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有關地震的論文

有關地震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18:40

㈠ 有關地震的小論文

二、地震的成因
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岩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使一些岩層發生彎曲、變形。一旦岩層承受不了這種變化的時候,就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引起強烈振動,這種振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震。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叫震中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來衡量。震級表示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破壞的程度。
三、地震的種類
(1)
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是地球構造運動引起的地震。組成地殼的岩層在地應力作用下,發生傾斜或彎曲變形,
當地應力繼續增強,積累到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沿著岩層構造薄弱的地方。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而引起地面的振動。
(2)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而引起的。火山地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火山爆發時,
由於岩漿沖擊地殼或使局部地區岩層發生變形和變位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種是火山爆發後,
由於大量岩漿損失,地下壓力減小或地下深處補給不及,
出現空洞,從而引起上面覆蓋的岩層斷裂或塌陷而產生的地震。
(3)
陷落地震
陷落地震是由於地下溶洞或礦山采空區的陷落而引起的局部地震。

㈡ 有關地震的優秀文章

災難可以湮沒我們的家園,但是我們緊挽的手,一定可以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題記

(1)

生死不離,我數秒等你消息。

裸露的鋼筋,遍地的廢墟旁散落著殘缺的瓦礫,這就是從蒼白的屏幕上反映出來的情景。汶川8.0級特大地震,使時間永恆的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讓一個那麼和諧純朴的家園,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倫為廢墟。同時,我們的家人,卻被掩埋在這些廢墟下。

無論是白晝或者黑夜,我唯有祈禱,為以熄滅生命燭光的,為瓦礫中躺著的尚未安息的靈魂,我祈禱能有奇跡,我們在數著一分一秒等著你的消息——我的同胞。

堅持再堅持!不拋棄,不放棄。

(2)

災難當前,總有英雄挺身而出,為我們撐起一片堅立的天。

一位名叫蒲斌的老師最後的擁抱,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座永恆的豐碑。在被埋28小時後,這位老師出現在人們面前,整個人呈擁抱姿態,雙臂無法再合攏,而他身下護著5個孩子。

你說你不想你的小孩生下來就沒有父親。

你說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你說你不想放棄家裡的任何一個人所以要堅強。

你說你……

陳堅,這個用愛溫暖自己,鼓勵他人的男人太累了,在堅持了80多個小時你已經出來了,但你卻在擔架上永遠離開了人世。但是你堅毅的眼神和有利的話語卻仍激勵著我們,我們以你為傲。

(3)

因為有愛,可以創造更多的生命奇跡。

災難對我們是一次挑戰,一次考驗。血脈相連的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在這次災難中深深體現出來了。我們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汶川人!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愛的奉獻》籌到15億左右的善款。正在流的是汗水,正在溫暖的是愛心啊!許多人奔向獻血採集點,雪片般的慰問信寄往震中地區,無數官兵和志願者奔赴險區。面對洪水疾病雪災,我們一起戰勝了無數災難,這次,我們仍要堅強承受。讓我們攜手並肩,共渡難關。

(4)

太陽每天都會照常升起,生活總是充滿陽光,用希望來扶平心靈的創傷。

當災難發生時,我們也在搖晃中奔向操場。盡管那天的陽光很和煦,但我也是一身的雞皮疙瘩,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而我,想到的第一個人,不是自己,卻在擔心著父母的安危。那時多想有一個電話問問父母,多想傾聽他們的聲音啊!

這次的地震,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自己要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如鄭小瓊說到的: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要對世界滿懷。感恩與熱愛,人生本有無法解脫的苦難。

我還要在今後的生活中寬恕別人偶然的錯誤,避免每一次爭吵。

只要我們堅信愛心之火不熄,精神不滅。只要我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能重建家園,明天更美好!

㈢ 有關地震的文章

動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對眼下抗震救災這個「事例」,「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是以「語言」為載體,或闡述某一個觀點,或說明某一個道理,或再現某一個場景,或抒發某一種情感,它運用的是聯想、想像、推理、論證,它需要的是「駕馭語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

所以,面對這場既揪人又感人,既讓人淚流滿面又讓人眾志成城的「災難」,我們不能僅是感人情節的復述,也不能只是動人故事的再現;不能似新聞報道,也不能像通訊敘述。

如果我們寫這樣帶有議論的文章,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抗災」中的那些情節、故事,甚至感人的語言,作為我們有力、有利的論據。但是,一切為的只是「說明」你的道理,「論證」你的觀點,也就是說「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或「一定用」。閱卷者絕不會是因為你「使用」了抗震救災的內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數,他們評價的主要標准還是你的「道理」是否說清楚了,你的「觀點」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論證,你說明「道理」、論證「觀點」的語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動之以真情,才能打動閱卷者。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隨筆:

重讀孩子遺言:「我餓得想吃泥土」

淚水流得夠多,要用笑容繼續生活。全民哀悼日後,我告訴自己,不能再讓悲情成為生活的主角。沉靜的時候,理性的時候,要溫習久違的笑,要慢慢找回歡樂,要用希望覆蓋過去的一切。

但是今天,我再一次淚雨滂沱!那是一篇博客,作者「痕羽揚菲」在其QQ博客上輯錄了地震災區「最感人的十句遺言」。句句飛淚,字字泣血,那些話可是罹難者彌留之際的最後心聲啊。

感謝作者細心收集了這些遺言,它讓我們能夠想像逝者最後的心境和狀態。其實,更多的罹難者在咽氣之前,都有話要說,他們說了什麼,那些曾經為他們遮風擋雨、最後成為凶器的牆壁聽到了嗎?那塊曾經養育他們的土地聽到了嗎?那片曾經非常秀美、今後更加悲壯的山川聽到了嗎?

