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論文
㈠ 有關養成教育徵文
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根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准對低年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成教育應該是低年級思品課教 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徵,以圖為主,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養成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麼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 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採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 臟,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夥伴,要愛護 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後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並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 》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床後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 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 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採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 滑梯,然後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後,學生在玩跳繩、 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 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後,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裡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 先閉上眼睛,隨著我的描述,想像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 ,突然喊叫起來,由於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 ,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麼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 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 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 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台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麼辦?別人道歉怎麼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於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1.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後,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范 ,做到「一個標准」,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准;「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 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 ;「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2. 與社會活動相聯系,引導實踐, 規范言行。如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教者可在認真教學《心中有他人》一課後, 動員學生節省零花錢,為災區小朋友獻上一本書、一支筆、一個書包……,開展手拉手、心 連心活動;
3. 與家庭教育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後,向學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㈡ 跪求 養成教育研究對學生的影響 論文 不少於800字 謝謝。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環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員間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每個孩子影響極大,對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質,行為習慣,甚至是遠大理想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遷教子,就是為孟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環境對一個人影響之大,而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實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能使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環境包括情感熏陶環境,道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環境,智力開發環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環境
良好的情感環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具體說有家庭成員間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諧,情感傳承,而彼此和諧又是感情環境的基礎.和諧首先是夫妻間的和睦,相敬如濱,互相謙讓,體貼入微,這樣孩子從小就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就知道一個人應該懂得去關心人,幫助人,甚至照顧人,才不至於眼裡只有自己。這樣孩子的感情心裡就是健康的,才不至於心裡變態。相反,一個家庭父母間的爭吵,是正確教育子女的障礙,如果無休止的爭吵,就根本談不上對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許多父母在外打工,他們的孩子卻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這些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母愛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產生自卑感,學習不認真,於是他們就有得到愛的渴求,到處尋找溫暖和同情,就容易上當受騙.有的情感心裡不健康,就不懂得幫助別人,關心人,甚至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真情。這就是家庭情感環境給孩子帶來的悲劇。
曾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父母感情不和,早准備離婚,但雙方為了幾個孩子的未來,他們商議暫不離婚,也不準誰爭吵,也不能讓孩子知道,這樣他們默默的在一起生活了將近10年,一直等到幾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他們才分手,聽了這個故事,我好感動,這對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消耗了美好光陰,是多麼讓人感慨啊。我希望每個父母為了孩子向他們學學吧,給孩子創造一個和睦友愛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從小受到情感環境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 、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環境
道德環境,指的是一個家庭逐步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作風,生活方式,傳統習慣,道德規范和為人出事之道,常言說的好:「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著孩子。就象我們看見的電視上的一個廣告,一個孩子的母親為孩子的奶奶端洗臉水和洗腳水,孩子在門縫里看見了,第二天,媽媽剛回家,孩子就送來一盆洗臉水,當時媽媽覺得很驚訝,其實,就是父母的行為給孩子起里示範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通過父母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產生繼續性和延續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飛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時注意培養岳飛樹立理想,並注意個性發展,了解兒時岳飛的內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岳母便領著岳飛拜周侗為師習武;當岳飛把一身義氣變成「以身許國」的滿腔正氣,岳母進一步鼓勵兒子從軍,並在肩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鼓勵岳飛英勇抗敵。岳飛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長的言傳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對人不尊重,說話不文明禮貌,請問父母們,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麼做的呢,嚴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嗎?你對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嗎?精神上尉籍了嗎?如果自己都沒做好,還是先檢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惡果呢?那就責人先責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來感化孩子。因此,堅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參加工作,遠離家鄉,家庭教育仍起著遙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處理好各種關系,以自己的榜樣教育子女。如果處理不好各種關系,就很有可能讓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質
三 、創造良好的智力開發環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強,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父母的興趣愛好,理想追求,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闊的胸襟無不影響孩子智力的開發和視野的拓展,抓好這一時期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興趣愛好均為有利。因此,要創造一個求知氣氛,使孩子從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善於觀察,樂於思考,興趣廣泛,勤奮好問。比如說,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組裝什麼東西有的孩子就喜歡在旁邊看,而此時的父母就可能覺得孩子礙事就大聲叫孩子走開,其實孩子在旁邊觀看是最好的智力開發,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模仿力,和興趣愛好。曾記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裡,孩子把一個大型玩具弄壞了,他父親就給重裝,我孩子就在旁邊看,事後,我悄悄發現孩子獨自把玩具也撤散了,親自再組裝,結果還真裝好了。此類模仿實例還有很多,你難道說不是對孩子智力很好的開發嗎?
