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論文選題
1. 本科化學綜述論文選題有哪些
離子液體的研究及其應用
2. 高中化學論文要怎麼寫有什麼題材
一、 選好課題
撰寫科技小論文,首先要考慮寫什麼,也就是課題的選擇。選擇課題是寫好論文的關鍵。要注意以下原則:價值原則,即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要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指導和參考的意義;可行原則,指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個人的專業知識、理論修養、知識面、手頭資料、實驗條件、周圍環境,不可貪大求深,應該量力而行;新穎原則,指課題應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過但未解決或完全解決,要注意「文貴創新」。
二、 擬定題目
文題如目,好的題目能夠叫人拍案叫絕,一眼難忘。它好似推銷產品的廣告詞,對吸引讀者起著關鍵作用。好的科技小論文題目要講求三個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題目要用精練的文字將論文內容確切的揭示出來。如某位同學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濃度》,一看題目,就可以知道論文闡述的內容,一目瞭然。小,指的是題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隨之明朗,容易寫得集中、緊湊。題目過寬,往往由於我們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圍窄,專業知識不深,而難以駕馭。如某位中學生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靜電除塵黑板擦的研究與製作》,題目小且具體,學生可以作深刻的闡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題目中透露出新鮮的立意。選題新鮮,才有閱讀價值。沒有獨特的見解,沒有新的發現,即使表達再好,論證再有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三、 寫好開篇
文章開頭處於定調的特殊位置,歷來為寫作者們重視。古人雲:」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開頭部分雖短,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緒和對眾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筆之前必須對全篇有總體把握。
科技小論文的開頭,不一而足,並無固定的格式,但卻有章法可循,這就需要對各種開頭的技法細加領悟,根據寫作實際靈活運用。
1、 例題引路法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願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並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於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 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 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 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於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 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並用。
四、 分述要點
經驗材料繁多復雜,怎樣使它們井井有條地統一於中心論點呢?在小論文的主體部分,採用分條論述的方法,往往得心應手。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條理性強,層次清楚,給人全面深刻的立體感。當然,每個觀點,都必須是深思熟慮的結晶,概述性要強,客觀性要強,創新性也要強。
五、 用好材料
科技小論文不是簡單地將手頭材料羅列成文,深透的說理,規律的導引是其本質特徵。觀點和材料是相輔相成的,論文的價值體現在論題的價值,論題的價值又通過材料的論證體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就會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論文。
六、文稿寫作常識
為了減少編輯發稿時的困難,也為了減少論文排版時的差錯,作者在撰寫科技小論文時,還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寫作常識。
3. 求 高中化學研究性課題(完整的,包括課題選擇和論文)
植物組織的培養試驗1.概念
植物組織培養是在無菌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根尖、莖尖等)、組織(形成層、花葯組織等)、細胞(體細胞、生殖細胞等)、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原生質體等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培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發其產生愈傷組織或潛伏芽或長成完整的植株的技術。
2.原理
植物組織培養的依據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國著名植物學家 G.Haberlandt根據細胞學理論提出了一個觀點,「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組織可以不斷分割,直至單個細胞,即植物體細胞,體細胞在適當的條件下具有不斷分裂、繁殖並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力」。1943年,美國人White在煙草愈傷組織中偶然發現形成一個芽,證實了G.Haberlandt的論點。
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長條件不同,所用的培養基也有所不同。較常用的基礎培養基有MT、MS、 SH、N6、White等。在組織培養中,愈傷組織和胚狀體能否形成是培育出新植株的關鍵。通過在基礎培養基里添加一定濃度的外源激素,可以誘導出愈傷組織、胚狀體、不定芽、根等器官,最終獲得再生植株或次生物質。
用於植物組織培養的材料稱為外植體,其主要形式有器官、胚胎、單細胞、原生質體等。根據外植體的不同,所需要的培養基種類、培養條件、外源激素的種類及比例等均不同。植物組織培養中,影響培養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誘導愈傷組織成敗的關鍵在於培養條件,植物激素是誘導愈傷組織和綠苗分化的關鍵因素。
最常用的誘導愈傷組織的生長素是IAA、NAA和2,4一D,所需濃度為O.01~10 mg/L。最常用的細胞分裂素是KT和ABA,使用濃度為O.1~10 mg/L。KT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愈傷組織分化。ABA對植物體細胞胚的發生與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各類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雖有相對專一性,但是植物的各種生理效應是不同種類激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綜合表現。
3.試驗步驟
3.1 選擇和配製培養基 培養基是植物組織培養中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應狀況直接關繫到培養物的生長與分化,因此了解培養基的成分、特點及其配製至關重要。
3.2 滅茵滅菌是組織培養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常採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滅菌方法。培養基用常壓或高壓蒸煮等濕熱滅菌、器械採用灼燒滅菌、玻璃器皿及耐熱用具採用乾熱滅菌、不耐熱的物質採用過濾滅菌、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劑滅菌、物體表面用葯劑噴霧滅菌、接種室等空間採用紫外線或熏蒸滅菌。
