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論文
① 李文俠治療肝癌十分出名
李文俠應該是國內治療肝癌最知名的專家醫生,還接受過央視采訪,對於肝癌的治療5公分以內可以做到完全治癒的
② 如何看待sci文章 茅台預防肝癌
達晉編譯-專業的SCI論文服務機構問你回答:
說茅台可以預防肝癌,我就覺得有點懸。、
③ 如何在CNKI上檢索吳孟超2001年發表的標題中含有原發性肝癌的外科治療的文獻
1.登陸CNKI
④ 關於苯並芘的代謝物導致肝癌的分析及國內外相關文獻
原發性肝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無特異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狀則較多,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肝區疼痛、腹脹、納差、乏力、消瘦,進行性肝大或上腹部腫塊等;部分患者有低熱、黃疸、腹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後出現急腹症表現等。 目前肝癌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葯可以根治,部分適合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經過正規中葯抗病毒治療,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轉陰。建議患者去正規的中醫腫瘤醫院就診。
⑤ 有一位同學患了肝癌同學們獻愛心怎麼寫一遍文章
2000+X+300+X=7700
2X+2300=7700
2X=5400
X=2700(七(3)班)
X+300=3000(七(2)班)
⑥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論文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論文提綱:
肝癌介入治療是指經股動脈插管將抗癌葯物或栓塞劑注入肝動脈的一種區域性局部化療.它是目前非開腹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其療效已得到肯定。肝癌介入治療的優點大致有以下幾點: 1、療效確切,治療成功者可見到AFP迅速下降,腫塊縮小,疼痛減輕等;2、機理科學:介入治療局部葯物濃度較全身化療高達數十倍,而且阻斷腫瘤血供,因此雙管齊下療效好,毒性較全身化療小;3、肝癌介入治療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4、年老體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進行,不須全麻,保持清醒,可配合使用護命素減輕葯物傷害;5、診斷造影清晰,可以重復進行,便於多次對比;6、對部分肝癌可縮小體積後作二步切除。7、可作為綜合治療晚期腫瘤重要手段之一。 8、肝癌介入治療費用相對比較低。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的幾種方式:
1、穿刺部位的護理
術後穿刺點用彈性膠布加壓包紮24h並用沙袋壓穿刺點6h以上,防止穿刺點皮下出血和血腫。24小時後松彈性膠布並覆蓋無菌紗布2~3天,避免浸濕,絕對卧床休息24h,穿刺肢體呈外展伸直位,24小時後方可逐漸離床活動。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敷料包紮情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波動有無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是否蒼白及溫度是否下降,毛細血管充實時間是否延長,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以及早發現股動脈血栓形成。術後24小時本組病人均未出現出血。
2、腹痛的護理
肝癌介入治療術後可出現右上腹肝區疼痛,一般在術後1~3天出現,3~5天可自行緩解,疼痛的程度與栓塞的范圍有關,也可能與腫瘤的供血情況有關。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栓塞後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葯物在腫瘤組織產生高濃度高效價殺傷作用,肝組織局部發生水腫、壞死或異位動脈栓塞致腹痛。密切觀察腹痛部位、性質及疼痛程度,向病人做好解釋,以增強心理承受力。對輕度疼痛者可不做特殊處理,對中度疼痛者給予口服止痛葯物或肌肉注射強痛定鎮痛,對劇烈疼痛者給予哌替啶止痛。
3、發熱的護理
肝癌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化療葯物的使用使造血功能抑制,易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器械要嚴格消毒滅菌,執行無菌操作。術後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如體溫在 38.5℃以下,一般5~7天自行消退;體溫波動在38℃~39.5℃,持續幾天給予葯物和物理降溫,防止因大汗發生虛脫,鼓勵病人多飲水。
