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比議論文
1. 關於「比」的議論文、
陳歐「我為自己代言」,撒切爾夫人「永遠只坐第一排」,反面事例有東施效顰,獨孤求敗啊,等等
2. 作文:跟自己比
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題記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所遇挫折無數,面臨敵手不斷。要在多變的人生長卷中綻放光彩,就必須戰勝自己,贏得一切。
戰勝自己,是一種勇氣,一種毅力,是你發自「命根子」的全力,無論外在勢力如何阻抑,都無法動搖你堅定的信念,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挫折與苦難化解的不懈動力。
那麼,如何戰勝自己呢?
戰勝自己,需要一種信念。
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具備堅定信念的人,心中才能點亮不滅的聖火,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要想戰勝自己,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將「無網不破」化作自己的精神動力,把「有付出就有回報」作為激勵自己前行的警鍾。
戰勝自己,需要一個過程。
任何成功無不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戰勝任何一切都必須要有一個剛才,注重過程之美,將每一個驛站的辛苦歷程化為不斷超越的動力,才是戰勝自己的必備條件。古語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錢三強說過:「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這些名言都有力地說明了成就事業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只有一步一步地攀登,一點一點地超越,才能最終戰勝自己鑄就華彩人生。
戰勝自己,需要一番奮斗。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於她現實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戰勝自己,惟奮斗不可及也。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最終目的。魯迅的奮斗使他昂然挺立於世界之林而終年不衰,保爾的奮斗使他開辟了人生前景,成就壯麗人生,曹雪芹的奮斗使綿延千古經久不衰的《紅樓夢》得以問世。用奮斗澆灌出的花朵,才會含苞待放,同樣,用奮斗豐富自己,才能最終戰勝自己。
跟自己賽跑,信念要執著;跟自己賽跑,過程少不了;跟自己賽跑,奮斗別忘了。
3. 我只和自己比 作文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其實只有一個真正的對手,那就是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只有打敗了自己,才算是取得了勝利。好比跑八百米的運動員,雖然參加的人很多,每一位運動員的對手很多,但是他們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比賽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敢於挑戰自己。
失敗的滋味,酸酸的,苦苦的,每個人都很怕失敗。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再所難免的,面對挫折,有的人選擇了逃避,而有的人則是勇敢的去面對。
人們常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不錯的,在經歷失敗後,勝利就離自己不遠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在經歷失敗後都會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自己對於失敗的態度。
在這個世界上,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要打敗很多對手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在我覺得,每個人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要求都很高,把我管的很嚴。從6歲起,我就開始學電子琴。記得那時有很多朋友一起學的,我的好勝心強,喜歡和人家比。為了取得勝利,整天只知道怎麼跟別人比,老師上課嘛不聽,結果彈的比人家都差。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真是幼稚。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只喜歡跟自己比。在每一次的比賽中,我都喜歡跟自己比。上一次月考,我只考了全校55名,而這次期中考,我考了全校23名,我戰勝了自己。我希望自己能「更上一曾樓」。
很多人為了打敗對手,採取殘忍的手段,但是,他們最後有獲得了什麼呢?只獲得了一個勝利的稱號而已。有時候,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喜歡生活在仇恨與戰爭中?
有時候,我也想嫉妒那些成績比我好的,但是我又不停的告訴自己,心態要平衡,不要走上歧途。我不喜歡生活在嫉妒之中,我所要的是快樂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只喜歡和我自己比。
4. 以比為話題的議論文
比錢多少.比人長的帥不帥.比奮斗....很多.
但就比錢多少,就可以引出
拜金女,婚姻觀,物質觀等等很多話題.
寫議論文要會聯想,要有理有據.
5. 求一篇以比為話題的議論文600字以上急用!!!!!!!!!!!!!!!
