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論文
『壹』 寫一篇《哈姆雷特》的論文,可以從哪些方面寫
首先要講 這部文章是4大悲劇之一,與《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都是莎士比亞的得意作首先可以描述下作者,然後推及到內容你可以對主角介紹和分析,然後說出作品的價值,還有其中的重點語句台詞等等論文嗎, 一般都要大概的概括下 在網上找到了一些能幫到你的質料, 看看在結構上,莎士比亞用了多線索多層次的手法,以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線索為主線,以挪威小王子和雷歐提斯的復仇古詩為副線,互相對比,激化矛盾,是喜劇場面不斷轉化,推進情節矛盾,走向高潮,以達到藝術效果,共同表現全局的主題。 在人物塑造上,著重內心世界的描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復雜正突出了人物的魅力。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豐富性,還多處運用對比手法。 在語言上,莎士比亞彰顯了大家風范,將多種文體相結合,表現出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哈姆雷特是一個處於現實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義者,曾經對天地萬物、人與社會都充滿了美好的希冀。但是現實的嚴酷與丑惡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的人文主義的信念破滅了。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哈姆雷特在復仇道路上的猶豫,顯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與封建勢力的懸殊。藉此表現了作者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反思與對人的命運與未來社會的憂慮。 盡請採納
『貳』 以 我眼中的哈姆萊特 為題寫一個200字論文
在看完了這本眾口稱贊的《哈姆萊特》時,也許由於期望過高的緣故,我頗感失望,尤其是其語言。固然,它的語言十分華麗,並且華麗的語言總能給人美的感受。但我卻分明感到了語言的羅嗦,本來寥寥數語就可表達的意思卻偏偏用不勝其煩的辭藻進行重復的表述。莎士比亞的驚世才華算是做了番酣暢淋漓的展露。卻讓我懷疑莫非莎士比亞也如古龍一字一句般的意在稿酬從而仗其才
華故意擺譜兒。也許,他的確才思泉涌一發不可收。
不管怎樣,華麗的文字,羅嗦的語言成功地刻畫了哈姆萊特這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他給我的感覺是一個矛盾體,多愁善感的憂郁交拌著冷靜果斷的執著。
本來回國的時候就「滿腹疑惑」,又在父王屍骨未寒的時候目睹叔父和母親的結合,在聚宴之上他沒有明顯的贊成也沒有明確反對,憂郁的性格讓他旁若無人地坐在那裡鬱郁寡歡,眾人的勸慰未能使他的心情有任何程度的改觀。
但是,就在霍拉旭將鬼魂的消息告訴他時,這種憂郁又立刻變為冷靜執著。他不顧士兵和朋友的勸告執意要與鬼魂對話,並在了解真相後堅定地確立了復仇的決心。要衛兵和霍拉旭宣誓時的鎮定以及了解真相後的忍耐顯示了他的冷靜。義無返顧地說出那句「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是何等的魄力,執著地復仇行動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為了復仇,他裝出瘋瘋顛顛的樣子,但語無倫次的背後卻是一顆堅定的心。屢番的試探都未能窺透他的心靈。是憂郁和多愁善感的性格讓別人將視線完全轉移到了他對奧菲利婭的失魂落魄上面
,因為在別人眼裡憂郁的他很容易為感情而痴狂。性格的因素讓他轉移了鋒芒。
在戲班的演出中,他加入了類似叔父害死父王的情節,並進行周密的安排,對演員的耳提面命,對霍拉旭的囑咐,所有這些,都顯示了他的鎮定,他的細心。而這些行為完全出自執著的復仇計劃。就在他證明了仇人的身份後,卻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錯失了報仇的良機。國王在祈禱的時候完全沒有防備,可是,哈姆萊特這時的躊躇讓立即刺殺國王的行動化為泡影,他瞻前顧後,從「我正
好動手」到「不,那還要再考慮一下」到最後的要在他進行邪惡行為時再動手的決定,他的思想斗爭恰恰表現了他的猶豫不決。為了避免「以恩抱怨」他卻在隨後的復仇行動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他用近乎殘忍的刻薄語言跟王後談話時,波洛涅斯的多管閑事落了個自食其果的下暢似乎,在他用劍刺向簾幕後面時他沒有絲毫的猶豫,行動果斷而乾脆。可惜,美麗善良的奧菲利婭從此失去了父親,也埋下與雷歐提斯的仇怨。
在發現國王的陰謀後,他更深了對國王的仇恨,更加堅定了報仇的決心。偷梁換柱的妙計是他機智的結果,可是他哪裡想到,有一個更加毒辣的圈套正等他往裡鑽。終於,比劍的結果是兩個被利用的英俊少年雙雙獻出了生命。就在彌留之際,哈姆萊特沒有忘記那份執著,那一刻,他再也沒有猶豫,用他的劍刺向了國王。奸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只是,無辜生命的逝去總讓人遺憾不已。
優柔寡斷的憂郁讓他備嘗往事和仇恨交織的煎熬,果斷的執著則讓他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終於復仇成功。可是,那本不該付出的代價成了他矛盾性格的犧牲品。
最後,對付出這個巨大代價的遺憾超過劇本語言羅嗦帶給我的失落。
『叄』 有關《哈姆雷特》悲劇藝術論文的內容摘要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不只是為了贏得人們一掬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通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
