索,貫穿著強烈的憂患意識。

2.自強不息的人格。
從《月牙兒》中的「我」到《駱駝祥子》中的祥子,作者是用自己筆尖上滴出的血與淚為人們講述著舊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苦命運,以及他們那不屈於命運擺弄的堅強人格。老舍在祥子前期不斷遭受打擊後的靈魂搏鬥,以及「我」(《月牙兒》)不屈於命運擺弄,努力抗爭的描述中,寄寓著對儒家自強不息人格的肯定。

3.儒化的俠義精神。
儒俠互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它體現在部分士人的人格結構與精神品性上,也表現為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一種互補。老舍並不是一位武俠小說作家,但他卻能從精英立場出發汲取俠文化的精神資源並融入藝術表達之中,遊走於雅俗之間,創造了不少相應的人物,體現了強烈的文化理想和執著的精神訴求。

4.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老舍的生死觀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傳統氣節是支配其一生的精神支柱。「詩言志」,老舍在不少作品中都曾觸及過死亡這一命題,或明或暗地貫穿著老舍對死亡的理解,即高度認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殺身成仁」、「士可殺不可辱」的人生氣節。這一觀念在其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身上鮮明地體現了出來。

5.傳統色彩濃郁的女性觀。
老舍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之同時代作家,他給予傳統女性以更多的肯定。老舍在其所創造的眾多女性形象中,盡情地贊美賢妻良母式的傳統女子、唾棄強橫刻薄的家庭悍婦,諷刺一心追趕時髦的所謂摩登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彰顯出其傳統的女性觀念。

第二章老舍與儒家文化的淵源

1.地域文化情懷。
老舍是生於北平,長於北平的底層旗人。北平是塊令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在感情上難以割捨,在意識深處難以消解。而北平市民社會的日常生活,又與儒家文化水乳交融,成為老舍接受儒文化的沃土。

2.儒家理想人格的體現。
由於出身、經歷使然,與同時代其他作家相比,老舍對儒家文化有更多的認同和肯定,而較少情緒上的某些偏激和理智上的過分否定。盡管他痛切地揭露了儒文化身上的瘡疤,但也真誠地肯定了其中若干精華,並轉化成了自己文化人格的血肉。正由於此,老舍接受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並融匯於自我人格的構建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3.中西文化對照下的選擇。
老舍是切身經歷中西文化沖突的作家,在中西文化對比的基礎上,他自覺地以一種介於現代和傳統,既有批判,又融合著文化認同的溫和主義的關照視角,展開了他對儒家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的探求。

❹ 老舍短篇小說論文

《母雞》,《草原》,《貓》

❺ 老舍斷魂槍賞析論文2000

老舍的《斷魂槍》發表於一九三五年,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且不說它短短的篇幅中情節展開的起伏跌宕引人人勝,也不談它人物塑造的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光是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就非常耐人尋味。

談到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有人引用作者的話說:「『一個文化的生存,必賴它有自我批判,時時矯正自己,充實自己,以老牌號自誇自傲,固執地拒絕更進一步,是自取滅亡……由於個人的自私保守,祖國有多少寶貴的遺產都被埋葬掉了。』老舍痛感這種『把生命鬧著玩』的國民劣根性已經構成了我們民族潛在的危機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龍斷魂槍的泯滅,發出呼嘯,以期喚醒那些仍倘佯在『東方的大夢』中的國民的靈魂。」此種看法雖有作者的話作注腳,但筆者仍然不能贊同。依據這種思路,有人認為沙子龍純粹是個負面人物形象,說他「在時代的狂濤巨浪面前駐足不前,抱殘守缺,自甘淪落……(這種性格心態)像一貼精神的腐蝕劑,使沙子龍昔日的智慧機敏,蛻換為愚鈍麻木,江湖上的豪俠義氣演化為狹隘自私,傳世的絕技,無端地變成了時代的殉葬品」(冉憶橋)。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極不公允的。但這種看法又是極其流行的。

自前蘇聯模式的文學理論傳人當代中國以來,完全從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歷程的角度分析評價文學、文學中的人物與事件,已成定式;並美其名曰:歷史唯物主義。其實,不管從一九三五年老舍寫《斷魂槍》時的初衷,還是從這篇小說客觀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來看,都遠不同於魯迅與他的《阿Q正傳》。而分析文學,也並不是惟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這一個角度可行。筆者打算從人文精神這一角度切人作品的分析。

