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以標准為話題的議論文

以標准為話題的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4 07:55:27

1. 請以「標准」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國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氣糟糕透了,抱怨自己總不能事事順心……剛一聽,還真認為上天對他太不公了,但仔細一想,你為什麼不換個角度看問題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變,但你為什麼不想一想展現笑容,說不定會美麗一點;天氣不能改變,但你能改變心情;你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你這樣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換個角度看問題
人生路上難免有許多的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不要死鑽牛角尖,換個角度看問題,說不定我們會有意料不到的收獲。

聞名滬上的勞動模範徐虎,只是一名普通的水電工,換了別人在他這個崗位上,他或許會想:我再怎麼說總有些才幹,卻叫我給別人修水管、修馬桶,簡直是埋沒人才。為此而整天大呼沒遇伯樂。而徐虎卻從小事上做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徐虎從這個角度上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所以他安心於做一名普通的水電工。這是他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收獲。

或許你會說徐虎太安於平凡,現在的社會要的是高學歷人才,人要向高處爬,但也請你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每個人都向上爬,那麼這些老百姓「柴、米、油、鹽」,社會小事誰去做呢?所以說你也別老給自己訂什麼高額標准,要求自己沖刺到第幾,你只要想自己盡力也就行了;你呢也別總是想著去當高幹、總裁、元帥……這些人固然是人類精英,拿破崙也曾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元帥的。錢鍾書先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固然可惜,但你想錢老至少揚名中外學術界,這一點也可喜可賀。楊絳先生在《隱身衣》一文中說道:「假若是個蘿卜,就要力求做一個水多肉脆的好蘿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創造一個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地埋怨。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生活就變得更加美麗。

換個角度看問題——我有人生。

2. 求一篇以標准為主題的高中議論文800字

我猜想,有人肯定會說,人生原本已經很累很枯燥乏味,再弄個原則給自己遵守,是不是有些教條?
每一個年齡段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鍵詞:20歲時激情飛揚,30歲時沉穩自然,40歲時大氣從容,50歲時高瞻遠矚,60歲時豁達淡定,70歲時悠然自得。在人生每一個年齡段里,做著與年齡相稱的事情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守自己的生活守則和人生信條。
都市生活,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精彩,摩天高樓,香車寶馬,美女靚男,職場精英,流光溢彩的街燈,五光十色的霓虹,香味裊裊的咖啡,此起彼伏的人流,構成了城市生活的表象,是機會與夢想並存的世界。只是這繁花似錦的背後,慾望涌動,紛爭不休,爾虞我詐的欺騙,對權力的角逐,對金錢的膜拜,人際關系的復雜,人情冷暖的溫涼,更像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中間,有成功者的喜悅,當然也有失敗者的淚水。
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中,你有沒有把握不住自己?你有沒有迷失自己?你有沒有隨波逐流?你有沒有自己的生活守則和做人的原則?
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你當我是小學生呢?天天背誦學生守則過日子?要生活守則干什麼?我是成年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要想成功,就需要奮斗,而奮斗永無止境,一路勇往直前 ,才能無限度接近目標。想要幸福,就需要打拚,而打拚需要付出,汗水與淚水是幸福的前奏,鮮花與笑臉是幸福的後續。
淡出毛病的人,才想要什麼生活守則吧?框住自己結果是,往左碰到了條條,往右碰到了框框,如此束手束腳,有條條框框的束縛,還能做成什麼大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沒有遠期的規劃,沒有近期的目標,更沒有什麼生活守則和做人原則,及時行樂,得過且過,人雲亦雲。
朋友甲,原本身材很苗條,因為無節制地暴飲暴食,因此長成了一個大胖子,然後在行動不便中再不停地節食做運動減肥,如此循環往復。朋友乙,因為無節制地放縱自己的慾望,恨不能天下美色都為自己所有,見一個愛一個,最後後方起火,然後又不停地救火熄火,做著滅火工作。朋友丙,因為心中貪婪的火苗無節制地瘋長,最終燒著了自己,把手伸得很長,是不是自己的東西都要撈上一把,盆也滿了,缽也滿了,最後卻只能在鐵窗裡面懷想著自由的時光,所謂房有千間,其實夜宿不過八尺。
其實我們都知道,時光永遠不可能倒流,與其自欺欺人地做著假設,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按照自己的生活守則做人做事。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給自己制定的生活守則是:不說泄氣話,不發牢騷,不找借口,早睡早起,每天跑10公里,每天堅持寫10頁,要像個傻瓜似的。