我聽到了,我不是牆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聽到了。我是他們的同類,物傷其類,感同身受,我聽到了。

1、「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陷的民宅上,女子死亡姿勢雙膝跪地,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她身下有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死者的手機屏幕上是這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

我想說:偉大的媽媽,和所有的媽媽一樣,不憚用血汗培養孩子、用生命保護孩子。這孩子不單是自己的,他是社會的,是國家的,是所有人的,你是用生命為社會、為國家、為所有人保護一個孩子。生命庇護了生命,一個生命延續了另一個生命,一個生命替換了另一個生命。你離去了嗎,沒有,不會的,永遠不會,你的生命已經深深進入這個嶄新的小生命。你說「如果你能活著」,他真的活著,因為你,他活著。你說「一定要記住我愛你」,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為了「記住」!是的,孩子他一定會記住,我們也會記住,所有的人都會記住。因為這是你並不貪婪卻是最終的囑托!

2、「堅強點。我們還有一個娃,你要把娃看嚴一些。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毀了。」

――5月12日,家住農行北川支行宿舍樓內46歲的婦女龔天秀和丈夫一同被壓,丈夫叮囑她。丈夫半小時後死去,龔天秀三天後自己鋸斷小腿後獲救。

我想說:「堅強點!」你用盡最後的堅強鼓勵親人。最後的話語或許並不新鮮,此生已重復千萬遍,「把娃看嚴」。這是億萬中國爹娘的共同心願啊,這是守法百姓的默認「聖經」啊。一個本分父親的最後念想,不是其他任何什麼,而是叮囑妻子繼續教育好娃。「要娃走上道」,走上什麼道,正道,大道,光明大道,平安大道。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啊,你就是這片土地的良心,就是中國的良心。

3、「苟科,你活著出去以後,轉告我的爸媽,我這輩子做不成他們的兒子了,只好下輩子再做。」 ――綿竹市漢旺鎮一所中學高二學生張明建,在地震廢墟下向最要好的同班同學苟科說。

我想說:孩子,你這輩子做了父母的兒子,做得很好,很好。你長大了,能夠感受人生之艱,體諒父母之難,能夠擔當一個兒子的責任。這樣懂事的孩子,和父母相守一天,都充實而圓滿。「下輩子再做」,啊可愛的孩子,多少輩子父母都會疼愛你、珍惜你、器重你,多少輩子你都是父母的欣慰、驕傲和希望!

4、「我這把老骨頭都還行,你要挺住。」 ――5月12日,什邡紅白鎮,廢墟中與兒子湯明一牆之隔的老父不停地鼓勵兒子,40小時後湯明獲救,父親去世。

我想說:父母給予孩子,物質是重要的,而最珍貴的乃是無窮的力量和明亮的希望。生命的最後時段,鼓勵孩子「挺住」,成了父親最大的議程。一牆之隔,生死兩路,父親把生的希望毫無保留地傳遞給隔壁的兒子,自己放心走開。放心吧,偉大的父親,你的兒子此時挺住了,今後,他也會挺住,因為他繼承了你的力量!

5、「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

――5月12日,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簡志勤被廢墟埋住,當時已經快不行了,說了最後一句話。55歲的父親簡國雲一直給他打氣,但是磚塊太重,搬不動。下午3點半左右,簡志勤沒了反應。

我想說:「先走一步」,是一個兒子對父親最為遺憾的交待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因為兒子的天職要為父母養老送終,結果,自己卻沒有完成這一人生任務。那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啊!說出這一句話,因為「我不行了」,不能服侍您,不能贍養您了,原諒兒子吧,這不是我願意的。

6、「我餓得想吃泥土。」

――5月12日下午,北川縣曲山小學四(3)班10歲女生范泉灧在廢墟中堅持了近60個小時,但救援人員把她從廢墟中救出來僅僅10分鍾後,她的生命之火卻驟然熄滅,留下最後一句話。

我想說:孩子,你那麼頑強,都堅持了60個小時!「餓」,這樣的感覺比死神還要可怕,在死神還沒有到來之前,它一直在折磨著可憐的小姑娘。一頓不吃都餓得慌,10歲的孩子卻是餓了八九頓飯。我們沒有保護好你,讓你挨餓了,你得不到哪怕是一點點最最普通的食物。你最後的想像力,竟然越過食物、越過糧食,到達了泥土。泥土,它生出了莊稼,產出了糧食,也養活了我們,卻不能拋開中間若干環節,直接驅逐你的飢餓!孩子啊,你魂歸泥土前釋放的幽默感,讓我柔腸寸斷!

7、「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

――5月12日,汶川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二老師方傑組織學生撤離,被埋在塌陷的教學樓深處,當晚去世。

我想說:尊敬的老師,你和從前任何時候一樣,災難來臨仍傳授給學生方法和原則:「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門口是逃生的出口,是生命的活口,你把門口留給同學們,而把自己留在了瓦礫的深處,留在了災難的深處。老師啊,那也是同學們的內心深處,是國家記憶的深處。你用生命換來百花爛漫,換來生還孩子及其全家的幸福,那便是百花深處,那便是幸福深處。

8、「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堅持不住了」,可是孩子你已經堅持了很久。這樣的磨難加於這樣幼小的身軀之上,堅持一分一秒,都是不敢想像的奇跡。我理解你,孩子,那種放棄迫不得已。此刻,你卻瞬間拋下遺憾和絕望,把全部的信念和力量遞送給夥伴,「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孩子啊,你生命里從來充滿陽光,最後時刻也不願讓憂傷和恐懼侵襲同伴,把自己的最後堅強點燃,照亮夥伴的生路!

