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酒具論文

酒具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03:57

『壹』 【論文】中國與西方國家酒文化差異對釀酒業發展的不同影響

歐洲人喝酒,中國人也喝酒,兩者卻是有區別的。
歐洲人對酒是非常講究的,就如同中國人對美食的講究一樣。歐洲酒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這些不同種類的酒,比如說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金酒、嬌酒,都各有各的喝法,而喝這些酒的時候對於酒杯的選用也是有限定的。而中國酒的種類似乎沒有歐洲多,對於酒具的選擇也比較隨便,多半都是普通的玻璃杯,稍微高雅一些的場合才用高腳杯。中國古代雖然也有製作精美的酒具,但是現在這種酒具大都絕跡了。這些區別主要是由於歐洲人是在品酒,而中國的酒文化經過歲月的洗練之後,已經變成一種交際文化,喝酒不是為了品位酒,享受喝酒本身過程中的樂趣,而是希望從喝酒中可以喝出人情,方便以後行事。如果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不喝酒,那會是很難吃得開的,於是現今不管是能喝酒的、不能喝酒的,愛喝酒的、不愛喝酒的,男的、女的,在餐桌上都是一杯接著一杯。沒有酒精度就意味著不管是在商界、政界、甚至學術界都混不開。
中國的酒文化之所以變成這樣一種酒之交際文化,主要是因為歐洲社會多是法治社會,在這種法治社會,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靠法律、法規來維持,這種嚴格的法律體系使得人情變得不是那麼重要,於是在這種社會中送禮、走後門之事遠沒中國那樣盛行,喝酒也在那裡變得純粹。而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都是人治社會,並且已經延伸至我們現今。雖然我們一直提倡並在實施依法治國,各類法律、法規也都不斷完善,但是由於幾千年的影響,使得在中國就人情和法理來說,人情仍然占很大的比重。於是送禮、走後門、拉關系在中國是屢見不鮮的。喝酒也從一種「行為」變成了一種「手段」,變成了一種拉攏感情、交際的手段。
在此種變化之下於是出現了許多新的喝酒中的潛規則,主要有以下一些。在碰杯的時候身份地位低的人的酒杯口要略低於身份地位高的人,以表謙卑。地位高的人不想喝酒的時候可以以茶代酒或者隨意,但是身份低的人為了表示其對於領導等的尊重,就算再不想喝酒也得硬撐。因為在中國有一句熟話「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地位高的人掌握著權利佔有著豐富的資源無須取悅地位低的人,但是地位低的人由於希望獲得一些好處,所以在喝酒的時候豪飲以取悅領導在所難免。還有喝酒聚餐後,地位低的人一定會是去搶著買單的。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給這種酒文化的潛規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或者說各種資源占的有集中,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歐洲和中國的兩種不同的酒文化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反映,制度的東西作用於各個方面,酒之交際文化就是對於中國存在的法制漏洞的一種體現。也許有一天,中國由人情社會向真正的法治社會轉變後,中國人也可以品酒,好好享受喝酒的過程

『貳』 想知道關於日本酒具的作用

(一)要講述日本酒具,首先,要知道日本酒的兩種不同的喝法。

1.燒酒(燙著喝)

2.冷酒(涼著喝)

(二)不同喝法的日本酒,有不同的酒具。

1.燒酒的酒具和作用

2.冷酒的酒具和作用

(三)不同材質的日本酒具

(四)不同流派的日本酒具

(五)日本酒具在日本居室環境中的作用

『叄』 我的論文是寫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酒文化。誰能給點信息

長篇的引用篇幅就不多說了,3樓的很全,足夠了。我想針對樓主的「文化」提點意見

對金庸酒文化的討論,除了三樓引用的篇幅,也就是酒,作為一種飲品的飲用文化,更重要的是酒的氛圍中所催生的俠文化。

我覺得比較經典的段落應該算是《天龍八部》中的章節。除了二樓所提到的喬、段之交以外,還有以喬峰為主角的聚賢庄、少林寺兩戰。從兩次大戰的文字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主角基本處在絕境(雖然我們都知道主角是不會半路死掉的),絕境之中,酒作為一種催化劑出現,第一次是同中原群雄的決裂,第二次是對整個中原武林的挑戰,情況之嚴重可想而知。關於酒的所有場景都很簡單,舉起酒碗(袋),將酒吞下去。這個時候,酒本身的意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同情況之下,酒對當事人情緒的催化!

綜上所述,我覺得酒文化里比酒本身更重要的是酒對人情緒的影響。

金庸的作品中類似的章節還有的,自己去找下。不過覺得古龍的小說酒味更重一些

個人意見,不要笑話啊

『肆』 中國古代喝各種酒應用的各種酒具,詳細介紹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是一個典故,還有從前喝酒時用青銅爵青銅盞,這些都是喝濁酒時期用的器具,後來基本都用瓷器或者陶器了

『伍』 求一篇關於青銅器的論文大概2000千字。 最好是有寫過的前輩發個word文檔給我..

摘要:夏代作為中國青銅時代的發展時期,其青銅器的審美特徵突出地表現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紋飾意蘊之中。盡管這一時期的青銅器仍然顯得相對朴實,但其實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變化多樣的幾何紋和威嚴莊重的動物紋裝飾,卻凸顯了其鮮明的時代審美風格:寓意象徵性、庄嚴厚重性和整體適應性。這為商周青銅器鼎盛時代的到來,在審美的造型、紋飾和風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鋪墊。
關鍵詞:夏代青銅器;造型;幾何紋;動物紋;寓意象徵;庄嚴厚重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Chinese Bronze Age, the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Xia Dynasty bronze utensil prominently is shown on modeling form and decorative design of drinking utensil and weapon. Although this time』s bronze utensil still appeared relatively simple, the modeling with practical function and form esthetic sense, as well as the changed diverse geometry decoration and the dignified grave animal decoration, actually display its bright time esthetic style: Implication symbolic, dignified massiveness and overall compatibility, which prepare both for the arrival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 prosperous time and the esthetic modeling, decorative design, style.
Key word: The Xia dynasty』s bronze; modeling; geometry grain; animal grain; implication symbol; dignified

