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木匾素材

木匾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48:44

❶ 嘉實多牌匾圖片大全,嘉實多牌匾設計素材,嘉實多牌匾模板下載,嘉實多牌匾圖庫_

❷ 2010高考寫作素材

李白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並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誇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於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裡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裡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裡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准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後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准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裡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麼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麼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朴的友情。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蘇軾
蘇軾是個悲劇人物。他重氣節、有志向。博通經史,關心時事,以圖強國。21歲那年中進士,沒想到剛剛踏入仕途,便捲入了一場沒完沒了的政治風波之中。
蘇軾做主簿、簽判一類地方官的時候,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蘇軾反對「新法」。他寫了幾篇文章如《商鞅論》、《擬進士廷試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題發揮,旁敲側擊,而在《上神宗皇帝》萬言書中則是公開的全面攻擊了。
王安石是敬重蘇軾的,認為蘇軾「乃當今奇才」。雖然,蘇軾和他政見不同,但王安石畢竟是王安石,他和蘇軾的交情依舊。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蘇軾的小報告,在王安石的耳邊添油加醋地「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問「可用蘇軾時」,王安石說:「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蘇軾」。蘇軾呢,也感到京城難呆,便再三請求外調。之後幾年,他做過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罷相,追求高官厚祿的投機者越來越多地混入變法派。嚴肅的政治斗爭部分地變成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傾扎和報復。蘇軾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諫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加以彈劾,他被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過了七年,司馬光等舊黨上台,蘇軾雖未能完全消除對王安石變法運動的敵意,但又不滿於司馬光舊黨集團的倒行逆施、舊黨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個王安石,他在舊黨中也無法容身,於是又請外調。到宋哲宗執政、新黨再度上台,蘇軾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難過,一貶再貶,從惠州直到遙遠偏僻的海南島,後死在遇赦北歸的途中。
蘇軾的過錯:一是在於他敢講真話,他自稱「言必中當世之過」,說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濟世之實用」。他欽慕屈原、諸葛亮那樣經世濟時的人物,想做一個風節凜然、敢作敢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蘇軾才華過人,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眾必非之」。他對王安石有意見,對司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獻媚取悅,以謀榮升的小人們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時機已到,或說蘇軾非議新法、譏蔑王安石,或說蘇軾不滿舊黨,痛罵司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蘇軾四年前護送父親靈柩回川妄冒公差,往還以舟載物,販賣私鹽」,皇上將信將疑,命人查辦,均無所得時,轟動一時的「蘇案」才算了結。可惜,蘇軾無辜蒙冤,閉門待罪,心有怨氣而無可奈何。
蘇軾才高德重,卻不善走「鋼絲」,那樣為求活而求活,對他來說很難活著,就算勉強活著,也會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開端和相同的歸宿,不盡相同的是生命的過程。這其中,有崇高、有偉大、有卑劣、有渺少……
蘇軾「討茶」悟讀書
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因誹謗朝政被貶到汝州,任團練使。初到汝州,看到這里到處窮山惡水,蘇軾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裡的文武官員,經常閉門謝客。
一日,他在衙門里覺得悶,便獨自溯汝河而上去游雲夢山。踏著兩山夾峙樹林生的林間小徑過了紫邏口,穿過水流嘩嘩的汝河橋,隨著熙熙攘攘笑語喧嘩的滾滾人流,蘇軾走到雲夢山下。只見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鍾樓巍巍桃角飛檐,寶塔俏麗,屹立寺中,在綠樹掩映下,雲夢寺深藏不露,古樸靜雅。蘇軾頓時悟道,這樣一個人間仙境,又是鬼谷講學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訪出來,也算是一個他鄉知已了。