9、「爸爸,我在這兒,快來救我!」

——北川中學學生李王自國在水泥預制板縫隙處對爸爸說。救援人員救出了30多個鮮活的生命後,李王自國已停止呼吸。

我想說:我已經欲說無語。。。。。。

10、「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已經哭無淚。。。。。。。

讀同胞遺言,感生命之堅。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過。傾兒女之情,盡匹夫之責。不時流淚,是為了自我激勵,偶爾脆弱,是為了更加堅強,回味囑托,是為了高舉承諾。當重建家園正在進行時,我們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責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復好,把新家園建設好,把逝者的心願完成好。待到來年清明日,待到此災周年時,待到此山又青、此水又秀時,我們要告慰逝者和他們植入大地深處的囑托

特別推薦:

大地震後,讓我們用熱點詞解讀「汶川」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產生了一批被媒體和民間廣泛流行的詞彙,如汶川、堅強、堅持、感動、感恩、全國哀悼日、餘震、堰塞湖、安置和重建等,這些詞以成為人們議論大地震的熱點。通過這些詞彙,我們可以深刻的解讀汶川的地震救災,解讀今天的中國。在這其中「汶川」當然的成為第一熱點詞,它是出現頻率最高,也是點擊率最多的一個詞!

汶川,這個不知名的小縣由於發生大地震,一夜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焦點。同時四川、北川、青川等帶「川」字的地名也都成為熱點。隨著抗震救災的不斷深入,今天的「汶川」已不再單單是一個地名,而是具有豐富含意的特殊詞。今天,「汶川」是中國和世界的關注點,「汶川」也是中華民族力量的凝聚地,一切中國的傳統美德和精神都在這里集中體現!

在地震災難面前汶川人選擇了「堅強」。當災難突然降臨時,「汶川」人民在廢墟里站立起來,掩埋了親人的屍體後加入搜救大軍之中。痛失親人的幹部、民警、工人、農民擦幹了眼淚,又站在救災最前沿,他們與前來救援的子弟兵並肩戰斗。災難吞食了他們親人的生命,震塌了他們溫馨的見,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堅不可摧的鋼鐵脊樑。

在「堅持」中,汶川人創造了許多的生命奇跡。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4天,無論是廢墟中走出的倖存者、還是剛被搶救出來的重傷員;無論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天真爛漫的兒童;他們幾乎都經受過生命或體力的極限的考驗,但是他們都以極大的毅力堅持下來。此時,「堅持」是一條通往希望的綠色通道,帶來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跡。

「感動」,在災難面汶川送給我們的是許多的感動。無論是留下簡訊的母親,還是用身體保護學生的教師;無論是前來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同學的學生;無論是積極投入救助的幹部,還是堅持在廢墟下等待獲救的人;無論是災難的倖存者,還是遇難的同胞!他們的事跡里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是催人淚下、令人感動!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滿愛心的中國人,是一個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發生以來,發自災區民眾內心深處的「感謝」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他們感謝黨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謝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親情和牽掛,感謝海外華人萬里之外的關愛,感謝來自世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援助!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所以他們也是充滿愛心的人!

我國第一個「全國哀悼日」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而設立,五星紅旗第一次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實踐將證明「全國哀悼日」會與汶川一起載入中國的歷史。災難面前,中國政府用這樣的方式詮釋了「 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5月19日14點31分,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之後「中國,加油!」的呼聲響徹了天安門廣場,響遍了中國大地!這是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崩發出的最強音!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是空前的團結和堅強!「汶川,加油!」「中國,加油!」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已經傳到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這個曾經廣泛用於賽場的詞彙,已變成「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信念和支柱。

現在的汶川仍在與地震災害做斗爭之中,「餘震」、「堰塞湖」等困難還在威脅著汶川人民,「安置」、「重建」是擺在汶川人面前艱巨的任務。但是汶川人知道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和他們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和他們在一起,全國人民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一定會取得抗震救災斗爭的最後勝利!

我們堅信:地震前的汶川已經成為歷史,地震後的新汶川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巴蜀的大地上!

