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的論文
⑴ 要關於中學生睡眠的論文
摘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4天不睡眠的人就會死去,可見睡眠是人類正常生理現象。相對而言,中學生因學業繁重,每天都要奮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學生睡眠不充足,不僅影響次日學習,降低聽課效率,還會影響食慾,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發展。為此,筆者通過調查研究,論述了當前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對策和建議。關鍵詞:中學生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准。但人們對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認識。動物試驗表明,小白鼠如果超過6天不睡眠,就會出現運動失調的症狀,直至腦電波電壓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個人只喝水不進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礙已成為威脅世界各國公眾的一個突出問題。醫學研究表明,偶爾失眠會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動作不協調,長期失眠則會帶來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出現障礙和工作力不從心等後果。二、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一)問卷調查有人說,學生是最「困」的群體。為了解中學生的睡眠狀況,筆者近期對本校和附近3所鄉鎮中學做了有關中學生睡眠方面的調查,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顯示,78.7%的學生存在睡眠障礙或睡眠時間不足。調查結果表明,包括午休時間在內,282名中學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礙,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時,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時,即222名學生睡眠時間不足,占調查人數的78.7%。(二)調查結果分析與思考筆者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八成學生有睡眠障礙現象,近六成學生因睡眠質量問題而出現日間功能障礙現象(日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這些直接會影響學生成績並導致心理問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在6點左右起床,睡覺時間約為11~12點,因作業過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證標准8小時睡眠的學生很少。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未達到成人狀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年級越高睡眠越不足統計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別為30.5%和78.7%,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顯高於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2個小時,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僅有7.4個小時。2、畢業班學生睡眠明顯偏少所調查的4個學校中,初三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9小時,而初二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6小時。高中的對比更是明顯,高一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7個小時,而高三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9個小時。除去午休時間,53名高三學生晚上平均睡眠時間僅僅6個小時。3、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學業負擔過重、環境影響以及個人情緒三大因素。睡眠時間少的學生主要是由於晚睡。統計表明,95%的高三學生、80%的高一學生和81%的初三學生經常要晚於23時睡覺,61%的初二學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於23時睡覺。課外作業過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試測驗以及作業過多兩方面。學習壓力過大,學習負擔加重,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⑵ 關於「睡眠」的論文怎麼寫、
我原來做過一篇英語閱讀,提到關於人類睡眠,大概分5 stages of sleep和4 circles,每個circle中,5個階段會重復。
第一個輕度睡眠階段,心率和血壓降低,肌肉放鬆。
隨後二三階段,睡眠逐漸加深。
第四階段,通常發生在入睡後一小時,人進入沉睡狀態,如果突然被叫醒,會比較困惑麻木。這個階段也是經常發生夢游的階段。一般持續15分鍾左右。
