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相關論文
『壹』 初中地理小論文
地理無處不在
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與技能。
首先,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喜愛的羊毛衫與皮衣,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其次,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第三,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有關。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相反,在「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國雲南昆明一帶,形成了「四季服裝同穿戴」的獨特景觀。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例如北美因紐特人用冰塊作外牆;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西南炎熱的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當今商品房的開發也要考慮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邊配套設施的空間組合、周圍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居住區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距等因素。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利用峽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駱駝成為「沙漠之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騎著駿馬弛騁如飛;在江南水鄉,人們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來。人們出行,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根據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時間與選擇交通方式。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對當今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益的。
『貳』 關於地理與生活的小論文(400字)
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與技能。下面,就以人們的衣食住行為例加以說明:
1、 服飾與地理
首先,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喜愛的羊毛衫與皮衣,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其次,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第三,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有關。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相反,在「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國雲南昆明一帶,形成了「四季服裝同穿戴」的獨特景觀。
2、 飲食與地理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3、 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例如北美因紐特人用冰塊作外牆;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西南炎熱的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當今商品房的開發也要考慮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邊配套設施的空間組合、周圍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居住區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距等因素。
4、 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利用峽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駱駝成為「沙漠之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騎著駿馬弛騁如飛;在江南水鄉,人們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來。人們出行,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根據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時間與選擇交通方式。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對當今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益的。
『叄』 地理小論文
我選第2個吧!呵呵!是自己寫的,就寫一段。呵呵,字打多了,累的慌!
西歐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這種牧草就是早期足球的比賽草場。所以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明地。隨著日不落帝國的擴張,足球就被傳到了世界各地也包括整個歐洲大陸,因為地理與英國接近且本地區也同樣具有不錯的草場,足球運動就被一步步地傳開了。加上牧草促進歐洲的牧業發達,那裡的人體質很好,牛奶等乳製品食用的多,所以像英國德國等國的人足球戰術可以使用身體來做有利武器,其他國家類似,所以歐洲人的足球很強!
而南美雙雄的足球也很厲害是因為那裡的人氣候乾燥,且那裡的人民熱愛足球,足球經常踢因為氣候乾燥的原因適合踢出香蕉球,時間一長球玩長了,就很厲害。
『肆』 與世界地理相關的小論文
世界地理相關的內容很多,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洲來寫。比如亞洲概況等等,內容很豐富。或者東亞經濟發展分析之類的。。世界的交通和國際貿易。
『伍』 關於地理論文題目有哪些
一、最新地理論文選題參考
1、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
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3、中國製造業的地理集聚與形成機制
4、論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5、能源地理學——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定量評價及其地理分布
6、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術貢獻
7、地理學: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8、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 …
9、地理空間數據的可視化
10、產業地理集聚與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分布——以北京市製造業為例
11、關於地理學的區域性和地域分異研究
1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13、要素稟賦、地理因素與新國際分工
14、集成GIS和細胞自動機模型進行地理時空過程模擬與預測的新方法
15、地理和貿易
16、綠洲地理特徵及其氣候效應
17、產業特徵、空間競爭與製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18、中國21世紀議程與地理學
19、對自然地理區劃方法的認識與思考
20、我國古地理學的形成、發展、問題和共識
二、地理論文題目大全
1、GIS環境下面向地理特徵的制圖概括的理論和方法
2、分形理論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
3、地理科學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4、中國地理學發展若干值得思考的問題
5、華北植物區系地理
6、地理數據尺度轉換方法研究進展
7、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研究進展
8、我國土壤動物生態地理研究進展
9、河南農區經濟發展差異地理影響的小尺度分析
10、西方地理學界關於生產性服務業作用研究述評
11、煙粉虱不同地理種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統發育
12、新疆黃山東銅陵硫化物礦床Re—Os同位素測定及其地理動力學意義
13、地理空間的尺度-結構分析模式探討
14、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5、科學地理解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國青年大腸癌的發病特點及地理分布
17、關於綜合地理區劃若干問題的探討
18、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制度選擇
19、金融地理學:國外地理學科研究新動向
20、WebGIS中的地理關系資料庫模型研究
三、熱門地理專業論文題目推薦
1、北京市地理編碼資料庫的研究
2、小熊貓種群遺傳結構和地理分化
3、計算機網路信息空間(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
4、產業地理集中研究進展
5、地理標志的性質和保護模式選擇
6、伊犁野果林的生態地理特徵和群落學問題
7、祁連山區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徵
8、地理環境演變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鄂爾多斯地區晚第四紀以來地理環境演變的研究
9、地理生態學的乾燥度指數及其應用評述
10、從地圖到地理信息系統與虛擬地理環境--試論地理學語言的演變
11、我國SO_2和NO_X排放強度地理分布和歷史趨勢
12、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3、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Ⅰ.中國森林現實生產力的特徵及地理分布格局
14、中國城市地理
15、三江源地區植被指數下降趨勢的空間特徵及其地理背景
16、中國城市體系的「中心—******模式」:地理與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
17、中國城市地理
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貯量及其地理分布規律
19、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地理分布的影響及對策
20、地理和貿易
四、關於地理畢業論文題目
1、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
2、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
3、論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4、中國製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
5、我國濕地研究進展——獻給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6、地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
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8、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態問題
9、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0、景觀生態戰略點識別方法與理論地理學的表面模型
11、植物區系地理
12、地理位置與優惠政策對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貢獻
13、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14、關於地理學的「人-地系統」理論研究
15、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7、植物區系地理
18、地理科學的中國進展與國際趨勢
19、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20、分形理論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五、比較好寫的地理論文題目
1、從地理空間到地理網路空間的變化趨勢--兼論西方學者關於電信對地區影響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學"空間"內涵的演進
3、中國氨的排放強度地理分布
4、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地理區劃
5、談地理科學的內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國地理學會...