3.3 接種將已消毒好的根、莖、葉等離體器官,經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塊放入培養基,整個接種過程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3.4 培養把培養材料放在有一定光照和溫度等條件的培養室里,使之生長、分裂和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或進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3.5 試管苗馴化移栽 試管苗是在特殊環境條件下生長的幼苗,與自然生長的幼苗有很大差異,只有通過馴化,使之適應自然環境後才能移栽。
培養基配製
①根據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從每種母液中分別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燒杯中,並用粗天平稱取蔗糖、瓊脂放在一邊備用。
②將①中稱好的瓊脂加蒸餾水300~400毫升,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狀,再停止加熱。
③將①中所取的各種物質(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瓊脂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攪拌均勻,配成培養基。
④用1N的氫氧化鈉或鹽酸,滴入③中的培養基里,每次只滴幾滴,滴後攪拌均勻,並用pH試紙測其pH值,直到將培養基的pH值調到5.8。
⑤將配好的培養基,用漏斗分裝到三角瓶(或試管)中,並用棉塞塞緊瓶口,瓶壁寫上號碼。瓶中培養基的量約為容量的1/4或1/5。
培養基的成分比較復雜,為避免配製時忙亂而將一些成分漏掉,可以准備一份配製培養基的成分單,將培養基的全部成分和用量填寫清楚。配製時,按表列內容順序,按項按量稱取,就不會出現差錯。
4. 急求一個化學論文題目
說實話 就你現在的水平想要發表化學學術方面的文章是很困難的 建議你發表一些化學教學方面的文章 在化學教學方面的雜志中 基本上都有一個刊登化學知識介紹方面的文章的欄目。你可以找一些前沿性的東西,然後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發表,比如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介紹,多看一些國外網站,獲取一些不是人人都能獲取的資料,然後整合一下就可以了。你可以在資料庫上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寫的。《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育》這三本雜志上都有這樣的文章。而且也算是核心期刊。
5. 應用化學畢業論文有哪些選題
材料合成、化學分析、電化學方向等
6. 化學論文有哪些課題可以寫
1. 如何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2. 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5. 怎樣看待化學家的作用
7. 現代美國化學研究領先地位的確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時代的化學教育前景
11. 論中學歷史教材中應增加科學史的份量的必要性
12. 化學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5.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6. 略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18. 略論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9. 如何運用化學實驗發展學生能力
20.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22. 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實踐及思考
23. 淺談數學知識在化學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
24.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
26. 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測量與評價研究
30.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化學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課堂「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32. 論中學化學新教材的特點及教法
33. 優化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37.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40. 淺談中學化學計算題中數學知識的應用
43.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學生的早戀調查及分析
45. 中學厭學的家庭、社會原因分析
46. 義務教育階段對輟學生的對策研究
47. 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化學
48. 如何提高中學生化學實驗的動手能
49. 「研究性學習」在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50. 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研究
7. 誰給我幾個有關化學論文的題目
化學專業成教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一、教學法方向
1.國外化學課程改革的歷史及發展趨勢研究
2.我國化學課程改革的歷史及發展趨勢研究
3.國外典型化學課程、教材的基本理念和內容體系研究
4.我國化學新課標教材專題內容的橫向比較研究
5.我國高中化學新課標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功能定位和內容體系研究
6.我國高中化學新課標教材中各個欄目的教學價值、活動設計和教學策略研究
7.科學探究的本質及科學探究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8.初、高中化學新課標教材的內容銜接研究
9.化學實驗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10.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研究
11.試論化學教學的藝術
12.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策略研究
13.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策略研究
14.元素化合物的教學策略研究
15.高中化學課程資源的開發策略研究——以《某***節內容為例》
16.教學反思與化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17.有效探究教學設計初探——以《某***節內容為例》
18.化學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
19.初、高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動機的研究
20.高一新生化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分析研究
21.農村學生化學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22.論化學教材中插圖的價值與使用策略
23.化學教學中實施綠色化學教育的策略研究
24.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初探
25.基於觀念建構的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策略——以《******》教學為例
26.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一致性程度研究
27.先行組織者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8.科學探究中的科學本質教育