最佳答案 也許是個例外,我並不想長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之中,生活在師長的疼愛裡面,永遠無憂無慮,快樂無虞,那多好!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成長是個必然過程,由不得你。
或許是受酷愛象棋的父親的影響,兒時的我總是被那方寸之間的廝殺引得心神不定。父親棋藝很高,卻從不肯讓我,於是我一次次地失敗,而每每母親摟著哭紅了眼睛的我,對父親說:「讓讓她吧,孩子還小。」父親就會把大手按在我肩上,掘州遲對我說:「孩子,任何事情只有拼搏之後才會有意義。在你成功之前,必須要接受失敗!」年幼的我還無法完全明白父親語重心長的話,但是能感到父親按在我肩頭上的手是沉沉的。——哦,成長,教會我接受失敗。
母親總愛看著我,然後嘆口氣說:「你喲,什麼時候才會長大?」當我戴著團徽,胸脯挺得高高地走進家門時,母親依然說我:「還是個孩子。」直到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母親才對我展顏而笑。——學校離家遠,所以我不得不學騎車。我對母親說:「像我這種人能學會騎車,地球就倒著轉!」終於,在我的「搖車曲」中,一位銀發老太太被我撞倒了。當我滿懷愧疚送老太太回家後,我才知道她是個孤獨的老人。我說:「以後我會常來看您的。」我的確這樣做了,直至如今判李。母親欣慰地看著我。——哦,成長,教會我懂得責任。
終於學會了騎車(地球當然並沒有倒轉)之後,春暖花開時節,我騎車去踏青。當我興致勃勃地加快車速時,一聲刺耳的爆胎聲掃了我的興。當我發現地上滿是玻璃渣,而不遠處就有一家修車鋪後,不禁升起一股無名火。「修車!」我氣呼呼地撞進車鋪,一個羸弱的青年人坐在「油垢」之中。修好車,我才發覺他是個殘疾人。他推開了我遞上錢的手,卻說:「小心呀,剛才那車上掉下來幾個瓶子,興許一路上還有玻璃渣!」——哦,成長,教會我信任別人。
休息日,被繁亂的作業搞得心煩意亂的我,停下手中筆油將盡的筆,踏出了家門。
家的附近有一個小公園,一直是我疏解疲勞的好地方。密集的雲宣示著今天並非是個好天氣。已是春季,空氣中卻依舊氤氳著蕭瑟,甩脫不去的寒意,徘徊四周。我的世界,何時已變得如此冷清?
沿著蜿蜒的小路一直走,兩道的樹已抽出了新枝。旁逸斜出地滋生著。看來,這怪異的天氣並未對它造成影響。又或許,是它不願向命運屈服。前方,是種著櫻花的林子,我最喜歡的地方。正值四月,櫻花爛漫,自然有不少與我有相同趣好的人在這兒。不同於我的悲憤,大家臉上洋溢著我陌生的笑,好似充滿「愛」的笑?!櫻花飄逸,在風中旋轉,在人群中飛落。
這樣一幅如詩的畫面,讓我忍不住想進一步去探索。
櫻樹旁邊有三架鐵鞦韆。大多數時候是兒童的天地。此時有兩個約七八歲的女孩在同玩一個鞦韆。一個在盪,另一個則幫著推。銀鈴般的笑聲安撫我身心的疲憊;另一旁,是坐在花壇旁手捧小說或是漫畫津津樂道的少年;還有一些頑皮的男孩子則圍著櫻樹不停地奔跑,可能是在做探險類的小游戲。大家做著各自的事,傳達著不同的喜悅。驀地,一對夫婦,吸引了我蠢蠢欲動的好奇心。
那位男士將近四十歲,剛毅的臉上透露出少許的滿足和愉悅,令人惋惜的是他瘦弱的身軀此刻已半躺在輪椅上,腿上蓋著一條已縫補得再容不下針線的毛毯。旁邊的婦人也同樣帶著欣慰的笑,她的長發像沾染了少許銀白色粉墨,擦不去的粉墨。但仍然能看出,她曾經擁有一頭烏黑秀麗的長發,只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已失去了光澤。瘦削的臉上顯然也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衣服已洗得發白。我知道,他們的生活必定艱苦。更何況連一家之主都已坐在了冰涼的輪椅上。可為何?為何他跡局們的臉上會多出那令人不解的笑?