早在6500年前,陝西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鑄造出了第一塊銅片;隨後,從馬家窯文化到龍山文化時代,先民們又遺留下來了陶寺遺址的銅鈴,登封王城崗遺址的殘銅片、坩鍋殘片等;到了甘肅青海的齊家文化時代,他們則開始冶鑄或冷鍛出銅刀、鑿、錐、鑽頭、斧、匕、指環以及小飾件和鏡子等銅器。這些顯示了中國文化由「銅石並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緩慢過渡。而到了夏代,青銅器工藝在總結新石器時代器物製造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夏縣東下馮遺址這一片獨特面貌的早期青銅文化區域,同中國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統治的范圍大致吻合;考古發掘的大量青銅器,又與夏人的一些史實——如夏禹的 「貢金九牧,鑄鼎物象」(《左傳•宣公三年》)、「以銅為兵」(《越絕書•記寶劍》),夏後啟的采礦冶銅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證的。尤其是二里頭遺址中發掘的煉渣、煉銅坩堝殘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銅器的冶煉作坊已初具規模。因此,「青銅器的大量鑄造和使用是二里頭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二里頭文化……已進入中國青銅時代的發展時期」[1]。夏代青銅器已經開始走出新石器時代青銅器製造的原始階段,其大量的禮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國青銅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獸面紋開啟了中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圖案,庄嚴厚重的審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國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風格,這些均為商周青銅器藝術鼎盛時期的到來作了必要的鋪墊。

一 造型形式
以二里頭文化遺址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銅器主要有禮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鉞、鏃,樂器中的鈴,以及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和殘存的圈足器等,從而奠定了中國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在眾多的器形之中,僅就青銅爵而言,「二里頭文化的青銅爵大體上有兩種造型,一類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樣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頭遺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著相似的特徵,細腰、平底、短足,呈荷葉狀的邊口部和流從口部的延伸不甚規整,外觀頗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類造型是比較精緻型的,器壁勻薄流狹長而線條優美精細,雖然同是細腰平底,顯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過細致修整的,三足細長而微呈曲線形」[2]。這種原始型和精緻型的變化,實際上體現了從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銅器造型由簡單向復雜多樣,由粗放向精緻演變的審美歷程。
早期的青銅器形制主要受同時期的各類陶器的影響。如夏代早期作為食器的青銅三足雲紋鼎,矮小、無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時代的陶鼎;作為酒器的青銅束腰爵,素麵無柱,形體單薄古拙,充滿著濃厚的原始初創氣息,其流的長短、俯仰以及爵身趨扁寬的形式也同龍山文化的豫西三里橋類型和豫北後崗類型陶器如出一轍,並沒有擺脫陶爵的三條矮尖足附於器底的外側、形體圓潤以及沒有稜角變化等濃重特徵,更「沒有形成青銅器所特有的准確造型和挺勁的輪廓線,也未經精工磨礪」[3],這無疑是二里頭青銅爵的最早形式。銅鬲的口沿也與陶鬲口沿的折沿式和侈沿式相對應,其足仍沿用規整圓錐體的陶鬲足。因而,這一時期的青銅容器「從其形制特徵來講,它們幾乎全與同時的陶器相同,它們的發展演變也與相應的陶器同步」[4]。夏代早期的青銅器尚處於祖型於陶器的階段,還沒有形成自身獨立的審美特徵。
到了夏代後期,青銅器則相對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此時,青銅爵造型的陶器特徵顯著減退,在注重實用的同時,還十分講究形式感,增設了距離很近且具有裝飾性的兩乳釘狀柱,三足分布規矩,接近於等腰三角形,口沿呈凹弧流線型。另外,爵的側面設一折弧形大鋬,鋬面上又加鑄兩個狹長的鏤孔,既有效控制了鋬的厚度,又增飾了具有裝飾效果的鏤孔紋;1959年上海博物館自廢銅中搶救出來的乳釘紋管流爵,其一側設斜置的流管,流上鑄兩個方折形飾物,造型別具一格,其鋬下有一圈較寬的假腹,其上鑄用多個空心圓孔,形成鏤空的裝飾效果;尤其是二里頭出土的乳釘紋長流爵,流特別細長,作狹槽狀,尾與其對應,既平衡了重心,又顯得修長而纖細,三足尖端呈彎弧線狀而外撇,這些與扁平直立式樣規整的橄欖形爵身搭配和諧,剛柔相濟,已經脫離了夏代陶爵的體制,並成為中國酒具的形象代表。這時的青銅鼎,其腹部較為高深,配三隻四棱錐形空心足,兩耳立於口沿上,其中一耳與一足呈垂直線對應,另一耳則位於另外兩足中間,整體造型兼具實用和審美的雙重要求,給人一種規整中有生氣,對比中顯和諧的審美感受。同時,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創新型的高頸扁腹直壁斝(二里頭遺址六區M9:1),口沿上設兩個三菱錐狀矮柱,腹部鼓起,下承三個大空錐足,器壁很薄,其先進的設計直接是二里崗文化銅斝的原始祖型。夏代晚期處理器壁勻薄的技巧,也為商代青銅器物新穎造型的設計開創了先河。

二 紋飾意蘊
夏代青銅器的紋飾,一方面對同時期的灰陶和禮玉的紋飾有所繼承,另一方面又結合當時專制社會形成階段的特徵對其紋飾作了一定的揚棄,所以無論是紋飾的結構特徵,還是其表現方法,均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夏代青銅器紋飾多以乳釘或圓餅狀的實心的連珠紋,以及弦紋、雲雷紋等幾何紋為主,雖然還沒有發現像商代青銅器上直接鑄刻的饕餮動物紋為主題的裝飾,但在二里頭遺址發掘的用綠松石鑲嵌而成的動物頭部圖案的銅牌飾上,卻已經形成了這一動物紋的基本模式,從而開啟了中國青銅器動物紋的先河。