⑦ 有沒有樂伐替尼聯合卡博替尼治療晚期肝癌的文獻資料
,沒有這個可以去問問醫生看看是怎樣的
⑧ 需要一份(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的論文)需要找個帶參考文獻的
肝癌介入治療的現狀及評價
吳伯文 徐愛民 潘澤亞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3年12月第卷第12期
原發性肝癌(下稱肝癌)是我國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我國對肝癌的治療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手術切除的療效有了顯著提高,20世紀90年代後肝癌總的術後5年生存率達48.6%,其中小肝癌達73.3%。但由於多數肝癌的發現均較晚或早期即有肝內播散;肝癌病人多伴較重肝硬化,肝功能異常;年齡或其他疾病的限制等,使臨床肝癌有手術切除條件的不足25%,並且肝癌術後復發率也很高,對於上述這些失去手術機會或已無根治性切除條件的病人,目前臨床採用以介入為主的多種非手術治療的綜合療法得到了很大發展,取得了一定療效,成為進一步提高肝癌療效的重要手段。介入療法是這些非手術療法中療效最顯著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肝癌介入療法是在影像學方法引導下採用的局部治療。主要包括放射性介入療法和超聲介入療法,現將目前臨床常用的介入療法綜合介紹如下。
1、肝癌的放射性介入療法
放射性介入療法用於臨床已有30餘年,主要方法是經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TACE),這一技術目前已得到廣泛採用,療效肯定,成為不能根治切除的肝癌首選的非手術治療方法。肝癌的血供95%—99來自肝動脈系統,經肝動脈灌注化療後,腫瘤局部葯物濃度可達全身的100—400倍,增強抗腫瘤效應,而全身毒性作用明顯減少;栓塞劑可阻斷腫瘤血供,使瘤體嚴重缺血壞死,進而纖維化、縮小,有助於二期切除腫瘤;腫瘤局部壞死液化也有助於緩解腫瘤性疼痛;有研究表明,TACE也有助於刺激機體免疫效應,提高機體抗腫瘤能力。
1.1TACE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適應證有以下幾點。(1)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無肝功嚴重障礙,無門靜脈主幹完全阻塞;(2)腫瘤佔全肝<70%;(3)術前應用可使肝腫瘤縮小後二期切除;(4)控制腫
瘤疼痛,出血及動靜脈瘺;(5)肝癌切除後預防性治療。禁忌證:(1)肝功能損害,血清總膽紅素及穀草或谷丙轉氨酶>正常2倍,中等量腹水;(2)凝血功能明顯異常,有出血傾向,WBC≤3.0×109,血小板≤50×109;(3)門靜脈癌栓廣泛(左、右支)或主幹阻塞(但可做TAI);(4)顯著的門靜脈高壓或近期內有上消化道曲張靜脈破裂出血;(5)肝
腫瘤佔全肝70%以上(若肝功能正常可採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6)肝內或肝外廣泛轉移;(7)全身狀況差或其他器官如心、腦、肺、腎等有嚴重疾病的病人。
常用的肝動脈灌注葯物有5-FU,順鉑、卡鉑、絲裂黴素、表阿黴素等選其中2、3種聯合應用。常用栓塞葯物有碘油、明膠海綿,各種材料(包括葯物,放射同位素)的微球等。
1.2放射介入治療的並發症
TACE術後常見的反應有惡心、嘔吐,肝區劇痛,食慾不振,發熱等,偶有膽囊炎甚至膽囊壞疽,腹膜炎;胃粘膜糜爛,潰瘍,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以及肝或腎功能衰竭等,應嚴加防範。
1.3放射介入治療的療效及存在爭議的問題
經過多年大量病例的治療實踐,國內外文獻公認TACE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與東方肝膽外科醫院(1999)報道TACE14000餘例次,治療後1、3、5年生存率分別為45%-77%,17-22%,6-13%。經TACE治療後腫瘤縮小並獲得二期切除約佔TACE總例數的6.2-11.2%,二期切除者5年生存率與小肝癌切除者相近。有少數病例經多次TACE和綜合療法治療後腫瘤縮小、消失,有的至今已生存10-20年以上,達到了治癒的療效。
TACE療法目前還存在許多缺點和難點影響其療效。(1)合並門靜脈癌栓病人的治療問題。肝癌合並門靜脈癌栓者可達62.2-90.2%,對這類病人如放棄治療,其生存期僅有3-6個月,因此目前對門靜脈分支癌栓的病例行TACE是國內外文獻中的一致共識。對於門靜脈主幹有癌栓是否宜做TACE治療,目前有不同意見,國內相當多的作者持否定意見。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及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經10000餘例TACE治療的觀察、研究,門靜脈主幹癌栓一般並不會使門靜脈血供完全阻斷,即使完全阻斷,周圍也已形成許多迂曲的小靜脈進肝,這些側支循環在TACE術後仍可維持肝血供。Ralls發現即使同一病人,門靜脈的向肝血流也不是恆定不變的,當肝動脈血流被阻斷時,門靜脈離肝血流會變為向肝血流以滿足肝臟供血的需要;此外肝臟還可從門靜脈血中提取高比率的氧以提高對門靜脈循環的更有效利用,這些都說明肝臟具有防範缺血壞死的能力。所以我們認為,肝功能良好的門靜脈癌栓病人,一般