於是他折下一銀樹枝當拐杖,化裝成一個土老冒兒走進寺院。這時已近中午,睛空萬里,驕陽似火,蘇軾走了半日口喝難耐,便走在寺內討口茶喝。他看見寺內一個小和尚手拿雞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給香案掃塵,蘇軾忽發異想,先試試這雲夢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內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嗎?於是,他大大洋洋踱進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還沒顧上說口渴,誰知那小和尚一看見他,忙停下手裡活計,雙手一合施一禮說:「阿彌佗佛,請施主暫在殿內消汗,貧僧馬上去取茶伺候,並且一定給施主送上您點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蘇軾坐在香案前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一壺泡得濃香撲鼻的杜仲茶獻了上來,蘇軾靜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蘇軾還敢去和雲夢高僧高談闊論嗎?他頓時泄了氣,喝完茶以後,他連身份也沒敢亮出來,忙匆匆隨著進香的人流去觀黨雲夢仙境,然後便直出雲夢山去了。
蘇軾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氣,難道這汝州還真是個藏龍卧虎之地,還真有文比孔丘、武賽子龍的能人,他遍覽群書熟知雲夢古今,又搜腸刮肚擬出《詠雲夢》詩八道,便再赴雲夢山想與雲夢僧一決高低。
這天,蘇軾穿戴整齊官袍官衣,領著大小隨從12人,前夾後擁又赴雲夢山。走到寺院門前,只見一座雲夢寺張燈結綵,十幾個僧人分列寺門兩旁,兩幅長幡由兩個小僧人舉著列在隊前,蘇軾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學士游雲夢鬼谷生輝,
練使賦佳作汝河增光。」
蘇軾大吃一驚,急步上前與雲夢眾僧一陣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見殿內一張八仙桌上擺著十二隻茶杯,還為他另備一張香案,放著文房四寶,很明顯,雲夢寺早有準備等待他來揮筆賦詩呢?
蘇軾十分吃驚,當雲夢寺主持請蘇軾揮毫命筆的時候,蘇軾一定要讓雲夢僧說出他們神算的奧秘,小和尚笑著說:「那天你手柱拐杖為木,風塵僕僕為土,就是一個仁字;你頭頂草帽,兩手甩開,兩腿夾杖巍巍而立不是一個「茶」字嗎?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蘇軾說:「那麼今天呢?」
雲夢寺主持說:「今天知曉你要登雲夢山就更沒有什麼秘密了。雲夢山之顛有御葯園,御葯園上有觀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觀,練使官樣打扮而來,我遠遠已從觀天鏡里看見了你,並且山上早有傳聞,蘇學士榮任汝州團練使,我們自然應有所准備,為練使接風了。」
蘇軾聞聽後驚愕不已,他想,自己飽讀詩書,在當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雲夢山裡竟被一個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觀天台窺視知我要來不算什麼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對我這么了解,早有所備不得不使蘇軾十二分地佩服。於是蘇軾頓時詩興大發,揮筆寫道:「汝河河清清,雲夢夢長長,鬼穀穀淵淵,古今難思量!」
從此以後,蘇軾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學問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讀萬卷書,認真做學問,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遷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於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盡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里。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為了搜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游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吊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游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郁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郁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屈原
屈原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出生於公元前 340 年正月初七日。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楚人。初輔佐楚,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親秦派貴族的讒言而去職。為後世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表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兩度使齊 竭力救楚
屈原很年輕時,楚懷王發現了他的才華,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左徒,參與議論政事,起草政會的工作,並且兼管外交。面對七國爭雄的政治局面,楚國上層貴族產生兩條路線: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投降路線;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為首的反投降路線,主張楚國與齊國要聯合魏、趙、韓、燕等結成一個「 合縱」的陣營,以抗拒強秦。兩條路線形成尖銳的對立。但是由於楚懷王目光短淺,昏庸無能,使親秦派佔了上風。以楚王、靳尚等最高統治集團,橫征暴斂,吏治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公元前 313 年(楚懷王十六年),屈原出使齊國不久,秦惠文王為破壞六國合縱聯盟,打算首先攻打齊國,而當時齊楚友好,關系十分密切。秦惠文王擔心一旦攻齊,楚國會助戰,為了說服楚國在他侵略齊國時保持中立,就派張儀帶著厚禮游說楚國貴族,並許諾願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絕齊連秦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齊國,在齊國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憂慮,匆忙回楚,被懷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派使臣去秦國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張儀卻不認賬,懷王惱羞成怒。屈原建議重新與齊和好,以後再合力攻秦。懷王對秦用兵連連失利,損兵折將,懷王感到勢單力薄。在國家陷入危機的時候,倍遭懷王疏遠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議懷王聯齊抗秦。楚懷王雖然還不甘心,但是被形勢所逼,也只好答應了。於是派屈原第二次出使齊國,重修舊好。當時,屈原是聞名的才辯之士。他的使齊,在各國反響很大,特別是引起秦國的恐慌。