同樣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從社會物質功利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人文精神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從科技含量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文化含量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中國武術是幾千年東方傳統文化精神結出的碩果。國術不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內在的精神境界。

國術到底有什麼內在的精神境界呢?藉助兩聯古詩,或許可以讓我們揣摸到國術的內在精神境界。

「萬一砉然禪關破,美人如五劍如虹!」(龔自珍)

這一聯詩本是描述參禪悟道的境界,說是參禪者一旦徹悟真諦,便覺石破天驚,但見美人如玉,雪刃如虹。這是一種參禪悟道的境界,也可說是一種中國武術的境界。因為中國的各種道術是相通的。古人雲,詩道如禪道。其實劍道亦如禪道,達到出神人化之妙境時,其內在精神一般無二,其外在性相亦極為相似。

此詩以美人喻禪,以劍道喻禪。所謂「美人如玉」,意指其潤若凝脂,柔若無骨,圓融熟化,了無隔礙;雖然柔潤之極,卻又至堅至剛。喻示禪理真諦,無所不包,無柔無剛,無堅無潤,一切的一切,盡在其中。所謂「劍如虹」,意指其鋒刃雪亮如幻彩之光,劍氣逼人如貫天之虹,異彩紛呈,變幻莫測。貌若虛幻之光,實則鋒利之極;看似浮光掠影,實則劍鋒無所不在,殺人無痕。喻示禪理真諦,看似虛幻無物,實則真實無比,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仔細體味之,與其說是在談禪道,不如說是在談劍道,在談國術的內在精神境界:至堅至剛,卻以至柔至潤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實,卻以至虛至幻之性相顯之。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明極禪師)

此聯本是禪僧偈子,可以說是以禪喻劍,亦可以說是以劍喻禪。禪道劍道本來無別。

所謂「兩頭俱截斷」,意謂斷絕世俗分別智,將成敗得失生死榮辱一概置之度外;由此便回歸了物我兩忘渾然歸一的原初本真狀態,這也就是「一劍倚天寒」的境界,也就是人與天同運,與道合一的徹悟真諦的境界。

這是禪道的境界,也是劍道的境界。劍道達至化境,劍客必然將成敗得失生死榮辱一並超越,由此物我兩忘,人與劍與天渾然合一:劍氣化為凈天之光,人體化為混元之氣,順天而動,與道同運,劍光冥明,與天俱寒!漫天寒光,似虛還實,無處不是刀光劍影;變幻莫測,似幻還真,寒光閃處物無一存。靜而聖,無物能傷其皮毛;動而王,攻敵而無往不勝。

《斷魂槍》中似沒有細寫什麼國術的精神境界,但卻寫了三個人——王三勝、孫老者和沙子龍——不同的武術表現。其實這也就是絕不相同的三種武術境界。

❻ 老舍與青島 引言 結篇論文

老舍與青島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的
一些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館》
等,成為現代文學中的經典作品。
1951年他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
「文革』中受迫害而辭世。

20年代老舍便以《趙子曰》、
《老張的哲學》等長篇小說而傳名
。1934年初秋,老舍由濟南到青島,
應聘於國立山東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從內陸「火爐」來到「北國的一個
綠洲」,長年生長在北京的老舍自
己的選擇十分滿意。

在學校,老舍為學生們開設了
《文學概論》、《小說作法》、《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等課程。

到山東大學時,老舍35歲,是著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小坡的生日》、《二馬》、《牛天賜傳》等多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的藝作家。進入高等教育領域,老舍同樣身手不凡,他的《文學概論》獨具風格,是較有影響的文藝理論專著。他的《小說作法》,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朴實生動,令學生受益匪淺。出色的作家同樣是優秀的學者,老舍展現了頗為不凡的雙重身份。

老舍平易近人,誨人不倦,又是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他講課認真,表達風趣,有一套有成效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如他上寫作課,總是非常認真地批改作業,從結構、段落,到標點符號,一一加以審閱,予以眉批。他總要找幾篇好文章,在同學間傳閱討論。老舍熱情支持文學青年在校內創辦《刁斗》,作為學習創作的園地。更可貴的是,他為刊物撰寫了《我的創作經驗》等文章,他還幫助做一些具體的修改稿件方面的指導工作。

大學是學術中心,是思想中心。老舍在山東大學作過多次學術講演,從《中風民族的力量》到《詩與散文》到《文藝中的典型人物》,向廣大師生宣傳民族精神和文學知識。

對青島,老舍表現了深厚的感情。他寫了《青島與山大》,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充滿愛國思想情感。他編了《櫻海集》、《蛤藻集》兩本小說集,流露了對青島的眷戀之情,他參與創辦《避暑錄話》,記錄了青島生活。