莎士比亞所塑造的哈姆萊特這一藝術形象及其性格特點,正是遵循了悲劇藝術的特徵,從而使哈姆萊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萊特》這一不朽劇作中,始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之間一系列激烈的矛盾沖突。哈姆萊特作為該劇的主要角色,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處於這激烈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
身為王子的哈姆萊特被莎翁塑造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輕英俊,堅毅勇敢,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父王和母後,有著心愛的戀人奧菲利亞,可以說,他的生命正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然而,這美好的生命時光瞬息之間又消失了,他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呢?我們看到,當時的丹麥宮廷一片混亂,老王奇怪地駕崩,王後改嫁新王,國外敵軍壓境,國內群情激憤、一觸即發,而宮中卻在通宵達旦地酗酒取樂,這一切,都在哈姆萊特年輕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從而使他鬱郁寡歡,認為人間不過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些已經為王子年輕的生命注入了悲劇的因素。隨著老王鬼魂的出現,宮廷內幕的揭開,謀殺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劇的帷幕拉開了……
面對陰險奸詐的新王,哈姆萊特開始了孤身復仇的行動:為了復仇,他失手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佯裝瘋狂失去了深愛的情人;為了復仇,他對軟弱的母親冷言相向;為了復仇,他忍受著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後,在一場血淋淋的宮廷決斗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萊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萊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悲劇美,關鍵在於構成這一切的矛盾沖突,悲劇正是通過對沖突必然性的揭示,通過對有價值東西的毀滅,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萊特以自己的死贏得了對舊制度、舊勢力道義上的勝利,悲壯而不悲觀,使人們透過悲劇,從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種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
『肆』 求賞析《哈姆雷特》的論文或讀後感。3000字!!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
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
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
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
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
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
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者的典型。雖然他在劇中一出場就是一個身著黑衣、一臉肅穆的憂郁王子,但「劇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個在人文主義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學學習的快樂王子,他對人類充滿了理性的信念:「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能力!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可是世界倏然改觀: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瑣而卑鄙的叔父克勞狄斯卻踐登王位;父母親的愛情理想又為改嫁的母親所玷污;盛大的結婚笙樂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貴們紛紛向新王獻媚邀寵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僅僅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難就已經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涼、憂郁中,誰知還有更加殘酷的謀殺陰謀,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擊,巨大的震驚和憤怒,使憂郁的王子從個人的痛苦中轉到了更加深廣的范圍,使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在嚴峻的現實中,他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他所要擔負起的責任太大太重,遠不是那個暴烈如火的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目標狹隘、不計後果地一會兒攻打丹麥,一會兒攻打波蘭;也不是那個簡單莽撞,一心復仇,糾集一群烏合之眾攻打王宮,又被國王幾句花言巧語所哄騙和利用,愚蠢地充當了國王的槍手的雷歐提斯。哈姆雷特的復仇,不僅僅是遵照父命去殺死國王克勞狄斯的肉體,而是要消滅克勞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到處充滿著專制腐敗、陰謀詭計、阿諛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微賤者費盡辛勤所換來的鄙視」。