公元前 311 年,秦國迫於形勢,不得不退還漢中之地以求和。楚懷王想到曾受到張儀的愚弄。便提出要求交出張儀。張儀到達秦國後,懷王寵妃鄭柚、靳尚、子椒等接受賄賂的大臣們也都極力替張儀說好話。糊塗的楚懷王聽信了他們的話,竟糊里糊塗地將張儀放回了秦國,等屈原出使齊國回來,聽說放走張儀之事,馬上進諫,懷王才有所醒悟,想立即派人去追殺張儀,但張儀已經走了多時,追也來不及了。這一年,積極推行連橫政策的兩個主要人物秦惠文王和張儀,相繼死去,這顯然是六國合縱的良機。然而,楚懷王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不能審時度勢。
公元前 239 年(懷王三十年),秦昭王假說要把女兒許配給楚懷王的兒子,約請懷王到武關相會。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勸懷王千萬不要答應秦國的邀請。懷王不聽屈原的忠言,到武關赴約,但不出屈原所料,懷王一進武關,秦兵就把後路切斷,要求懷王割地。懷王不答應,偷偷地跑到趙國。趙國怕秦國的勢力,又把他送回秦國當了俘虜。3 年後,懷王在秦國被囚禁而死。楚國只好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做國君。
遭讒流放 汩羅自沉
屈原覺得自己的國君被秦國騙去,死在外國,這是國家莫大的恥辱。他痛恨那些賣國的奸臣,也痛恨自己不曾盡力為祖國作更多的事。無比的沉痛和憤怒使屈原的心一刻也難得安靜,他吟詩作賦,來揭露奸臣的貪心和丑惡。這些詩很快就傳開了,靳尚、子闌之流聽到屈原責罵自己,氣極了,馬上去找頃襄王,誣陷屈原對新即位的國君十分不滿,並在外鼓動群眾反對朝廷。頃襄王將屈原趕出郢都,流放到江南一個人煙稀少、荒涼偏遠的地方。屈原雖然身遭逆境,卻不肯丟掉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拯救國家的危難,使百姓過上好生活。因此,流放期間,他很關心朝廷的事情,只要有郢都來的人,他都要仔細打聽軍事、政治方面的消息。
公元前 278 年,屈原聽說秦國又派大兵侵略楚國,當他得到來自郢都的消息「秦國的白起,侵佔了我們的郢都!的惡耗時,他悲憤已極,他聽說洞庭、五湖、江南先後陷落,頃襄王倉惶出逃,不得不到陳(今河南睢陽)避難,幾乎絕望了,他眼望大好河山被強秦所佔,楚國人民將倍受奴役之苦。他思緒萬端,奮筆疾書,寫下最後的《哀郢》、《懷沙》等不朽詩篇後,於公元前 278 年農歷五月五日的夜晚,他堅定自然地跳進了汨羅江,結束了他偉大光輝的一生。那年他 62 歲。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將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詩歌新元 逸響偉辭
屈原的詩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寶貴的遺產。他把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對賣國求榮、自私自利的腐朽勢力的無比仇恨和對美好未來的渴望都融進了他的詩篇里。屈原之作,主要有《 離騷》、《 天問》、《 九歌》、《 九章》等,其《 九歌》包括《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馬》、《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等篇,《九章》則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昔往日》、《桔頌》、《悲回風》九篇。屈原之詩,開創了詩歌新紀元,以文長、思幻、旨明、言麗而名於後世,而其浪漫主義精神,則更奠定了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 文心雕龍》稱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魯迅則更言稱其作「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 三百篇』之上」(《 漢文學史綱要》)。屈原的作品亦被譯介於各國,其人在 1953 年便位列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中《離騷》是其作品中最長的一篇,它是我國古代最早、最輝煌的長篇抒情詩,浪漫主義的典範之作。《天問》歷來被稱為奇文,它是屈原學術思想的總匯,集中體現了屈原學說的精萃。它所包含的思想學說,既不同於儒、道、墨、法,也非其他諸子雜能所能詮釋。
愛國詩人 卓絕一代
屈原第一個在詩的形式上打破了《詩經》四言為主的格律,使詩歌更能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不僅如此,屈原的詩還注意吸收民歌的營養,盡量採用方言,在他的詩里楚國的民間語言多處可見,在韻律上,也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在古代詩歌園地里,獨立樹一幟。郭沫若稱屈原「是偉大的一位革命的白話詩人」。有了白話入詩,有了自然韻律的採用,其結果便是詩的篇章的擴大。只要把屈原的詩與古代的詩相比較就可一目瞭然了。
屈原大膽地把民間活生生的生活與語言,灌入已經疆定了的古代詩歌里,使其復活而蓬勃起來。這是他的一個偉大的成功,是永遠也不能磨滅的。屈原在他的倫理思想上彷彿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注重自身修潔,反反復復地屢以誠信自戒,對於君國則以忠貞自許。屈原用他的一生教導後人要清清白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虛偽自私最終是要受到唾棄的。屈原的作品中溶透著深深的愛國情懷。正因為他對祖國、對人民有著滿腔的熱愛,才使他身遭逆境也不肯離開祖國。因為,他要不辜負楚地的大好河山,他要竭盡全力主張內修清政,外則合縱抗橫,實現統一的大業,拯救百姓,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屈原與民同生死、共患難的愛國主義精神萬古流芳。