第五階段,是眼睛迅速轉動的階段,心跳加速回正常速率,大腦活動也加速,略快於白天正常的狀態。這個階段通常是人做夢的睡眠階段。
個人經歷的話,我感覺在早晨醒來之前做的夢能記得的最多,而且如果很疲憊的話,睡眠會比較沉,而且不會做夢,或者說不會記得有做夢。
不同的人對睡眠要求的差別非常大,有的睡很少也能精力充沛,有的就必須睡很多,這一點可能和基因有關系,還有個人的新陳代謝情況。
在一些氣味的輔助下,如香水,或者草葯,會讓你的睡眠有不同程度的感受。
http://..com/question/87060989.html這是一篇別人的英語知道回答,感覺還是有點用處的
⑶ 關於上課說話和睡覺的議論文
層進式結構也稱遞進式、層遞式,就是按照邏輯關系,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縱向開掘的一種結構方式。層進式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分論點時,這些分論點之間構成的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關系。層次間可用諸如「不僅……而且……」「……況且」等關聯詞語過渡。這種結構俗稱「剝筍法」,一層一層地「剝殼」,最後顯出其本質。
二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即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順序來寫。這種論證結構的好處是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論證深刻。
運用層進式結構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層進式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恰當,要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不可隨意顛倒;二、層進式各個部分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要用一些過渡性詞語承上啟下;三、在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順序寫作時,要明確回答各部分的內容。[2]
點例法舉例
所謂點例法舉例,也叫排比論證法。就是運用排比的句式列舉一組相似的論據,然後進行歸納議論分析。運用點例法舉例,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列舉大量的例子,使例證全面而充分。此外,由於運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議論說理的力度、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使用點例式分析,要注意三點:一、幾個事例的敘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夠論證共同的觀點,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敘述語言要簡潔,一般一個例子不超過40字;三、要在例後進行一定的歸納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質,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
⑷ 急求關於學生上課睡覺的論文
上課 睡覺的原因
1。老師講課講得不好
2。學習太過疲勞,(多加點 戶外活動之類)
3。學生不想聽課
⑸ 關於青少年睡眠重要性的論文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每晚實際睡眠時間比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平均少大約2小時。這是個值得家長們關注的問題,因為夜間充分休息對於恢復精力十分重要。連續3周或3周以上睡眠不足會削弱孩子的免疫系統,使孩子易患感冒、流感和其他傳染疾病。睡眠不足還會使孩子易煩躁,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容易感到疲勞,不願鍛煉或從事其他有益健康的活動。 許多父母會認為,既然孩子們已近成年,即使睡眠不足,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要達到最佳精神狀態,青少年每晚需要大約9小時15分鍾的睡眠時間,而小學生大約需要10小時。 讓孩子睡好覺4法 □ 安排睡眠時間。即使年齡大一些的青少年也需要父母督促他們睡覺,使睡眠成為孩子生活的第一需要。 □ 鼓勵孩子小睡。告訴孩子許多成功人士都通過小睡來補充精力,他也可以這樣做,比如在乘車去上學的路上,或者午飯後、下午上課前趴在課桌上睡一小覺。 □ 為孩子做出重視睡眠的榜樣。每天安排足夠的睡眠時間,保證充分休息,為孩子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樣。 □ 改變規矩。制定並實行這樣一條規矩:每天必須先做完家庭作業才能上網、看電視或打電話。 編輯註:中國的孩子普遍存在這個問題。 睡眠醫學是一門新興的發展迅速的綜合性醫學科學,它除對睡眠進行基礎研究外,主要對各種睡眠疾病的發生、發展、防治及其與臨床各科的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和研究。 所謂睡眠疾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睡眠本身發生失調的疾病,如失眠和白日過度瞌睡(睡眠失調);另一是指在睡眠過程中誘發或發生的疾病,但一般不以失眠和白日瞌睡為主訴,前者如睡眠呼吸障礙引起的打鼾,後者是指睡眠期的各種異常的不自主運動和行為為如夢游、睡驚症等。 睡眠占人生1/3時間,但人們至今對睡眠的基礎知識如睡眠的發生和功能等仍知之甚少,而各種睡眠疾病卻日益增多,危害日益明顯。例如,美國據兩份調查材料估計,失眠患者高達4000~6000萬人,預計到21世紀中葉將達1億人。國內的調查統計結果失眠疾病的患病率高達42%。因睡眠不足導致學習、工作效率和生產的下降、病假、醫療費用以及意外傷害事故等,其經濟損失難以估計。挑戰者號太空梭慘劇和三里島電站核泄漏事件,也均與個別工作人員的睡眠不足有關。至於可導致睡眠低氧血症和血液動力學改變,繼而引發心腦血管病變等一系列軀體疾病的睡眠呼吸障礙,其發病率已佔人群的2~4%,在老年人群中高達22~24%;僅因其引起的白日瞌睡導致的車禍一項,每年經濟損失達500餘億美元。歐美等發達國家自70年代中期以來,已日益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各國紛紛建起了睡眠研究機構。睡眠醫學成為發展迅猛的新興的綜合性科學,如美國除各地有睡眠協會200餘家外,還有全國性的「美國睡眠醫學會」,經其聯合歐洲、南美和日本睡眠研究會頒布的「睡眠疾病國際分類」中,睡眠疾病共80餘種。