(一)幾何紋
幾何紋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早已出現,而到了夏代,青銅器則開始模仿陶器的各種幾何紋飾類型,出現了一些簡單的連珠紋、弦紋和雲雷紋,從而開啟了中國青銅器紋飾的先河。這些幾何紋雖然相對單純和平面化,卻不僅具有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體現了豐富的審美風尚和極具時代性的文化內涵。
最早出現的連珠紋圖案呈小圓珠狀,有單排和雙排兩種橫式排列,圓圈也有實心和空心之分,多飾在器物的肩上或器蓋的邊緣等部位,其形成也經歷了一定的演變過程。如青銅器上的乳釘等,首先可能是防碰撞的實用功能和相對規則的裝飾功能的統一,後來其實用功能退化,漸漸演化為專門的裝飾性圖案。二里頭乳釘紋斝頸部突出的圓餅狀乳釘紋(即連珠紋),作為青銅器上簡單而原始的紋飾,就是在防滑的實用基礎上而形成的。據考證,連珠紋是用一個管狀器在陶范上印製的,圈與圈間距的疏密,橫行排列的整齊,雖不很嚴格,卻顯得自然。如二里頭銅爵上也飾有很不規矩的圓點紋,作單向或雙向排列,類似的還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銅角,其杯體下部也鑄有圓圈狀的連珠紋。
弦紋也是青銅器上簡單的紋飾,為一根凸起的直或橫的線條,簡潔樸素。它一般與乳釘狀連珠紋配合使用,並且多作為連珠紋的邊框。如夏代晚期的乳釘紋管流爵的頸上也飾弦紋三道,其間夾雜疏密有致的雙排乳釘紋,顯得規整而又有變化;二里頭出土的銅斝,與鋬相背的腰腹正面裝飾有兩道凸弦紋,中間則夾有一排五顆乳釘紋,從而在腹部形成了一周由凸弦紋與圈紋組成的寬頻紋,顯得簡潔而利落,形成了夏代青銅器紋飾的特有形式,與青銅時代的其它階段的紋飾風格迥異。
雲雷紋是夏代青銅器上最為典型的幾何形圖案,是用利器在陶范上刻劃而成,圓柔形的雲紋和方折形的雷紋連續出現,構成了迴旋式線條,顯得自然流暢。夏代青銅鼎的腹部一般多飾以雲雷紋,較特殊的是二里頭六區(KM3:2)青銅戈,其曲內後部也鑄有凸起的雲紋,紋間的凹槽內還鑲嵌有綠松石,將相對神秘莊重的雲雷紋打扮得楚楚動人,寓庄嚴與審美於一體。這種雲雷紋的陽紋線條在紋飾中間均形成一個圓圈,頗似神秘而獰厲的斜角目紋,周圍再搭配飾以抽象而富於變化的陽紋線條,整個構圖簡潔而生動,寓獰厲與生氣為一體,很可能就是商周青銅鼎上獸面紋的胎形。
除此之外,二里頭文化中出現的幾何紋還有近似水渦的渦紋;陽紋線條縱橫交錯而成的網格紋,如二里頭遺址五區M1:1青銅鼎腹部飾有粗疏的帶狀網格紋;以及綠松石鑲嵌十字紋,如1975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圓形青銅器上就飾有兩頭粗中間細的十字紋,另外一件夏代晚期的鑲嵌十字紋方鉞在其中心圓孔周圍的正反兩面也用形狀規整的小綠松石片鑲嵌成兩周十字圖案,並在其內外用綠松石片組成兩個圓周將其圍住,整個圖案排列整齊有序,又富於變化。十字紋、圓圈紋與中心鏤孔形成方圓,體現了虛實融合的和諧形式感。

(二)動物紋
到了夏代晚期,銅牌飾的出現才標志著中國青銅器中以誇張形式或以幻想中的動物頭部為主體的抽象獸面圖案,這也是迄今發現的青銅器上最早的動物紋。該紋飾的動物頭部,除兩眼之外的其他部分,均為抽象的,而不是具體表現實樣的。這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遺址中石錛上怪異的動物紋飾,身上橫條溝曲形的刻線與青銅獸面紋就極為相似,新寨二里頭一期文化遺存中發現的陶器蓋上也有類似的怪獸紋飾。夏代獸面銅牌上的獸面紋,圖案設計簡單質朴,特別突出獸目,後來逐漸發展成二里頭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圖案,並成為早商及其以後青銅容器上獸面紋和饕餮紋的祖型。李學勤分析山東日照兩鎮的玉錛饕餮紋、河南偃師二里頭鉛的嵌綠松石青銅牌飾饕餮紋時,也指出了其審美過渡性:「山東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的饕餮紋確實可以看成良渚文化和商代這種花紋的中介」[5]。夏代也有部分銅酒器在器蓋的邊緣飾以變形的動物紋圖案,並且特別突出駭人的雙目,營造了一種威嚴的氛圍,既與使用者的禮儀和等級地位相呼應,也與夏代關於龍的神話傳說相印證。夏代青銅器上的動物紋裝飾,當為商周同類青銅器紋樣的濫觴,而且經過變形的動物紋圖案也形成了後來青銅紋飾的主體。
總之,夏代晚期的青銅器紋飾,一方面賦予了青銅器外在形式的華美與瑰麗,如青銅質料的器物表面,刻以單層平雕紋飾,且紋飾多作條帶狀,往往給人以既有力度和銳度的觸覺感受,又有流暢和圓潤的視覺感受,「靈活的線形紋飾彌補了青銅器體塊特質的不足,賦予了凝重的青銅器以生命的氣息」[6],形成了剛柔相濟的藝術審美韻味;另一方面又承載著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質,夏代先民把現實以及臆想的物象鑄刻在象徵權力、威儀和用以祭祀的青銅禮器上,如夏代九鼎的紋飾既滿足了其宗教性的龍崇拜,也通過把天下各地的自然資源和財富繪製成圖象,刻鑄於鼎上,以此作為帝王享有靈物和徵收貢賦的象徵,突出其現實的攫取權力和樹立威信的政治意義。
三 藝術風格
夏代青銅器由於工藝技術的演進而極大地促進了先民們審美理想的物化,在各類器物造型和紋飾的審美設計中,充分吸收夏王朝這個全新社會形態中的精神內涵和生活習俗,將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統治階層的意識形態形象化抽象化地熔鑄於這一高貴典雅的青銅器物之中,從而形成了獨具時代特色的青銅藝術風格:寓意象徵性、庄嚴厚重性、整體適應性。
一是寓意象徵性。夏代青銅禮器和兵器的特定功用及其造型紋飾的文化內涵是極具寓意象徵性的,不僅寄寓著當時夏代貴族和下層民眾對所謂自然力量的利用和膜拜,而且還直接象徵著當時社會的政治權力和等級制度。青銅禮器和兵器造型莊重,紋飾逐漸走向神秘化,發揮著「鍾鳴鼎食」的重要作用。《左傳•宣公三年》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夏代青銅九鼎的紋飾圖案在象生的背後,仍然隱含著一定的表意性,用鼎的大小、輕重和不同形狀、紋飾來象徵各種事物和等級制度,既是天下各地自然資源和財富的體現,也是帝王享有靈物和徵收貢賦的象徵。夏代晚期出土的鑲嵌十字紋方鉞,根據其平直無鋒刃的造型和鑲嵌綠松石十字紋的紋飾判斷,應該不是一件簡單的兵器,「而可能作為儀仗用,是一種軍事權力的象徵,是現實所有者身份的特殊兵器」[3],寄寓象徵著夏代這一特定歷史階段的意識形態和精神內涵。
同時,夏代青銅器的裝飾性紋飾自此一改以往的仿生化形式模擬,更多地向著抽象化方向發展。如鑲嵌十字紋方鉞上的十字紋,是一種抽象的線條,二里頭五區M4出土的青銅獸面牌飾,有突出的圓目,裝飾性和抽象性特徵較明顯。夏代是一個充滿殘酷戰爭和奴役的時代,這種獸面紋飾「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方面又是保護的神祗。它對異氏族、部落是威懼恐嚇的符號;對本氏族、部落則又具有保護的神力。這種雙重性的宗教觀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異獰厲的形象之中」[7],夏代青銅禮器的王權性象徵在其紋飾尤其是在獸面紋中彰顯無疑。因此,夏代社會生活內容和宗教禮儀的豐富,特別是青銅禮器和兵器的精神性特徵,強化了夏代器物創造的寓意象徵性。
二是庄嚴厚重性。青銅器在夏代作為國家第一重器,其禮儀性比當時全社會普及的陶器要濃厚得多,無論是其堅硬的質地、凝重的色澤,還是獨特的造型、別樣的紋飾,都在陶器、玉器的基礎上融入了審美形式的因素,呈現出威嚴而凝重的審美風格,形成一種獨具時代氣息的庄嚴厚重美。如夏代青銅爵改造了以往陶爵的基本造型,力求使器物的上中下各部位比例協調,左中右各部位保持平衡,以便器物的重心落在中心位置,從而取得沉穩的視覺效果。同時,流管等附件的安置,也在不破壞整體平衡的原則下進行,成為一種有效調節平衡的手段,顯得規整而庄嚴;鑲嵌綠松石獸面紋圖案的雙目以及周圍的抽象化線條,裝飾雖簡潔,卻突現出神秘動物的兇猛與殘酷,且採用對稱平衡的方式,更是給人一種庄嚴肅穆的審美感受。
同時,夏代青銅器的社會政治功能性也極大地影響著青銅藝術的發展方向,幾何式的方圓結構,長短大小的比例變化,器腹多為圓方造型,下面貫之以三足,與夏禮的規范性合拍。如青銅鼎在仿照新石器時代陶鼎造型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國家的理念,對稱規整的雙耳立於口沿之上,堅實渾厚的三足承於圓腹之下,營造了一種厚實而穩定的氛圍,確實有「定鼎」的氣度,成為國家的象徵。厚重而不失其精緻,形體規整而又顯得大方,夏代器物在活潑愉快的自然美基礎上形成了厚重而神秘的庄嚴美,而這種庄嚴厚重性蔚為夏代青銅藝術的主流,也是整個三代青銅器藝術的審美特質之一。因此,夏代青銅器整體風格的形成,一方面與青銅藝術本身內在求變的的傳承與創新有關,另一方面外在的社會、政治、文化也在其演變中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從而實現了器物整體造型和紋飾莊重風格和現實社會權力等級制度庄嚴氛圍的完美統一。
三是整體適應性。夏代青銅器尤其注重器物造型、紋飾及其功用的整體適應性。「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造型,主要是器物的形象特點,各種附飾和紋飾的整體適應性水平」[8],因而夏代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造型也正是表現為其形制、裝飾和功能的整體性和相應性,在表現形式、表現手法上,均講究別致的形制與其特殊功能的緊密聯系,講究紋樣及圖案在各種不同器皿具體部位結合時的「適形造型」方式。如上海博物館館藏的一夏代釘形柱爵,其中腰極細,與上部伸出的流尾,以及下部外撇的錐足形成分段,既利於飲用,又方便擺放,形制與功用得到了完美的結合。此外,夏代青銅器的紋飾,也「布置嚴謹,意匠奇妙,雖是一種裝飾藝術,但和器的形制是一致的,表現一個時代工藝美術的時代特徵,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觀念形態」[9],並且這些紋飾形象隨著不同時代的社會風俗和製作目的的不同,附著於不同的青銅式樣上而表現出不同的精神內涵與藝術趣味,從而突顯了夏代青銅器的紋飾與功用整體適應性的時代特徵。如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呈盾牌狀的銅牌飾,其凸面由各式形狀的綠松石片粘嵌排列成淺浮雕式的獸體形象,多為龍的各種變體,且下體背側有的還飾以卷雲紋,飛龍在天的威嚴和自由,與夏代先民的龍崇拜思想以及銅牌飾的禮儀功能相得益彰,銅牌飾的紋飾與功用也就在夏代先民的想像中得到了整合。
「中國真正進入青銅時代大約是從公元前21世紀開始的,從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5世紀中葉,包括古代文獻上記載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幾個歷史時代是中國的青銅時代。時間長達1600年左右」[10],而在這1600年的演變歷程中,夏代青銅器中禮器和兵器的兩大工藝造型,幾何紋與獸面紋的工藝裝飾,以及獨具時代特徵的庄嚴厚重的審美藝術風格,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我國青銅器工藝的源頭,為商代和西周時代青銅鑄造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之恆 周裕興.夏商周考古[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32-33.
[2]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15.
[3]陳佩芬.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夏商篇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16.
[4]鄭光.二里頭陶器文化論略[J].二里頭陶器集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4.
[5]李學勤.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J].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90.
[6]朱志榮 邵君秋:《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3,1: 99.
[7]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57.
[8]馬承源.中國青銅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5.
[9]容庚 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02.
[10]李伯謙.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75.