能夠安全渡過TACE術後的危險。也有人提出經門靜脈穿刺注射IL-2聯合TACE治療肝癌合並門靜脈癌栓,可提高病人的療效。(2)對於能手術切除的肝癌術前是否行TACE,目前存在不同意見。多數作者認為,可一期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不作術前TACE,特別是直徑<5cm的單個腫瘤。對較大腫瘤(>10cm)無包膜,邊界不清,又貼近肝內大血管;周邊有子灶或多結節的肝癌,這樣的腫瘤難以做到根治性切除,相反,經手術刺激後極易在短期內復發並且較術前增長擴散的更快,也會促發肝外轉移,對此類腫瘤宜術前行TACE,若腫瘤明顯縮小,周邊子灶壞死,腫瘤周邊形成炎性包膜,使邊界變得清楚,可再行二期切除,其5年生存率達62.1%,療效近似於小肝癌切除,遠較一期姑息性切除為好。若經TACE治療後,腫瘤並未縮小,仍未達到根治性切除的條件,我們認為繼續做綜合性地非手術治療仍比勉強行姑息手術切除的生存期要長。(3)肝癌切除術後有選擇性的行預防性TACE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重要手段。術後行TACE其主要作用是經DSA證實有無術後殘存微小癌灶並可進一步殺滅。有報道對高危復發病例(腫瘤無包膜,有衛星結節,未達到根治切除標准,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高指數或p53表達強陽性)術後輔加TACE治療的前瞻性對照研究提示,術後TACE組和單純根治性
切除組相比,前組肝內復發率從52.3%降至62.5%,4年生存率從33.5%提高到53.7%,提高了療效。(4)影響TACE療效的因素。近年有學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認為,TACE確有殺滅腫瘤,提高中晚期肝癌療效的一面,但有相當多的病例也顯示了該療法的局限性,甚至表現出療效更差的一面。研究表明經TACE治療後,雖有73%的肝癌病人50%以上的腫瘤組織出現壞死,但僅有5%是完全壞死,而殘存的癌細胞會具有或產生更強的增殖和侵襲能力,如有的病例TACE後短期內,病人肝內出現多處或彌漫性播散灶,有的出現肺內多發轉移灶等。此外肝癌結節周圍區域及包膜為門靜脈供血,TACE後,腫瘤周邊或包膜下常有存活的癌細胞,加之周圍側支血供很快建立,殘留癌組織很快增殖;肝癌病人多伴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TACE術後,絕大多數病人出現肝功能損害,其中有的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多次TACE治療後,會導致肝萎縮和嚴重肝功能失代償,進而更加劇了病情的惡化。也有報道認為TACE不能阻止經門靜脈癌栓導致的肝內轉移並使葯物栓塞不完全甚至促進肝內播散轉移等;此外,腫瘤大小,腫瘤的血供以及肝功能狀況等均是影響TACE療效的因素。
1.4 如何進一步提高TACE的療效
鑒於上述影響TACE療效的諸多因素,目前臨床除改進操作方法外,多採用以TACE為主的綜合療法以提高療效。如採用微導絲精細超選插入荷瘤肝段乃至肝亞段或末梢的腫瘤供養動
脈,使腫瘤在高濃度化療葯物作用下,大劑量栓塞劑最大程度栓塞血管,可使腫瘤完全壞死;若存在腫瘤血管的動脈-門靜脈瘺,栓塞劑又可進入門靜脈支內,使荷瘤動脈、門靜脈支的供血被阻斷,導致腫瘤完全壞死,同時最大限度保護肝組織;此外重視對寄生血管的處理等都是提高TACE療效的措施。
近年國內有報道TACE經肝動脈置管注入放射性同位素,在化療栓塞基礎上加內照射治療肝癌,3、5年生存率提高到74%和56%。自Kan等提出肝癌存在雙重供血後,臨床研究行肝動脈與門靜脈雙重化療的報道增多。有報道肝動脈及門靜脈雙化療加瘤內注射碘油、乙醇治療肝癌,治療後2年生存率可從21%提高至39.6%。也有研究採用球囊導管暫時阻斷瘤段肝靜脈,同時行超選擇性TACE,其療效明顯高於單純TACE組。但這一新技術開展時間短,病例少,尚難評價。
此外,大劑量碘油栓塞法,高溫碘油熱栓塞或加入中葯(華蟾素、喜樹礆等)TACE療法,或TACE後結合放療、無水乙醇注射、微波固化或射頻消融等聯合療法,同時結合免疫,中葯等進行綜合治療可進一步提高對肝癌的療效。
2、肝癌的超聲介入療法
由於各種原因,如肝功能異常,其他嚴重疾病影響,腫瘤部位、大小等因素,暫不能採用手術治療的肝癌,可在B超引導下,對肝癌行局部治療,包括瘤內葯物注射、微波固化、射頻消融、氬氦刀局部冷凍等,近年該療法國內外開展較多,進展很快。
2.1 經皮穿刺瘤內葯物注射
注射葯物包括無水乙醇、醋酸、高熱蒸餾水或鹽水等,其中瘤內無水乙醇注射(PEI)治療肝癌,方法簡便、安全、適應證廣、療效好等受到臨床重視,應用最普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總結2000例肝癌病人,31000次PEI治療,腫瘤壞死縮小率可達61.5-87.9%,腫瘤直徑<3cm的2、3、5年生存率達85%、80%和55%,療效不亞於手術根治性切除。>5cm者2、3年生存率也達到37.8%和15%,延長了病人生存期;作者認為如能聯合TACE等多種療法綜合治療,可進一步提高療效。15-50%的醋酸瘤內注射,較PEI有更強的組織滲透力,浸潤范圍更大,對瘤組織破壞比PEI大1倍以上,其注射葯量及次數比PEI減少。Dodd等研究報道,醋酸治療小肝癌,3、5年生存率可達79%和49%,完全可取代手術切除。