6、生態地理區域界線劃分的指標體系
7、栓皮櫟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8、經驗地理解法官的思維和行為——波斯納《法官如何思考》譯後
9、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10、西南區野生狗牙根遺傳多樣性的ISSR標記與地理來源分析
11、四川省農作物生產力的地理分布
12、論地理空間形象思維——空間意象的發展
13、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於中國大陸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間分布及環境因素分析
14、產業地理集中度測度方法研究
15、產業集聚:地理學與經濟學主流觀點的對比
16、人文主義與後現代化主義之興起及西方新區域地理學之發展
17、我國20世紀地理學發展回顧及新世紀前景展望--祝賀中國地理學會創立90周年
18、馬氏珠母貝不同地理種群內自繁和種群間雜交子一代形態性狀參數及相關性分析
19、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黃、渤海3個野生地理群遺傳多樣性的微衛星DNA分析
20、家蠶不同地理品種分子系統學研究
『陸』 有關地理的小論文
煤炭的深度開采、採石過程中的碎石及粉塵、城市廢水污水、水土流失嚴重……所有這些都威脅著我們的母親河,如不及時進行綜合治理,勢必會影響沿黃河地區乃至全國的工業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謝克昌委員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一臉的憂慮。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近20多年來,受工業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影響,黃河正飽受前所未有的侵害。」謝克昌委員告訴記者,通過對黃河沿山西段四市十幾個縣700多公里的實地考察,發現黃河水資源保護目前正面臨幾大挑戰:
煤炭的深度開采對黃河水資源污染嚴重。據測算,開采1噸煤要損失地下水2至4立方米。黃河山西流域年產煤炭1.4億噸,每年至少向黃河排入礦坑水2.8億立方米,而這些礦坑水中含有許多復雜的物質成分,其中包括重金屬和放射性離子等,嚴重地污染了黃河的水源。
各類責權不明的尾礦對黃河水資源造成威脅。「誰污染誰治理」是企業對其污染應承擔的責任,然而這些企業一旦破產或關閉,其後續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由誰承擔就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
黃河幹流沿岸採石點密布,採石過程中的碎石及粉塵直接污染黃河水資源。黃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廢水、污水直接污染黃河水資源。
水土流失造成黃河水資源物理性的污染,同時農業生產上使用的化肥和農葯殘留物隨水而流,導致黃河水資源污染進一步加劇。
針對上述情況,通過對黃河沿線煤炭資源的合理規劃、整合,提高回採率,控制開采總量,並對礦坑水實現治理達標排放;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有效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的治理措施;盡快劃定合理的採石和燒灰區域,改變採石與燒灰散亂管理的現狀;盡快分期分批對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進行統一安排;加大對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以壩系建設為主的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設「數字黃河」,為黃河水資源污染檢測、防治提供一個信息共享平台。
感受黃河
中國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瑪曲,又稱約古宗列渠,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雅拉達澤山東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中源卡日曲,又稱喀喇渠,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於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這3條源流中,瑪曲為黃河正源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若依據"河源唯遠"的原則,在3條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長(190.1千米),它比瑪曲(171.5千米)長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張以卡日曲作為黃河正源.中國水利部及黃河水利委員會仍以瑪曲為黃河正源.從青海省的瑪曲為源頭,東流經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___
聆聽黃河
獻出愛心
黃河已經是一條被人類深刻影響和干擾的河流,未來應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能保障這條古老而又偉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於人民,是一個值得深思而又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
___ 未來黃河治理的核心難題有三個:一是黃河的巨量泥沙如何處理和利用,這是黃河難治的症結,它不僅關繫到黃河的防洪安全,也關繫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二是依據黃河水資源的變化,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維持河流生命對水資源的需求.三是如何保護和改善黃河的生態環境.解決這三個問題的關鍵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增水減沙.