1936年夏,老舍辭職離山大,成為專業作家,在青島寫作了其代表作《駱駝祥子》等。1937年「七·七」事變後,老舍離青島至濟南,就職齊魯大學,後離山東,投身抗日愛國運動。

老舍在青島的社會活動

(1) 相聚在海濱 (2) 老舍與聊城熏雞 (3) 老舍與《避暑錄話》

相聚在海濱

青島是避暑聖地。一九三四年前後,每到夏季,國內不少作家、學者在青島山東大學相聚。洪深、聞一多、王統照、臧克家、吳伯簫、趙少侯、孟超、趙太侔、丁山、游國恩、楊金甫、王亞平、肖滌非等,或長期在山大任職,或短期到山大勾留,彼此之間,都有過密切的交往。老舍同這些朋友,學問上互相切磋,生活上甘苦與共,結下深厚的友誼。

一九三五年夏,借避暑的機緣,老舍向洪深、臧克家、王亞平等提議辦一個短期文藝刊物,得到同意,又約請十二位作家擔任撰稿人,這樣,七月十四日青島《民報》印出了刊物的第一期,是為《避暑錄話》。(註:見王亞平:《老舍與〈避暑錄話〉》(老舍故事之一),《青海湖》1981年第4期。)

《避暑錄話》撰稿人為:王余杞、王統照、王亞平、老舍、杜宇、李同愈、吳伯簫、孟超、洪深、趙少侯、臧克家、劉西蒙。「他們這十二個文人,作風不同,情調不同,見解不同,立場不同;其說話的方式,更是不同。」「他們在一點上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愛好文藝的人;他們都能看清,文藝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樣是人類自己創造了以增進人類幸福的工具。他們不能『自甘菲薄』;他們要和政治家的發施威權一樣,發施所謂文藝者的威權。」「此外,他們還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同人們相約,在一九三五年的夏天,在避暑聖地的青島,說話必須保持著『避暑』的態度。」(註:洪深:《避暑錄話·發刊詞》,1935年7月14日青島《民報》。)這是洪深在《避暑錄話》創刊號上《發刊詞》中說的話。這段話委婉含蓄地講明了這個短期刊物的宗旨。

老舍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了小說《丁》,散文《西紅柿》、《再談西紅柿》、《避暑》、《檀香扇》、《立秋後》、《等暑》、《完了》,還有《詩三律》。他的這些詩文,同他的其他詩文一樣,語言詼諧,風格幽默。《再談西紅柿》就近取譬,從青島「到處看見西紅柿」說到青島「洋派的中國人也甚多」,再說到「吃洋臭豆腐而鄙視『山東瓜子』與大蒜的人,大概也會不在少數」。字里行間諷刺了一些人的「奴化」心理,文字從容、俏皮,內容卻是嚴肅的。《檀香扇》也寫得好。這個作品從另一個側面接觸到「國民性」問題。「談到民族老不老的問題,自然也不便刨根問底,最好先點頭咂嘴,橫打鼻樑:『我們老得多;你們是孫子!』於是,即使祖父被孫子給揍了,到底是孫子年幼無知;爽性來個寬宏大量,連忤逆也不去告。這叫作『勁兒』。明白這個勁兒,莫談國事乃更見通達。」作家並未止於對落後「國民性」的諷刺,而是筆鋒又一轉,把矛頭指向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強敵面前的阿Q相,在戲謔的文字後面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憂憤。其他幾篇散文,因為要切中「避暑」這個總題目,內容顯得浮泛些。即使如此,因為每篇散文都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所以仍有一種特別的親切味道。《避暑》一篇就透露著作者在迎來送往一片忙亂生活中的某種苦澀之情。

《避暑錄話》每周一期,開初在《民報》刊出,後來供不應求,遂增印八百份道林紙的單頁,折疊成八小頁的小刊物,送書店代售,銷路頗好。刊物出到第十期,特約撰稿人陸續離開了青島。他們的「避暑原是帶手兒的事」,「在青島都有事作」,暑天一過,「克家早早的就回到鄉間,亞平是到各處游覽山水,少侯上了北平,伯簫趕回濟南……」(註:老舍:《完了》,《避暑錄話》第10期。)時令已近深秋,「廣東月餅和青島避暑似乎打不到一塊」,刊物於是終刊於第十期。老舍的《完了》就算是《終刊的話》,登在第十期的顯著位置上。