乍看起來,非常簡單。不說泄氣話:就是要不停地給自己鼓勁,一刻也不懈怠。不發牢騷:就是保持心態陽光,積極向上,給自己美好的心裡暗示。不找借口:就是不管對與錯,都要坦然面對,坦然接受。每天堅持跑10公里:人是自然的動物,有著自然的屬性,在花草樹木繁茂的路上奔跑,身體才能強健。每天堅持寫10頁:不停地磨煉自己,才能進步,靈感才不會枯竭。要像個傻瓜似的:不想不開心的事,不想煩惱的事,吃虧怎麼知道就不是得便宜?只有這樣,才會更加接近快樂。
逐條細看,仍然很簡單,但是若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恆,就不那麼簡單了。要克服人的天性中懶惰、散漫的因素和成分,要克服內因的生病、主觀意願等,也要克服外因的種種誘惑、環境因素等等。正因為不那麼簡單,在自己的人生守則里行事,才會保持方向性的正確。
生活原則,你有嗎?

3. 以「標准」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要原創的)

原創到是可以 只不過你的分給的太少了 要是給幾百分 我可以給你寫一個 這是我的責任 初二剛開學,班上熱熱鬧鬧的,同學們都在參加競選班長的活動。活潑開朗的我,初一時和男生相處不錯,加上女生的鼎力相助,這樣,有一定選民基礎的我,順理成章地當上了本班的一班之長。 為了突出自己與以往班長們的不同之處,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來管理班級。經常組織各種課外活動,以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遇到難題時,我讓他們分組討論,再把討論不出結果的難題匯集到老師那兒,讓老師講解,大掃除時,也一改往日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一起上的做法,按每位同學的自身條件分組,有秩序地打掃教室;我還經常往返於同學和老師之間,把同學們對老師提出的種種建議反饋到老師那兒,做聯結老師和同學的「紐帶」…… 但是,我的這種做法似乎並沒有博得班裡一些同學的理解,不久,他們就說我愛管閑事,好出風頭。我木然了,「這是我的責任呀!」雖然在同學們面前這么說,回去我還是將自己就檢討了一翻。 深刻的反省使我覺悟:我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了,"這是我的責任!"說這話時,也是認為班上的事就是我班長一人的責任,別的同學說的算什麼!我終於明白了…… 此後,我給自己的工作日誌上又補了一項:多聽取同學們的意見。我經常沒隔一段時間,就分發給同學們一份意見和調查表,調查同學們對我工作的一些建設和期望。班裡常響起的「這是我的責任「這句話,也成了我上進的動力和提醒自己的警句。 現在,我看著自己為班級所做出的一切後獲得成績時,我知道,這是我和同學們一起努力的結果。再次面對同學們日漸多起來的贊揚時,我還是說:「這是我的責任。」

4. 以標准為題的議論文

尺度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擁有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失去。我們隨時都在與他人交流,與社會溝通。無論對己、待人、處事,都應該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
把握尺度就是保持良好的節操和品質,發展良好的個性。自古以來,多少偉人、詩人、英雄人物,他們都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節操和品質,發展著良好的個性。他們「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欣賞偉大詩人屈原,他是愛國憂民的榜樣,在汨羅江頭,他憔悴枯瘦,寧願投身江河也不願讓世俗的淤泥玷污了自己的潔白、高尚的心靈。他慷慨陳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把握住了做人的尺度,他將對己的這一尺度流傳至今。這樣的尺度,我們難道不應該發揚和繼承嗎?
把握尺度就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偉大領袖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全面提出穩步前進、實事求是的思想。就其個人而言,在他經歷過三次被貶後,他不放棄,仍然高舉他的這一尺度,同工人們一起工作、吃飯,過著辛苦而充實的生活。他的行為始終不離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這一尺度。也正是這一尺度為他以後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作了良好的鋪墊。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向偉人學習,確定好自己的尺度,並堅持不懈。
把握尺度就是適可而止,效益優先,更好更充分地發揮才能。為什麼寒冬中的臘梅能將香味傳送很遠?因為它們懂得把握好「度」,它們在短暫的生命里奉獻出了很多,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為什麼海爾公司能打進外國市場而不斷發展呢?因為他們始終以效益、質量為本,注意適度、適量而充分地利用資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標,充分發揮。人生各異,尺度不一,我們應該分析自己,把握尺度,更加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生活中充滿競爭,需要交流和溝通,把握人生,讓自己隨著時代進步,就更需要把握好你的尺度。
尺度是一個標准,你必須學會掌握好這個標准,懂得怎樣做才能取得最佳業績。這就要求我們在歷史中同偉人交流,學習他們所持有的尺度,並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對己、對人和處事的尺度。

