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他傳的素材

他傳的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15 19:06:34

1. 寫李白的他傳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一說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與李商隱、李賀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因避亂(一說被流放)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史書傳記】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

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
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辟為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
《唐才子傳·李白》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卧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興聖皇帝]
興聖皇帝是十六國時西涼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漢代前將李廣的第16代世孫,又是唐朝李世民的世祖,唐王朝在修撰史書時,追謚他為「興聖皇帝」。

2. 拜託推薦幾本適合做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的名人自傳或他傳!蟹蟹啦!

《美學散步》《美的歷程》兩本是我高中的時候老師推薦的,素材廣泛而且是從美學角度寫的,就看你看不看得下去了。

如果是人物題材的話建議找一兩個自己喜歡的不冷不熱的知名人物(李白杜甫那樣的就算了)然後圍繞這一兩個人物找資料積累素材建立"資料庫",比如可以買一本古代作家的作品集,正規一點的出版社會在開頭寫好多序言之類的,那個會比較客觀全面。名人自傳他傳……覺得不是特別靠譜。

書目推薦的話(僅代表個人喜好)
《蘇東坡傳》 《Facebook效應》 《名人傳》 《自由在高處》
還有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感興趣可以挑起中喜歡的人物看一下,順便了解一下歷史文化背景什麼的,古代有名的比較有名的不那麼有名的差不多都可以找到吧。可以直接手抄或者列印收集一些資料。

以上,個人經驗,希望有用

3. 誰能提供一些人物傳記的素材

直接幫你找一篇成品 呵呵

8月18日中午不到11點,鳥巢里已經是座無隙地,因為11:30分,這里將舉行100米的決賽,人們都期待著「亞洲飛人」劉翔能再一次將喜悅傳給每個黃種人,為中國隊再添輝煌。我和家人也坐在了電視機前,拭目以待,我相信,此刻,每一個家庭都和我家是一樣的
他能再創輝煌的,我甚至想到了他身披紅旗,站在高高的領獎台上向大家揮手致意的場面了。突然我發現劉翔在熱身時用衣服蒙面,怎麼回事?妹妹一把抓住了我的手,手心裡全是汗,她太緊張了,我安慰她說:「傻妹妹,劉翔是亞洲第一飛人,沒事的!」我還發現一旁的爸爸額頭上也滲出了豆大的汗滴,不熱啊,有空調呢,他們這是怎麼了?其實我還不是一樣。
終於,發令槍響了,全場響起了「劉翔加油」的聲音,啊!剛跨出兩個欄的劉翔居然慢慢往回走了,他在干什麼?當他把「2」撕下時,妹妹把我的手抓得鑽心疼,要在以前,我早就怪叫了,可這次,我似乎沒了感覺,此時場上傳來了聲聲嘆息,許多人都是淚流滿面的……
劉翔退出了比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時間眾說紛紜,大部分國人雖然很惋惜,但還是能體諒他這一舉動的。可是,竟然還有人說他是怕輸,腳痛不過是借口之類的話,不管說這話的人是出於何種用意?但他們會遭千夫所指,換一種說法,如果劉翔咬牙堅持到終點,沒有取得好成績,說那種話的人能放過他嗎?
其實,不光是劉翔,哪個運動員上場參賽身上沒帶傷?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們平時摸爬滾打,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經歷了多少傷痛?在金牌的背後有多少催人淚下的故事,你又怎麼會知道?難道一定要得到金牌的才是英雄嗎?像劉翔這樣能帶傷上陣本身就了不起了,不是疼痛難忍他會退出嗎?人們啊,請多一份寬容,不要動不動就指責我們的運動員。運動員是人而不是神,他們也有痛覺,他們也有會發揮失常的時候,為什麼要用超越常人的目光去看待他們?「已欲不施,勿施於人!」讓我們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場比賽,無論成敗,能上陣的都是英雄。
劉翔,在我們的眼裡,你依然是好樣的!你永遠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4. 人物傳記推薦(寫作素材)

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htm 相當來好的自【人物傳記】的網站!
http://www.lsqn.cn/Index.html

5. 水滸傳的素材是什麼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6. 以傳遞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傳遞是一種責任
是誰讓九州動容?李密在《陳情表》里說:「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讀這些肺腑之語,總是感由心生。無論是董永賣身葬父,還是黃香扇枕溫衾,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美德的光芒。孝,這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我們有責任把它傳遞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責。站在21世紀的我們,每個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記得公益廣告——《將愛心傳遞下去》,講的是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細節。故事內容是,晚上媽媽給兒子洗完腳以後,又給婆婆洗腳,孩子看到媽媽的舉動後立即也給媽媽端來一盆洗腳水。孝要勇於承擔,因為這是一種責任, 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田世國,用身體傳遞著愛心,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貞,一個普通農民,一名共產黨員。 30年來義務贍養了6位與自己及家庭成員無任何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質生活等各方面對6位老人付出了兒女般的照料和孝道。「孝」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傳遞,一代又一代,這是責任。

7. 有關傳遞的素材和名言

1.選擇作者如同選擇朋友。 -W.狄龍

2.任何時間皆可讀書,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約定時間地點。 -J.艾肯

3.先讀最好的書,否則你根本沒有機會去讀了。 -H.D梭羅

4.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B.富蘭克林

5.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只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 -W.哈茲里特

6.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 -C.C.科爾頓

8. 名人傳記素材表

哥爾多尼 名言

沒有離開過故鄉的人充滿了偏見。
絕不離開自己祖國的人充滿了偏見。
臉紅使人魅力倍增,但畢竟還是有點難堪 。
世界是本精美的書,但對這讀不懂它的人來說,卻絲毫沒有用處 。

9. 以傳遞為素材的100字,3篇

代通信
【概述】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信息,最早當在原始社會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信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志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 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並.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10. 歷史人物傳記素材

唐太宗李世民: 生平: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小故事:鷂死懷中: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評價:《舊唐書》評價: 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 於黨,負志業則咸盡其才。所以屈突、尉遲,由仇敵而願傾心膂;馬周、劉洎,自疏遠而卒委鈞衡。終平泰階,諒由斯道。嘗試論之:礎潤雲興,蟲鳴螽躍。雖堯、舜之聖,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以房、魏之智,不逾於丘、軻,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時也。況周發、周成之世襲,我有遺妍;較漢文、漢武之恢弘,彼多慚德。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貞觀政要》集論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說:「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後之人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這里所說,太宗在正心修身,齊家明倫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與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爭。 明憲宗在命儒臣訂正重刊《貞觀政要》時寫道:「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採納哦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