㈣ 求一篇有關地震的文章

面對天災肩並肩的我們就不是弱者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這次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失。盡管人員傷亡數字還沒有準確統計,但它可能是近三十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自然災害。我們期望這個數字能夠小些、再小些。
我們為逝者默哀,為傷者祈禱,為平安者祝福。
從xxx總書記「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的指示,xxx總理當即趕赴災區指揮,到國家有關部委、解放軍,以及四川當地的緊急行動,汶川地震,正在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救災動員。
自然災害的力量巨大,但它從來無法動搖人類在這塊大地上的生存意志。面對天災,我們從來都不是弱者。
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一是要集體式的自覺拯救,二是要基於個人的自發拯救。前者,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制度。在新中國歷史上的許多自然災害中,我們通過制度的方式,實現了團結互助,也學會了在災難過去之後,不斷完善自身的制度。在30多年前的河北唐山、四川松潘大地震中,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堅強決心,各非災區民眾無私支援災區的團結協作,難關勇渡,家園重建。
那麼,今天,當災區人民不屈不撓、奮起自救之時,我們依然要發揚這種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精神,並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全社會緊急動員起來,與災區人民同患難、共呼吸、心連心。有了這樣的同胞之情,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為他們做點什麼,災難便也能在分擔中減小。
在任何災難面前,挽救生命都是第一步的。當然,除了挽救生命,災難更迫切要求我們建立一種良性的社會關系,用個人的愛心、集體的力量,去挽救更多處在災區的同胞。因為每一次自然的危機,實際上都是一次社會關系的考驗,也是一次民族意志的勘驗。我們不願意麵對這樣的考驗,但是一旦考驗來臨,只有團結和愛,才能使我們變得更加頑強。
與此同時,也要迅速普及抗震救災知識,將他救與自救結合起來。而要想成功自救,必備的常識不可少。比如,發生地震後不要慌亂,應在短時間內根據所處環境選擇避險場所。無法脫險時應盡量保存體力,耐心等待救援。許多人平時對防禦震災的知識了解很少,公共媒體應在這方面提供一個「公共課堂」,民眾也要把這樣的知識作為「生活必需品」。
面對天災,我們從來都不是弱者。面對天災,我們更該是有智之人。只有手手相牽,心心相連,悲痛才能化為無敵的力量。現在,就讓我們攜起手來,讓災區人民感受到,在家園重建、心靈療傷的過程中,他們並不孤單。

㈤ 有關於地震的參考文獻

國際地震動態

1986年12期
目 錄

1986年5—7月上海地震謠言事件概況及對策
A GENERAL ACCOUNT OF THE RUMOUR OCCURRING IN SHANGHAI DURING MAY-JULY OF 1986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IT 蘇公望 張君儀 李錦芳 王祖康
我國地震區劃工作回顧與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EISMIC ZONING WORK IN CHINA 鄢家全
我國地震地下水動態監測與研究工作展望
PROSPECT OF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ITS RELATION WITH EARTHQUAKES IN CHINA 王鐵成
1986年4—6月的全球地震動態
DEVELOPMENTS IN GLOBAL SEISMICITY FOR APRIL—JUNE OF 1986 吳佳翼
一幢裝有滑動帶的住宅 靳君達
1626年北京地區特大災異綜合研究學術討論會概況
A BRIEF ACCOUNT OF THE SYMPOSIUM ON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CATASTROPHE IN BEIJING AREA IN 1626 徐好民
1985年度上半年全世界破壞性地震災害情況綜合匯編
A COMPREHENSIVE COMPILLATION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 DISASTERS ALL OVER THE WORLD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1985 李懷英 宋守全
《地震對策》專著已正式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THE MONOGRAPH「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S」FORMALLY PUBLISHED AND OPENLY DISTRIBUTED AT HOME AND ABROAD 商宏寬
《國外地震科技情報》1987年度繼續出版征訂 董泰
希臘大地震臨震前地電場的周期變化 邁耶 趙玉林
墨西哥地震的長周期波 竹內敬二 趙仕萬
高加索的地震活動性特徵與其地質構造的對比 雷姚鎮 孔多爾斯卡婭
預測地下風暴 靳君達 馬爾金
用空氣代替混凝土作為水壩抗震防護層 科雷洛夫 靳君達
測試核反應堆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索洛 卓秀榕 許萬通
「《國際地震動態》文集之三、之四、之五:國際震磁研究、國際地震學實驗研究、國際地震預報警報和地震對策研究」將分別出版並征訂發行 董泰
《中國地殼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測成果》一書即將出版 姚家榴
《災害學》雜志創刊 董泰
《自然災害及其對策研究》文集出版並征訂發行 董泰
零訊
《國際地震動態》榮獲國家科委頒發的全國科技情報系統科技情報成果獎

往期檢索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5-GJZT-1986.htm

㈥ 關於汶川大地震的論文

四川地震 作文 感想 2008年05月14日 星期三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據四川省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截止5月13日下午16點,四川省內災情為:死亡已超過12000人,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損害房屋346萬間。

從昨日到今日,時間一點一點的消逝,每一分鍾,都有著不少災區人民因搶救官兵與醫生的資源不夠,而面臨著死亡的危險。在網上,最新的消息和圖片以及視頻不斷傳來,而其中一則視頻,更讓我難以忘懷:視頻的第一畫面,是一座已經坍塌的樓房,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座美麗的校園。在坍塌的瓦礫堆中,一張稚嫩的小臉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個一二年級左右的小女孩。經過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臉由於過度飢餓和缺氧,原本紅潤的小臉已經變成了黑黃黑黃了。在她的臉上,依稀可以看見哭過的淚痕,還有那淡淡的絕望。小女孩的嘴巴還在一張一合,可是在視頻中卻聽不到她的聲音,想來小女孩在被廢墟掩埋時曾經哭喊、求救,嗓子已經變啞了。看到這個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民圍困在廢墟中。他們和這位小女孩一樣,在瓦礫堆之中無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時搶救他們,這些人民的生命將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壓迫。這時,只聽一陣大喊:「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來,激動地實施搶救工作。小女孩的臉上頓時充滿了喜悅,大聲叫著:「快來救我!」一位官兵低下頭,對小女孩說道:「小妹妹,我們正在救你。你不要講話,好好待著,耐心等我們!」小女孩聽話地不講話了,眼巴巴地看著官兵們。由於小女孩在廢墟的里層,如果動用一些搶救的機器,可能會使廢墟再度坍塌,危機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動用機器,官兵們就圍成一個圈,趴下來用手來刨著瓦礫。此時已是凌晨一點,這些官兵們已搶救了多個坍塌地點,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鬆懈一秒,那麼困在廢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危險!為了受災人民,自己苦點、累點,根本不算什麼。官兵們就是秉著「早進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間斷地搶救著受災人民。這時,小女孩周圍的瓦礫終於被官兵們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來。