評論的尺度
在我的理解之中,評論其實並非是一件事,而是既相似又具有顯然區別的兩件事——相對於文學藝術,尤其如此。

評說之聲,可僅就一位文學藝術家的單獨的作品而發;而議論文,則就要在消化與一位文學藝術家的或一類文學藝術現象的諸多種文學藝術創作的資料之後,才可能有的放矢。

打一個有幾分相似又不是特別恰當的比喻——評像是醫學上的單項診斷;而論像是全身的體檢報告。

比如,倘我們僅就張藝謀的《英雄》言其得失,那麼我們只不過是在評《英雄》,或表述得更明確一些,評張藝謀執導的商業大片《英雄》;而倘若我們僅就《英雄》發現自詡為是「張藝謀論」的看法,那麼,結果恐怕是事與願違的。因為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既有《英雄》之前的《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等,又有《英雄》之後的《千里走單騎》等。

以上自然是文學藝術之評論的常識,本無須贅言的。我強調二者的區別,乃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話題,即我的學生們經常對我提出的一個我和他們經常共同面臨的問題——文學藝術的評論有標准嗎?如果有,又是些怎樣的標准?被誰確定為標準的?他們憑什麼資格確定那樣一些標准?我們為什麼應該以那樣一些標准作為我們對文學藝術進行評論的標准?如果不能回答以上問題,那麼是否意味著所謂文學藝術的評論,其實並沒有什麼應該遵循的可稱之為「正確」的標准?果真如此的話,評論之現象,豈不成了一件原本並沒有什麼標准,或曰原則,實際上只不過是每一個評論者自說自話的無意義之事了嗎?是啊,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有判斷對錯的尺度放在那兒,還評個什麼勁兒論個什麼勁兒呢?這樣的話語,人還非說它幹嘛呢?

我的第一個回答是:尺度確乎是有的。標准或曰原則也確乎是有的。只不過,評有評的尺度、標准、原則;論有論的尺度、標准、原則。而論是比評更復雜的事,因而也需對那尺度、標准和原則,心存較全面的而非特別主觀的偏見。

我的第二個回答是:人們看待自然科學的理念是這樣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知和掌握的。

我想,人們看待文學藝術,不,文學和藝術的理念,當然同樣——世界不僅是物質的,而且也是文化的(包括文學和藝術);文學和藝術體現為人類最主要的文化現象,是不斷進行自身之調衡、篩選及揚棄的;其內容和形式乃是不斷豐富,不斷創新的;文學和藝術古往今來的這一過程,也畢竟總是有些規律可循的;遵循那些規律,世人是可以發乎自覺的,表現能動性也梳理並提升各類文學和藝術的品質的;而評和論的作用,每充分貫穿於以上過程之中……

學生們要求說:老師哎,你的話說來說去還是太抽象,能不能談得更具體一點兒呢?我思忖片刻,只得又打比方。

我說:親愛的同學們,人來到世上,不管自己是否是一個與文學和藝術形成職業關系的人,他或她其實都與文學和藝術發生了一個與世人和兩個口袋的關系。兩個口袋不是指文學和藝術——而是指一個本已包羅萬象,內容極為豐富又極為蕪雜的口袋,人類文化的口袋和一個起初空空如也的,自己這一生不可或缺的,如影隨形的自給自足的純屬個人的文化的口袋。這一個口袋對於大多數世人絕不會比錢包還重要。只不過像一個時尚方便的挎包。有最好,沒有其實也無所謂的。但是對於一個與文學和藝術形成了熱愛的進而形成了職業之關系的人,個人的文化之口袋的有或無,那一種重要性就意義極大,非同小可了。

這樣的一個人,他往往是貪婪的。貪而不知饜足。一方面,他知道人類的文化的口袋裡,對自己有益的好東西太多了。這使他不斷地將手伸入進去往外抓取。對於他,那都是打上了前人印章的東西,抓取到了放入自己的文化口袋裡,那也不能變成自己的。既然不能變成自己的,抓取對於他就沒有什麼特殊意義。而要想變成自己的,那就要對自己抓取在手的進行一番辨識,看究竟值不值得放入自己的口袋。他或她依據什麼得出值與不值的結論呢?第一,往往要依據前人的多種多樣的看法,亦即前人的評和論。第二,要依據自己的比較能力。可以這么說,在比較文學和比較藝術的理論成為理論之前,一個與文學和藝術發生了親密關系的人,大抵已相當本能地應用著比較之法了。比較文學和比較藝術的理論,只不過總結了那一種比較的本能經驗,使本能之經驗理論化了。第三,本人的文化成長背景也起著不容忽視的暗示作用。但我們後人實在是應該感激先人。沒有先人們作為遺產留下了多種多樣的評和論,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學和藝術的作品,那麼我們將根本無從參考,也無從比較。