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出生在美國一個貧苦的家庭里,他只讀了3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可他後來則成為世界上搞發明創造最多的人,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 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知道是為什麼嗎?這與童年時代媽媽為他創造的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分不開。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她科學的解答愛迪生提出的問題並啟發思考。其母為他布置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指導孩子讀書,培養興趣,克服困難做好各種實驗,培養觀察能力,開闊其視野。重平時,嚴小事。應該說愛迪生母親對孩子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就是家庭環境對他智力很好的開發和引導,為他鋪平了成才之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培養各種愛好,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國有句古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提高父母素質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須先受教育,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作用。
㈢ 關於養成教育的文章,內容盡量簡短點,但不要太短。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經驗點滴 一、強調校規制定班規,規范養成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特情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教育宣傳周,向同學宣讀《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雲師附小學生守則》,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組織學生聯系實際逐一進行認真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的教育時,注重讓學生明確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在頭腦中深深地打下常規、禮儀之烙印。盡管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寄希望開學的一兩周就一勞永逸,但開學初的扎實養成教育可使學生熟悉校紀班規,多數同學能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他律」發展到「自律」。如,我班現在在文明禮儀上就做得較好,不管在校內外,見了老師問聲好,進了辦公室有禮貌地先打招呼等一些良好的習慣在逐漸養成。
二、制定評價制度,落實養成教育
制定評價制度,對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在對本班進行常規宣傳之後,緊接著我班又形成了一個「自評、生評、師評」的評價制度。經過評價課評出每周的「學習之星」、「衛生之星」、「禮儀之星」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評價,督導,學生在校里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班級的風氣也隨之好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良好班級體。
作者簡介:
向以明:男,中共正式黨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熱心為學校服務,為學生服務,深得學生家長的贊譽,多次獲得「教學能力」「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㈣ 如何培養幼兒養成教育論文
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高素質的一個具體表現,如果說"體、智、德、美全面發展"這一目標是高頂點的話,那麼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則是籍以攀登的階梯。多年來,本人在幼兒養成教育過程中就如何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進行了實踐和探索,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與同行們分享。
㈤ 小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已進入獨生子女年代,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臟話、痞話、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見,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為什麼不少學生對《守則》、《規范》倒背如流,卻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為什麼許多學生在校內學雷鋒做好事,回到家裡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百尺高台起於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