四川7.8級地震驚動了世界,災區人民的命運也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由中國地震局12人、北京軍區某部工兵團150人和武警總醫院22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陸續奔赴汶川災區,負責搜索、營救和醫療救護任務。中國空軍今天派出二十二架軍用運輸機,向四川地震災區空運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揮車,執行綿竹、安縣、北川地區的抗震救災任務。民政部也緊急調撥2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其他救災物資正在調集運輸中。而社會各界人士、中國多家企業公司、中國紅十字會,也在援助四川。

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2.關於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讓我們為所有死難者默哀

5月13日上午,筆者在課堂上提議同學們全體起立為四川地震中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鍾,並祈願天佑我中華。下課後,有名同學告訴筆者說:他開始聽到地震的消息時,只是感到震驚,而這次起立默哀,則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淚了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禮記》說:「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面對死難者,內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過一些禮儀形式表達出來,以便給那些災難中的人們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勵。此外,哀悼禮儀不僅可以提升悲傷的氛圍,而且還可以感染民眾,並凈化自己的心靈。此外,它還告訴活著的人們:我們僅僅是災難的倖存者,而在此後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中,我們也有可能無法倖免於難!

毫無疑問,災難發生後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搶險救災。但直接參與搶險救災的人畢竟是少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默哀和紀念以及捐助活動可能是最好的參與方式。面對四川地震災難,到目前為止,與網路上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和社會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似乎還沒有看到或聽說什麼像樣的哀悼活動和紀念儀式。這與中國素有的文明大國和禮儀之邦的美譽有些不符。在這里,其他一些國家面對災難時的做法,或許對我們會有些啟迪。

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所以國家必然成為人們的主心骨和救護神。此時,國旗往往成為聯系民眾和國家的情感紐帶。「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幾乎家家掛起國旗、人人緊握國旗。與此同時,全美不但接連幾天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而且此後每年的9月11日,也會降半旗以示紀念。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全美同樣是降半旗哀悼。形式雖然簡單,但「我與美國同在,美國與我同在」的精神蘊含卻不容小覷。

事實上,舉國降半旗哀悼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已經成為國際慣例。比如,俄羅斯前總統普京曾下令全俄,為別斯蘭市劫持人質事件和車臣飛機失事中的遇難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東南亞海嘯災難中,東南亞各國幾乎無不為死難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為其他國家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降半旗,還有可能演化為一種國際交往禮儀。比如,在東南亞海嘯災難時,美國以及不少歐洲國家,就曾為死難者降半旗。

當然,更多的哀悼儀式和紀念活動是由民眾自發組織的。2002年9月11日,賓夕法尼亞州的數千名民眾自發聚集在尚克斯維爾的一片野地上,紀念「9·11」事件一周年。年僅11歲的穆利亞爾波爾扎主持了紀念儀式,她說:「人們可以通過小的方式來行幫助人類的善舉。即使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微笑或一次揮手,祈禱或者為我們所愛的人默哀,這都會讓人們感到欣慰,紀念我們永難忘懷的愛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動或紀念儀式,不僅是普通民眾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達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況查實之後,政府能通令全國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死難者默哀,並告訴仍在災難中煎熬的人們:無論有多麼大的苦難和艱險,我們都會與你在一起!

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在5月12日中午,一個大地快被太陽燒焦的時間,大家都快樂的生活著。可是,一種突入其來的感覺打亂了這安祥的生活。讓人民子弟兵投入了抗震救災的新戰役。
那時,我們正上體育課。一下子,操場上聚集了很多老師和同學,他們都說感覺教學樓有搖晃。老師們紛紛打電話通知自己的家人,我們問老師怎麼樣了,老師還不慌不忙的告訴我們:「演習,別怕。」
可,我們怎麼相信呢?電話打不通,我們真想家啊,到災難即將降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親情的寶貴。女生們都哭呢,生怕自己的家人出什麼危險,想想看,平時在家裡當「小皇帝」,不停的使喚家人,現在,恨不得和家人永遠在一起。
這,也許是大地給我們的考驗,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們堅強的中國人民。你們離開呢我們,到了一可沒有災難,沒有淚水的地方。倖存的同胞們,不要放棄,不要哭泣,我們都是中國人,國家會幫助你們走出災難,重建家園。
正如5.12那樣說,我有愛,這是大地給我們的震撼,是大地給我們的考驗。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災難,重建我們美好的家園,走出這漫長的黑夜,迎來新一天黎明的曙光。
四川,一個美麗而神聖的地方,在一瞬間毀於一旦,再小的愛乘於13億會變成海洋,再大的苦難除於13億也微不足道。每人一顆愛心拼成了一個中國地圖,這些愛心,將奉獻給社會,永遠永遠為國家效力。
天災無情人有情,戰勝災難。汶川,挺住,我們相信這可愛的地方能恢復成原來美麗繁榮的景象。

我這篇是我自己辛辛苦苦寫的,一定要給我分啊!