我們與文學和藝術發生了親密關系的人,不僅僅是些只知一味從人類的文化口袋裡貪婪地抓取了東西往自己的文化口袋裡放的人。我們這種人的特徵,或曰社會義務感,決定了我們還要使自己的文化口袋變成為文學和藝術的再生爐。也就是說,我們取之於哪一個口袋,我們就要還之於哪一個口袋。抓取了創作成果之營養的,要還之以創作的成果。抓取了評的或論的成果之營養的,要還之以同樣的成果。誰不許我們還都不行。這是我們這類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我們這類人的一切欣慰,全都體現在所還的質量方面。社會以質作為我們的第一考評標准,其次是量。而在我們這種人,大多數情況乃是——沒有一定的量的實踐,真是不太會自然而然提交的。一生一部書一幅畫一次演出留芳千古的例子,並不是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的普遍現象,而是個別的例子……

同學們:老師,你扯得太遠了,請直接說出評的尺度和論的尺度!既然您剛才已經言之鑿鑿地說過有!

梁曉聲:親愛的同學們,耐心點兒,再耐心點。現在,讓我告訴你們那尺度都是什麼:

第一,和平主義。

第二,審美價值。

第三,愛的情懷。

第四,批判之精神,亦曰文化的道義擔當之勇氣。

第五,以虔誠之心確信,以上尺度是尺度,以上原則是原則;並以文學的和藝術的眼光,看以上諸條,是否在文學的和藝術的作品中,得到了文學性的和藝術性的或傳統的或創新的或深刻的或激情飽滿的發揮。總而言之,將要創作什麼?為什麼創作?怎樣與創作結合起來進行評和論?

同學們:老師啊老師,您說的那算是些什麼尺度啊!太老生常談了!半點兒新觀念也沒有哇!聽起來根本不像在談文學和藝術,倒像是在進行道德的說教!

梁曉聲:諸位,稍安勿躁。我只不過才說了我的話的一半。我希望你們日後在進行文學的文藝的評或論的時候,頭腦里能首先想到兩個主義,一個方法。它們都是你們常掛在嘴邊上動輒誇誇其談的,但是我認為你們中其實少有人真的懂得了那是兩個什麼樣的主義,一個什麼樣的方法。

第一個主義叫做解構主義。這個主義說白了就是「拆散」一番的主義。也不是主張對一切都「拆散」了之,而是主張在「拆散」之後重新來發現價值。我們都知道的,世上有些事物,有些現象,初看起來,具有某種價值似的,一旦「拆散」,於是了無可求。證明看起來形成印象的那一種價值,原本就是一種虛炫的價值。而還有些事物或現象,是不怕「拆散」的,也是經得住「拆散」的。即使被「拆散」了,仍具有人難以輕棄的價值。比如一個嶄新的芭比娃娃或一艘老式戰艦。芭比娃娃是經不起一拆的。拆了就只不過一地纖維棉和一地布片。不是芭比娃娃沒有它自己的價值,而是強調它的價值一定在它是一個芭比娃娃時才具有。但一艘戰艦,即使被拆了,鋼鐵還有不可忽略的價值。以戰艦對比芭比娃娃,太欠公平了。那麼就說是一隻老式的羅馬表「解構」了,也許會發現小部件與小部件之間所鑲的鑽石。而芯內的鑽石,只有在「解構」之後才會被人眼看到。一把從前的玻璃刀也是那樣。刀頭上的鑽石的價值是不應被輕易否定的。故我希望你們明白——這世上確乎存在著連解構主義也對之肅然的事物或現象。凡是解構主義解構來解構去,甚或輕易根本不敢對之實行解構的特別穩定的價值,它若體現在文學或文藝之中了,評和論都要首先予以肯定。連這個態度都喪失了的評和論,就連客觀公正也首先喪失了。所以我再說一遍,凡解構主義最終無法解構得了無可取代的價值取向,皆可作評和論的尺度。我剛才舉到的只不過是我所重視的,自然非是全部。