眼前兩個同樣瘦削的身影緊緊依偎在了一起。雙手在無意中已交叉相握。或許,我明白了什麼。
一絲曙光照入了我的世界。蕭瑟的寒意逐漸被驅散。我的世界,原來並不冷清呵。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 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裡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 (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 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 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 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業做完了,閑來無聊,便找弟弟一起玩電腦小游戲。一開始,他就認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許耍賴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著,弟弟玩完了一局,輪到我了,大概覺得我沒有打游戲的細胞,看我打十分無聊,便到外面玩去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會兒工夫,就敗下陣來。我正准備再玩一局,又想起了與弟弟的約定,覺得不太應該,就大聲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進來吧!」沒有人回應,我又叫了幾聲,弟弟還是沒進來。「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幾局吧!」我自言自語道。當我正玩得興致時,弟弟進來了,見我還在玩,氣不打一處來:「你怎麼還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並沒有觀察到他生氣了,突然,他罵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們對罵不久,他罵了句十分難聽的,「你……」我氣得說不出話來,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弟弟?」他見我哭,心虛了,不敢說什麼。我轉身跑了。
我撲在床上,不停地哭。不就是為了玩游戲嘛,用得著這樣嗎?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進來的嘛!再仔細一想,其實我也有錯,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會這樣呀!想到這里,我又有些後悔了。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叫我下樓吃飯。我只好把眼淚擦乾。廚房裡就媽媽一人,她一見我,不解地問:「你怎麼哭了?」「哪有?」媽媽笑了,「你滿臉淚痕,最明顯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紅,你現在鼻子不是紅紅的嗎?到底怎麼了?」我沒想到媽媽會這么了解我,但我還是沒說。在媽媽再三追問下,我如實說了。媽媽並沒有生氣,親切地說:「這沒什麼關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對方道歉。走,我們把弟弟找來。」弟弟過來了,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也哭了。媽媽說:「好啦!你們快互相道歉吧!」「對不起,我不該偷玩游戲的。」「姐姐,對不起,我不該罵你。」「沒關系!」就這樣,一場「家庭風波」平息了。
是親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誤會化解了。媽媽說得對,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沒有親情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
我看著窗戶對面的一棵樹,一隻大鳥正給幾只小鳥餵食剛捕來的小蟲,於是我突然想到我的母親。
記得小時候,四五歲了我還躺在搖籃里,母親邊搖著搖籃邊做著千層底,嘴裡還哼著《東方紅》,記得我快上學了還吸著母乳,記得我小學快畢業了還在母親的懷抱里打著。母親說:「這孩子命最好,沒受苦,是在我懷里滾大的,不像他哥哥,是在地上滾大的。」
記得上小學以前,我總是跟在母親身後,母親上山砍柴,把我帶到山上,讓我坐在一塊空地上,弄幾根樹枝讓我自己打蚊子,然後自己去砍柴,她總是隔一小會就喊我一聲,他說,山裡有野獸,怕我受傷害。母親讓我坐著不準我走動,怕我會迷失方向。回家時,母親弄一根柴禾我背著,她說:「這樣子才像個男孩子嘛!」路上碰到大人時,會誇我一句:「喲!小海子這么小九層砍柴了,真有用!」母親這時總是笑得很開心,心裡一定甜滋滋的吧!雨天閑著的時候,母親常教我識字,母親自己也只念過幾年小學,只能教我簡單的字,母親首先教我寫自己的名字,後來教我寫全家人的名字,母親還教我數數,先從一數到十,後來數到一百,母親讓我給她捶背,捶一下數一下,就這樣,我在家裡修完了我的學前教育!