春暖花自開: 春暖花自開,是啊!只要風雪過後,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花兒自然競相開放。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努力了,自然就會成功。

2008年5月12日,全中國的人民都無法忘記的一天。這一天,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帶走無數的生命,更留下深深的傷痛。

血紅的夕陽落下了,又過去了一日。時間飛快地逝去,時間的推移意味著生命的逝去。武警官兵已經堅持奮戰了3天,救出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可是還有更多人在地下苦苦掙扎。坍塌的是一棟棟教學樓,地震發生時,孩子們都正在上課。只有少數幾個逃了出來,其他的,都掩埋在廢墟下呀!地底下,有多少雙憂傷的小小的眼睛,努力撐著,不要睡去。他們都在祈禱:「叔叔阿姨,來救救我吧,我還要上學,還要與家人團聚呀!」可惜救援人員無法聽見,他們只好寂寞地等待,等待。

操場上,一具具小小的屍體靜靜地躺著,等待家人最後再來見他們一眼。「孩子,我的孩子,你還這樣小,怎麼就走了呢?」一位母親抱著上幼兒園的孩子的遺體,仰頭大哭。悲切的哭聲讓人為之動容。更多的家長,來不及哭泣,他們拚命挖著,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兒女。全然不顧眼中的血絲和手上源源不斷湧出的血珠。

孤兒院,大家不叫不鬧,坐著,他們想哭,但發紅的雙眼已擠不出一滴眼淚。當別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懷里,她們卻與親人永遠地生死離別。一個小姑娘獃獃地坐著,痴痴地望著大山:「爸爸媽媽,你們這怎麼還不來接我呀?我好想你們呀!姐姐說了,你們正在翻過大山來找我,你們快來呀!」

地震的噩耗傳遍祖國大地,除了傷痛,大家更關心著災區的人民。大家盡自己的力,有錢的捐錢、捐物的捐物、獻血的獻血。國家也採取了措施,領導人查訪,武警官兵搜救。交通堵塞自己挖路,實在進不去,空投傘兵。各處子弟兵乘船,搭車,坐飛機,趕往災區。各大企業聽說學校沒了,也紛紛慷慨解囊,資助建校。1元10元,1萬元,1億元。不論多少,它們都是一顆顆愛心,在災區據困難的時候,向他們飛去......

春暖花自開。在人們的愛心幫助下,災區人民一定會重新站起來,重建美好家園!讓我們再次唱起那熟悉的歌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祝福災區!

英文
]為四川汶川哀悼作文
In the sound of the whistle, the May meeting of rain and tears. This is a sad moment: the mothers, fathers, sons, daughters, wives, husbands, lovers, teachers, students, friends, colleagues, neighbours… ... to at 14:28 on May 12 before the ll, busy, hope , Disappointed, sad, happy…… those beutiful days.
Today's Wenchuan Festivals, it is only a short farewell. Life, not just breathing and heartbeat. Man's bitterest sorrows are separation and death not the lives of the border. Pro-people did not leave, everything will continue. In the ruins of the baby crying sound, called a "Wenchuan" new life, born today.
在悠遠的汽笛聲中垂首默立,任5月的雨水和淚水交匯。這是揮別的一刻:向母親、父親、兒子、女兒、妻子、丈夫、戀人、老師、學生、朋友、同事、鄰居……;向5月12日14時28分前的平淡、忙碌、盼望、失望、憂愁、歡喜……那些美麗的溫馨日子。
今天的汶川祭奠,一定也只是短暫的告別。生命,並非僅僅是呼吸和心跳。生離死別,不是生命的邊界。親人們沒有離去,一切都將延續。在廢墟上嘹亮的嬰兒啼哭聲里,一個叫做「汶川」的新生命,今天降生。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6
May 12, 2008, let us all Chinese people always remember this day for it, our "national calamity,"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engraved too many disasters, but never the candidate of our national glories , One of the disaster, and again before loading the line, then let us bury the grief of all good, clean up all the ruins, was once their homes on the land, rebuild our homes, to live boldly, to live On a good living.
2008年5月12日,讓我們所有中華兒女永遠記住這一天吧,我們的「國難日」,中華民族的歷史本上,銘刻了太多的災難,但這永遠也難掩我們民族的輝煌,一次次的災難,一次次的負重前行,那麼就讓我們掩埋好所有的悲痛,清理干凈所有的廢墟,在曾經是家園的土地上,重建我們的家園,勇敢地活下去,能活,就好好活。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5
Broken heart, tend to become very fragil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firm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ee minutes after we wiped away tears, we can not Zaiku, to bravely live, because their relatives in heaven We watched, Tongbuyusheng, sad to tactic is not their wish to see, good to live in, they are to our expectations, think about this, it has the ruins to life for the life of the mother, "Dear Baby, if Can you live, to keep in mind that mother love you "; think that in order to save the expense of four children and teachers, we go to these family members, in their own lives to give us an opportunity to a live, To them, we have to live better.
破碎的心,往往會變得相當脆弱,災後重建,堅強就變得尤其重要,三分鍾過後,我們要擦乾眼淚,我們不能再哭,要勇敢地活下去,因為親人會在天堂看著我們,痛不欲生、傷心欲訣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好地地活下去,是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想一想,那廢墟中以已命換子命的母親,「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下去,要記住,媽媽愛你」;想一想那為了救四個孩子而犧牲了的老師,我們的走了的這些親人,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爭來了活的機會,為了他們,我們也要活的更好。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4
The deceased have to, toward the heaven, where there will be no more disasters, there will be no more tears, but for those who survived the disaster in the compatriots, alive to become a challenge, let them in an instant disaster Separat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death, the mother and son have deep moods, once the husband and wife loved each other, but now they had to be parting, the two separated, disaster, not only their physical destruction, destruction of their soul, flesh wounds over time slowly healing, can be the soul of grief, but not so far recovered pieces, post-quak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homes can, we can even build their homes more beautiful, but for us, more important is how to build their own spiritual home, how to ask The soul-deep scars.
逝者已去,奔向了天堂,那裡不會再有災難,不會再有淚水,但對於那些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同胞來說,活著就變成了一種挑戰,災難讓他們在瞬間體驗了生死離別,曾經的母子情深,曾經的夫妻恩愛,轉眼卻已陰陽兩隔,災難,不僅摧殘了他們的肉體,更摧殘了他們的靈魂,肉體的傷口會隨著時間而慢慢地癒合,可心靈的傷痛,卻遠沒有那麼塊痊癒,地震後的家園可以重建,我們甚至可以把家園建設的更加漂亮,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如何撫平那心靈深處的創傷。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3
We all Chinese people, is a lifelong hard to forget the day, because today is the "national crisis," Sadness Wenchuan, the country was sad, we use such a way, to commemorate those in earthquake In the passing away of relatives, we used this as a way for them came in on the road toward heaven, I hope they will be well all the way, when they look back at the earth, will see tens of thousands of their compatriots hand-foot - , Look up to the sky pray for them, so they will not be alone, not lonely。
對於我們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終生難忘記的日子,因為今天,是我們的「國難日」,悲情汶川,舉國誌哀,我們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紀念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親人,我們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為他們招魂,在奔向天國的路上,希望他們能夠一路走好,當他們回頭遙望故土大地時,會看見成千上萬的他們的同胞手足,在仰望蒼穹為他們祈禱,所以他們不會孤獨、不會寂寞。