近年,高溫蒸餾水(PHDI)或鹽水瘤內注射療法國內外也始有報道,療效與PEI相仿,但其副反應極少,安全性高。有報道經PHDI治療,腫瘤壞死率達81.2%(56/69),認為
對直徑≤6cm的肝癌療效優於PEI。然而,由於注射量大,瘤內壓力高,能否引起腫瘤擴散等並發症及療效如何,尚待大宗病例觀察。
2.2 射頻消融(RF)治療
這是一種微創治療肝癌的新技術,近年國內外文獻報道較多,療效較肯定。Rossi等報道39例癌結節直徑<4cm的小肝癌和11例轉移性肝癌經射頻治療後,前者中位生存期44個月,在平均約22.6個月的隨訪中,局部復發率<10%。該組原發性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別為94%、68%、40%。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2001)報道100例肝癌經RF治療,63例<5cm的肝癌治療後總有效率達96.4%,瘤體完全凝固壞死率達85.9%,其中59例生存1年以上(仍隨訪中)。認為RF對小肝癌治療可達到與手術根治切除同樣的療效。國內另一組報道也認為RF對直徑≤3cm的肝癌,其組織壞死率可達90-100%,療效好,延長生存期。此療法適用於肝功能差、年老或不宜手術治療;或腫瘤位於肝中央,肝門區;或手術困難的復發性肝癌(<5cm,尤其是<3cm)的病例;無手術指征的大肝癌也可試用,配合TACE綜合治療可提高療效。雖然+,療法有安全、適應證廣、療效可靠等優點,但也應注意穿刺出血、膿腫形成、鄰近臟器損傷、穿孔等並發症,對有黃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礙、腫塊巨大,與膽道關系密切的腫瘤應視為禁忌。
2.3 微波固化(MCT)治療
通過微波熱效應,使腫瘤組織加溫至50℃以上,致瘤組織凝固壞死。此療法國內外已
經應用多年,取得顯著療效。
SATO報道應用MCT治療19例不能切除的肝癌(直徑5-9cm),31個病灶中,28例完全消融獲得根治,2例長期存活,10例無瘤生存10-64個月,3例帶瘤生存17-22個月,療效滿意。國內一組報道27例直徑<3cm的44個肝癌結節,經MCT治療後,腫瘤完全消融率95.5%,1、2、3年生存率為96.2%、81.4%和81.4%,顯示MCT對腫瘤的療效滿意,特別對那些因肝硬化重,肝功能異常,或腫瘤位置特殊,手術風險大或要切除大塊肝組織的小肝癌,MCT無疑是一種簡便、安全、經濟、療效好的方法。也有報道此療法可導致肝功能衰竭、出血,周圍臟器特別是膽道等損傷等並發症,應注意適應證選擇和細致的操作。
2.4 氬氦刀靶向冷凍損毀術
冷凍技術治療肝癌,在國內外已開展多年,獲得一定療效。氬氦刀冷凍損毀術是近年
臨床開展的冷凍治療新技術,氬氦刀通過4或8個能單獨或組合應用的熱絕緣超導刀,插入肝腫瘤組織內,由於超導刀為中空,當輸出高壓氬氣,藉氬氣在刀尖急速膨脹作用,使刀尖區域在1min內降溫至-140℃,腫瘤組織呈冰球狀,冷凍15-20min,腫瘤低溫壞死。理想的治療是,B超下可見冰球超過腫瘤范圍1cm以上。冷凍結束後開啟氦氣加溫系統,使刀尖溫度回升,病變區在數分鍾內解凍並升至20-45℃,化凍過程冰球膨脹爆裂,對瘤組織也能造成嚴重損傷,然後再重復以上循環。
這一療法適應證是:(1)病人一般狀況好,無其它重要疾病;(2)肝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Child A或B;(3)3個以內腫瘤,腫瘤直徑<5cm;(4)由於某種原因不能行手術或
其它療法療效差的病人。對於較大腫瘤可以逐次試用多根超導刀,或術中多點穿刺治療,術後與TACE等治療結合仍能獲得好的療效。開腹行氬氦刀治療時,因在直視下操作,可採用5-8cm大直徑超導刀,多點穿刺,對半肝以內較大腫瘤也可採用此療法。國外作者報道轉移性肝癌行冷凍治療較多,國外作者報道123例肝轉移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44%,5年無瘤生存率為30%,10年生存率19%,療效顯著。對於>5cm的大肝癌,配合TACE治療仍有相當的治癒率,明顯延長病人生存期。作者研究,病人術後CD3+、CA4+、CD8+及NK細胞等多種免疫指標均有明顯上升,提示該治療可激發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腫瘤效應。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行氬氦刀治療31例肝癌(原發21例,轉移10例),肝癌直徑≤5cm,治療後AFP轉陰率達80%,CT、MRI復查示腫瘤完全壞死率為66.7%。由於該療法創傷小,恢復快,不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常可獲得良好的療效,目前國內逐漸開展這一新技術。並發症有針道或肝包膜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鄰近器官損傷,血紅蛋白尿甚至導致腎功能不全等。對較大腫瘤的治療,術中需輸液加溫或鋪電熱毯加溫,防止冷休克;術後行鹼化尿液、利尿等保護腎臟等治療。 如何上傳文件??