母親愛面子,母親不喜歡走親戚,怕因為窮而丟面子,怕被人家看低了。母親聰明,復雜的鄰里關系母親總能處理得妥妥當當,母親是鄰里的和事佬,誰家吵架都來找母親。母親有一雙巧手,我們小時候穿的一直是母親親手做的千層底,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人誇我們穿的鞋子好漂亮。
想著我母親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弗洛伊德和他所說的「戀母情結」,我想,我是有著戀母情結,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手術前得有家長簽字,我就躺在病床上焦急地盼望著母親到來,我感覺我像是快要死了,只等母親來見最後一面,直到中午,母親終於趕到了,看到母親,我的心立刻就安定下來。手術時,看著醫生的刀剪在頭頂上晃來晃去,聽著皮被撕裂的聲音,我一點也不害怕,雖然痛苦得差點暈過去,但我知道自己不會死的,因為母親在手術室外面,我喊母親,能聽到母親帶哭的應答:「沒事的,不怕,媽在這」!終於,那次可怕的手術結束了,手術室門口,我躺在移動手術床上看到母親滿臉的淚。手術後,母親一直陪在我的身邊,那充滿恐怖的一個星期里,因為有了母親而變得溫馨。出院時,我甚至有些留戀
母親是偉大的,我是幸福的。 在這個世界上我擁有兩位偉大的母親。一位是給我生命,培育我長大成人的媽媽,另一位是給我力量,給我精神支柱的婆婆。 媽媽十月懷胎,隨著第一聲啼哭,天地間走來了小小的我。媽媽」是我喊出來的第一句話,她在我的心中是那麼神聖。她生活在農村,養育了四個女兒,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的一員,她時刻為女兒奉獻那顆偉大的愛心。 媽媽是勤勞的。從我記事那天起,媽媽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整天不停的忙碌。為了女兒吃飽、穿暖、安心上學,每天天還沒有亮她就起來做飯。我們上學走了,爸爸上班走了,家庭所有的重擔都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在貧窮落後的農村家務是很繁重的,她沒有一句怨言,無怨無悔的為我們付出。媽媽是善良的。由於爸爸是一位教師,家中沒有太多的土地需要耕種。每到農忙時,她總是幫叔叔家、鄰居家照看小孩。只要他們來我家,他們就占據了我們姐妹在媽媽心中的位置。媽媽把我們僅有的糖果給他們吃,把我們唯一的布娃娃拿給他們玩,把講給我們的故事和歌謠給他們聽。那時我非常不理解媽媽,為什麼對那些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如此的好。媽媽的善良換來了所有大人的信任,換來了所有孩子的依賴。媽媽是智慧的。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封建思想還桎梏著農村人的頭腦。媽媽能沖破陳舊的束縛,毅然決定讓我們姐妹通過學習走出農村繁重的田間耕種。四個女兒都上學,學費是最大的難題。爸爸一個人的工資根本無法負擔得起,智慧的媽媽在家中的園子栽滿了葡萄樹,春天嫁接賣樹苗,秋天收獲賣果實,幫助爸爸解決了資金上的困難,讓我們在學業上沒有顧慮,在學習道路上勇往直前。媽媽就這樣為我們付出她的全部,我們卻沒有一個人在身邊照看她,我知道她時刻在想念著我們,每到假期她都會翹首盼著我們的歸來。媽媽是偉大的,提起她我的眼睛就會充滿淚水,透過晶瑩的淚花我彷彿看到媽媽的白發在一根一根的增加。 今天年已花甲的媽媽應該是欣慰的,在她的教育下四個女兒都通過學習走出農村那片黑色的土地,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可是她卻操勞得全身都是病,為了她能享受天倫之樂,我們在城市給父母買了房子。然而她依然眷戀著農村,每年春暖花開後都要回到農村去經營她的葡萄園,去呼吸農村清新的空氣,去享受大自然帶給她的樂趣。 我的婚禮奇跡般的選擇在2004年的母親節。那一天對我來說是幸福的,可是無與倫比的母愛卻滋生了我的傷感情緒。伴隨著主持人清脆的聲音和激揚的母親之歌,
6. <<比>>議論文怎麼寫
1.題目的要點是「比就像一面鏡子」;所以文章要突出比的鏡子作用,才不至於離題。
2.文章可以立議的觀點有這樣幾個:
a.為什麼而比
b.如何比
c.關於比的認識誤區(如人比人氣死人,或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找准一個觀點,在鋪展成幾個細致的想法,每個想法略舉佐證。再闡明自身的觀點或一些相符的觀點
文章的主體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3.關於比的一些材料:
唐太宗的「以史為鑒···」是一種比
孔子「擇其善者而從之···」是另一種比
類似上述的比 就是一種鏡子的作用
7. 以 比 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謙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考慮個人利益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不過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讓梨的故事,發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可惜並未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今之孔融,並不多見。」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當然沒有。謙讓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我們需要謙讓精神,這個時代也呼喚謙讓精神,今天,謙讓不過時。
