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池論文
㈠ 誰能給我篇太陽能電池板的畢業論文
資料含有知識產權,不可隨意發布····
http://www.xysti.com.cn/news/xz/ldk/81802%E5%BC%82%E8%B4%A8%E7%BB%93%E6%9C%89%E6%9C%BA%E5%A4%AA%E9%98%B3%E8%83%BD%E7%94%B5%E6%B1%A0%E6%80%A7%E8%83%BD%E6%8F%90%E9%AB%98%E7%9A%84%E7%A0%94%E7%A9%B6.pdf
這個文檔你看看吧。也許有用
由於技術進入門檻高,投資收益高、持續時間長,電池新材料領域成為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擴大利潤來源、提升業績的重點產品之一。電池正極、負極材料、電解液市場已相對成熟,而鋰電池隔膜的國產化過程蘊含著較大的市場機會;太陽能電池市場發展迅速,技術不斷進步,有機材料將是太陽能電池材料的首選,市場潛力巨大;燃料電池材料市場資金投入不足,材料制備和技術工藝有待突破。
全球市場現狀
(1)電池市場增長迅速,帶動電池新材料市場成長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對能源材料需求增加,以及手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汽車等產品對新型、高效、環保能源材料的強勁需求,全球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發展迅速,從而帶動了相關材料產業的發展,電池新材料市場穩步成長。從市場規模看,2000年全球電池新材料市場規模為13.8億美元,2004年達到24.4億美元,2000~2004年復合增長率為15.3%。
(2)鋰電池材料市場規模受價格變動略有波動,市場份額基本穩定
在鋰電池市場增長的拉動下,鋰電池材料整體市場呈上升趨勢。2000年銷售額為4.7億美元,但由於價格的波動,2001年降為3.9億美元,之後有所上升,2004年達到5.8億美元,2000~2004年復合增長率為5.4%。在鋰電池材料細分市場,價格的下降造成鋰電池部分材料銷售額的下降。從鋰電池材料細分市場份額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用材料所佔市場份額基本穩定。
(3)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上升,對硅材料需求增長
在太陽能電池中,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技術也最為成熟,在大規模應用和工業生產中仍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全球太陽能電池的廣泛應用,太陽能電池硅材料需求增加。在太陽能電池重要原材料矽片市場,全球市場繼續保持上升趨勢,2004年達到16.4億美元,2000~2004年復合增長率為18.6%。
(4)燃料電池發展潛力受關注,關鍵材料和工藝有待突破
燃料電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無須充電、長時間使用、低雜訊、低污染等特點,目前受到極大的重視。由美國發起建立的氫能經濟國際合作組織(IPHE),經過巴西、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加盟之後,成為協調氫燃料研究及技術開發的國際機制。2003年全球有超過1000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參與燃料電池材料、組件及系統技術研發。2004年全球燃料電池材料市場規模達到2.2億美元。
在材料方面,催化劑、導電膜和雙極板的供應、材質是影響未來燃料電池市場成長的因素。以質子交換膜材料為例,全球主要燃料電池開發國家均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質子交換膜,但大多局限在幾種過去已知的質子交換膜材料種類上。由於現階段這些質子交換膜特性無法完全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目前技術的進展離大規模應用尚有一段距離。
未來產品趨勢
(1)鋰鈷鎳氧化物、納米化碳材、有機電解液混合使用、薄型化隔離膜是未來鋰電池材料的發展方向
在鋰電池正極材料方面,可供選擇的材料有鈷酸鋰(LiCoO2)、鎳酸鋰(LiNiO2)、錳酸鋰(LiMnO4)及上述復合氧化物等,未來鋰鈷鎳氧化物有可能取代目前鋰鈷氧化物的正極材料。
目前常用的負極材料是中間相碳微球,具有球狀結構、堆積密度大、具有層狀分子平行排列結構,是鋰電池負極代表性材料,未來可能採用納米化碳材(Nano-sized Carbon Materia1)。
電解液方面,近年來主要發展趨勢是將多種不同性質的有機電解液加以混合使用,例如低黏度的二甲基乙烷(DME)、二甲基碳酸鹽(DMC)及二甲基亞碸(DMSO)等。
隔離膜材料一般採用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它樹脂多孔膜,技術趨勢在於薄型化。
(2)硅太陽能電池暫居市場主導,薄膜太陽能電池成為未來市場主流
由於光電能轉換效率較其它種類的太陽電池高,硅太陽能電池現在仍然是太陽能市場的主流。非晶硅太陽能電池長期使用時穩定性有問題;CdS/CdTe效率和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差不多,但有環保問題:另外CIS(Copper Indium Selenide)經濟效益不高,短期內實現商品化有困難,化學太陽能電池使用期限及穩定性都有問題。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低生產成本的特性,且具有適於大面積製造的優勢,故長期而言,薄膜太陽能電池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3)燃料電池觸媒材料:多孔結構、高效、高活性、高分散性