⑹ 有關睡眠心理學的論文
——專家就在您身邊!生物心理學中的睡眠階段
一種被稱作腦電圖(electroeIacephalograph,EEG)的技術發明使科學家對睡眠的深入了解
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應用該技術可以對人的覺醒與睡眠狀態進行客觀的觀察和測量,能夠在
人一整夜的睡眠中發現其不同時期的大腦活動變化。由此我們得以獲知,睡眠是分不同階段
的,每一階段有其可以明顯區分的大腦電活動以及行為表現特徵。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心理學
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EEG所記錄的是大腦某一部位神經元的集群平均電位(gross avetage of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s)。在入夜間睡眠進程中,EEG顯示有規律的變化,根據其不同特徵,可以將睡眠
區分為兩大類型,即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SWS)和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睡眠研究者在記錄睡眠者腦電活動的同時,還記錄被試的其他生理指標,諸如眼睛的活
動、呼吸活動、心率、身體某一部位的肌緊張程度等,由此對不同階段的睡眠予以詳細而全
面的行為特徵描述,並且給予不同的命名。慢波睡眠:在人一整夜的正常睡眠開始之前,他(她)處於一種清醒放鬆的准備入睡狀態,
此時其 EEG顯示 8 Hz至13 Hz的α波,這種腦電波通常是當人處於清醒、寧靜以及閉眼的
狀態中日寸在其頭腦後部能夠記錄到的一種特徵波。當人開始入睡時,他(她)首先進入睡眠的第一個階段,該階段被稱為睡眠1期,又稱入
睡期。此時其EEG中出現 4 Hz至7 Hz的θ波,大腦整體活動仍比較活躍,但其水平在逐
漸下降,腦電波形呈現不規則的鋸齒狀。此後進入睡眠的第二階段——睡眠 2期,又稱淺睡期,此時 EEG最顯著的特徵是出現
睡眠梭狀波(sleep spindles)和K-復合波(K-complex)。前者是持續時間半秒以上的 12 Hz至14
Hz的陣發波,後者是一種高振幅的尖狀負波以及緊隨其後的振幅和頻率較小的正波。K-復
合波最常出現於睡眠 2期,它能夠被睡眠時突如其來的刺激所誘發。處於淺睡期的人可能發
出鼾聲,但他(她)如果被喚醒,則往往聲稱自己還沒有睡著,但其行為已顯現入睡的特徵。隨後兩個階段分別為睡眠3期和睡眠 4期,前者又稱中睡期,此時 EEG顯現低頻率和
高振幅的特點,除了θ波之外,還產生頻率為 0.5 Hz至3 Hz的高幅慢波(被稱為δ波)。
δ波在睡眠 4期成為其特徵性腦電波,占 50%以上的腦電成分。此時睡眠者進入深睡期,
一般難以被喚醒。在睡眠 1期至 4期的連續轉變進程中,睡眠者的各種生理指標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表現
為心率和呼吸逐漸減慢,大腦活動水平漸漸降低,EEG中低頻率、高振幅的腦電波成分逐
步增加。所謂慢波睡眠就是根據睡眠 3期和 4期的EEG特徵而命名的。松果咨詢-心理咨詢指導中心 ht
ttp:/
//w
www.songkur.com
——專家就在您身邊!睡眠中 EEG慢波之所以產生,是由大腦神經元活動同步化所致。在清醒或睡眠 1 期階
段,大腦皮層接受大量刺激輸入,許多神經元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但是不同部位、不同群
體的神經元興奮活動並不同時發生,此起彼伏的興奮活動導致 EEG顯現高頻低幅的波形。
然而當人進入睡眠 3期或 4期後,大腦皮層的感知覺輸入大大減少,少量能夠到達大腦皮層
的刺激輸入能夠使神經元在沒有彼此干擾的情況下同步活動程度增強,從而產生高振幅、低
頻率的腦電波。經過睡眠4期,人的睡眠又逐步返回睡眠3期和 2期,之後如果不被喚醒,就進入另一
個獨特的睡眠階段,即快波睡眠期。松果咨詢-心理咨詢指導中心 ht
ttp:/
//w
www.songkur.com
⑺ 睡眠與健康 因果關系議論文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睡眠使身體得到休息,體力得到恢復,對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因為「生長激素」是在上半夜睡眠正香時分泌最多。此外,睡眠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生殖功能、改善精神狀態、增強記憶力。莎士比亞說:「人生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睡眠相當於「養陰」。中醫理論有陰陽五行學說,「陰」泛指物質基礎,如血液、體液等,「陽」泛指多器官的功能。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若陰虛陽亢,則發生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表現為心悸、氣短、多汗、手顫、癭腫、食慾亢進、體重下降、月經失調、失眠多夢、眼球突出,嚴重者可發展成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心臟病、角膜潰瘍等多種並發症。