㈦ 有關地震的文章~!

在弘揚民族精神中解放思想,推進工作

5月的四川,山河嗚咽,草木含悲,萬民哭泣,為我們在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為深受地震摧殘的手足兄弟!災情發生後,我們的總書記來了,我們的溫總理來了,我們永遠最可愛的子弟兵來了!廢墟中,一個又一個頻臨死亡的生命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級幹部、各種部隊官兵的大愛感召下奇跡生還,令國人感動,令世界感動。5月的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環境、不同收入的民眾,在強大的地震災害目前,伸出一雙雙十指緊相連的手,捧出一顆顆滾燙的心,捐出一分分帶著體溫的錢,匯聚災區,匯成大愛,匯成海洋,匯成團結友愛,堅不可摧的民族靈魂,民族精神得到淋漓盡致的弘揚和升華,中華兒女感受到了久違的力量和信心。
當前各級各部門自上而下正在廣泛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先後開展了「社教」、「三講」教育、「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作風建設年、責任與創新等等活動,這些都是從上而下壓下來的政治任務,下面被動接受,搞形式,走過場,而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基層幹部深惡痛絕。而這次的地震災害,起初並沒有多大號召,沒有太多說教,人們自覺地、自發地踴躍積極捐款,真正獻出的是一份份愛心,彰顯的是團結友愛、自強不息、人定勝天的民族精神,發揮了全民族抗擊自然災害的強大力量。當前解放思想也好,責任與創新也好,大討論大調研也好,目的都是為了凝聚力量,發揮合力,促進創新,推進工作。各種活動的開展固然必要,關鍵是要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我認為當前「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就應該從如何弘揚民族精神抓起,從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抓起,從娃娃抓起,把個人靈魂凝聚成民族靈魂,把個人精神匯聚成民族精神。
通過這次汶川大地震,國人應該總結很多,思考很多,感嘆很多! 多少年了, 這種民族精神曾經被金錢和勢利所玷污,民族意志消失,民族信任危機,民族自豪感削弱。而今天,國人在大災大難面前,手牽手,心連心,點點滴滴愛心匯成民族大愛的海洋,溫暖著災區,溫暖著民眾,溫暖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國難當頭,奧運盛會開幕在即,中國統一大業未盡。當務之急,我認為宣傳思想工作應把弘揚民族精神與「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緊密結合起來,乘勢而上,加大民族精神宣傳,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民族互助、民族團結、民族友愛、民族自強精神永遠傳承,讓中華震不垮,壓不倒,不屈服,不退讓,不低頭的民族脊樑永遠挺立於世界東方!讓13億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中形成起來的民族合力更加凝聚,傾其釋放於現代化建設和強國富民的歷史洪流中,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㈧ 有關地震的論文