燃料電池的電極是燃料發生氧化反應與還原劑發生還原反應的電化學反應場所,其性能的好壞關鍵在於觸媒的性能、電極的材料與電極的製造等。燃料電池觸媒材料的多孔結構能提高燃料電池的實際工作電流密度與降低極化作用,增加參與反應的電極表面積。以DMFC觸媒為例。現階段DMFC觸媒主要是採用貴金屬基觸媒,而貴金屬基觸媒的成本高、催化活性不理想。因此,高效、高活性、高分散性是燃料電池觸媒材料的發展方向。
㈡ 光伏發電技術論文1000字
總體設計思路:擬屋頂建設低壓配電用戶側並網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量接入內供電網路光伏發電自發自用實現光伏新能源電力示範應用保障光伏裝機容量及發電量光伏電池板採用固定傾角支架式安裝朝向南太陽能電池組件陣列盡量避免建築物陣列間遮擋並預留維護通道
根據客戶初步提供用電32度根據佳角度進行太陽能電池組件鋪設計算初步鋪設太陽能電池組件205W(1580x808x50mm)16塊總裝機容量3.28kwp初步設計需要安裝面積59.189平米
設計光伏組件安裝傾角面設計32度安裝式,32度傾角實現單位裝機容量全發電量盡量利用屋頂效使用面積獲較屋頂發電效率
預計發電量:北京市光伏發電示範項目預計平均發電量按32度傾角設計11.066KWh
電網接入案:屋面光伏組件經定數量串聯升壓通直流防雷匯流裝置別接至1台並網逆變器並網逆變器光伏所發直流電逆變與區域內電網同頻率同相位交流電經交流配電櫃(含防 雷保護、發電量計量等)接入配電間光伏發電路(原配電櫃增加光伏路)兩相220V低壓配電網通交流配電線路給負荷供電實現光伏發電並入商場內部電網北京市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工程設計概算包括光伏組件、光伏支架(含基礎鋼架)、逆變設備、直流配電、交流配電、電纜、工程施工等
二、光伏發電原理簡介及特點
()太陽能利用概況
太陽能各種再能源重要基本能源物質能、風能、海洋能、水能等都自太陽能廣義說太陽能包含各種再能源太陽能作再能源種則指太陽能直接轉化利用通轉換裝置太陽輻射能轉換熱能利用屬於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再利用熱能進行發電稱太陽能熱發電屬於技術領域;通轉換裝置太陽輻射能轉換電能利用屬於太陽能光發電技術原理圖:
(二)光伏發電原理
太陽能光發電技術通轉換裝置太陽輻射能轉換電能利用技術光電轉換裝置通利用半導體器件光伏效應原理進行光電轉換稱太陽能光伏技術光伏特效應簡稱光伏效應指光照使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組合同部位間產電位差現象
(三)光伏系統發電特點
- 沒轉部件產噪音;
- 沒空氣污染、排放廢水;
- 沒燃燒程需要燃料;
- 維修保養簡單維護費用低;
- 運行靠性、穩定性;
- 根據需要容易擴發電規模
㈢ 求一篇光伏組件/太陽能電池 的伏安特性研究的畢業論文範文
留下郵箱 給你把範文發過去
㈣ 關於光伏發電的論文
是有的,你自己來拿吧,行不
㈤ 光伏效應論文一千字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當前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光伏並網發電是光伏發電的發展趨勢。光伏並網發電的主要問題是提高系統中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工作效率和整個系統的工作穩定性,實現並網發電系統輸出的交流正弦電流與電網電壓同頻同相[1-2]。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的重要技術,它能充分提高光伏陣列的整體效率。在確定的外部條件下,隨著負載的變化,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也會變化,但始終存在一個最大功率點。當工作環境變化時,特別是日光照度和結溫變化時,太陽能電池的輸出特性也隨之變化,且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的變化非常復雜。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轉換效率較低且價格昂貴,因此,使用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太陽能電池的轉換能量,應是光伏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關鍵詞:光伏並網發電系統應用現狀 光伏並網逆變器技術特點 最大功率點 1 引 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的消耗量正在不斷增加,世界上的化石能源總有一天將達到極限。同時,由於大量燃燒礦物能源,全球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太陽能作為一種巨量的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各國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政府正在逐步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1]。而在我國,光伏系統的應用還剛剛起步,市場狀況尚不明朗。針對這方面的空白,本文著重於今後發展前景廣闊的光伏並網系統,通過對國內外市場和技術的調研,分析了目前光伏市場發展的瓶頸並預測了未來光伏發電的發展前景。相信作為當今發展最迅速的高新技術之一,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特別是光伏並網發電技術將為今後的電力工業以及能源結構帶來新的變化。