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社會競爭的壓力讓世界上27%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據國家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於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由於多數人對於睡眠障礙缺乏科學的了解,往往將失眠的原因歸咎於社會競爭的壓力、人際關系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壓力等,並沒有把它當作一種疾病來看待。睡眠障礙引起的人的社會功能,精神方面的問題,甚至時間長以後它會引起人體器官,比如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功能的障礙。失眠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睡眠不好不僅會讓人患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幾率增加,而因為疲勞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近年來也呈上升趨勢。
人如果喪失睡眠,行為就會發生改變,因此睡眠對人體的生命功能非常重要.長期失眠會導致:1、身體免疫力下降,對各種疾病抵抗力下降。2、記憶力減退,影響工作和學習。3、引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老年性痴呆。4、嚴重者還會引起內分泌失調、抑鬱焦慮、精神萎靡。
長期失眠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必需及早治療,刻不容緩!
俗話說:「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見老」。這是因為睡眠時,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肌肉的各種神經反射活動較白天睡覺時均有明顯改變。例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在睡眠時幾乎不分泌,而白天分泌加強,呈「晝高夜低」態勢;而生長激素、催乳激素等睡時分泌增多,白天則幾乎不分泌,呈「晝低夜高」態勢。
人的下丘腦有一個「生物鍾」,決定著睡眠時間的長短。一般來說,嬰兒每天平均睡16小時,3歲的孩子每天睡12小時,至少也不應少於10小時,30歲以後熟睡的時間開始減少,年齡越大,夜間醒來的次數也就越多。
有人認為一夜要睡足8小時才行。其實睡覺時間多少是因人而異的。有人要睡8~9小時,才有充沛的精力,而有的人卻只需睡5~6小時就夠了。據說周恩來總理生前日理萬機,每天睡眠不超過4~5小時就夠了,愛迪生、邱吉爾等也是如此,而德國詩人歌得有時竟連續睡24小時。由此可見,只要適合個人體質與習慣,短時間睡眠並不代表不正常。應當指出:打盹可代替睡眠。研究發現,1天約打10個盹(約100分鍾)即可代替夜間7~8小時的連續睡眠。還有人說,睡前不要吃喝東西,這也是不完全正確的。據實驗證明,有人睡前喝小量牛奶,可以睡得更香甜。更有人提出如果你少睡了幾小時,就要在第二天補睡幾小時,才能恢復精力,這也是沒有根據的。有人連續幾天沒睡覺,只要熟睡一整夜,就可補足幾天的少睡時間了,這都是不科學的。
只有正確的睡眠才能保證健康!
首先,要遵照生物鍾的運行規律,不要隨意打亂它,如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床,都應有固定的習慣,不要輕易改變。一般地說,睡眠最理想的時間是晚上9點至凌晨2點,這是因為人的睡眠大約每兩小時為一節,第一節睡得最沉,第二節稍淺,第三、第四節愈淺,而前二節四小時的睡眠量占總睡眠量的75%。對老年人來說,睡眠時間應比中、壯年多一些為好。這是因為,老年人容易疲勞,而消除疲勞的時間也比較長。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能睡足8~9小時,9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睡足10~11小時,同時,每天睡0.5~1小時午覺也很必要。
其次,要注意睡的姿勢與方向,睡眠最好取雙腿彎曲右側位,方向最好是使人體保持和地球磁場的磁力線平行,也就是南北向。
再次,要注意睡眠的環境,除了安靜,還要有空氣流通。養成開窗睡眠的好習慣,使空氣流通,有利安眠,但開窗時要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身體,特別是頭部。可開側窗,並注意蓋好被子。
還有,要注意不輕易服用安眠葯,可睡前喝一小杯熱牛奶,因牛奶含有色氨酸有輕度的催眠作用。
關於午睡,也很重要。午睡能產生神奇的力量。午睡一小會兒,一整天下來全身都感覺不錯。早在遠古的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午後的暑熱,會小憩片刻,以保持體力,這就是午睡。
當社會愈來愈工業化時,午睡愈來愈不能實現。「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讓人們不敢再有片刻的停歇。日本的資本家,讓工人們不停的勞動,甚至小便的時間都不給,結果造成不少「過勞死」,頻發工傷事故,次品也增多。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有午睡的習慣:愛因斯坦就認為,每天午睡幫助他提神醒腦,使他的思維更加清晰、更有創造力;拿破崙則因為長期失眠,養成了用午睡來補充精力的習慣;美國的幾位總統——肯尼迪、里根、柯林頓,也都有愛睡午覺的習慣。
有的小學也有午睡的規定,有人認為小朋友一大早就要起床,趕到學校,晚上還要做功課,這么長的活動時間,可由午睡來補充體力。但也有人認為,有些小朋友精力特別旺盛,若不想午睡,也不需要特別勉強。
⑻ 急求一篇關於睡眠和時間的論文,要500字啊!