「載負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蒼穹,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著金黃色的火球的庄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而這一大堆污濁的瘴氣,克勞狄斯是罪魁禍首,但老臣波洛涅斯、同學羅森克蘭茲、吉爾德斯特恩等等,出於自己的私利,無不成為國王的幫凶。就是母親和情人奧菲麗雅也由於軟弱無知,無意中被黑暗勢力所利用,並成為犧牲品。敵對勢力是廣大之陣,又是隱蔽很深的無物之陣。哈姆雷特的認識更加深廣,但卻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個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謬的社會里,「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人生命題。這也是人文主義理想者所面臨的無奈和不幸。時代社會的顛倒混亂,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陣痛。君主理想已然破滅,君臣禮儀不復存在,綱紀敗壞,倫常崩潰,世風日下。而封建堡壘卻更加頑固。新興的第三等級勢力僅僅處於萌芽階段,還不為人文主義者所認識。歷史的反復和螺旋狀態,是人文主義理想者們不期然而然的規律。人文主義者們不是政治家,而是理想家,他們胸懷遠大,目標純正,堅持理想信念,意志堅定。絕非為了一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在哈姆雷特機智地以「戲中戲」的方式證明這一駭人聽聞的罪惡時;本可以毫不猶豫的復仇。但在克勞狄斯慌亂地向上帝祈禱時,哈姆雷特不是趁機殺死他,而是想到要在敵人罪惡昭彰時,再舉起正義的劍懲罰邪惡。這不能僅僅歸結為哈姆雷特的宗教情結,更不能怪罪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這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文主義理想者的必然行動,而不再是宮廷權利的血腥爭斗。最後哈姆雷特讓他的好友霍拉旭好好活著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就說明了這一點。?
『伍』 論文《哈姆雷特》寫作的主要內容和目的
搜狐博客 > 愛猴的慧 > 日誌 > 文海拾貝
『陸』 哈姆萊特失敗的原因 論文3000字
哈姆萊特失敗的原因論文我們有完整的。
[1]李英安. 東西方導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2010.
[2]袁侖.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2010.
[3]阿勝 編譯.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復仇記[N]. 醫葯經濟報,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從雷奧提斯與哈姆雷特之異論起[J]. 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劇》與後現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謀殺案》為解讀莎劇開辟新思路[J]. 戲劇文學,2011,(3).
[6]黃金京. 《哈姆雷特》與聖經原型——《哈姆雷特》在藝術形式上對聖經原型的借鑒[J]. 懷化學院學報,2011,(3).
[7]孫艷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論林兆華對《哈姆雷特》的主題再創[J]. 四川戲劇,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動——談《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節設計[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3).
[9]夏倩. 永遠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見[J]. 時代文學(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獨白賞析——哈姆雷特復仇之路上的痛苦與掙扎[J]. 中國科技信息,2010,(17).
[11]陳玉虹,劉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評以色列卡梅爾劇團《哈姆雷特》[J]. 上海戲劇,2009,(5).
[13]楊淑敏. 一個無鸞和一千個哈姆雷特——從《夜宴》和《哈姆雷特》看電影與戲劇文學的形象塑造[J]. 電影評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聲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戲劇,2008,(12).
[15]黃立豐. 給《哈姆雷特》批評史加上一個女性主義的補遺——女性表演、批評與再創作《哈姆雷特》的歷史[J]. 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5).
[16]羅文敏. 綜觀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評之得失——兼論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4,(2).
[17]顧勝. 行動與遲疑:一個哈姆雷特式的悖論——《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獨白段細讀[J]. 常熟高專學報,2004,(5).
[18]張全輝.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5).
[19]龐鳳琴. 哈姆雷特新論——從哈姆雷特的獨白說起[J]. 文科教學,1995,(2).