『陸』 論文提綱

擺台是把各種餐具按要求擺放在餐桌上,它是餐廳配餐工作中的重要一項內容。是一門技術,擺的好壞直接影響服務質量和餐廳的面貌。
標准要求:先鋪好檯布,定好座位,按順是時針方向依台擺放餐具、酒具、餐台用品,餐折花。做到 台形設計考究合理,行為安置有序,符合傳統習慣。小件餐具齊全、整齊一致,具有藝術性,圖案對稱,距離均稱,便於使用。

擺台分中餐擺台和西餐擺台。

中餐擺台:先洗手,再按一定的順序擺,將椅子定位左手托盤,用右手擺放。

1 擺盤:從主人座位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定盤,與桌邊1cm,盤與盤之間距離相等。

2 擺筷架和筷子:筷架擺在餐盤的右上方,筷子後端距桌邊0.5cm,距餐盤邊1cm擺在筷架上並且圖案向上。

3 口湯碗和條羹:口湯碗放擺在餐盤的左前放,距餐盤1cm,將條羹放在口湯碗內,條羹把向左。

4 擺酒具:中餐宴會用三個杯子,葡萄酒杯,白酒杯和水杯.先將葡萄酒杯擺在吐絲盤的正前方,酒杯擺在右葡萄杯的右邊,水杯擺在葡萄杯的左側,距葡萄酒杯1cm,三杯橫向成一直線,並在水杯中擺上折花。

5 擺公用餐具;在正付主人之間的酒具前方放一筷架,放上筷子,筷子的手持端向右。

6 擺牙簽

7 擺煙缸、火柴:煙缸擺在正付主人的右邊。

8 擺菜單:擺在正付主人筷子的旁邊,也可豎立擺在主人的水杯旁邊。

9 再次整理檯面,調整底子最後放上花瓶以示結束。

一、檯布鋪設
檯布鋪設是將檯布舒適平整地鋪在餐桌上的過程。
1

『柒』 論文題目「俄羅斯伏特加酒文化」有沒有好的資料,我急需 ,謝謝

伏特加的由來,俄羅斯人稱伏特加酒為俄羅斯的上帝據說,500年前,俄羅斯的僧侶們第一次釀出這種液體是用來做消毒液的。不知哪個好飲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後500年間伏特加一發不可收拾的成俄羅斯的第一飲料。俄羅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從來不是淺酌,而是真正杯底朝天的痛飲。有統計顯示,平均每個俄羅斯男子每兩天就會「幹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而在俄羅斯,無論是溫馨的家庭聚餐,快樂的婚禮,還是悲傷的葬禮上,都會見到痛飲伏特加的人們。