睡眠過多是指睡眠時間過長,較正常睡眠時間增多數小時或長達數天。睡眠過多可發生於很多腦部疾病,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炎、第三腦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腦瘤等,也可見於尿中毒、糖尿病、鎮靜劑過多等。怎樣將睡眠的時間適當縮短? 在當今時代里,人們的時間觀念都比較強,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學習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會感到時間不夠用。 如果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擠出點睡眠的時間,這是人們比較關心,並且早已實施的一種方法。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將睡眠時間從8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是完全可行的,對健康不會造成大的危害。怎樣才能將睡眠的時間適當地縮短呢? (1)要有科學的措施。科學的節約睡眠時間,是長睡眠變成短睡眠的關鍵。對於一個長期睡眠時間保持在8小時以上的人來說,只有縮短睡眠時間的意願而沒有科學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異,一般講來可以以每周減少30分鍾睡眠時間的速度遞延,待睡眠時間減少至每日睡6個小時則不宜繼續再減。 在由長睡眠向短睡眠轉變的過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後,要中午午休30~40分鍾,否則精力和體力都會不支持。 (2)要有意願和下意識的結合。意願是指自己有適當節省睡眠時間的願望;下意識又稱潛意識,心理學上是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這種作用是潛伏在意識之下的一種精神實質,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動。 人人都可產生辦某件事的意願,同時內心深處存在下意識,當意願與下意識一致時,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積;當意願和下意識相互對抗時,那麼下意識與意願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識的威力是意願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當意願絕對壓倒下意識時,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願是「很想縮短睡眠時間多干點事」,而下意識所形成的觀念是「睡不夠8小時會傷身體」,結局是很難實現短熟睡眠,因為下意識根深蒂固、很強大,只有當意願加倍時才能與之匹敵。 要實現短熟睡眠,往往需要醫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從根本上消除腦海深處的下意識及其所形成的觀念。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際情況看,睡眠的下意識是能改變的,只要從內心深處認為短睡眠對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影響,並且還能使得人們從知識、財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識也就會漸漸地轉變過來。 (3)要有緊張有序的節律。把睡眠的時間節省下來以後的利用問題,是關繫到成功後成果的鞏固問題。在工作、學習或經營、社交當中,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把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時間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就及時上床就寢,在緊張有序的節律當中撥了自己的生物鍾,以便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有一點必須指出,睡眠時間的節省並不是人人可行,每個人在實施時不能脫離了自己的具體實際。 長睡眠者延長的是哪個階段的睡眠時間? 我們已經在有關條目中介紹了,睡眠的全過程有兩個睡眠時相在交替輪換著進行。這兩個睡眠時相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幾個階段。慢波睡眠的第1階段為入睡期,表現的只有一絲睡意;第2階段為淺睡期,表現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喚醒;第3階段和第4階段,分別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這時睡者的潛意識消失,不易被喚醒。 慢波睡眠的4個階段大約為90分鍾的時間,慢波睡眠之後即進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動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約要進行4~5個如此的循環周期。 我們在有關條目中也介紹了,有的人是長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時,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時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與學習精力。 這兩種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樣的人中,他們延長了的或短縮了的睡眠時間,分別分布在哪個睡眠時相和階段呢? 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鍾的時間,在後邊的幾個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則快波睡眠的時間逐次延長。 一般說來,如果每晚平均出現五次快波睡眠,其總時間大約在90~120分鍾上下,約占睡眠總量的20~25%。如果是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則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講,長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者) 延長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夢睡眠的階段。 參考資料: http://www.success001.net/cuimian/renshi/200407/5.html