清朝時,有一大戶人家想壘一道院牆把自己與鄰居家隔開。為牆基的位置,兩家發生了嚴重的沖突。大戶人家雖財大氣粗卻因不如鄰家子孫繁盛而吃了眼前虧,深感面子不保,馬上給在京城做大官的兒子寫家書一封,細述了家中煩惱,要求兒子快返鄉想辦法整治鄰居一下,為家族撈回面子。這位在京高官見信後迅速給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語重心長地說明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並在信尾文采飛揚地寫了四句話:「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大戶人家見信後深受教育,迅速與鄰家修好,並決定兩家之間不再壘牆,永不隔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不是吃虧,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有一則公益廣告,除了人們擁擠在公共汽車門前,始終是畫外音,一男一女為了自己能先擠上公共汽車而與對方大吵起來,一位老者則平心靜氣地勸告兩位年輕人「把心放寬就不擠了」。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了謙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一位為人極其樂觀豁達的朋友討論謙讓的問題。她說謙讓實際上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哲學,因為謙讓有時不僅可以化解矛盾,還體現了為人的一種風度與涵養。「不爭」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種修養。現代社會要求人必須積極進取,沒有人願意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給別人。謙讓並不是說不去面對真正殘酷的競爭,這與個人能力無關,而是因為謙讓尋求一種內心的平和,內心平和才會靜,心靜才能生出大智慧。拋開斤斤計較的睚眥必報,謙讓展現出的氣度與修養、個人魅力會增加自己的人緣,獲得更多信任與好感,誰說不會給自己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當然謙讓也是有選擇性的。有些事情,即使我們謙讓了也看不出絲毫修養,而且在我們謙遜禮讓過後,事件所附帶的影響難以衡量,它所產生的不良因素會困擾我們的心靈,揮之不去。例如愛情是徹底自私的,戀愛或許需要天才,需要分秒地進行比賽。戀人之間相處可以謙讓,但是愛情本身來不得謙讓,千萬別以為自己的謙讓是偉大,事實上這不但傷害了自己,更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再例如工作中一項任務,明明自己可以勝任,卻要表現出謙讓的禮儀,我推你,你推我,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出色,卻還要退居幕後,似乎就變成了一種虛偽的生活態度,縱容了名不符實的欺騙,這何嘗不是自欺欺人。「不謙讓,並不意味著搗亂,或在需要協調配合的工作中互不相讓、暗地使絆子。不謙讓,更多的是種精神上的自信,我行,我來,而不是人格上的萎縮。工作的協調配合是需要無數不謙讓之人的有機組合,而不是謙讓之士的一盤散沙。」所以,有些事還應當仁不讓。
這是否又與我們所主張的謙讓有所沖突呢?其實不然。「謙讓了愛情可能誤人誤己,甚至令自己遺憾終身。而當一個企業、一個集體在需要協調配合的工作中,其員工處處表現出強烈的互不相讓的行為,那麼這個企業、這個集體任何一項工作都會因為內耗而增大成本。」謙讓不是拿原則做交易,而是要始終站在大局利益角度看待個人利益,當大局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應自覺地犧牲個人利益,維護大局利益。
朋友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時曾說過,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就別輕易放棄,也別謙讓給別人。沒錯,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爭取。但事實上謙讓對現代人來說更多的是自覺遵守一種秩序。而這種秩序的遵守,於人於己都會帶來方便。大凡世間萬事,無不是爭則不足,而讓則有餘。你看謙讓過時嗎
8. 《比》議論文一篇
比是什麼? 比是驚雷,它既可以把你震醒鼓舞你在理想的天空里飛翔,卻也可以壓得你一蹶不振匍匐在地上。
比是旋風,它既可以吹開你的襟懷讓你擁抱整個世界,卻也可以使你關閉心門令你心胸狹隘芥蒂難容。
比是暴雨,它既可以滌盪你的靈魂使之清亮澄澈散發出縷縷清香,卻也可以往你的心靈里猛灌渾濁與邪惡,無情與幽暗。
在生活中,比像一朵朵小花,也像路邊不起眼的小草,隨處可見。比既是雙刃劍,一不留神,就會刺傷自己,也會刺傷別人,所以就要看和誰比,怎樣比。
花,只有一點元氣,即使生於荒山野嶺無人過問,也要開得艷麗奪目;樹,即使生於懸崖邊上石縫罅隙之間,也會深深紮根於大地拚命綻放青翠綠意。瀑布,哪怕跳下去要粉身碎骨,也要一路歡歌跌宕成壯美的風景。高山,即使巍峨直插雲天,也一樣沉默無言包容一切石礫。山水花草每天都在那裡美麗,與它們相比,只要你以欣賞的眼光,你就會汲取到營養,高山之敦厚沉穩,瀑水之靈動激越,花草之率性本心,樹木之扎實巋然。雙眸怎能不純凈,胸懷怎能不坦盪,心靈怎能不恬靜?