其實,500年的伏特加彷彿就是俄羅斯歷史的見證,伴隨著俄羅斯人經歷了東歐和亞洲君主的鐵蹄、沙皇的統治、十月革命、衛國戰爭,以及蘇聯解體。俄羅斯將士的驍勇善戰和不畏嚴寒是世界聞名的,度數極高、一點就著的伏特的作用應該說功不可沒。據說,二戰中,蘇聯軍隊的戰功獎勵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

俄羅斯作家維克托?葉羅費耶夫專門研究了伏特加的歷史,他稱伏特加酒為「俄羅斯的上帝」,認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俄羅斯的命運。葉羅費耶夫的觀點聽上去有些聳人聽聞,但其實伏特加這個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

俄羅斯作家維克托?葉羅費耶夫:其他國家的人們是喝酒,在俄羅斯不是喝酒,我們喝的不是伏特加,我們正在喝的是我們的靈魂和精神。
漫談俄羅斯(六)

再說說俄羅斯人與伏特加吧,這可是個大專題,呵呵!俄羅斯人愛喝酒,好喝酒這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伏特加酒也與俄羅斯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個緣也不知道是善緣還是孽緣。

伏特加,俄語「ВОДКА」一詞來源於俄語「ВОДА」水。大家看看字面就知道了,俄羅斯人把伏特加當水一樣對待,人沒有水就活不了,俄羅斯人沒有伏特加就活不了了。現在在國內賣的俄羅斯伏特加一般也就是「斯米爾諾夫」國內一般管她叫「紅牌」,其他高檔的都是芬蘭產的伏特加。在俄羅斯國內有不下幾百種品牌的伏特加酒,一般來說伏特加這種酒的度數其實都不算高,絕大多數是40%的,相當於咱們這邊38度金六福的水平,另外還有一些是45%的。完全沒有我們一般人想想的那麼烈性。伏特加酒與中國酒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伏特加酒是勾兌出來的,而咱們的酒是釀造出來的。也就是說不管多好,多貴的伏特加酒其實都是食用酒精兌的水,所以,你打開伏特加酒的瓶子實際上是聞不到任何酒味的,不僅如此,就算一個人之前已經喝了一瓶伏特加酒了,他在電梯里打個飽嗝,周圍人也聞不出來他喝酒沒喝酒。所以在俄羅斯交警查酒駕,必須用吹的,光靠聞是肯定沒用的。如果是我們中國酒,別說一瓶了,只要喝上一杯,馬上就滿嘴酒氣了。

著名的斯米爾諾夫酒牌

那麼,既然伏特加沒什麼味,究竟怎麼喝那?答案是:靠干。一杯一杯生干。正是因為伏特加酒沒有什麼可以品味的後口兒,所以,喝酒最大的樂趣就剩下乾杯了。我曾經多次見識過俄羅斯人喝伏特加,真的是不要命了呀!完全就是一種忘我的境界,咱們中國人喝酒吧,一般是喜歡把別人灌醉,而俄羅斯人喝酒,是喜歡把自己灌醉。所以,你在飯桌上根本就用不著勸酒,你要是勸酒的話,你就要小心你的酒夠不夠喝的了。在它們那邊喝酒的規矩就是端起杯來每次敬酒一定要祝點什麼,比如祝您健康,祝您幸福,祝您永遠美麗等等。然後一揚脖,把咱們這兒差不多一杯的伏特加就都喝進去了。在那邊根本就沒有「半開」這種說法,全都是整杯整杯喝的。

俄羅斯有N多種伏特加酒,可以說這里就是伏特加酒的故鄉。

但是它們不會強求你,如果你開始說不喝,或者說不會喝,那中間絕對不會有人強灌你。可能是俄羅斯人比較傻,比較實在,從來沒有說開始說不喝,然後從中間殺出來再喝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幫同學一起吃飯,有個中國學生偷偷把酒換成水了,結果讓人家俄羅斯學生看出來了,差一點打起來了。我們那兒的俄羅斯老師說,像這種行為在它們當地是屬於特別特別惡劣的,打死都不多,因為它們覺得這完全是對他人格的一種侮辱。

除了伏特加外,其實俄羅斯那邊的啤酒也特別多,比較有名的一種叫「波羅地海」啤酒,我們還到這個酒廠去參觀過,全部從德國進口的設備,工廠里特別干凈,從外面看就是一個特別現代化的建築,透過落地大玻璃窗就能直接看見裡面的生產車間,這個牌子的啤酒口味種類也特別多,從「波羅地海0號」到波羅地海10號,口味也是由輕到重,其中4號啤酒是黑啤,另外,還有燕麥味的,薄荷味的,各種水果口味,甚至居然有,夏天口味,聖誕節口味,我也沒嘗過,不知道夏天味的啤酒會是個什麼味道。一般它們的3號啤酒基本上就跟國內的啤酒口味差不多了,但是據我觀察它們當地賣的最多的應該是7號,很明顯當地人的口味比我們重。

其實上俄羅斯人並不把啤酒當作酒來對待的,啤酒對於它們來說應該是叫酒精性飲料,注意是飲料。在它們那邊只有喝伏特加才能叫喝酒,比如今天飯桌上咱們就喝了啤酒,那就跟飯桌上只喝了果汁飲料沒什麼區別。平時,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會看N多人,男男女女,人手一個酒瓶子,都在喝啤酒。也當著它們的啤酒都是小瓶的,非常適合拿在手裡,所以你在街上看到人手裡拿著啤酒邊走邊喝,一點也不奇怪,你想呀!它們那邊對於喝伏特加都當水了,更別提啤酒了。

如果要問伏特加酒也有什麼名牌的話,那就要算,「斯米爾諾夫」了,這個酒在當地很有些傳奇色彩,據說是一個家族企業發明的,一直以來非常暢銷,甚至成為皇室專供,後來由於蘇聯時期的肅反清洗,家族裡人好多都被幹掉了,沒死的人都逃到美國去了,同時也把配方帶到美國,因此,現在最正宗的「斯米爾諾夫」伏特加酒就只有美國才有了,現在俄羅斯的這個「斯米爾諾夫」酒廠是後來仿造的。另一個我覺得還不錯的品牌叫「俄羅斯標准」伏特加,據當地人說這個酒的口味最純正,是最符合俄羅斯口味標準的伏特加酒,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國酒「茅台」。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當地品嘗一下,感受一下俄羅斯的風情。