⑼ 談學生睡眠議論文800字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4天不睡眠的人就會死去,可見睡眠是人類正常生理現象。相對而言,中學生因學業繁重,每天都要奮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學生睡眠不充足,不僅影響次日學習,降低聽課效率,還會影響食慾,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發展。為此,筆者通過調查研究,論述了當前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對策和建議。關鍵詞:中學生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准。但人們對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認識。動物試驗表明,小白鼠如果超過6天不睡眠,就會出現運動失調的症狀,直至腦電波電壓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個人只喝水不進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礙已成為威脅世界各國公眾的一個突出問題。醫學研究表明,偶爾失眠會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動作不協調,長期失眠則會帶來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出現障礙和工作力不從心等後果。二、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一)問卷調查有人說,學生是最「困」的群體。為了解中學生的睡眠狀況,筆者近期對本校和附近3所鄉鎮中學做了有關中學生睡眠方面的調查,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顯示,78.7%的學生存在睡眠障礙或睡眠時間不足。調查結果表明,包括午休時間在內,282名中學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礙,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時,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時,即222名學生睡眠時間不足,占調查人數的78.7%。(二)調查結果分析與思考筆者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八成學生有睡眠障礙現象,近六成學生因睡眠質量問題而出現日間功能障礙現象(日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這些直接會影響學生成績並導致心理問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在6點左右起床,睡覺時間約為11~12點,因作業過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證標准8小時睡眠的學生很少。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未達到成人狀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年級越高睡眠越不足統計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別為30.5%和78.7%,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顯高於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2個小時,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僅有7.4個小時。2、畢業班學生睡眠明顯偏少所調查的4個學校中,初三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9小時,而初二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6小時。高中的對比更是明顯,高一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7個小時,而高三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9個小時。除去午休時間,53名高三學生晚上平均睡眠時間僅僅6個小時。3、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學業負擔過重、環境影響以及個人情緒三大因素。睡眠時間少的學生主要是由於晚睡。統計表明,95%的高三學生、80%的高一學生和81%的初三學生經常要晚於23時睡覺,61%的初二學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於23時睡覺。課外作業過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試測驗以及作業過多兩方面。學習壓力過大,學習負擔加重,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導致睡眠質量下降。4、影響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時身側屈則精氣不散,醒時舒展活動則氣血流通;而仰卧時體直不舒,肌肉不能放鬆,且手易搭胸,多生惡夢,影響呼吸及心臟。(2)憂慮——睡前思想雜亂或憂慮、焦急,易致失眠而影響健康。(3)惱怒——凡情緒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紊亂,導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惱怒不得。(4)進食——臨睡前進食會增加胃腸負擔,既影響睡眠又傷害身體。如需進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燈光——開燈 睡覺會損害人體健康。電燈光會擾亂人體的自然平衡,使體溫、脈搏、血壓都變得不協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後也易醒。5、學生睡眠不足隱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隱性侵害中學生的健康。上課時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現象。就目前情況看,學生睡眠不足還會隨年齡、年級的變化而加重,會影響未成年人體格和神經發育甚至身心健康發展。在該中心接待的中小學生病人中,有許多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緒波動,經常煩躁不安,其中患抑鬱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寧醫院心理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周文江認為,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因年齡、個體差異、外界環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學生睡眠不足,不利於他們身體、心理的健康成長。在身體方面,睡眠不足,對大腦的發育、身體的器官的發育都會有影響,比如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視神經、脊椎發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焦慮、急躁、不好動、興趣不廣泛等表現,心理上的反常表現反過來也會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形成惡性循環。研究人員對美國伊利諾伊州就讀的2259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睡眠時間、憂鬱症狀和自信心的分析發現,與睡眠時間較多的學生相比,睡
⑽ 上課睡覺的議論文
現在只能給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重,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壓得中學生是疲憊不堪啊,在這總「高壓」情況下,中學生隨堂睡覺已成為司空見慣的是了,大家尤其是教師們看來已是習以為常了。但在這種現象下,你是否端詳過,這是有害中學生精神和身體的一把有力弊劍啊!