與動物相比亦如此。如果謙卑而虔敬地看待一切生靈,你可以從狗身上汲取到忠誠,可以從牛那裡品味到吃苦耐勞,從羊跪乳感受到可貴的感恩之心,從烏鴉知反哺體會到真摯的孝心,從母猴喪子哀斷腸體驗到偉大的母愛,從鳥失伴侶哀鳴而死感慨忠貞的愛情,怎能不生人不如這些動物之思? 與賢哲比,就要見賢思齊。學習屈原的痴心愛國,忠誠不二;史遷的為事業隱忍苟活,超凡大勇;陶潛的回歸自然,恬靜閑適;李白的飄逸脫俗,朗朗傲骨;杜甫的忘懷自我,憂國憂民;蘇軾的曠達灑脫,隨遇而安。與他們比,找出差距,然後樂意向他們靠「齊」,這樣你怎會不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又怎能不在心靈上獲得自由和坦盪?在比較後追尋的過程中你的靈魂開始逐漸超越低俗,走向高貴,凈化了的靈魂也便描上了美麗的色彩,也會如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明澈如詩,清新如畫。
與身邊的人比,你一樣可以和他們比。比什麼?
比誰能在單調平凡的工作中尋找到樂趣並為之不懈努力。
比誰能夠為夢想而堅持努力,奮斗不息,讓微笑一直自信的綻放。
比誰肯為乾渴焦躁的旅人捧上自己的甘泉,把一份清涼和甘甜留給他人。
比誰能在困厄中仍為急難中的陌路人,伸出自己的雙手,溫暖他們冰涼的內心。
比誰可以超越物慾、名利,不為外物所羈絆,率性而為,走向真善美。
這樣,比是虹,它能使你心靈的天空越加奪目;是明月,將你的心靈之鄉洗得更明凈;是陽光,把你的心房照耀得更光明坦盪。
比不是簡單套用,盲目模仿,更不能喪失自我,成為他人的模板。否則便會如東施的效顰, 邯鄲人的學步,喪失真實的自己。
比不是爭,不是斗,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也莫取。萬物終有盡,名利終虛無。
比更不是搞機關,玩暗算,嫉妒,流言,誹謗,中傷,一旦淪落於此,你就置身於懸崖邊,稍一傾斜,便會跌入萬丈深淵,碎骨粉身。
敢比是自信,有勇武,敢挑戰,敢為天下先。
敢比是智慧,要能辨別,能選擇,揚精華,棄劣短。
敢比是豁達,是樂觀,是勤奮,勇付出能實踐。
當然,不樂於比的,也非全是懶散,頹廢,菲薄自我者。這需要這人自信、自律、灑脫,坦盪,不迷失自我而崇尚自由。
比啊比,只專注與人比享樂,把榮耀當作冠冕頂在頭上的,是濁物。
被別人的長處壓得頭沉膝蓋軟的,是懦夫。
從萬物中比出差距提煉警覺的,是智者。
不斷自省,超越小我,關懷他人艱辛,有大仁大愛者,是勇士,是聖人,他才是比之後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