二、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有些教師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無輒了。豈不知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是痙的過程。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如學生做作業動作慢,坐姿不正,由於這個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斷鼓勵,才能見效。
三、養成教育要廣泛動員社會和家庭,形成養成教育齊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慣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三字經》雲:「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的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㈥ 有關 養成教育 的文章 200字左右
在刷牙時把水龍頭關上,否則每分鍾會有5升水流進下水道;用空調時將溫度調低一度,將節約6%的降溫費;日本六萬人離開體育場時地面無一片紙屑;福特因彎腰撿起一張漬紙而成為汽車大王。小習慣能夠改變大世界,好習慣可令人生更美好。道理深刻而簡單。今年春季,當我們再一次拉開「養成教育月」的帷幕時,我們將要告誡孩子們牢牢記住:養成習慣,成就未來。以下即為我校本期 「良好習慣養成月」活動方案,願使我校學生受益終身。
一、活動主題:
養成習慣,成就未來。
二、教育目標:
1、讀書寫字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緣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㈦ 關於養成教育的文章
我當一天家
因為自己的任性,對你的勸告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因為自己的傲慢,對你進行一次次激烈的反駁。 更因為自己的太過倔強,寧肯孤獨地承受寂寞,也要在你我之間畫上我稱其為「代溝」的圈。
還因為這13年你不斷地沉浸其中,使我「學會」了把你的愛當作理所當然。
可就在昨晚,你最終無法忍受我的無視,你讓我來當一天家,一向好強的我,眉頭都沒皺一下,便答應了……
「叮鈴鈴——」隨著一陣急促的鬧鈴聲把我催醒,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一邊從糾在一起的一堆衣服里扯出褂子和褲子。接著便是水龍頭流出嘩嘩的響聲,漱口,洗臉,刷牙,待這一系列事依次做好之後,我來到了客廳准備吃飯。另我吃驚的是飯桌上沒有熟悉的餐盤,而是空空如也!這時的我才覺悟:今天我當家。
早飯吃什麼呢?蛋炒飯吧,伴隨著「叮叮當當」的碗筷聲和鍋中的油濺出時我的慘叫聲,兩碗「美味佳餚」終於從我的大師之手中誕生了。哈哈,我先嘗一嘗,哇,好咸!這簡直就是「鹽飯」嘛!看來,這算是不能當早餐了。唉!沒辦法,只能從我的小豬豬儲蓄罐里拿出8元錢去買早點了。好不容易,早飯的問題總算解決了。嘻嘻,可以打電腦游戲了。我走進書房,卻發現媽媽正在玩,我於是沒好氣地說:「媽媽,我要玩!」「今天你當家,去擦地」媽媽滿不在乎地繼續玩電腦。沒辦法,我只能望而生畏了。我拿起濕布,開始幹了起來,可是剛剛幹了一半就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我只好強忍著腰痛幹完了活。我剛坐在沙發上休息了一會兒,就發現已經中午11點了。我連忙帶著媽媽給我的25元錢奔向了菜市場,采購了:雞蛋、西紅柿、豬肉、雞毛菜……終於,我提著菜氣喘吁吁地回家了。開始做飯了,我吸取了早上的教訓,於是向媽媽請教,靠著媽媽的幫助,我順利地度過了午飯這條難關,不知不覺中,下午的時光又在勞動中度過了……
太陽落下去了,一天又結束了。我慵懶地陷在沙發里,舒展著酸痛的身體。這一天對我來說是多麼漫長,現已是夜深人靜,我艱難地移動到床上,使勁閉上眼睛,卻怎麼也睡不著,白天的一幕幕不斷浮現在腦海中,就如演電影一般,爸爸媽媽已這樣辛苦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卻沒有過一句怨言,而我呢,不僅不能理解父母還認為父母好意太嘮叨,是騷擾,時不時還說出一些傷父母心的話,而今日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深感愧疚。我今後一定要做一個體量父母,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暑假裡一天的早晨,天氣晴朗,我們一家吃早飯時,媽媽囑咐我一件事,要我今天上午把整間屋子都打掃一遍等,他們都去上班後,我便開始了今天的值日,該從哪裡開始下手呢?我想了想,還是決定還是從沙發底下開始。我把小沙發都挪出來。哇!裡面有好多臟東西哦——有灰塵、頭發、紗絨……接著,我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大沙發挪了出來。一看,哇噻!我差點沒把隔夜飯給吐出來。我接上吸塵器的電源,打開開關,三下五除二地就把裡面的臟東西全給吸了進去。然後,我找來一塊布,洗了一下,擰干後就開始擦地板。擦了一會兒,便覺得這樣擦很累,也很麻煩,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一塊布裹在拖把上,再用它去拖地,這樣拖完後,洗的時候,只要把布洗一下就行了。將地面都反復拖了幾遍。最後,把地面全都打掃干凈之後,我就把裹在拖把上的布取下來,洗干凈,把整間屋子裡的椅子、桌子、沙發和櫃子全部擦乾凈……看著家裡干凈多了,我心裡也舒服多了。
等全部事情都幹完後,我已累得滿頭大汗、汗流浹背,一看時間,已經11點了。「丁冬、丁冬、丁冬」,爸爸媽媽回來了,我散步並作兩步走,迅速地把門打開。他們往屋裡一看,臉上露出了微笑,連誇我是個能乾的孩子,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心裡真是比吃了蜜糖還甜。
我今天不僅自己獨立打掃了一次衛生,還從中學到了一個竅門兒。
小時候,幼小的我不會買菜、做飯。但現在我懂事了。寒假我決定大顯身手當一天家!