我曾在各校做過抽樣調查:89%以上的學生說在課堂上睡過覺!
中學生在嚴重的「晚自習」壓力下,不得不弄得全天都疲憊,這是對於樂於學習的學生上課睡覺的主要原因。還有部分鬆散學生不能在白天合理安排時間,只有開夜車才能完成任務,這也是原因之一。還有個別學校宿舍管理松,不能嚴格安排學生就寢時間,或學生夜不歸寢、離寢、逃寢,在校外娛樂場所過夜,這也是其原因。
中學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而睡眠期間正是生長的高峰期,如果長期姿勢不對,會造成脊柱變形,坐姿不正,體態不端,生長遲緩,近視等等生理問題!人在睡覺時正是身體各部分機能相對於放鬆階段,肌膚毛孔放鬆,中醫上講,寒氣會趁機入體,更容易病患風寒濕邪疾病。
我剛說過,人在睡覺時正是身體各部分機能相對於放鬆階段,而課上睡覺的學生會處於半鬆弛狀態,不能完全放鬆,一方面是睡眠條件不適,另一方面是得防著老師,以免被發現。如果長期在此不完全放鬆狀態下睡眠,會造成睡眠不完全化,也就是所說的睡覺輕,神經敏感,會弄得白天不敢睡,晚上睡不實!由此惡性循環!
在學業方面會嚴重落後,在睡覺期間只能隱隱約約聽講,造成知識混亂,「學業不精」。長期以來養成習慣,事事不精,終身受害!
不想讓你的孩子,你的學生,你自己,學業不精,還落下弊病吧!
那就減輕壓力,放鬆身體,認真做好睡眠這一門功課吧!
中學生上課睡覺是教師們最為頭痛也是最反感的事情之一。教師們之所以會感到頭痛完全是因為他們對於這些「特困生」一點辦法也沒有。同時也替他們的將來感到擔憂。至於反感,一方面是因為「特困生」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屑一顧。另一方面是因為是「特困生」對於他們的行為從不會感到羞愧。有些「特困生」甚至與老師們頂嘴較勁。氣氛之緊張令人擔憂。
到底什麼原因使得這些特困生有如此不良的行為呢?而導致這些特困生在課堂上經常睡覺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造成許多中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同學是因為討厭該科目反感;有的是因為晚上上網的時間過長,導致第二天睡眠不足;有的是因為某些老師上課過於乏味,課堂沉悶。使之某些同學昏昏欲睡;有的我過重的學習壓力導致身體過於疲勞;有的是晚上睡眠質量差,生物鍾混亂,有的是因為產生厭學的心理。以上這幾條便是中學生往常在課堂上睡覺主要原因。
其中佔比例最大的有三點:
睡眠質量差。醫學方面規定,一個正常人一天的睡眠時間至少有8小時,如果達不到便會睡眠不足。從而直接會影響人們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再加上中學生課業繁多,壓力大。自然容易在課堂上睡覺。
過度沉迷於網路,中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間,血氣方剛,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較弱,對於新鮮的事物很容易被其影響。再加上網路上的內容豐富多彩。很多同學為此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因此過分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當中,導致晚上睡眠時間過短。如果人長時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又不及時補充睡眠,很容易導致大腦過於疲勞。從而易在課堂上昏昏欲睡。
厭學心理。此原因是最為棘手的問題。有些同學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誤入歧途或是受了不良影響,無心向學,對學習抱著放棄的心理,使之荒廢學業。</P>針對以上的各種原因,採取的措施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為自己的將來負責。其次是要克服學習上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挫折,以及用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它們。同時,還要克服在心理上的種種壓力。使自己的神經不要過於緊張。最後要為自己所樹立的理想付出實際行動。