「俄羅斯標准牌」伏特加酒,新型伏特加酒的代表。

因為伏特加和飲酒也給俄羅斯帶來了很多損害,我前面說過,不知道這個號稱是俄羅斯人思想和靈感源泉的伏特加,到底是俄羅斯人的善緣還是孽緣?由於飲酒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正在侵襲著這個國家,而且已經成為一塊頑疾,也是這個國家的「國飭」。首先來說由於酗酒導致大量男性過早死亡,比如我們學校吧,經常上個學期這個教授還來上課那,下個學期就突然消失了,然後樓道里會多個他的照片,下面桌子上擺上花,你就明白了,又掛了一個。其實有可能才五十多歲,一打聽,十有八九是因為酗酒導致的。這還是在大學里,在民間就更可怕了。在這一代年青人中間不酗酒的很少,由於酗酒導致的社會犯罪案件和家庭暴力特別突出,俄羅斯有不知道多少單親家庭,社會上的小混混,是跟酗酒有關的。之前酗酒很多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使人民心裡落差加大造成的,現在酗酒多半是因為社會分配不公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形成的。

現在俄羅斯類似我們這邊一級,二級醫院這種地方,大部分都開辟出來當強制戒酒中心了。而且07年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下達了全面禁酒令,要求所有商店晚上十一點以後不允許再出售酒精類產品,否則抓到要重罰,我上次去俄羅斯出差時一瓶酒也沒帶回來,超市過點就不賣了,否則警察抓到,按商店出售的收據上的時間連商店也會受罰。

不過,就算如此收效也是甚微,這個喝酒已經溶進俄羅斯人的民族性里了,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很多俄羅斯人都有一定的酒精依賴症,或者酒精性過敏症,跟吸毒一樣,你不讓它喝,它就抓耳撓腮渾身難受,不是心跳過快就是全身浮腫,等喝完酒都好了。

如果說為什麼伏特加讓俄羅斯人這樣忠愛,這樣致死不虞的喜歡它。也是有一段歷史淵源的,二戰的時候蘇聯之所以能夠打敗德國,戰史學家一般會說是因為蘇軍的戰略戰術,有英明的軍事指家等等。但俄羅斯人會講那是因為伏特加酒,沒有伏特加酒就沒有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俄羅斯。的確在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在嚴酷的寒冬里蘇聯士兵因為有伏特加酒取暖打敗了只有希特勒叫喊的德國士兵。又由於俄羅斯人的這種性格,熱烈,率直很符合伏特加酒的性格,所以很難不使兩者結合在一起。真是成也伏特加,敗也伏特加。俄羅斯人對伏特加酒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宣傳海報(一)(二)

再跟大家講一個俄羅斯人喝酒不醉的小竅門,據我觀察,俄羅斯人喝白酒一般都是站著喝,因為這樣容易通氣,然後端起杯來,先吐一口氣,把胃裡的空氣排空,這樣才不容易反胃,緊接著一揚脖把一杯酒全灌下去,記住!一定要快,盡量不要讓酒在口腔里呆的太久,最好直接倒到胃裡。然後把旁邊准備好的一杯果汁一口氣也灌下去,把酒壓住。不要讓它往上返。我試過這個辦法,的確能比平時多喝不少。對於一般拼酒時非常有幫助,要不我們同屋還打趣我說:「ALEX,你現在太猛了,連喝涼水都是用乾的了。。。」 伏特加:俄羅斯人的酒生活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國羅斯的國酒,又稱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國也有生產。它是極寒之地的產物。12 世紀,沙皇俄國釀制出一種以稞麥釀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餾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認為它是現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後不久,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引進俄國,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紀,確立了用白樺木炭炭層過濾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紀,隨著連續式蒸餾機的應用,造就了今天的無臭無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