1篇。破壞性地震是指發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築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傢具旁,並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牆根、牆角、堅固的傢具旁等容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牆、門窗和陽台;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台、課桌、工作台和辦公傢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方向跑。 ○正在海邊遊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並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採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實。我國有過地震並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2篇一、做好地震預報。 地震之前是有預兆的。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這種預兆是:地下水變渾、翻花、冒泡、變味;雞鴨豬羊亂跑亂叫;老鼠外逃,魚兒在水面亂跳。這種情況預示著地殼將彎曲、摺皺斷裂,就要發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國家都難以准確預報地震,我國的地震預報可以說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大多數地震預報能夠指出某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有可能發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遼寧省海城地區曾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臨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內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並反復宣講地震知只,結果傷亡人數減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預防地震的關鍵在於預報及時、准備充分、掌握地震時的救護知識。 二、制定家庭防震計劃。 一旦發生地震,就可能使我們的供電、供水、供熱系統,交通系統,生活必需品供應系統,信息系統,以及醫療衛生系統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制定一個家庭防震計劃。 首先要排除室內高處的懸吊物,櫃子上、木架上垂直擺放的物品,改變其擺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傷人。同時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離玻璃窗遠一些的地方。窗上貼上防碎膠條。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為脫離危險,你也許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時間,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會幫你度過難關。這些物品中包括現金、飲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葯品。 三、學校應做好地震前的准備。 在中、小學應該普及防震知識,震區學校應有防震訓練的方案,若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老師應馬上給學生一個簡單明確的指令,讓學生就地閉眼伏在課桌下。一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地震時。家庭和學校要經常溝通。震區有條件的學校應備救災物品,如:急救醫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並按班級或教室分配,直到個人手中。 如果發生了地震怎樣保護自己呢? 一旦發生了地震,若是在外邊,千萬不要靠近樓房、煙囪、電線桿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或樹木,要離開橋梁、立交公路,到空曠的田野較為安全。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口傷亡的天災,但也不是不可預防的。如果能把握時機、運用防震知識就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動物的異常躁動;地震發生時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可見,學習地震知識非常重要。

㈨ 有關地震的地理論文如何寫

1、寫論文最忌諱開篇很大范圍去寫,應該「以小見大」去寫。所以你可以從最近幾版年發生的幾次影權響巨大的地震去寫,關於中國的地震災害,影響嚴重的當屬「汶川大地震」。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寫「唐山大地震」。
2、以此為切入口,切入到中國地震多發的原因。就不難寫到「地質(災害)」這一塊。地震只是屬於地質災害的一個方面。地震形成的原因很多:(1)大的來說就是板塊的運動,汶川大地震屬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而唐山大地震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二者屬於不同的地震帶(位於板塊交界的地方多發地震)。(2)小的來說,我國屬於山地面積廣泛的國家,地質構造不穩定,地震發生的災害比較嚴重。並且會伴隨其他的地質災害,比如滑坡,泥石流等。
3、你可以去查「中國地質」、「國家地理」、「地震(成因)」等資料書。可以上CNKI等網站搜集論文。
4、數據、圖片方面,你可以收集近百年來,我國地震頻繁的地區的數據(圖片)、地質構造或者板塊交界地帶的分布(數據)圖,最好能找到合二為一的數據,這樣更有說服力。

㈩ 關於地震800字論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斯為浩劫,誠為國殤:截至5月16日14時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2.2萬人,受傷近17萬人,同時仍有若幹人失蹤或被埋。血淚之地,生民之哀,家國之痛。當數以萬計的生命失去了迂迴與生還,也同時將我們所有人帶向了悲傷與疼痛。
「5•12」,像一塊突如其來的黑紗,系在我們每個人的左臂。如果說災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麼我們以「第一時間」的反應表達政治的良知。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共和國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解放軍和中央多個部委第一時間發起響應與聯動,國外政要第一時間表示慰問與哀悼。
與此同時,權威的信息第一時間穿透災難的屏障,以跑在謠言前面的方式抵達公眾。而且就在災難發生的次日,北京奧組委負責人表示,要把奧運火炬傳遞和抗震救災結合起來。奧運火炬將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縮減規模,簡化程序,注重簡朴,講求實效。在火炬傳遞開始前,全體參與者將默哀一分鍾,向在地震災害中遇難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傳遞的起點、終點和沿途設立募捐箱,懸掛抗震救災標語,把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奧運聖火傳遞的熱情與抗震救災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起來。
摒棄那些政績、形象與名聲的負累之慮,為所有亡靈騰出一方靜穆的祭堂,為現實的苦難留出一方凈地,更為一切公共與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與最本質的立場。悠悠萬事,惟「災」為大。那些永遠靜默於廢墟下的生命,足以讓我們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讓我們此心如焚。大災豈敢漠視,人事豈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斷,災難面前傳遞堅定,始能煥發舉國同心的能力與勇氣。
災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積極投入救災就是最好的愛國表達。在那些被掩埋與被隔絕之地,依然隱藏著我們所有人的祈求與祝福。我們哀悼死者,更祈望生還者的名錄上能夠盡量多地增加一些鮮活的姓名。各級政府與部隊在緊急行動,民間組織和國際社會在迅速響應。「早一秒鍾就可能救活一個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價」,總理所言即為災難之下的國家表達,國民訴求,更是對所有愛國者的動員令。
奧運之年,聖火經行之處點燃蓬勃愛國熱情。然而災難來了,它以另外一種方式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那些排隊捐贈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獻出熱血的大學生,那些趕赴災區的志願者,包括所有那些時刻關注災情、為災區祈福的人們,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書寫最有力的愛國大字。這是大災難後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將是大悲痛後的大團結。
天佑中華,天佑災區。從來大難興邦,手足同胞之情將我們系於一脈。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條迎風飄揚的黃絲帶,高懸中國。這條上書SOS的黃絲帶,是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志。那些身在震區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所要竭力尋找的離散於災難、血濃於水的親人。
當悲傷傾盡,有我們眾志成城;當淚盡血續,有我們守望相助。若此,則天變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們仍將因此獲得文明與前行之力。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