❸ 遵義香煙上的「遵義會議會址」素材

遵義會議會址在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於30年代初。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營醬菜及顏料紙張。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題字的唯一一處)。街面房連接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二字。
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房有抱廈一圈,樓頂有一老虎窗。樓層有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璃。緊挨主樓的跨院純為木結構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❹ 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素材

唐太宗是個好老闆
•2011-02-27 20:49:39•來源:河北青年報
在爭奪帝位的關鍵時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陣營凸顯出嚴重的精英短缺。反觀秦王李世民方面,文有房玄齡、杜如晦、劉文靜,武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可謂陣容豪華、人才濟濟。唐太宗知人善任,放在現在,也是一位好老闆。
誇贊下屬
杜如晦年輕時聰慧明智。太宗發現並提拔他做秦王府的兵曹。不久,調陝州任長史。房玄齡對太宗說:「別人都不值得可惜,只有杜如晦這個人聰慧明智,通曉事理,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如果您只想保持藩王的地位,就用不上他;如果您想經營天下,成就帝業,沒有這個人是不行的。」
就此太宗和杜如晦的感情就進入了「蜜月期」。太宗請杜如晦佐助秦府,封他做建平縣男爵,委任他為文學館學士。他命令文學褚亮給杜如晦寫贊,也就相當於「情書」,說道:「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意思是說:「杜如晦藝義禮樂,盛美而有法度。心懷忠貞而實行道義,使自己身立名揚。」表達了強烈的贊賞。所以,貞觀初年,杜如晦做右僕射,房玄齡做左僕射。
為下屬減壓
太宗不但能識人,更懂得用人。一次了解到二位丞相皆忙於訴訟庭審,太宗就對他們說:「你們身為僕射,就必須耳聽得遠,眼看得寬,尋求查訪賢明有智慧的人。近來聽說你們聽取和接受訴訟的狀子,每天閱讀這些狀子已經使你們沒有空閑,哪裡還能為我尋找賢士呢?」
你見到過勸你少做點活的老闆嗎?這樣的老闆會主動為下屬減壓排擾,為之創設輕松舒適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能全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
因此,房、杜二人也用積極的奉獻來回報太宗。他們制定的法律命令,注意寬緩平和,用人不求全責備,也不用自己的長處去衡量別人。他們推薦的人,好像比他們自己都好。房、杜兩人遇大事常互相商議,配合默契,謀略高遠,決斷准確,人稱:「房謀杜斷」。
後來,杜如晦去世了。太宗對虞世南說:「我和如晦的君臣情義很重,他不幸去世,我心裡很悲痛,你知道我的心思,就為他撰寫碑文吧!」
打感情牌
一次,太宗品嘗新瓜美味,想起杜如晦來非常悲傷,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派人把另一半瓜放在杜如晦的靈座上祭奠他。
等太宗把一條黃銀帶賜給房玄齡時,對他說:「如晦和你同心協力輔佐我,今天我賜黃銀帶,卻只給了你一個人。」說著淚流滿面。因為黃銀帶辟邪,是鬼神所懼怕的東西,太宗就命令取來金帶,派房玄齡把它送到杜如晦家裡。
過了兩天,太宗晚上夢見了杜如晦,第二天早上,太宗就告訴房玄齡,談起昨晚的夢,不禁感嘆唏噓,於是命宦官也把自己吃的食物送去祭奠杜如晦。到了第二年杜如晦的忌日時,太宗仍沒忘記此事,還派了宦官到杜如晦家中慰問其遺孀與子女。
高瞻遠矚的英明領導,科學合理的制度理念,舒適愉悅的工作環境,體貼入微的情感呵護,就是太宗能夠繪就「百川歸海」般壯麗宏圖的原因。
■文/蘇立超