[20]榮國. 再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劇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師專學報,1995,(3).
[21]續楓林. 「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從悲劇《哈姆雷特》變喜劇想到的[J]. 新疆社科論壇,1995,(3).
[22]W.J.羅爾弗 ,王維昌. 關於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劇的問題[J].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2).
[23]劉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歐洲史——談《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徵[J]. 懷化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1).
[24]李小蓓. 對真理的求索——試析哈姆雷特與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劇沖突[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01.
[25]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志明. 與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兩種看法商榷[N]. 社會科學報,2005-02-24(004).
[26]王文淵. 哈姆雷特,被「80後」解構 話劇《哈姆雷人》[J]. 上海戲劇,2010,(4).
[27]何湘君. 從《哈姆雷特》看《少年維特之煩惱》——試解析維特之死[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8]馬慶霞. 哈姆雷特與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比較之初探[J].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29]劉紅英,於治領. 《哈姆雷特》中素體詩的語言功能[J]. 求實,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靜. 解讀哈姆雷特的悲劇人生[J]. 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偉.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時空的精神對接——哈姆雷特與昆丁的個體悲劇結構比較[J].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33]歐陽文明. 《哈姆雷特》中奧菲莉婭的悲劇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陽光下的哈姆雷特——後現代主義觀照下的《獅子王》[J]. 文藝評論,2011,(7).
[35]於珊. 從哈姆雷特與伍子胥的復仇看中西倫理的不同[J]. 大眾文藝,2011,(12).
[36]常宇星. 從《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精神[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2).
[37]劉翼斌. 《哈姆雷特》主題之辨[J]. 貴州社會科學,2011,(7).
[38]曹艷雲. 哈姆雷特的「延宕」與其王權意識[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0).
[39]曹艷春. 越軌的王子——社會學「越軌」視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戲劇文學,2010,(12).
[40]王榮. 透過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J]. 中國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復仇的原因(英文)[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10).
[42]張世鋒. 淺談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諷效果[J]. 現代交際,2010,(11).
[43]宣曉晏. 毒入靈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6).
[44]李夢馨. 作為「經典中心」的中心——論《哈姆雷特》[J]. 南方文壇,2011,(1).
[45]孫建光. 本我回歸——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歷程[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46]張衛東. 從精神分析學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雙關語的漢譯對比[J]. 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0,(6).
[48]齊佩. 從拉康理論看《哈姆雷特》悲劇[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華. 哈姆雷特形象的現代闡釋[J]. 時代文學(上),2010,(6).
[50]謝曉科. 背離與統一——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比較[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1).
『捌』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800字議論文
一部人類心靈詠唱出的偉大史詩,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完成於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是一個刻畫得極為成功的藝術形象,他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英雄,一個充滿了悲劇美的英雄。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不只是為了贏得人們一滴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通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莎士比亞所塑造的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及其性格特點,正是遵循了悲劇藝術的特徵,從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雷特》這一不朽劇作中,始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沖突。哈姆雷特作為該劇的主要角色,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處於這激烈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身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輕英俊,堅毅勇敢,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父王和母後,有著心愛的戀人奧菲莉婭,可以說,他的生命正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然而,這美好的生命時光瞬息之間又消失了,他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呢?我們看到,當時的丹麥宮廷一片混亂,老王奇怪地駕崩,王後改嫁新王,國外敵軍壓境,國內群情激憤、一觸即發,而宮中卻在通宵達旦地酗酒取樂,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輕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從而使他鬱郁寡歡,認為人間不過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些已經為王子年輕的生命注入了悲劇的因素。
隨著老王鬼魂的出現,宮廷內幕的揭開,謀殺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劇的帷幕拉開了……面對陰險奸詐的新王,哈姆雷特開始了孤身復仇的行動:為了復仇,他失手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佯裝瘋狂失去了深愛的情人;為了復仇,他對軟弱的母親冷言相向;為了復仇,他忍受著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後,在一場血淋淋的宮廷決斗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雷特》這部巨作給我的力量與思索是巨大而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