2 光伏並網系統應用現狀 2.1 全球應用現狀
目前,全球的光伏市場正處於穩定增長階段。據solarbuzz llc.年度pv工業報告顯示,2007年世界光伏市場比2006年增長了62%,2007年一年的安裝量為2826mwp。其中德國2007年的安裝量為
1328mwp,占當年世界光伏市場總量的47%,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西班牙安裝了640mwp,為世界第二;日本安裝了230mwp,世界第三;美國市場增加了57%,達到220mwp,世界第四。表1和圖1給出了2006年和2007年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光伏市場份額[2]。可以看出,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市場正在逐步擴大,而德國在2006年降低了政府對光伏系統的補貼力度,日本也於2006年結束了光伏補貼政策,從而導致了兩國的市場增速放緩。中國市場也略有增加,但對於全球光伏市場來說影響甚微。
表1 2007年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光伏市場及份額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圖1 2006、2007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光伏市場份額
在國際市場中,光伏系統的應用形式主要分為離網系統和並網系統兩大類,圖2顯示了1992年至2006年iea-pvps項目①成員國光伏系統的累計安裝量。可以看到,並網系統已經毫無爭議的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達到了90%以上,成為該領域的發展潮流。 j ka
圖2 iea-pvps項目成員國光伏系統累計安裝量
並網系統又分為分布式和集中式兩種。分布式主要應用在城市屋頂並網、光伏建築一體化和光伏聲屏障系統等方面。這種系統佔地少、安裝靈活、投資門檻低。與離網系統相比,因為有電網電壓支撐,可以不考慮負載特性而最大化的提供功率,且省去了蓄電池降低了系統成本。在德國、日本、美國等提供上網電價補貼的發達國家,普通居民均可投資建設並獲取利潤。而集中式則主要指大型光伏並網電站,因為需要大量土地,一般建於大漠中,作為大電源直接向高壓電網送電。由於成本較高,一般由政府出資建設。
由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均實施了相應的措施鼓勵居民投資屋頂光伏系統。如德國實施了《上網電價法》,政府購電的價格達到德國火電價格的十倍左右;美國則是通過抵稅政策來支持企業和個人投資光伏並網系統。因此,分布式並網系統的市場份額要遠遠大於集中式並網系統。在iea-pvps項目成員國中就達到了14:1。 2.2 國內應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光伏電池年產量已位居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載券 415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3頁未讀,繼續閱讀
世界第一,且年增長率達到100%~300%[2][6]。而與之相對,我國的光伏市場發展相對遲緩,甚至可以說嚴重落後於光伏產業的發展。圖3顯示了自1995年以來我國光伏市場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光伏市場的發展相當緩慢,2002~2003年國家啟動「送電到鄉」工程,導致安裝量有所突增,2004、2005年回落到年安裝量約5mwp的水平[2][7]。2006年以後,由於國家大型並網工程的促進又有所回升。以2007年為例,我國當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1088mwp,但國內只安裝了20mwp,其餘幾乎全部用於出口。可見,我國真正的太陽能光伏市場還遠沒有形成。
圖3 1995年~ 2007年我國光伏系統的年裝機和累計裝機容量變化 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國內光伏系統的累計安裝量只有100mwp,與全球近12gwp的裝機容量相比所佔份額非常小。其具體分配比例如圖4所示,可以看到,這些裝機大部分均用於農村電氣化,以解決無電地區人民的生活用電問題,而並網系統僅佔到了6%[2]。 圖4 截至2007年底我國光伏發電市場分配
對於我國已建成的幾十個光伏並網發電系統,其安裝功率從幾千瓦到一兆瓦不等,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推動的示範項目。由於我國電網技術等原因,這些已建成的示範項目大部分處於試驗性並網狀態,大多數都安裝了防逆流裝置,不允許光伏電力通過電力變壓器向高壓電網(10kv)反送電,而只允許在低壓側(380/220v)自發自用。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所建設並網系統的容量也在逐漸增大,目前有8座兆瓦級光伏電站正在建設之中,預計2009年底可以完工。