正牌伏特加酒,沒有其他蒸餾酒的風味和香氣,因此作雞尾酒的基酒最合適。冰鎮後干飲也妙不可言,彷彿冰溶化於口中,進而轉化為一股火焰般的清熱。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氣。有些西方人乾脆把伏特加當成了俄羅斯的代名詞。在俄羅斯人看來,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俄羅斯男人則說,不讓喝伏特加還不如讓我死了。有些俄羅斯人見面時也會問候一下喝了沒有,就像我們中國人見面時常問「吃了沒有」一樣,只不過他們不是說出來,而是用形體語言表達: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然後食指彈出,彈到下巴。難怪常駐俄羅斯的外國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羅斯男人的「第一妻子」。嚴格地說,伏特加酒大體相當於中國所說的白酒,因為它並不是特指一個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類酒。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國產的伏特加酒有幾十個牌子,由歐洲進口的也有十個牌子。伏特加酒的釀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酒精進行活性炭處理,除去不純氣味然後加水勾兌。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這樣勾兌而成的,度數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種。我個人覺得這種伏特加口感較差,味同假酒。在國內時,一位朋友從蘇聯帶回伏特加酒請我們幾位同學品嘗。我們喝了第一杯後,覺得與我們想像中的味道相差甚遠,便一致斷定朋友帶回的伏特加是假酒。這位朋友堅持說「老毛子」喝的就是這種口味的伏特加。到了俄羅斯之後,我發現朋友說的是對的。不過他只說對了一半.因為伏特加還有一種是用糧食釀制而成的。這種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兌的那種好多了,清冽凈爽,餘味悠長,基本屬於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口味。只可惜這種伏特加酒在商店裡賣的不多。俄羅斯人喝酒對酒杯比較講究,普通老百姓家裡都備有飲用啤酒、葡萄酒、白蘭地、伏特加酒的各式專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飲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進冰箱冷卻一下,據說這樣口感更好。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喜歡一口喝乾,很是豪爽,當然一般情況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齊干下,以後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隨意酌飲。不過,俄羅斯人喝酒從不耍滑,都極為誠實,一般不勸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俄羅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點,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飯店,再說那樣還用花錢。每天下午五六點鍾的時候,大街上盡是可愛的酒民:姑娘們一隻手牽著愛犬,一手提著啤酒瓶,她們堅信啤酒就是麵包;男人們手裡拿的一準兒是伏特加,邊走邊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凍死的酒鬼,大街上隨處可見踉踉蹌蹌找不著家門的醉漢。俄羅斯人喝酒也不大講究菜,喝口酒,吃口麵包,再來一小口乳酪就成了。不少俄羅斯人人外出時,隨身總帶著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總備著。如果同車或同機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開了味道鮮美的熏制鱘魚或者香腸、乳酪、腌黃瓜什麼的,那他們的旅途就會更愉快了。據說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窮人喝酒買不起菜,就在酒店裡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膩的袖口貼近鼻子聞一聞,權當吃菜。俄羅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們大都談鋒很健,極富幽默感,喝起酒來會把這一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幾杯伏特加下肚,遂雅興大發,或翩翩起舞或盡展歌喉。接下來便是各色故事、笑話、繞口令脫口而出,妙趣橫生。朋友間聚會喝酒一般要持續三四個小時,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鍾,煙民們可出去過會兒煙癮。俄羅斯人的祝酒詞也很有意思,第一杯為相聚,第二杯祝願健康,第三杯為愛,對祖國的愛,對家庭的愛,對妻子的愛,總而言之,為所有的愛乾杯。接下來便是祝願和平、祝願友誼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會或做客,最後一杯要獻給女主人,表示對她高超廚藝的贊賞和辛勤勞動的感謝。據說俄羅斯總統普京並不是伏特加愛好者,這在俄羅斯政壇實屬罕見。他喜愛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場合或在朋友執意勸說下才喝伏特加。前總統葉利欽可以說是伏特加酒最忠實的捍衛者。他不僅喜歡喝伏特加,而且常喝,並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議院議長斯特羅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認准一種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講究,酒具必須精緻,下酒菜必須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號。下議院議長謝列茲尼奧夫則剛好相反,他善飲,但只要是國產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圓白菜足矣。
俄羅斯伏特加酒 早在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就宣稱:「喝酒是俄羅斯人的一大快事。」一千年後的今天,俄羅斯人仍然樂此不疲,他們的酒精消耗量比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要大——每人消耗量平均幾乎是每個英國人的三倍。
俄羅斯伏特加酒是俄羅斯的國酒。「俄羅斯伏特加」意為「幾乎沒有水」,一般認為是由14世紀的俄國修道士發明的。俄羅斯伏特加由經過過濾的水和和純酒精製成,喝的時候不攙水,最 好是冰凍的,並且要一口喝下去,通常緊接著再吃一口腌黃瓜或一口黑麵包——據說這有助於酒順利地進肚。
為商用目的而生產的俄羅斯伏特加酒的配料大同小異:俄羅斯「首都」牌里含有一點糖漿,俄羅斯「莫斯科」牌里加了一兩滴醋,俄羅斯「小麥」牌則由經過蒸餾的土豆製成。俄羅斯其他牌子的注入了檸檬油、胡椒粉和bison grass。
比較而言,家釀酒——「月光」牌的配料就不那麼講究,基本上是有什麼原料就用什麼原料。黑麥、小麥、糖和馬鈴薯都是經過挑選的成分,但是俄羅斯人也很精於用牙膏、鞋油——甚至蟑螂粉製作家釀酒。報道車臣戰爭的記者對俄羅斯人提出的要彩色膠卷的要求大感困惑,實際上彩卷是他們製作一種特殊俄羅斯伏特加酒的至關重要的成分。
俄羅斯彼得大帝的土兵根據他頒布的法令每天能得到兩大杯酒。彼得還建立了國家對俄羅斯伏特加酒生產的壟斷機制,並用這筆收入負擔戰爭經費。今天,俄羅斯伏特加酒的稅收已經超過了所得稅的收入:僅在俄羅斯莫斯科,一天就能售出一百萬瓶。俄羅斯擬調高伏特加酒底價 2010年06月10日 14:27:4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6月9日電俄羅斯人以飲酒豪放著稱,每人每年平均喝掉18升純酒精。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去年曾下令加強反酗酒措施。俄羅斯財政部官員9日說,政府考慮將伏特加酒最低限價調高一倍。 俄羅斯今年1月為伏特加設立了最低限價,每半升89盧布(1美元約合32盧布)。俄財政部打算從明年開始,3年內逐步將伏特加最低價格調高至200盧布。 財政部副部長謝爾蓋·沙塔洛夫說:「伏特加不應該賣得便宜。它不屬於最不可或缺的產品。」 不過,法新社援引俄羅斯外貿銀行分析師的話報道,這一政策生效後,市場整合將加快,小酒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將被少數實力強勁的大酒商把持,伏特加消費量幾乎不會受影響。伏特加提價造成的另一個可能的後果是酒類走私加劇,從而導致稅收減少。 還有專家指出,俄羅斯酒商在政府和議會內影響力強大,因此很難說這項政策是否能得到通過。俄羅斯伏特加酒終極標准

如同「伏特加」一詞在其母語中的意義「生命之水」一般,自其被創造至今的500年間,便一直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傳奇飲品,始終以最大限度地灼燒著俄羅斯民族的血液與生命,見證歷史,見證傳奇。 它以長成於世上最嚴酷環境中的農作物為肌骨、以消融在拉多加湖中的萬年冰雪為魂魄、它經過臻至藝術境界的蒸餾技術,被洗練得一塵不染;而惟有當它以一種最優雅寧靜的方式注入杯中時,人們才能夠用舌尖、用喉管、用呼吸、用體內每一個最微小的細胞去感受它的神奇。 時光鍛造榮耀,傳奇鑄就永恆。 「俄國斯丹達原味伏特加」獨特的品牌標識及花紋酒瓶造型,源於俄國女沙皇安娜一世下令建造的200噸大鍾,該鍾位於莫斯科伊凡大帝鍾塔腳下,象徵著酒中所含的深厚俄羅斯氣息。酒瓶標簽上印有的季米特里·門捷列夫簽名,標志著「斯丹達伏特加·原味」的純正來歷和精準工藝,經由義大利名匠打造的包裝,生動體現了俄羅斯文化的深厚底蘊。 這款伏特加挑選生長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草原的小麥作為原料,取其因生長緩慢而聚集起的有價蛋白質;並加入被譽為是「全世界最柔軟與純凈」的拉多加湖冰川溶水,經過4個階段不同工藝、8重蒸餾,並通過多達4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過濾,得到濃度為40%的、不含任何雜質及化學品的全天然純正酒品。 關鍵詞:最先進的釀酒廠 孕育這瓶酒的母體,是全俄羅斯技術水準最高的伏特加生產中心。這座造價6千萬美元的新聖彼得堡釀酒廠,以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聚集了最高級的蒸餾和過濾技術,以及俄羅斯大師級的釀酒者的豐富經驗,展示了俄羅斯伏特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關鍵詞:門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有趣的是,這瓶酒的配方是著名化學家季米特里·門捷列夫於1894年發明的,提起他的名字,總是最先和元素周期表聯系在一起,但經他嚴謹分析得出的配方,也成全了俄羅斯酒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根據他的配方,「俄國斯丹達」精確匹配40%的酒精標准,通過48小時的熟化流程確保了門捷列夫完美的平衡式。 關鍵詞:冰川水+冬小麥 「俄國斯丹達」採用生長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草原的小麥釀制而成。這種小麥是伏特加生產的理想配料,因為它生長緩慢,在生長過程中聚集了有價值的蛋白質。由這種小麥釀制的伏特加品質高,口味純。之後,再由俄羅斯北部冰凍地區採取的純凈冰川時期的軟水用來稀釋酒精,通過多達四次在木炭和石英中的過濾,幾乎所有雜質都可從酒中清除。 關鍵詞:俄國斯丹達原味 「俄國斯丹達」原味款符合門捷列夫的原創配方,口感超級爽滑,口味純正,還保留了傳統俄羅斯伏特加的「麵包」醇香的特點,是傳統俄羅斯伏特加的最好詮釋。另外兩款「白金」與「統帥」,前者獨特的銀制過濾系統製成的伏特加特別純凈,口味卓越,包裝華麗,能滿足專業品酒者的挑剔眼光,同時契合時尚雞尾酒會帶來的愉悅;後者則採取來自北方的超純的冰川軟水,經過8次蒸餾流程,以及獨有的水晶石英過濾,色澤超級純凈,口感如絲般順滑,反映了現代俄羅斯誘人的活力。