29.化學教師的科學探究觀調查研究
30.有效實施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31.論化學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性問題
32.化學課堂教學邏輯設計的問題探討
33.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34.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行為的適應性研究
35.論化學課堂提問的優化
36.化學教師對模型的認識與應用研究
37.合作學習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案例初探
38.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教育
39.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防治對策研究
40.試論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條件、機理、危害及防治措施
41.化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案例初探
42.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研究
43.論高中化學章節間的結構聯系
44.污染中有機污染物的調查及處理
45.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自考課程免費試聽
46.試論我國的酸雨問題及防治對策
47.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48.有效利用化學史的教學策略
49.例談教學中化學與其它學科的綜合
50.試論有效學習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二、分析化學方向
1.化學與食品安全
2.化學與農葯殘留
3.化學與環境
4.化學與現代農業
5.化學與生命
6.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
7.維生素與人體健康
8.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9.淺談在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觀念的滲透
10.環境教育在中學教學中的意義
11.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法----PH值的教學研究與設計
12.淺談化學定性分析實驗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13.如何增強化學定性分析實驗的趣味性
三、物理化學方向
1.各種體系的狀態性質加和性的比較研究
2.熱力學公式導出條件與應用條件分析
3.三相平衡線的熱力學分析
4.熱力學標准態和標准熱力學函數
5.膠體分散系的穩定理論評述
6.反應進度的概念及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
7.根據熱力學原理討論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8.中學化學教學中有關化學平衡原理的探討
9.中學化學教學中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探討
10.「化學反應原理」模塊教學方法探討
11.新課標體系中《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知識解析——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四、結構化學方向
1.利用一維勢箱模型處理共軛體系
2.波函數與電子雲
3.電子運動的宏觀性與微觀性
4.電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5.第二周期雙原子分子及其離子共價鍵結構比較
6.幾種典型分子化學鍵的比較與探討
7.有關氫鍵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前景
8.金屬晶體的堆積型式與點陣型式
9.離子晶體的堆積型式與點陣型式
五、有機化學方向
1. 《化學必修2》模塊中有機化合物知識內容變化及教學策略探究
2. 高中課程標准選修模塊《有機化學基礎》教材內容建構
3 近三年來新課標高考理綜有機化學試題分析研究
4. 在新課程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研究
5.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實踐
6.烷、烯或炔制備的改進(可選其中之一)
7. 新課程理念下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方式探索
8.「苯、芳香烴"課堂教學探討
9.有機分子不飽和度的計算及在解題中的應用
10.試論中學有機化合物的教學特點
11.如何增加有機化學實驗的趣味性
12.有機實驗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3.如何在「煤和石油」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石化工業
14.含氧有機化合物教學中結構與性質關系的探討
15.中學有機實驗改進意見
16.影響有機物水溶性因素的探討
17.有機物命名中常見的錯誤
18.搞好有機化學復習的幾點體會
19.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20.有機化合物的酸鹼性及其結構因素
21.中學有機化學教學中注重與實際聯系的點滴做法
8. 化學和材料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1. 如何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2. 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3.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化學史教育 4. 如何讓化學史走進中學課埻 5. 怎樣看待化學家的作用
6. 中國煉丹術為何未發展成為科學化學的成因分析 7. 現代美國化學研究領先地位的確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時代的化學教育前景 9. 關於化學發展的歷史分期探討 10. 現代化學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11. 論中學歷史教材中應增加科學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學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3.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學生的化學自學能力 15.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6. 略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17. 略論課埻提問的設計與思維能力的培養 18. 略論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9. 如何運用化學實驗發展學生能力 20.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21. 中學化學課埻教學轉化為社會實踐的途徑 22. 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實踐及思考 23. 淺談數學知識在化學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 24.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 25. 加強實驗教學 提高創新能力
26. 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測量與評價研究 27.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幾種方法
28. 化學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的研究 29. 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