另外,為了體現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的精神,北京在國家體育中心、豐台壘球中心等奧運場館均使用了100kwp左右的光伏並網系統,用來降低建築物能耗。這些示範工程在促進光伏並網技術發展、降低co2排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就其經濟性來講,由於當前組件價格較貴,所以還是很不劃算的。以首都博物館新館安裝的300kwp並網太陽能系統為例,總造價約2000萬元人民幣。而北京每天的標准日照時間為4~5個小時,如果以事業型部門電價0.6683元/度計算,一年最多節約電費:53000.6683365≈36.59萬元。回收成本共需要:200036.59≈54.7年。而電池板的壽命一般只有20~30年,這顯然是不劃算的。又如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1mwp並網項目,總投資6600萬人民幣,而20年運營期內節約的電費只有1360萬元[8]。因此,今後較長的時間內光伏並網發電仍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才能發展。
3 光伏並網逆變器技術特點 3.1 主電路結構
光伏並網發電系統根據光伏電池模塊組合方式,可分為如05所示的四種主要方式:中心集中式(圖5a)、組串式(圖5b)、模塊集成式(圖5c)和多組串式(圖5d)[9]-[14]。 圖5 光伏系統與組件的組合方式
中心集中式是將多個光伏模塊進行串並聯的排列組合然後接入到一個逆變器上。這種結構可以直接向光伏逆變器輸入高電壓和大電流,提高了轉換效率。而且裝置比較簡單、成本低,適用於大型的高功率
㈥ 你有關於光伏的論文嗎還放著嗎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通過其內置的太陽能電池(也可稱為光伏電池)將其接受的太陽輻射不斷地轉換成為電能,這類系統被稱為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也可稱之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Chapin DM、Fuller CS和Pearson GL於1954年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實用型單晶硅P-N結太陽能電池,這標志著對太陽能光伏應用的研究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隨後,光伏發電在多個領域都得到了相應的應用。我國近期的光伏發電市場的研發和應用重點項目主要有: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家用光伏電源、微波通信中繼站光伏電源、光纜通信站光伏電源、輸油輸氣管道陰極保護光伏電源、鐵路信號及通信光伏電源、航標燈光伏電源、鄉鎮及村落光伏電源、邊防哨所光伏電源、氣象台站光伏電源、衛星電視接收站及電視差轉台光伏電源、公路設施及道班光伏電源等。 一、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民用住宅供電系統中應用的必要性 我國很多偏遠的農村或山區的供電設施極不完備,基本上處於無電狀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往往因為電力的缺乏而無法順利進行,但是如果這些偏遠的地區有充足的日照條件,就可以採用比較先進的太陽能光伏供電系統以及相應的設備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配電等問題。 雖然一些相對比較大的城鎮地區的供電設施和供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一些老舊的住宅區,由於規劃和設計等問題所選用的負荷開關容量等都普遍偏小,造成了那些地區的居民用電系統經常因超負荷運行而出現跳閘的現象,跳閘現象會燒毀開關、電線等,產生安全隱患。而且,有些住宅的使用密度很大,為供電設施預留的空間很小,重排住宅中的供配電線路很有難度,加設供電線路更是不可能。因此,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供電系統是最為理想的解決這類住宅用電難題的途徑。 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特點 按照應用類型,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為獨立光伏發電系統與必亡光伏發電系統兩大類型。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面。 (1)能夠有效保障電網電壓的穩定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可以通過對電網進行調峰發揮削峰填谷的功能,有效地改善電網的功率因數,保證電網末端的電壓穩定,進而防止電網雜波的發生。 (2)能夠大大減少蓄電池組的投入成本。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能夠將其所發電能高效並入電網,以電網為其儲存電能的裝置可以減少蓄電池組的投入成本。 (3)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光伏電池能夠實現與建築設計的完美結合,通常情況下,把每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的額定電壓設置為1V~3V,在進行串聯或並聯後可將電壓調到30V~50V的直流電,再將其與逆變器和控制器實現連接。這樣,太能電池板既能夠作為建築設計的裝飾材料,又能夠發揮其發電作用,使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優化組合配置,可謂一舉多得。 (4)能夠保證出入電網的靈活自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能夠有效地解決民用住宅供電系統的電力負荷過大問題,保持其供電系統的負荷平衡,降低供電線路中的電能損耗。 (5)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太陽能資源,避免資源短缺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其次,太陽能光伏發電本身不需要任何燃料,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不會對空氣等造成污染;最後,太陽能光伏發電均採用自動控制技術,不需要任何機械轉動部件,也沒有任何雜訊,不會對民用住宅環境產生雜訊污染。 三、關於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工作原理介紹 1.太陽能光伏發電中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能量轉換器是太陽能電池,又稱光伏電池。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原理是光生伏打效應。當太陽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上時,電池吸收光能,產生光生電子-空穴對。在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光生電子和空穴被分離,電池兩端出現異號電荷的積累,即產生「光生電壓」,這就是「光生伏打效應」。 若在內建電場的兩側引出電極並接上負載,則負載就有「光生電流」流出,從而獲得功率輸出。這樣,太陽的光能就直接變成了可以使用的電能。 太陽能電池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工作原理概括如下:第一,太陽能電池吸收一定數量的光子後,半導體內產生電子-空穴對,可稱之為「光生載流子」,兩者的電性相反,電子帶負電,空穴帶正電;第二,電性相反的光生載流子被半導體P-N結所產生的靜電場分離開;第三,光生載流子電子和空穴分別被太陽能電池的正、負兩極所收集,並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從而獲得電能。 2.地面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運行方式 地面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運行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離網運行與聯網運行。 沒有和公共電網互相聯接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是離網運行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也可以稱之為獨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這類發電系統主要用於那些遠離其他公共電網的地區,例如公共電網覆蓋不到的偏遠農村、山區、海島、牧區等。另外,還可以提供通信中繼站、邊防站、氣象站等場所日常所需的電能。 那些和公共電網相互聯接的發電系統是聯網運行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也可稱之為並網光伏發電系統。這類發電系統可以將其太陽能電池中陣列輸出的直流電不斷地轉化成為與公共電網的電壓相同的交流電,並且可以實現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公共電網的相互聯接,源源不斷地向公共電網輸送其產生的電能。這類發電系統的應用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大規模發展、商業化發展的結果,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是未來電力工業發展的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當今國際電能發展的主要趨勢。 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優點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優點在於:無資源枯竭危險,絕對干凈,(無污染,除蓄電池外)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在用電處就近發電,能源質量高,使用者從感情上容易接受,獲取能源花費的時間短,供電系統工作可靠。 同時該發電系統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陽光照射的能量的分布密度較小,能夠獲得的能源的量與環境、季節、天氣、晝夜以及陰晴等氣象條件有很大的關系,造價比較高。 以上太陽能發電的特點決定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供電系統在應用中的優勢和局限。 四、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在民用住宅供電中的應用 1.可以被應用於高層住宅、多層住宅供電系統中 高層住宅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標志,應用太陽能發電、供電系統可謂順理成章。高層建築中一體化結構設計與太陽能發電相輔相成。 大多數高層建築住宅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光伏方陣都被安裝在住宅的屋頂或者陽台,通常其逆變控制器輸出端與公共電網並聯,共同向建築物供電,這是光伏系統與建築相結合的初級形式。 