『捌』 關於日本清酒的論文

清酒被日本人稱之為「國酒」,它是日本人最喜歡飲用的一種低度酒。在啤酒尚未引進日本之前,清酒的消費量一直居各種酒類之首,如今,大多數傳統的日本人,對清酒仍情有獨鍾。 酒有濁酒與清酒之分,古代的日本酒都是濁酒,即酒與酒糟混合的酒。據日本古籍記載,古代日本釀酒技術很原始,其法是先由少女將米送入嘴裡,用牙齒嚼碎,吐入桶中,因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可使米中含有的澱粉糖化,當時日本人只知道這種現象,殊不知這是一種酶化學反應。同時還加入發霉的樹葉(含酵母菌),這樣,米經 發酵釀製成酒。這種釀酒方法,與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人釀酒的方法很相似。據《隋書》記載:「嚼米為酒,飲能至醉。」此前《魏書》也有類似記載:「蘆酒,勿吉,嚼米醞酒,飲之亦醉。」這些都是濁酒。 古代日本人喝濁酒,嫌有渣滓,後來,有人在濁酒中加些石灰,使它出現沉澱,取它的上清液,名為「清酒」。這種酒,因含有石灰成分,喝起來有苦澀感,故未能得到推廣。直到日本天應二年(782年),百濟人須須許理,將中國釀制黃酒的技法傳至日本。從此,日本人學會了種曲發酵,使釀酒技術有了質的飛躍,釀制出來的酒,不但清澈、透明,而且氣味芬芳,香醇可口,完全消除了以前那種令人難喝的苦澀味。到了室町時代(1392年),釀酒技術提高更快,用笊籬或絹袋漉去酒糟,使清酒更加清純。當時奈良產的清酒最負盛名,可謂是現代日本清酒的發端。據日本《御酒之日記》、《多聞院日記》載,15世紀和16世紀所採用的「僧坊酒」製法,從原料、釀造方法到煎酒等工藝,都與近代相仿,酒的風味也與現代清酒相似。可以這樣說,日本清酒脫胎於中國的黃酒。 日本現代清酒,由於用料、產地和酒精含量不同,酒的質量、名稱也不相同,各地都有自己的名牌產品,下面略加介紹。 「吟釀酒」:這是最高級的日本清酒,是用高精白米釀造的。所有的工序都是在低溫條件下發酵的豪華清酒,具有水果香味。著名品牌有熊本的「千代園」吟釀;新的「雪中梅」吟釀;長野的「真澄·壽」吟釀;北海道的「男山」吟釀;熊本的「香露」大吟釀;新的「八海山」大吟釀;福岡的「白花」大吟釀;愛媛的「梅錦」大吟釀滴;茨城的「一人娘」大吟釀滴;大分的「西關」美吟等。 「本釀造」:這種酒酒精含量較少,酒度不高,是目前日本許多酒廠採用的清酒釀制的方法。著名的品牌有島根的「豐秋」本釀造;富山的「立山」本釀造;岐阜的「三千盛」本釀造;岐阜平瀨的「久壽玉」本釀造;新的「越寒梅」本釀造;三重的「宮雪」極上本釀造;兵庫的「白鷹」極上本釀造等。 「原酒」:是指濾過雜質沒有加水的生酒,加溫至65℃滅菌的清酒。這種酒的酒精含量高,可達18%~19%或更高。著名品牌有山口的「五橋」純米原酒;新的「越譽」純米;廣島的「旭菊水」純米;宮城的「一藏」純米;京都的「玉乃光」純米特別釀造等。 「三增酒」:此即「三倍增釀酒」,是在釀製成的清酒中,加上酒精、葡萄糖、飴糖、乳酸、氨基酸、無機鹽和水,使勾兌出來酒的量,相當於原來清酒的三倍。這種酒味略甜,不酸,經脫色處理後,晶瑩透明,是一種頗受人們喜歡的飲料。 此外,還有「活性清酒」,即未經加熱滅菌的清酒;「辛口清酒」,是一種帶有辣味的清酒。 日本人喝清酒很有講究,傳統的是農歷三月三至九月九喝的是冷酒;秋冬兩季天氣較冷,則熱飲:將酒連瓶放入開水中,逐漸升溫,有溫得不燙手的酒,微熱的酒,燙得正合適的酒,還有熱酒。不燙手的酒溫度大約40℃左右,熱酒則為55℃,由熱酒溫度計控制,非常方便。 現代年輕人喜歡冷飲,如吟釀本來就是在低溫條件釀制的清酒,放在冰箱中像啤酒那樣冷卻後再飲才可口。若非要熱了再喝,用低溫加熱到不燙手為宜。過分加熱,難得的水果香味將會消失殆盡。吟釀冷飲時,最好用「霜杯」,就是將空酒杯放入冰箱中使它的表面結一層霜,將冷卻的清酒倒入霜杯中,在夏季飲用尤感愜意。 原酒的清酒,含酒精成分比較高,與其加熱不如冷飲為好,若加冰塊飲用,對健康有裨益;「生酒」:「剛榨出」的清酒,具有清爽香味,如要品嘗這種香味,還是冷飲為好;近來,市場上「辛口清酒」多起來了,這種帶有辣味的清酒,也適合冷飲或在室溫下飲用。 盛夏酷暑,喝「冰淇淋清酒」是一件十分愜意的美事。將清酒倒滿酒杯,罩上玻璃紙,放入冰箱冷凍室冷凍後,變成「冰淇淋」時,取出。用湯匙舀著吃或化到半融解狀態時再喝,沁人心脾。 「冰鎮熱酒」飲用方式奇特,將熱酒倒在放有冰塊的杯中,不等冰融化就喝,能感受一種奇妙的香味。還有,在橙汁、番茄汁、牛奶或乳酸飲料中加適量清酒和冰塊,飲用也很爽口。 靜岡東洋釀造廠製造的「DOV」清酒,這種酒具有發泡性,酒精度很低,僅6%,類似啤酒,當然也是一種適於冷飲的清酒。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