朱佩玲委員:治理污染 拯救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五千年來她成就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文明。然而,近年來,黃河污染加劇,已超出了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目前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黃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15億~156億元。
「母親河」的水量並不豐沛,但卻以佔全國河川徑流2.4%的有限水資源,滋養著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15%的耕地。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20世紀80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於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排污溝」。黃河污染觸目驚心。
黃河擔負著沿黃地區50餘座大、中城市和420個縣的城鎮居民生活供水任務,黃河污染給城鎮居民供水安全帶來巨大威脅。2003年,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蓄水變成「一庫污水」。
蘭州、銀川、包頭、新鄉、開封正在飽受水污染之苦。農村的不少地方出現了用黃河水澆地,作物減產、燒死莊稼的事件。
寧夏石嘴山市黃河水廠,主要是通過處理黃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應飲用水。然而,從2001年開始由於黃河水質急劇下降,水廠的處理難度不斷加大。水裡的氨氮、揮發酚等含量過高,消耗了大量用於殺菌的氯,水廠不得不將加氯量由原來的處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於澄清、處理有機物的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這家水廠還曾多次被迫停止處理。
工業污染多年來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產生出了大量污染物。生活污水和過量施用化肥、農葯造成的「農業污染」目前也呈現加重趨勢。同時,沿黃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加劇了污染。
甘肅白銀有色金屬公司是黃河白銀段最大的廢水排放源。重金屬污染物大多來自白銀公司下屬的冶煉廠。作為我國銅冶煉的老企業,冶煉廠已運行40多年。甘肅省環保部門、甘肅省經貿委曾兩次決定對這個廠限期治理。2002年,環保總局與原國家經貿委再次對其限期治理,要求到2005年必須實現達標排放。目前,冶煉廠的治理項目仍無實質性進展。
舊的高污染源還沒有徹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項目又在西部上馬。據悉,一些東部污染企業在招商引資的旗號下湧入西部地區。寧夏石嘴山市2004年1至4月份引進的70個項目中,高耗能的項目就有43個,部分已經投產的項目其環保後續工作也沒有跟上。近年來黃河寧夏段在工業污水排放減少的同時,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比例不斷加大,成為黃河污染治理的新重點。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局數據顯示,2003年,黃河寧夏段年排放廢水2.35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達到了1.28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54.4%。廢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0.15萬噸,工業和生活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為7.64萬噸和2.51萬噸。
伴蹲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黃河污染治理的老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新污染,新問題又在不斷顯現。目前黃河流域的水污染已由集中的工業點源污染逐漸變化為工業點源污染與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並重。生活污染的影響力逐步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化肥、農葯、畜禽糞便污染防治,已成為污染防治工作的新重點、新難點,並逐步呈現出污染結構多元化和污染因素的復雜化。
污染之「痛」痛在經濟結構,黃河流域工業結構一「重」二「小」,與水環境特點不相適應,使河道徑流越來越小的黃河要接納越來越多的工業污水。「重」主要表現在蘭州、白銀、包頭、寶雞、西安、咸陽等地重工業高度集中,超出環境容量。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是陝西的工業基地,而渭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達8億噸,占黃河流域排污總量的18%。目前,渭河已成為「關中下水道」,大部分河段失去自凈能力。「小」主要表現在黃河中游一些地區趁國家加強對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大量關停污染企業之機,低價買設備,上了許多「十五小」工業,接下了「污染接力棒」。這些小污染企業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很大。
我們認為,黃河污染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現狀,污染越治越嚴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資和速度無法同步跟進。為此建議:
1.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防治領域。通過市場作用,從原來「誰污染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引申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系,形成社會化、專業化的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污染責任方提供商業性環保服務,逐步實現環境治理市場化、社會化、企業化。同時,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鼓勵多家企業污染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設施專業化運行,提高治污設施處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費用,逐步解決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資金建成的環保設施,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
2.樹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劃定黃河水功能區,根據黃河水資源量和水流的納污能力,提出各省(區)允許排入黃河的污染物總量,實行省(區)際斷面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關法規中明確相應的水污染超標處罰措施,對於污染超標省(區)要停止審批新的水資源利用項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環保聯合治污機制,在排污監測和監管處理水污染突發事件上統一行動、團結治污。
3.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綠色GDP,把環保工作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政績考核。
4.環保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實行垂直管理,脫離地方的制約。
5.給予環保部門更大的執法權。如處罰力度,關停污染企業等。
6.地方新上項目論證必須有科學的決策程序,有環保部門參與,對新上項目,如果發生大的污染事件,實行事後決策追究制度,以加強地方「一把手」對黃河污染監督管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7.應該在具備了有效的監測網路基礎上,探索建立排污區域賠償制度,讓過度佔有資源者付出應有代價。可以通過「排污收費」的辦法,由河流段面水質不達標者,向下游提供補償,迫使沿黃地區政府加大對本地區污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