❺ 求一個證書牌匾的PSD素材圖

需要修改哪些內容哦? 望仔細列出 幫您修改

❻ 室內設計里的空間風格特徵元素是什麼意思

就是抄說在做室內設計的時候,我所設計的空間裡面用到了某一種設計風格的一些元素。
比如我這個房子做的歐式風格,那我用了一個中式風格的屏風或者說一個將軍罐。那麼這兩種東西就是中式風格的元素,是這個歐式空間里的中式風格特徵或者說元素。

❼ 關於牌匾的學問!!!

牌匾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是融漢語言、漢字書法、中國傳統建築、雕刻,繪畫於一體,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作品。

牌匾不僅是指示標志,而且是文化的標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標志。它廣泛應用於宮殿、牌坊、寺廟、商號、民宅等建築的顯赫位置,向人們傳達皇權、文化、人物、信仰、商業等信息。

傳統的牌匾從材質上劃分,主要有木質、石材和金屬三種,但以木質居多,石材和金屬的較為少見。為牌匾題字的,主要是當時的顯貴、名流和書法家。 牌匾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紅、藍、綠、棕等顏色。文字最常見的是真金字匾,所謂真金字匾,即在字上敷貼金箔。

(7)木匾素材擴展閱讀

牌匾的作用:

牌匾主要多用於商業領域,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播商業信息的廣告形式,它通過巧取文學作品、憑借商聯文采、援引成語典故、附麗神話傳說、名人題字,利用趨吉心理、採摘宗教詞語、表達報恩情感、顯示店家誠信等方式。負載著厚重的民族商業思想,折射出傳統的文化色彩。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探討牌匾的傳統文化,批判繼承民族廣告文化遺產,不但有助於中國商業文化寶藏的挖掘整理和牌匾廣告歷史的研究,而且對於現代廣告的發展和創新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啟迪和促進作用。

❽ 古典中式裝修都有哪些素材

中式裝修,材料以木質為主,講究雕刻彩繪、造型典雅,多採用 大葉檀等高檔硬木,經過工藝大師的精雕細刻,每件作品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而每件作品都能令人對過去產生懷念,對未來產生一種美好的嚮往。

❾ 我想學習牌匾製作,沒有平面設計書和素材光碟,誰有好的書籍可以介紹.

在昵圖網注冊個會員 裡面 素材 沒合層的PS圖都有 模仿一下應該就回了啊 嘿嘿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