老舍很喜歡這個刊物,也很留戀這一年暑假朋友相聚在海濱的生活,他寫有《詩三律》抒發了對遠去的朋友的紀念。
老舍在青島的社會活動(續)

(1) 相聚在海濱 (2) 老舍與聊城熏雞 (3) 老舍與《避暑錄話》

老舍與聊城熏雞

1935年的一天,老舍先生在青島與肖滌非教授下館子小酌。肖教授帶去一隻聊城熏雞,當下酒菜。老舍品嘗後,稱贊道:「別有風味,生平未曾嘗過。」當得知這種聊城特產尚未命名時,老舍便說:「這雞的皮色黑里泛紫,還有點鐵骨錚錚的樣子,不是挺象戲里那個鐵面無私的黑包嗎?乾脆,就叫「鐵公雞」。此事傳開後,聊城的熏雞也就這樣得了個「鐵公雞」的名兒。抗戰期間,這種熏雞基本失傳,解放後才逐步得到恢復,而今人們可以品嘗到香而不膩、別有風味的鐵公雞了。

老舍與《避暑錄話》

如果有人專門研究中國現代報紙的文藝副刊,他一定不會放過老舍曾經參與創辦和編輯的《避暑錄話》。1935年暑天來臨之時,12位作家、學者相聚避暑勝地青島,然而誰也不想在這「文化荒島」上當「專為避暑而來的」「真正閑者」,便相約即刻開辟個說話場所。於是,依託《青島民報》而實則獨立編排、裝訂、發售的文藝副刊《避暑錄話》便應運而生了。這12位文化人是老舍、王余杞、王統照、王亞平、杜宇、李同愈、吳伯簫、孟超、洪深、趙少侯、臧克家、劉西蒙。從7月14日創刊號面世、到9月15日終刊,歷時兩月,每周一期,零售大洋3分,共出10期,便壽終正寢了。這是一份隨暑熱而生聞秋風而逝的很特殊的文藝副刊,一份典型的同仁出版物。它充滿文化人特有的靈感質素,卻沒有半點書卷氣,處處顯示著這群文化人「詩心苦、文骨遒」的高貴品格。辦刊者宣稱,他們共同的追求是把文藝看做同法律、政治、宗教等一樣「增進人類幸福的工具」。

作為《避暑錄話》主力的老舍當時正任教於山東大學中文系,一家居住青島。各地文友聚青,他當然要盡地主之誼。除了生活上招待文友外,他最盡心的是辦《避暑錄話》了。10期刊物中9期都刊有他的文稿,先後共有11篇,包括散文小品7篇,舊體詩3首,短篇小說1篇。在這些文章中,老舍常常借題發揮,指斥時弊。比如在散文《西紅柿》、《再談西紅柿》中,借西紅柿在中國的傳播,提醒國人要警惕資本主義的「文化侵略喲」,對那些「吃洋臭豆腐而鄙視『山東瓜子』與大蒜的人」則予以尖銳諷刺。在小說《丁》中,老舍集中表達了他對中國社會一天天「洋化」的擔心。他一面直擊洋人、富人、貴婦人,一面表達了對地獄中的窮人、營養不良學生的同情。這篇小說又是老舍較早嘗試運用意識流手法的典型代表。短文《暑避》與《等暑》旨意也隱含了作者對人世間貧富不均的憤懣:「有錢的能征服自然,沒錢的蛤蟆墊桌腿而已。」而《檀香山》一文則從另一面鞭撻了不信科學不接受新事物的「國粹」主義及落後國民性。刊登於終刊號上的《詩三律》則是老舍真情和友情的坦誠流露。他在詩前小引中寫道:「今夏居青島,得會友論文,樂勝海浴。秋來,送別諸賢,悵然者久之!」美好相聚,「攜手踏沙」,倏爾過去,怎不令一向重情的東道主傷懷?「故人南北東西去,獨領江山一片哀!從此桃源縈客夢,共維桑海賞天才?」好在來日方長,寄希望於明年吧:「莫把賣文錢浪擲,青州瓜熟待君來!」只是歷史難再重復,待1936年暑熱來臨時,老舍自然還款待一些到青的文友,但無心再去辦刊,而且辭掉山大教職,一心撲在《駱駝祥子》的寫作上了,此是後話。

❼ 畢業論文寫的老舍,求前言

範文和資料俺都有。。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