第二個主義是存在主義。一談到存在主義,有人就聯想到了那樣一句話——「凡存在的,即合理的。」在這一句話中,「合理」是什麼意思呢?非是指合乎人性情理,也非是指倫理學方面的道理,而是指邏輯學上的因果之理。即其因在焉,其果必存。某些評或論,不究其因,只鞭其果,不是有思想有見識的評和論。所以我希望同學們,發表否定之聲的時候,當先自問——那原因我看到了沒有?倘看到了,又不敢說,那就乾脆緘口,什麼都別說了。當老師的人,每顧左右而言其他,圓滑也。圓滑非是評和論的學問或經驗,是大忌也,莫學為好。存在主義是評論具有社會批判性的文學和文藝的不可或缺的一種尺度。現在我們該談談那一種方法了。非它,比較之法而已。所謂「比較文學」,即應用比較之法認識文學品質的一種方法。不比較,難鑒別。這是常識。老百姓買東西,還往往貨比三家呢。

這一種方法,自評論之事產生,其實一貫為人用也。但那是一種本能性的方法之應用,並未被上升為理論。由經驗而理論,只不過是上一個世紀才有的事。一切之人,面對文學或文藝,忽覺有話要說,頭腦中那第一反應是什麼反應呢?最初的資訊反應而已。民間誇鄰家的女孩兒漂亮,怎麼說?——呀,這丫頭,俊得像……於是誇者聯想到了嫦娥;而你們今天,會聯想到某某明星、模特。一個人頭腦里所儲存的資訊越豐富,評起來論起來就越自信。而自信的評和論,與不自信的評和論的區別乃在於——前者之言舉一反三,後者卻每每隻能一味地說:「我覺得……」因為除了自己的「覺得」,幾乎再就說不出別的什麼。所以同學們要多讀,多看,使自己關於文學和文藝的資訊背景漸漸厚實起來,以備將來從事與評和論的能力有聯系的職業……

最後我要說的是——或言我要作一番解釋:我雖僅只大略地歸納了六條尺度,其實它們包含著互相貫通的內在結構。比如在我這兒,想像力的魅力,也是一種類。故《西遊記》依我之眼來看,首先是美的文學。《白蛇傳》更是古今中外極美之例也。而犧牲精神、正義行為,尤其是美的。故在我這兒,連《趙氏孤兒》都是美的。愛的情懷,當然也不僅僅指男女之愛。《湯姆叔叔的小屋》,大愛之作品也。《雷霆大兵》的主題是什麼呢?可不可以說是槍林彈雨之中的人類愛的大情懷的詮釋呢?而在批判之精神的感召下,近二百年來,古今中外曾產生了多少優秀的文學和文藝啊!

我的結束語是:將解構主義當成棍棒橫掃一切的評和論的現象,是對解構主義不得要領的「二百五」的現象。以「存在的,即合理的」為盾牌,專門作某些顯而易見的文化垃圾的衛士的人,犯的乃是理解力方面的低級錯誤。如果我們正確領會了以上兩種主義,再加上善於運用比較之法,則定會在評和論這兩件事中,提高自己,有益他人。歸根結底,評和論的尺度即不但有,而且是需鄭重對待的。

5. 以"標准"為話題寫作文

在我們周圍,「標准」無處不在,如國際食品安全質量體系標准、環境空氣質量PM2.5濃度標准等。「標准」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有了依據,也減少了許多爭議。
然而,最近某市公布的「和諧家庭」評選標准卻引發了市民的廣泛爭議。評選標准包含了「家庭主要成員要經常上網」、「家庭藏書量300冊以上」、「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等家庭活動等內容。
讀了上述材料,你對「標准」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6. 以標准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我很少不丟東西,拿在手上的鑰匙,掛在手指上的袋兒,呵呵,它們總是很不幸的被我遺忘在世

7. 以「標准」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標准」是人類自己制定的信條。只有按規辦事,才能明理樹信,「標准」才能稱其為「標准」。
商鞅立木為信,包公剛正執法,解放軍的「三在紀律,八項注意」……哪一個不是「堅明約束」而後大獲成功的呢?哺育「標准」需要嚴守「標准」的大力支持!當北京與20XX年奧運會失之交臂時,我們失聲痛哭。
然而,這使我們懂得了申辦奧運的一個「游戲」標准,那就是「優勝劣汰,擇優而任」。
從那時起,「優勝劣汰,擇優而任」的標准更深地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於是這「標准」便更加活力四射,生機勃勃。原來哺育「標准」需要我們為之付出如此多的淚水與汗水。「標准」是個頑皮的孩子,當他調皮時,就需要人們來「調教」。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不斷進步,因而人類的思想也在發展。
當一些「標准」不適應時代的腳步時,人們就要適當地修改它,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使其為人類,為自然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中國入世,是我們幾十年來追求的夢想。