30. 計算機輔劣教學在化學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課埻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32. 論中學化學新教材的特點及教法 33. 優化課埻設計 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34. 運用多媒體教學 提高課埻教學效率 35. 在化學教學中倡導創新精神
36. 中學化學課埻教學轉化為社會實踐的途徑探索 37.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38. 從教學理念更新到教學行為探索 39. 環境教育與中學化學教學
40. 淺談中學化學計算題中數學知識的應用 41. 我國農葯使用現狀及環境影響分析
42. 淺談我國中學教育模式與高考制度的關聯性及利弊 43.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學生的早戀調查及分析 45. 中學厭學的家庭、社會原因分析 46. 義務教育階段對輟學生的對策研究 47. 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化學興趣 48. 如何提高中學生化學實驗的勱手能力 49. 「研究性學習」在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50. 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研究
51. 淺議大氣臭氧層破壞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52. 淺議溫室效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53. 淺談村、鎮建設的規劃與耕地保護 54. 淺議化學興趣(提高)班教學的組織與實踐 55. 鄉村化學教材的編排與使用調查研究 56. 啟發性教學」在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57. 環境保護興趣組的組織與實踐
58. 大氣污染物(如粉塵)對農作物的影響調查與分析 59. 淺談鄉村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60. 農村飲用水水源調查及污染途徑分析
9. 誰給我幾個有關化學論文的題目
作為文史專業學生,選擇《化學與社會》,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固然比理工科學生的難度要大得多,但是,難並不成為逃避的理由。選擇學習《化學與社會》不僅有學習價值,而且對我們的生活,對今後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一、從化學與專業學習的關系來看。
雖然由於專業的原因,文史專業學生和理工專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需求已經大不相同。相比較而言,理工類學生無論是對化學知識的了解還是未來對該學科知識的需求,都要強於文史類學生,因而,理工科學生掌握、補充化學知識,尤其是與化學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化學與社會》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和提高過程。
文史類學生雖然對化學課已經比較陌生,但是,適當掌握一些化學知識,仍然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學習化學知識,不僅是對過去知識的重溫,也是對現在專業知識的補充,多掌握一些生活必需的常識,無疑又是對生活質量起著不容忽視的提升作用。
二、從化學與生活的關系來看:
如果說人文和社會知識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一種抽象的知識,那麼,物理和化學知識作為自然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從生活中直接得到的常識,因而,其用之於生活的方面和領域更為廣闊。掌握適當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問,更能增加我們的生活常識,提高生活質量。例如肯得基的「蘇丹紅事件」便是化學知識運用於生活的很好明證——一個不懂化學的人,是斷然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的。
三、化學與政治學科的關系。
政治學作為新興學科,其學科前景和實用性固然不甚為人所知,但政治學科所研究的領域和意義卻是不容被忽視的。政治學科主要研究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以及從歷史中結晶出的文化積淀。概而言之,政治學是以人的精神訴求為研究對象,並最終使人在精神領域達到更高的善的一門學科。因而,關注人的需求,指引人的發展,讓人們在精神層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政治學科追求的目標之一。
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類也曾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讓自己所處的社會歷史時期前進了許多年。但同時,化學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化學對人類積極和消極的方面都毫不隱諱地存在著。而如何揚長避短,讓化學發揮更好的作用為人類社會進步服務,是人類需要關注的一個話題。例如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多的科學家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用化學科學製造出了核武器,然而卻將化學創造出來的這個「厲害角色」用到了屠殺伊拉克平民的戰斗中;日本人運用生物、化學技術製造出了生化武器,同樣,這些武器也只是在屠殺中國平民的戰斗中露出了其「助桀為虐」的不光彩面目。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需要指明的是,化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固然有人才和技術提高的必要,但同樣也需要正確的方向的指引,否則,只可能陷入「越發展越落後」境地。政治學科正有對人們進行勸誡,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因而,正確地運用化學與政治學的知識在使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意義上來說,雖然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同時,化學實驗的操作不當造成人類災難的事例也不枚勝舉。從廣義上來講,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無不是在一個整體中和諧共存和發展的,人類的任何社會活動都應該以與自然和諧共存,促進人類實質意義上的提高為目標的,因而,如何讓化學服務於人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存,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政治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從指引化學發展方向,使化學與社會和諧共存的角度來講,化學與政治學科關系緊密。
四、從化學與個人發展的關系來看
信息時代,知識最為重要,無論是文盲,還是知識分子,在不斷學習,充實、善自己知識結構的道路上,沒有高低尊卑之分,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就更需要學習各方面知識,以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各行業都能獨當一面的人,無論是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還是對社會的貢獻角度都大有裨益。因而,學習化學與社會,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知曉文明之間的內部聯系,促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使科學發展在為人類福祉的不斷增進的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意義深遠。我們要明白,「知識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