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A. 如何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論文 58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音樂教育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尤其在大中城市,教育部門對音樂教育抓得很緊,普通百姓對音樂藝術也十分崇尚。但同時應該看到,廣大農村在這方面仍然處於落後狀態,有些中小學甚至取消了音樂課,還有些雖然訂了音樂課本、排出了音樂課表,但很少有教師認真嚴肅地上音樂課,反映少年兒童生活,表現傳統愛國主義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聽到。在通俗音樂、快餐文化鋪天蓋地的社會背景下,學生所知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類的垃圾腔。如2007年我縣中考特長生加試中唱《隱形的翅膀》的有9人,在某超市舉行的「夏日杯」中小學生歌手大賽上獲獎的歌曲是《兩只蝴蝶》。且不說這個節目的藝術水準有多高,看一看歌詞內容就知道是否適合中小學生演唱。
作為一名從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師,我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反思,試述如下: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教育管理部門重視不夠
很多學校表面上倡導實施素質教育,實際上仍抓著應試教育這個「纏身繩」,把追求升學率作為唯一目標,並把考試成績排名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標准。音樂、美術仍不列為考試科目,不少教師為了晉職評優,爭奪名次,一心撲在「正課」上,甚至霸佔音樂課,改上所謂的正課,音、體、美成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成為被歧視的對象,音樂教師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
2.音樂師資嚴重缺失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失,據調查,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而中小學音樂教師才10萬人。即使是按每校配備1位音樂教師計算,以我國現有音樂院校的培養速度,也只能在60年後才能滿足這一需求。而一部分專業音樂院校畢業的學生雖然分配到了農村,但大多留在條件較好的縣城或城鎮中心學校,而不願前往農村任教。由此可見,師資少、質量差、分配不均,成為「發展音樂教育」的瓶頸。
3.音樂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教學設施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物質基礎。但許多鄉村學校因為對音樂教育的漠視,不可能投資音樂教學以改善音樂設施。有的學校連一架風琴也沒有,至於說專用音樂教室、鋼琴、功放音箱等多媒體設施,只能是農村音樂教師的夢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專業音樂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也難以收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4.教師素質低下
為了解決音樂師資缺乏的問題,有關部門敷衍了事,所用音樂教師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由於這個緣故,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於音樂知識根本不作要求,嚴重製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農村中小學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樂教師學歷達到了基本要求。
二、改變落後狀態的措施
面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緊缺、領導部門不重視、設備簡陋、教學質量低下等眾多問題,我們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努力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後狀態。
1.加強領導與管理
「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與體制的同步變革,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於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缺乏先進的理念」。各級領導特別是一校之長應該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強化先進的教學理念,開足開齊教育部規定的所有學科,尤其是音樂學科。
當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政府部門必須為推行素質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解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首先要加強全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師資力量,擴大全國各大音樂院校招生力度,動員廣大音樂院校畢業生畢業後深入廣大農村。農村學校可招聘社會上有音樂專長的人才,經過培訓,分配到中小學任教。可讓專職音樂教師以「走教」的形式開展工作,如一個學校一個專職教師則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讓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小學兼任音樂教師,這樣既能解決音樂學科的教學問題,又能解決音樂教師的工作量不足的問題。
3.加大改善音樂教學設施的投入
目前,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修建音樂專用教室。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健康發展。
4.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修養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教學設施簡陋等諸多問題,我們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加強師訓工作,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有音樂愛好,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我們可採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加強音樂教師的雙基訓練和學歷培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我國的學校音樂教育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機遇和挑戰,鄉村音樂教育任重道遠。作為教育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關心、支持音樂教育,尤其要關注相對落後的鄉村音樂教育,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面貌有一個較大的改善,從而與城市學校音樂教育並進,只有這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B. 新課改下怎樣發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改革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其改革進度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當前西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誤解
農村是一個地理和文化的概念。綜合素養的高低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可是農村家長對音樂教育並不是很重視。21世紀,知識決定命運的今天,農村學生家長素質並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對音樂等藝術課程,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以至於輕視甚至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的興趣。家長認為只有數學、語文的成績才是最重要的,音樂課不作為統考,與升學關系不大,是無足輕重的學科,應該把音樂課時讓給數學、語文等學科。這種模糊的認識將成為素質教育實施的絆腳石。
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師資缺乏
當前部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並不是音樂專業出生,而是有其他學科教師兼職的。受過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對音樂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其次是缺乏對現有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幾乎沒有涉及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這將會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及學校教學水平更加滯後。
3.小學音樂教學設施落後及不足
音樂教學的基礎是有一定的音樂設備。西部農村教育資源歷來比較落後,音樂教育的設施可謂是更加不堪,沒有專用的音樂教室,沒有音樂教學書籍、掛圖等教具,更談不上專業化的琴房,音樂教材中提到西洋樂器更不知為何物。在農村小學生的概念里,只要能發音的器樂都是「琴」;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設施的嚴重缺乏,導致有效的音樂教學不能開展,這些都在無形中制約著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
4.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單一
雖然大多數學校都已能夠正常開設小學音樂課程,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幾乎變成了「流行歌曲課」。這不僅僅是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內容的缺乏,也是教學手段的缺乏,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缺乏系統性、多樣性和豐富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對策
1.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與學生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要發展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我們需要徹底拋棄舊的教育觀念,要使廣大農村小學教育以及家長充分認識到後樂教育對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徹底轉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將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開展與新課程改革標准結合起來,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另外,需要農村小學的直接管理者――小學校長們摒棄「主課」與「副課」的舊思想,確立小學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同等重要性。
2.加大小學音樂師資隊伍的培訓與建設力度
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師資隊伍缺乏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進專業的音樂教師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穩定當前的音樂教師隊伍,加大對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當然,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加強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定期對這些非專業的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高農村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3.加大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加大中小學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相對薄弱,在今後的建設中適當加大小學音樂教育投入將會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添磚加瓦。
4.積極配合新課改,開展教學改革
有了新課改的助力,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我們對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進行積極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學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樣化。其次,積極改革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本地或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民間的音樂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
小學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產生影響是極其重要的,使其對生活有了「美好」的嚮往,因此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是不能忽視的。通過多方面努力,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必將翻開新的篇章,為農村孩子插上美麗的翅膀。
C.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談
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寫的
很好寫內容分析
D.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E.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怎麼寫
馬克思說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說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麼,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學音樂教育的任務,小學音樂課就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益處。
一、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例如一年級教材上的《口哨與小狗》,用模擬手法使音樂產生直觀聽覺形象。在欣賞作品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著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著腦袋,扭動著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彷彿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著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著尾巴,嘣來跳去。我不禁為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激動,更為音樂欣賞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過欣賞我國民族音樂作品,有助於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級教材中的《碼頭工人》是欣賞曲目中的精聽曲目,作品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運用三連音這一特殊節奏型,21次重復出現,使主題旋律不斷上升到高潮,給學生留下了形象、鮮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時,我給學生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事,寓教於樂,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壯志。民族器樂曲《百鳥朝鳳》是我國民樂中的瑰寶,學生通過欣賞,可以引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典之作。
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過錘煉、考驗的藝術生命力較強的精品。例如《土爾其進行曲》、《〈卡門〉序曲》等等。學生欣賞後,可以開擴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F.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談
一、概念界定
1、什麼是中小學音樂教育
2、作用和意義(美育教育)
二、現狀
1、國外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展情況、教育途徑方式效果等
2、國內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展情況、教育途徑方式效果等
三、我國開展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和原因
1、重視不夠
2、師資匱乏
3、課時量少
4、教材內容
5、授課方式單一(根據論文要點展開)
四、對策
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