8. 以 參照標准 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我厭倦了城市的喧嘩煩躁,於是我決定回到那美麗清靜的家鄉,去聆聽一下那優美的自然的歌聲。

星期六,我背著自己心愛的小背包,獨自一人來到了家鄉。

走在田園小路,風「呼、呼」地吹過,吹在身上真的很涼爽,抬頭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黃的稻田在秋風吹來時也發出「沙、沙」的聲音,這也許就是自然的歌聲吧,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農民伯伯收割時發出的「刷、刷"的聲音,抬頭望著藍天,雲在飄動,還飛過來幾只快樂的小鳥,你看,他們不正在「吱吱喳喳」地唱著歌兒嗎?看著這般景象,自己也禁不住唱起歌來,自己的歌聲和自然的歌聲混合在一起還真是很有趣的,這還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夥伴們在草坪上唱歌的情景。

過了田園,就來到了家鄉最干凈的小溪,在這里,我們可以聆聽流水叮咚,還有小溪流動時那「噝、噝」的歌聲,在這里,我們全身都能放鬆下來,不過這種聲音常常會被打破,因為還有魚那「啪、啪」的聲音,也少不了孩子們在這戲水時的歡快的歌聲。

在我登上橋身時,突然烏雲密布,剛剛天氣還好好的,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雨,我趕緊跑到橋附近的屋檐下避,雨正「嘩、嘩」地下著,雨滴打在屋檐上「滴滴嗒嗒」的聲音,真想不到在這里也能聽到大自然的歌聲,雨聲.腳步聲混在一起還另有一番情趣。

雨停下來後,一切都變得那麼清鮮,深呼吸一下,清鮮極了,樹在秋風下「沙、沙」的把一些水滴撒下來,這時的鳥兒變得歡快起來,農民伯 伯也更精神了,這大自然的歌聲讓人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

我登上家鄉的山,在這里,決對不會缺乏鳥兒的歌聲,我在這里遊玩了一直到了黃昏,在這還能微微聽到農家做飯那「叮叮當當」的聲音。

黃昏時分到了,我也該回家了,我下了山,來到車站,乘上車後,還有那「嘟、嘟」的聲音一直響著,有人可能會問我:這次回鄉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我會回答:家鄉的風景很美,但家鄉那大自然的歌聲才是我最留戀的。

9. 以「標准」為話題的議論文

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怎樣度過短暫的人生?給永恆的人生應留下些什麼?這是每個人應該回答的課題。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陽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險關,急流,冰霜。應該怎樣走?我們的前輩和同輩人中,已有人做出了正確的答案。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到短暫而有風險的的生命意義。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佛經中有個寓言,說有一條蛇,蛇頭與蛇尾互爭前後,計較勤惰。蛇頭說:「我好辛苦哦!吃了東西,結果通通歸你享受,走起路來,在前面拖著你,你這尾巴,真是太麻煩了!
」蛇尾道:「我最倒霉了,出門時,人家都看不到我,只看到你,沒有我在後邊死命地推著你走,你走得動嗎?說到吃的,你專門享受美食,倒霉的是我,
臟的、臭的,全歸我來處理!」

我們人的身體,不也一樣嗎?雖分五臟、六腑、
四肢、五官,每一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獨立的功能存在,卻皆屬於同一個人,少掉一樣,就不健康了。一個家庭之中,雖有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個個不同,但是,所謂家庭,就是由於有了這些人集合在一起生活,是共同的一個組織體,所以稱為家庭。現代的社會、國家,雖有各行各業、不同階層、不同組織體系的團體,可是都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同一個國度里,彼此無法分割。勿使城門失火,池魚遭殃:必須唇齒相依,守望相助。

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今天的我們應說:「人不為人,天誅地滅。」損人者必自損,害人者必自害。

因此,今天的我們,做任何事,首先要為全體的他人著想。所謂全體,在家裡指整個家庭,在社會指整個社會,在國家指整個國家。全體受益的話,個人身居其中,必然受益。做生意時,必先考慮也讓他人賺錢;交朋友時,先應想到我能對他有什麼益處?如此,則保證你會被視為是一位活菩薩。

莎士比亞說:「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全世界。」

北京市燕山燕化附中高一隗巍指導教師高懷立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