隨著近年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發展,將光伏組件與建築材料融為一體,採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藝手段,將光伏組件做成屋頂、外牆、窗戶等,可以直接將其作為建築材料使用,能夠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實現其功能的同時還能起到裝飾建築外觀的作用。 2.可以應用於農村住宅的供電系統中 我國農村的主要建築物為平房,適合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在安裝時必須考慮住戶的採光、通風、心理安全距離及消防需要。2010年6月,我國首個在農村大面積建設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並網工程在寧夏中衛市永康鎮開工建設,如圖1所示,該工程採用太陽能組件與建築物相結合的安裝方式。 五、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民用住宅供電系統中的應用前景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發展起來,在近10年間,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數量平均每年增長33%。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經成為當今國際范圍內發展最為迅速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 世界各國都已經紛紛制訂了短期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計劃,努力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與民用住宅供電系統的一體化建設。 由於我國國內建築總能耗佔到了全國能源總能耗的28%,而我國的太陽能資源相對豐富,分布范圍很廣,因此,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於民用住宅供電系統中,能夠滿足民用住宅建築供電系統自身的用電需求,將大大改變我國民用住宅建築高能耗的現狀。 所以,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民用住宅供電系統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廣與發展。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潔凈、安全、可再生的綠色新型能源,隨著我國建築行業光伏組件的不斷研製和開發,必將被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民用住宅建築供電系統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國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太陽能光伏發電與民用住宅建築的一體化建設將會大規模興起,太陽能將會成為發展建築行業所必需的能源,也必將成為我國的常規能源之一。
㈦ 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及前景怎麼寫論文目錄
參考《2016-2021年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不遠的將來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佔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佔比也將達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總能耗的5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總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佔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將佔到60%以上。這些數字足以顯示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
太陽能利用主要有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光伏發電相對比較成熟,近幾年光伏市場裝機量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光伏發電以太陽能電池技術為核心,目前太陽能電池從技術上主要分為3類:以晶硅電池為代表的第1代太陽能電池,以硅基薄膜、CdTe、CIGS電池等為代表的第2代薄膜電池和以GaAs疊層電池為代表的第3代太陽能電池。光伏市場主要是以第1代和第2代電池為主。
然而,晶硅電池成本較高,且由於硅材料本身性質的限制,其光電轉換效率很難再有提高。薄膜電池本身效率偏低、投資成本較高,因此,開發高效低成本的第3代太陽能電池不僅必要而且緊迫。
光伏市場在穩定發展,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總結了其中3種主流技術的指標及特點。從技術優點和環境利用優勢來看,CPV技術因其光電轉化效率高、規模化成本低、土地佔用面積小等特點,是未來大規模建造大型高效光伏電站的理想技術。而晶硅和薄膜電池更適用於較小型的家用、商用發電系統和BIPV等。長遠來看,CPV、晶硅、薄膜電池技術將不再僅僅局限於成本的比拼,它們將揚長避短,應用於不同方向並長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