說做就做,我從自己的「小豬」(豬罐)里拿了一些平時攢的錢,就上街了!此時,菜市場上的菜已經沒有早晨的新鮮,擺放得也很凌亂。我轉了一圈後, 心裡便有了主意。我決定買一些西紅柿、小白菜和一斤新鮮豬肉。
回到家,我立刻走進廚房。首先把米放在盆里洗了又洗,洗完後,放入鍋里,蓋上鍋蓋。然後接通電源,按下煮飯電鈕。接著拿出了西 紅柿和大白菜放在盆里洗得乾乾凈凈,再拿出切菜板和菜刀。先把它們剝好,切好。再切蔥,姜,蒜。再把鮮雞蛋攪拌均勻准備下鍋。我把鍋放在爐灶上,倒上一些油,燒熱後再把蔥、姜、蒜放入鍋內,頓時,油「啪啪」地飛濺出來。我趕忙把肉放時去,煮熟後加入大白菜炒一炒,再放入一些鹽,調料。幾分鍾過後,簡單的一道菜就出爐了!我照樣子又倒上油,放入蔥、姜、蒜再把蛋炒熟,放入西紅柿、糖、鹽、調料,就這樣,又一道顏色漂亮和可口的西紅柿炒蛋就做好了。這時飯煮熟了,菜也好了,還差一道湯,我就用木耳來泡湯。做好這頓飯,我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就激動地等爸 爸媽媽來品嘗了!
「叮咚,叮咚!」爸爸媽媽終於回來了,看到我做的飯菜,興奮不已,立刻品嘗起來,還誇我懂事了,做的飯菜也不錯,美味可口!``````我聽了十分高興,又蹦又跳。
通過這次做了一頓飯,我深深地理解到: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那麼累,下班了 還要趕緊去買菜,回來還要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檢查我的作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真是幸苦。身為女兒的我有時不但不能為父母分擔家務活,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時都不能好好完成,想起來真是感到 慚愧``````我決定以後一定幫家裡分擔一些家務活。
㈧ 關於養成教育的作文
養成教育的作文
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我對習慣有著很深刻的感受。不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優秀的東西,還是我身上一些不好、失敗的東西,基本上都來自習慣,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品格、能力多半來自習慣,是習慣使身體自動地做,是習慣在打造人的第二天性。沒有習慣,就不能走向成功之巔。壞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而是最壞的主人。俗話說的好:一個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壞習慣可以毀滅一個人。以前的我不知道這句什麼意思。可是後來,我明白了也理解了它的含義,並且養成了一個「先天性」的好習慣。
——放學後先寫作業。
我從小就愛玩,可玩多了對學習也不太好。那是深秋的一天,我寄居住在姑姑家。每當一放學,我回到家,就「沖」向廚房,大聲喊到:「我餓了,有吃的嗎?」姑姑回答:「沒有,一會就該吃飯了。」「沒有就沒有!」我邊說邊走出家門,和同學去玩,把作業的事早拋到九霄雲外了。當我回來時已經六點多了,在姑姑的催促下,我才做起了作業,但做作業時可忙了,東瞧瞧,西看看,邊做還邊哼歌,小夥伴又來找我玩,我把作業一推,一溜煙兒就沒人影了。玩夠了,我回到家,才重新打開作業本做作業,不止浪費了多少個一分鍾。做玩作業,我吃飯了,吃完飯。我們又看電視。「十點了,xx趕快洗漱睡覺。」姑姑對我說。我一扭頭,看見了我那沉甸甸的大書包。立刻想起一件「人命關天」的事:壞了!沒寫數學作業!眼前立即閃出自己上次因為沒寫作業,老師慈祥的面孔立刻「陰天」的事。我小聲地說:「姑姑,我……我還沒……沒寫作業呢,先讓我寫會吧?」結果,我一直寫到十一點……倒!!! 從那天起,我便堅持放學回家立刻寫作業。經過三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改了過來。可沒過幾天,我又打了「退堂鼓」,因為沒寫日記,被老師告上「法庭」。害得我中午都沒回家,在辦公室一直寫到十二點半。我再次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改邪歸正。可沒想到,剛過一個月,我的老-毛病再次重犯,邊寫邊玩。姑姑看見後,嚇唬我:「以後再也不讓寫作業了,也不讓上學了,讓我天天玩,玩個痛快。」我害怕了,不上學還行?姑姑的這招還挺靈,我的老-毛病徹底消失了。每天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小夥伴來找我玩,我對他說,我必須做完作業才能玩兒!晚上還要看課外書,不讓一分鍾溜走。好習慣越多,則生活越容易,抵抗引誘的力量也越強。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起初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人類一生的工作,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每個習慣所養成。習慣是人類生活最有力的向導。中國有句諺語:習慣成自然。同時,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優秀。」我想:我的習慣也是一種優秀吧!」
㈨ (健康教育.創新教育.養成教育.責任教育)四育小論文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已進入獨生子女年代,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臟話、痞話、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見,下面談幾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