⑨ 肝癌基因治療學的參考文獻
1] Wang XW,Yuan JH,Zhang RG,et al.Antihepatoma effect of alpha?fetoprotein 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in vitro and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1,7(3):345-351.
[2] 王季,喬世峰.反義IGF?I寡核苷酸轉染抑制人肝癌細胞生長的實驗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5,32(2):115-116.
[3] Qiao J,Doubrovin M,Sauter BV,et al.Tumor?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 of suicide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02,9(3):168-175.
[4] Won YS,Lee SW.Targeted retardation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by specific replacement of alpha?fetoprotein RNA[J].J Biotechnol,2007,129(4):614-619.
[5] 薛剛, 程瑩, 曹永寬,等.IFNγ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在肝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25):2820-2825.
[6] Nair S,Boczkowski D,Moeller B,et a1.Synergy between tUnlor im?nmn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J].Blood,2003,102(3):964-971.
[7] 穆紅,王玉亮,劉蓉.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細胞的表達及誘導其凋亡[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6,22 (6):758-759.
[8] Douglas JT. Cancer gene therapy [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3,2(1) :51-64.
[9] 李華,王欣璐,楊揚,等.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轉錄酶對人肝癌細胞的生長抑製作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8):1323-1326.
[10] 羅渝昆,張東山,馬愛敏,等.超聲微氣泡介導cy5ODN 轉染大鼠腎的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7,16(6):527-529.
[11] 黃嘉凌,劉燕艷,方壯偉,等.HSV?TK/CD基因聯合IL?12基因體內治療肝癌[J].腫瘤,2004,24(5):467-469.
[12] 馮嘉瑜,張艮甫.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療[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2):124-125.
[13] Azuma H,Tomita S,Kaneda Y,et al.Transfection of NK kappaB?decoy oligodeoxynucletides using efficient ultrasound 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donor kidneys prolonged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J].Gene Ther,2003,10(5):415-425.
[14] 溫賢浩,徐酉華.Survivin?腫瘤基因治療的新靶點[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4):277-279.
[15] Miller DL,Don C,Song J.DNA transfer and cell killing in epidermoid cells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activation of contrast agent gas bodies in vitro[J].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4):6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